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互联网+”创新教学模式
“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刘邦奇【摘要】智慧课堂是“互联网+”时代学校教育信息化聚焦于教学、聚焦于课堂、聚焦于师生活动的必然结果。
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应用,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
与传统课堂教学流程结构相比,智慧课堂实用教学流程可采取“三段十步”的结构模型,在课前阶段以学情分析为核心,在课中阶段以师生互动为关键,在课后阶段以个性化辅导为重点。
该文基于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平台进行教学目标及方案设计,实施互动教学,创新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The smart cl ass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Internet +” information age. It focuses on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ers and students’ activities. Using the “Internet +” way of thinking and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and other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create intelligent, effcient classroom, to achieve the whole application process before class,in class, after class, and promote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structure, smart classroom teach ing process can take the “three-stage ten steps,” structural model. Before class stage, it takes learning situation analysis as the core. In class stage, it takes th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s the key. After class stage, it t focuses on personalized counseling. Based on the smart cla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tform, this paper designs teaching objectives, implements interactive teaching, creates teachi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期刊名称】《中国电化教育》【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7页(P51-56,73)【关键词】“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流程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作者】刘邦奇【作者单位】三江学院教育信息化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34智慧课堂、智慧学习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新的热点问题,体现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从理念到实践、从宏观到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客观趋势。
依托“互联网 ”教育环境 构建智慧型学科基地 桐乡市现代实验学校被市
依托“互联网+”教育环境构建智慧型学科基地桐乡市现代实验学校被市教育局命名为桐乡市初中数学学科基地以来,一直以“聚焦课堂,研究教学”、“聚焦人才,成就教师”、“关注技术,引领变革”为工作思路,全体数学教师秉承“严谨治学、务实求进,科研促教、团结合作”的工作作风,在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团队优势,积极践行学校“三能素养”课堂改革。
截止目前,学科基地已探究出“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学为中心”、“后茶馆教学”等教学范式,助力我校乃至全市初中课堂教学的变革。
下面,我代表桐乡市初中数学学科基地从“智慧课堂,驱动课堂变革”、“智慧作业,践行轻负高质”、“智慧教研,引领学科发展”三方面汇报基地建设情况。
一、智慧课堂,驱动课堂变革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只有抓住课堂这个核心地带,教育才能真正发展。
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的呼唤,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现代教育从工业社会的1.0 迈向信息社会的2.0,但仰望星空还需脚踏实地,我们清楚地看到,新时代教育需求和现有教育生态间的断层。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与愿景,实现智慧教育就应实现智慧课堂,重构课堂教学价值观,创新应用信息技术平衡学习需求与教育供给,重塑现有课堂教学生态,以培养智慧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全体现代人不断反思我们的智慧课堂在哪里,我们的课堂变革在何方。
基于对教育本质和时代脉搏的把握,2014年初,学校提出“美的教育·学生三能素养培育”课堂改革。
“三能素养”课堂课改的两个特征:一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
我们试图将教学方式从原有以学科体系为线索变为以学生的学习为线索,强调学生先学。
学生先学可以是学生个体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可以在课前完成,也可以在课中进行。
二是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
教师讲解不是学生习得的唯一途径,真正高效益的教学必须暴露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将学生原有的“相异构想”显现出来,与正确的认知“碰撞”,再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才算真正学会。
浅谈“互联网+”对学科教育的影响
浅谈“互联网+”对学科教育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12-20T06:00:02.22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7月第20期作者:林勉[导读]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使得信息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人们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林勉深圳市宝安区松岗实验学校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使得信息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人们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另一方面也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催生出网络教育这样的一种新的产业形态。
网络教育作为教育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信息化为主导,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方面的新型教育设施。
其优势对传统的学校教育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是显而易见的,加上近日“双减”政策的正式落地,“五项管理”的严格督导,学生的课后提升很多都依靠在“网课”,因此“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再次引发热议。
而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教育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抽象、分析、推断等综合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互联网+”对数学学科教育的影响同样备受关注。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教育;学科教育;新型教育设施人们对互联网行业的期待,不只是一个时代红利的分食者。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相比于传统教育的优势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网络教育很大程度上跨域了地域、物质等造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局面,降低了教育的门槛;网络教育可以满足人们对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得教育更加个性化、更就有针对性;网络教育可以综合利用各种互联网+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人们的学习效率。
使得“坐在家里受教育”、“网上上大学”的预言已不再是天方夜谭,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相应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人是通过自学或培训找到工作的,由此一些人忧心忡忡地提出了“学校消亡论”,但是杀死一个行业的,从来不是反垄断,而是滚滚向前的技术浪潮。
一、“互联网+教育”的两重天曾有用互联网思维可以颠覆所有的传统产业之说,但仅仅过了四年,大数据杀熟、个人隐私被侵犯、困在算法里的骑手、平台反垄断……互联网又仿佛一夜间成了众矢之的。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以学为中心的,促进学习者创新和综合能力形成的教学模式,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1、单元教学计划。
具体地描述教学单元的主题、学习目标、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学习资源等,其中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因此这种教学计划可称为信息化教案。
2、学生电子作品范例。
给学生提供参考用的电子作品,可以从各种电子信息源中选取或由教师自行制作。
3、学生作品评价量规。
提供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从内容、技术、创意等方面详细规定了评级指标,利用这种量规来评价学生电子作品,可操作性强,准确性高,既可以让教师评,也可以让学生自评和互评。
4、教学支持材料。
为支持学生有效进行学习活动准备的各类辅助性材料,如软件工具,资料光盘,在线参考资料,参考书目,教师用电子讲稿等。
5、单元实施方案。
包括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学生分组办法、上机时间分配以及征求社会支持的措施等。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要求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等方面的学习,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
为此,可以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优化原则归纳为以下三点: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生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讲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同时,教师还应该开发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比如,教师应创建学生学习网站、演示文稿课件和参考范例等。
2、强调“协作学习”。
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
21世纪人类学习的技能应主要体现在能够运用交流、信息处理和研究工具(例如文字处理、电子邮件、演示软件、网页开发、互联网搜索工具)来访问、管理、综合、评估、创造并交流信息。
线上教学校长论坛发言稿(3篇)
第1篇在这美好的时光里,我们齐聚线上,共同参加这次校长论坛。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主办方,向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天,我们聚焦“线上教育”,共同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线上教育的优势,助力教育教学改革。
以下是我的一些发言,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线上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线上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股新势力。
线上教育以其便捷、灵活、个性化等特点,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方式。
然而,与此同时,线上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机遇1. 拓展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线上教育打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有利于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2. 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个性化教学。
线上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3. 丰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线上教育通过游戏、视频、互动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挑战1.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线上教育市场鱼龙混杂,部分平台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 网络依赖性。
过度依赖线上教育可能导致学生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影响身心健康。
3. 教师专业素养。
线上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如何发挥线上教育的优势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充分发挥线上教育的优势,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 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培训、研讨等方式,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
2. 强化教师专业素养。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二)优化课程体系1. 丰富课程资源。
引进国内外优质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 优化课程结构。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
(三)创新教学模式1. 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理“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包磊(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甘肃兰州730030)【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融合【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19)19—0049—01信息技术作为新兴的教学手段,正改变着课堂教学,改变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应用、融合、变革,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同阶段的三个关键词。
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融合,使得枯燥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作为教学一线的主力军,担负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任。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树立信息时代正确的人才培养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必须聚焦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强化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教师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不仅明确了培养的方向,也明确了培养的方法。
由于新技术、新媒体的介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善于在信息化的环境里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自己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不断激发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学、会学、乐学、善学,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智能型人才。
二、重塑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
首先,信息时代,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习解决各种问题的途径。
其次,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探索者。
教师要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行启发式、引导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组织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再次,教材不再是教学的权威.而是以教材为依托,形成教材+信息化的教学资源,拓宽了教学内容,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髙的要求。
第一单元++第三节课《互联网影响新体验》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初中信息科技七年级全一册
第3课互联网影响新体验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互联网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各行各业的积极影响与挑战。
掌握“互联网+”在农业、工业、教育、科研、医疗等领域的主要模式和典型案例。
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应用。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的价值,培养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互联网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各行各业的具体影响。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互联网+”模式在不同领域的创新和融合机制。
互联网技术的抽象概念,如背后的技术原理和工作方式。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互联网影响的两面性,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分析。
学情分析初中生对互联网有着较高的兴趣和一定的使用基础,但他们对互联网如何创造新体验和改变生活方式的认识可能较为表面。
在学习第3课时,学生可能会对互联网带来的新体验感到好奇和兴奋,但同时也可能缺乏对互联网影响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表明,教师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互联网的作用,帮助他们建立起批判性思维,以更好地适应和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新体验。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以互联网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为切入点,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活动设计,系统展示了互联网如何创造新的沟通、学习、娱乐等体验。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的双面性,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安全意识。
整体上,教材为初中生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互联网影响的学习平台,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提高他们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教学过程活动1:生活片段展示教师准备:收集一系列反映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或短视频,如网购、在线学习、视频通话、社交媒体分享等。
实施步骤: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这些图片或短视频,同时配以轻快的背景音乐,营造出一个充满活力和现代感的课堂氛围。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师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应对举措
创新创业教师实战经验提升。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教师发展;“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21)03−0086−06
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创 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的重要部署,我国高校不断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 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以实现通过创新创业教育 改革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 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战略目标。同时,高校创新创 业教育改革还置身于“互联网+”的宏观背景中, 受“互联网+”向经济社会快速渗透的颠覆性影 响,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内容、手段等均面临 新挑战。深入研究“互联网+”时代高校创新创 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具有 重要意义。
挑战,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是应对挑战极为关键的一环。“互联网+”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
新理念、新手段、新契机,有助于解决当前创新创业教师发展面临的困境。具体而言,高校要积极从
供给侧深入分析,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数字化蓝图重塑创新创业教师发展愿景;强化数字化支
撑能力,以大数据技术推动创新创业教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焦核心素养提升;创新校企合作渠道,以平台化模式促进
2021 年第 12 卷第 3 期
素养[7]。在新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快速 迭代的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外部环境发生 了快速而巨大的变化,各种成功故事与失败案例 从技术、模式、速度、规模等方面都在不断打破 历史纪录,对创新创业教师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新 要求。一方面,“互联网+”要求创新创业教师快 速拥抱互联网,只有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尤其 是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互联网+”式的创新, 不断提高供给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业 时代大规模、标准化的培养模式,让更多具有创 新创业潜质的人才在大学期间受到良好的训练, 培养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栋梁之材。另一 方面,创新创业教师的“创新力”获得与提升往 往需要一定时期的积累、沉淀和演化,这与“互 联网+”背景下的快速迭代形成了新的僵局。例 如,已开展多年的教育信息化鼓励高校教师积极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但高校教师的信息 化素养仍有较大欠缺,开展网络教学的积极性并 不高,突出表现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制作能力、信 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能力的欠缺等方面[8]。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摘要“互联网+”指引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造与革新势在必行。
该文对“互联网+”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互联网支持、教学活动与教学参与者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并以“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课程为案例进行说明,以期为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设计The Design of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FENG Yidong,GU Tiantian,FANG YunduanAbstract “Internet +”guides the direc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and it is imperative to transform and innovat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nternet support,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eaching participants in class‐room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and explains it based on the course case of“Multimedia Courseware Teaching De‐sign”,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practice in the Internet era.Key words Internet +;classroom teaching;model design1问题提出2012年,在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我国易观国际集团的创始人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的理念[1];2015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郑重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到今天,“互联网+”衍生的产品及服务已然延展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指向未来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人类生活场景。
以互联网思维创新铁路系统教育培训模式
以互联网思维创新铁路系统教育培训模式杨子楠(铁道党校科研所北京100000)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融合愈发充分,而互联网思维也逐渐影响着包括教育培训在内的,各行业、各企业的发展方向规划和战略决策部署。
本文针对铁路当前教育培训所面临的挑战,运用互联网思维,探索铁路系统教育培训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铁路教育培训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是有新思想、新理论作为标志的。
而在新时代下,对新思想、新理论的宣传引导同样需要借助丰富的、多元化传播形式。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我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这样的新背景和新环境下,对于思想政治素养,创新性能力,职业技能水平等方面都亟待提升,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培训新需求之间则出现了供需不平衡,因此,探索找到一条更为有效、合理,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培训新路径的任务,就显得尤为迫切。
与此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广泛对接,“互联网+传统产业”的模式取得良好效果,教育培训也必将顺应时代潮流,运用互联网思维,适时、适当地进行“转型升级”。
1“互联网+”时代教育培训新形态在教育培训与互联网技术整合协作的探索过程中,结合教育产业的自身特点,逐步形成了“互联网+教育培训”的新形态,以下就三个最为突显的趋势作简单概括。
1.1教学设计去中心化如今教育培训组织架构,已经由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一个主体,知识传播由一点向外发散,呈辐射状的形式;向让学员发言,让学员发声,让学员讲知识的,去中心化形式,形成了两个或多个主体的网状知识传播圈。
正所谓“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现在每名学员都成为培训主体,让网络课堂的信息在每个人间传递,思想得到碰撞,犹如升级版的“头脑风暴”。
1.2课程内容开放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教室变的透明,让教师变的亲近,也让知识变的比过去更容易获取。
如今,利用互联网的网络教育渠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微课堂、在线远程教育、慕课(MOOC)等,其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种模式提供了大量的开放式在线课程。
“互联网+集体备课”,助推教研数字化转型
“互联网+集体备课”,助推教研数字化转型
肖骞;向敏
【期刊名称】《教育家》
【年(卷),期】2024()5
【摘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教育数字化已逐渐成为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力量。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紧紧把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机遇,以解决县域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学研究缺乏引导等问题为目标,探索区域“互联网+集体备课”的新型数字化教研模式,推动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聚焦关键,探索数字教研新路径针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环节——教研,苍溪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以下简称“苍溪县教科局”)进行了多次研讨,安排部署“互联网+集体备课”工作。
【总页数】1页(P57-57)
【作者】肖骞;向敏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改进集体备课操作方式引领校本教研深入开展——关于集体备课的尝试及思考
2.高一语文诗歌教学集体备课实录——在武汉市武昌区教研会上的集体备课展示
3.微型课助推初中数学集体备课实效性的实践探究——浅析基于“微型课”的“先
上后议”教研模式4.“复盘式”集体备课促进学科教研转型升级5.荆风沧浪看河口集体备课铸劲旅——老河口市集体备课与联片教研制度简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互联网与教育的创新模式与实践案例分享
互联网与教育的创新模式与实践案例分享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互联网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更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更广泛的交流平台。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与教育的创新模式,并分享一些成功的实践案例。
一、互联网与教育创新模式1、在线教育平台在线教育平台是互联网与教育融合的最常见模式之一。
这些平台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课程,涵盖了从学术科目到职业技能培训的广泛领域。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学习。
例如,Coursera 与全球顶尖大学和机构合作,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在线课程;而网易云课堂则聚焦于实用技能和职业培训,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2、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MOOC 是一种面向大规模人群的在线课程模式,通常免费或收取较低的费用。
MOOC 课程的特点是参与者众多、课程资源丰富、学习方式灵活。
通过 MOOC,学习者可以接触到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与来自全球的学习者交流和互动。
例如,EdX 是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创立的 MOOC 平台,提供了众多优质的理工科课程。
3、移动学习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学习成为了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教育模式。
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应用程序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例如,百词斩是一款专注于英语单词学习的移动应用,通过有趣的游戏和互动方式帮助学习者记忆单词。
4、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教育VR 和 AR 技术为教育带来了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通过创建虚拟的学习环境和场景,学习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知识。
例如,在医学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 VR 技术进行虚拟手术操作练习,提高实践技能。
5、个性化学习系统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个性化学习系统能够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和特点,为其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方案和内容推荐。
例如,一些自适应学习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自动调整学习难度和进度,提高学习效率。
互联网+_形态下多维度教学目标的实现——以交通安全课程为例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互联网+’新形态下交通运输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20210039);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工科背景下的交通运输专业金课建设”(20210038);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交通运输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20200031);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一般课题“面向新工科的国家一流交通运输专业金课建设途径探索与教学改革实践”(JT2022YB011)。
作者简介:韩锐,讲师,博士;裴玉龙,教授,博士;丁庆国,通信作者,讲师;张文会、王宪彬,副教授,博士。
摘 要 “互联网+”理念不断推进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甚至教学环境不断发生变化。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面对复杂工程问题等毕业要求的多层次化,设计多维度教学目标框架体系以保证毕业要求的实现,并以交通安全课程为例进行专业课程目标的多维度设计分析。
以“互联网”为载体,将网络元素有机融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立体化教学方式及多元化形成性考核过程,促进多维度教学目标实现。
关键词 互联网+;教学目标;交通安全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4)07-0092-050 引言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要求是在五年之内获得专业工程师资质,即成为具备专业知识理论体系、复杂交通运输问题的解决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思维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而这些能力则需要在四年的大学学习,尤其是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
通常学生的能力培养分为初阶能力和高阶能力两个阶段。
若只是在教学过程中简单的记忆、理解相应的教学内容,则无法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全方位教育和培养。
在课程体系设计阶段,即应针对学生能力培养进行初阶和高阶的多维度教学目标设计。
1 多维度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课程预先设定的,期待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能够获得的收获。
聚焦学生需求,创新编写教学教案
教育教学中教案编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节,教案的编写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教案编写往往以教材为依据,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具体需求和个性化差异。
而现在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教育教学也已经开始向数字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因此聚焦学生需求,创新编写教学教案已经成为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聚焦学生需求教育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往往被忽略。
如果不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教案的编写,就会出现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不充分的问题。
因此,教育教学中聚焦学生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1.了解学生为了更好地编写教学教案,最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必须在细节方面下功夫。
首先是了解学生的性别、年龄、爱好、兴趣等基本情况。
其次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学习状况、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困难等,这些信息可以从日常作业、考试成绩和家长会等途径收集。
这样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后,才能更加准确地编写教学教案。
2.关注不同的学生差异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学生差异,编写个性化教学教案是非常关键的。
多数情况下,不同风格的教学教案是为不同的学生需求所准备的。
比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那么教学方法,授课方式和所选的内容都要依据学生的特征做出调整。
这种差异化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二、创新编写教学教案随着技术发展不断推进,更加人性化的教育工具和教材也宣布面世。
这些新型教育教学手段可以更加有效地解决人的个性化需求和教学资源的不足。
以下是建议的教学教科书创新教学教案的一些方法:1.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使教学“准确、科学、可视、可操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运用数字化教学平台,采用视频、动态图表等多媒体形式,丰富多彩地展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数字化技术使教师可以通过互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困惑,有效释放学生的学习问题。
互联网时代新型教学模式探索
榆林学院学报 JOURNALOFYULINUNIVERSITY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July.2019 Vol.29No.4
互联网时代新型教学模式探索
陈 娟1,2,闫 涛3,张智芳1,2
(1.榆林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2.陕西省低变质煤洁净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 榆林 719000; 3.国家煤及盐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陕西 榆林 719000)
慕课的最大特点在于开放性与规模性。作为在 线开放课程,对访问者没有身份、地位、时间、空间及 数量的限制,并为学者提供免费教育资源。一反传
收稿日期:2018-12-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763030);榆林市科技局项目(2016CXY-11) 作者简介:陈 娟(1985-),女,陕西神木人,讲师,主要从事煤炭清洁高效加工利用及煤溶剂萃取研究。
微课的主要特点是指向明确,重点突出,知识聚 焦,便于记忆,资源储存空间较小,可迅速下载或流 畅播放,播放模式支持多种格式,使用方便。与慕课 相同点在于微课也包括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评 价、课 件、教 案 辅 助 资 源 等。 只 是 微 课 将 知 识 碎 片 化、零散化,难成体系。但一组微课可构成一个完整 的教学环 节[4]。 所 以 微 课 未 来 发 展 趋 向 于 系 列 微 课更合理。一堂优秀的微课,要求教师投入大量的 时间和精力来制作,将重点知识凝练到十几分钟的 视频中,语言表达要求有感召力、亲和力,外在形象 美观大方,教学手段合理科学,视频录制编辑处理手 段过硬,无疑对教师提出很大的挑战。但是很多教 学试验表明微课用于课堂教学并不能带来良好的教 学效果。微课课堂上通过教师插播微视频,视频中 已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重难点强调,而教师和 学生在一旁共同观看视频讲解,教师由教学主导者 变为旁观者,导 致 课 堂 教 学 仅 面 对 屏 幕,单 调 而 乏 味。 3翻转课堂 3.1翻转课堂的发展
“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与实践——以“企业价值评估”课程为例
2022年8月第33期Aug. 2022No.33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与实践——以“企业价值评估”课程为例王晓燕,胡晓琴(山西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摘 要] “互联网+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即借助互联网技术,对高校课程展开优化与重构,催生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的深刻改革。
结合“企业价值评估”课程教学经验,分析“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的边界和价值意蕴,建构“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框架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课堂教学、教学案例、课程实践深度融合,总结“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经验,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为其他课程信息化教学及课程思政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企业价值评估[基金项目] 2020年度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互联网+教育专项课题“‘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构及应用研究”(HLW-20055);2021年度山西财经大学校级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基于OBE理念的资产评估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2021221)[作者简介] 王晓燕(1980—),女,山西介休人,博士,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与资产评估研究;胡晓琴(1972—),女,山西襄垣人,硕士,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财务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F27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33-0137-04 [收稿日期] 2022-02-12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重要论述[1]。
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整体设计:一是强调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即根据不同课程(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类课程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二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即要求文史哲类、经管法类、理工类等不同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5G+专递课堂”在小学语文双师协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5G+专递课堂”在小学语文双师协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发布时间:2023-03-27T02:12:57.80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1月1期作者:邱斯吟[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邱斯吟福建省泉州市晋光小学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新形势下做好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作为一项有利于促进泉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工程,“5G+专递课堂”借助5G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优质教育资源“专递”到城乡学校,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双师+多校学生”同一课堂模式,又打破了时空界限,实现“教学理念共进、教学质量共升”的目的。
关键词:5G+专递课堂;优质资源;教育均衡;多元互动;公平教育“5G+专递课堂”即利用5G技术服务于远程互动教学,促进5G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
该模式不仅能拉近城乡学校师生之间的距离,最大化、最高效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而且能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有效弥合。
为了更好地推进“5G+专递课堂”常态化开展,我校与南安第三实验小学、石井中心小学、洪濑第二小学,安溪县第六小学、第九小学共同推动网络空间创建,探索信息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新模式,实现师生的“教学相长”及双师的“携手共进”。
一、妙用习题,搭建有效课堂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既是对课文内容重点内容的提炼,也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一个重点指导,它提供了具体的学习任务,确定了学习活动设计的核心,但具体怎么做,没有给出明确的思路。
基于此,在“5G+专递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课后习题把握语文要素在各个单元、每篇课文中的具体要求和编排特点,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不断推进课堂中学生的深度学习,让他们在真实体验中有感而发,逐渐养成积极主动、乐于表达、爱学要学的习惯。
以二年级上册《风娃娃》一课教学为例,课后安排了三个习题,重点指向课文朗读、识字、复述故事和结合生活拓展知识,其中,根据提示讲故事,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互联网+教育”促进区域内教师听评课能力发展的策略分析
“互联网+教育”促进区域内教师听评课能力发展的策略分析作者:方玉红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1年第09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019年6月)中指出:“要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方式,各地要定期开展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题活动,注重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
”从教师听、评课的教研活动入手,是提升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昆明市盘龙区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研员、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带领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质量为目标的主题式教研,形成了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说课等一系列的常规教研模式。
在经历着后疫情时期带给教育教学及教研模式变化的当下,线上线下相结合、常态模型与模式创新相融合,给教师的研训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
如何通过“平台+学习共同体”促进区域内小学数学教师听评课能力发展,我们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研究。
一、精心选取课例,个体听评课先行参与本次小学数学教师听评课能力评估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的是昆明市盘龙区方玉红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的25位教师。
所选取的课例是荣获全国慧课一等奖的北京市白家庄小学纪圆北老师执教的“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李繁老师执教的“积的变化规律”、张余老师执教的“百数表”、季阔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北京市陈经纶帝景分校庞艳娇老师执教的“最大公因数”。
通过北京小致教师研修系统平台搭建的评课系统,为这25位教师提供了线上听课、评课的技术支持与数据分析。
本次所选取的五节课例的教学内容,均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也都是新授课。
五节课的同质化程度较高,有利于分析对比教师在同一类课、同一数学领域中听评课的关注点、切入点、差异点,科学地从不同维度反映出教师的听评课能力发展水平。
25位教师首先细品课例:每一位教师每天在平台上只观课一节,同时用做标注、图示、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听课记录,用5天时间完成五节课例的观课听课工作。
“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师远程教研方法探究
“互联网 + 同步课堂”教师远程教研方法探究摘要:“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师远程教研是指将网络融入教师教学研究的一种新型教研模式。
同常规的教研对比,存在超越时空、主体多元以及成果便于物化等优势。
十二师西山农场学校利用十二师教育局搭建的鲁疆两地网络技术,通过开展远程示范教学、课堂互动交流、互动教研等方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快速促进教育质量优化提升。
关键词:远程教学同步课堂互动教研1.为什么在全校开展网络教研工作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乌市的各项实地教研活动都按下了暂停键,我校也取消了与实验学校、兵二以及十二中等优质学校的实地联教联研活动,仅靠校本教研的内生动力还远远不能满足学校教师的教研需求。
学校65%以上都是28岁以内的年轻教师,如何尽快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迅速有效的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就显得尤为迫切,也是我校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而传统教研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本校教师教师科研知识储备不足教师是校本研究的主,教师科研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研究质量的高低,然而调查发现,一线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素质总体水平不高,科研意识、科研动机、科研知识、科研能力等不强。
(2)传统教研单一的教研形式、枯燥的教研内容严重阻碍教师教科研的发展。
(3)传统教研受时间、空间及人员的限制,一线教师每天承担的课时任务比较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更多有针对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
面对这些在课堂教学中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进一步进行观测、分析和思考,并以此为切入点,确立了课题组研究课题方向,采用互联网+教师远程教研的方式来拓宽我校教研的广度和高度。
二、打造网络教研新模式(一)基于个人空间的教研模式。
授课教师先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或需要探讨的主题上传到空间,定向发送,大家围绕同一个设计或主题开展集体研究,接着把教学视频也上传至空间,大家又针对视频进行评课。
教学反思和其他各环节也可以如法炮制。
如此循环,实现变异步为同步,既解决众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时间不一致的问题,又使定点聚集的教研活动全空间延伸。
能力提升工程2.0_的“三聚焦”
S小学科学cience国家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如今,各地各校具体实施下来,均有不同层次的发展,但依然存在学校网络与硬件不能满足要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个体差异大、技术提升与课堂应用相分离、研修学习浮于表面、缺乏监督、课堂应用缺乏专家指导等问题。
为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所在学校系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示范校,在项目实施中通过“课堂实践、科研工作、教师培训”三者相融合,有效地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一、聚焦教学,应用寻求技术支撑首先是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
信息技术服务教学,应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技”服务于“教”,好的“技”更多以“无形”的方式呈现,“教”为本“技”为辅,切不可出现“炫技”而忘“教本”的情况。
教师应将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学理论在课堂上常态化使用、适切性使用,才能将自己教学中的心得思考及预期设想,与信息技术使用融为一体,信息技术才能在教学各环节得到合理使用。
曹培杰专家认为,未来,基于数据的精准学习、混合现实、虚拟现实将实现真正的大规模的个性化教学,发现差异,尊重差异,实现个性化学习、差异化教育。
学校作为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智慧校园,重视支持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差异化学习。
校本教研时,选择智慧聚焦课堂上“技术支持下的精准教学”能力点研讨,强调基于数据精准应用,教师基于搜集的多元的学生信息数据和学习数据,在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支撑下,为学生适时地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更好地以人为本。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课堂即时反馈系统”为代表的智慧教学环境开展互动教学,学生人手一个IRS及时反馈器,教师通过课堂上产生的答题数据,做到“有凭有据”,清晰地“看见”学生的反馈,由表及里,进而去推论他们的内在思维,这也是现代课程最核心的要素。
课堂上能及时地知道学生的理解程度、学生理解了什么和不理解什么,以及学生对一些重要问题的看法,让老师了解学生在同一堂课中的学习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纠正学生错误,因材施教,满足每个学生的特殊学习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焦“互联网+”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面临着一场信息革命,传统产业行业即将面临信息革命的冲击实行转型什级,一些行业和企业即将为适应信息化的形势实施整改并组,教学要紧跟社会发展,服务社会发展。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的战略思维,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是推动互联网+发展的人才支撑,作为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要紧紧围绕互联网+的战略思维导向,面向人才市场需求,立足当前实际,转变教学思维、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人才市场竞争能力,是当前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我从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角度出发,就抓紧人才培养,把教育融入“互联网+”的模式,谈谈一些教学看法。
一、转变教学理念,形成人才培养的科学导向。
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单一教学模式向多元的教学向多元的教学模式向转变,实施同专业不同方向、同专业不同层次、同专业不同类别,因人施教、因势施孝、因需施教,注重共性教育的同时兼顾个性教育,针对同一专业的不同学生的内在潜能确定学生的重点发展方向,一些学生适合理论研究、一些学生适合教育教学、一些学生适合从事其它工作,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内在潜能和兴趣爱好确定个性发展发方向,采取鼓励引导、辅助激化等办法,激发
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向一专多能的方向引导。
紧紧围绕国家人才战略需求和人才供需矛盾情况,围绕国家产业转型升级,人才更新换代,实现计算机专业领域人才向多行业、多专业、多方向、多层次、多渠道转移。
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为起点,紧紧围绕“互联网+”的战略思维,领会国家政策导向、凸现显专业技术优势、寻求多方合作机遇、实现创新共享发展。
坚持把教学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
立足专业实际,培养急需性人才,转移过剩性人才、消化饱和性人才、挖掘潜能性人才。
“互联网+”理念的提出,决定了未来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将成为各行各业的载体和工具,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是推动互联网转化为各行各业成为载体和工具的人才支撑。
针对人才市场需求,指导大学生就业方向。
把教育形式以学历教育为主转移到以能力教育为主上来。
紧密结合“互联网+”的思维,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人才的需求,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人才就业和创业的形势,积极探索工“互联网+教学”,实现教学领域适应信息革命的发展,推动教学转型发展。
二、打牢专业基础,形成人才发展的基本支撑。
把好教学中的教与学两个环节,在重教与重学上同时一功夫,教师在课前备好课,课堂讲好课,在课堂上要把知识点讲全、讲清、讲透、讲深。
要做好课前预告、课中辅导、
课后检验。
学生要抓好预习、学习、复习、实习各个环节。
课前要预习下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只有进行了预习,才会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握重点、掌握难点。
在课堂上要认真学习,提高课堂时间的学习效率。
通过采取利用到课率计平时分等办法,提高学生的到课率,从教学纪律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是中一些知识点的一个连贯的过程,一节课缺课可能会造成以后要学的内容无法掌握。
通过采取课前学生预习、教师备课;课中学生听讲、教师授课;课后学生复习、教师检验的循环互动。
形成学习的温故知新。
不断强化教学效果。
紧紧围绕计算机专业更新快速快的特点,督促学生把专业基础知识学扎实,扎实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学生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更多方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把学生的基础打扎实,才能为学生长远后续发展提供支撑。
注重专业之间的融会贯通、融合整合,发挥外因主导和内因主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采取知识竞赛、有奖答题、阶段考试等办法倒逼学生的学习动力。
采取激发兴趣与强压倒逼的形势助推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时间安排、时序排列。
做到设置内容精准、结合合理、时序科学。
采取以老带新、以先带后等多种方式实现新老结合、先后结合,形成新老互补、先后互补。
同系同专业的学生形成以老带新、以先带后的互学互补互进的教学模式。
三、注重实践实习,形成人才培养的学用结合。
在教学中注重学用结合,学以致用,采取吸引和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创新团队、节假日勤工俭学、到实验基地学习、到相关企业打工学习等办法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把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等同起来。
从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两个方面同步入手。
教师要采取引进来与走出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教师的学习和带培。
不断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能力素质。
从而提高教学环节中教的层次和水平。
采取实践实习等办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把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积极利用学校实验室、创新团队、产学研相结合的一批学校合做基地等平台,逐步把学生的思维从课党引向课外,把思维从书本引向实践。
从人才培养的整体入手,形成靠氛围营造、靠兴趣激发、靠先进带动、靠制度约束的人才实践实习机制,通过实践实习一方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一方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团队意识、思想水平、道德观念、工作作风、对外交往和沟通交流等综合素质和能力,把人才培养从应对考试向完成社会实践转变。
尤其是要抓好一些高分低能性人才的培养和转变,一部分学生在平时考试中成绩非常优秀,但在社会实践中实际应用能力却很差,造成一些高分低能性人才很难就业,很难适应当前人才就业形势,也造成了即使就业以后在新的工
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好,甚至很难适应,作为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不能把眼光只放在考分上,不能把眼光只放在课堂上,要把眼光放在课堂外,要把眼光放在学生的综合能力上,把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融为一体,把学术教育与品质教育结合起来,把学生培养成成绩优秀、品质优良、能力优胜的人才。
让人才具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让人才具有长远后续发展的潜力,把学生培养成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社会团队能用、好用、爱用的人才
四、紧跟行业发展,形成人才培养的与时俱进。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发展速度之快另人难以置信(写一些计算机发展历程,说明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之快),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只有自己不断坚持学习,掌握计算机发展的先进技术和成果,始终保持自己的知识水平与知识结构与行业的发展保持同步,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教育学生,才能实现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实现与时俱进。
才能缩短学生从毕业到就业的知识转型过程。
要注重高新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建成计算机专业信息教学数据库,建成网上模拟实验室,采取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等多种模式,实现信息教学、数据教学。
五、突出创新创业,形成人才就业的多元方向。
面对世界一体化,信息全球化的形势,企业、行业之
间的竞争,不仅仅停留在本行业本国。
在一体化和信息化条件下,产业行业要发展都必须面临转型、升级、优化、改革等工作,人才是行业企业发展的基本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16年李克强问题提出的大众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思维,作为老师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业思想为指导,做好教学领域的创新创业,紧盯国际国内形势、紧密结合行内行外技术,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提升学校在国内外的竞争能力,提高学生在国内外的竞争能力。
未来的发展趋势,人才的竞争能力将会更加加剧。
只有我们坚持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导向,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能力才能适应当前教育行业的发展形势。
在创新创业中,紧紧围绕国家教育行业创新创业战略布局,立足当前实际,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学好基础知识为基本,靠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创新创业为目标,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就业能力、服务创业就业。
随着信息革命的不断深入,学校教师只有紧紧围绕“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和“互联网+”的思维模式,结合教育工作实际,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结合、设置教学内容才能培养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岗位需
求、符合发展需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