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护理_常规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一、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做好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及时评价护理效果,做好护理记录。
2.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安全、舒适。
病室开窗痛风,2次/日,每次15-30分钟。
保持室温在18-25℃、相对湿度为50%-60%。
湿式清扫地面,2次/日。
3.遵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为不能自行进食的危重患者喂食或鼻饲。
禁食、高热、昏迷、危重患者口腔护理,2次/日。
5.保证患者适当活动和充分休息。
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危重患者、特殊检查后和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应卧床休息。
6.准确执行医嘱,指导患者正确服药,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7.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元整洁和干燥,及时修剪指(趾)甲、剃胡须、根据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做好基础护理;对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昏迷等患者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
8.入院后,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日;连续3日无异常者,改为2次/日。
体温超过37.2℃,q4h测体温、脉搏、呼吸;体温正常三日后,改为2次/日。
超过39.5℃执行高热护理常规;评估大便1次/日,遵医嘱记录尿量,记录于体温单上;3天未解大便者应做相应的处理并记录。
9.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与临床表现,注意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性质、气味、颜色及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0.保持急救物品及药品的完好。
二、发热护理常规发热是一种症状,以感染性发热为多见,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血液病、肿瘤、中暑及中毒等,体温在38-38.9度为中热,39-40度为高热,40度以上为过高热,q4h测量T、P、R,体温正常三日后,改为2次/日。
1.体温升至39℃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冰袋置头部、腋下或腹股沟部冷敷、温水或酒精擦浴及冷盐水灌肠等。
2.物理降温无效者,遵医嘱采用药物降温。
4.物理或药物降温半小时后,复测体温,做好记录。
5.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3000ml以上,给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一般护理常规
般护理常规第一节入院护理常规1、病房护士接到入院通知后,根据病情准备床位及物品,对急诊及危重病人应根据病情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
2、病房护士应与处置室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并主动热情接待病人,护送到指定床位。
3、责任护士首先应做好自我介绍,并为病人及家属做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及相关护理人员。
(2)介绍住院规则及有关病室制度。
(3)协助病人及家属熟悉病室环境及同室病人。
4、建立病历、诊断卡、床头卡,测体温(T)、脉搏(P)、呼吸(R)、血压(BP)、身高、体重,做好相应记录。
5、通知主管医师检查病人,并及时执行医嘱。
6、主动了解病情及病人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并在24h (小时)内完成入院评估,拟定护理计划、措施并实施,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7、入院后每日测量并记录T、P、R2次,如果发生病情变化应随时监测生命体征。
每日询问并记录大小便1次,每周测量并记录体重、血压1次。
8、重症病人建立重症记录单,密切观察病情并详细记录。
9、入院后遵医嘱及时留取各种化验标本,协助病人做好各项检查。
第二节出院护理常规1、护士根据出院医嘱,预先通知病人及家属做好出院准备工作。
2、出院前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根据病情及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的出院指导,告之注意事项,征求病人意见,填写意见卡等。
3、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停止医院内对病人的治疗,注销各类卡片并整理病历。
4、指导家属办理出院结账手续。
5、护士接到出院结算清单后,协助病人整理物品,收回并清点医院物品,告之病人出院所带药物的服用方法等,送病人离开病区。
6、清理、消毒床单位,如死亡病人或传染病人出院,根据病情进行终末期消毒处理。
7、铺好备用床,准备迎接新病人。
级别护理常规第一节特别护理一、指征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病人。
2、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
3、各种严重创伤。
二、护理常规1、绝对卧床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药品、器材,保证抢救物品性能良好。
2、制订护理计划,设重症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
一般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一、生活起居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度、湿度。
3.根据病情选择合适体位,急性期患者卧床体息。
4.针灸治疗患者注意保暖。
病情观察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大小便等变化。
2.观察局部疼痛的性质、程度、伴随症状及功能受限情况。
三、饮食原则1.宜食清淡、易消化之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2.禁烟酒,忌食辛辣、腥发、刺激性食物。
四、中医护理技术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采用中医护理技术,如拔罐法、穴位按摩法、中药湿敷法、中药保留灌肠法、耳穴贴压法、穴位贴敷法、中药药浴法、中药洗法、中药离子导入法等。
五、用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中药注射剂应单独输注。
中西药间隔30min,注意用药后效果及反应。
2.中成药应用注意事项按(《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3.使用理血剂注意不能久服,中病即止。
4.使用外用药时,用药前、后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观察用药部位是否有过敏或感染。
5.新癀片中含有吲哚美辛(消炎痛),注意胃肠道不良反应。
6.服用中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六、手术护理(一)手术前护理1.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2.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情志护理。
3.结合疾病进行健康教育。
4.做好皮肤准备、药物过敏试验等术前准备。
5.术前晚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神药物,保证患者休息。
(二)术日晨护理1.遵医嘱放置胃管、尿管排空膀胱。
2.取下义齿、眼镜和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
3.遵医嘱给于术前用药,将病历、X线片、CT片及术中用药等手术用物带入手术室。
4.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床号及手术名称。
5.根据手术要求准备麻醉床、氧气及监护仪等用物。
(三)术后护理1.术后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送入ICU或普通病房。
2.根据麻醉方式、手术部位选择合适体位。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
4.禁食期间遵医嘱及时补液,准确记录出入量,保持体液平衡。
5.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一般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病人的心理状态2.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口腔炎,脱发。
心肌炎等3.静脉输液是否通畅,静脉输液部位有无异常变化,如疼痛红肿外渗等4.呕吐、腹泻次数、量及性质5.出入量体重及电解质。
6.血象、各器官功能状态。
7.潜在感染的部位;如口腔、咽喉、腋下、会阴、肛周等。
有无红肿热痛评估患者呕吐物大便情况,次数、量、及性质。
8.出血倾向如鼻皮肤牙龈阴道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道部位的出血9.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用药类型及毒副作用10.放疗患者的皮肤情况及不良反应【护理措施】|1.患者入院后、按病情轻重及不同病症分别送至指定床位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和有关制度介绍主管医生和护士测呼吸脉搏体温血压体重等,通知主管医生,采取多种方式向病人家属提供肿瘤及放化疗的有关知识并使其掌握自我护理的方法2.化疗期间经常与病人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需求可使用分散疗法松弛疗法使病人放松分散注意力减轻放化疗的不适3.确保各项护理安全到位4.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5.限制探视,如有呼吸道感染和传染病者禁止探视6.病室内保持清洁安静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病房紫外线消毒每周一次7.输液时加强巡视,严防药液外渗,如有外渗立即处理8.根据病人情况做好口腔护理。
9.维持病人最佳营养状况,表现为摄入足够的热量,出入量平衡,皮肤弹性好。
10.做好呕吐护理,剧烈呕吐患者及时告知医生,并严密观察患者水电解质情况11.做好肛周及会阴护理,如有尿失禁便秘及腹泻时需要及时处理12.白细胞低的病人进行保护性隔离13.当血小板计数<50×10时实施预防出血措施,当血小板计数时严格卧床,限制活动,防止摔伤。
14.遵医嘱按WHO制定的三阶梯止痛方案进行疼痛治疗并做好疼痛护理。
【健康教育】1.严格遵守陪护、探视制度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洁整齐空气清2.如有疼痛及时告知医生护士,无须忍痛。
3.输液出如有疼痛或不适及时汇报4.化疗期间多饮水,多解小便5.饮食上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忌烟酒,忌辛辣调味品及有可能引起粘膜损伤的食物6.保持口腔清洁,起床后临睡前,每次进食后,每次呕吐后有漱口水含漱2-3分钟7.用药后有胃肠道反应是及时告知医生护士。
一般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生、护士,并通知医生。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测量,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1次。
六、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协助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
2、各种引流管保持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及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3、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幷配合治疗。
4、及时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致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5、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6、根据病情指导幷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十、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幷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一、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二、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十三、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3、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护理常规
针灸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患者入院后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协助摆放正确体卧床休息,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通知医生接诊处置。
2、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及相关制度,签订有关告知书。
3、基础护理落实到位,保持病区舒适、整洁、安静、空气流通。
4、新入院患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4次,体温39℃以上者,每4h日测量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三日后改为每日一次。
每日询问记录24h二便一次。
准确记录各项生命体征。
特殊监测遵医嘱认真执行。
5、每周测量体重及血压一次并记录。
6、24h内完成入院评估,制定护理计划,48h内完成全护理病历。
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7、按级别定时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动态调整并实施相应护理计划及措施,宣教相关疾病养生保健知识。
8、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救治,做好记做好记录。
9、做好各项治疗前的解释告知工作,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根据病情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
10、针刺护理:(1)针刺前做好准备和解释工作,交代施术中的感觉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2)协助患者调整舒适体位,做好保暖。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效果和反应。
如出现晕针、折针、弯针等现象,立即报告医师,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4)做好患者出院指导,征求患者意见。
二、疾病护理常规中风病1、疾病名称:中风病由于年老体衰、劳倦内伤、或忧思恼怒、嗜食烟酒厚味等原因,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于大脑,导致脉痹阻溢于脑,发为中风病。
其病本虚标实,急症期以内风、痰浊、邪热、瘀血等表实症状突出。
2、临床表现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识昏蒙、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
临床根据症候特点分为以下各型:(1)中经络:凡以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角歪斜,而无意识障碍为主症者,为中经络。
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按一般患者入院护理常规或急症患者入院护理常规二、手术前一般护理(一)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减轻其焦虑和恐惧1.向患者介绍麻醉方式、麻醉后反应及注意事项。
告诉患者术后会有不同程度的伤口疼痛,但会随着伤口的愈合逐渐好转并消失。
2.介绍可能留置的引流管、吸氧管及其目的、意义、配合要点。
3.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期望了解的信息,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二)饮食指导1.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禁烟、酒、忌酸辣刺激性食物,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
2.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3.不能进食或摄入不足者给予肠外营养。
4.前一般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
(三)休息与活动1.保持病房安静、舒适,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与睡眠环境,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2.根据病情决定活动方式。
术前如无特殊不适症状,鼓励患者如常进行身体锻炼,心肺功能锻炼如登楼、快走等增加心肺功能储备。
(四)呼吸道准备1.人院即开始戒烟。
2.指导患者深呼吸训练在深而慢的吸气后缩唇缓慢呼气,练习并掌握有效咳嗽和排痰的方法。
(五)排泄护理1.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大小便。
2.保持大便通畅,指导勿憋气和用力排便,必要时给予开塞露塞肛,失禁患者做好肛周及会阴部皮肤护理,防止皮肤糜烂、破溃。
3.肠道手患者按医进行肠道准备,如术前口服泻剂和抗生素、术晨清洁灌肠等,注意观察排便情况。
(六)安全护理1.及时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将“防跌倒”牌挂在患者床头,提示护理人员及看护的家属,警惕意外发生。
2.对意识障碍、偏瘫、癫痫发作者加床栏,防止坠床;对烦躁不安或有精神症状者尽量安排靠墙的床、并及时修剪指甲,必要时应给予约束具保护患者,约束具的松紧度要适宜并且有效、并需要每小时观察记录一次。
如果患者由安静转为躁动或由躁动转为安静、嗜睡状态时,应该提高警惕,观察是否有病情变化。
3.对视力障碍、瘫痪、认知障碍、年老者等防止碰伤、烫伤、跌伤和走失,不要远离病房或单独外出,实行24小时床边陪护,并做好安全教育。
一般护理常规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送下载支持.一般护理常规入出院护理患者经门诊或急诊进行初步诊断,确定需要住院检查和治疗时,由医师签发住院证,到住院处办理登记手续。
〔一〕入院护理入院患者由于职业、家庭、文化等不同,对疾病的认识、医院环境适应各有差异,护士应帮助患者转变心态,尽快适应新环境。
1.护士接到通知后,即为新患者准备床位,备齐用物,将铺好的备用床改为暂空床。
如为危重患者或急诊手术患者,需准备好抢救用物与药品,并通知医师。
2.患者入病室后,责任护士应热情迎接患者并护送到指定床位。
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测量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描绘在体温单上,并根据病情给予舒适的卧位。
3.通知医师接收患者,必要时协助体格检查。
危重患者应安置在重病室或监护病房,积极配合医师做紧急处理,并做好记录。
4.做好各种入院登记,填写住院及护理病历,根据医嘱和护嘱实施治疗和护理。
5.做好入院介绍。
包括:病房作息时间、探视陪住制度、查房制度、病房环境和生活设施的使用,以及本科主任、主治医师、主管医师、护士长和责任护土等。
病重时可简约,待病情平稳时再做详细介绍。
6.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了解患者心理情况、身体情况、生活习惯和需求等,填写入院评估表。
7.帮助患者搞好个人卫生,保持六洁(头发、口腔、皮肤、会阴、指(趾)甲及床单位)。
(二)出院护理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后,根本恢复健康。
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决定出院日期,并预先通知患者或家属,以便做好准备。
.确认出院日期,撤销病区的各种标识和在病区的各种记录,并在体温单相应栏内竖写出院时间,整理出院病历后,送出院处结帐。
2.家属结清帐目,将出院通知单交病房护士确认后患者方可出院。
3.护土应指导患者出院后考前须知、服药、饮食、功能锻炼及复诊时间等,并诚恳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以便改良工作。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送下载支持.4.协助患者整理用物,清点病区用品,待患者出院手续办妥,护送患者出病室。
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开展优质护理,应用护理程序做好患者的饮食、休息与运动、药物、心理、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
2.按分级护理要求进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及时给予评价,做好护理记录。
3.按医嘱给予饮食护理,并进行饮食指导。
4.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
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与休息,按时做好晨晚间护理,满足生活需要,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
5.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等。
6.做好内科常见疾病和症状的护理以及特殊治疗、检查的护理。
7.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做好各种留置管道的护理,并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引流物的性质、气味、颜色及量的变化,并准确记录。
8.做好患者的风险评估,包括:Braden评分、防跌倒评分、疼痛评分,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1。
一般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入出院护理患者经门诊或急诊进行初步诊断,确定需要住院检查和治疗时,由医师签发住院证,到住院处办理登记手续。
(一)入院护理入院患者由于职业、家庭、文化等不同,对疾病的认识、医院环境适应各有差异,护士应帮助患者转变心态,尽快适应新环境。
1.护士接到通知后,即为新患者准备床位,备齐用物,将铺好的备用床改为暂空床。
如为危重患者或急诊手术患者,需准备好抢救用物与药品,并通知医师。
2.患者入病室后,责任护士应热情迎接患者并护送到指定床位。
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测量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描绘在体温单上,并根据病情给予舒适的卧位。
3.通知医师接收患者,必要时协助体格检查。
危重患者应安置在重病室或监护病房,积极配合医师做紧急处理,并做好记录。
4.做好各种入院登记,填写住院及护理病历,根据医嘱和护嘱实施治疗和护理。
5.做好入院介绍。
包括:病房作息时间、探视陪住制度、查房制度、病房环境和生活设施的使用,以及本科主任、主治医师、主管医师、护士长和责任护土等。
病重时可简约,待病情平稳时再做详细介绍。
6.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了解患者心理情况、身体情况、生活习惯和需求等,填写入院评估表。
7.帮助患者搞好个人卫生,保持六洁(头发、口腔、皮肤、会阴、指(趾) 甲及床单位)。
(二)出院护理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后,基本恢复健康。
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决定出院日期,并预先通知患者或家属,以便做好准备。
1.确认出院日期,撤销病区的各种标识和在病区的各种记录,并在体温单相应栏内竖写出院时间,整理出院病历后,送出院处结帐。
2.家属结清帐目,将出院通知单交病房护士确认后患者方可出院。
3.护土应指导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服药、饮食、功能锻炼及复诊时间等,并诚恳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以便改进工作。
4.协助患者整理用物,清点病区用品,待患者出院手续办妥,护送患者出病室。
并做好出院登记。
5.出院病床单位进行终未处理,处理毕,铺好备用床。
6.自动出院者,应请患者或家属在病历上签字,医师确认后,家属为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护士接到出院通知单后,终止一切治疗和护理。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每日开窗通风2次。
2、新入院的病人每日测量体温4次,连续3天,体温正常改每日2次,高热患者根据体温变化随时测量,5岁以上患儿测量脉搏、呼吸,必要时测量血压。
3、按不同病种、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病儿,防止交叉感染。
4、每位患儿入院时应测量体重,入院后每周测量一次,新生儿、心肾疾病患儿按需测量体重,每周剪指甲一次。
5、护士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病室环境及规章制度,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况,解除恐惧、焦虑的心理状况。
6、根据病情,按分级护理要求作好晨晚间护理,保证床单位的整洁。
7、根据医嘱给予饮食。
观察食欲情况,如有恶心、呕吐、厌食等,及时报告医生。
进行喂养指导。
8、认真执行医嘱,按时给药及治疗,严格查对制度,及时留取各种标本。
9、严格执行作息时间,保证患儿睡眠与休息,各种操作、治疗集中进行。
10、注意安全,防止烫伤、坠床、走失,严格做好交接班工作。
避免携带剪、刀等锐器刺伤患儿。
11、定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遇病情变化,积极配合抢救。
12、患儿出院前,向患儿及家长做好健康宣教。
13、患儿出院后,对病人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一般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饮食护理1、做好病人的饮食健康教育。
2、提供舒适的进食环境:为病人创造一个清洁、整齐、安静、空气清新的环境,做好饭前洗手。
3、对进食或限量饮食的病人要讲解其原因,以取得病人的配合,在病人进食时仔细核对,避免差错,以免影响治疗检查及护理。
4、巡视病人:观察病人进食情况,鼓励病人进食。
检查治疗饮食、试验饮食的实施和落实情况,并适时地给予督促。
随时征求病人对饮食制作的意见,并及时向营养室反映。
对家属或访客带来的食物,需经护士检查,查看是否符合治疗护理原则,符合时方可食用。
必要时协助加热。
5、协助卧床病人进食,将食物、餐具等放于病人容易取放的位置,护士给予必要的帮助。
对不能自行进食的病人,应给予喂食。
喂食时应根据病人的进食习惯、进食的次序与方法等耐心喂食。
每次喂食量、速度适中,温度适宜,饭和菜、固体和液体应轮流喂食。
进流质饮食的病人,可用吸管吸吮。
6、对双目失明或眼睛被遮盖的病人,除遵守上述喂食要求外,还应告知喂食内容以增加进食兴趣,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7、餐后督促和协助病人饭后洗手、漱口或做口腔护理。
8、餐后根据需要做好护理记录。
如进食的种类、量、病人进食时和进食后的反应等,以评价病人的进食是否达到营养需求。
9、对暂需禁食或延迟进食的病人做好交接班。
鼻饲护理1、灌注食物前,应确定胃管在胃内。
连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进行抽吸,见有胃液抽出,再注入少量温开水。
2、缓慢灌注鼻饲液或药液等,条件允许,可24小时进行泵管持续滴注或用肠内营养泵均匀输入。
3、每次鼻饲量不应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4、药片应碾粹、溶解后灌入。
5、鼻饲液温度保持在38-40℃左右,不可过冷过热。
6、若灌入新鲜果汁,应与奶液分别灌入,防止产生凝块。
7、每次抽吸鼻饲液后,应将胃管末端反折。
8、鼻饲完毕后,再次注入少量温开水。
9、长期鼻饲者应定期更换胃管,普通胃管每周更换一次,硅胶管每月更换1次。
10、更换胃管时应于当晚最后一次灌食后拔出,次日晨从另一鼻孔插入胃管。
一般护理常规
第一篇一般护理常规第一章一般护理第一节出入院一般护理一、入院护理入院护理是指患者住进医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所进行的一系列医护活动的安排;1.病区护士接待患者后确定床位,填写各种卡片,交代用物,并通知主管医生;2.责任护士向患者介绍住院须知、探视和陪护制度、病区环境及自我介绍;3.危重患者应安置在重病室或抢救室,配合医生做紧急处理,并做好护理记录;4.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评估,填写护理记录单,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记录于体温单,并根据病情给予舒适卧位;5.新入院患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2次7:00,15:00,连续3日,无异常者改为每日15:00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6.体温达到37.5℃及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7:00、15:00、19:00;测体温超过38.5℃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至体温恢复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一次;7.与营养室联系,为患者准备膳食,指导患者饮食卫生;8.了解患者情况,做好心理疏导,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9.遵医嘱给予各项治疗、护理及饮食;10.按病情进行分级护理;11.遵医嘱,次日晨留大小便,血常规检查及其他化验;12.每日记录大便一次,大便次数增多,便秘3日者胃肠道手术除外给以处理;根据病情选用缓泻剂,必要时灌肠;13.每周测体重一次,并记录于体温单相应栏内,不能起床者以“卧床”表示;二、出院护理出院护理是指患者在经过治疗与护理后,基本恢复健康;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决定出院日期,并预先通知患者或家属,以便做好准备;1.接收医生出院医嘱后,预先通知患者或家属,以便做好准备;2.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撤销各种卡片和病区各种记录,并在体温单相应栏内写明出院时间,整理病历后交给主管医师;3.根据病情及患者康复程度进行健康指导,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用药、休息、饮食、功能锻炼及复查时间;4.征求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护理等方面意见,以便改进工作;5.办妥出院手续,清点病区物品,协助患者整理用物,并护送其出病区;6.彻底清理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处理毕,铺好备用床;第二节分级护理患者住院期间,由于疾病不同、病情轻重不一,需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 一、特级护理指征: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2.重症监护患者;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4.严重创伤或者大面积烧伤的患者;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护理要求: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护理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1.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2.实施床旁交接班;二、一级护理指征: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护理要求: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三、二级护理指征: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护理要求: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四、三级护理指征: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护理要求: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第三节危重患者护理1.将患者安置于抢救室或重症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2.护理风险评估: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皮肤情况、阳性辅助检查、各种管道、药物治疗情况等;3.急救护理措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视病情及药物性质调整滴速,吸氧视病情调整用氧流量,心电监护,留置导尿,保暖,做好各种标本采集,协助相应检查,必要时行积极术前准备等;4.卧位与安全(1)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2)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患者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予以氧气吸入; (3)抽搐的患者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舌后坠;(4)高热、昏迷、谵妄、烦躁不安、年老体弱者及婴幼儿应加用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防止坠床,确保患者安全;(5)备齐一切抢救用物、药品和器械,室内各种抢救设置处于备用状态;5.严密观察病情,持续24小时生命体征的监测,动态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医师进行各项抢救处置;6.遵医嘱给药,执行口头医嘱时,需复述无误方可使用;7.妥善固定患者的各种引流管,标示明确并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状;8.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潴留者采取诱导方法以助排尿,必要时导尿;便秘者视病情予以灌肠;9.视病情予以饮食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满足机体对营养的基本需求;禁食患者可予以静脉营养;10.加强基础护理;(1)保持患者清洁舒适;(2)保持肢体功能,加强肢体被动活动或协助主动活动;(3)做好呼吸咳嗽训练,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指导做深呼吸,以助分泌物排出;(4)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11.心理护理:及时巡视、关心患者,据病情做好与家属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信任、家属的配合和理解;第四节围手术期护理一、手术前护理1.协助医生准确及时地做好患者的全面检查,如手术前需要做血、尿、大便常规、出凝血时间及心、肺、肝、肾功能的检查;2.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减轻术前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增加患者参与治疗和护理的意识,以利于机体的恢复;3.皮肤准备:术前1日,患者应剪指甲、洗澡,手术区域按常规备皮,防止切口感染;4.胃肠道手术:术前1日服用泻药或灌肠,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5.配血及药物过敏试验;6.保证休息及良好的睡眠;7.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注意病情变化;8.术晨准备:患者应取下义齿及首饰,按要求放置胃管、尿管,术前半小时给予麻醉前用药;9.手术后用物准备:备好麻醉床及术后用物,如麻醉护理盘,氧气、负压吸引器、引流袋、心电监护仪等;二、手术中护理1.心理护理:热情接待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减轻对手术的恐惧;2.安全查对:做好入室时、麻醉前、手术划皮前、离室前的核查,按安全核查表逐项查对患者信息及手术部位标识并确认填写;3.环境准备:做好手术间物表清洁,空气消毒,调节好手术间的温度22~25℃;4.物品准备:检查仪器设备及手术器械是否处于良好备用状态;检查无菌物品是否符合要求;5.按静脉输液流程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醉师麻醉,按医嘱进行或协助导尿;6.术前用药:遵医嘱术前30分-2小时使用抗生素,严格查对药名、剂量、皮试情况、用后及时签名;7.体位准备:按体位安置原则协助医生摆好手术体位;8.术中配合1打开无菌包、铺无菌台、穿手术衣、戴手套等规范操作,严格无菌技术;2保证电刀等仪器规范安全使用;3密切观察病情,保持术中输液通畅、体位安全;密切观察手术进展,及时提供术中所需物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4熟练传递器械,配合主动、默契,遵守无菌、无瘤原则;5术前、关闭体腔前、术毕清点物品,并记录、签名,认真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6标本按流程处理:台上妥善保管,台下认真登记,合理保存,及时送检;7协助医生包扎伤口,协助搬运,将患者身上血迹擦净;8护送患者至病房或麻醉恢复室,认真交接手术情况及携带物品,检查皮肤完整性,有无电击伤;三、手术后护理1.搬运患者2.保持正确体位:麻醉术后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腰麻术后平卧6小时;颈、胸、腹部手术患者麻醉清醒后改为半卧位,抬高床头30°-40°;头部手术患者麻醉清醒后可改为半卧位,抬高床头15°-30°;脊柱手术后患者需卧硬板床;四肢手术后患者应抬高患肢;3.病情观察;1监测生命体征,根据麻醉方式测量血压、呼吸、脉搏,直至平稳;(1)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2)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3)根据需要记录出入量;(4)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标示清楚,防止脱落、扭曲,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和量;4.营养支持:术后应维持患者营养需求,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营养支持,保持水、电解质平衡;5.疼痛护理: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及可能持续的时间,做好心理护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并观察止痛效果;6. 并发症护理;1出血: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伤口引流情况,及早发现出血征象;2切口感染:注意保持床铺及衣物整洁,如有污染及时更换,如术后3-5天患者仍有剧烈疼痛,应观察切口有无感染迹象;3切口裂开:避免腹压增加,切口裂开轻者用蝶形胶布粘贴,内脏脱出应到手术室无菌下还纳禁现场纳入并行减张缝合,合理应用抗生素并加强营养;4肺部并发症: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有效的咳嗽训练,定时翻身叩背,可采用雾化吸入湿化气道,促进排痰;5尿路感染:及时处理尿储留,保持尿液通畅,多饮水,插导尿管时注意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等;6血栓性静脉炎:停止患肢静脉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50%硫酸镁湿热敷,严禁按摩防血栓脱落致肺栓塞,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液、降纤酶等;第五节发热护理一般概念发热是指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散热减少或产热增多或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所致;引起发热的病因大致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按发热程度分为腋窝温度低热体温37.5℃~38℃,见于结核病、风湿病等;中等热体温38℃~39℃,见于一般感染性疾病等;高热体温39℃~40℃,见于急性感染等;过高热体温40℃以上,见于中暑等;按发热类型分为: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或更高,每日体温波动范围在1℃以内,最低值仍在正常体温以上,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等;弛张热:持续高热39℃以上,每日体温波动在2℃以上,见于化脓性感染,败血症等;间歇热:突然高热,持续数小时后又恢复正常,间歇数小时或更长时间又突然上升,如此反复发作,见于疟疾等;不规则热: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化无规律,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护理常规一、按入院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1.休息:发热时患者应卧床休息,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谵妄、惊厥时应用床档,防止坠床,必要时用约束具;2.饮食:给于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允许情况下,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一般不少于3000ml;3.保持口腔清洁,根据病情选用漱口液;4.如服退热剂后大量出汗,应及时更换床单、衣服,避免受凉,给予皮肤护理;5.怀疑有传染病时,先给予一般隔离,确诊后遵医嘱执行;6.诊断未明确者,协助医师进行各种检查;三、病情观察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必要时测血压,注意发热特点及其伴随症状;2.注意输液速度,给以足够液体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3.注意皮肤有无皮疹、出血点、荨麻疹、瘀斑以及黄疸等情况;4.观察痰、呕吐物、尿、大便的颜色、性质及量;四、降温护理1.物理降温:凡体温超过39℃以上者,头部给以冷敷;40℃以上者根据病情给以酒精擦浴出血性疾病除外或温水擦浴,半小时后测体温并记录;2.药物降温:应用退热药后大量出汗及体温骤降时易引起虚脱,如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快而细、血压下降、四肢发凉、紫绀、甚至神志不清,应及时给以处理,备好急救药品,对原因不明的高热慎用退热剂;第六节昏迷护理一般概念:昏迷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脑皮层或皮层下网状结构发生高度抑制的一种症状;主要病因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感染、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脑肿瘤、癫痫;全身性疾病,如内分泌及代谢障碍性疾病、各种中毒;严重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根据意识障碍程度分为:1.嗜睡:为最轻的意识障碍,患者持续处于睡眠状态,易被唤醒,但很快又入睡,唤醒后能正确回答问题和做出各种反应;2.意识模糊:患者对周围环境漠不关心,表情淡漠,答语简单迟钝,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完全或部分障碍;3.昏睡: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不能正确回答问题;4.谵妄:患者意识障碍同时伴有精神激动或躁动,烦躁不安,感觉错乱,定向力丧失,语无伦次,可有幻觉;5.昏迷:为严重的意识障碍,按其程度分为: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强烈刺激有反应,生理反射存在,生命体征基本正常;深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对光反射及浅反射均消失,生命体征出现严重改变;护理常规:一、按入院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1.昏迷患者应安置于抢救室,备齐抢救药品及物品;2.体位:患者处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3.饮食:给予鼻饲流质,保持营养及体液平衡;4.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吸入呼吸道,必要时吸痰,如有窒息可行气管切开,并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护理;5.注意安全:烦躁不安、谵妄时应加床档,以防坠床;床头横立一枕,以防头部撞伤;痉挛、抽搐者可用开口器、压舌板防止舌咬伤;有活动假牙应取下,以防误吸入气管;舌后坠者及时用舌钳牵出;去除发夹,修剪指甲,防止外伤;6.注意皮肤护理,每2小时翻身一次,防止压疮发生;7.防止角膜损伤,对眼睑不能闭合者涂以抗生素眼膏,并用油纱布盖眼;8.保持口腔清洁,口腔护理每日3-4次,以防口腔感染;张口呼吸者用湿纱布盖口,保持湿润清洁;9.肢体瘫痪者,病情许可给与被动运动,注意防止肢体萎缩和足下垂;10.详细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并严格床头交接班;三、病情观察1.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呼吸困难者给以氧气吸入;2.注意患者神志变化、瞳孔大小及光反射、皮肤色泽、四肢温度、呼吸气味、有无脑膜刺激症状及肢体瘫痪等;3.注意呕吐物、排泄物及引流物性状、颜色及量,并记录;尿失禁者给予保留导尿,定期开放和更换,清醒后及时拔除,诱导自主排尿,并保持会阴部清洁,防止泌尿系感染;第七节休克护理一般概念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机体代偿失调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急性微循环灌注不足、细胞缺氧和全身重要脏器功能障碍;通常分为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源性和过敏性休克五类;休克的病因很多,无论哪一种休克,有效循环血量锐减都是其共同特点;临床表现分为休克早期,休克中期,休克晚期;休克早期表现为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四肢厥冷、心率呼吸加快、尿量减少、血压正常或稍高、脉压缩小;休克中期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出冷汗、口唇肢端发绀、脉搏细速、血压进行性下降甚至测不出、尿少或无尿;休克晚期主要临床表现:血压进行性下降,给升压药仍难以恢复,脉搏细速、中心静脉压降低,出现微循环衰竭,可致患者死亡;由于微循环淤血不断加重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心脑肺肾等脏器出现功能障碍甚至衰竭;护理常规一、按入院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1.患者取平卧位或者中凹位,避免搬动,注意保暖;2.根据病情,必要时专人护理,详细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并严格交接班;3.烦躁不安者应妥善保护,加床档防止坠床,必要时给以约束用具;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血块、异物及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酌情给氧,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护理;5.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防止并发症发生;6.准确记录出入量,尤其是尿量、尿色观察,测量尿比重,必要时保留导尿;7.根据病情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对失血、失液者尽快补充血容量,常用两条或三条通路输液,必要时给予中心静脉压监测;对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输液速度宜慢,以防止急性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发生;8.备齐抢救药品及物品;三、病情观察1.观察患者皮肤色泽及肢端温度、湿度,有无花斑及瘀斑,如面色苍白,口唇、甲床青紫提示微循环灌注不足;如前胸和腹部发生出血点提示发生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手足发凉见于休克早期;四肢厥冷,提示休克严重;2.注意患者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变化,每15-30分钟测量1次并记录;3.注意有无口渴、恶心、呕吐等情况,观察皮肤弹性、呼吸气味及节律等变化,以判断有无水、电解质紊乱;4.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四、药物护理1.应用升压药时,根据血压调节输液速度、浓度;2.应用升压药时应谨慎防止药液外渗,一旦发现,立即酌情局部浸润封闭、湿敷等处理,以防局部坏死;3.应用阿托品过程中,若出现躁动,面色潮红,瞳孔散大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减少用药量或停药;4.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第八节抽搐护理一般概念:抽搐是指大脑皮层功能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暂时性功能紊乱或神经细胞异常放电所致;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呼吸暂停、瞳孔放大、对光反应消失、四肢强直、双手握拳等表现为特征;护理常规:一、按入院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1.设专人护理2.注意护理安全,防止舌咬伤,坠床及义齿误入气管;3.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解开衣扣,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4.保持安静,避免强光刺激,护理操作宜轻柔,减少对患者刺激;5.备齐急救用物,如吸引器,开口器,拉舌钳等;三、病情观察1.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患者神志瞳孔的变化;2.观察抽搐部位和持续时间,间隔时间等,并记录;3.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4.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护理;第九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护理一般概念: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并非独立性疾病,而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种继发性出血综合征;主要与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病理产科,手术创伤及全身各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临床以出血、微循环障碍、微血管栓塞症状、溶血为主要特征; 护理常规:一、按入院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1.休息: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神志不清者,采取保护性措施2.饮食:给予丰富易消化食物,消化道出血者禁食;3.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预防感染;4.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尿色,尿量变化;5.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有无代谢性酸中毒等临床症状,并及时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三、病情观察1.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若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症状,应及时协助处理;2.观察出血症状,注意有无皮肤、粘膜、口腔、鼻腔、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出血,并记录出血部位和出血量;3.观察有无高凝状态,如静脉采血时血液迅速凝固应警惕;4.观察有无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症状,如皮肤、皮下粘膜栓塞坏死及早期出现的脑、肺、肾等脏器功能衰竭,发现异常及时协助处理;5.监测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3p实验、凝血酶原时间等变化;四、药物护理1.遵医嘱应用抗凝剂,补充凝血因子,抗纤溶药物等治疗;2.使用肝素治疗时应注意有无出血减轻或加重,定期测定凝血时间,以指导用药;第十节气管切开术护理一、目的气管切开术是进行急症抢救,呼吸监护、保证重症患者气道通畅的方法;二、术前护理1.用物准备:治疗盘盛放气管切开包、消毒手套、常规消毒物品、纱布、氧气、吸引器、急救药物等;2.患者准备;1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2取半卧位,肩背垫一软枕,充分暴露颈部,便于操作;三、术后护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分泌物及时吸出,痰液粘稠时气管内滴入-靡蛋白酶溶液;2.观察呼吸情况,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3.观察切开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有异常时及时处理;4.每日更换切口敷料,观察有无感染迹象;5.气管切开导管口覆盖湿纱布;6.保证安全1固定带松紧适宜;2变动体位、意识不清及烦躁不安的患者肢体应加以约束,防止导管脱出;7.根据病情定时消毒内套管;金属气管套管消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取出内套管前后将分泌物吸净;2消毒内套管时应固定外管,防止外管脱落;8.保持口腔清洁;9.套管拔出时间应根据气管切开的原因和疾病而定;如为喉阻塞性疾病,待阻塞症状消除后即可拔管;拔管前先行堵管,如无呼吸困难,观察1-2日即可拔管,拔管后切口用蝶形胶布封闭,仍需观察呼吸状况;四、健康教育1.拔管回家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教会患者及家属清洁、消毒、固定等方法;2.预防或治疗呼吸道疾病;3.定期复查;第十一节深静脉置管术护理一、目的1.需长期大量输液或周围静脉穿刺困难者;2.测定中心静脉压,心血管造影、放置心内起搏器等;二、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放:深静脉穿刺导管、穿刺包、2%利多卡因、0,1%肝素生理盐水、注射器5-10ml、无菌手套、肝素帽、透明敷料、常规消毒物品;三、操作步骤1.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以配合治疗;2.体位:1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协助患者去枕平卧,头低位15度;2股静脉穿刺时取平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3.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面积大于10cm2;配合术者抽取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4.穿刺前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深静脉导管,检查导管有无阻塞及破损;。
一般护理常规
(一)入院护理常规1、病房随时做好迎接新患者的准备。
2、主班护士根据医生开具的“入院通知单”为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并通知责任护士。
3、责任护士迎接患者入病室,给予卫生处置:剪指甲、剃胡须、更换病员服,并进行入院宣教。
4、进行入院评估,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体重等,书写护理记录。
5、通知主管医生接诊新患者,若病情严重,立即汇报科主任,并参与抢救。
6、根据医嘱及时完成诊疗和护理工作。
二)出院护理常规1、护士按出院医嘱,通知患者及家属,使之做好出院准备,如备好交通工具等。
2、准备患者须带回的药品及物品,如有多余的药品,退账后送回药房。
3、停止一切治疗、护理工作,包括饮食。
4、协助患者整理用物,清点病室用品,交代患者及家属办理出院手续方法,并进行出院指导(饮食、活动、功能锻炼等)。
5、征求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工作的意见及建议,发放病区联系卡,出院一周内作电话随访。
6、患者办妥出院手续,换下病员服后护送患者至电梯口,行动不便者安排轮椅或推车,并事先通知电梯。
7、取下床头卡及病员一览表卡,按要求整理病历,并及时登记。
8、按消毒规范及时消毒床单元备用。
传染病患者终末处理按传染病护理常规进行。
(一)高热护理常规1、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以利降温。
2、根据医嘱给予高热量半流质饮食,每日摄入总热量作相应增加(每升高1℃,所需能量较正常需要量增加20%),能进食患者鼓励多饮水,保证液体入量≥3000ml/d。
3、根据发热程度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次数,观察发热规律、特点及伴随症状,及时记录,并汇报医生。
出现谵妄、昏迷时应加用床栏等防护措施,以防发生意外。
4、体温≥39℃者,应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20-30%酒精擦浴或25℃温水浴;如仍不退热者或体温≥40℃,遵医嘱予以冰水灌肠或退热药等降温措施,30min后测量体温一次,记录在体温单上。
对原因不明的发热,慎用退热药。
5、体温骤退时,予以保暖,及时测血压、脉搏、心率,作记录并汇报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节患者入院护理第二节患者出院护理第三节给药基本原则第四节小儿用药护理第五节老年人用药护理第六节化学药物治疗护理第七节外用药护理第八节高热护理第九节昏迷护理第十节休克护理第十一节危重患者护理第十二节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护理第十三节多发性创伤护理第十四节意识障碍护理第十五节机械通气护理第十六节气管插管患者护理第十七节人工气道护理第十八节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护理第十九节肠营养护理一般护理常规第一节患者入院护理一、入院护理1.病区接患者入院通知后,及时准备床单位及用物,做好入院准备。
2.热情迎接新患者,引导患者到准备好的病床。
3.办理入院手续,通知主管医师接诊新患者。
(入院手续包括接收住院证,填写病历并置于对应的病历夹中,准确填写一览表卡片、床头卡及相关登记,并安放有关卡片)。
4.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介绍医院住院须知,包括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病区环境、餐饮服务、作息时间、探视制度、陪护制度、住院安全事项、床单位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等;并用“住院病员告知书”书面指导,请患者或家属详细阅读后签名。
一份存入病历,一份交病人或家属。
5.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的评估,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等并填入体温单相应栏;按要求书写入院患者护理评估单、护理记录等。
6.根据住院患者生活能力( Barthel指数记分)评估表、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压疮风险评估表以及留置导管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高危患者做好护理并加强宣教指导,在病人床头置相应的提示牌。
加强巡视。
7.检查患者皮肤、口腔、指甲、胡须等,做清洁、修剪处理。
8.根据医嘱给予病人相应的治疗、护理,协助完成各种检查及检验。
9.通知营养室为患者准备膳食。
二、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热情接待患者,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
2.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
3.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求。
4.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
5.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6.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第二节患者出院护理一、出院护理1.医生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决定出院日期,护士接出院医嘱后通知患者或家属,协助患者做好出院准备。
2.协助患者办妥出院手续,打印住院费用清单,交患者核对无误后,嘱患者到出入院处办理出院手续,并到药房取出院带药。
3.撤销各种卡片,停止一切医嘱,填写出院护理记录单,并在体温单相应时间栏写明出院,整理病历后交给主管医师。
4.查看出院发票与出院带药,将出院小结交给患者或家属,根据出院医嘱进行健康指导,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休息、饮食、服药注意事项、功能锻炼及复诊时间等。
5.发放“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征求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等各项工作意见,以便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6.协助患者整理用物,清点病区物品,并护送其出病区。
7.彻底清理床单位,实施终末消毒。
处理毕,铺好备用床。
、二、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患者/家属知晓护土告知的事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2.对护理服务满意。
3.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第三节给药基本原则一、药物的领取与保管原则1.病区药物有专人负责,贵重药、剧毒药、麻醉药凭医生处方领取。
2.药车放光线明亮处并保持整洁。
3.药物分类放置,看似、听似、形似的药物隔开放置,剧毒、麻醉药应加锁、登记、交班。
4.药瓶标签明显,高危药物有警示标识,服药蓝色边,外用药红色边。
标签上注明药名、浓度、剂量,字迹清晰。
5.凡没有标签或标签模糊,药物过期、变质、变色、混浊、发霉、沉淀,均不能使用。
6.根据药性妥善保存:易氧化和遇光变质的药物,装在有色密盖瓶中放阴凉处;易挥发、潮解、风化的药物须装瓶、盖紧,如乙醇、过氧乙酸、酵母片等;易被热破坏的药物,须放冰箱保存,如疫苗、抗毒血清等;易燃烧的药物,应远离明火,如乙醚、乙醇等。
7.个人专用药,应单独存放,并注名床号和。
二、药疗原则1.按医嘱要求准确给药。
医嘱必须清楚、准确,护士对医嘱有疑问时,应及时向医生提出,切不可盲目执行,也不可擅自更改医嘱。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将准确的药物,按准确的剂量,用准确的途径,在准确的时间给予准确的患者;严格三查七对:“三查”指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查对;“七对”指对床号、、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检查药物的质量,对疑有变质或已超过有效期的药物,应立即停止使用。
3.安全正确给药。
准确掌握给药时间、方法,备好的药物及时使用,避免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
4.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使用前应了解过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结果阴性方可使用。
5.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给药前护土必须了解治疗目的、患者用药史、基本生理状况及心理社会因素;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了解所用药物特性,给予相应的用药指导,提高患者自我合理用药能力。
6.观察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
护士要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动态评价药物疗效;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三、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药物领取及保管符合要求。
2.护士能按医嘱要求安全、准确给药。
3.病人自我合理用药能力提高。
4.护士观察药物反应准确、及时,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第四节小儿用药护理一、药物的选用1.抗生素严格掌握适应症,正确选择用药,保证适当的剂量、足够的疗程,不可滥用。
2.退热药常采用对乙酰氨基酚,可反复使用,但剂量不可过大。
婴儿期多采用物理降温及多饮水,而不过早、过多的应用药物。
3.镇静止惊药在患儿高热、烦躁不安、惊厥时选用,可解除惊厥,使其安静休息,利于恢复。
常用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地西泮等。
禁用或慎用吗啡,以免抑制呼吸。
4.止咳平喘药一般选用雾化吸入,哮喘患儿氨茶碱应慎用,同时注意观察有无精神过度兴奋、惊厥。
5.泻药和止泻药,小儿腹泻不将止泻药作为首选,除根治病因外,采用体液疗法并加用活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便秘者采用饮食调节或栓剂。
6.上腺皮质激素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滥用,掩盖病情。
长期使用,可影响蛋白质、脂肪、糖代抑制骨骼生长,降低机体免疫力。
剂量和疗程要适当,应及时减量,防止突然停药出现反跳现象。
患水痘禁用。
二、常用药物剂量计算1.按体重计算(1)0-6月(kg)=出生体重+月龄×0.6(2)7-12月(kg)=出生体重+月龄×0.5(3)1-10岁(kg)=年龄×2+82.按成人剂量折算(1)1岁以用量=0.01×(月龄+3)×成人剂量(2)1岁以上用量=0.05×(年龄+2)×成人剂量3.按体表面积计算(1)<30kg小儿体表面积(m)=体重(kg)×0.035+0.1(2)>30kg小儿体表面积(m)=[体重(kg)-30]×0.02+1.05三、评估1.患儿的一般情况与用药情绪。
2.患儿的用药史与用药习惯。
3.患儿与家长的用药配合程度。
四、给药护理1.给药前认真核对患儿床号、及家长,妥善保管药物,以防小儿自取误服。
2.对婴幼儿,可将药片捣碎加糖水调匀,抱起小儿或抬高其头部后喂服,以防呛咳。
3.对较大儿童应鼓励,教会其自己服药。
4.注射给药易造成患儿恐惧,宜在注射前作适当解释,注射中给予鼓励,以取得患儿合作。
5.给药前必须唤醒患儿,切忌在熟睡中灌服或注射,以免发生意外。
6.2岁以下患儿肌肉注射时应掌握准确的注射部位,以免损伤坐骨神经及臀肌,对不合作的患儿采取三快法,缩短挣扎时间,以免断针。
7.静脉推注药物时应观察患儿的反应,切忌药液外渗。
8.避免小儿用手抓摸外用药误入眼,引起意外。
五、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安全准确根据医嘱给药。
2.患儿家长掌握保管、喂药方法。
3.能够尽可能减轻患儿恐惧、痛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第五节老年人用药护理一、老年人用药原则是安全、有效、经济1.合理用药,忌滥用药。
适当服用补药。
2.用药品种宜少、剂量宜小。
3.及时减量或停药。
4.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
二、评估1.老年人用药史、用药方法。
2.个体用药习惯与要求。
三、用药护理1.选用便于老年人服用的药物剂型。
2.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以及药物的矛盾反应,老年人在用药后容易出现药物矛盾反应,即用药后出现用药治疗效果相反的特殊不良反应。
如用硝苯地平治疗心绞痛反而加重心绞痛,甚至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用药后要细心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生,根据医嘱改服其他药物,保留剩药。
3.注意老年患者的个体差异性,治疗过程中要求连续性的观察,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协助医生处理。
4.长期服用某一种药物的老年人,有条件者进行药物血浓度测定,并监测肝、肾功能。
5.严格执行给药操作规程,按时将药物分别送到病人床前,并照顾服下。
对吞咽困难与神志不清者,一般通过鼻饲管给药。
注意药物与药物、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禁忌,如含钠基或碳酸钙的制酸剂不可与牛奶或其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一起服用。
6.对老年患者出院带药指导,要通过口头和书面的形式,向其解释药物名称、用量、作用、副作用等。
7.对于外用药,应详细说明并在盒子上外贴红色标签,注明外用药不可口服。
四、加强药物治疗的健康指导1.加强老年人用药知识的宣教工作。
2.鼓励老年人首选非药物性治疗措施。
3.指导老年人不随意购买及服用药物。
4.加强家属的安全用药知识教育。
五、护理质量评价标准1.护士根据医嘱准确、安全给药。
2.护士观察药物反应及时、准确。
3.老年患者能掌握药物服用方法、注意事项。
第六节化学药物治疗护理一、评估1.患者的心理反应。
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消除紧、恐惧心理,取得支持和配合。
2.患者病情及个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营养途径和方案,以增强患者的机体抵抗力,提高对治疗的耐受力。
二、正确用药护理1.用药前由2人核对药物和剂量,根据医嘱选择适宜的溶媒。
将化疗药物稀释至要求浓度,并根据药物性质要求在规定时间输完,输注两种药物时,应间隔30~40分钟,以减少对血管刺激。
2.合理选用静脉,长期静脉化疗,要交替更换、由远及近的选择静脉,保证受刺激的静脉有足够的恢复时间;药物刺激性强,剂量过大时宜选用大血管。
3.注射时先用生理盐水注射,确认针头在静脉方可注射药物,药物输注完毕再用生理盐水10-20ml冲洗后拔针,以减轻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
4.输注时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告知病人如有疼痛或不适,立即报告;拔针后轻压血管数分钟上血,防止药物外渗或发生血肿。
5.避免药液外渗;一旦发生外渗,立即停止注入,利用原针头及注射器行多向强力回抽3~5ml血液,以除去一部分药液,再注入化疗药物相应的解毒剂后拔针,皮下注射解毒剂封闭,局部冷敷后再用25%硫酸镁湿敷。
6.配制化疗药物时注意自身防护。
根据药物的毒理性质,佩戴防护裙、防护面具以及手套、眼罩等。
7.口服化疗药宜用温开水送服,服药后至少饮水1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