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知行合一而重于行《中职学校思政课改革教学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知行合一而重于行《中职学校思政课改革教学实践研究》结题报告“知行合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文化,在本质上讨论道德、伦理与政治关系,从现代意义而言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强调了认知与实践的统一过程,道德修养与实践的统一过程。
“知行合一”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为中职学校教育侧重于技术技能的培养,那么对中职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更多的开展实践活动,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使得思政教育落到实处,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与行”的目的,这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这次《中职学校思政课改革教学实践研究》,就是根据中职学校特点,从我校实际出发,开展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现状研究背景:在国际: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和确定,符合国际上对核心素养进行研究的大趋势,从17世纪起,实践教学这一学模式开始在学科教学中占据主导的地位。
在国内:(1)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指出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培养办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指明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7年版),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的着力点之一,指出“基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为了有效实行知行合一的目标,构建了活动型课程”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研究现状:(1)学情分析: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的令人忧虑现象。
青年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变化的趋势,青年的使命感、责任感不足。
所以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拓宽渠道、创新方法。
(2)教学分析:一是在教学方式上,我校是从普高转型为中职学校,老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传统认识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强调课堂知识的灌输,一味枯燥的理论讲解。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范文(通用4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范文(4篇)实践报告是进行实践后的报告;是汇报实践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方式。
以下是我整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范文(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来到学校后我没有做家教或其他兼职,所以我的社会阅历确定是不如其他同学的。
而xx年大二暑假,“思政课”社会实践让我不得不去进行社会实践了。
这是高校生必修的实践课,所以就同本村好友商议后一起进行了邳州市小楼村人民生活现状调查讨论。
做这项调查,不仅熬炼了伴侣之间的默契与合作,还增加了对当前农村人民生活的了解,更加丰富了自己的社会实践阅历。
这个暑假是充实的。
我们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状况原来就比较了解,这是我们选择这个课题的缘由。
由于上了高校以来很少回家的缘由,这次回去发觉我们那小村变了。
其实不仅仅是我们小楼村变了,我们这个镇子都是一样的。
由于我们这个镇子的特点:干炒之乡。
依据围着全村看过之后发觉的变化我们下定了所要调查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足以体现农村生活究竟怎么样了。
(一)村中的主路已经由石头路修成水泥路。
20xx年8月1日,我们去村里支部调查修路金额来源,原来是每户300元底线,在此基础上任意捐助,其余政府补贴。
于是我们随机到几户邻居家调查捐助金额,高的1000元,低的50.100.这就体现了农村贫富还是有差距的。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村中的轿车,货车果真多了不少。
(二)每户人家都统一了厕所。
原来的农村虽然也是绿数环绕,鸟语花香。
但到处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厕所。
这是农村一个不太好的现象,由于时不时的会飘过一阵臭味。
现在,政府补贴,各家出资,为各家造了比较合适的厕所。
20xx年8月2日,我们调查了村民对政府这一政策的满足度如何,除了几个常年在外的村民,其他人全部表示确定!(三)村子边缘空地开头建厂。
由于我们镇子是干炒之乡,有句话说:一把铲子一口锅,瓜子炒遍全中国。
所以村中青年全都外出奔波,村中大多为老的少的了,所以留守儿童也是一大问题,这里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就不予调查了。
思政实践教学结题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思政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报告以我校思政实践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对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成果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今后思政实践教学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1. 实践教学方案的制定为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首先制定了详细的实践教学方案。
方案包括实践目标、内容、方法、考核方式等。
在制定方案过程中,我们充分调研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1)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宣传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邀请心理专家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 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1)学生自评。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的满意度。
(2)教师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表现、成果等,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进行评价。
(3)实践成果展示。
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成果展示活动,展示实践教学的成果。
三、实践教学的成果1. 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
2.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
4. 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学会了自我调节情绪,提高了心理素质。
四、实践教学的不足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部分实践教学活动需要场地、设备等资源,而学校资源有限,导致部分实践活动难以开展。
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我校于近期开展了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以“新时代、新青年、新使命”为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对本次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
二、活动背景1. 国家政策要求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开展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要求的重要举措。
2. 学校教育改革需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我校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开展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以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坚定理想信念。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心社会热点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四、活动内容1. 开展主题班会各班级围绕“新时代、新青年、新使命”主题,开展主题班会。
通过班会,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了解国家发展战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2. 组织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历史博物馆等,让学生在实地感受中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 举办辩论赛以“新时代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举办辩论赛。
通过辩论赛,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支教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责任,培养奉献精神。
5. 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优秀校友等开展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
五、活动成果1.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高通过本次活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2024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3篇)
2024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摘要:本报告是对2030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全面总结与分析,包括实践目的、实践地点、实践活动、实践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实践,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质量。
目录:一、导言二、实践目的三、实践地点四、实践活动五、实践效果六、实践的启示七、结语一、导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家国情怀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更好地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素质,我校于2024年组织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报告旨在对这次实践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以期对今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实践目的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深入的社会调研和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爱国情怀,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三、实践地点本次实践活动主要在我校所在城市进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发展变化。
四、实践活动1. 社会调研学生们参与了一系列社会调研活动,包括参观企业、社区服务、调查问卷等,通过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和互动,深入了解了不同行业的发展现状、社会问题和挑战。
2. 志愿者活动学生们参与了多个社区志愿者活动,包括为孤寡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帮助农民工子女辅导功课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们感受到了实践中的社会问题和困难,并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3. 创新实践项目学生们积极参与了一系列创新实践项目,包括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领域。
通过团队合作和自主创新,学生们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践效果1.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通过实践,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实践活动使得抽象的理论内容变得具体和真实,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 社会责任感增强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和社会调研,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愿意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政课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思政课作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
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本人在近期开展了思政课教学实践,现将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二、实践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教育作用,本人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努力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三、实践内容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1)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精选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关注时事政治,将热点问题与思政课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提高政治素养。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内容中,增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的管理与实施(1)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
(2)加强课堂管理。
注重课堂纪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学评价与反馈(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四、实践成果1. 学生政治素养得到提高。
通过思政课教学,学生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得到显著提升。
2. 教学效果明显。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3. 教学方法得到创新。
思政课教学实践总结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
现将本次教学实践总结如下:二、教学实践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满足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我们针对思政课教学实践进行了以下探索:1. 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能力。
3. 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实践内容1. 改革思政课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1)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优化课程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结合时代背景,调整课程内容,关注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1)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责任担当。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
(2)实施“名师工程”,培养一批思政课教学骨干。
通过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实施导师制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开展教学研讨,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定期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 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1)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暑期“三下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增强社会责任感。
(2)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举办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如主题演讲、文艺汇演、体育竞赛等,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等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思政课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封面河海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关于南京“梧桐保卫战”的调查所属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题负责人学号:学院、专业: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类年级、班级:09级联系电话:联系邮箱: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2011年6月8日关于南京“梧桐保卫战”的调查【内容摘要】今年三月,网络上突然掀起了一场名为“拯救南京梧桐树,筑起绿色长城”的活动,身为南京河海大学生的我们对这个热点话题重点关注。
南京的梧桐树,对于人们而言不仅仅是普通的树木,而是老百姓生命生活中的一部分。
法国梧桐是南京的标志,南京人以及喜欢南京的人大多都爱法国梧桐。
因为地铁三号线的修建,大量梧桐树的砍伐与移栽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强烈关注。
究竟是应该当权执政者秉承“活在当下”的思想、为民谋福利,建设更好的道路交通工具,方便市民的出行,还是应该保留六朝古都风貌,减少对自然人文环境的破坏?由此深入思考,当代中国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历史文化与经济建设的博弈时,该何去何从?我们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调查。
【关键词】南京法梧地铁三号线砍树城市建设民意【研究成果】一、南京市地铁三号线对周围梧桐树生存现状产生的影响调查结果分析(一)南京市梧桐树生存现状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奉安大典,南京市在中山南路等沿途栽种了2万棵悬铃木,南京人俗称其为“法国梧桐”。
195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掀起“种植热潮”,当时南京市内的梧桐树达到了约10万株。
但自1990年代起,由于道路拓宽等工程,南京市内的梧桐树或遭砍伐或被移走,其中种植于民国时期的2万棵梧桐只剩下了3000棵左右。
2010年,在南京地铁3号线建设中,市政府计划在沿线除市政府站和浮桥站之外的11个站点处移走600多棵树木,其中200多棵是1950年代种植的梧桐树,其余还有香樟、臭椿、高杆女贞、栾树等。
2011年3月初,南京地铁3号线开始大规模动工。
大行宫站附近长江路、太平北路一带有49棵梧桐被砍去枝干,移植到江宁区麒麟镇某苗圃。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结题报告书doc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结题报告书篇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书( XX-XX学年第二学期)社会实践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他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社会实践题目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及手机观社会实践组长任梁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叶明华填表日期 XX.4社会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1、调查报告写作的要求(1)须将调查到的事实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并依据事实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合乎逻辑的、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2)须针对调查得到的事实,提出具有见地的看法或有价值的建议,以期对今后工作提供参考,发挥社会调查报告应有的社会价值。
2、调查报告材料的获取(1)须亲自调查获取第一手材料,调查报告的材料须真实可靠。
在调查报告中,要提供材料的来源,反映材料获取的过程。
(2)调查报告须提供调查数据来源的相关资料。
3、社会实践论文要求(1)选题。
教师的选题仅供参考,学生可从其中选择一个选题,也可以自行选择主题进行调查,但须经任课教师批准。
(2)理论性与实践性。
能运用课程相关原理与观点去分析和认识问题。
文章必须主题突出、阐述科学、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如有抄袭,一经发现,成绩为零。
(3)字数要求。
每组提交一篇社会实践论文,字数不少于XX字。
4、社会实践报告写作格式社会实践论文要求用A4纸打印,论文以学术论文要求和格式书写。
在论文中引用数据、资料、文献等一定要认真核实并对文献出处在文末的参考文献部分认真列举,如引用报刊必须注明报刊的名称、刊登日期、版面,如网站资料必须注明网站地址、刊发时间。
论文格式具体要求如下:论文标题(宋体,小二号,居中,加粗,单倍行距)——副标题(宋体,四号,居中,单倍行距[有则写,可以空缺])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宋体,小四号,靠右)摘要:100-300字(宋体,五号,左对齐)关键词:3-5个(多个关键词中间以分号分隔,宋体,五号,左对齐)正文(宋体小四号行距1.25倍,每段段首自左内缩2个中文字符,段与段之间勿加入空白行,标题层级:一级标题用一、二、三……排序,二级标题用(一)、(二)、(三)……依次排序;三级标题用1、2、3……依次排序,仅限三级标题。
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范文3篇)
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范文3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范文3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范文3篇)》。
第一篇:社会实践报告实践单位:家实惠超市实践时光:2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自我潜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能在寒假有充足的时光进行实践活动,给了我们一个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自我潜力的重要的机会。
作为大二的学生,社会实践也不能停留在大一时期的那种毫无目的的迷茫状态,社会实践应结合我们实际状况,能真正从中得到收益,而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为了完成任务而实践。
我觉得我们在进行社会实践之前就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为自我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
应注重实践的过程,从过程中锻炼自我、提高自我。
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社会,锻炼自我,感受社会就业的现状,体验一下工作,这学期的假期我根据时光及自我的实际状况在假期期间找了一份工作,虽然仅有一个月的时光,但我觉得受益匪浅,基本上到达了自我的目的。
短短的工作让我体会到了就业的压力、自我潜力的欠缺及社会的艰辛,同时让我感到工作的无比快乐,一种在学校自由天地无法体会到的残酷竞争的“愉悦”。
在万众瞩目中,我们迎来了大学第二个寒假,怎样才能让假期更加丰富而有好处呢。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这天,社会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服务同学们就业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我们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职责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更能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
一、实践目的让自我应对更多的各种各样的人,增加自我的阅历,因为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需要有更多的体验,更多的阅历。
思政课实践教学结题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一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文化意识的重要课程,其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本人在本学期参与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现将实践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二、实践教学背景及目标1. 实践教学背景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这对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使思政课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2. 实践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增强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文化意识。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1. 实践教学内容(1)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2)开展社会调查:围绕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社会现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精神。
(4)主题班会: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 实践教学方法(1)现场教学:通过参观、实地调查等现场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思政课教学内容。
(2)案例教学: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互动教学:通过课堂讨论、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4)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线上实践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实践教学成果与评价1. 实践教学成果(1)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高:通过实践教学,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增强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文化意识。
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结题报告
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结题报告我校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共同完成了项目研究和实施工作。
以下是项目结题报告。
一、项目背景1.1 项目的起因作为一所高等学府,我们始终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思想品质的提升。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课程思政建设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开展了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旨在通过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挑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行为准则。
二、项目研究与实施2.1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制定我们深知,教育理念和目标的清晰定位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
因此,我们依据我国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目标,精心制定了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该方案涵盖了课程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探索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能够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2.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课程设计阶段,我们秉持着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原则,力图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思政教育的魅力。
为此,我们设置了许多涉及人文、伦理、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反思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3教学方法探索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我们还开展了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社会实践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启发,实现成长。
2.4项目实施与效果评估在项目实施阶段,我们严格按照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引导学生参与各类活动,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人生意义和社会责任。
为了评估项目效果,我们进行了定期问卷调查和学生讨论会。
结果显示,学生的思想品质得到了提升,社会责任感也明显增强。
三、项目成果与展望3.1项目成果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丰硕的项目成果。
学生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和公益事业,展现了优秀的精神风貌。
课程思政结题报告
课程思政结题报告
课程思政结题报告
在过去学期开展的课程思政研究中,我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体现了良好的学业表现。
我坚持正确的课程思政基本概念,认真探讨课程思政方面的问题,举一反三,解决思政问题。
同时,我在学习上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座谈,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积极学习,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
受益这次课程思政学习,我的眼界得以拓宽,思维得以发展,政治理论观念得以比较清晰的把握,在现实生活中,合理分析和客观评价事物,可为自身发展和个人职业规划提供基础。
未来,我会继续积极发展自身,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求实地吸取教训,为我的社会投身,为自己谋福利,为国家做贡献!。
思想政治实践报告(精选4篇)
思想政治实践报告第1篇“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要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
以后,再逐步提高理性认识,以理论指导道德行为,并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基础,这对他们的一生怎样做人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为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抓住时机开展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小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基础。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基础。
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
师与生是平等的关系。
长期以来,教师以绝对权威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认为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听从其安排,凭着主观的善意出发,往往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无论在课堂上也好还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都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
如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进行思想的碰撞,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不阻碍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
小学生比较天真,看问题不全面,往往会提一些十分幼稚、奇怪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说的某些怪问题延迟评价,不挖苦,不嘲讽,循循善诱。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其中的道德认识不是由教师强制灌输的,而是学生内化的结果。
2、给学生以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期待是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重要途径。
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接触的过程,教师的期待效应是师生间真挚感情的体现和外露。
教师的期待是教育过程中是一种潜在的、暗含的力量,也是一种难以估量的,强大的力量。
思政课实践教学课题结题报告(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和效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我校开展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课题研究。
本课题旨在通过实践教学,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二、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1. 研究目标(1)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研究内容(1)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2)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3)思政课实践教学案例研究(4)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构建三、课题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发展趋势,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需求和评价,为改进实践教学提供依据。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为其他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4. 行动研究法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进,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四、课题研究过程1. 课题启动阶段(2021年1月-2021年3月)(1)成立课题组,明确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2)制定研究计划,明确各阶段任务和时间节点。
(3)进行文献综述,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2. 课题实施阶段(2021年4月-2022年6月)(1)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参观学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
(2)收集实践教学数据,包括学生反馈、教师评价等。
思政实践课教学总结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思政实践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本学期,我担任了思政实践课的教学任务,现将教学情况进行总结。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道德修养;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5.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学期思政实践课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参观革命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让学生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2)道德教育: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道德修养。
(3)法制教育:通过案例分析、法律知识讲解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4)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5)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精神。
(3)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四、教学效果1.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高:通过本学期的思政实践课,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了明显提升。
2. 学生道德修养得到提高: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关心他人,道德修养得到了提高。
3.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任务,从而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小学道德与法治科课程思政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小学道德与法治科课程思政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思政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一、研究目标:梳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促使道德与法治课程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 密切学生与FI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并形成系统的"课程思政" 实践活动课程。
以学生为本,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 围绕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实践性活动方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即:使学生回到活生生的道德生活,在交往中学会交往,在责任承担中建立真正的责任意识。
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需要在教学中将知识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并重,知识和能力发展平衡,使学生不断认识与改进FI我,达到知行合一的良好目的,实现学生的全面、持续进步。
二、研窕内容:本课题通过丰富和完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课程思政的实践活动建设,把思政课程与实践有效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体验生活,落实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成,真实课堂中情景,注重自主学习、感悟体验、知行统一。
让学生真学习、真感悟、真思考、真践行。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资源研究与开发的意识。
三、研究方法: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入了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思政课程的教学形式、教学资源,根据研究的课题搜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有关实事资料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课题的研究做出方案建议。
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内容,边实践边研究,使整个研究过程在行动中进行。
这其中包括计划一一实践一9一反思一一实践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找国内外对阅读策略的研究,吸取经验,进一步确定课题目标和实施方法,为课题的开展做好准备。
分析比较法针对课题实验中的情况,进行不断的分析、比较,积累实践研究的经验。
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组织课题组成员对课题进行不断的修改与完善,总结出课题研究的经验从而推广、应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当中。
思想品德课题结题报告
《思想品德课堂中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主持人:柯蔓莉)摘要:本课题以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与灵动为研究基础,以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为切入点,以教师精心创设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合作的互动学习氛围为基础,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自我发展。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老师对课堂教学师生灵动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具体操作上,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我国传统政治课堂教学,进行“填鸭式”的教学。
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师生关系不平等势必造成课堂气氛的严肃与紧张,师生之间自然就不能在平等的氛围中交流意见,更不能在平等的关系上探讨知识;学生的独立性,怀疑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发挥,学生自然会对政治课产生厌倦的心理,这也就使学生养成被动、服从、消极和依赖的学习习惯。
其次,生生人际关系往往被忽略或不重视,互动的空间基本上是没有的。
人们要么无视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实际存在,要么将这种交流视为非建设性的消极因素,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实际效果远远没有被利用。
所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结构比较单一,简单枯燥,达不到更深层次上的课堂互动价值。
此外,我校的学生均来自普通平民家庭,大部分的学生都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缺乏刻苦创新和探索的能力,甚至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因此,我们选择这课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对思想品德课堂中互动与灵动策略的深入研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们师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一)课题界定:1、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与灵动,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处于一种互相促进、推动的状态,通过这种状态,使学生学到知识与技能,体现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巨大潜力与作用。
2、本课题以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与灵动为研究基础,以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为切入点,以教师精心创设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合作的互动学习氛围为基础,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自我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结题报告书doc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结题报告书篇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书( XX-XX学年第二学期)社会实践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他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社会实践题目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及手机观社会实践组长任梁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叶明华填表日期 XX.4社会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1、调查报告写作的要求(1)须将调查到的事实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并依据事实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合乎逻辑的、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2)须针对调查得到的事实,提出具有见地的看法或有价值的建议,以期对今后工作提供参考,发挥社会调查报告应有的社会价值。
2、调查报告材料的获取(1)须亲自调查获取第一手材料,调查报告的材料须真实可靠。
在调查报告中,要提供材料的来源,反映材料获取的过程。
(2)调查报告须提供调查数据来源的相关资料。
3、社会实践论文要求(1)选题。
教师的选题仅供参考,学生可从其中选择一个选题,也可以自行选择主题进行调查,但须经任课教师批准。
(2)理论性与实践性。
能运用课程相关原理与观点去分析和认识问题。
文章必须主题突出、阐述科学、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如有抄袭,一经发现,成绩为零。
(3)字数要求。
每组提交一篇社会实践论文,字数不少于XX字。
4、社会实践报告写作格式社会实践论文要求用A4纸打印,论文以学术论文要求和格式书写。
在论文中引用数据、资料、文献等一定要认真核实并对文献出处在文末的参考文献部分认真列举,如引用报刊必须注明报刊的名称、刊登日期、版面,如网站资料必须注明网站地址、刊发时间。
论文格式具体要求如下:论文标题(宋体,小二号,居中,加粗,单倍行距)——副标题(宋体,四号,居中,单倍行距[有则写,可以空缺])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宋体,小四号,靠右)摘要:100-300字(宋体,五号,左对齐)关键词:3-5个(多个关键词中间以分号分隔,宋体,五号,左对齐)正文(宋体小四号行距1.25倍,每段段首自左内缩2个中文字符,段与段之间勿加入空白行,标题层级:一级标题用一、二、三……排序,二级标题用(一)、(二)、(三)……依次排序;三级标题用1、2、3……依次排序,仅限三级标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河海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关于南京“梧桐保卫战”的调查所属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题负责人学号:学院、专业: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类年级、班级: 09级联系电话:联系邮箱: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2011年 6 月8 日关于南京“梧桐保卫战”的调查【内容摘要】今年三月,网络上突然掀起了一场名为“拯救南京梧桐树,筑起绿色长城”的活动,身为南京河海大学生的我们对这个热点话题重点关注。
南京的梧桐树,对于人们而言不仅仅是普通的树木,而是老百姓生命生活中的一部分。
法国梧桐是南京的标志,南京人以及喜欢南京的人大多都爱法国梧桐。
因为地铁三号线的修建,大量梧桐树的砍伐与移栽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强烈关注。
究竟是应该当权执政者秉承“活在当下”的思想、为民谋福利,建设更好的道路交通工具,方便市民的出行,还是应该保留六朝古都风貌,减少对自然人文环境的破坏?由此深入思考,当代中国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历史文化与经济建设的博弈时,该何去何从?我们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调查。
【关键词】南京法梧地铁三号线砍树城市建设民意【研究成果】一、南京市地铁三号线对周围梧桐树生存现状产生的影响调查结果分析(一)南京市梧桐树生存现状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奉安大典,南京市在中山南路等沿途栽种了2万棵悬铃木,南京人俗称其为“法国梧桐”。
195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掀起“种植热潮”,当时南京市内的梧桐树达到了约10万株。
但自1990年代起,由于道路拓宽等工程,南京市内的梧桐树或遭砍伐或被移走,其中种植于民国时期的2万棵梧桐只剩下了3000棵左右。
2010年,在南京地铁3号线建设中,市政府计划在沿线除市政府站和浮桥站之外的11个站点处移走600多棵树木,其中200多棵是1950年代种植的梧桐树,其余还有香樟、臭椿、高杆女贞、栾树等。
2011年3月初,南京地铁3号线开始大规模动工。
大行宫站附近长江路、太平北路一带有49棵梧桐被砍去枝干,移植到江宁区麒麟镇某苗圃。
实际上,这并不是南京第一次为修地铁转移梧桐,2006年,为建地铁二号线,南京就迁走了近200棵,当时政府承诺迁移后的成活率为80%,但据调查,恰恰是死亡率80%。
经过这么多次的城市建设大工程,南京市的梧桐树如今的生存状况与日剧下。
经历了多次战争都没有倒下的梧桐树,如今却倒在了和平年代的文明社会中。
(二)移栽后的存活率令人担忧我们小组在南京太平南路、太平北路与中山东路的交界处看到,和以往一排梧桐树形成的靓丽风景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道路的两侧已变成了光秃秃的一片。
据家住附近的南京市民介绍,这里的几十棵树是在3月9日左右被移走的。
移走的树木有没有可能再回迁?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
事实上,移走后的这些梧桐树已经不再适合做行道树,继续养护后他们将选取合适的种植到市民广场。
至于地铁站修建好周围的绿化,绿化部门将主要种植树龄在15年左右的树木,品种也将“因地制宜”,在听取民意的前提下,选取最合适的品种,可能是梧桐也可能是别的。
“说是移栽,其实与砍伐并无二致。
”几年前,政府的建设工程也曾移走了一大批树,但这些树如今究竟在哪,是否存活,还都是一笔糊涂账。
现在又要再次移栽,让人难以接受。
与其他树种相比,梧桐树是比较容易存活的,但几年移栽的梧桐树成活率并不高,这与相关管理部门没有能够悉心护理有关。
二、南京市民对梧桐树的态度及对政府修建地铁过程中移树行为的观点态度分析本次毛概课题实践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市民随机采访等方式进行。
获得了大量一手的文字采访记录、问卷调查结果、照片和录音访谈记录。
以下我们将具体就问卷问题结果结合发放对象进行分析。
本次毛概实践,我们一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478份,回收率达到95.6% 。
问卷发放范围主要有:地铁三号线沿线重要景点及城市基础设施处(大行宫、总统府附近、南京图书馆、夫子庙)及南京主要高校(河海大学江宁校区以及本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三江学院等)总体而言,本问卷有如下几个特点:调查对象范围广、层次多、年龄跨度大、职业种类多、问卷问题设置层层推进、问卷调查结果处理方法科学严谨等。
以下是问卷八道题目的调查结果。
(问卷内容请详见附件一)1、请问您知道南京“梧桐保卫战”事件吗?A、十分了解B、不太了解C、不知道第一题:A 110 B250 C59<结果分析>:由此可见,其实大多数南京市民和很多我们身边的同学对此次保护南京梧桐树的事件并不是特别了解,大家更多的只是一种围观却并不积极参与其中的态度。
毕竟这与我们的切身利益并无太大关系。
其实对于这种网络热点新闻,我们更应该抱着一种积极主动的参与心态,毕竟,这是我们四年生活的城市,这是我们身边的新闻。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不可取的,抱着这样的一种积极的参与心态,才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
这也正是我们这个课题提出的一个意义所在——呼吁大家关注我们身边发生的新闻,做一个有心人。
2、当您看到南京市政府作出“梧桐树为地铁让道”这个决定时,您的真实想法是什么?A、地铁3号线让我出行更方便,牺牲一下梧桐树无所谓B、修地铁也方便不到我,我其实无所谓,只不过保护梧桐的呼声高,所以我站在这边C、我首先考虑的是文物保护,而不是修地铁对我的意义D、漠不关心第二题:A68 B78 C266 D403、您对近期南京政府原则通过318棵树木为地铁让路的方案满意吗?A、很满意B、可以接受C、不满意第三题:A40 B194 C234<结果分析>:由二三题可见,在听闻因修建地铁而导致梧桐树移栽的消息时,绝大多是对这种移栽树木的方案不满意的,毕竟以前有过因为移栽而导致树木大量死亡的先例。
在问及对建设地铁“梧桐让道”的第一想法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绝大多数市民联想到了我们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不注意文物保护的恶性行为。
其实,这类问题我们见得已经很多了,仅以南京市为例,南京的城墙为了交通建设被迫从中中断;玄武湖为了交通建设湖面面积大量减少……相信正是因为这类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广大人民群众对这类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而忽略文化遗产保护的行为深恶痛绝。
我们也希望通过对这样一个课题的探讨,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使这场当代中国经济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博弈能够获得一种双赢的结果。
4、您认为法国梧桐对您自身和南京这座城市有什么意义?(多选)A、美化环境B、夏日遮阳C、梧桐树承载着南京城市的记忆,是南京历史发展的见证D、梧桐树表征着对孙中山先生的怀念E、梧桐树已经成为南京人生活的一部分第四题(多选):A292 B284 C234 D182 E252<结果分析>:通过这一题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南京人对梧桐树所怀有的深厚感情。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梧桐树本身对火炉南京的积极的降温、环境美化作用。
由此也可以得出为何一个普通的因地铁建设而移栽树木的城建行为会引起如此巨大的争议,以至于海峡对岸台湾的国民党要员邱毅先生也在其新浪微博上力挺护树行动。
可见我们的课题的提出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探讨价值的。
5、南京在建地铁2号线时曾移植过一批树木,当时南京市园林局的承诺是80%存活,实际情况是,80%死亡。
请问您对政府这次移植树木的成活率有信心吗?A、政府会汲取2号线的教训,加大投入保证移植树木的成活率B、由于2号线的低存活率,所以对3号线的移植不持乐观态度C、根本就不赞成移树第五题:A94 B206 C176<结果分析>:绝大多是对这种移栽树木的方案不满意的,毕竟以前有过因为移栽而导致树木大量死亡的先例。
由此可见,政府在做出一项建设决议之前,应该更多的进行一些听证会、进行一些民意调查,政府的一些行为要主动向民众开诚布公,这样才不会像此次梧桐树事件在曝光后引起轩然大波。
6、随着城市的建设,很多文物古迹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且一些古老的建筑与城市的现代化格局显得格格不入。
那么,您认为文物古迹还有保留的必要吗?A、文物古迹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有必要保留B、文物古迹不仅阻碍了城市的建设进程,而且与现代建筑很不协调,没有必要保留C、不好说第六题:A348 B44 C827、文物古迹是全人类的财富,每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义务。
那么文物古迹的去留应由谁来决定?A、国家有关部门B、当地政府C、当地居民D、其他第七题(多选):A146 B94 C188 D66<结果分析>:从六七两题可以看出,民众几乎是倾向性的选择了支持对文化物质遗产的保护,因为这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构成了很多本地人童年美好回忆。
对于很多来南京上学的同学们而言,街边的两排高大的梧桐树无疑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我们对南京这座古城也平添出许多好感。
而对于文物古迹的去留这种重大问题该由谁来决定时,民众的意见有些分歧,一部分认为还是应该交给我们的政府,信任他们的决策、信任他们对整个国家城市建设大局的高瞻远瞩的眼光。
而更多数的民众则认为,这应该交由当地居民来决定,毕竟他们是这里的主人,他们在这里生活一辈子。
换一种思路,这种主动要求参与国家决策的行为,何尝不是公民意识的觉醒?何尝不是我们普通民众主人翁意识的发展?积极主动的参与我们自己的城市建设过程,值得鼓励与欢呼啊!8、您认为南京目前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多选)A、资金不足B、政府不够重视,经常为城市发展牺牲文物保护C、公众缺乏文物保护意识D、没有系统的保护规划第八题(多选):A124 B332 C302 D336<结果分析>:在问及当前南京市文物保护的问题时,绝大多数被采访者还是直言说出了他们心中的真实想法。
一方面,政府本身没有足够重视,导致没有进行系统的保护规划,也没有对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暴力破坏事件进行及时制止。
另一方面,我们广大民众自身素质还没有得到普遍提高,缺乏这种文物保护的意识,当发现要失去这些宝贵的遗产时才追悔莫及。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是政府日后在进行类似的建设规划时,可以学习西方建设的优秀经验,一定要先进行详实周密的考察、规划,广泛吸收民意,避免因为经济城市发展建设而破坏文化遗产,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力图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另一方面,我们广大市民自身也要提高这种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中去。
在第一轮调查问卷发放过程中,不少市民对我们的调查问卷提出来修改意见,在充分考虑到我们课题本身的意义和进一步开展的可行性后,我们对问卷进行了修改并进行了小范围的第二轮发放并且进行了一些较为正式的采访。
这次发放对象主要是一些南京本地的公务员。
这些人文化水平相对而言较高,思考问题也较我们更有深度,如就我们所倡导的,政府在处理日后类似问题应该多举行一些听证会,吸取广大人民的意见这一点,一名公务员就提出来想法的意见,他觉得这样其实并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