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大全重难点汇总知识点总结归纳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全册-知识点总复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全册-知识点总复习汇总

(3)从烧陶到制瓷 ①陶器:新石器时代发明陶器,有彩陶、黑陶、白陶等类型。唐代的“唐三彩”是陶器的典
型代表。
②瓷器
▲东汉晚期,人们已烧出了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时成功烧制出白瓷,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隋唐时期,白瓷进入了成熟期,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
的日常生活用品。
▲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
▲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明清时期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著有粉彩、珐琅彩。
22.中国古代手工业有哪几种经营形式?分析各自发展情况、产品特点及其影响。分析中国 古代手工业由官营为主到私营为主变化的原因。
经营形态 经营方式的变化 产品经营特点
地位
评价
为细密分工和
原料由政府提
协作创造了条
(4)影响 ①积极: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提高了行 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影响后世。 ②消极:加强了对人民的压榨,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5.三公九卿制的职责分工及其作用。 (1)职责分工: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 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2)作用:各官员之间互相牵制和配合,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也使军国大事操纵在皇帝手中。 6.三省六部制的职责分工、特点和作用。 (1)职权:中书省—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尚 书省下设六部。 (2)特点:三省互相牵制,互相监督;分工明确。 (3)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 7.宋、元三省六部制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如何评价三省六部制度的影响? (1)演变 ①宋朝: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事、“三司”——财政。 ②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 (2)影响: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决策、审议、执行权 力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互相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8.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1)历程 ①西周:世卿世禄制;标准:血缘世袭。 ②战国—汉初:军功爵制度;标准:军功。 ③汉武帝: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前者是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后者是中央和地方 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标准:德才。 ④东汉末年开始,采用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标准:门第。 ⑤隋朝:隋炀帝时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唐代:科举制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 试选官制度。科举制的选拔标准:考试成绩。 (2)影响 ①科举制的创立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②把官 吏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 ④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⑤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9.简述中国古代监察与谏议制度的演变历程,分析其影响。 (1)历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知识点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1、公元前2070年建立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二、商代1、公元前16XX年建立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三、西周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1)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③层层分封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2)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 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第 1 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政治制度1 . 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2. 政治制度〔1 〕禅让制:历史上把传位给贤能人的制度称为“禅让制”。

它被认为是古代社会理想的政治形式。

〔2〕王位世袭制①建立:禹死后,其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

这样,政治权利由“传贤” 变成“传子”,王位世袭制确立。

②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

③方式: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④影响:“家天下” 的场面逐渐形成。

〔3〕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①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稳固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②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伯和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领袖,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 .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2.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性质: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政治制度。

〔3〕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稳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4〕内容: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障分封制的推行。

上图是大宗、小宗示意图,这幅图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②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③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④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 和“家” 严密结合;⑤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归纳复习资料大全重难点汇总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归纳复习资料大全重难点汇总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西周分封制的作用积极1、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2、有利于扩张领土3、周的文化形式得以覆盖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消极: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3)宗法制特点与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对封建社会的影响: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的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

4)宗法制与分封制的联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与纽带。

5)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相同点:1、都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2、分封者在分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3、都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部族色彩4、都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选择题型链接:某人从某地回乡谒祖,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文化制度是礼乐制度。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朝议”制的作用积极: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

消极:作用有限,最终裁决权在皇帝手上。

3)挟书律目的:为了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作用积极:在一定程度上巩固统治。

消极:1、加速秦的灭亡2、禁锢人们的思想3、对古代文化书籍的延续和保存是灾难(不利于中国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4、实质:是一种思想专制(开思想专制之先例)注意:秦朝是人治国家,并非法治国家。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册知识点总结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册知识点总结

一、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册知识点总结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称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礼乐制的影响维护了等级制度,又使社会得到团结,维护了西周的统治,也对儒家影响深远;加剧等级分化。

宗法制影响①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保证王权的稳定。

②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封建等级结构宗法制特点(1)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2)它是家族制度和国家组织的紧密结合;(3)它实质上是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分封制: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一、不同之处:1、实行条件:前者与宗法制联系;后者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

2、建立基础:前者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后者按地域划分。

3、官爵制度:前者,有很强的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后者,官吏由皇帝任免,只是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及其官长。

4、历史作用:前者很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后者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二、相同之处:1、巩固阶级的统治。

2.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3、维护了国家统一方面。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区别与联系一、区别①目的不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统治辽阔的疆域;宗法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权力继承的规范有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②内容不同:分封制下,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重要的诸侯国有燕、鲁、宋等。

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为大宗,庶子进行分封,为小宗。

③作用不同:分封制通过分封强化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宗法制形成了森严的宗法等级,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知识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知识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知识总结(完整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知识总结(完整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mdash;mdash;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一全册思维导图与综合复习整合-学术金刚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一全册思维导图与综合复习整合-学术金刚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生产力
意义
(1)无产阶级斗争就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2)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发展起来。
一、革命前的俄国
经济 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发展缓 条件 慢落后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
革 命 的
社会 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严重、革命性强 条件 广大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
二 月 革



现实 条件
一战加剧了社会矛盾
《四月提纲》
政治 条件
无产阶级分子和政党的出现
七月流血事件
和平失败、两个政权并存结束
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
1、政治上
掌握政权(最核心)
《告工人、士兵、农民书》
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成立新政府,即人民委员会;(实现人民民主)
2、经济上
建立经济基础(最根本)
《土地法令》 3、外交上
宋朝
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副相)——分行政权
中央——二府三司
枢密院——分军权
盐铁
三司使——分财权
度支
地方
军事
收兵权 调精兵,充禁军 更戍法 调、统之权
户部
行政—— 文官(中央)——通判(监督)
财政——转运使(赋税) 加强中央集权;积贫积弱、三冗
科举——糊名法
中央——一省二院
元朝
中书省——(独大)相权反弹
上议院 (司法)
贵族
1832年议会制改 革(工业资产阶级)
联邦宪法制定的背景:
独立战争的胜利——政治前提 邦联弊端——根本原因 启蒙思想——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制宪会议——直接原因
内容
联邦制—— 实行联邦政体
1787年宪法 (联邦宪法)

高一人教版历史复习知识点

高一人教版历史复习知识点

高一人教版历史复习知识点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我们了解和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高一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点是我们学习历史课程的基础。

本文将为大家回顾高一人教版历史课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大家巩固复习。

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封建制度、官僚制度和科举制度。

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形态,它以封建君主所有制和封建等级制度为基础。

官僚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和行政管理制度。

科举制度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

这些制度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中国古代的农业是经济的基础,农民是社会的主体。

手工业则是农民与手工工人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如纺织业、陶瓷业等。

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3. 中国文化的传统与变革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充满了博大精深的内涵。

中国文化的传统是包括基本的哲学思想、道德规范、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传承和延续。

而中国文化的变革,则指的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系列文化变迁和发展,包括对外国文化的接触和吸收。

4. 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与人物中国古代有着众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这其中包括了中国的开国皇帝、重大政治事件、著名战役等。

例如,黄帝、舜、禹是中国古代的开国皇帝;三皇五帝、夏商周等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时期;项羽、刘备、诸葛亮等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5. 中国古代与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影响中国古代与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影响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明对世界各个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中国也从外界吸收并融入了许多外来文明元素。

通过复习以上几个重要的历史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农业和手工业、传统与变革、历史事件与人物,以及与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影响。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复习巩固这些知识点,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把握,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汇总历史是一门关乎过去的学科,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作为高中历史课程的一部分,人教版高一历史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

下面就让我们来进行一次对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的全面汇总。

I. 古代史知识点1. 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先秦时期- 人类起源的进化理论和文化起源- 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划分和特点- 先秦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发展2.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改革- 秦末农民起义和西汉的建立- 西汉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3.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时期政治形势的变化- 南北朝时期政治分裂和北方民族政权的兴起- 佛教传入中国的影响和社会变革II.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隋唐时期- 隋朝的统一和隋文帝的改革-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 唐代的科技文化成就和外交往来2. 宋辽金元时期- 北宋时期政治特点和经济农业发展- 辽金时期的政治形势和文化交流- 南宋的政治抗争和文化成就3. 明清时期- 明朝政治制度和经济农业变革- 清朝的政治机制和社会改革- 近代中国的科技进步和外交变局III. 世界史知识点1. 古代亚洲文明- 印度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佛教的传入- 波斯帝国的兴衰和伊斯兰文化的传播- 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古代文明2. 古代非洲文明- 埃及和尼罗河文明的兴盛- 艳维帝国的巅峰和文化影响- 西非沙漠文明的繁荣和贸易网络3. 古代欧洲文明- 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罗马帝国的崛起和衰亡-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和宗教改革IV. 现代史知识点1. 近代亚洲各国的发展- 日本明治维新和近代化进程- 阿拉伯世界的变革和民族独立运动-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和社会改革2. 近代欧洲和美洲的兴起- 英国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崛起- 法国大革命和民主思潮的传播- 美洲殖民地的独立与美国建国3.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全球战争格局- 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国际组织的成立以上是人教版高一历史课程的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知识重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知识重点总结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西周(一)分封制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到各地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西周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3、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4、内容①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做诸侯。

其中王族是主体。

②诸侯的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③诸侯的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天子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5、分封的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宋、晋等6、演变:分封制开始于周武王,破坏于西周后期,崩溃于春秋战国。

7、影响:①积极: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对周王室的拱卫,扩大西周的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②消极:分封制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二)宗法制表现:百家姓系列丛书宗祠在春节迎送祖先供奉祖先牌位子女随父姓尊老爱幼亲属称呼1、含义: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3、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4、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5、内容: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

6、结果:通过层层分封,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7、作用: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贵族间因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纠纷,强化王权,家国一体③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是分封制的原则和依据。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一、古代文明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1. 中国文化的起源和演变
2. 神话传说的产生和影响
3. 中国古代文化的三大发明
二、殷商与周朝
1. 夏商周断代工程及其重要性
2. 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3. 周朝的建立和分封制度
三、春秋战国时期
1. 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和重要人物
2. 各国崛起和争霸
3. 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兴起和影响
四、秦汉时期
1. 秦朝的统一和改革
2. 秦始皇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建设
3. 汉朝的兴起和玄武门之变
五、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1. 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军事斗争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3. 佛教传入中国及其影响
六、隋唐时期
1. 隋朝的统一和改革
2. 唐朝的盛世和文化繁荣
3. 唐朝的衰落和四大发明
七、宋元明清时期
1. 宋朝的政治文化和科技成就
2. 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3. 明清时期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状况
八、近代中国
1. 鸦片战争的爆发和中国的危机
2.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3.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的现代化
以上是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人教版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期末总复习必背重点知识-word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期末总复习必背重点知识-word

高一历史必修1期末总复习必背重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及重点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及影响: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3、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4、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A 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主体是)。

②受封者的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的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楚王问鼎表明分封制的衰落)B 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王位世袭制、等级林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及重点:1、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2、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一)爱琴文明1.克里特文明:王宫建筑、象形文字2.迈锡尼文明:王宫、卫城、王室陵墓、线形文字B、尚武好战(二)黑暗时代:300年(三)城邦时代1.城邦的定义:前8~前6世纪,一种国家形态2.城邦殖民原因:多山多岛、人多地少;航海业发达影响:促进发展,开拓眼界,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自治政治类型:贵族制、民主制(最流行)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1.发展历程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贵族制:集体领导的任期制、选举制民主制:前594年梭伦改革将雅典政治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

2.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机构的设置来体现其特点)3. 评价:创造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方式,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才智,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但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和妇女没有享受到民主权利,了这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

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估的暴力机器。

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一)政治—由奴隶社会到统一的封建社会:1、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时期,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

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各民族的融合,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出现。

3、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关系的变革,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百家争鸣理论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经济—奴隶经济到封建经济1、夏商周奴隶社会的农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井田和贡赋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井田向私田过渡,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推动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三)民族—华夏族为核心的民族融和中原华夏族,周边的匈奴,东胡,戎,羌等,通过战争和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大全重难点汇总知识点总结归纳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大全重难点汇总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2017高中历史必修一重难点知识点总结10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尧舜禹时代禅让制:最大特点“传贤”二、夏商(约前2070-约前1600-前1046)1、王位世袭制:王位按照血缘关系世代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

形式:父子相传、兄终弟及。

王位世袭取代禅让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这是生产力、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2、神权统治:占卜3、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置官职,地方封方国首领。

商朝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

商王与各方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该制度被视为分封制的雏形。

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政治实践,已经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三、周(前1046-前771)1、分封制目的:加强和巩固周朝的统治,“封建诸侯,以蕃屏周”内容:甲把乙分封给丙,丙对甲形成权利和义务关系。

(甲:周王,乙:土地和人民,丙: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再分封等;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特点:①分封对象有多样性;②层层分封,等级森严;③权利与义务相结合;④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著名封国:姬姓:鲁国,燕国,晋国,卫国,吴国;功臣:齐国;古代帝王后代:陈国、许国、宋国、杞国、楚国评价:积极(加强统治、巩固王权、开拓疆土等,详见下文);消极(独立性)积极作用:①总结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和巩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使周王室有效控制整个领土;②调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通过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规定使周王成为诸侯之君、天下共主(夏商国王为诸侯之长);③促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开拓了疆土,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2、宗法制定义: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规定等级秩序的制度。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继承上的矛盾内容:①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爵位都由嫡长子继承;②大小宗关系是相对的,大宗支配小宗;③周天子是绝对大宗,是族长也是政治领袖。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期末总复习必背重点知识-2019年学习文档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期末总复习必背重点知识-2019年学习文档

高一历史必修1期末总复习必背重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及重点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及影响: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3、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4、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A 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主体是)。

②受封者的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的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楚王问鼎表明分封制的衰落)B 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王位世袭制、等级林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及重点:1、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2、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复习复习资料大全重难点汇总知识点总结归纳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复习复习资料大全重难点汇总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实行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

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等级秩序为诸侯—卿大夫—士,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物。

太尉掌军事。

地方实行郡县制。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最主要的差别是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郡县的长官不得世袭,由皇帝直接任免。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赢政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皇权至上5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其官职职责分工明确,即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6。

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打破了分封制,奠定了两千多年政治格局7。

西汉汉武帝时形成“中朝”,用三公九卿的机构称“外朝”。

汉初郡国并行。

8。

唐朝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

还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9。

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合称“二府”。

后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削弱相权。

10。

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领六部,以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11.明朝明太祖在中央,废除宰相,权分六部。

明成祖时,设“内阁”。

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12。

清朝雍正帝时,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涵盖了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本册教材的知识点总结:
首先,教材介绍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从夏商周的宗法制度,
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再到汉朝的郡县制,以及隋唐的科举制度,
这些制度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其次,教材详细阐述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从农业的耕作方式、水
利工程的建设,到手工业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这些经济活动为中国
古代社会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接着,教材探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包括儒家、道家、法家等思
想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的成就,这些文
化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情况。

从丝绸之路的开辟,
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这些对外交往活动不仅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也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最后,教材对中国古代社会变革进行了总结。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
争鸣,到秦汉时期的统一,再到唐宋时期的繁荣,这些社会变革推动
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

通过学习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历史打下坚实的
基础。

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分享

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分享

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分享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1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原因:①国民党政权性质决定;②日本诱降的影响;③中共敌后武装力量的发展.标志:_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的反动方针,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蒋介石把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的路线.中共中央的三大口号: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二.皖南事变(_41年初)经过:新四军9_0余人遵照国民党军事_命令并经中共中央同意,从安徽泾县云岭出发北上,在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包围袭击.血战七昼夜,除少部分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被害,这就是〝皖南事变〞.中共中央的对策:坚决回击;重建新四军军部;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认识:①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熟,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政策.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为重的政党.三.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枣宜会战:_40年5月.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牺牲.豫湘桂战役:_44年.日军为打通中国通往南洋的大陆交通线发动.它是抗战后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的一次战役,国民党溃败.这是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政策造成的恶果.四.治外法权等特权被废除_43年_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废除了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而攫取的一些治外法权,这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五.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四大家族的经济掠夺: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加强经济垄断地位,官僚资本急剧膨胀.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2一.新中国的外交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_53年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_54年,中国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出席了日内瓦会议._55年,中国参加了亚非国家万隆会议.二.外交新局面_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_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样,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_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_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主张,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称为〝冷战〞.〝冷战〞的主要表现:(1)〝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2)〝马歇尔计划〞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的重要政策.(3)_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_55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组成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_49年,在美苏的主宰下,德国被_东德.西德两个国家._50年,朝鲜战争爆发._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_73年美军从越南撤军.苏共党领袖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苏联改革走入了误区._89年,东欧国家发生剧变._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_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_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3背景:内忧外患时间:_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前期:自强为旗号.后期:求富为旗号前期创办的工厂:曾国藩——安庆内军机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后期创办的工厂:李鸿章——轮船招商局(上海),李鸿章——开平煤矿(天津),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创办新式学校和选派留学生是有远见的措施.失败的标志: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百般阻挠和破坏.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彻底改变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导致洋务派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4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知道都江堰.翻车.筒车;知道古代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4课)(1)耕作方式:原始社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2)水利灌溉: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人们还创制和改进了农业灌溉工具,如曹魏时的翻车.唐朝时创制的筒车.(3)土地制度: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2.列举纺织.冶金.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2课)(1)纺织业: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唐朝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风格.缎是清朝丝织品的代表.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2)冶金业: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利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的钢铁技术世界,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3)陶瓷业: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青花器.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的瓷都.(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②地域分布广泛,生产规模巨大,分工细,产品种类多,生产技术先进.③长期于世界,产品远销欧亚非地区,广受赞誉.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_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与国王斗争(2)过程:_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成立共和国_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_88年〝光荣革命2.确立标志——_89年颁布>(1)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也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概况_世纪初,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2.组成: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多数党领袖为首相3.职能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4.特点内阁成员(各部大臣)集体负责,与首相(内阁首脑)共进退;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掌握国家大权(行政权立法权);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5.意义: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权,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三.议会改革1.概念:使_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2.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3.过程:英国_32年议会进行选举改革4.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四.君主立宪制的意义1.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_避免_治.2.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这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17高中历史必修一重难点知识点总结10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尧舜禹时代禅让制:最大特点“传贤”二、夏商(约前2070-约前1600-前1046)1、王位世袭制:王位按照血缘关系世代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

形式:父子相传、兄终弟及。

王位世袭取代禅让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这是生产力、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2、神权统治:占卜3、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置官职,地方封方国首领。

商朝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

商王与各方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该制度被视为分封制的雏形。

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政治实践,已经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三、周(前1046-前771)1、分封制目的:加强和巩固周朝的统治,“封建诸侯,以蕃屏周”内容:甲把乙分封给丙,丙对甲形成权利和义务关系。

(甲:周王,乙:土地和人民,丙: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再分封等;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特点:①分封对象有多样性;②层层分封,等级森严;③权利与义务相结合;④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著名封国:姬姓:鲁国,燕国,晋国,卫国,吴国;功臣:齐国;古代帝王后代:陈国、许国、宋国、杞国、楚国评价:积极(加强统治、巩固王权、开拓疆土等,详见下文);消极(独立性)积极作用:①总结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和巩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使周王室有效控制整个领土;②调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通过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规定使周王成为诸侯之君、天下共主(夏商国王为诸侯之长);③促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开拓了疆土,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2、宗法制定义: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规定等级秩序的制度。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继承上的矛盾内容:①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爵位都由嫡长子继承;②大小宗关系是相对的,大宗支配小宗;③周天子是绝对大宗,是族长也是政治领袖。

嫡子:正室所生儿子,其中年长者为嫡长子。

庶子:侧室所生儿子。

性质: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分封制重在规定权力的“分配”,宗法制重在规定权力的“继承”。

作用:对当时:解决继承矛盾,加强统治秩序,保证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凝聚宗族、防止争权;强化王权对当今:积极:孝道观念、尊老爱幼思想,家庭情节、重视家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独立自主和平等权利受到不受重视。

3、礼乐制度礼:表示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乐:配合礼维护等级差别的音乐、舞蹈和歌咏。

不同场合不同身份有不同的礼、使用不同的乐,使用了超过身份等级的礼乐就是僭越。

周王与同姓诸侯之间的关系:政治上是君臣关系,亲缘(或血缘)上是大小宗(或兄弟)关系。

作为君臣,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天下共主,诸侯则是臣属,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作为大宗与小宗,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宗法制通过血缘关系亲疏,规定了西周金字塔式的社会统治秩序,分封制保证了周王对全国的统治,二者互为表里,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共同维持西周社会正常运转。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的实行,相当于周王与天下诸侯分享国家政权;4)具有继承性和稳定性102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君主专制: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时代特征:大发展(铁犁牛耕,生产力进步,小农经济发展)、大动荡(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大变革(百家争鸣,变法运动)一、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在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使早期的部族国家转化为疆域国家;二是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

二、中央官制:“三公九卿”三、皇帝制度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四、巩固统一的措施车同轨、书同文字(小篆),统一货币、度量衡,推行秦律,修建驰道、长城、灵渠,焚书、以吏为师,收天下兵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简记:一人集权: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三个中央官职: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九卿);四级地方机构:郡、县、乡、里(郡县制)。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①有效控制地方政权,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②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③巩固统一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10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行政制度、中央与地方的斗争)(以下详见课件、教材)1、西汉郡国并行制——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七国之乱——推恩令、酎金夺爵、设刺史(加强中央集权)2、唐朝守外虚内——设置节度使(监察使—封疆大吏)——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问题(削弱中央集权)——五代十国3、北宋初年: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加强中央集权)4、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以下详见课件、教材)1、汉朝设立中朝(内外朝制度),削弱相权2、隋唐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3、宋朝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权4、元朝一省制,宰相大权独揽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的是国家对人才选拔的控制不断加强,是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反映。

科举制的影响积极1、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扩大统治基础;2、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被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3、将读书、考试、做官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4、政府主导了思想文化舆论,有利于引导社会风气;5、分科考试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对汉文化圈乃至西方世界影响深远;……消极1、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科举制实质是统治者笼络人才、控制臣民的手段;2、学而优则仕的社会风气导致人才争相进入官僚队伍,中国社会官本观念浓重,忽视了科学技术的研究;……10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一省制威胁君权明初废行省、设三司加强中央集权,间接强化了宰相权力明太祖猜忌宰相,迫切加强君权胡惟庸案2、措施:废丞相、裁撤中书省(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提示:丞相与宰相的区别)3、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二、内阁的出现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内侍顾问,无决策权明成祖: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决策,内阁出现明朝中后期:宣宗时内阁票拟、皇帝审定批红,英宗时票拟权制度化内阁VS宰相(1)相同点:都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2)不同点:地位不同:宰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权力来自制度赋予;内阁大学士权力不是来自制度或职位,而是皇帝的个人意志,内阁只是内侍顾问机构。

作用不同:宰相辅佐皇帝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其职权大小、地位高低由皇帝随意而定,不能制约皇权。

三、军机处的设立专制主义(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基本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二是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废除。

基本趋势是从总体上来看,并非每个朝代都是如此,历史发展具有偶然性(历史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专制主义(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影响积极性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经济上,有利于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民族关系上,有利于各地区的联系交流,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105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爱琴文明(前20C-前12C)荷马时代(前11C-前9C)古风时代(前8C-前6C,城邦产生发展)古典时代(前5C-前4C,希腊文明鼎盛)希腊化时代(前336-前31,希腊文明对外拓展)一、民主政治产生条件(希腊文明的特征)古希腊的经济、政治与制度、文化等方面无不受到希腊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璀璨的古希腊文明。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起着增加或减少人类控制自然力量的作用,而非决定性力量,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推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一般而言,世界各民族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最早建立的国家都是城邦类型的小国,再由小国演变为大国以至帝国。

希腊文明的特点是,一、保留城邦小国纷立的局面远较其他文明为长,而且是在城邦体制下达到其文明繁荣昌盛的高峰;二、公民政治获得了较充分的发展,乃至建立起了奴隶制民主政治。

城邦(city-state),希腊语“polis”,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的、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希腊城邦系专指古代希腊长期存在的一种国家形态。

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1、梭伦改革-奠定基础①按财产多寡划分4个社会等级②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③建立四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④废除债务和债务奴隶制,奠定古希腊奴隶制发展方向2、克利斯提尼改革-民主政治确立①10个地区部落取代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②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③成立五百人议事会各部落轮流执政④设立十将军委员会⑤行陶片放逐法3、伯利克里改革-顶峰,黄金时代①扩大公民参政范围(几乎一切官职抽签产生)②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握有充分的权力③十将军委员会权力扩大,首席将军掌握军政大权④发放工资和津贴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实质。

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实质:①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是奴隶主专政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②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三、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积极性①自由平等的民主氛围,使雅典在思想文化领域成就辉煌②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消极性①少数人的民主,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

②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③泛滥的民主(抽签选举、轮流坐庄)易造成“民主的暴政”,导致政治腐败、社会动乱民主权利不属于妇女、奴隶、外邦移民、未成年人、他国公民雅典民主政治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雅典民主政治实行的是直接参与式民主,是一种限于城邦内特定范围公民的国家至上的直接民主。

现代西方民主是在一个文化多元和结构复杂的大国推行的间接代议制民主,通过寻求政治代言人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