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则19茶饮料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合集下载

茶饮料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生产

茶饮料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生产

茶饮料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生产茶饮料是一种广受欢迎的饮品,拥有众多的消费者。

为了保证茶饮料的质量和安全,各国政府都设立了相关的生产许可证制度,对茶饮料的生产进行审查和管理。

以下是茶饮料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的内容。

第一章:茶饮料类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和审查程序1.1申请茶饮料类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应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填写申请表,并提交申请材料。

1.2申请材料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生产场所租赁合同、相关资质证书、产品配方及工艺流程等资料。

1.3监管部门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如材料不齐全或存在问题,将要求企业补充材料或说明。

1.4审查通过后,监管部门将组织对申请企业进行生产现场检查,对设备、生产场所、原材料、生产过程等进行审查。

第二章:茶饮料类生产许可证的审查标准2.1生产场所:茶饮料生产场所应符合相关卫生要求,包括通风设施、排污系统、卫生间等。

2.2设备设施:茶饮料生产企业应配备符合卫生标准的生产设备,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2.3原材料:茶饮料的原材料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安全标准,禁止使用含有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的原材料。

2.4生产工艺:茶饮料的生产工艺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卫生安全。

2.5检验检测:茶饮料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对产品进行必要的检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三章:茶饮料类生产许可证的监督和管理3.1审查合格的茶饮料生产企业将被发放生产许可证,并按照规定进行公示。

3.2监管部门将定期对茶饮料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包括对生产现场、产品质量、生产记录等的抽查和监测。

3.3对于违反许可证要求的企业,监管部门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可能吊销许可证。

3.4茶饮料生产企业应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配备专职质量管理人员。

3.5茶饮料生产企业应配合监管部门的抽样检测和监督检查工作,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第四章:附则4.1凡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茶饮料生产企业,均可申请茶饮料类生产许可证。

其他饮料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其他饮料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其他饮料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一、发证产品范围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其他饮料类产品是指乙醇含量不超过质量分数为0.5%的制品,且上述各单元未包括的其他类型软饮料产品。

主要包括特殊用途饮料类、咖啡饮料类、植物饮料类(非果蔬类的)、风味饮料类等。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点(一)其他饮料类的生产工艺。

水处理→水辅料↓↓植物的水提取物(或其他浓缩液、粉等)→调配(或不调配)→过滤(或不过滤)→杀菌灌装(灌装杀菌)→封盖→检验→成品具体产品按企业实际的工艺流程生产,但其工艺流程必须科学合理。

(二)生产的关键控制点及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 生产的关键控制点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质量控制;生产车间,尤其是配料和灌装车间的卫生管理控制;水处理工序的管理控制;生产设备的清洗消毒;配料计量;杀菌工序的控制;瓶及盖的清洗消毒;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

2. 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设备、环境、原辅材料、包装材料、水处理工序、人员等环节的管理控制不到位,易造成化学和生物污染,而使产品的卫生指标等不合格;原料质量及配料控制等环节易造成特征性含量指标不达标、食品添加剂超范围和超量使用。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一)生产场所。

1.对于生产饮料产品的企业,应具备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仓库、成品仓库、配料车间、杀菌及自动灌装封盖车间、包装车间等生产场所。

配料车间、杀菌及自动灌装封盖车间、包装车间进口处须安装手的清洗消毒设施(应采用非手动式开关)以及符合要求的鞋靴消毒池(或其他设施)。

2.生产车间依其清洁度要求应分为:非食品生产处理区(办公室、配电、动力装备等)、一般作业区(品质实验室、原料处理、仓库、外包装等)、准清洁作业区(杀菌及自动灌装封盖车间、配料车间、预包装清洗消毒车间等)、清洁作业区(灌装及封盖车间等)。

各区之间应给予有效隔离,防止交叉污染。

3.准清洁区和清洁作业区应相对密闭,设有空气处理装置和空气消毒设施,入口处应设有人员和物流净化设施。

2019-茶叶审查细则201X-word范文模板 (11页)

2019-茶叶审查细则201X-word范文模板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茶叶审查细则201X篇一:最新茶饮料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1X茶饮料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一、发证产品范围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茶饮料类产品包括所有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经加工、调配(或不调配)等工序制成的饮料。

不包括以茶作为调味料加工而成的各种茶味饮料。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水处理→水+辅料↓茶叶的水提取物(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调配(或不调配)→过滤→杀菌→灌装封盖→灯检→成品(二)关键控制环节。

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质量控制;生产车间,尤其是配料和灌装车间的卫生管理控制;水处理工序的管理控制;生产设备的清洗消毒;配料计量;杀菌工序的控制;瓶及盖的清洗消毒;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设备、环境、原辅材料、包装材料、水处理工序、人员等环节的管理控制不到位,易造成化学和生物污染,而使产品的卫生指标等不合格;原料质量及配料控制等环节易造成茶多酚、咖啡因含量不达标、食品添加剂超范围和超量使用。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一)生产场所。

1.生产茶饮料类的企业,应具备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仓库、成品仓库、水处理车间、配料车间、包装瓶及盖清洗消毒车间、杀菌及自动灌装封盖车间、包装车间等生产场所。

配料车间、包装瓶及盖清洗消毒车间及灌装封盖车间进口处须安装手的清洗消毒设施以及符合要求的鞋靴消毒设施。

2.生产车间依其清洁度要求应分为:非食品生产处理区(办公室、配电、动力装备等)、一般作业区(品质实验室、原料处理、仓库、外包装等)、准清洁作业区(杀菌车间、配料车间、预包装清洗消毒车间等)、清洁作业区(灌装车间等)。

各区之间应给予有效隔离,防止交叉污染。

3.准清洁区和清洁作业区应相对密闭,设有空气处理装置和空气消毒设施,清洁作业区对于热灌装工艺的应为10万级以上清洁厂房;后杀菌和无菌灌装工艺,必需安装粗效和中效空气净化设备,保证空气循环次数10次/小时以上。

饮料生产许可证细则最新新实施

饮料生产许可证细则最新新实施

附件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饮料生产许可审查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应与《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结合使用,适用于饮料生产许可审查工作。

仅有包装场地、工序、设备,没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的,不予生产许可。

第三条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饮料产品,是指经过定量包装、可直接饮用或用水冲调饮用、乙醇含量不超过质量分数%的制品。

饮料产品系指《饮料通则》(GB/T 10789)涵盖的产品,具体包括: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汽水)、茶(类)饮料、果蔬汁类及其饮料、蛋白饮料、固体饮料和其他饮料类。

第四条本细则正文中引用的文件、标准通过引用成为本细则的内容。

凡是引用文件、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

第二章包装饮用水生产许可审查要求第一节许可范围第五条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包装饮用水,是指密封于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规定的包装材料及制品中,可供直接饮用的水。

包装饮用水生产许可类别编号0601,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饮用天然泉水、饮用天然水、其他饮用水。

饮用天然矿泉水是指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饮用纯净水是以符合原料要求的水为生产用源水,采用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当的水净化工艺,加工制成的包装饮用水。

饮用天然泉水是以地下自然涌出的泉水或经钻井采集的地下泉水,且未经公共供水系统的自然来源的水为水源,制成的包装饮用水。

饮用天然水是以水井、山泉、水库、湖泊或高山冰川等,且未经公共供水系统的自然来源的水为水源,制成的包装饮用水。

其他饮用水是以符合原料要求的水为生产用源水,经适当的加工处理,可适量添加食品添加剂,但不得添加糖、甜味剂、香精香料或者其他食品配料加工制成的包装饮用水。

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9版-61页word资料

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9版-61页word资料

最新饮料产品生产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9版)一、发证产品范围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饮料产品是指经过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用水冲调饮用的,乙醇含量不超过质量分数为0.5%的制品,不包括饮用药品。

包括瓶(桶)装饮用水类、碳酸饮料(汽水)类、茶饮料类、果汁和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特殊用途饮料类、咖啡饮料类、植物饮料类(非果蔬类的)、风味饮料类及其他饮料类。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饮料产品共分为7个申证单元,即瓶(桶)装饮用水类;碳酸饮料(汽水)类;茶饮料类;果汁及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其他饮料类。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当注明产品名称、申证单元及产品品种,如:饮料[瓶(桶)装饮用水类(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其他饮用水)、碳酸饮料(汽水)类、茶饮料类、果汁及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其他饮料类]。

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601。

瓶(桶)装饮用水类生产许可条件审查细则一、发证产品范围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瓶(桶)装饮用水类是指密封于塑料、玻璃等容器中可直接饮用的水。

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饮用纯净水、饮用矿物质水以及其他饮用水等。

二、生产场所应符合卫生规范的要求。

并经验收合格。

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1.必须设置水处理车间、灌装车间、回收容器清洗消毒间、包装车间、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仓库、成品仓库等生产场所。

回收桶不得露天存放,以免受到污染。

设备的布局与工艺流程衔接要合理,减少迁回和往返,避免人流物流混杂交叉。

2.水处理车间和灌装车间的进口处须安装手的清洗消毒设施及鞋靴消毒设施;清洗及灌装车间应设置空气净化和消毒设施,(入口处应有风淋设施规范未提);其空气清洁度应达到10000级,灌装局部空气清洁度应达到100级,或者灌装车间的空气清洁度整体应达到1000级。

2019年饮料qs审查细则-范文模板 (12页)

2019年饮料qs审查细则-范文模板 (12页)
饮用天然矿泉水产品质量检验项目表
注:标签内容除符合GB7718中的规定外,还应符合GB8537中的下列规定: 1.必须标明矿泉水水源地的名称、国家或省级鉴定认可的批准号。
2.必须标明特征界限指标、pH值、溶解性总固体、主要阳离子(K、Na、Ca、Mg)、
+
+
+
+
阴离子(HCO3、SO4、Cl)的含量范围。
六、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
(一)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二)灭菌锅;(三)微生物培养箱;(四)生物显微镜;(五)浊度仪;(六)计量器具;(七)酸度计(适用瓶装饮用纯净水);(八)电导率仪(适用瓶、桶装纯净水);(九)分析天平(0.1mg)(用铂钴比色法测浊度时需要)。
七、检验项目
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的发证检验、监督检验和出厂检验分别按下列表中列出的相应检验项目进行。出厂检验项目注有*标记的,企业应当每年进行2次检验;带有★的项目为蒸馏法生产的瓶(桶)装饮用纯净水(蒸馏水)测定项目。
水源、管道及设备等的维护及清洗消毒;瓶(桶)及其盖的清洗消毒;杀菌设施的控制和杀菌效果的监测;纯净水生产去离子净化设备控制和净化程度的监测;灌装车间环境卫生和洁净度的控制;包装瓶(桶)及盖的质量控制;消毒剂选择和使用;饮用矿物质水生产中,矿物质的添加量控制;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等。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 粗滤设备;2. 精滤设备;3. 杀菌设备;4. 瓶(桶)及其盖的清洗消毒设施;5. 生产设备清洗消毒设施;6. 空气净化设备及风淋门;7. 自动灌装封盖设备;8. 灯检设施;9. 生产日期和批号标注设施;10. 去离子净化设备(适用饮用纯净水及饮用矿物质水),11. 矿物质水相应调配设备。

2019年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征求意见稿_细则_

2019年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征求意见稿_细则_

2019年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征求意见稿总局办公厅公开征求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xx版)(征求意见稿)意见。

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的意见稿有什么内容呢?下文是小编收集的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意见稿,欢迎阅读!20xx年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征求意见稿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饮料生产许可审查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以下简称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应与通则结合使用,适用于饮料生产许可审查工作。

仅有包装场地、工序、设备,没有完整的生产条件,不予生产许可。

第三条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饮料产品,是指经过定量包装、可直接饮用或用水冲调饮用、乙醇含量不超过质量分数0.5%的制品。

包括:瓶(桶)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汽水)、茶(类)饮料、果蔬汁类及其饮料、蛋白饮料、固体饮料和其他饮料类。

第四条本细则中引用的文件、标准通过引用成为本细则的内容。

凡是引用文件、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

第二章瓶(桶)装饮用水生产许可审查要求第一节许可范围第五条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瓶(桶)装饮用水,是指以直接来源于地表、地下或公共供水系统的水为水源,经加工制成的密封于包装材料及制品中可直接饮用的水。

瓶(桶)装饮用水生产许可类别编号0601,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包装饮用水(饮用纯净水、饮用天然泉水、饮用天然水、其他饮用水)。

第六条饮用天然矿泉水是指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第七条包装饮用水是指密封于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规定的包装材料及制品中,可供直接饮用的水(饮用天然矿泉水除外)。

第二节生产场所核查第八条生产场所一般应设置水处理区、灌装防护区、包装区、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仓库、成品仓库。

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

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

附件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饮料生产许可审查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应与《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结合使用,适用于饮料生产许可审查工作。

仅有包装场地、工序、设备,没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的,不予生产许可。

第三条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饮料产品,是指经过定量包装、可直接饮用或用水冲调饮用、乙醇含量不超过质量分数0.5%的制品。

饮料产品系指《饮料通则》(GB/T 10789)涵盖的产品,具体包括: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汽水)、茶(类)饮料、果蔬汁类及其饮料、蛋白饮料、固体饮料和其他饮料类。

第四条本细则正文中引用的文件、标准通过引用成为本细则的内容。

凡是引用文件、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

第二章包装饮用水生产许可审查要求第一节许可范围第五条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包装饮用水,是指密封于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规定的包装材料及制品中,可供直接饮用的水。

包装饮用水生产许可类别编号0601,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饮用天然泉水、饮用天然水、其他饮用水。

饮用天然矿泉水是指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饮用纯净水是以符合原料要求的水为生产用源水,采用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当的水净化工艺,加工制成的包装饮用水。

饮用天然泉水是以地下自然涌出的泉水或经钻井采集的地下泉水,且未经公共供水系统的自然来源的水为水源,制成的包装饮用水。

饮用天然水是以水井、山泉、水库、湖泊或高山冰川等,且未经公共供水系统的自然来源的水为水源,制成的包装饮用水。

其他饮用水是以符合原料要求的水为生产用源水,经适当的加工处理,可适量添加食品添加剂,但不得添加糖、甜味剂、香精香料或者其他食品配料加工制成的包装饮用水。

饮料审查细则

饮料审查细则

饮料审查细则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饮料产品是指经过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用水冲调饮用的,乙醇含量不超过质量分数为0.5%的制品,不包括饮用药品。

包括瓶(桶)装饮用水类、碳酸饮料(汽水)类、茶饮料类、果汁和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特殊用途饮料类、咖啡饮料类、植物饮料类(非果蔬类的)、风味饮料类及其他饮料类。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饮料产品共分为7个申证单元,即瓶(桶)装饮用水类;碳酸饮料(汽水)类;茶饮料类;果汁及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其他饮料类。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当注明产品名称、申证单元及产品品种,如:饮料[瓶(桶)装饮用水类(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其他饮用水)、碳酸饮料(汽水)类、茶饮料类、果汁及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其他饮料类]。

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601。

瓶(桶)装饮用水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一、发证产品范围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瓶(桶)装饮用水类是指密封于塑料、玻璃等容器中可直接饮用的水。

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饮用纯净水、饮用矿物质水以及其他饮用水等。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1. 饮用纯净水及矿物质水的生产工艺。

水源水→粗滤→精滤→去离子净化(离子交换、反渗透、蒸馏及其他加工方法)(适用于饮用纯净水)→配料(适用于矿物质水)→杀菌→灌装封盖→灯检→成品↑瓶(桶)及其盖的清洗消毒2. 饮用天然矿泉水及其他包装饮用水的生产工艺。

水源水→粗滤→精滤→杀菌→灌装封盖→灯检→成品↑瓶(桶)及其盖的清洗消毒(二)关键控制环节。

水源、管道及设备等的维护及清洗消毒;瓶(桶)及其盖的清洗消毒;杀菌设施的控制和杀菌效果的监测;纯净水生产去离子净化设备控制和净化程度的监测;灌装车间环境卫生和洁净度的控制;包装瓶(桶)及盖的质量控制;消毒剂选择和使用;饮用矿物质水生产中,矿物质的添加量控制;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等。

茶饮料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茶饮料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茶饮料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茶饮料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是指针对茶饮料类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环境卫生等方面制定的审查细则。

作为一种特殊的食品类产品,茶饮料的生产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茶饮料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保障茶饮料生产企业的生产合法性,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就“茶饮料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做简要解析。

一、茶饮料生产所需审批程序1、茶饮料企业应首先在当地市场监管局进行工商营业执照的注册登记。

2、在工商营业执照登记成功后,茶饮料企业应向所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申请,并提供包括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产品质量管控措施、企业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相关资料。

3、在提交资料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对企业生产能力、生产设施、员工培训、产品质量控制、环境卫生等进行现场检查。

4、符合规定要求的企业,将获得发放“生产许可证”的资格。

二、茶饮料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1、企业资质审查:应具备正式工商注册登记证明、有固定生产厂房和办公场所、有稳定的品牌和产品研发能力,经过合法的税务注销手续等。

2、环保验收评估:包含企业所在地的环境评估报告、环境保护设施设置和工艺流程的持续改进情况、企业是否存在污染行为等内容。

3、生产设备及场所的检查和评估:包括食品加工生产设备、贮存设施、高压灭菌设备、检测设备、废料处理设备等。

企业本身必须有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符合要求。

4、生产过程的审查:茶饮料生产过程中若存在微生物污染、过多添加防腐剂与化学物质、劣质原材料等不合规范的现象将被认为不符合要求,会被禁止出售和生产。

5、产品质量检验:茶饮料生产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现代化的食品检测实验室,安全性、质量、配方、包装等各方面的性能都需要进行全面检测并进行记录。

企业本身应该有一套自己的检测标准,并设有专业人员负责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符合标准。

三、结语茶饮料类食品的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试图通过制定明确的生产规范和标准,确保茶饮料生产企业的生产合法性,从而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

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版)

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版)

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饮料产品是指经过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用水冲调饮用的,乙醇含量不超过质量分数为0.5%的制品,不包括饮用药品。

包括瓶(桶)装饮用水类、碳酸饮料(汽水)类、茶饮料类、果汁和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特殊用途饮料类、咖啡饮料类、植物饮料类(非果蔬类的)、风味饮料类及其他饮料类。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饮料产品共分为7个申证单元,即瓶(桶)装饮用水类;碳酸饮料(汽水)类;茶饮料类;果汁及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其他饮料类。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当注明产品名称、申证单元及产品品种,如:饮料[瓶(桶)装饮用水类(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其他饮用水)、碳酸饮料(汽水)类、茶饮料类、果汁及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其他饮料类]。

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601。

瓶(桶)装饮用水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一、发证产品范围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瓶(桶)装饮用水类是指密封于塑料、玻璃等容器中可直接饮用的水。

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饮用纯净水、饮用矿物质水以及其他饮用水等。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1. 饮用纯净水及矿物质水的生产工艺。

水源水→粗滤→精滤→去离子净化(离子交换、反渗透、蒸馏及其他加工方法)(适用于饮用纯净水)→配料(适用于矿物质水)→杀菌→灌装封盖→灯检→成品↑瓶(桶)及其盖的清洗消毒2. 饮用天然矿泉水及其他包装饮用水的生产工艺。

水源水→粗滤→精滤→杀菌→灌装封盖→灯检→成品↑瓶(桶)及其盖的清洗消毒(二)关键控制环节。

水源、管道及设备等的维护及清洗消毒;瓶(桶)及其盖的清洗消毒;杀菌设施的控制和杀菌效果的监测;纯净水生产去离子净化设备控制和净化程度的监测;灌装车间环境卫生和洁净度的控制;包装瓶(桶)及盖的质量控制;消毒剂选择和使用;饮用矿物质水生产中,矿物质的添加量控制;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等。

饮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23版)

饮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23版)

饮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23版)1. 引言本细则旨在规范饮品生产许可的审查程序,确保饮品生产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安全标准。

根据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变化,本细则经过更新,以满足当前的需求。

2. 申请材料要求2.1 申请单位应提供完整的申请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饮品生产单位的注册资料- 饮品生产设备清单及相关证明文件- 饮品原材料的采购渠道和质量检测报告- 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计划- 饮品产品的标签和包装样品- 饮品生产区域的平面布局图2.2 申请材料应以电子版形式提交,并确保所有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 审查程序3.1 材料初审申请材料提交后,审查人员将对材料进行初步审核,确认是否满足基本要求。

如发现任何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将通知申请单位进行补正或补充提交。

3.2 现场检查对初审合格的申请单位,将进行现场检查。

审查人员将对饮品生产设备、生产环境和操作规范等进行检查,并提供详细的检查报告。

3.3 技术评估基于初审和现场检查结果,进行技术评估。

审查人员将综合评估申请单位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计划和原材料等方面的情况,判断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4 审核决定基于技术评估结果,做出审核决定,并将结果通知申请单位。

审核决定包括通过、暂缓和不通过三种情况。

通过的申请单位将获得饮品生产许可证,暂缓的申请单位需要进一步改进并重新申请,不通过的申请单位将被拒绝。

4. 申请单位的权利和义务4.1 申请单位有权获得公正、公平的审查程序,并及时获得审核结果。

4.2 申请单位有义务提供真实、完整的申请材料,确保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安全标准。

4.3 申请单位应积极配合现场检查和技术评估,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

5. 附则5.1 本细则自2023年起正式实施,取代之前版本的细则。

5.2 本细则的解释权归饮品生产监管机构所有。

5.3 如有需要,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

以上为饮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23版)的内容要点,详细内容请参阅正式文件。

(饮料行业管理)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饮料行业管理)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饮料行业管理)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饮料产品是指经过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用水冲调饮用的,乙醇含量不超过质量分数为0.5%的制品,不包括饮用药品。

包括瓶(桶)装饮用水类、碳酸饮料(汽水)类、茶饮料类、果汁和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特殊用途饮料类、咖啡饮料类、植物饮料类(非果蔬类的)、风味饮料类及其他饮料类。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饮料产品共分为7个申证单元,即瓶(桶)装饮用水类;碳酸饮料(汽水)类;茶饮料类;果汁及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其他饮料类。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当注明产品名称、申证单元及产品品种,如:饮料[瓶(桶)装饮用水类(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其他饮用水)、碳酸饮料(汽水)类、茶饮料类、果汁及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其他饮料类]。

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601。

瓶(桶)装饮用水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一、发证产品范围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瓶(桶)装饮用水类是指密封于塑料、玻璃等容器中可直接饮用的水。

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饮用纯净水、饮用矿物质水以及其他饮用水等。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1.饮用纯净水及矿物质水的生产工艺。

水源水→粗滤→精滤→去离子净化(离子交换、反渗透、蒸馏及其他加工方法)(适用于饮用纯净水)→配料(适用于矿物质水)→杀菌→灌装封盖→灯检→成品↑瓶(桶)及其盖的清洗消毒2.饮用天然矿泉水及其他包装饮用水的生产工艺。

水源水→粗滤→精滤→杀菌→灌装封盖→灯检→成品↑瓶(桶)及其盖的清洗消毒(二)关键控制环节。

水源、管道及设备等的维护及清洗消毒;瓶(桶)及其盖的清洗消毒;杀菌设施的控制和杀菌效果的监测;纯净水生产去离子净化设备控制和净化程度的监测;灌装车间环境卫生和洁净度的控制;包装瓶(桶)及盖的质量控制;消毒剂选择和使用;饮用矿物质水生产中,矿物质的添加量控制;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等。

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

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

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饮料生产是一项高度关注的行业,因为它涉及到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为了确保饮料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

这些细则规定了饮料厂需要满足的基本标准。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包括哪些方面?1. 厂房和设备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要求饮料厂必须拥有一个适当的工厂设施和设备。

工厂内应有足够的空间用于饮料生产,并设有适当的卫生控制设备和设施。

此外,材料的储存和处理设备,包括原料的储存和处理,应符合卫生和安全方面的标准。

2. 原材料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要求使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其原产国或地区应有验货证明。

使用的原材料必须是符合卫生和安全标准的,其品质应符合国家或地方的相关标准。

3. 生产过程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规定饮料生产企业必须遵循卫生和安全的生产标准,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控制、防污染和人员卫生等方面。

此外,应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管理人员和检测人员的职责和权责。

饮料生产企业还必须制定完善的标准操作程序和作业指导书,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稳定和可控性。

4. 产品质量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还规定要求饮料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确保每一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

此外,还要完善质量检测机制,进行品质管理和监测,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稳定。

质量检测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检测标准,并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机制。

5. 企业责任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还强调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饮料生产企业应该通过培训、宣传和教育等方式,加强员工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为什么需要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的出台,是为了规范饮料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这些细则的存在,可以使饮料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更加严格地控制卫生和安全,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附件2-3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饮料产品是指不含酒精的各种液体软饮料产品。

根据GB10789—1996软饮料的分类标准,液体软饮料包括碳酸饮料、瓶装饮用水、茶饮料、果(蔬)汁及其饮料、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功能饮料、食用菌类饮料及其他类饮料等。

饮料产品共分为三个申证单元,即瓶装饮用水类产品、低酸类饮料产品和高酸类饮料产品。

瓶装饮用水类产品是指所有瓶装(包括桶装)的饮用水,如瓶(桶)装矿泉水、矿化水、纯净水和天然(泉)水等。

低酸类饮料产品是指pH >4.6的饮料。

高酸类饮料产品是指pH≤4.6的饮料。

对于通过低酸类饮料产品生产许可审查的企业,可自动获得高酸类饮料产品的生产许可,而瓶装饮用水类产品的生产则必须单独审查。

在食品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产品范围,即软饮料产品的类别。

饮料产品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

二、企业生产不同类型的饮料产品,应当分别根据《瓶装饮用水生产许可证审查专业细则》(附件2-3-1)、《碳酸饮料生产许可证审查专业细则》(附件2-3-2)、《茶饮料生产许可证审查专业细则》(附件2-3-3)、《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生产生产许可证审查专业细则》(附件2-3-4)和《含乳饮料生产许可证审查专业细则》(附件2-3-5)的规定,对其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点、原辅材料的有关要求、必备的生产设备、必备的出厂检验能力等必备条件进行审查,并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抽样检验。

三、对于一些未编写审查专业细则的饮料产品,可以根据其pH值分别归类到低酸类饮料或高酸类饮料中,并参照同类产品的审查专业细则和其产品明示标准进行审查和抽样检验。

如充气运动饮料可参照碳酸饮料的审查细则。

附件:2-3-1.《瓶装饮用水生产许可证审查专业细则》2-3-2.《碳酸饮料生产许可证审查专业细则》2-3-3.《茶饮料生产许可证审查专业细则》2-3-4.《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生产生产许可证审查专业细则》2-3-5.《含乳饮料生产许可证审查专业细则》附件2-3-1瓶装饮用水生产许可证审查专业细则一、产品范围瓶装饮用水产品包括所有以符合饮用要求的水源水为原料,经过处理灌装等主要工序而生产的饮用天然矿泉水、瓶装饮用纯净水以及其他瓶装饮用水产品。

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版

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版

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版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版是指针对饮料生产企业申请生产许可证所需要审核和查验的一整套细则,是饮料产品生产监管机构审核和验收饮料企业的重要依据,旨在确保饮料生产企业的生产资质达到国家质量监督管理局设定的要求,保障饮料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在申请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前,生产企业需要按照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版的要求,全面规范自己的生产流程和流程控制,并构建完善的品质管理体系。

审查内容包括以下方面:首先,生产企业的基本条件。

包括企业现状和规模、注册时间、资产和负债状况、产权情况、生产车间及设备条件、工艺流程和生产条件等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质量,所以审查这些基本条件是首要的。

其次,饮料产品的配方和原材料。

审查包括原材料采购渠道、规格、质量等情况,以及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类化学品、添加剂等物质。

这部分审查主要是确保生产企业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不含有毒有害物质,遵循正确使用和储存的操作规程。

第三,生产过程与质量控制。

审查包括了生产流程、生产设备、操作手册等。

审查人员会检查本企业的生产流程是否严格出入,有没有遵照操作规程进行。

还会检查是否有严密的检测措施,确保饮料安全达到国家标准。

第四,生产环境与卫生。

审查企业生产车间的环境卫生、工作防护措施、人员卫生管理等,以确定该企业是否有一流的卫生条件、贯彻执行完善的工作环境和人员健康管理。

这部分审查也是为了确保饮料生产的环境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第五,产品标签与包装。

审查产品包装和标签内容,以确定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宣传法规。

产品包装和标签应当清晰、明白、规范。

此外,生产企业还应该进行包装外观和严密性检查,确保包装不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和污染。

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版中,对上述各方面进行详细的规范和要求,质量安全不达标的企业将面临许可证的取消,造成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因此,生产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全面了解审查细则版,逐一检查自身生产环节,确保企业通过审查,获得生产许可证,顺利开展生产。

饮料审查细则

饮料审查细则

饮料审查细则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饮料产品是指经过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用水冲调饮用的,乙醇含量不超过质量分数为0.5%的制品,不包括饮用药品。

包括瓶(桶)装饮用水类、碳酸饮料(汽水)类、茶饮料类、果汁和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特殊用途饮料类、咖啡饮料类、植物饮料类(非果蔬类的)、风味饮料类及其他饮料类。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饮料产品共分为7个申证单元,即瓶(桶)装饮用水类;碳酸饮料(汽水)类;茶饮料类;果汁及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其他饮料类。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当注明产品名称、申证单元及产品品种,如:饮料[瓶(桶)装饮用水类(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其他饮用水)、碳酸饮料(汽水)类、茶饮料类、果汁及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其他饮料类]。

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601。

瓶(桶)装饮用水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一、发证产品范围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瓶(桶)装饮用水类是指密封于塑料、玻璃等容器中可直接饮用的水。

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饮用纯净水、饮用矿物质水以及其他饮用水等。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1. 饮用纯净水及矿物质水的生产工艺。

水源水→粗滤→精滤→去离子净化(离子交换、反渗透、蒸馏及其他加工方法)(适用于饮用纯净水)→配料(适用于矿物质水)→杀菌→灌装封盖→灯检→成品↑瓶(桶)及其盖的清洗消毒2. 饮用天然矿泉水及其他包装饮用水的生产工艺。

水源水→粗滤→精滤→杀菌→灌装封盖→灯检→成品↑瓶(桶)及其盖的清洗消毒(二)关键控制环节。

水源、管道及设备等的维护及清洗消毒;瓶(桶)及其盖的清洗消毒;杀菌设施的控制和杀菌效果的监测;纯净水生产去离子净化设备控制和净化程度的监测;灌装车间环境卫生和洁净度的控制;包装瓶(桶)及盖的质量控制;消毒剂选择和使用;饮用矿物质水生产中,矿物质的添加量控制;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等。

含茶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含茶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含茶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含茶制品是指以茶叶为原料加工的速溶茶类[含各类固态速溶茶和各类液态速溶茶以及(抹)茶粉等产品]和以茶叶为原料配以可食用的枸杞、红枣、菊花、食用香料等制成的调味茶类(如八宝茶、三泡台等)。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速溶茶类:固态速溶茶(含奶茶、果味茶等):原料→浸提→过滤→浓缩→(加入添加物)→喷雾干燥→包装。

液态速溶茶(含调味、调香浓缩茶汁):原料→浸提→过滤→浓缩→(加入添加物)→包装。

(抹)茶粉:原料→磨碎→包装。

调味茶类:茶叶→拼配(加入配料)→包装。

(二)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1.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含量超标。

2.劣变或混入其他杂物。

3.产品在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的污染。

(三)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验收、浸提或拼配、产品仓储。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一)生产场所。

1.生产场所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如垃圾场、医院、化工企业,特别应注意厂房、仓库四周不应有其他的气味存在。

2.厂房地面应硬实、平整、光洁(速溶茶类生产企业应铺设地砖),墙面无污垢(速溶茶类生产企业应铺设墙砖)。

要保持加工环境的清洁,减少空气中的尘埃。

3.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仓库或场地。

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应分开放置,不得混放。

仓库应清洁、干燥、无异气味,不得堆放其他物品。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固态速溶茶生产必须具备浸提、过滤、浓缩、干燥、包装设备。

2.液态速溶茶(浓缩茶汁)生产必须具备浸提、过滤、浓缩、包装设备。

3.(抹)茶粉生产必须具备研磨、包装设备。

4.调味茶类生产必须具备包装设备,干燥设备视生产工艺而定。

四、产品相关标准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五、原辅材料的有关要求(一)原料应无劣变、无异味、不着色,无其他夹杂物;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二)各种花、果(实)类配料应是可食用的,添加的香精、香料应是在食品中允许添加的,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完整版)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

(完整版)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

附件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饮料生产许可审查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应与《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结合使用,适用于饮料生产许可审查工作。

仅有包装场地、工序、设备,没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的,不予生产许可。

第三条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饮料产品,是指经过定量包装、可直接饮用或用水冲调饮用、乙醇含量不超过质量分数0.5%的制品。

饮料产品系指《饮料通则》(GB/T 10789)涵盖的产品,具体包括: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汽水)、茶(类)饮料、果蔬汁类及其饮料、蛋白饮料、固体饮料和其他饮料类。

第四条本细则正文中引用的文件、标准通过引用成为本细则的内容。

凡是引用文件、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

第二章包装饮用水生产许可审查要求第一节许可范围第五条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包装饮用水,是指密封于—2 —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规定的包装材料及制品中,可供直接饮用的水。

包装饮用水生产许可类别编号0601,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饮用天然泉水、饮用天然水、其他饮用水。

饮用天然矿泉水是指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饮用纯净水是以符合原料要求的水为生产用源水,采用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当的水净化工艺,加工制成的包装饮用水。

饮用天然泉水是以地下自然涌出的泉水或经钻井采集的地下泉水,且未经公共供水系统的自然来源的水为水源,制成的包装饮用水。

饮用天然水是以水井、山泉、水库、湖泊或高山冰川等,且未经公共供水系统的自然来源的水为水源,制成的包装饮用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则19:茶饮料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一、发证产品范围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茶饮料类产品包括所有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经加工、调配(或不调配)等工序制成的饮料。

不包括以茶作为调味料加工而成的各种茶味饮料。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水处理→水+辅料

茶叶的水提取物(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调配(或不调配)→过滤→杀菌→灌装封盖→灯检→成品
(二)关键控制环节。

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质量控制;生产车间,尤其是配料和灌装车间的卫生管理控制;水处理工序的管理控制;生产设备的清洗消毒;配料计量;杀菌工序的控制;瓶及盖的清洗消毒;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设备、环境、原辅材料、包装材料、水处理工序、人员等环节的管理控制不到位,易造成化学和生物污染,而使产品的卫生指标等不合格;原料质量及配料控制等环节易造成茶多酚、咖啡因含量不达标、食品添加剂超范围和超量使用。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1.生产茶饮料类的企业,应具备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仓库、成品仓库、水处理车间、配料车间、包装瓶及盖清洗消毒车间、杀菌及自动灌装封盖车间、包装车间等生产场所。

配料车间、包装瓶及盖清洗消毒车间及灌装封盖车间进口处须安装手的清洗消毒设施以及符合要求的鞋靴消毒设施。

2.生产车间依其清洁度要求应分为:非食品生产处理区(办公室、配电、动力装备等)、一般作业区(品质实验室、原料处理、仓库、外包装等)、准清洁作业区(杀菌车间、配料车间、预包装清洗消毒车间等)、清洁作业区(灌装车间等)。

各区之间应给予有效隔离,防止交叉污染。

3.准清洁区和清洁作业区应相对密闭,设有空气处理装置和空气消毒设施,清洁作业区对于热灌装工艺的应为10万级以上清洁厂房;后杀菌和无菌灌装工艺,必需安装粗效和中效空气净化设备,保证空气循环次数10次/小时以上。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 水处理设备;
2. 配料设施;
3. 过滤器;
4. 杀菌设备;
5. 生产设备清洗消毒设施;
6. 自动灌装封盖设备;
7. 生产日期和批号标注设施;
8. 混比机(适用碳酸型茶饮料)。

四、产品相关标准
QB2499-2000《茶饮料》;GB19296—2003《茶饮料卫生标准》;地方标准及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五、原辅材料的有关要求
所用的茶叶应符合GB/T13738.2《第二套红碎茶》、GB/T13738.4《第四套红碎茶》、GB/T14456《绿茶》等标准的规定;其他原辅材料应符合相关规定。

原辅材料中涉及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必须采购获证企业的获证产品;生产企业不得使用茶多酚、咖啡因为原料调制茶饮料。

六、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
(一)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二)灭菌锅;(三)微生物培养箱;(四)生物显微镜;(五)酸碱滴定装置(适用碳酸型茶饮料);(六)二氧化碳测定装置(适用碳酸型茶饮料);(七)定氮装置(适用奶味茶饮料);(八)酸度计;(九)计量容器;(十)分光光度计;(十一)分析天平(0.1mg)。

七、检验项目
茶饮料发证检验、监督检验和出厂检验按照下列表中列出的相应检验项目进行。

出厂检验项目注有“*”标记的,企业每年应当进行2次检验。

带☆的项目为非罐头加工工艺生产的罐装茶饮料微生物指标检验项目,带★的项目为罐头加工工艺生产的罐装茶饮料微生物指标检验项目。

八、抽样方法
在企业的成品仓库内,从同一规格、同一批次的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样品。

所抽品种应为企业生产的主导产品,对于有碳酸型茶饮料产品的企业应抽查碳酸型茶饮料产品。

抽样基数不得少于200瓶,抽样数量为18瓶,样品分成2份,1份检验,1份备查。

抽样人员与被抽查企业陪同人员确认无误后,双方在抽样单上签字、盖章,并当场加贴封条封存样品。

封条上应有抽样人员签名、抽样单位盖章和抽样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