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登《五柳》之门 而步《酒德》后尘——读白居易《醉吟先生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7月 Vol. 26 No.4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uly 2004

──────────

收稿日期:2003-04-21

作者简介:牟国相(1935-),男,辽宁朝阳人,华北石油教育学院副教授。 - 1 -

✧文学研究✧

欲登《五柳》之门 而步《酒德》后尘

——读白居易《醉吟先生传》

牟国相

(华北石油教育学院,河北 任丘 062552)

摘 要:从白居易当时的思想状况和《醉吟先生传》中所写的内容看,他并未学成《五柳先生传》,而是自觉不自觉地走上刘伶《酒德颂》路子,成为它的嗣响。

关键词:白居易;刘伶;陶潜;《醉吟先生传》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4)04-0001-04

《旧唐书·白居易传》载,白居易“效陶潜《五柳先生传》,作《醉吟先生传》以自况”。近人陈柱亦云:“乐天之文盖学陶渊明,其《醉吟先生传》即

拟《五柳先生传》而能扩充之者也。”

[1]

郭预衡也说:“此传语多旷达,盖模陶潜的《五柳先生传》,是晚年失志之作。”[2]白居易是很仰慕陶渊明的,他明确表示:“予夙慕陶渊明为人。”[3]元和八年,白氏丁母忧退居渭上时,曾写《效陶潜体十六首》,其十二云:

先生去已久,纸墨有遗文。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陶渊明是写了《饮酒》诗二十首,《序》中也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五柳先生传》亦写“性嗜酒”。但这只是他生活的一个侧面,且远不是主要方面。萧统早就指出:“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4]由此看出,白居易对陶渊明的认识有些偏颇,夸大了他饮酒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萧统《陶渊明传》载:“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5](P1)据此,王瑶先生把《五柳先生传》订为太元七年,“本年渊明二十八岁”。[5](P124)此《传》并未有具体记五柳先生的言行事迹,只写了他好书、嗜酒的天性,“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胸襟,又用无怀氏、葛天氏之民加以比况,就把一位魏晋风流人物从书上请了下来。行文上,的确“任真自得”,一股天真的情韵流荡其

间。此文是作者青年时展示未来人生道路之作,是

诗人人生观一次形象化展现,他的一生也正是这样走过来的,故“时人谓之实录”。文如其人,此《传》所以写得这样平和自然,是作者“忘怀得失”的胸襟决定的。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

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6](P542)

刘熙载评论陶文时曾说:“陶渊明文不多,且若未尝经意。然其文不可以学而能,非文之难,有

其胸次为难也。”[7]诗人“著文章自娱”

,直寄其情,“未尝经意”,无心雕饰,无意于世人非誉巧拙,从胸中自然流出,自由挥洒,舒卷自如:天然呈现出五柳风神。

而白居易则不同,他是“少有适俗韵”的人,

“闻君少年日,苦学将干禄”(

《短歌行》)。他虽自命旷达,晚年曾写《达哉白乐天》诗,说“死生无可无不可,达哉达哉白乐天。”但他始终未有“忘怀得失”,放弃俗念。朱熹早就指出:“乐天,人多说其清高,其实爱官职。诗中凡及富贵处,皆说得口津津地涎出。”[8]

他遭打击被败江州,虽然使他兼济之志大受摧残,有些心灰意冷,但仍时时不忘攀登高位。在江州所写的《题旧写真图》写道:“所恨凌烟阁,不得画功名。”直到晚年,始终以未登相位而耿耿于怀。诸如开成三年写的《梦得相过,援琴命酒,因弹<秋思>,偶咏所怀,兼寄继之、待价二相府》:

我正风前弄《秋思》,君应天上听《云

第26卷第4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 2 - 韶》(诗人自注:“《云韶》雅曲,上多与宰相同听之。”)双凤栖梧鱼在藻,飞沉随分各逍遥。

会昌元年的《李留守相公见过,池上泛舟举酒,

话及翰林旧事,因成四韵以献之》:

白首故情在,青云往事空。

同时六学士,五相一渔翁。

会昌六年的《予与山南王仆射、淮南李仆射,事历五朝,踰三纪,海内年辈,今唯三人;荣路虽殊,交情不替。聊题长句,寄举之、公垂二相公》:故交海内只三人,二坐岩廊一卧云。

老爱读书还似我,荣兼将相不如君。

百年胶漆初心在,万里烟霄中路分。

阿阁鸾凤野田鹤,何人信道旧同群?

昔日的同事大都做了相,他这个“渔翁”、“野田鹤”心中异常不平衡,而现实又不能不面对。表面上,他装作心安理得,不与之争什么高下。

夜栖少共鸡争树,晓浴先饶凤占池。

(《送鹤与裴相,临别赠诗》)

跛鳖难随骐骥足,伤禽莫趁凤皇飞。

(《履道西门二首(之二)》)

而在实际生活中又得找寄托,把种种烦恼和不平衡的心绪消磨在酒中。我们看他一些诗句:“巧拙贤愚相是非,何如一醉尽忘机?”(《对酒五首(之一)》)“事事无成身老也,醉乡不去欲何归?”(《醉吟二首(之一)》)“日计莫如醉,醉则兼忘身”。(《诏下》)在写《醉吟先生传》前两年写的《题酒甕,呈梦得》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凌烟阁上功无分,伏火炉中药未成。

更拟共君何处去?且来同作醉先生。

因为醉中才能忘却心中的激愤,使心理得到暂时的平衡。写此《传》的后两年,又写了《醉中得上都亲友书,以予停俸多时,忧问贫乏。偶乘酒兴,咏而报之》:

头白醉昏昏,狂歌秋复春。

一生耽酒客,五度弃官人。

异世陶元亮,前生刘伯伦。

由于白氏对陶渊明理解的偏颇,在醉酒这点上,又把陶渊明和刘伶等同,用来比况自己。他是不可能成为“异世陶元亮”的,根本不是同类人。《蔡宽夫诗话》说得十分中肯:

乐天既退闲,放浪物外,若真能脱屣轩冕者,然荣辱得失之际,铢铢较量,而

自矜其达,每诗未尝不着此意,是岂真能

忘之者哉?亦力胜之耳。惟陶渊明则不

然。观其《贫士》、《责子》,与其他所作,

当忧则忧,遇喜则喜,忽然忧乐两忘,则

随所遇而皆适,未尝有择于其间,所谓超

世遗物者,要当如是而后可也。[9]

《醉吟先生传》写于开成三年,诗人时年67岁。假如我们把《五柳先生传》看作陶渊明这位风流人物的形象素描,那么,《醉吟先生传》则是白居易这个旷达酒徒的真实录像。

《传》中如实记述了白氏退居洛下后,嗜酒、耽琴、淫诗的品性,与空门友、山水友、诗友的宴游,以及“放情自娱,酩酊而后已”的行迹。把其“箕踞仰面,长吁太息”之声,“醉吟相仍,若循环然”之态,都一一写出。确如敖陶孙评白诗说的那样,“白乐天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10]《传》中所记“箕踞仰面”种种状态,醉、吟、饮的样样行为,显得十分做作,不那么自然。它是诗人醒时有意做出来的,就是晚年所说的“披衣腰不带,散发头不巾,袒跣北窗下,葛天之遗民。”(《不出门》)也是有意而为,像是在演葛天氏之遗民。许学夷曾说:“晋人作达,未必能达。靖节悲欢忧喜,出于自然,所以能达。”[6](P564)白氏只能做出类似“达”的行迹,而缺少“达”的神韵。也正如潘德舆所说:“不知陶乃达人天机,白乃家人琐语,高简,平铺,绝不相侔也。”[11]评论诗的语言用来评此二文也同样适用。

陶渊明的自然风韵实在不易模仿,人如此,文亦如是。王充就曾说过:“饰貌以强类者失形,调辞以务似者失情。”[12]

无可否认,《醉吟》与《五柳》的确有某些相似,但就是这些相似也同中有异。

比如不写传主名字的第三人称写法。

《五柳》:“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因以为号焉。”

《醉吟》:“醉吟先生者,忘其姓字、乡里、官爵,……古所谓得全于酒者,故自号醉吟先生。”

命名的方式虽同,而内涵有别。五柳只是宅边之物,信手拈来,作为标志而已。而醉吟却是先生行为的概括。五柳是具体的实物,所标示的先生的精神是虚的;醉吟相仍乃情态,概括的先生的形迹是实的。一飘逸,一质实。

又如《传》中用赞语也是相同的,但亦虚实有异。

《五柳》:“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醉吟》:“因自吟《咏怀》诗云:‘抱琴荣启乐,纵酒刘伶达。放眼看青山,任头生白发。不知天地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