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官房钨矿地质特征及勘探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文山官房钨矿地质特征及勘探分析
摘要:
云南省文山官房钨矿床位于云南文山县境内,地处滇东南褶皱一系,属于中到大型钨矿床。本文从这个矿区的地质构造入手,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控制机理进行探究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区成矿的主要构造因素是花岗岩和围岩的接触带,挤压抬升是形成此矿的基础。这些成果对在该矿区继续找矿和研究成矿规律的构造因素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字:文山钨矿;矿区地质;勘探分析
云南东南部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锌、钨、银、铅等矿产的产地。分布着像白牛厂、个旧以及都龙等很多个超大型和大型的多金属矿床。经过对云南省文山官房矿区进行勘察,已查明此钨矿床已达到中型矿床规模,矿石的种类为矽卡岩白钨矿,根据专业人员的规划,该矿山的未来年处理矿石能力可达7万吨,该矿区的生产前景还是比较好的。
1.矿区的地质背景
文山官房矿区的地质构造位于滇东南—富宁褶皱以及束薄竹山穹窿的南翼,在区内有震旦系屏边群地层出露,是复理石建造的,在屏边群之上为寒武系假整合,下部是由浅海相石英砂岩建造的,从下往上逐渐变为由浅海相和滨海相碳酸盐以及砂泥质建造。本区的地质构造是环绕越北古陆环状的弧形,而且其间自北向东方向的断裂穿插,这主要是在晚印支运动中形成的。在该区域的构造隆起位置和断裂的两侧有酸性侵入岩,这些侵入岩发育在华里西期和燕山期,主要有都龙岩体、南温河岩体等,有很多锌、钨、银、铅等矿床是在这些岩体边缘和外围地区发现的。
2.矿区地质情况
官房矿区的西南和西北部出露于寒武系,其他部分出露于第四系。冲庄组、大丫口组以及田蓬组自下而上排列,主要的含矿层位是后两者。地层自北向南慢慢变新,因为受到花岗岩体的侵入,引起了变质作用,所以有广泛的角岩和钙质矽卡岩在矿区内形成。矿区总体属于单斜构造,褶皱不发育。在矿区中部有一条正断层,东西走向。官房矿区地处薄竹山花岗岩体的西南边缘,此岩体沿着北西
向展开,长轴约为17km,短轴约为9km,接近130km2,是花岗岩浆多次侵入所形成的复式岩体,这是云南东南最大的复式岩体之一。
3.矿床的地质特征
官房矿区矿段中部有三个主矿体,赋存在大丫口组灰岩和黑云花岗岩的接触带,在距离主矿体30米到90米的矽卡岩、大理岩和角岩中一般有次要矿体以及小矿体分布。矿体一般为层状或透镜状,极不规则,总体方向为从南到西,倾角为35°左右。矿体厚度是2米到18米,平均厚度为8米左右。矿体中钨的品位在0.14%到1.31%,矿体的厚度变化系数是62%,厚度比较稳定。矿体品位的变化系数是90%,主要成分的分布均匀。矿石的成分复杂,含有的主要金属有:白钨矿、黄铜矿、黄铁矿、黄铁矿以及闪锌矿等。含有的主要非金属主要有石英、长石和黑云母等,另外含有少量的绿泥石、石榴子石和透闪石等矿物。矿石主要有粒状变晶结构、胶状结构等。钨矿以及伴生矿物一般呈粒状,还有少部分呈自形和半自形粒状晶;矿石主要为块状和浸染状构造,还有少部分是细脉状构造。从总体分析,文山官房矿区的中钨品位比较高,钨矿化和矽卡岩存在紧密联系,矿体由褶皱、断裂以及接触带共同控制。
4.对矿区的勘探分析
通过分析官房钨矿的形态特征和产出部位,可以查明该矿区是由接触带构造控制的。通过分析坑道以及钻孔工程的勘探成果,可以判断出碳酸盐和花岗岩的接触带构造以及东北和东西向的断裂构造、东西向的褶皱构造都是和成矿有关的构造。
4.1.接触带构造
从整个区域上分析,燕山时期的花岗质岩浆沿着西北向断裂和东北向褶皱侵入,然后在西北向断裂和东北背斜的汇合处形成薄竹山花岗岩体。该矿体位于薄竹山的背斜南翼,矿体产状和岩层产状基本一致,也就是矿体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岩体由东北方向侵入矿区,和围岩成斜交接触,有的局部是整合接触。以下对文山官房钨矿区的接触带构造分为超覆整合接触和倾斜整合接触以及这两种类型的特点和对成矿的影响。下表是官房矿区岩体的接触带构造特征。
4.1.1超覆整合接触
在该接触类型中,岩体的接触面内倾,超覆在围岩上面。围岩的岩层整合接触。这种情况中,寒武纪灰岩被黑云二长花岗岩超覆在之上,构成矿层顶板。由于它渗透率低,岩性比较致密,所以是一层天然的遮挡保护层,这样就不会使含矿流体渗透散失,有利于厚层矽卡岩和矿体的形成。在那些灰岩层较薄,而且底板是粉砂质泥岩作为保护层的区域,被夹在两个保护层之间的灰岩更容易被热液充分作用,从而可以形成更加稳定和厚层状矿体。
4.1.2倾斜整合接触
在该接触类型中,岩体的接触面外倾,和围岩的岩层整合接触。在接触带中,围岩层间有裂隙发育,导致矽卡岩化以及矿化大都为顺层交代,形成的透镜状和层状矿体都是形态简单并且有一定的规模。倾斜接触整合中上下两个封闭层是由花岗岩和角岩构成的,接触面本身是上升热液很好地通道,在中间的大理岩由于上升热液的作用形成了6到28米左右的矽卡岩和矿石带。在该矿区内,经常可以见到矽卡岩和矿石中带有灰岩残留。该灰岩残留层的规模可观,而且被两侧的矿体分开,从而分成了两个矿化带。
4.2断裂构造
该矿区的主要破坏构造是一条东西走向的正断层。断层的倾角40°到80°,倾向为0°到9°,该断层的破碎带宽1m到6m。破碎带主要含有断层角砾和断层泥。整个寒武系岩层被该断层切穿,在野外很多地方可以看到该断层形成的破碎带,黄铁矿化在破碎带中作用明显,花岗岩为破碎带中的主要破裂岩,在破碎带及其两侧采集样本,经过化学分析,得出:断层中破碎岩钨含量为0,这就表明该断层在花岗岩成岩后才形成,并且和钨矿的成矿不在同一时期,后来又经过取样分析,发现该断层的上盘是矽卡岩,下盘是花岗岩,说明该断层是在钨矿的成矿期之后才形成的,所以该矿区的部分矿体已经遭到断层的破坏。
4.3褶皱构造
文山官房矿区内的主要褶皱构造是位于矿区西北部的东西向团山背斜。该背斜是东西轴向,长度约为700m。中寒武统的大丫口组第二段是该背斜的核部地层,背斜的两翼是大丫口组第三段。南翼的地层产状为140°∠40°,北翼60°∠35°,倾角35°左右,枢纽呈北西倾伏,属于比较开阔的斜歪倾伏背斜。
5.结束语
文山官房矿床主要由岩体和围岩的接触带、断层构造以及褶皱构造来控制的。花岗岩体的接触带构造类型有超覆整合与倾斜整合接触两种。岩体和围岩的接触面以及大理岩层间的裂隙对矿体的形成非常有利。该矿区的主要矿体分布在围岩的层间裂隙中。从地质构造角度预测在该矿区的中部和西北部有可能找到和文山官房矿区相似的钨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