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5.2在品味情感中成长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品味情感中成长》教学设计
【课标依据】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一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二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与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五课《品出情感的韵味》第二框题的内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发掘美好的生命体验,通过人际交往、与外部环境互动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将负面感受转化为成长的助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影响身边环境、学会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
【学情分析】
情感生活是初中学生青春成长的重要领域。
中国社会的转型发展带来儿童和青少年生活方式的极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其情感发展的缺陷,如亲情的缺失、过分溺爱导致冷漠与自私等,需要学校予以关注和补正。
引导学生在察觉、认知情感的基础上,将青春的创造力与自身的情感体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相融合,积极影响身边环境,传递情感正能量。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体味美好情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传递情感正能量,建设和谐社会。
2.能力目标:
理解美好情感的重要性,增强积极创造传递情感正能量,改变周围环境和世界的能力。
3.知识目标:
知道获得美好情感的途径,以及负面情感对我们的影响,掌握传递情感正能量的做法。
【教学重点】
品味美好情感,传递情感正能量。
【教学难点】
传递情感正能量需要付出热情和行动。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设计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参与能力。
情境分析法:利用情境材料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体验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生亲身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认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视频《长海美》
教师总结:一首《长海美》抒发了长海儿女对家乡深深热爱的美好情感,其实,生活中,亦有许多对亲人的情感、对同学的情感、对老师的情感、对祖国的情感等等,这些美好的情感绽放着生命的风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在品味情感中成长》。
设计意图:利用本地资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由对家乡的情
感拓展到其他方面的情感,从而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体验探究,生成观点
1、活动一:交流分享,共话美好情感
结合自己经历过的真实生活事件,分享自己体验到的美好情感,这些美好的情感通过什么方式获得呢?
多媒体出示:美好的情感可以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
设计意图: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美好情感,在激发学生内心情感的同时,让学生体初步体会美好的情感。
2、活动二:观看微电影,体味美好情感
学生观看微电影《田埂上的梦》
思考:(1)故事中表达了哪些美好的情感?这些美好的情感对主人公的成长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
我们的感悟:美好的情感表达着我们的愿望,促进我们的精神发展。
思考:(2)故事中体现了哪些负面的情感?这些负面的情感对主人公的成长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多媒体展示:
我们的感悟:生活中某些负面的情感体验尽管不那么美好,但对我们的成长也有意义。
思考:(3)这部微电影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
我们的感悟: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的助力,
也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不断成长。
小组集思广益:
我们如何才能获得更多美好的情感体验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多媒体展示:
锦囊:(1)常怀仁爱之心、欣赏之心,怀揣美好意愿,才可能更多地体验美好情感。
(2)创造正面的情感体验
a、完成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
b、帮助他人
C、走进博物馆或大自然
d、欣赏艺术作品
设计意图:微电影的播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完整的情节呈现,又让学生产生了深深的思考,学生能理解生活中并不都是美好的情感,有些负面的情感在我们的成长中也有意义,从而学生产生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的助力的想法。
3、活动三:反思自我,升华美好情感
教师:孩子们,刚才我们品味了美好的情感,我们都想拥有美好的情感,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多媒体展示教师在校园内外拍摄不文明行为的照片
思考:(1)看了这些,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2)同学们,你认为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适当提问:当本应该是正义的事情,可别人不去做的时候,你会怎么做?甚至当他人去做一些不恰当的行为的时候,你能否站出
来阻止呢?
设计意图:来源于学生实际行为的照片,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透过照片,学生可以反思自己是否有这样的行为,这样的行为给人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美好情感的获得需要我们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三、感悟升华,指导践行
活动四、直面矛盾,传递美好情感
出示小悦悦事件: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2011年10月23日,广东佛山280名市民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 ,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
小组合作: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我们如何才能尽量减少这种冷漠?
请结合这两个问题谈谈你的想法。
出示小悦悦生前的照片,教师声情并茂地总结:面对小悦悦纯洁的笑容,我想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痛苦的。
如果当初早一点有人施以援手的话,这样的悲剧就可能避免。
刚才有的同学提到了因为怕被讹而选择不作为,于是社会上便出现了老人倒地扶不扶的争论,其实不应该有这样的争论,记住: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道德终究还是以个人道德修养为基础。
全社会道德修养的提高,其根源就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
如果那些讹人的人道德修养提高一点点,如果我们身边的这些人道德修养提高一点点,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冷漠!不要因为别人的道德水平低下,而让自己也变得道德水平低下!
其实,我们身边还是有许许多多让人感动的美好情感的,一起来看视频。
播放自制视频:社会中的正能量
思考:看了视频之后,同学们觉得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多媒体展示:
我们的感悟:(1)在情感体验中,我们并不总是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可以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来影响环境。
(2)在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我们可以传递美好的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
设计意图:直面矛盾,在矛盾中激发学生的思辨思维,从思想上对学生加以引导,同时,通过播放社会中正能量的视频,从行为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传递美好情感,传播正能量,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孩子们,让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在传递情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感受,使我们的生命更有力量,周围的世界也因为我们的积极情感而多一份美好!
2、课外拓展:尝试以不同的方式,向你身边的人传递美好的情感。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所学,明确重点,达到明理导行的目的。
《在品味情感中成长》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设计上遵循“创设情境经验引入------直面矛盾和困惑------进行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体验道德成长------相关行为和行为能力及方法的指导”的教材逻辑进路,追求坚持依托知识,但一定超越知识,导向价值认同和行为践履,激发学生用行动改变个人现状、改变周遭现实的意愿。
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本节课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体味美好情感、传递正能量。
在体味美好情感一目中,从对家乡的美好情感入手,让学生列举自己在生活中体味到的美好情感,然后通过微电影《田埂上的梦》让学生体验美好情感的作用,体会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化为自己成长的助力。
在这一目中,虽然课堂进行得
非常顺利,也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学生的的思考,但个人觉得如果在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化为自己成长的助力这一环节中能联系学生实际来谈,效果可能会更好。
第二目传递正能量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现实的环境下,如何唤起学生的意识,从而推动他们去践行,经过仔细思考,我首先从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入手,然后通过小悦悦事件,直面矛盾,引发大家思考。
此处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发,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从学生的发言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确实是经过思考之后的思维碰撞,更让人欣喜的是有的学生能从现象分析到本质,虽然听起来有些稚嫩,但足以说明学生上课的状态!这让老师更加坚定了相信学生、放手学生的决心与信念。
在学生进行道德判断之后,老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终究是以个人道德水平提高为基础的。
学生们点头表示认同。
此时,教师播放自制视频《社会正能量》,让学生明确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去传递生命的正能量,这是本节课的落脚点。
在这一目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体现,师生共同探讨,达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纵观整堂课,个人觉得还有几处需要改进完善:
1、导入环节,本来是想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美好情感,但所用材料可能没有考虑
到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师可以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例子或者加入教师声情并茂的感受陈述,效果会更好。
2、整堂课时间稍显有些紧张。
在播放完自制视频《社会正能量》之后,教师提
问:看完视频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当初设计的目的是想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其实,这个问题问得不是特别恰当。
这一处可以和前面的“小组集思广益:我们如何才能获得更多的美好情感体验”融合在一起。
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整堂课学生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被弱化。
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生成观点,从而增强他们的道德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