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电气电子专业精品课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1.1 背景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培养复合型机电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2 意义精品课程的建设对于提高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精品课程的建设也可以提高学校的学科竞争力,促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二、建设目标2.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2 学科目标•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科建设•提高学科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推动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三、建设内容3.1 课程设置•确定核心课程,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原理》、《机械设计基础》、《电气控制技术》等•设置拓展课程,包括《智能制造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3.2 实践教学•搭建实验室,配备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开展工程实践和实习实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3 课程评价•设计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习报告、课程设计等•建立评价体系,确保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四、实施计划4.1 课程建设•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编写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4.2 实践教学•完善实验室建设,配备实验设备和工具•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实际操作和实训4.3 师资队伍•培训教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招聘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作为指导老师五、保障措施5.1 资金支持•向学校申请专项经费,用于设备购置和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5.2 管理与督导•设立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管理机构,负责全程跟进和督导•开展课程评估与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建设方案六、预期效果6.1 学生•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6.2 学科•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增强学科的教学质量和科研实力6.3 学校•提高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声誉和竞争力•增加学校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特殊应用场合 1:国际化教学培养计划为了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将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融入国际化教育培养计划。
《电工学》精品课程申报方案
《电工学》精品课程申报方案一、课程描述(一)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电工学课程目前是高等院校非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了解电气工程学科、电子工程学科的发展历程和最新动态。
在我校,本课程史建于20世纪六十年代初,历经了梁汉生、傅光、李大强、黎建波、施汉基等我校老一辈知名教师的建设。
最初,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电路、电机及其控制、仪表与测量、电子管电路等部分。
根据电气工程技术和电子工程技术各个时期的发展,电工学课程的教师们一直致力于课程的建设,老一辈的教师们编写了相应时期的理论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1997年前,教师们自制学生实验板、教学模具、挂图等。
在老一辈教师们的努力下,本课程在各个时期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使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一般优于相应时期其他课程。
1998年之后,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不再单一使用粉笔+黑板进行理论教学,而是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并且此时期也是学校扩招时期,上专业,加班级数。
在此时期,本课程的主要建设在于:根据各专业要求制定相应教学大纲,精选教材;制定学生的学习大纲;进行实验教学的教材建设;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制作并不断修改PPT课件;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
本课程组是一个教学态度认真、教学工作负责、教学气氛浓厚、团结互助、轻松活泼的教学团队。
老教师良好的师德风尚和淳厚的教学经验对青年教师有着深刻的示范作用,传、帮、带作用显著。
教学队伍中吸纳了来自本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应用电子、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教师,实现了专业系与基础课程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既促进了专业系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思想的转变,也提高了基础课程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课程组适应电气技术和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在21世纪初学校创办了电气工程专业,本课程输送的中青年教师已成长为该专业的骨干教师,其中仍有教师现在还继续着电工学课程的教学。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在线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在线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一、课程情况(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是我校省高水平汽修专业群的核心专业课,是以汽车维修工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电工及电子检测能力要求为依据,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进行项目设计和课程建设,通过将电工电子知识与汽车故障案例进行有机整合,并与“1+X”证书制度融合,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模式改革。
本课程为“基础课程互通”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服务,共同搭建专业群“底层共享”课程互通平台。
实现构建“课程融通、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本课程并行及后续课程是: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等。
本课程对学生学习本专业有着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深化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形成课程资源共建、人力资源共享、培训资源共用的特色课程。
依托企业,以企业典型岗位任务为驱动,实现项目化教学,设置课程拓展模块,实现知识点延伸。
利用信息化手段简化教学知识点,形成知识点模块化,采用虚拟仿资源体验真实任务情景。
通过职教云平台,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开放、共享。
2.课程设计思路:深化校企合作,构建职业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理念,按照“颗粒化资源”的建设原则,形成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按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设计学习项目,按岗位技能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合的规律,明确学习任务的技能点要求,形成本课程的设计思路。
(三)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突显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在工学结合的课程理念下,开设课程。
教学内容对原来经典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并融进实践技能训练内容,着重体现汽车专业特点,列举大量汽车电路实例,使电工电子与汽修专业紧密结合。
教学方式不是传统教学,而是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书”的形式开展学习。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根据教职成[2011]11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和《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两个文件精神,结合国家、四川省航空制造、电子信息产业、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情况,提出本专业“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专项项目建设方案如下。
一、专业建设背景1.电气自动化技术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电气自动化技术是高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气自动化的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尺之一。
电气自动化技术渗透在工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各企业不断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自动生产线等,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需求越来越多。
2.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四川省的“一号工程”从全国产业布局看,加工制造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不仅有利于促进沿海产业升级,并带动西部制造业发展。
四川省已把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列为四川省的“一号工程”作全面推进,而所有的工业基础都建立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上,导致对电气自动化人才数量的增加。
另外,电气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工业技术的支撑,是所有工业的基础和原动力,可以说没有电气自动化的支持,就没有现代工业。
因此,厂矿企业需要大量电气自动化的技术人才,从事企业生产过程的运行、控制、维护和管理等工作;社会也需要大量的该类专业技术人才,从事自动装置与设备的运行与管理工作。
3.服务航空、服务区域经济是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根本任务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源自航空工业,地处四川省成都市,服务航空、服务区域经济是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根本任务。
学院十二五规划将继续围绕这一根本任务谋划发展。
据研究资料表明“十一五”后期,西部人均GDP有可能突破1000美元;工业化率接近40%;消费结构也将从“吃”“穿”、“用”转向“住”和“行”;2020年西部城市化水平将可能接近50%。
电工基础在线精品课程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方案
《电工基础》在线精品课程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方案一、课程情况(一)课程性质与作用《电工基础》课程依据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对本专业所面向的电子技术行业、信息技术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为《物理》,后续课程有《电子技术基础》、《电子工艺基础》等。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电工基础》将着力打造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基础与技能,拟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大纲》、低压电工作业人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电工专业技能课程考试大纲》为依据建设,以实现“对标校企〃的目标。
从中职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从教材教辅、媒体资源、学习评价、实训设备等多方面综合建设,努力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常识、电工技能有机融合,在生活中感受常识,理解知识,进而掌握技能,同时在训练中强化技能,升华知识,继而服务生活,以实现〃好学好教〃的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多方面渗透培养学生多思、求实的学习习惯与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为更好地提升职业素养,以实现“学好教好〃的目标。
(Ξ)课程设计本课程章节框架如下:教学目标:规范用电知识、了解电气意外的紧急处理,学会自我保护、防患未然。
教学设计与方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教学活动与评价:观察生活,发现潜在的触电隐患;正确使用电工工具;在模拟场景(触电、电气火灾)中正确施救第二至四章一一直流电路教学目标:知道电路组成,能运用定理分析直流电路,用万用表测量电路参数。
教学设计与方法:讲解法、练习法、探究法、实验法教学活动与评价:观察生活中的电器,理解电路图的画法,熟练使用万用表,判断电路故障第五至六章一一单相交流电路教学目标:理解正弦交流电,了解单相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巩固万用表使用技能,规范完成基本照明线路的连接。
教学设计与方法:讲解法、练习法、仿真法、实验法教学活动与评价:观察生活中的电路,理解各种设备的作用与电路功能,运用电工工具与万用表规范完成基本照明线路的连接第七章一一三相交流电路教学目标:了解三相交流电路,知道生活中的电是从哪里来,为后续相关课程做知识准备教学设计与方法:讲解法、仿真法、实验法教学活动与评价:运用钳表、兆欧表测量电路相关参数(四)相关教学资源储备情况目前已完成的教学资源有:《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份《电工基础》授课计划两份:授课16周,每周4课时一份授课32周,每周4课时,实训1周一份《电工基础》教材一本《电工基础学习指导》教辅一本《电工基础》教学PPT一套《电工基础》实训视频一套《电工基础》各章同步练习一套《电工基础》各章单元测试题一套《电工基础》期末考试卷两份二、建设目标本课程建设计划在两年的建设期内完成以下建设目标:1 .达到〃两好两适合〃要求:内容质量好,教学效果好;适合线上网络教学,适合线下教学。
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电工电子技术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组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专业核心课程是指能够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促进作用的课程,是打造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
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共育、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核心课程建设,是中职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评价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核心课程建设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要通过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工作,带动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二、建设计划核心课程建设工作计划分两期,在两年内完成。
一期建成1门核心课程《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二期建成1门核心课程《工厂电气控制》。
三、建设内容(一)依据职业岗位分析,准确进行课程定位进行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根据岗位任职要求确定专业能力要求。
在专业人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承担的能力培养任务。
(二)校企合作,共同制订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课程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基本思想及做法的载体,是一门课程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其基本内容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主要任务描述、课程学习目标描述、课程能力标准要求、课程主要内容、学习者能力测试指导、教学资源配置等。
课程标准的制订应该由校企合作共同来完成。
(三)基于具体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内容开发,选择适合“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课程范型。
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充分借助企业力量,以具体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组织和开发课程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情境。
合理选择问题中心型、训练中心型、培训中心型、项目中心型、体验中心型等“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课程范型。
“电工电子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Ir I
电工电子学
-(8学时 )学 合 用 _毫壬 于 综 应 _ 喜 皇 - J 1
I 电工电 9 子实习与设计
实验
4 我们 采 取 实 验 室 内 和 实 验 室外 相结 合 的实 ) 验模 式 。对 于一些 较 简 单 而不 需 太 多设 备 的实 验 , 我们 制作 了一 些小 型实验 箱 , 发给学 生在 宿舍做 。
2 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 目 “ 电类理工专 1 非 业 电工电子课程模块化教 学改革 的研究与 实践” 。
该项 目于 2 0 获得 山东 省优 秀教 学成 果 一等 奖 。 0 5年
收稿 日期 :0 1 30 ; 回 日期 :0 10 -9 2 1  ̄ -6 修 0 2 1 -92
Cur iu u n tuci n 0 h c le t rc l m CO sr t0 ft e Ex eln Co s fElc rc l& Elc r n c ur e o e t ia e t o isEngne rng i ei
LI Run・ ua ,LI Gua U h U ng-u , f REN Xu- hu
(42 时) 23学 I -
l 3学 (2 时)
图 1 电工 电子 学 模 块 化 体 系 图
2 优 化 教 学 内容
我们对“ 电工电子学” 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 , 精 选 了电路分 析基 础 内容 。删 减 其定 量 计 算 内容 ; 集
成 电路 、 流 电动 机 等 内容 突 出 外 部 特 性 , 减 了 交 删 内部 的详 细分 析 内容 ; 同时 我 们 增加 了 E A( 布 D 分 在每 一章 ) P C等 内 容 ; 强 了综 合 系统 应 用 内 和 L 加
《电机与电气控制》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讨
引言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培养学生 的科
课 程 建 设 与 教 育教 学 改 革 实 践 是 一项 持 续 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围绕 的系统工 程 , 涉及 教师 、 生 、 它 学 教材 、 教学 技 术手 着课程建设 的总体目标, 我们主要围绕着课程教
2 0 年 1 月 08 2 第 6 ( 第 7 期) 期 总 1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J u  ̄ o Jn nVoain C N g om f ia c t  ̄ o e e o
De . 0 8 c2 0
No6S r l o7 ) .(ei .1 aN
《 电机 与 电气 控制 》精 品课程 建设 的实践与探讨
学 与 实践 教 学 的 整合 , 立 了相 对合 理 的知 识 结 过 程 中取得 了比较好 的效 果 。 建 构 , 不 断 规 范 课 程 教学 的进 程 中 , 步 实 现 课 在 逐 学手段 方 法 的现代化 , 教与学 相结 合、 在 专业 课 程 进 作用 。 1 . 学 内容体 系的整 体优化 , 1教 强调知识 体系 随着 课 程 建 设与 改革 实践 的逐 步深 入 , 教学 程教 学理 念 现代 化 、 教学 内容 和体 系 现代化 和教 的简约化 和结 构化
段、 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 制度等 方面, 是提高教 学的六个要素一 一课堂讲 授、 学习讨论 、 业训 课 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保证 。 电机与电气控制》 《 是 练 、 践训 练 、 查 考 核 、 材 建 设 开 展 工作 , 实 考 教 注
我校 电气 自动 化技 术 专业 的主 干课 程 和专 业核心 重 贯 彻 落 实 应 用 性 教 育 教 学理 念 及 教 学 方 法 的 课 程 , 校 级精 品课 程 建 设 项 目。 是 我们 在 课 程 规 现代化。 通过一线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讨论、
电工基础精品课程项目建设规划
①根据市场调研调整《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内容,以满足企业需要;
②合理添加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内容,以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①按照企业作业任务流程来设计教学活动,强化职业技能鉴定的学习内容。
②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对行业中出现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随时建立新的教学模块。
3在理论和实训教学中加大安全方面、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
4开发《电工基础》校本教材。
1及时掌握最新的职业标准,结合企业和市场的要求,修订和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2在一体化教学中加大安全方面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
3完成《电工基础》样本教材的编写。
4开发《电工基础》课程多媒体课件。
1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使之更接近企业的需要。
②对行业中出现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随时建立新的模块添加进去。
③根据市场调研结论和职业岗位的需求,每年调整教学大纲和课程结构。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
建
设
规
划
2009/2010年度
2010/2011年度
2011/2012年度
①继续完善《电工基础》现有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②根据机电行业出现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等内容添加到现有教学模块中;
将《安全用电》、《电工测量仪表》与《电工基础》等课程整合,进一步完善《电工基础》一体化教学模式。
进一步完善《电工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启动机电专业其它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根据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灵活调整《电工基础》教学课题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二级指标
2-2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
二级指标
1-2课程经费
电气自动化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解决方案
电气自动化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解决方案2011-10-08一、项目背景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1、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是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教学共享的一项教学创建活动。
它的宗旨是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是课程所在学科的科学规划、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建设、教材的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等。
3、精品课程建设主要步骤是制定本课程的建设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的研究,以及相关教材的建设;课程实践环节与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现代化的建设;教学内容与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整合的实践;网上资源的完善以及课程的上网计划。
二、《宇龙机电控制仿真软件》平台简介上海宇龙软件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的《宇龙机电控制仿真软件》是用于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及相关专业教学和实训的仿真软件。
《宇龙机电控制仿真软件》由一个元器件库和用户可以选择一些元器件进行自由搭建所想象控制系统的工作仿真区构成。
元器件库由电路元器件、液压元器件、气动元器件以及各种控制对象组成。
《宇龙机电控制仿真软件》的元器件库是一个开放式的资源库,可根据需求将各种元器件和控制对象添加到现有库中。
有些元器件或控制对象还可以让用户自己添加或修改。
宇龙机电控制仿真软件界面《宇龙机电控制仿真软件》是纯软件的实验实训仿真软件。
因此,不仅具有投资小、占地面积小、安全、耐用无损耗等优点。
1、电路元器件通用继电器、中间继电器、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热继电器、接触器、按钮开关、万能转换开关、熔断器、液位传感器、电磁阀、限位开关、固态继电器、刀开关、PLC、各种电源、控制变压器、桥式整流器、电磁吸盘、交通灯及各种灯具、数码管、各种电动机等。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评选建设实施办法
附件1: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评选建设实施办法为建设一批“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和一流的教学管理”的示范性精品课程,提升我院课程建设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以及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特制订本办法。
一、总体目标从2008年起到2010年,计划建成院级精品课程30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并实现国家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
二、申报时间和评选方式1.院级建设精品课程自2008年起,连续评审3年,每年评审一次,申报截止日期一般为当年的4月份(今年除外)。
2.申报课程须是连续开设3年以上全院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验实训课程。
3.院级建设精品课程的认定主要通过课程组申报、系(部)推荐和学院评选三个环节进行,具体办法根据当年实际情况确定。
4.推荐参加省级精品课程评选的课程由学院组织专家在已有的院级精品课程中确定。
国家级精品课程遴选原则上从省级精品课程中产生。
三、评审条件1.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
各系(部)要根据专业定位与课程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精品课程建设目标要纳入系(部)考核指标体系中。
2.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师主讲,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
3.突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4.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精品课程建设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
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资料等要上网并对学生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5.重视教材建设。
精品课程教材应是高质量的优秀教材。
高职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平 台 ,邀请 了企业一
线专家 , 进行典 型工作 任务 、 职业能力分 析 , 召开教育专 家 、 并 企业专 家 、 专任教
师共 同 参 与 的研 讨会 ,以 电气 自动 化 岗
流教学 管理等特点 的示 范性课程 , 是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过程 的重
要组成部分。 对于精 品课程的建设 , 一方 面不仅要明确精 品课程最 突出的特征和 重要 的内涵是 “ 一流性 ” 另一 方面还 必 ,
何 通过全 员培训提 高教 师队伍 的应 用水
平 ,大 力 宣传 推 广 提 高 学 生 的 认 知度 等
富、 课程 定位准确 、 课程 团队优 秀 、 教学
成 果 丰厚 的 建 设 目标 。 ( ) 于工 作 过程 的课 程 设 计 理 念 一 基
和 思路
方 式 方 法 ,发 挥 精 品 课 程 在 提 高课 程 教
学 方 案 规 范 、 能训 练 科 学 、 学 资 源 丰 技 教
化、 教学 目标能力化 、 课程实施情境化 、 课
程 教 学 开放 化 、 程评 价 过程 化 。 课
( ) 地 方 产 业链 相 结 合 的课 程 内 二 与
容
作 精 品课 程 建 设 取得 的 成 果 , 阐述 了如
料 。 如课 程 网站 , 了有 常 规 的课 程 标 再 除 准 、 子教 案 、 电 网络 课 件 、 习 指 导 、 学 在线
好课 才是 精 品课 , 能使每 一个上 课 的 才 学 生受益 。因此 , 课程 负责人 可 经常采
用讲 座 、 体备课 、 公 开课 等形式 , 集 上 对 全 体 任 课 教 师 进 行 培 训 , 习 课 程 先 进 学 的 教 学 理 念 、 确 教 学 要 求 、 体 实 施 明 具
《电工技术及仪表》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 来, 为适应企业对人才 的要求 , 我校 对一些专业课程进行课程 建设 , 笔者 对《 电工技术及仪表》 课程 的教
近年来, 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 向内地不断转移, 一些大的 所示。 制造企业纷纷到中部建厂 ,中部对从事制造业 的技术工人的 表 l机 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与所需 电工技术职业能
出若干典型工作任务 ,明确 了职业 岗位 的技 能要求和知识要
求。
通过对 “ 机 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 , 可 以发现 ,本专业学生应具备机 电一体 化技术基础 理论和专业
1 0
顶岗实 习 结合有 关企业的实际工柞进行顶岗 熟 悉企业 的生产过程 , 实 习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 职业 技能.
术支 持工作 。具体 岗位及所需 电工技术职业能力要求如表 l
2 基于工作 过程 的课程 开发
如图 l 所示 ,我们课程组将原有学科体系下的教学 内容
5 6
一
科教 导刊 r 电子J I ・2 0 1 3年第 二期 r 限公 司、 深圳新奇志庖
子公司、 浙江晶科能源有 限公司等公 司的现场调查 , 根据企业
9 工厂电气 学习各种机床 的电气控制线路 控制设备 及实训 各种机电设备的电气联 接、 运行 、 检修 、 维护和 管理岗位具有的基本技
能。
生产过程设定的相关 岗位 , 对相关 岗位的主要工作过程, 总结
《 电工技术及仪表》 精品课程
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尹
摘 要
久
4 3 0 0 7 0 )
( 湖北轻 工职 业技 术 学 院机 电 系 湖北 ・ 武汉
学内容与教学设 计、 教学组织等进行 了大胆 的探 索与尝试 , 取得 了较好 的效果。 关键词 电工技术及仪表 中图分类号: G 6 4 2 精 品课 建设 文献标识码 :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精品课建设方案一、建设基础本课程XX年立项为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经过近2年的建设,该课程在课程设计、基本资源、拓展资源等资源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1.课程设计根据XX开发区和XX市装备制造行业、电子信息行业、包装印刷行业等行业设备转型升级的要求,课程定位为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涉及机械、气动、传感器、电机与拖动、电子电路、电气控制、PLC及网络控制等诸多知识和技能,是对以上领域的一体化、系统化处理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机电一体化与自动化技术综合应用水平,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课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成功合作开展了一些实训项目教学案例。
2.基本资源本课程经过近2年的建设,教学内容的开发和实施、课程标准、教学方案设计、多媒体课件、学习情境、试题库等基本完成,已上传到网上。
3.拓展资源本课程经过近2年的建设,积累了一定的拓展资源素材。
比如工控产品手册及相关软件、职业技能鉴定库、职业技能竞赛资料、工程案例及图片视频库等。
4.课程授课录像已完成说课和气动技术在自动生产线中的应用教学录像工作,多媒体课件已基本制作完成,正在准备课程授课录像工作。
5.教学团队初步建成了一支结构较合理、素质较高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专职教师有5人,企业兼职教师3人。
其中专职教师中工程师2人,讲师3人。
主讲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1人。
近三年来,教学团队主持XX市科技项目5项,省级教研教改项目1项,市级教研项目2项,院级教研项目3项,已出版教材1本。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1.建设思路以原有的院级网络课程为基础,按照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基本要求来建设《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精品资源共享课,与我院生产性实训校区和XX开发区的自动化类企业合作,以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等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引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开发课程和制定课程标准,以反映教学活动必须的资源作为基本资源来建设;引入技术文献资料和工程资料,以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辅助资源(如图片、视频库,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素材等)作为拓展资源来建设。
以建设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为保证,以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为基础,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全面加强课程建设。
2.建设目标以本课程的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的建设为契机,带动本专业其他核心专业课程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自动化类企业对生产、设计、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1)引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典型工作任务所涵盖的知识和技能来开发教学内容通过对自动化类企业调研,确定岗位群,对岗位群所包含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和量化,根据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来选择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零距离”上岗、职业岗位“变化”和职务的“晋升”奠定基础。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采取“引、聘、送、下、带”以及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兼互聘,双向交流”等措施,努力打造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建设期内,培养专职教师4名,“双师素质”专职教师达到100%,兼职教师承担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
(3)按照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基本要求建设基本资源,引入技术文献、工程资料,建设拓展资源以反映教学活动必须的资源作为基本资源来建设,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学习活动和交流互动、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引入技术文献、工程资料,以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和交互性辅助资源作为拓展资源来建设。
例如:专题讲座库、素材库、技术文献资料、图片视频库、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素材库等。
(4)以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带动本专业其他核心课程资源的建设,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基础上,带动本专业其他核心课程资源建设的整体提升。
三、建设内容1.课程设计(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关系经过对XXXX工业有限公司、XX市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和XX职业技术学院、XX技师学院等学校的专业调研,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反馈信息(如下表1所示),目前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主要岗位群有: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自动化生产线运行维护、设计及升级改造;电气、自控设备销售或服务等。
通过分析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学校提出的“335”人才培养理念,同时考虑到、XX 有限公司在XX开发区临海工业园的建成,对电气控制类学生的需求会明显增加,构建了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证、赛”相融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对该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起支撑作用,主要培养“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自动化生产线运行维护、设计及升级改造”和“电气、自控设备销售/售后服务”所需要的电气设备/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改造、管理的能力;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的课程目标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可以看出,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对电气自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取着支持作用。
(2)课程定位《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是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涉及机械、气动、传感器、电机与拖动、电子电路、电气控制、PLC及网络控制等诸多知识和技能,是对以上领域的一体化、系统化处理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机电一体化与自动化技术综合应用水平,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把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自动化生产线技能竞赛有机地结合一体,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应用能力。
同时这门课程也是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高级维修电工和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前修课程有:《电机及拖动基础》、《电气控制与PLC》、《液压与气动技术》、《工业传感器应用技术》。
后续课程有:《毕业综合设计》、《顶岗实习》。
本课程与《电气控制与PLC》、《液压与气动技术》、《工业传感器应用技术》、《顶岗实习》等其它相关课程相结合,前、后续课程相衔接,培养学生具备相应岗位工作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等岗位职业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校企合作开发课程①成立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委员会在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与XXXX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成立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委员会。
由教师、企业人员共同研究专业岗位人才需求与规格,据此完善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标准和教材,完善实训条件,开发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等。
②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以培养学生自动化生产线及设备的操作能力、元器件识别和应用能力、设备的安装调试能力、故障检修和设备维护能力、联网能力,自动线的简单设计能力等方面的职业能力为重点,与XX市XX工业有限公司、XX有限公司等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和实训项目的开发,共同培养学生。
2.基本资源的建设(1)教学内容的开发和实施过程①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通过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反馈信息,同时考虑到高级维修电工和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项目、XX省职业技能大赛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竞赛项目,,来综合选取教学内容。
课程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结构上打破了原有的学科性结构,采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式结构,每个项目的教学以工作任务为起点,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实践技能,目前选取了“气动技术在自动生产线中的应用”等6个项目作为教学的内容。
②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遵循以应用为目的,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尺度,以掌握基本知识,强化技能培养为重点,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基本思路,以赛杰SKPLC3Ⅱ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装置和XXYL-335B自动化生产线为载体,构建一个自动化生产线的认知、安装、调试、维护的工作过程。
考虑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的原则,精心设计了6个项目,如表2所示。
每个项目都是由一些学习情境组成,在每个学习情境中,有相应的工作过程分析及对应的技能及知识;在项目的教学过程中,穿叉实验和练习对重点知识内容加深理解和巩固。
表2课程项目表⑥课程考核采取多元化的课程体系考核方式,以过程考核为主,着重考核学生掌握所学的基本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规范,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电路、调试电路和测试电路的能力。
采取了“平时成绩+形成性考核+综合性考核”的方法,具体的考核方式如图2所示。
图2考核方式(2)编写复习思考题和试题库根据课程开发的教学内容,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每一个学习情境,都编写综合练习题,并附有详细的分析解答。
目前,已编写2套试题库,供学生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到XX年3月之前,再新增2套试题库,到XX年3月之前,再新增2套试题库。
(3)制作多媒体课件根据课程开发的教学内容,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形象生动,提高教学效果。
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课件。
(4)工学结合教材建设由于近几年自动化生产线得以广泛应用,且涉及到的知识综合性很强,但目前关于这方面的教材很少,以自动化生产线SKPLC3Ⅱ为主编写的教材更是没有,目前XX省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三级考核装置和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竞赛装置都是自动化生产线SKPLC3Ⅱ,编写一本以自动化生产线SKPLC3Ⅱ为主的教材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准备与XX省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转移中心、XX 市XX工业有限公司合作编写一本工学结合教材。
3.拓展资源的建设教学内容的开发和教材编写过程中,引入自动化行业的技术资料和工程资料作为学习内容,让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对接,实训项目训练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课程的拓展资源主要包括产品手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模拟试题、职业技能竞赛模拟试题和相关软件,如表3所示。
表3拓展教学资源4.课程授课录像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录像的要求,完成课程全部授课录像工作,录像进度表如下表4所示:表4录像进度表5.教学团队的建设(1)课题负责人的培养通过参加企业技术项目、到国内外高校培训进修、主持市级科技工业攻关项目或省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等方式培养课题负责人,不断提高负责人的职教能力和职教理念、提升科研能力,充分发挥课题负责人对所在教学团队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