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课堂互动的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大学生上课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上课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上课存在的问题一、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许多大学生在上课时表现出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问题。

他们经常缺席或迟到,并且对于上课内容没有足够的热情。

这种情况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首先,一些大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与实际应用价值产生怀疑。

他们认为,许多教授所教授的理论内容与自己未来的职业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对于这些课程缺乏兴趣。

其次,部分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厌倦了被动地接受知识输入。

“填鸭式”教育模式使得他们失去了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能力。

因此,在大学阶段,他们往往更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活动来发展自己。

二、缺乏有效沟通和互动另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在上课时缺乏有效沟通和互动。

一些教师过于依赖单向式讲授,忽视了鼓励学生提问和互相交流的重要性。

这会导致学生不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提出问题,以及彼此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力的欠缺。

此外,在一些大型课堂中,教师无法逐一与每个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从而使得难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无法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注意力不集中和分散现今社交媒体广泛运用在大学生群体中。

面对手机等电子设备的诱惑,许多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

他们经常会在上课时偷偷看手机、上微信或者刷朋友圈,严重影响了课程效果。

此外,在长时间连续上课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无法保持足够的专注力。

缺乏体育锻炼、缺乏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也是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之一。

四、缺乏实践与应用能力许多大学生在上课时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这种局面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逐渐减弱。

由于大多数课程缺乏实践性操作,学生无法亲自动手,缺乏与专业实践结合的机会。

缺少真实场景的模拟演练以及企业实习等机会,使得大学生在毕业后无法迅速适应工作环境。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加强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与行业沟通接触的机会。

例如,开展课程项目实战、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五、缺少专业发展规划和指导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他们进入大学后还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目标。

影响大学生课堂互动的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课堂互动的因素分析

比期望差
6(44 %) 96 .9 6 ( .5 65 5 %\ 4 6 (37 %) 3 .5 4
中级 财务会计 财务管理 会计学原理
财务管理 会计学原理 总计
1 2 1 3 3 1
4 4 4 9 14 2
2 1 1 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 ( 多选 )
课程 回答 参与
问题 分析
中级 财 务会 计 6 3 1
习效果也不理想 。在不同课程方面也有 差别 ,会计学原 理》 《
学习效果最好 ,财务管 理》 之 , 中级 财务会计 》 《 次 《 课程 学 习
效果最差 。具体情况如下 : 表 2 学生学 习效果情况调查表
参与” 的也 占了 2 %。在此 问题上各科 目的调查结 果相差不 1 大。
18 , 1 人 女生 24 5 人。其 中针对《 中级财务会计 》 课程 的问卷
17份 , 0 针对《 财务 管理》 课程 的问卷 1 1 , 2 份 针对《 计学原 会
理》 课程的问卷 14份 。调查 内容包括课 堂互动的基本情 况、 4
在 学习效果方 面 , 学生 认为“ 比期望好 ” 的只有 8 “ %,与 期 望一样好” 的有 3%,比期望差” 8 “ 的有 5 %。可见学生 的学 3
析”“ 、课前或课后请教问题 ” 。但最 能体现教师与学生互动 的
两种 方式“ 课堂上主体 回答问题 ” “ 或 对教师讲解 提 出疑 问” 的较少 , 不到 1%。可见大学生课堂互动 的情况并不理想 。 0
科 技 视 界
21年 0 月第 1期 02 4 2
只有 4 %, 6 兴趣 “ 一般 ” 的有 4 %, 8 其余的 6 1 % ̄ 表示“ J 没有” 兴

大学生课堂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大学生课堂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大学生课堂存在的问题与分析一、大学生课堂存在的问题1. 缺乏积极参与大学生在课堂中往往缺乏积极主动的参与态度。

这表现在他们对问题的回答不积极,课堂问答往往沉寂无声。

很多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缺乏互动与主动思考,导致课堂氛围单调,学习效果降低。

2. 注意力不集中由于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着各种干扰因素,大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分散注意力。

他们经常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或者陷入自己的思考,而忽视了教师的讲解内容。

这导致了信息获取的困难,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3. 缺乏合作意识在课堂上,大学生往往缺乏合作意识。

他们习惯于独立完成任务,而不愿与同学们合作学习。

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学习效果的低下。

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分析问题的原因1. 教育体制的问题大学生课堂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体制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单向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参与的动力和主观能动性。

2. 学习动机的问题学习动机也是大学生课堂问题的原因之一。

由于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紧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强。

他们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而缺乏充分的内在动机和兴趣驱动。

3. 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

这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较困难,对于教师的讲解也难以产生兴趣和共鸣。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1.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例如,可以引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问题导向学习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互动参与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 提高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应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效果,增强学习动机和兴趣。

3.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影响师生课堂互动的教师因素分析

影响师生课堂互动的教师因素分析

影响师生课堂互动的教师因素分析一、师生互动的内涵及特征(一)师生互动的内涵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师生互动特指师生发生在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是师、生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

(二)师生互动的特征1.教育性。

在师生互动中,无论是师生的身份还是互动的目的、内容和互动发生的途径、情景等,均体现出明显的教育性特征。

2.交互性和连续性。

在师生互动中,一方面,教师的行为对儿童有很大影响,儿童往往是依据教师的要求等来调整自己的行为的;另一方面,儿童的行为同样会对教师产生很大影响,构成师生影响的双向交互性。

同时,师生间的这种影响不是一时的、间断的,而是连续的、循环的。

3.网络性。

师生互动不仅仅限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对教育中的其他人及其互动产生影响。

4.组织化和非正式化相结合。

就表现形态而言,师生互动具有明显的组织化特征。

教师与儿童的互动通常有明确的目的、内容与预期目标,是为完成特定教育任务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的。

5.非一一对应性。

与亲子互动不同,师生互动在更多的时候不是一对一的,而是一个教师与多个儿童之间的互动。

在师生互动中,非一一对应性表现得更为突出、明显。

6.系统性和综合性。

师生互动决不仅仅是师生双方交往或各自个性、特征的总和,而是一个受多方面影响的、包含多种成份在内的综合网络系统。

二、影响师生课堂互动的教师主观因素(一)教师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男女教师具有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点。

男教师在知识广度和深度、思维逻辑性和创新性、讲课时的幽默感和激情等个性化因素方面比女教师表现得更为突出,而女教师在知识把握和传授、教学语言的运用、教态等教学基本功方面则有更好的表现。

不同年龄教师教学风格和教学优势差异同样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喜好和期待,而且通过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影响教师的课堂互动等教学工作和教学效果。

学生普遍认为青年教师语言比较优美、情感丰富、思路敏捷,紧跟时代潮流,善于运用课件,中老年教师则幽默风趣、学识渊博、善于落实知识点。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在大学生课堂上常常会出现“沉默症”现象,即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参与和表达意见的情况。

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环境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思路,以期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沉默症”问题。

一、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导致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往往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比较被动,对于课堂上的问题往往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探讨。

当他们进入大学后,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课堂上需要积极参与,并且缺乏一定的表达能力,因此出现“沉默症”现象。

一些学生可能由于性格内向、自卑等个人原因也导致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自信心,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课堂积极参与对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因素教学因素也是导致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于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表达,这会使得一些学生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导致“沉默症”现象的出现。

有些老师教学风格可能比较严肃或者刻板,这也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得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教师的教学风格也应该更加活泼和开放,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参与欲望。

三、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也是导致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一个因素。

一些课程内容可能比较枯燥、抽象,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对于课堂上的讨论和交流产生抵触情绪,从而选择沉默。

一些课程内容可能过于死板,没有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注重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和实用性,使得课堂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日益凸显。

很多大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甚至对老师的提问也缄口不言。

这种现象无疑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学习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那么,造成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导致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孟之道强调“谦谦君子”,提倡谦逊、内敛的个人品德。

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大多数学生可能会觉得适度的沉默是一种美德,不愿过于张扬自己,表现得过于主动可能被视为不谦虚。

在课堂上,这种思维方式会导致学生羞怯、内向,不愿意展示自己,更不愿意和老师或同学进行争论和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对师生关系也有一定影响。

师傅徒弟关系中,师傅通常代表着权威和智慧,而徒弟则应该恭敬、顺从。

这样的思维方式也会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敢与老师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更不敢对老师的观点提出质疑。

二、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也是导致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的原因之一。

很多学校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成绩的考核,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学习的焦点往往是如何获得好成绩,而不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不愿意思考和质疑,更不愿意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交流。

三、家庭教育影响家庭教育也是影响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的一个因素。

一些家庭教育中,家长主要注重孩子的成绩,对于孩子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关注较少。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孩子可能会感受到学习成绩才是最重要的,而忽视了沟通表达的重要性。

这样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养成被动和内向的性格,导致进入大学后在课堂上缺乏活跃性。

一些家庭可能对孩子要求较高,对失败和批评的害怕也会导致孩子在课堂上不敢展现自己。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性格养成和行为方式的习惯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的现象指的是在课堂上,一些学生多数时间都保持沉默,不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大学课堂中较为常见,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个体差异是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些学生天性内向、胆小,害怕在公众场合发言,因此在课堂上更倾向于沉默。

另一些学生可能是性格比较腼腆,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会导致他们在课堂上保持沉默。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

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较少,或者对课堂教学内容难以理解,那么他们可能会更加谨慎地保持沉默。

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问题被认为“愚蠢”或者是觉得自己对问题的回答不够准确而不敢开口。

课堂教学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过于严厉、不友善,或者在学生提问时主观评价过高,给予负面评价,那么学生很可能因为害怕被批评而选择保持沉默。

如果课堂气氛不活跃,缺乏充分的讨论和互动,学生也很容易因为缺乏参与感而选择保持沉默。

缺乏自信也是造成学生沉默的重要原因。

有些学生在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方面存在缺乏,他们对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没有足够的信心,害怕被他人否定。

他们选择保持沉默,不愿承担被否定的风险。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包括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课堂教学环境、社交焦虑以及缺乏自信等。

了解并分析这些因素对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影响,有助于教师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创造更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言,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参与感。

影响大学生课堂互动的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课堂互动的因素分析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2012年04月第12期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了解我校大学生的课堂互动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探求更适合大学生课堂教育模式,不仅对学生更好地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的人才培养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采用自编问卷表对我校全日制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学生400名进行调查,获取有效问卷372份,男生118人,女生254人。

其中针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问卷107份,针对《财务管理》课程的问卷121份,针对《会计学原理》课程的问卷144份。

调查内容包括课堂互动的基本情况、影响因素和学习效果三个方面,现报告研究调查结果如下:1课堂互动现状及学习效果1.1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在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中,三门课程的情况类似,前三项都分别是“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参与课堂案例分析”、“课前或课后请教问题”。

但最能体现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两种方式“课堂上主体回答问题”或“对教师讲解提出疑问”的较少,不到10%。

可见大学生课堂互动的情况并不理想。

表1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多选)1.2课堂上主动回答教师问题、参与讨论情况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互动情况,我们还做了课堂主动回答教师问题情况和课堂上发起讨论时参与情况的调查。

调查发现当教师在课堂上对全班同学提出问题时,“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不到7%,77%的学生是“偶尔回答”,“不加理会”的也不在少数,占到16%。

另外当教师在课堂上发起小组讨论或案例讨论时,“积极主动参与”讨论的只有28%,51%的学生是“有时主动参与”,不容忽视的是“被动参与”或是“从不参与”的也占了21%。

在此问题上各科目的调查结果相差不大。

1.3对教师讲解提出质疑或课后请教问题在问到是否有对教师课堂内容提出过质疑或指出错误时,55%的学生回答是“偶尔”,而“经常”的只有4%,“没有”提出过质疑或错误的超过40%。

大学教案中的课堂互动与合作

大学教案中的课堂互动与合作

大学教案中的课堂互动与合作大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使其具备良好的合作与互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互动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大学教案中如何合理安排课堂互动与合作,以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一、理论基础与意义1.1 课堂互动的理论基础课堂互动是指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通过问题、讨论、互动等多种形式展开交流与合作。

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加深理解,并促进彼此的共同进步。

1.2 课堂互动的意义首先,课堂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知识的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通过互动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再次,课堂互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促使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最后,课堂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际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有效的课堂互动与合作方式2.1 提问与回答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回答问题,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或采用多次追问深入引导学生探索。

2.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某个问题或主题展开讨论。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通过讨论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在讨论结束后,让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2.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某种情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并展开实际操作和演练。

角色扮演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合作探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探究任务,让他们通过合作来完成。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共同思考和探讨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合作完成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和分享,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三、如何合理安排课堂互动与合作3.1 提前准备教师在备课阶段应充分考虑课堂互动与合作的安排,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互动环节,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问题。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指的是在课堂上,部分学生表现出不愿意发表意见、提问或参与讨论的现象。

这一现象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课堂氛围均有一定的影响。

以下是导致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一些常见因素分析。

个人性格因素是影响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

有些学生天性较为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缺乏自信心,害怕被他人评价,因此在课堂上往往选择保持沉默,不愿意发言。

这一因素与个人性格特点有关,需要学生自己努力克服。

教学环境因素也是导致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如果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师生互动不够充分,学生就会感到缺少参与的动力,从而选择保持沉默。

如果教师的教育方式过于严苛、评价过于苛刻,学生可能会担心自己的发言会被评价为无用或错误,进而选择保持沉默。

改善教学环境,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积极互动,对缓解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学科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也会影响学生的参与度。

有些学科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不自信,从而选择保持沉默。

有些教学内容涉及争议或敏感问题,学生担心表达自己的观点会引发争议或不必要的纷争,也会选择保持沉默。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加强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他们的参与和发言。

同学关系因素也会对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产生影响。

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存在与同学的竞争关系、同学间的排斥现象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学生不愿意发言。

有些学生内心自卑、缺乏自信,担心自己的发言会被同学嘲笑或质疑,因此选择沉默。

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对改善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有着重要作用。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性格、教学环境、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同学关系等多个方面。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态度,需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和方法。

促进大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因素分析

促进大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因素分析

作者 简介 : 赵坤 , 中国传媒 大学南广学 院基础部讲师 ; 宋岩 , 中国传媒大学南 广学院人事处 教授 ; 程萍 , 中国传媒 大学南广
学 院基础部讲 师。

7 — 6
的实 际 问题 导 入教 学 内容 ; 心设 计 教 师 的 口头 言 精
兴 趣 , 强 师生 互动 。 增
认 知层 面 、 感和 动机 层 面、 会 心理层 面和人 格 层 面探 讨 了如何 促 进 大 学课 堂师 生 互动 , 情 社 以期 提
高 大学课 堂பைடு நூலகம்教 学质 量 。 关键词: 大学课 堂 ; 生互动 ; 师 心理
中 图分 类 号 :6 5 G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9 2 2 1 )2— 0 6— 3 10 7 0 (0 1 0 0 7 0
达 成教学 目标 , 有 助 于培 养 学 生 的创 造 性 思 维 和 还 批 判性 思维 , 同时 也 可 以 帮助 学 生 学会 良好 的社交 技 巧 , 有助 于形 成 健 全 的人格 。建 构 主义 学 习 观 并
计、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环节上寻求学生的 反馈 信息 , 并依 次做 出相 应 的 调 整 _ 。美 国心理 学 3 J 协会 ( P 提 出的“ A A) 以学 生 为 中心 教 学 的心 理 学原
(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 院 基础部 , 1 江苏 南 京 2 17 ;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人事处 , 1 12 2 江苏 南京 2 17 ) 112
摘 要: 大学课 堂中增强师生互动有助于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 能, 还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创造 性 思维和批 判性 思 维 , 同时也可 以帮助 学 生发 展健 康 的社会 关 系, 并促进 其社 会性 的发展 。该文从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随着教育的发展,大学教育已经成为了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大学教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沉默症”的现象。

受影响的学生往往不愿意发言,不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其他课堂互动活动,导致他们的学习效果不佳。

本文将对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学生自身因素1. 害羞和自卑害羞和自卑是影响大学生课堂发言的主要原因。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是一个挑战。

他们认为自己观点的价值不足以与其他同学相比,所以他们就选择了保持沉默。

2. 压力和忧虑大学生现代化的学习模式和更高的学术要求会带来更大的压力和忧虑。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集中注意力和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学生们会限制自己的课堂参与活动,以缓解自己的压力和忧虑。

3. 语言表达能力许多学生缺乏语言表达能力,不知道如何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使得他们不愿意参与课堂互动。

他们觉得说话会暴露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引起其他同学的嘲笑或批评。

二、教学环境因素1. 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参与度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课堂上只有老师在讲解,而缺乏互动和讨论,那么学生就更可能出现“沉默症”的现象。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各种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发言,促进课堂互动。

2.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发言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学生认为自己不能理解或从中获得足够的知识,他们就会失去参与的兴趣。

因此,课程内容要切实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以使学生更容易参与。

3. 课堂气氛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参与非常重要。

一个平静、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一个尴尬、紧张的氛围会使学生不愿意发言。

因此,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发言。

总之,“沉默症”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不利。

沉默的学生可能错过了关键的知识点和互动机会,而这些通常会导致学业不良的表现。

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以解决这一问题。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随着大学教育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了课堂“沉默症”现象。

所谓“沉默症”,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或者不敢发言,表现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者课堂讨论的回答很少,甚至完全不说话的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对教学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学生主观因素1. 自卑心理许多大学生由于自身的自卑心理,在课堂上不愿意发言。

他们可能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担心自己说出的话会受到他人的嘲笑或者不被认同,因此选择了保持沉默。

这种自卑心理使得他们缺乏自信,在课堂上表现得胆怯,甚至不敢和老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2. 害怕被评判在学术氛围浓厚的大学课堂上,学生害怕自己的回答或观点会被老师或同学否定,因此不敢轻易发言。

他们担心被他人看作是“不懂装懂”,也担心自己的言论不符合大家的期望,所以选择了保持沉默,以免受到不必要的压力和打击。

3. 社交恐惧症一些大学生天生害怕与人交流,无论是和老师还是同学。

这种社交恐惧症让他们对于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异常排斥,更愿意选择保持安静。

这些学生需要时间去克服这种恐惧心理,培养自己和他人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因素1. 教师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否愿意发言。

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只是讲授,而缺乏互动交流,那么学生就缺乏发言的机会。

一些老师可能会因为学生的回答不符合自己的期望而进行批评或者直接否定,这也会让学生产生退缩心理,不再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课堂氛围课堂上的氛围是否轻松愉快也对学生的发言产生着重要影响。

如果课堂气氛紧张、压抑,学生就会感到不舒服,不愿意发言。

而如果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就会更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家庭因素1. 严厉教育一些家庭过于严厉,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只注重于听话,不注重于独立思考和表达。

这样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习惯了保持沉默,害怕说错话,习惯了依赖他人的看法,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

如何解决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问题?

如何解决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问题?

如何解决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问题?破解互动难题,构建和谐课堂的策略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有效互动是高效课堂的关键,但现实中,互动障碍时常出现,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成长。

教育专家将从多个方面研究和探讨如何解决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问题:一、清楚互动障碍的根源1. 沟通差异:学生与老师的思维、表达习惯、语言风格存在差异,导致信息传递不畅。

2. 心理因素:学生可能因害羞、缺乏自信、对老师的畏惧等心理因素而难以积极参与。

3. 课堂环境:课堂氛围不活跃、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习模式单一等因素也会阻碍师生互动。

4. 师生关系:缺乏信任、情感交流下降,师生关系紧张也会影响交流和互动质量。

二、构建有效沟通互动策略1. 承认差异,形成平等关系:老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刻板印象和价值评判,营造温馨平等、安全的课堂氛围。

2. 多样化教学手段:运用合作探究、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课堂辩论等,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3. 建立信任桥梁:老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及时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建立情感连接。

4. 热情鼓励学生表达:营造鼓励学生提问、分享观点、发表意见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达。

5. 运用技术手段:借助免费平台、网络工具等,丰富互动形式,增加课堂参与度。

6. 及时反馈,促进良性循环:老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反馈,鼓励进步,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

三、实施互动策略的具体建议1. 开展主题班会或活动,增进师生情感交流:通过组织轻松、愉快的活动,让师生之间进行深度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2.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设置“提问环节”或“互动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

3. 应用“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进行深度学习和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效率。

4. 借用“专家引领”模式,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参与合作学习,在互相帮助和交流中提升学习效果。

5. 建立学生意见反馈机制:定期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教学的感受和期待,不断改进教学。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随着大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够进入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中接受教育。

一些大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沉默症”现象,即在课堂上缄默无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也阻碍了他们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教育系统的问题在大学教育中,教学方式和手段是影响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讨论的机会。

课堂上老师们主讲的时间长,学生的发言机会少,这使得学生缺乏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造成了他们的“沉默症”。

教育考试评价体系的过分功利化也使得学生更注重追求分数,而非真正的学习和探索。

这些教育系统的问题,使得学生缺乏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应用,从而导致了“沉默症”的出现。

二、文化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还与文化因素有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讲话要谨慎,这种文化传统使得有些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时显得畏首畏尾,害怕被别人批评或挑战。

他们更愿意沉默而不表达自己的观点。

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学生可能认为老师和同学能比他们更加懂得问题本质,因此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选择保持沉默。

这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沉默症”现象。

三、人际关系的压力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还与人际关系的压力有关。

在大学生活中,人际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因素。

一些学生在面对与同学之间的竞争和矛盾时,可能会选择保持沉默,而非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们可能担心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受到他人的否定和挑战,导致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处于被动地位。

一些学生可能会在课堂上遭遇到老师的批评和质疑,这也会给他们造成沉默的压力,导致“沉默症”的出现。

人际关系的压力是导致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四、个体心理因素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是一个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复杂现象。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在大学生课堂上,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即学生们更倾向于保持沉默,不愿意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这种现象被称为“大学生课堂沉默症”,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一、社交恐惧社交恐惧是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大学课堂上,学生需要和老师及同学进行交流互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但是一些学生因为内向、害羞或者自卑,对于参与课堂讨论感到特别紧张。

他们害怕被别人嘲笑或者批评,害怕出现语言失误,甚至害怕失败,从而选择了沉默。

社交恐惧性格的学生在面对课堂上的互动环境时,往往表现得胆怯和退缩,缺乏自信心,选择了逃避,在沉默中度过整节课程。

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也会影响学生的课堂表现。

如果教学内容过于晦涩难懂,学生很难理解,那么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无法参与讨论,也就选择了沉默。

同样的,如果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学生又觉得没有必要参与讨论,也可能会选择保持沉默。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会对学生的参与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班级氛围班级氛围也是影响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的一个关键因素。

如果一个班级的氛围不够活跃,缺乏互动和交流,学生就会觉得不自在,选择沉默。

相反,如果班级的氛围积极乐观,学生们之间互相鼓励,互相支持,那么学生们就会更愿意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班级氛围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教师的影响教师也会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一个教师对学生表现出尊重和包容,提倡自由发言,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想法,那么学生就会更愿意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但是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漠不关心,或者给予过多批评和负面评价,那就会使学生觉得沮丧和不安,从而选择了沉默。

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也会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文化差异在国际化的大学里,文化差异也会成为影响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的一个因素。

大学生课堂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课堂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课堂问题分析及对策摘要:目前高校课堂教学在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学生迟到、早退甚至缺席现象严重.造成这种现象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同时也有来自外部社会、学校等各个方而的因素.针对这一现象,木文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制度建设,以及学校管理等方而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方法.关键词:人学生课堂问题原因解决措施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在不断改革,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更新.然而,课堂仍然被看作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其重要地位丝毫没有被撼动.人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并未离开课堂.课堂对学生来说,其作用至关重要,课堂教学也仍然应该是学校、教师关注的重点.木文针对人学生目前的课堂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一、人学生课堂问题近年来,越来部分越多的教师反映,部分人学生的近年来,越来部分越多的教师反映,部分人学生的课堂状况让人担忧.如:上课打磕睡,睡觉;与学习无关的闲聊;嬉笑打闹,说话;发呆,心不在焉;接打电话,发信息,或者玩游戏;看报纸、杂志,以及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东西;看其他科目资料,准备考试,更多的同学利用课堂实践背英语单词;带着耳机听音乐;上课迟到,尤其是卜午,迟到的现象更为严重.部分人学生的课堂行为充分反映出目前人学生有失最基木的德规范和文明礼仪素质.二、原因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而的.(一)来自学生自身及相关内部因素的影响1.不同性别、年龄的影响.根据对不同人群多次课堂上的跟踪调查,可以看到,不同性别、年龄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很不一样、人部分的女同学能够较多且更为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原因则在与女生在性格上更多地倾向于在一个团体中的稳定地位,她们很少愿意主动打破规则,也不愿意在相对固定的环境中引起其他人的注意.相对的,男生在课堂上要活跃得多.2.不同家庭的影响.在不能遵守课堂纪律的这部分学生中,几乎百分之九十来自条件优越的家庭.而那些来自贫困地区或者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人部分都能够主动遵守课堂纪律,严格要求自己.(二)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1.来自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当前的国家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外界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摆在青年学生的而前.他们接触的是方方而而不文章、一份调查报告、一份问卷设计、一个人物采访等都可以作为人文素质课程考核形式.通过多元化的考核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使学生不仅关注课堂教学,而且能走出课堂,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每一次考核结束后,从学生作品中挑选佳作进行交流,扩人考核正向影响,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对学生学习评价和考核必须是多元的、动态的、开放的.为调动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建立一个灵活的多元的学习评估体系,挖掘人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时,应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形成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个人与团队相结合、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并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特别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增强成功体验.人文素质教育主张教育要重视人性,注重人的全而发展.其内涵在于注重教育对象的价值取向和人格完善.当今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在对员工培训和选拔人才中就非常注重人才的素质培养,并且有一些成熟的考核机制己经得到了]、一泛的认可,这些成功的经验可以为我们课程教学考核机制提供参考.例如:360度反馈(360-degreefeedbaek ),也称全方位反馈(multi-soureefeedbaek ),最早是由美国英特尔公司提出并加以实施的、它以提高绩效的目的①.与传统的评价方式相比更为全而.360度反馈不仅可以用于业绩评价,而且可以用于员工的培训和个人发展.进几年来,这种评价方式正逐步运用于绩效评估和其他管理用途,给我们教学改革以新的视点、注释:①周溉,彭正龙,孙遇春,朱晨海.在华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M1.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57-258. 参考文献: fl〕张翠敏.创新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论研究.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1).[2〕陆季春.人际关系的和谐对人学生的影响及培养途径研究.职业,2008,(06).[3〕李庆春.加强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方略探究.海南]、一播电视人学学报,2008,(04).[4〕方丽娟.人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河南工业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5]袁秀珍.部分人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09).[6〕汪飞,马炎,骆海涛.当代人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构建.三峡人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7).。

高职英语课堂师生互动影响因素及策略

高职英语课堂师生互动影响因素及策略

高职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因素及策略摘要:现代教育重视的是学生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而这些能力和精神所依赖的课堂应是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课堂。

英语教学应从学生的角度考虑,真正实现教学互动,形成生动有趣的课堂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关键词:师生互动教师观念学习动机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a)-0173-01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这个毋庸置疑,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际交际,因此把发展和提高学生交际语言能力作为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目标。

为了提高和促进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该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之间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促进。

长时间以来,在应试教育体制和高考指挥棒左右下的英语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因此,英语课堂教学能否为学生提供大量互动、交流的机会就成为掌握英语语言的关键。

针对职业学校教学的这些现状,本文提出了影响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主要因素,在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1 影响师生互动的因素分析1.1 教师方面(1)教学理念、教学风格不同影响师生互动的效果。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不同的教学观和教学风格影响师生互动效果。

(2)教学技巧存在差异。

教师的教学方式如果比较单一,没有掌握教学技巧的话,影响师生互动效果。

(3)评价方式存在误区。

评价体系方面不够完善,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的评价,有效的评价不仅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而且可以提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1.2 学生方面(1)学习动机是影响课堂互动的关键因素。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动机,就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这样师生就互动不起来,严重制约互动效果。

只有师生共同参与才能营造良好的互动效果。

(2)学习策略不同影响学习质量。

思想政治课课堂互动教学方式的影响因素

思想政治课课堂互动教学方式的影响因素

浅析思想政治课课堂互动教学方式的影响因素摘要: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互动过程不仅是一个教学过程,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内化”过程。

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互动教学并非都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通过对课堂互动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利于更好开展课堂互动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思政课;互动教学;影响中图分类号:g641?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146-02高校思想政治课(简称思政课)的教学主旨就是让学生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培养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也对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有效的思政教育并非教师的简单讲述就可以实现的,而要使学生在教学的引导下通过道德思想的“内化”实现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

因此,在高校思政课课堂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注重课堂互动教学的开展。

而互动教学的实践由于这样或那样因素的影响,导致互动教学存在不确定性,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一、思政课开展课堂互动教学的不确定性高校思政课本身的特性决定了我们在开展课堂互动时存在着多种不确定性。

首先从互动的设计来看,大专院校思政课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

包含的理论深刻、内容深厚,不仅涉及到历史、政治、法律、经济等社会科学的知识,有时还涉及到一些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互动的内容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

而且还要结合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龄段、有时甚至是不同性别的学生来设计互动方式。

其次就互动的过程来说,大专生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普遍存在缺乏学习主动性,自制力较差,学生兴趣极易被转移,且由于个性差异的存在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使得互动过程存在着互动失控的可能,如学生对互动过程的认知能力有限而做出的错误判断和有偏差的知识接受。

大学课堂互动的心理学研究观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大学课堂互动的心理学研究观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大学课堂互动的心理学研究观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学课堂互动的心理学研究观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课堂互动作为教育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大学课堂互动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互动不足、效果不佳等问题。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课堂互动的心理机制,探讨影响课堂互动效果的因素,以期为提高大学课堂互动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大学课堂互动的心理学研究观念进行梳理,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不同层面的心理学理论。

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理论如何指导课堂互动实践,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对大学课堂互动的现状进行详细描述,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揭示当前大学课堂互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同时,结合具体案例,探讨这些问题和不足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分析影响大学课堂互动效果的因素。

从教师、学生、课堂环境等多个维度出发,深入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课堂互动的质量。

同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提高大学课堂互动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旨在通过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全面解析大学课堂互动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为提升大学课堂互动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大学课堂互动心理学的研究观念随着教育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大学课堂互动心理学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课堂互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过程,更是师生间心理交流、情感互动和人格塑造的重要场所。

大学课堂互动心理学的研究观念也在逐步深化和扩展。

动态互动观:这一观念强调课堂互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状态、行为表现以及环境因素都在不断地变化。

研究者需要关注这些动态因素如何影响互动的效果,以及如何调整互动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多元互动观:大学课堂互动涉及到多个层面和多种类型的互动,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等。

这一观念认为,每种互动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研究者需要综合考虑各种互动形式,分析它们在课堂中的作用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大学生课堂互动的因素分析
作者:李倩叶祥北
来源:《科技视界》2012年第12期
【摘要】本文就大学生课堂互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发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较少,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影响因素主要有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方法、教师个人魅力等。

本文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帮助学校实施。

【关键词】课堂互动;影响因素;建议
了解我校大学生的课堂互动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探求更适合大学生课堂教育模式,不仅对学生更好地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的人才培养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采用自编问卷表对我校全日制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学生400 名进行调查,获取有效问卷372份,男生118人,女生254人。

其中针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问卷107份,针对《财务管理》课程的问卷121份,针对《会计学原理》课程的问卷144份。

调查内容包括课堂互动的基本情况、影响因素和学习效果三个方面,现报告研究调查结果如下:
1课堂互动现状及学习效果
1.1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
在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中,三门课程的情况类似,前三项都分别是“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参与课堂案例分析”、“课前或课后请教问题”。

但最能体现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两种方式“课堂上主体回答问题”或“对教师讲解提出疑问”的较少,不到10%。

可见大学生课堂互动的情况并不理想。

1.2课堂上主动回答教师问题、参与讨论情况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互动情况,我们还做了课堂主动回答教师问题情况和课堂上发起讨论时参与情况的调查。

调查发现当教师在课堂上对全班同学提出问题时,“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不到7%,77%的学生是“偶尔回答”,“不加理会”的也不在少数,占到16%。

另外当教师在课堂上发起小组讨论或案例讨论时,“积极主动参与”讨论的只有28%,51%的学生是“有时主动参与”,不容忽视的是“被动参与”或是“从不参与”的也占了21%。

在此问题上各科目的调查结果相差不大。

1.3对教师讲解提出质疑或课后请教问题
在问到是否有对教师课堂内容提出过质疑或指出错误时,55%的学生回答是“偶尔”,而“经常”的只有4%,“没有”提出过质疑或错误的超过40%。

另一方面,“喜欢”在课后向教师请教问题的不到24%,直白说“不喜欢”的有35%,而更多的学生是持“无所谓”的态度,有41%。

1.4学习效果
在学习效果方面,学生认为“比期望好”的只有8%,“与期望一样好”的有38%,“比期望差”的有53%。

可见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

在不同课程方面也有差别,《会计学原理》学习效果最好,《财务管理》次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效果最差。

具体情况如下:
2影响因素
2.1对该课程的兴趣
学生对课程“非常有兴趣”或是“很有兴趣”的不到一半,只有46%,兴趣“一般”的有48%,其余的6%则表示“没有”兴趣。

同时在课程之中出现了差别,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学生兴趣程度最高,《财务管理》课程次之,《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兴趣程度最低。

2.2教学方式
在实际使用的教学方法中,65%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讲解为主,适当运用案例分析、提问、讨论等”,25%学生认为是“重视案例分析、提问、讨论等”。

这表明该课程老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多样,注重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

2.3教师个人魅力和教学态度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其自身个人魅力和教学态度往往对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调查中学生认为教师“非常有魅力”或是“较有魅力”的占了58%。

认为“没有魅力”的有10%,可见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

另外在教师教学态度方面,认为教师“非常认真”或是“比较认真”的占了82%,说明教师们还是很认真教学的,其认真态度也得到学生的认可。

2.4师生熟悉程度
学生和教师的熟悉程度和互动情况有很大的关联性,特别是在课后请教问题、提出质疑等方面。

在问到和教师的熟悉程度上,学生表示“非常熟悉”或“比较熟悉”的27%,“一般”的占的比例最高,有52%。

“不熟悉”则的有21%。

其中《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学生和教师熟悉程度最高,表示“非常熟悉”和“比较熟悉”的占了53%,可见该课程的教师和学生交流比较多。

2.5课程考核方式
在课程考核中,认为重视课堂表现占总分比重是“合适”的有68%,认为“太高”的有17%,认为“太低”
3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的调查显示,大学生课堂互动程度不高,学习效果也不理想,主要影响因素有课程兴趣、教学方式、教师个人魅力和教学态度等多个方面。

对此,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3.1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我校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兴趣程度并不高。

对此建议学校在学生将要开始学习课程时详细介绍课程的重要性,专业的就业方向、相关工作性质及要求、可考取的证书等,引导学生了解课程的实用性与重要性。

另外建议学生在对本专业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做一个详细的职业规划,一旦明确了理想的职业及其工作性质要求,就会有坚定的学习目标,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3.2充分运用网络资源
当代社会网络应用非常普遍,大学生也基本是人手一台电脑。

除了课堂教学资源,网络资源也应当得到充分运用。

目前大学里普遍都建设了网络资源平台,但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中的应用度并不高。

因此建议学校在网络教学平台多提供一些趣味性的课程相关信息,比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多去访问的网站介绍,财会类工作的介绍、近期社会关注的经济热点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去关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网络拓展学习渠道。

3.3提高比赛参与度
比赛对于学生而言,不是一项作业或任务,而是证明其能力获得荣誉的机会,学生是比较愿意参加的。

在比赛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去探索,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相关的比赛等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因为它们都需要运用到所学知识。

如此一来,课堂上互动将会有所改善。

3.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由中学进入大学学习,学习方式更注重自我约束、自我学习。

在平常的学习中,很大一部分学生会由于自己的懒散性而应付式上课、学习、考试,更别说课堂互动了。

而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是学生互动的表现之一,因此建议平时教师多主动和学生交流,建立友好关系,促进其学习。

3.5选取合适考核方式
如何衡量好学生学习成绩关系重大,正确的考核方式应当能够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

一般学习衡量学生学习成绩有平时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

而重视课堂表现占总分的比重也会关系到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因此学校要选取合适的考核方式,在如何分配课堂表现的比重时,建议教师结合课程、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平时的考核也不应局限于一味的点名、签到,应该多以积极回答问题、提出个人见解等作为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孙兰英.研究型互动式教学与自我教育的理念及方法[J].思想教育研究,2012(1):64-67.
[2]马玉梅.互动式教学法与大学英语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12(2):147-148.[责任编辑:王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