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软件配置管理计划通用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说明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认证概述ISO9000认证是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组标准的统称。
ISO9000是由TC176(TC176指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ISO9000是ISO发布之12000多个标准中最畅销、最普遍的产品。
ISO9000认证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87年提出的概念,延伸自旧有BS5750 质量标准,是指由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标准。
ISO9000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
根据ISO9000-1:1994的定义:“ISO9000族是由ISO/TC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非政府间国际标准化机构,成立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
该组织的目的是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及有关工作的发展,以利于国际贸易的交流和服务,并发展在知识、科学、技术和经济活动中的合作,以促进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全球化。
ISO组织制定的各项国际标准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该组织的100多个成员国家和地区的认可。
质量保证标准,诞生于美国军品使用的军标。
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防部吸取二次世界大战中军品质量优劣的经验和教训,决定在军火和军需品订货中实行质量保证,即供方在生产所订购的货品中,不但要按需方提出的技术要求保证产品实物质量,而且要按订货时提出的且已订入合同中的质量保证条款要求去控制质量,并在提交货品时提交控制质量的证实文件。
这种办法促使承包商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1978年以后,质量保证标准被引用到民品订货中来,英国制订了一套质量保证标准,即BS5750。
随后欧美很多国家,为了适应供需双方实行质量保证标准并对质量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在总结多年质量管理实践的基础上,相继制订了各自的质量管理标准和实施细则。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软件配置管理计划(通用)

XXXX分析系统软件配置管理计划XXXX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 引言1.1 目的本计划的目的在于对所开发的XXXX分析软件项目规定各种必要的配置管理条款,以保证所交付的XXXX分析软件项目能够满足项目委托书中规定的各种原则需求,能够满足本项目总体组制定的且经领导小组批准的软件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各项具体需求.软件开发单位在开发本项目所属的各子系统(其中包括为本项目研制或选用的各种支持软件)时,都应该执行本计划中的有关规定,但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对本计划作适当的剪裁,以满足特定的配置管理需求。
剪裁后的计划必须经总体组批准。
1.2 定义本计划中用到的一些术语的定义按GB/T 11457 和GB/T 12504。
1.3 参考资料▪GB/T 11457 软件工程术语▪GB 856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 8567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 12505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2 管理2.1 机构在本软件系统整个开发期间,必须成立软件配置管理小组负责配置管理工作。
软件配置管理小组属项目总体组领导,由总体组代表、软件工程小组代表、项目的专职配置管理人员、项目的专职质量保证人员以及各个子系统软件配置管理人员等方面的人员组成,由总体组代表任组长.各子系统的软件配置管理人员在业务上受软件配置管理小组领导,在行政上受子系统负责人领导.软件配置管理小组和软件配置管理人员必须检查和督促本计划的实施.各子系统的软件配置管理人员有权直接向软件配置管理小组报告子项目的软件配置管理情况。
各子系统的软件配置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对子项目的具体要求,制订必要的规程和规定,以确保完全遵守本计划规定的所有要求。
2.2 任务在软件工程化生产的各个阶段中,与本阶段的阶段产品有关的全部信息在软件开发库存放,与前面各个阶段的阶段产品有关的信息则在软件受控库存放。
在研制与开发阶段的阶段产品的过程中,开发者和开发小组长有权对本阶段的阶段产品作必要的修改;但是如果开发者或开发小组长认为有必要个性前面有关阶段的阶段产品时,就必须通过项目的配置管理小组办理正规的审批手续。
ISO9000质量治理体系认证软件配置治理打算(通用)

XXXX分析系统软件配置治理打算XXXX信息科技1 引言1.1 目的本打算的目的在于对所开发的XXXX分析软件项目规定各类必要的配置治理条款,以保证所交付的XXXX分析软件项目能够知足项目委托书中规定的各类原那么需求,能够知足本项目整体组制定的且经领导小组批准的软件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各项具体需求。
软件开发单位在开发本项目所属的各子系统(其中包括为本项目研制或选用的各类支持软件)时,都应该执行本打算中的有关规定,但能够依照各自的情形对本打算作适当的剪裁,以知足特定的配置治理需求。
剪裁后的打算必需经整体组批准。
1.2 概念本打算顶用到的一些术语的概念按GB/T 11457 和GB/T 12504。
1.3 参考资料 GB/T 11457 软件工程术语 GB 8566 运算机软件开发标准 GB 8567 运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GB/T 12505 运算机软件配置治理打算标准 2 治理2.1 机构在本软件系统整个开发期间,必需成立软件配置治理小组负责配置治理工作。
软件配置治理小组属项目整体组领导,由整体组代表、软件工程小组代表、项目的专职配置治理人员、项目的专职质量保证人员和各个子系统软件配置治理人员等方面的人员组成,由整体组代表任组长。
各子系统的软件配置治理人员在业务上受软件配置治理小组领导,在行政上受子系统负责人领导。
软件配置治理小组和软件配置治理人员必需检查和催促本打算的实施。
各子系统的软件配置治理人员有权直接向软件配置治理小组报告子项目的软件配置治理情形。
各子系统的软件配置治理人员应该依照对子项目的具体要求,制订必要的规程和规定,以确保完全遵守本打算规定的所有要求。
2.2 任务在软件工程化生产的各个时期中,与本时期的时期产品有关的全数信息在软件开发库寄存,与前面各个时期的时期产品有关的信息那么在软件受控库寄存。
在研制与开发时期的时期产品的进程中,开发者和开发小组长有权对本时期的时期产品作必要的修改;可是若是开发者或开发小组长以为有必要个性前面有关时期的时期产品时,就必需通过项目的配置治理小组办理正规的审批手续。
ISO9000-2015版质量目标和管理方案-good

公司质量目标和管理方案
2016年6-12月
编制/日期:XX 2016.5.20 审核/日期:XXX 2016.5.20 批准/日期:XX 2016.5.22
质量方针:规范自律,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细致入微,持续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公司2016年6-12月质量目标:
一车间:
生产过程中废品损失率: < 0.2 %
出厂后质量损失率: <1 %
顾客满意度: > 85 分
交货及时率: >95 %
安全生产事故数: 0次
二车间:
生产过程中废品损失率: < 1 %
出厂后质量损失率: <0.5 %
顾客满意度: > 80 分
交货及时率: > 90%
安全生产事故数: 0次
公司质量目标分解及管理方案
计算方法说明:
废品回收数量
生产过程中废品损失率= ------------------╳100%
入库产品总数
出厂后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财务损失总额出厂后质量损失率= ------------------------------------╳100%
合同总金额
按顾客指定时间交货
交货及时率= -------------------------╳100%
交货次数总和。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由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在不断变化,永无止境, 因此,顾客满意是相对的、动态的。
组织应定期测量其顾客满意程度。
6.突出持续改进,并要求加以证实,尤其 重视顾客满意信息的测量
持续改进是为改善产品的特性,提高设计、生产 和交付产品的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所开展的活动,也是 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1980年成立TC17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 在1986年ISO/TC176发布了ISO8402:1986标准,随后于 1987年颁布了ISO9001:1987标准等5项国际标准,这六 项国际标准通称为1987版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由此宣告 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
1990年ISO/TC176开始对87版标准进行修订于1994 年发布了ISO8402:1994 等6项国际标准,通称为 ISO9000族1994版标准,取代87版标准,随后9000族标准 进一步扩充到包含26个标准和技术文件的庞大标准家族。
国际标准制定的过程
组织
文件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IS(国际标准) FDIS(最终标准)
DIS(国际标准草案)
TC(技术委员会) CD(委员会草案)
SC
WG(工作组)
WD(工作草案)
㈡ ISO9000系列标准发展
2000年12月15日 2000版ISO9000系列标准发布。
2000版ISO9000系列标准更强调顾客满意及监视和测量的重 要性,以促进质量管理原则在各类组织中的应用,满足使用者对标 准更通俗易懂的要求,强调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和指南标准的一 致性。
这些都增强了两类标准的兼容性,更有利于组织 建立和实施综合管理体系。
第四章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五、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质量管理的基础, 二者确定了预期的结果,并帮助组织利用资 源达到这些结果。 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颁布的 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它为建立和评 审质量目标提供了框架。 质量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在质量方面 到达的具体要求、标准或结果,它需要和质 量方针和持续改进的承诺相一致。
四、ISO 9001:2008与ISO 9004:2009的 关系
1.两者共同点 ⑴两者均采用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具有相似的结构 ⑵两者遵循相同的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⑶两者应用了相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术语 ⑷两者都是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对 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从而提高质量管理体系 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促进组织以改进过 程为手段达到持续改进,实现“持续的顾客满意” 的基本目的
管理的系统方法应用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就是质量管理 体系方法。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 1.确定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2.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过程和职责 4.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的必需的资源 5.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 6.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7.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 8.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侵权客服qq
第四章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节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一、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产生和发展 二、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作用 三、ISO 9000系列标准的构成 四、ISO 9001:2008与ISO 9004:2009的关系
ISO9000-质量管理评审计划-模板

e)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见6.6.1);
f)改进的机会。
十、管理评审输出内容:
a) 改进的机会;
b) 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变更;
c) 资源需求。
批准人
批准时间
二、评审方式:
会议评审。
三、会议参加人员:
XXX。
四、会议组织部门:
XX部。
五、会议主持人:
XXX。
六、会议时间:
20XX年4月24日上午9:00至下午5:00
七、会议地点:
XXX有限公司西区会议室。
八、会议日程安排:
上午9:00-11:30
1、内外部审核情况;
2、质量方针适宜性及质量目标达成情况;
1)顾客满意和相关方的反馈;
2)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指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3)过程绩效以及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
4)不合格以及纠正及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及其有效性;
5)监视和测量结果;
6)审核结果,包括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组织架构、资源配置和职责权限的安排是否适当
7)外部供方的绩效。
3、顾客投诉及处理、客户满意度调查情况;
4、产品质量状况及过程业绩。
下午1:30-5:00
1、预防及纠正措施实施情况及效果;
2、评审问题的跟踪及实施情况;
3、体系的变更改机及建议等。
九、管理评审输入内容:
a)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情况;
b)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c)下列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的信息,包括其趋势:
管理评审计划编制人Βιβλιοθήκη 编制时间一、评审目的:
为了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在公司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在已经运行的项目中,提出并确定各种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特召开本次管理评审会。请各部门负责人在管理评审会议前准备针对质量管理方针,目标及执行过程中的修改意见,本部门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企业经营目标,策略及新产品、新业务规划的建议等,以便在会议充分讨论。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政府把建立与世界接轨的国际化标准与合格的认证认可体系作为各行各业加强质量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总结了世界许多国家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开发修订了ISO 9000族标准。
世界上已有1 50多个国家将ISO 9000族标准直接采用为国家标准。
我国丁1992年正式等同采用IN)9000族标准作为国家标准。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对行业的划分,教育行业在39个行业中作为服务业列在第37位。
同其他行业一样,教育系统也需要建立一种科学、规范、标准、具有国际质量信誉的认证认可体系。
将ISO 9000族标准引入教育行业,依照其基本理念、运行机制和通用标准,结合教育行业特点,建立一个符合教育行业法律法规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所以这种管理体系也就逐渐应运而生了。
ISO 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被认为是改进和完善教育机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有效工具,被许多教育机构用来提升他们的质量管理水平。
按照ISO 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申请和通过认证的教育机构从管理机构、管理程序、管理过程和质量评估等方面都要进行规范化过程管理。
ISO 9000族标准强调“所有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通过“过程方法”充分识别影响学校质量的方方面面,用控制和管理等手段提高管理效率,改进管理质量,进而提高学校的办学与教育教学质量。
中国教育行业最早引入ISO 9000体系的国际认证是在20世纪90年代,第一批接受ISO 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学校基本届丁海事类的大学,因为按照国际海洋公约的有关规定,它们的管理体系必须符合ISO 9000族国际标准(届丁强制性认证)。
随着教育作为服务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具有的独特产业届性逐渐被教育界所认可,中国将依据WTO勺规则有序地开放教育市场,按照国际互认的评价标准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希望进行标准化认证的教育机构越来越多。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软件系统开发立项书(通用)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软件系统开发立项书(通用)第一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软件系统开发立项书(通用) XXXX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软件系统开发立项书 XXXX分析软件软件项目负责人立项时间软件系统开发立项书 1 引言 1.1 编写目标为了保证项目团队按时保质地完成项目目标,便于项目团队成员更好地了解本软件系统开发项目情况,使软件系统开发工作开展的各个过程合理有序,因此以文件化的形式,把对于在软件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内的工作任务范围、各项工作的任务分解、各团队成员的工作责任、团队内外沟通协作方式、开发进度、经费预算、项目内外环境条件、风险对策等内容做出安排,使项目成员和项目干系人了解项目开发计划书的作用、希望达到的效果,作为项目团队成员以及项目干系人之间的共识与约定,也是项目团队检查项目工作的依据。
1.2 项目背景 1.2.1 项目的意义为了实现网优“集中化、标准化、信息化、精英化”的发展目标,亟需对网优路测数据进行统一科学管理,实现网优路测数据规范化地上传和保存。
进而在数据一致、完整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挖掘,充分发挥网优数据的价值,监控网络质量变化,查找并分析网络中的覆盖、质差、掉话、未接通、切换等异常情况,进一步提升网络优化工作,为网络综合分析提供依据和技术手段。
XXXX分析软件通过基于海量数据的持续应用及研究实践,以“网优信息化”为主体指导思想,以“实用、好用”为基本衡量原则,不断的进行研究、创新和实践,提炼了网优数据管理及分析的方法,并研制了一整套系统,应用于设备管理、数据管理、测试管理、代维考核、问题自动定位、问题派单、问题跟踪、手机端呈现和信息上报等多应用场景。
目前已融入到整个网优工作流程中,大大促进了网优信息化的步伐,提升了网络问题定位及问题分析的效率。
项目概述2.1 项目目标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对各类数据统一适配和管理,实现分析操作的一致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为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ISO90002015版质量目标和管理方案.doc

ISO9000-2015版质量目标和管理方案
-good4
公司质量目标和管理方案
2016年6-12月
编制/日期:XX 2016.5.20 审核/日期:XXX 2016.5.20 批准/日期:XX 2016.5.22
质量方针:规范自律,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细致入微,持续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公司2016年6-12月质量目标:
一车间:
生产过程中废品损失率:出厂后质量损失率:顾客满意度:> 85 分
交货及时率:>95 %
安全生产事故数:0次
二车间:
生产过程中废品损失率:出厂后质量损失率:顾客满意度:> 80 分
交货及时率:> 90%
安全生产事故数:0次公司质量目标分解及管理方案。
ISO9001-2015软件配置管理规范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ISO9001:2015)1 目的编制本规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公司软件研制的软件配置管理工作,确保应用软件的正确性、适宜性、完整性和可跟踪性。
2 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软件研制项目的软件配置管理和控制。
本规定起始于软件开发库的建立。
本规定结束于软件进入产品库以及相关记录归档。
3 术语和定义软件配置:指一个软件产品在软件生存周期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各种形式(机器可读或人工可读)和各种版本的文档、程序及其数据的集合。
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是对软件修改进行标识、组织和控制的技术,用来协调和控制整个过程。
是通过技术或行政手段对软件产品及其开发过程和生命周期进行控制、规范的一系列措施。
配置管理的目标是记录软件产品的演化过程,确保开发人员在软件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都能得到精确的不同版本的产品配置。
配置项:凡是纳入配置管理范畴的工作成果统称为配置项。
配置项逻辑上是组成软件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一般是可以单独进行设计、实施和测试的。
配置项分为一般配置项和受控配置项。
配置项及其历史记录反映了软件的演化过程。
开发库:指在软件生存周期的某一个阶段期间,存放与该阶段软件开发工作有关的计算机可读信息和人工可读信息的库。
由开发人员控制变更。
受控库:指在软件生存周期的某一个阶段结束时,存放作为阶段产品而释放的、与软件开发工作有关的计算机可读信息和人工可读信息的库。
由项目负责人控制变更。
产品库:指在软件生存周期的组装与系统测试阶段结束后,存放最终产品而后交付给用户运行或在现场安装的软件的库。
由项目负责人控制变更,顾客可以参与。
4 职责4.1 产品系统部软件工程师负责开发库的建立和管理。
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软件进入受控库和产品库前的评审及入库软件的提交。
软件配置管理由研发生产部负责组织实施。
4.2 综合部综合部文件管理员负责受控库和产品库的建立和管理。
5 过程描述5.1 配置项5.1.1 配置项的范围配置项一般包括以下内容:A. 文档类:《软件研制分任务书》、《软件概要设计书》、《软件模块测试方法》、《软件模块测试报告》、《软件系统测试方法》、《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会议记录》、《信息反馈记录》、《软件版本信息记录》等。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质量认证-精选文档

COMPANY LOGO
制定并保持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确保整个组织关注顾客需求 确保实施适宜的过程实现质量目标,以满足顾客 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 确保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确保获得必要的资源 定期评审质量管理体系 决定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措施 决定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措施
Company Logo
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 过程方法
系统的识别组织所应用的过程 具体识别每一个过程 识别和确定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管理过程及过程的相互作用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 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ISO9000:2000系列标准的构 成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ISO9001 核心标准 ISO9004 ISO19011 ISO10012 ISO/TR10006 ISO/TR10007 支持性标准和 文件 ISO/TR10014 ISO/TR10015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测量控制系统 质量管理-项目管理质量指南 质量管理-技术状态管理指南 质量经济性管理指南 质量管理-培训指南 统计技术指南
2 3
性质 用途
4
管理内容
5
评价质量管理 体系的方法
6
结果
提高组织质量管理体系 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 效性
除了提高祖师质量管理体系的适 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外,还提 高组织的效率和总体业绩 Company Logo
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 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
后勤系统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贯标认证工作策划书

山东大学后勤系统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贯标认证工作策划书后勤管理处贯标认证工作策划持续改进和不断创新是学校后勤管理的永恒主题,为了进一步牢固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服务理念,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提升安全保障能力,解决因后勤机构调整,中心职能变化对原质量管理体系的影响,经后勤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并与方圆认证中心沟通一致,决定后勤系统继续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贯标认证工作。
现拟订贯标认证工作策划书如下:一、贯标认证范围饮食管理服务中心、水电供热管理服务中心、校园楼宇管理服务中心、交通通讯管理服务中心、幼儿教育发展中心1、饮食管理服务中心贯标工作正常运行,拟于7月进行复审;2、水电供热管理服务中心、校园楼宇管理服务中心、交通通讯管理服务中心、幼儿教育发展中心启动贯标认证程序。
二、贯标认证工作方案(一)任务建立和完善后勤系统各中心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在计划时间内达到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并按期通过认证机构的认证审核或监督审核。
(二)目标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具有持续改进功能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长期有效运行。
保证各中心按期建立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饮食管理服务中心2008年7月份通过监督审核,其他中心11月上旬通过认证审核并取得认证证书。
(三)要求为保证上述任务及目标的顺利实现,各中心必须做到:1、思想重视各中心要高度重视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管理层要将整个体系导入工作,作为进行全员质量教育、技能培训、强化管理、提升服务、构建和谐后勤的一次契机,工作中要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到位、支持到位、执行到位。
2、措施落实各中心要统筹规划,在后勤管理处策划的贯标认证工作时间安排基础上制定出有效的工作计划、培训计划等,保证工作任务按时完成。
(四)贯标认证工作具体计划1、贯标认证准备及体系文件编写阶段(1)组织落实各中心成立贯标领导小组和体系文件编写小组,确定最高管理者并任命最高管理者代表,明确其职责和权限,并于2008年5月20日16:00前报后勤管理处质量管理科备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分析系统软件配置管理计划XXXX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 引言1.1 目的本计划的目的在于对所开发的XXXX分析软件项目规定各种必要的配置管理条款,以保证所交付的XXXX分析软件项目能够满足项目委托书中规定的各种原则需求,能够满足本项目总体组制定的且经领导小组批准的软件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各项具体需求。
软件开发单位在开发本项目所属的各子系统(其中包括为本项目研制或选用的各种支持软件)时,都应该执行本计划中的有关规定,但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对本计划作适当的剪裁,以满足特定的配置管理需求。
剪裁后的计划必须经总体组批准。
1.2 定义本计划中用到的一些术语的定义按GB/T 11457 和GB/T 12504。
1.3 参考资料▪GB/T 11457 软件工程术语▪GB 856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 8567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 12505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2 管理2.1 机构在本软件系统整个开发期间,必须成立软件配置管理小组负责配置管理工作。
软件配置管理小组属项目总体组领导,由总体组代表、软件工程小组代表、项目的专职配置管理人员、项目的专职质量保证人员以及各个子系统软件配置管理人员等方面的人员组成,由总体组代表任组长。
各子系统的软件配置管理人员在业务上受软件配置管理小组领导,在行政上受子系统负责人领导。
软件配置管理小组和软件配置管理人员必须检查和督促本计划的实施。
各子系统的软件配置管理人员有权直接向软件配置管理小组报告子项目的软件配置管理情况。
各子系统的软件配置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对子项目的具体要求,制订必要的规程和规定,以确保完全遵守本计划规定的所有要求。
2.2 任务在软件工程化生产的各个阶段中,与本阶段的阶段产品有关的全部信息在软件开发库存放,与前面各个阶段的阶段产品有关的信息则在软件受控库存放。
在研制与开发阶段的阶段产品的过程中,开发者和开发小组长有权对本阶段的阶段产品作必要的修改;但是如果开发者或开发小组长认为有必要个性前面有关阶段的阶段产品时,就必须通过项目的配置管理小组办理正规的审批手续。
因此,软件开发库属开发这个阶段产品的开发者管理,而软件受控库由项目的配置管理小组管理。
软件经过组装与系统测试后,应该送入软件产品库,如欲对其修改,必须经软件配置管理小组研究同意,然后报项目总体组组长批准。
关于软件配置要进行修改时的具体审批手续,将在第3.2条中详细规定。
2.3 职责在软件配置管理小组中,各类人员要互相配合、分工协作,共同担负起整个项目的软件配置管理工作。
其中各类人员的分工如下:A.组长是总体组代表,他对有关软件配置管理的各项工作全面负责,特别要对更改建议的审批和评审负责;B.软件工程小组组长负责监督在软件配置管理工作中认真执行软件工程规范;C.项目的专职配置管理人员检查在作配置更改时的质量保证措施;D.各子系统的配置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实施各自的配置管理工作,并参与各子系统的功能配置检查和物理配置检查;E.用户代表负责反映用户对配置管理的要求,并协助检查各类人员对软件配置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F.项目专职的配置管理人员协助组长开展各项软件配置管理活动,负责审查所采用的配置管理工具、技术和方法,并负责汇总、维护和保存有关软件配置管理活动的各项记录。
2.4接口控制对各类接口进行严格、合理的控制,是软件配置管理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整个软件项目及其各子系统都必须对进行严格的控制。
在工程化软件系统中,主要的接口有如下五类:A.用户界面:用户界面是指各子系统与设计人员、用户或维护人员之间的操作约定。
同时还指实现这些操作约定的物理部件的功能与性能特性。
B.系统内部接口:系统内部接口是指各子系统在集成为一个总的软件系统时的各种连接约定。
C.标准程序接口:标准程序接口是指各应用子系统与标准子程序库(包括宿主计算机系统已有的库程序)之间的调用约定。
D.设备接口:设备接口是指各子系统与各种设备(包括终端和其他各种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连接约定。
E.软件接口:软件接口是指各个子系统与宿主计算机上的系统软件以及与调用本软件的其它软件系统之间的连接约定。
以上五类接口是一个软件系统各项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接口修改进行合理的控制,是软件配置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五类接口都涉及到XXXX分析软件项目系统的全局,因此,当要求对这五类接口中的任一类接口进行修改时,都必须办理正规的审批手续,最后要经项目总体组批准。
具体的审批程序将在本计划的第3.2条中规定步骤A类修改的审批程序B类修改的审批程序1 发现问题,填写软件问题报告单发现问题,填写软件问题报告单2 项目组长评审项目组长评审3 软件配置管理小组评审子系统配置管理人员评审4 项目总体组批准子系统负责人批准5 修改配置并填写软件修改报告单修改配置并填写软件修改报告单6 项目组长评审项目组长评审7 软件质量保证小组评审子系统质量保证人员评审8 总体组批准项目的软件配置管理小组与子系统负责人共同批准并报项目总体组备索2.5 软件配置管理计划的实现在实现软件配置管理计划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实现以下三个里程碑:A.建立软件配置管理小组:在项目总体组批准软件配置管理计划之后,立即成立软件配置管理小组;B.建立各阶段的配置基线:随着XXXX分析软件项目系统及其所属各子系统的任务书的评审和批准,建立起功能基线;随着总体组编写的《XXXX分析软件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的批准,建立起指派基线;随着自动化信息软件系统的集成与系统测试的完成,建立起产品基线。
C.建立软件库:在本项目所属的各个子系统的研制工作的开始,就建立起各个子系统的软件开发库,并在本项目配置管理小组的计算机上建立起有关该系统及其子系统的软件受控库。
以后在每个开发阶段的结束,建立各个子系统的新的开发库,同时把这个阶段的阶段产品送入总的软件受控库,并在各个子系统的计算机上建立软件受控库的副本。
软件受控库必须以主软件受控库为准。
当全部开发工作结束,在配置管理小组的计算机上建立起软件产品库,并在各子系统的计算机上建立软件产品库的副本。
2.6 适用的标准、条例和约定除应奠定本计划第 1.3条中指出的参考资料以及本计划中的其他章条所作的各项规定外,还应该遵守如下标准、条例和约定:A.软件开发库、软件受控库与软件产品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规程;B.系统、子系统、模块和程序单元的命名约定;C.文档和测试用例的命名和管理规程。
这引起命名约定、操作规程与管理规程应由软件设计技术组负责制订,并应认真听取各子系统项目负责人的意见,最后报项目总体组审批。
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些条款需要修改,则必须办理正规的审批手续,最后要经项目总体组批准。
具体的审批程序将在本计划的第3.2条中规定。
3 软件配置管理活动3.1 配置标识3.1.1 文档所有为本项目编制的文档,都要符合GB 8567中的规定。
XXXX分析软件项目系统及其所属的各个子系统所编写的文档数目,可根据GB 8567的规定作适当的剪裁。
剪裁方案由技术组提出建议,报总体组批准。
3.1.2 程序所有属于本项目的程序、分程序、模块和程序单元,都要按照由项目技术组制订,且经总体组批准的软件系统的命名约定的规定来标识。
3.1.3 各类基线所有属于本项目及其各子系统的各类基线,首先要按照任务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确定其技术内容,然后按照软件系统的上述命名约定的规定来标识。
3.2 配置控制软件配置的更改管理适用于本项目的所有文档和代码,其中包括本项目的各个运行软件,也包括为本项目专门开发的支持软件。
配置控制的要点如下:A.修改批准权限;对本项目各个子系统及其专用支持软件的功能基线、指派基线、产品基线及其集成系统的任何修改(称为A类修改),都必须通过项目配置管理小组讨论,并必须经总体组批准;对本项目各个子系统及其专用支持软件的其他阶段产品的任何修改(称为B类修改),都必须通过本项目各个子系统的配置管理人员审查,并经项目的软件配置管理小组与各个子系统负责人的共同批准并报项目总体组备案。
B.修改控制工具:修改控制工具是协助软件配置管理人员进行配置控制的有效手段。
3.3 配置状态审计利用软件问题报告单和软件修改报告单对项目子系统及其支持软件的配置状态进行追踪。
对软件问题报告单和软件修改报告单的追踪应由软件配置管理工具自动实现,用户可通过该软件系统对其进行查询。
注:本计划在此处应给出软件问题报告单与软件修改报告单的具体格式,并作出必要的说明。
3.4 配置的检查和评审项目软件配置管理小组要对所有由第三方提供的软件进行物理配置检查;对本项目及其各个子系统的每一个新的释放进行功能配置检查和物理配置检查;对宿主计算机系统所提供的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每隔半年检查一次;在软件验收前要对宿主计算机系统、各个子系统及其专用支持软件的配置进行综合检查。
在软件开发周期各阶段的评审与检查工作中,要对该阶段所进行的配置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评审和检查。
应该进行评审与检查的内容与次数,由XXXX分析软件项目质量计划规定。
4 工具、技术和方法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与软件配置有关的工具有软件测试工具、软件配置管理工具、文档辅助生成工具与图形编辑工具等到三种。
A.JAVA软件测试工具:它支持用JAVA语言编写的模块的静态分析、结构测试与功能测试。
主要功能为:协助测试人员判断程序结构与变量使用情况是否有错;给测试人员提供模块语句覆盖C0和分支覆盖率C1的值、并显示未覆盖语句和未覆盖分支的号码及其分支谓词,给出不同测试用例有效性的表格;同时提出功能测试的有效情况,并协助组织最终交付给用户的有效测试用例的集合。
B.软件配置管理工具:它支持用户对源代码清单的更新管理以及对重新编译与连接的代码的自动组织;支持用户在不同文档相关内容之间进行相互检索并确定同一文档某一内容在本文档中的涉及范围;同时还应支持软件配置管理小组对软件配置更改进行科学的管理。
C.文档辅助生成工具与图形编辑工具:它主要协助用户绘制描述程序流程与结构的DFD图与SC图、绘制描述软件功能(输入、输出关系)的曲线以及绘制描述系统特性的一些其他图形,同时还可生成若干与XXXX分析软件项目文档编制大纲适应的文档模板。
用户利用这个工具的正文与图形编辑功能以及上述辅助功能,可以比较方便地产生清晰悦目的文档,也有利于对文档进行更改,这有助于提高文档的编制质量。
有关这些工具的详细需求可参阅这三项工具的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规定。
5 对供货单位的控制XXXX分析软件项目所属的各个子系统开发组如果需要从软件销售单位购买、委托开发单位、从开发单位现存软件库选用或从项目委托单位或用户的现有连锁反应加中选用软件时,则在选用前应向软件设计组报告,然后由软件设计组组织"软件选用评审小组"进行评审、测试与检查,只有当演示成功、测试合格后才能批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