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
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形状判断附答案

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形状判断附答案一、使用正弦定理判断三角形性质的基本思路是将条件转化为边或角之间的关系,然后进一步判断。
二、使用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性质的基本思路是关注特殊角的余弦值,将其转化为边与边之间的关系。
三、使用正弦和余弦定理综合判断三角形性质的基本思路是尽量统一边或角之间的关系,使得未知量的个数减少,从而可以得出结论。
常用的公式包括sinA=sin(π-A)=sin(B+C),以及正弦值的比可以直接化为边的比值。
1、已知在△ABC中,b=c•cosA,可以通过正弦定理得到a²+b²=c²,因此可以判断△ABC为直角三角形。
2、已知在△ABC中,角A、B均为锐角,且cosA>sinB,可以通过余弦定理得到cosA>cos(π/2-B),进一步得到A<π/2-B,因此可以判断△ABC为钝角三角形。
3、已知在△ABC中,b=a•sinC,c=a•cosB,可以通过正弦和余弦定理得到a²+b²=c²和b=c,因此可以判断△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4、已知在△ABC中,2sinA•cosB=sinC,可以通过正弦和余弦定理得到2a•cosB=c和a=b,因此可以判断△ABC为等腰三角形。
5、已知在△ABC中,sinA=2sinB•cosC,sinA=sinB+sinC,可以通过正弦定理得到a=b+c/2,进一步得到a=2bc/(b²+c²),因此可以判断△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6、已知在△ABC中,(a+b+c)(b+c-a)=3bc,sinA=2sinB•cosC,可以通过正弦和余弦定理得到a=b+c和a=b,因此可以判断△ABC为等边三角形。
已知在三角形ABC中,角B=60度,且b=ac。
根据余弦定理,cosB=b^2/(2ac),化简得到ac=a^2+c^2-b^2=a^2+c^2-ac,进一步化简得到(a-c)^2=0,因此a=c。
利用正余弦定理三角形形状的判断

又A,B,C∈(0,π),所以A=B=C, 从而三角形ABC为正三角形.
法二?
变1.在ABC中,a, b, c为边长,A,B,C为a,
b, c所对的角,若 a b c , sin B sin C sin A
试判断ABC的形状.
例3、在△ABC中,已知sinA=2sinBcosC, 试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
4
2
1 (b c)2 1 bc(1 sin A) 0
4
2
1 (b c)2 0, 1 bc(1 sin A) 0
4
2
b c 1 sin
A
0
A
2
且b
c
作业点评: 在ABC中, 若b2 ac, 则B的取值范围?
A B 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旧知回顾: 正余弦定理,及其推论
三角形形状的判断
在ABC中, 有a cos A b cos B, 试判断此三角形的形状 。
利用正余弦定理推论进行边角互化! 划归思想!!!
类例:1.在ABC中,已知a2 tan B b2 tan A, 试判断ABC的形状.
变1''.已知方程x2 (b cos A)x a cos B 0的两根 之积等于两根之和,且a, b为ABC的边, A,B为a, b的对角, 试判断ABC的形状.
方法小结:三角形形状的判断主要是利 用正弦余弦定理边角互化,化成纯粹的 角或纯粹的边,实现“纯粹化”
这一“纯粹化”的方法,不光可用在形 状的判断上,也可在解三角形中也可应 用。
思考提升:
例4.已知ABC的面积S 1 (b2 c2 ),试确定ABC的形状.
4
解:S 1 (b2 c2 ) 1 bc sin A
解:由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得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解三角形

第15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考点突破 考点四 正、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训练 4 (2015·湖北卷)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 正西行驶,到 A 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山顶 D 在西偏北 30°的方向 上,行驶 600 m 后到达 B 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 75°的方向上, 仰角为 30°,则此山的高度 CD=________m.
∴sin B= 1-cos2B
=2 3
2×79-13×4
9
2=1027
2 .
第3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考点突破 考点一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规律方法
(1)解三角形时,如果式子中含有角的余弦或边的二次式,要 考虑用余弦定理;如果式子中含有角的正弦或边的一次式时,则 考虑用正弦定理;以上特征都不明显时,则要考虑两个定理都有 可能用到.
=sin∠6(海AB里C)=.ACsBinC120°=2×623= 22. ∴∠ABC=45°,易知 CB 方向与正北方向垂直,
从而∠CBD=90°+30°=120°.在△BCD 中,根据正弦定理,可得 sin∠BCD=BDsinC∠D CBD=10t·1s0in31t20°=12, ∴∠BCD=30°,∠BDC=30°,∴BD=BC= 6(海里),
则有 10t= 6,t=106≈0.245 小时=14.7 分钟.
故缉私船沿北偏东 60°方向,需 14.7 分钟才能追上走私船.
第14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考点突破 考点三 和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
规律方法
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两种情形: (1)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 个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2)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已知量与未知量涉及到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三角形,这时需作出这些三角形,先解够条件的三角 形,然后逐步求解其他三角形,有时需设出未知量,从几个三角 形中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出所要求的解.
(完整版)解三角形之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教学目标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并能用它们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学重难点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并能用它们解三角形.知识点清单一. 正弦定理:1.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并且都等于外接圆的直径,即a b c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sin A sinB sinC2. 变形:1)a b c a b csin sin sinC sin sin sinC 2)化边为角:a:b:c sin A:sin B:sinC;a sin A;b sin B a sin Ab sinBc sinC c sin C3)化边为角:a 2Rsin A, b 2Rsin B, c 2RsinC4)化角为边:sin A a;sin B b ; sin A asin B b sinC c sinC c5)化角为边:sin A a sinB b,sinC c2R2R2R3.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下列两类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个角及任意—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例:已知角B,C,a ,解法:由A+B+C=18o0 ,求角A,由正弦定理 a sinA; b sinB; b sin B c sin C a sin A; 求出 b 与cc sinC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边的对角,求其他两个角及另一边。
例:已知边a,b,A,解法:由正弦定理 a sin A求出角B,由A+B+C=18o0 求出角C,再使用正 b sin B 弦定理 a sin A求出c边c sinC4. △ABC中,已知锐角A,边b,则① a bsin A 时,B 无解;② a bsin A 或 a b 时, B 有一个解;③ bsinA a b 时, B 有两个解。
如:①已知 A 60 ,a 2,b 2 3,求 B (有一个解 )②已知 A 60 ,b 2,a 2 3,求 B (有两个解 ) 注意:由正弦定理求角时,注意解的个数。
正、余弦定理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正、余弦定理之判定三角形的形状一、运用正弦定理进行判断基本思路:运用正弦定理将条件全部转化为边(或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判断。
二、运用余弦定理进行判断基本思路:关注特殊角余弦值,往往向边与边之间的关系进行转化。
三、运用正、余弦定理综合判断基本思路:尽量统一边(或角)之间的关系,使3个未知量减少为2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往往可以导出结果;常用到sinA=sin(π-A)=sin(B+C);正弦值的比可以直接化为边的比值。
1、已知在△ABC 中,A c b cos ∙=,试判断△ABC 的性状。
2、已知在△ABC 中,角A 、B 均为锐角,且B A sin cos >,试判断△ABC 的形状。
3、已知在△ABC 中,C a b sin ∙=,且)2sin(B a c -∙=π,试判断△ABC 的形状。
4、已知在△ABC 中,C B A sin cos sin 2=∙,试判断△ABC 的性状。
5、已知在△ABC 中,C B A cos sin 2sin ∙=,且C B A 222sin sin sin +=,试判断△ABC 的性状。
6、已知在△ABC 中,3bc a)-c c)(b b (a =+++,且cosC 2sinB sinA ∙=,试判断△ABC 的性状。
7、已知在△ABC 中,︒=∠60B ,且ac b =2,试判断△ABC 的性状。
8、已知在△ABC 中,︒=∠60B ,且c a b +=2,试判断△ABC 的性状。
9、已知在△ABC 中,c C b B a A cos cos sin ==,试判断△ABC 的性状。
10、已知在△ABC 中,)sin()()sin()(2222B A b a B A b a -∙+=+∙-,试判断△ABC 的性状。
11、在△ABC 中,B a C B A c b a sin 3)sin sin )(sin (∙=-+++,且B a A b cos cos ∙=∙,试判断△ABC 的性状。
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1)在ABC △中,分别为角 的对边),则ABC △的形状为A .直角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2)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满足sin sin sin 511:13A B C =:::,则ABC △是 A .等腰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D .钝角三角形(3)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2222b c a bc +=+,且cos 0C =,则△ABC 是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参考答案】(1)A ;(2)D ;(3)D . 【试题解析】(1)∵2cos,22B a c c +=∴1cos ,22B a c c ++=∴cos ,a B c= ∴由余弦定理,得2222a c b aac c+-=,∴22222a c b a +-=,∴222.a b c += ∴ABC △为直角三角形.故选A.(2)由正弦定理可得::5:11:13a b c =,令5,11,13a t b t c t ===,则c 为最长的边,故角C 最大,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3cos 02110a b c C ab +-==-<,所以角C 为钝角,故ABC △是钝角三角形.故选D .(3)由余弦定理,可得222cos 222b c a A bc bc +-===,[来源:学,科,网] 所以45A =︒,又cos 0C =,所以90C =︒,所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来源:学&科&网Z&X&X&K] 故选D .【解题必备】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有以下几种思路: ①转化为三角形的边来判断;②转化为角的三角函数(值)来判断. 可简记为“化角为边”、“化边为角”.1.在ABC △中, , ,则ABC △一定是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2.在ABC △中,cos cos a bB A=,则ABC △一定是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3.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cos aB c=,则此三角形的形状为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4.已知在ABC △中, ,则ABC △的形状是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1.【答案】D【解析】由余弦定理可知 , 而 , ,所以 ,[来源:学#科#网Z#X#X#K] 而 ,所以ABC △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故选D . 2.【答案】D【解析】由正弦定理可知:sin sin a bA B=,[来源:学*科*网] 而已知cos cos a b B A =,所以cos sin cos sin B AA B=,[来源:学_科_网] 即sin cos sin cos sin 2sin 2A A B B A B ⋅=⋅⇒=,而,(0,π),A B ∈即2,2(0,2π)A B ∈, 所以22A B =或22πA B +=, 即A B =或π2A B +=, 所以ABC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故选D 3.【答案】B【解析】因为2cos a B c=,所以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2cos sin AB C =,即2sin cos sin C B A =,所以2sin cos sin cos cos sin C B B C B C =+, 因此sin cos sin cos C B B C =,所以tan tan C B =,所以B C =,即ABC △为等腰三角形.故选B. 4.【答案】D【解析】根据正弦定理,原式可变形为: , 所以,整理得 ,,即ABC △是直角三角形.故选D .。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知识点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1. 三角形常用公式:A +B +C =π;S =21ab sin C =21bc sin A ==21ca sin B ;2.三角形中的边角不等关系:A>B ⇔a>b,a+b>c,a-b<c ;; 3.正弦定理:A asin =Bb sin =Ccsin =2R (外接圆直径);正弦定理的变式:⎪⎩⎪⎨⎧===C R c B R b AR a sin 2sin 2sin 2;a ∶b ∶c =sin A ∶sin B ∶sinC .4.正弦定理应用范围: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及一角.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③几何作图时,存在多种情况.如已知a 、b 及A ,求作三角形时,要分类讨论,确定解的个数.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有如下的情况: (1)A 为锐角a=bsin A bsin A<a<b a b ≥ 一解 两解 一解(2)A 为锐角或钝角 当a>b 时有一解.5.余弦定理 a 2=b 2+c 2-2bccosA .c 2=a 2+b 2-2abcosC .b 2=a 2+c 2-2accosB . 若用三边表示角,余弦定理可以写为、6.余弦定理应用范围:(1)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可求出三个内角;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可求出第三边.知识点1 运用判断三角形形状例题1在△ABC 中已知acosB=bcosA,试判断△ABC 的形状.【分析】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可以将三角形中的边用角表示,也可将角用边来表示.从中找到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 【答案】解法1:由扩充的正弦定理:代入已知式 2RsinAcosB=2RsinBcosAsinAcosB-cosAsinB=0 , sin(A-B)=0A-B=0 ∴A=B 即△ABC 为等腰三角形解法2:由余弦定理: 22222222bca cb b ac b c a a -+⋅=-+⋅ 22b a = ∴ b a = 即△ABC 为等腰三角形.巩固练习1.在中,若2222sin sin 2cos cos b C c B b B C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2.在ABC ∆中,已知a 2tanB=b 2tanA,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3.已知ABC ∆中,有cos 2cos sin cos 2cos sin A C BA B C+=+,判断三角形形状.知识点2 运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解三角形问题中正、余弦定理的选择:(1)在下述情况下应首先使用余弦定理:①已知三条边(边边边),求三个角;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边角边),求其它一边和两角;(2)在下述情况下应首先使用正弦定理:①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边边角),求其它一边和两角;②已知两角和任一边(角角边、角边角),求其它两边和一角. 例题2 在△ABC 中,已知3=a ,2=b ,B=45︒ 求A 、C 及c .【分析】在解斜三角形应用过程中,注意要灵活地选择正弦定和余弦定理,解得其它的边和角【答案】解法1:由正弦定理得:23245sin 3sin sin === b B a A ∵B=45︒<90︒ 即b <a ∴A=60︒或120︒当A=60︒时C=75︒ 22645sin 75sin 2sin sin +===BC b c 当A=120︒时C=15︒ 22645sin 15sin 2sin sin -===B C b c 解法2:设c =x 由余弦定理 B ac c a b cos 2222-+=将已知条件代入,整理:0162=+-x x 解之:226±=x当226+=c 时2)13(231226223)226(22cos 22221=++=+⋅⋅-++=-+=bc a c b A 从而A=60︒ ,C=75︒ 当226-=c 时同理可求得:A=120︒ 巩固练习1.已知在ABC ∆中,2,6,45==︒=∠BC AB A在ABC ∆中,213,2tan tan +=-=c b bb c B A ,求三内角2.在ABC ∆中,已知B C A 2=+,32tan tan +=⋅C A ,求A 、B 、C 的大小,又知顶点C 的对边C 上的高等于34,求三角形各边a 、b 、c 的长.知识点3 解决与三角形在关的证明、计算问题例题3 已知A 、B 、C 为锐角,tanA=1,tanB=2,tanC=3,求A+B+C 的值.【分析】本题是要求角,要求角先要求出这个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再根据角的范围确定角.本题应先求出A+B 和C 的正切值,再一次运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求出A+B+C .【答案】 A B C 、、为锐角 ∴<++<0270°°A B C 又,,由公式可得tan tan A B ==12tan()tan tan tan tan A B A B A B +=+-⋅=+-=-112123[]tan()tan ()A B C A B C ++=++=++-+⋅tan()tan tan()tan A B C A B C 1 =-+--⨯33133() =0所以A+B+C=πsin sin sin sin cos cos cos cos 2222221336ααββααββ-++-+=221336-+=(cos cos sin sin )αβαβ --=-25936cos()αβ∴-=cos()αβ5972巩固练习1.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设a+c=2b,A-C=3π,求sinB 的值.2.在中,a ,b ,c 分别是的对边长,已知a ,b ,c 成等比数列,且,求的大小及的值.3.在ABC ∆中,若4,5==b a且3231)cos(=-B A ,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例题4 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证明:C B A cb a sin )sin(222-=-.【分析】在用三角式的恒等变形证明三角形中的三角等式时,其解题的一般规律是:二项化积、倍角公式,提取公因式,再化积.遇有三角式的平方项,则利用半角公式降次.【答案】证法一:由正弦定理得C A B C B A c b a 2222222sin 22cos 2cos sin sin sin -=-=-=C A B A B 2sin 2)sin()sin(2-+-=CB AC 2sin )sin(sin -=C B A sin )sin(-.证法二: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cosA,则222c b a -=22cos 2cA bc c -=1-c b 2∙cosA,又由正弦定理得c b =C Bsin sin ,∴222cb a -=1-C B sin sin 2∙cosA=C A B C sin cos sin 2sin -=C A B B A sin cos sin 2)sin(-+=C A B B A sin cos sin cos sin -=C B A sin )sin(-. 证法三:C B A sin )sin(-=CAB B A sin cos sin cos sin -. 由正弦定理得cbC B c a C A ==sin sin ,sin sin ,∴CB A sin )sin(-=cAb B a cos cos -,又由余弦定理得C B A sin )sin(-=cbc a c b b ac b c a a 22222222-+⋅--+⋅=22222222)()(c a c b b c a -+--+=222c b a -.巩固练习1.已知锐角三角形ABC 中,3sin()5A B +=,1sin()5A B -=. (1)求证tan 2tan A B =;(2)设3AB =,求AB 边上的高.参考答案课堂互动例题1 巩固练习1.【答案】[解法1]:由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R 为外接圆的半径,将原式化为22228sin sin 8sin sin cos cos R B C R B C B C =,sin sin 0B C ≠,sin sin cos cos B C B C ∴=. 即cos()0B C +=,90B C ∴+=,90A =.故为直角三角形[解法2]:将已知等式变为2222(1cos )(1cos )2cos cos b C c B b B C -+-=,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2222222222a b c a c b b c b c ab ac ⎛⎫⎛⎫+-+-+-⋅-⋅ ⎪ ⎪⎝⎭⎝⎭222222222a c b a b c bc ac ab+-+-=⋅⋅,即22b c +22222222()()4a b c a c b a ⎡⎤+-++-⎣⎦=也即222b c a +=,故为直角三角形.2.【答案】解法1:由已知得A A b B B a cos sin cos sin 22=,由正弦定理得AAB B B A cos sin sin cos sin sin 22=,∵sinAsinB ≠0,∴sinAcosA=sinBcosB,即sin2A=sin2B,∴2A=2B 或2A=1800-2B,即A=B 或A+B=900.∴ABC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解法2: 由已知得A A bB B a cos sin cos sin 22=,由正弦定理得A a b b a cos cosB 22=,即Ab a cos cosB =,又由余弦定理得bcac b b a 22ac b -c a 222222-+=+,整理得(a 2-b 2)(a 2+b 2-c 2)=0,∴a=b,或a 2+b 2=c 2, ∴ABC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3.解:由已知得例题2 巩固练习1.【答案】解法1:由正弦定理,得2345sin 26sin =︒=C 因3226sin =⨯=⋅A AB 6,2==AB BC 由623<<,则有二解,即︒=∠60C 或︒=∠120C︒=︒-︒-︒=∠754560180B 或︒=︒-︒-︒=∠1545120180B故13sin sin +=⇒⋅=AC B ABC AC 或13-=AC ,︒=∠︒=∠15,120B C ︒=∠︒=∠75,60B C 解法2:令AC=b ,则由余弦定理222245cos 62)6(=︒-+b b 1302322±=⇒=+-b b b又C b b cos 222)6(222⋅-+=︒=∠±=⇒60,21cos C C 或︒=∠120C ︒=︒+︒-︒=∠⇒75)6045(180B 或︒=︒+︒-︒=∠15)12045(180B . 2【答案】由已知有bc B A 21tan tan =+,化简并利用正弦定理:B C B A B A B A sin sin 2sin cos sin cos cos sin =+ BCB A B A sin sin 2sin cos )sin(=+0cos sin 2sin =-A C C由0sin ≠,故︒=⇒=6021cos A A 由213+=cb,可设k c k b 2,)13(=+=,由余弦定理,得 k a k k k a 6)13(24)13(22222=⇒+-++=由正弦定理Cc A a sin sin =得 226232sin sin =⋅==kk a A c C 由b c <则C 是锐角,故︒=--︒=︒=75180,45C A B C3.【答案】由已知,得2C A B +=,又由︒=++180C B A ︒=⇒60B 故4160cos sin sin 2=︒=C A ①又由B c a S ABC sin 2134⋅⋅==∆164334=⇒=⇒ac ac ② 故64)sin ()sin (sin sin 22===C c A a C A ac 8sin sin ==⇒Cc A a由3460sin 8sin 8sin sin =︒⋅=⋅==B AB a b 则21260cos cos 222=-+=︒=ac b c a B即964848)(3)(222=+=+⇒=-+c a ac b c a 64=+⇒c a ③ 把③与②联立,得)26(2),26(2-=+=c a 或)26(2),26(2+=-=c a4.【答案】由已知B C A 2=+,及︒=+︒=⇒︒=++120,60180C A B C B A由CA C A C A tan tan 1tan tan )tan(-+=+及32tan tan ,3)tan(+=⋅-=+C A C A得33tan tan +=+C A ,以C A tan ,tan 为一元二次方程032)33(2=+++-x x 的两个根,解方程,得⎩⎨⎧+==32tan 1tan C A 或⎩⎨⎧=+=1tan 32tan C A ⎩⎨⎧︒=︒=⇒7545C A 或⎩⎨⎧︒=︒=4575C A 若︒=︒=75,45C A ,则860sin 34=︒=a ,6445sin 34=︒=b ,)13(445sin 75sin 8sin sin +=︒︒==A C a c 若︒=︒=45,75C A ,则︒=60sin 34a ︒==75sin 34,8b )13(64-=)623(4-=)13(8sin sin -==B C b c 例题3 巩固练习1.【答案】由正弦定理和已知条件a+c=2b,得sinA+sinC=2sinB.由和差化积公式,得2sin 2C A +cos 2C A -=2sinB. 由A+B+C=π得sin2C A +=cos 2B .又A-C=3π,得2cos 23B =sinB.∴2cos 23B=2sin 2B cos 2B ,∵0<2B <2π,∴cos 2B ≠0,∴sin 2B =43.∴cos 2B =2sin 12B -=413,∴sinB=2sin 2B cos 2B =2∙43∙413=839. 2.【答案】(I )成等比数列 又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II )在中,由正弦定理得 .3.【答案】解法1:由余弦定理得c c bc a c b A 892cos 2222-=-+= cc ac b c a B 1092cos 2222+=-+= 由正弦定理得:B A B A sin 45sin sin 4sin 5=⇒= 3231)cos 1(4510989222=-++⋅-⇒B c c c c 3231])109(1[4580812224=+-+-c c c c 63632318016282222=⇒=⇒=-⇒c c cc 故1694893689cos 2=-=-=c c A 7165sin =A 4715sin 21=⋅⋅=∆A c b S ABC解法2:如图,作B A CAD -=∠,AD 交BC 于D ,令x CD =则由5=a 知,x AD x BD -=-=5,5,在CAD ∆中 由余弦定理3231)5(84)5()cos(222=--+-=-x x x B A 化简得199=⇒=x x ,在CAD ∆中由正弦定理)sin(4)sin(sin )sin(sin B A B A CD AD C B A CD C AD -=-⋅=⇒-=783)(cos 142=--=B A 74158735421sin 21=⨯⨯⨯=⋅⋅=∆C BC AC S ABC例题4 巩固练习1.【答案】(1)证明:因为3sin()5A B +=,1sin()5A B -=, 所以3sin cos cos sin 51sin cos cos sin 5A B A B A B A B ⎧+=⎪⎪⎨⎪-=⎪⎩,2sin cos 51cos sin 5A B A B ⎧=⎪⎪⇒⎨⎪=⎪⎩,tan 2tan A B ⇒=.所以tan 2tan A B =(2)因为2A B ππ<+<,3sin()5A B +=, 所以3tan()4A B +=-,即tan tan 31tan tan 4A B A B +=--, 将tan 2tan A B =代入上式并整理得 22tan 4tan 10B B --=.解得2tan 2B =,舍去负值得2tan 2B +=,从而tan 2tan 2A B ==. 设AB 边上的高为CD.则tan tan CD CD AB AD DB A B =+=+=AB=3,得CD= 2AB 边上的高等于2。
利用正余弦定理判定三角形形状

判定三角形形状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化边为角(如:A R a sin 2=,C ab c b a cos 2222=-+等),利用三角变换得出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进行判定.现在注意一些常见的三角等式所表现的内角关系.如:sin A =sin B ⇔A =B ;sin(A -B)=0⇔A =B ;sin 2A =sin 2B ⇔A =B 或A+B =2π等; 二是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化角为边,如bca cb A R a A 2cos ,2sin 222-+==等,通过代数恒等变换,求出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进行判定.例:在△ABC 中,已知角A ,B ,C 所对的边别离是a,b,c ,假设(a+b+c)(a+b-c)=3ab ,且2cos Asin B=sin C ,试判定△ABC 的形状.思路一:依照条件,判定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现在需要化角为边;思路二:能够把角和边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考虑边之间的关系,角之间的关系.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2122cos 222==-+=ab ab ab c b a C 又C ∈(0,π),3π=∴C ,又A=B ,∴△ABC 是等边三角形.规律总结:应用正弦定理进行判定或证明的方式:①判定三角形的形状实质是判定三角形的三边或三角具有如何的关系;②利用正弦定理化边为角或化角为边,以实现边角的统一,便于寻觅三边或三角具有的关系; ③判定三角形的形状的常见结果有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等腰直角三角形.【针对性练习】1.在△ABC 中,若a 2tan B=b 2tan A ,试判定△ABC 的形状.【解析】法一:由正弦定理及已知,得sin 2A ·sin B cos B =sin 2B ·sin A cos A, 即sin Acos A=sin Bcos B ,∴sin 2A=sin 2B. ∵0<2A,2B<2π,2A+2B<2π;∴2A=2B 或2A=π-2B.即A=B 或A+B=2π. 因此,三角形ABC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法二:在取得sin 2A=sin 2B 后,也能够化为sin 2A-sin 2B=0,∴2cos(A+B)sin(A-B)=0,∴cos(A+B)=0或sin(A-B)=0.∵0<A+B<π,且-π<A-B<π,∴A+B=2π或A-B=0, 即A+B=2π或A=B.∴△ABC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2.【2021高考陕西,理17】(本小题总分值12分)C ∆AB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别离为a ,b ,c .向量(),3m a b =与()cos ,sin n =A B 平行.(I )求A ;(II )假设7a =,2b =求C ∆AB 的面积.故()sinC sin A B sin sin cos cos sin 33314B B πππ⎛⎫=+=B +=+= ⎪⎝⎭,因此=∆ABC S 133bcsinA 22.。
正弦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专题

正弦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专题三角形是平面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根据三个角或边的关系,我们可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在三角形的形状判断中,正弦余弦定理是一种常用的工具。
本文将以正弦余弦定理为基础,探讨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一、正弦余弦定理的基本概念在介绍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正弦余弦定理的基本概念。
正弦定理表达了三角形的边与其对应的角之间的关系,而余弦定理则描述了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夹角的关系。
1. 正弦定理正弦定理可以表示为:在任意三角形ABC中,三边a、b、c与其对应的角A、B、C之间有以下关系:\[ \frac{a}{\sin A} = \frac{b}{\sin B} = \frac{c}{\sin C} \]2. 余弦定理余弦定理可以表示为:在任意三角形ABC中,三边a、b、c与其对应的角A、B、C之间有以下关系:\[ c^2 = a^2 + b^2 - 2ab\cos C \]二、判断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指三条边的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根据正弦余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如果在三角形ABC中,有a=b=c,则该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三、判断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指两条边的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根据正弦余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如果在三角形ABC中,有a=b,则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2. 如果在三角形ABC中,有b=c,则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3. 如果在三角形ABC中,有a=c,则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四、判断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
根据正弦余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如果在三角形ABC中,有$\sin A = 0$ 或 $\sin B = 0$ 或 $\sin C = 0$,则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2. 如果在三角形ABC中,有$\cos A = 0$ 或 $\cos B = 0$ 或 $\cos C= 0$,则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完整版)解三角形之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教学目标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并能用它们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学重难点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并能用它们解三角形.知识点清单一.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并且都等于外接圆的直径,即 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2.变形:1)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A +B +A B . 2)化边为角: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 ;sin sin CA c a = 3)化边为角:C R c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4)化角为边:;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 b C B =;sin sin ca C A = 5)化角为边: Rc C R b B R a A 2sin ,2sin ,2sin === 3.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下列两类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个角及任意—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例:已知角B,C,a ,解法:由A+B+C=180o ,求角A,由正弦定理;sin sin B A b a = ;sin sin CB c b = ;sin sin CA c a =求出b 与c ②已知两边和其中—边的对角,求其他两个角及另一边。
例:已知边a,b,A,解法:由正弦定理BA b a sin sin =求出角B,由A+B+C=180o 求出角C ,再使用正弦定理CA c a sin sin =求出c 边4.△ABC 中,已知锐角A ,边b ,则①A b a sin <时,B 无解; ②A b a sin =或b a ≥时,B 有一个解;③b a A b <<sin 时,B 有两个解。
如何正确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如何正确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正(余)弦定理是三角函数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是高考的热点之一。
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是正、余弦定理应用的重要方面。
1 利用正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1.1 在△ABC中,若a2tanB=b2tanA,判断△ABC的形状。
分析:正确使用正弦定理,将已知条件中的边化角后判断△ABC的形状。
解:在△ABC中,有正弦定理:===2Ra=2RsinA,b=2RsinB,∵a2tanB=b2tanA∴(2RsinA)2· =(2RsinB)2· 2sinA2cosA=2sinBcosBsin2A=sin2B,因为A、B为三角形的内角,∴2A=2B或2A=π-2BA=B或A+B=,所以△ABC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点评:本题利用正弦定理将已知条件转化成角的关系,利用诱导公式对条件进行化简、整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同时注意角的关系有两种情况。
1.2 已知△ABC中,设=,=,=,则·=·=·判断△ABC的形状。
分析:要判断△ABC的形状,只需确定△ABC的三边或三角即可,此题解题的关键是建立向量的数量积与△ABC的边角关系。
解:如图所示:·=·得∵| |·||·cos(π-C)=| |·| |·cos(π-A), ∴| |·cosC=| |·cosA由正弦定理:a:c=sinA:sinC得sinAcosC=sinCcosA∴sin(A-C)=0,又∵-π<A-C<π ∴A-C=0即A=C,同理由·=·可得B=C,∴A=B=C即△ABC为正三角形。
点评:由===2Ra:b:c=sinA:sinB:sinC可以看出在题目中出现边的齐次式之比时,可以利用正弦定理将相应的边化为角。
2 利用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2.1 在△ABC中,若cos2=,试判断△ABC的形状。
第四篇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第6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第6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考查正、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2.考查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3.考查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任意三角形的方法. 【复习指导】1.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方法.2.通过正、余定理变形技巧实现三角形中的边角转换,解题过程中做到正余弦定理的优化选择.基础梳理1.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sin C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变形为:(1)a ∶b ∶c =sin A ∶sin B ∶sin C ;(2)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3)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2R 等形式,以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 2.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_A ,b 2=a 2+c 2-2ac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余弦定理可以变形为: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2ab .3.S △ABC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abc 4R =12(a +b +c )·r (R 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r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 ,r .4.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注意解的情况.如已知a ,b ,A ,则A 为锐角A 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 式 a <b sin Aa =b sin Ab sin A <a <ba ≥ba >ba ≤b解的 个数无解 一解 两解 一解 一解 无解一条规律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 两类问题在解三角形时,正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角及任一边,求其它边或角;(2)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求其它边或角.情况(2)中结果可能有一解、两解、无解,应注意区分.余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2)已知三边,求各角. 两种途径根据所给条件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主要有两种途径:(1)化边为角;(2)化角为边,并常用正弦(余弦)定理实施边、角转换.双基自测1.(人教A 版教材习题改编)在△ABC 中,A =60°,B =75°,a =10,则c 等于( ). A .5 2 B .10 2 C.1063D .5 6解析 由A +B +C =180°,知C =45°, 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csin C , 即1032=c 22.∴c =1063. 答案 C2.在△ABC 中,若sin A a =cos Bb ,则B 的值为( ). A .30° B .45° C .60° D .90° 解析 由正弦定理知:sin A sin A =cos Bsin B ,∴sin B =cos B ,∴B =45°.答案 B3.(2011·郑州联考)在△ABC 中,a =3,b =1,c =2,则A 等于( ). A .30° B .45° C .60° D .75° 解析 由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 =1+4-32×1×2=12,∵0<A <π,∴A =60°. 答案 C4.在△ABC 中,a =32,b =23,cos C =13,则△ABC 的面积为( ). A .3 3 B .2 3 C .4 3 D. 3 解析 ∵cos C =13,0<C <π, ∴sin C =223, ∴S △ABC =12ab sin C=12×32×23×223=4 3. 答案 C5.已知△ABC 三边满足a 2+b 2=c 2-3ab ,则此三角形的最大内角为________. 解析 ∵a 2+b 2-c 2=-3ab , ∴cos C =a 2+b 2-c 22ab =-32, 故C =150°为三角形的最大内角. 答案 150°考向一 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例1】►在△ABC 中,a =3,b =2,B =45°.求角A ,C 和边c .[审题视点] 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或已知两角及一边,可利用正弦定理解这个三角形,但要注意解的判断.解 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b sin B ,3sin A =2sin 45°, ∴sin A =32. ∵a >b ,∴A =60°或A =120°.当A =60°时,C =180°-45°-60°=75°, c =b sin Csin B =6+22;当A =120°时,C =180°-45°-120°=15°, c =b sin Csin B =6-22.(1)已知两角一边可求第三角,解这样的三角形只需直接用正弦定理代入求解即可.(2)已知两边和一边对角,解三角形时,利用正弦定理求另一边的对角时要注意讨论该角,这是解题的难点,应引起注意.【训练1】 (2011·北京)在△ABC 中,若b =5,∠B =π4,tan A =2,则sin A =________;a =________.解析 因为△ABC 中,tan A =2,所以A 是锐角, 且sin Acos A =2,sin 2A +cos 2A =1, 联立解得sin A =255, 再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bsin B , 代入数据解得a =210.答案255 210考向二 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例2】►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且cos B cos C =-b2a +c .(1)求角B 的大小;(2)若b =13,a +c =4,求△ABC 的面积.[审题视点] 由cos B cos C =-b2a +c ,利用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求解.解 (1)由余弦定理知:cos B =a 2+c 2-b 22ac , cos C =a 2+b 2-c 22ab .将上式代入cos B cos C =-b2a +c 得:a 2+c 2-b 22ac ·2ab a 2+b 2-c 2=-b2a +c , 整理得:a 2+c 2-b 2=-ac . ∴cos B =a 2+c 2-b 22ac =-ac 2ac =-12. ∵B 为三角形的内角,∴B =23π. (2)将b =13,a +c =4,B =23π代入b 2=a 2+c 2-2ac cos B , 得b 2=(a +c )2-2ac -2ac cos B , ∴13=16-2ac ⎝ ⎛⎭⎪⎫1-12,∴ac =3.∴S △ABC =12ac sin B =334.(1)根据所给等式的结构特点利用余弦定理将角化边进行变形是迅速解答本题的关键.(2)熟练运用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同时还要注意整体思想、方程思想在解题过程中的运用.【训练2】(2011·桂林模拟)已知A,B,C为△ABC的三个内角,其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2cos2A2+cos A=0.(1)求角A的值;(2)若a=23,b+c=4,求△ABC的面积.解(1)由2cos2A2+cos A=0,得1+cos A+cos A=0,即cos A=-1 2,∵0<A<π,∴A=2π3.(2)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 cos A,A=2π3,则a2=(b+c)2-bc,又a=23,b+c=4,有12=42-bc,则bc=4,故S△ABC =12bc sin A= 3.考向三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例3】►在△ABC中,若(a2+b2)sin(A-B)=(a2-b2)sin C,试判断△ABC的形状.[审题视点] 首先边化角或角化边,再整理化简即可判断.解由已知(a2+b2)sin(A-B)=(a2-b2)sin C,得b2[sin(A-B)+sin C]=a2[sin C-sin(A-B)],即b2sin A cos B=a2cos A sin B,即sin2B sin A cos B=sin2A cos B sin B,所以sin 2B=sin 2A,由于A,B是三角形的内角.故0<2A<2π,0<2B<2π.故只可能2A=2B或2A=π-2B,即A=B或A+B=π2.故△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的统一.即将条件化为只含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式,然后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得出内角之间的关系式;或将条件化为只含有边的关系式,然后利用常见的化简变形得出三边的关系.【训练3】 在△ABC 中,若a cos A =b cos B =ccos C ;则△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sin A cos A =sin B cos B =sin C cos C .即tan A =tan B =tan C ,∴A =B =C . 答案 B考向三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例3】►在△ABC 中,内角A ,B ,C 对边的边长分别是a ,b ,c ,已知c =2,C =π3.(1)若△ABC 的面积等于3,求a ,b ;(2)若sin C +sin(B -A )=2sin 2A ,求△ABC 的面积.[审题视点] 第(1)问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余弦定理列出关于a ,b 的方程,通过方程组求解;第(2)问根据sin C +sin(B -A )=2sin 2A 进行三角恒等变换,将角的关系转换为边的关系,求出边a ,b 的值即可解决问题. 解 (1)由余弦定理及已知条件,得a 2+b 2-ab =4.又因为△ABC 的面积等于3,所以12ab sin C =3,得ab =4,联立方程组⎩⎨⎧ a 2+b 2-ab =4,ab =4,解得⎩⎨⎧a =2,b =2. (2)由题意,得sin(B +A )+sin(B -A )=4sin A cos A , 即sin B cos A =2sin A cos A .当cos A =0,即A =π2时,B =π6, a =433,b =233;当cos A ≠0时,得sin B =2sin A , 由正弦定理,得b =2a .联立方程组⎩⎨⎧a 2+b 2-ab =4,b =2a ,解得⎩⎪⎨⎪⎧a =233,b =433.所以△ABC 的面积S =12a b sin C =23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对任意三角形都成立,通过这些等式就可以把有限的条件纳入到方程中,通过解方程组获得更多的元素,再通过这些新的条件解决问题.【训练3】 (2011·北京西城一模)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且cos B =45,b =2. (1)当A =30°时,求a 的值;(2)当△ABC 的面积为3时,求a +c 的值. 解 (1)因为cos B =45,所以sin B =35.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可得a sin 30°=103, 所以a =53.(2)因为△ABC 的面积S =12ac ·sin B ,sin B =35, 所以310ac =3,ac =10.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得4=a 2+c 2-85ac =a 2+c 2-16,即a 2+c 2=20.所以(a+c)2-2ac=20,(a+c)2=40.所以a+c=210.阅卷报告4——忽视三角形中的边角条件致错【问题诊断】考查解三角形的题在高考中一般难度不大,但稍不注意,会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就是忽视三角形中的边角条件., 【防范措施】解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时,估算是一个重要步骤,估算时应考虑三角形中的边角条件.【示例】►(2011·安徽)在△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所对的边长,a =3,b=2,1+2cos(B+C)=0,求边BC上的高.错因忽视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的定理,产生了增根.实录由1+2cos(B+C)=0,知cos A=12,∴A=π3,根据正弦定理asin A=bsin B得:sin B=b sin Aa=22,∴B=π4或3π4.以下解答过程略.正解∵在△ABC中,cos(B+C)=-cos A,∴1+2cos(B+C)=1-2cos A=0,∴A=π3.在△ABC中,根据正弦定理asin A=bsin B,∴sin B=b sin Aa=22.∵a>b,∴B=π4,∴C=π-(A+B)=5 12π.∴sin C=sin(B+A)=sin B cos A+cos B sin A=22×12+22×32=6+24.∴BC边上的高为b sin C=2×6+24=3+12.【试一试】(2011·辽宁)△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a sin A sin B+b cos2A=2a.(1)求b a;(2)若c2=b2+3a2,求B.[尝试解答](1)由正弦定理得,sin2A sin B+sin B cos2A=2sin A,即sin B(sin2A+cos2A)=2sin A.故sin B=2sin A,所以ba= 2.(2)由余弦定理和c2=b2+3a2,得cos B=(1+3)a2c.由(1)知b2=2a2,故c2=(2+3)a2.可得cos2B=12,又cos B>0,故cos B=22,所以B=45°.。
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

练习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 为a、b、c,已知 cos2 A bc ,试
2 2c
判断三形的形状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9
例1
在△ABC中,角A、B、C所对 的边为a、b、c,已知 acosB=bcosA,试判断三角形 的形状
例2
在△ABC 中,已知 a,b,c 分别是角 A,B,C 的对边, 若ba=ccoossBA,试确定△ABC 的形状.
【解析】由ba=ccoossBA,得 acosA=bcosB, 所以 a·b2+2cb2c-a2=b·a2+2ca2c-b2, 所以 a2(b2+c2-a2)=b2(a2+c2-b2), 所以 c2(a2-b2)=(a2+b2)(a2-b2),
所以(a2-b2)(a2+b2-c2)=0, 所以 a=b 或 a2+b2=c2, 所以△ABC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点评】 依据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判断三角形形 状时,主要有如下两条途径:
(1)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边边关系, 通过因式分解、配方等得出边的相应关系,从而判断三 角形的形状;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特征必须从研究三角形的边与边的关系或角的关系入手充分利用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进行转化即化三角形形状的判断依据
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 状
1.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特征 必须从研究三角形的边与边的关系,或角的关系 入手,充分利用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进行转化,即化 边为角或化角为边,边角统一. 三角形形状的判断依据: (1)等腰三角形:a=b 或 A=B; (2)直角三角形:b2+c2=a2 或 A=90°; (3)钝角三角形:a2>b2+c2,A>90°; (4)锐角三角形:若 a 为最大边,且满足 a2<b2+ c2 或 A 为最大角,且 A<90°.
正弦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专题

例1:已知△ABC 中,bsinB=csinC,且C B A 222sin sin sin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2:在△ABC 中,若B=60,2b=a+c,试判断△ABC 的形状.例3:在△ABC 中,已知22tan tan ba B A =,试判断△ABC 的形状. 例4:在△ABC 中,(1)已知sinA=2cosBsinC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2)已知sinA=CB CB cos cos sin sin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例5:在△ABC 中,(1)已知a -b=ccosB -ccosA ,判断△ABC 的形状. (2)若b=asinC,c=acosB,判断△ABC 的形状. 例6:已知△ABC 中,54cos =A ,且3:2:1)2(::)2(=+-c b a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7、△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abc,若abc 成等比数列,且c=2a ,则△ABC 的形状为( ) ∴△ABC 为钝角三角形。
例8 △ABC 中,sinA=2sinBcosC,sin 2A=sin 2B+sin 2C,则△ABC 的形状为( )例9△ABC 中A 、B 、C 的对边abc ,且满足(a 2+b 2)sin(A-B)=(a 2-b 2)sinC,试判断△ABC 的形状。
∴△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1、 在三角形ABC 中,三边a 、b 、c 满足::1)a b c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所以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
3、在△ABC 中,已知sin sin B C =cos 22A试判断此三角形的类型.故此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06陕西卷) 已知非零向量AB →与AC →满足(AB →|AB →| +AC →|AC →| )·BC →=0且AB →|AB →| ·AC →|AC →| =12 , 则△ABC为( )A 、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非等边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 5、在ABC ∆中,设,,,BC a CA b AB c ===若,a b b c c a ⋅=⋅=⋅判断ABC ∆的形状。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详细讲解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应用1.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2.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解三角形;3.在解答题中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函数中恒等变换、诱导公式等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1.理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意义和作用;2.通过正弦、余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的边角转换,和三角函数性质相结合.基础知识梳理正弦定理: 七=光=七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由正弦定理可以 sin A sin B sin C变形:(1)a : b : c = sin_A : sin_B :. sin_C ; (2)a = 2Rsin_A , b = 2Rsin_B , c = 2Rsin_C ; (3)sin A = 2R sin B = ?;, sin C = 等形式,解决不同的三角形问题.余弦定理: a 2= b 2+ c 2 — 2bccos A , b 2= a 2 + c 2 — 2accos B , c 2= a 2+ b 2 — 2abcos C . 余 、亠 、卄 b 2 + c 2— a 2 _ a 2+ c 2— b 2 _ a 2 + b 2— c 2弦疋理可以变形:cos A =, cos B =, cos C =.2bc 2ac2ab111abc 1© 宀"亠「 L 「一 、,&ABC = 2absin C = gbcsin A = gacsin B = 4R = ?(a + b + c) r(r 是二角形内切圆的半径 ),并 可由此计算R 、r.A 为钝角或直角1.3.4.A 为锐角在厶ABC中,已知a、b和A时,解的情况如下:图形关系式 a = bs in A bsin A<a<ba >b a>b 解的个数一解两解一解一解[难点正本疑点清源]1. 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较大,即在△ ABC 中,A>B? a>b? sin A>sin B ; tanA+tanB+tanC=tanA tanB tanC ;在锐角三角 形中,cosA<sinB,cosA<sinC -2.根据所给条件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主要有两种途径:(1)化边为角;(2)化角为边,并常用正弦(余弦)定理实施边、角转换.例 1 •已知在 ABC 中,c 10, A 45°, C 思路点拨:先将已知条件表示在示意图形上(如图) 然后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角 B ,最后用正弦定理求出边解析:Q a C ,sin A sinC 3...b 込 10 sin105°20sin75°sinCsin 30总结升华:1. 正弦定理可以用于解决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另两边和一角的问题;2. 数形结合将已知条件表示在示意图形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已知与求之间的关系,从 而恰当地选择解答方式•举一反三:【变式1】在 ABC 中,已知A 32.0°, B 81.8° , a 42.9cm ,解三角形。
解三角形专项题目型及高考题目

正余弦定理的专项题型题型1: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两种途径:(1)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边边关系,通过因式分解、配方等得出边的相应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2)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内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通过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得出内角的关系,从而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此时要注意应用A +B +C =π这个结论. 例1.在中,a,b,c 分别表示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如果2222()sin()()sin()a b A B a b A B +-=-+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例2.在△ABC 中,已知22tan tan a B b A =,试判断此三角形的形状。
【同类型强化】1.在∆ABC 中,若B b A a cos cos =,试判断∆ABC 的形状【同类型强化】2.(2010上海文数)若ABC ∆的三个内角满足sin :sin :sin 5:11:13A B C =,则ABC∆( )A .一定是锐角三角形.B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C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D .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同类型强化】3.△ABC 中,2sinAcosB=sinC ,则此三角形的形状是 ( ) (A)等腰△ (B) 等腰或者直角△ (C)等腰直角△ (D)直角△题型2:利用正余弦定理求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一般由三个条件确定,比如已知三边a ,b ,c ,或两边a ,b 及夹角C ,可以将a ,b ,c 或a ,b ,C 作为解三角形的基本要素,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等利用解方程组等手段进行求解,必要时可考虑作辅助线,将所给条件置于同一三角形中.例3.在ABC ∆中,角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且满足(1)求△ABC 的面积;(2)若c =1,求a 的值.例4.(2010·辽宁营口检测)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3sin A -cos A =0,cos B =45,b =2 3.(1)求sin C 的值;(2)求△ABC 的面积.例5.(2009·安徽)在△ABC 中,sin(C -A )=1,sin B = 13. (1)求sin A 的值;(2)设AC = 6,求△ABC 的面积.【同类型强化】1. 在ABC △中,已知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边72c =,且tan tan 3tan tan 3A B A B +=⋅-,又ABC △的面积为332,求a b +的值.【同类型强化】2. 在锐角三角形中,边a 、b 是方程22320x x -+=的两根,角A 、B 满足()2sin 30A B +-=,求角C 的度数,边c 的长度及ABC △的面积.【同类型强化】3.(2009湖北卷文)(本小题满分12分) 在锐角△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所对的边,且A c a sin 23=(Ⅰ)确定角C 的大小(Ⅱ)若c =7,且△ABC 的面积为233,求a+b 的值。
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

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判定三角形形状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化边为角(如:A R a sin 2=,C ab c b a cos 2222=-+等),利用三角变换得出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此时注意一些常见的三角等式所体现的内角关系.如:sin A =sin B ⇔A =B ;sin(A -B)=0⇔A =B ;sin 2A =sin 2B ⇔A =B 或A+B =2π等; 二是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化角为边,如bca cb A R a A 2cos ,2sin 222-+==等,通过代数恒等变换,求出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例:在△ABC 中,已知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b,c ,若(a+b+c)(a+b-c)=3ab ,且2cos Asin B=sin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思路一:根据条件,判断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此时需要化角为边;思路二:可以把角和边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考虑边之间的关系,角之间的关系. 方法一:由正弦定理得b c B C =sin sin ,∵2cos Asin B=sin C ,bc B C A 2sin 2sin cos ==∴, 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bca cb A 2cos 222-+= ∴bc bc a c b 22222=-+, 化简得2222c a c b =-+,∴a=b ; 又∵(a+b+c)(a+b-c)=3ab ,∴ab c b a 3)(22=-+,化简得22234b c b =-,∴b=c ,∴a=b=c ,即△ABC 是等边三角形.方法二:∵A+B+C=π,∴sin C=sin(A+B),又2cos Asin B=sin C ,∴2cos Asin B=sin(A+B), ∴2cos Asin B=sin Acos B+cos Asin B ,∴sin Acos B-cos Asin B=0,∴sin(A-B)=0,∵A,B ∈(0,π),∴A-B ∈(-π,π), ∴A=B ,又∵(a+b+c)(a+b-c)=3ab ,∴ab c b a 3)(22=-+,即ab c b a =-+222,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2122cos 222==-+=ab ab ab c b a C 又C ∈(0,π),3π=∴C ,又A=B ,∴△ABC 是等边三角形.规律总结:应用正弦定理进行判断或证明的方法:①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实质是判断三角形的三边或三角具有怎样的关系;②利用正弦定理化边为角或化角为边,以实现边角的统一,便于寻找三边或三角具有的关系;③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的常见结果有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等腰直角三 角形.针对性练习:1.在△ABC 中,若a 2tan B=b 2tan A ,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析】法一:由正弦定理及已知,得sin 2A ·sin B cos B=sin 2B ·sin A cos A , 即sin Acos A=sin Bcos B ,∴sin 2A=sin 2B. ∵0<2A,2B<2π,2A+2B<2π;∴2A=2B 或2A=π-2B.即A=B 或A+B=2π. 所以,三角形ABC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法二:在得到sin 2A=sin 2B 后,也可以化为sin 2A-sin 2B=0, ∴2cos(A+B)sin(A-B)=0,∴cos(A+B)=0或sin(A-B)=0.∵0<A+B<π,且-π<A-B<π,∴A+B=2π或A-B=0, 即A+B=2π或A=B.∴△ABC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2.在△ABC 中,若B =60°,2b =a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析】方法一:由正弦定理,得2sin B=sin A+sin C.∵B =60°,∴A+C =120°,即A =120°-C ,代入上式,得2sin 60°=sin(120°-C)+sin C 展开,整理得: ∴sin(C+30°)=1,∴C+30°=90°,∴C =60°,故A =60°,∴△ABC 为正三角形.方法二:由余弦定理,得B ac c a b cos 2222-+=,∵B=60°, 2c a b +=, 60cos 2)2(222ac c a c a -+=+, 整理,得0)(2=-c a ,∴a=c. 从而a =b =c ,∴△ABC 为正三角形.。
正余弦定理三角形一些公式

1 / 1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R c C R b B R a A C R c B R b AR a R R Cc B b A a 2sin 2sin 2sin sin 2sin 2sin 2)(2sin sin sin =========变形有:为外接圆的半径三角形的面积公式:A bcB acC ab S ABC sin 21sin 21sin 21===∆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即ab c b a C ac b c a B bca cb A C ab b ac B ac c a b Abc c b a 2cos 2cos 2cos cos 2cos 2cos 2222222222222222222-+=-+=-+=-+=-+=-+=变形有: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为锐角三角形,为直角角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ABC b a c c a b c b a ABC c b a ABC c b a ∆+<+<+<∆+=∆+>222222222222222,,三角形中有:形为正三角形成等比数列,则该三角、、成等差数列,、、)若()(中c b a C B A CB AC B A C B A ABC 2tan )tan(cos )cos(sin )sin(1-=+-=+=+∆两角和差的正余弦公式及两角和差正切公式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二倍角公式: ααααββααααα22222tan 1tan 22tan 1cos 2sin 21sin cos 2cos cos sin 22sin -=-=-=-==半角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 b c 2 A 为a、b、c,已知 cos ,试 2 2c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1
在△ABC中,角A、B、C所对 的边为a、b、c,已知 acosB=bcosA,试判断三角形 的形状
例2
在△ABC 中,已知 a,b,c 分别是角 A,B,C 的对边,
a cosB 若b=cosA,试确定△ABC 的形状.
a cosB 【解析】由b=cosA,得 acosA=bcosB, b2+c2-a2 a2+c2-b2 所以 a· 2bc =b· 2ac , 所以 a2(b2+c2-a2)=b2(a2+c2-b2), 所以 c2(a2-b2)=(a2+b2)(a2-b2),
所以(a2-b2)(a2+b2-c2)=0, 所以 a=b 或 a2+b2=c2, 所以△ABC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点评】 依据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判断三角形形 状时,主要有如下两条途径: (1)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边边关系, 通过因式分解、配方等得出边的相应关系,从而判断三 角形的形状; (2)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内角的三角 函数间的关系,通过三角恒等变形,得出内角的关系, 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此时要注意应用 A+B+C=π 这个结论.
1.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特征 必须从研究三角形的边与边的关系,或角的关系 入手,充分利用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进行转化,即化 边为角或化角为边,边角统一. 三角形形状的判断依据: (1)等腰三角形:a=b 或 A=B; (2)直角三角形:b2+c2=a2 或 A=90;90° ; (4)锐角三角形:若 a 为最大边,且满足 a2<b2+ c2 或 A 为最大角,且 A<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