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当处理好的五个关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7 ・
众化 当作下里巴人 。相反 , 也有许多人认 为大众化 不需要学
的需要 、 望、 愿 目的 , 而把“ 民的 目的” 从 人 变成 “ 的 目的”另 党 ;
一
术支撑 , 认为从事大众化教育根本不需要进行学术研究 , 满足
于把书本上的东西复制 出来 就万事大 吉。显然 , 两种观点 这
纸交 流”“ 、人屏交流 ”优 势非 常明显。而高等学 校在学 校 中 ,
展理论和传播理论的重要力量。但是, 这里还要具体问题具
体分 析, 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马克思 恩格斯创造的 , 毛泽东思想 主要是毛泽东及其战友创造 的 , 与此稍有不 同的是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 , 除了邓小平 、 江泽 民的特殊贡献 外 , 更
异化 。
首先 , 目的” 对“ 的理解 问题 。现在一提起思想政 治教育
的 目的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的 目的 , 多人就想起这是党 中央 很
在师生关 系中 , 的还是 教师 。学生 亲其 师, 能信 关键 才 其道 。老师如果都是开着轿 车来上课 , 下课就 开车离开去. 生意 , 既不想 了解学生 , 也不去 了解学 生 , 反正 自己的教学任 务完成 了。学生 呢是拿着小说来听课 , 下课就又去忙别 的, 既 不想 听老师要讲 些什么 , 也不去想老师讲了什么 , 自己点 反正
、
创造理论 、 发展理论、 坚持理论和传播理论
目和奖励等等资源应当更加向如何坚持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理论 的领域引导 、 分配和倾斜 。
的关系
一
个民族如果不能站在理论的高峰 , 就很难站在科学 的
二、 学术性与大众化的关系
党和 国家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 论的研究和宣传工 作。
一
高峰 , 就很难 以一个有文化的民族立 于世界民族之林。所 以 ,
在高校中推进 马克思 主义大 众化 , 主要 是去 “ 学生 。 化”
现代化 的学术. 不是为学术而学术 , 陛, 不是忽视人、 忽视物 、 忽 视社会思潮的学术研究 。因此 , 学术性不应当嘲笑 、 轻视大众 化, 大众化也不应 当拒绝 、 排斥学术性 。—个高校 的政治课教 员只有把学术性和大众化有 机统 一起来 , 才能真正做好高校
知识分子追 求真理 、 和老百姓翻身解放 、 和中华 民族独立相结
名答到了, 考试学分拿到了。虽然师生见面了, 但是却没有交 流, 没有思想和情感的碰撞融通。我们应当提倡老师去了解 自 己的教育对象, 走进课堂 , 走进食堂, 走进宿舍, 走进操场,
方面 , 了的理论还必须让人 民知道 、 发展 理解 、 掌握和运用 ,
把“ 的目的” 党 内化为 “ 民 自己的 目的” 自觉地 去贯彻 。这 人 ,
都有片面 性。从事精深研究 的人也应 当更加关注 、 努力推进 普及工作 , 善于把深刻 的思想 和学 理浅显易懂地表达 出来和
传播 出去 。从 事大众化 的同志也应 当更加 注意提高 自己 的 学识水平 , 更加融会贯通地传播最新成果 , 避免把知识 点和道
面。“ 鹊桥”“ 和“ 天器” 、船” 航 在这 里成 为 关键 的制 约 因素。
理讲错 、 讲 浅 、 。 讲漏 讲歪 学术性取 向往往重视尽可 能深刻地描述 事物或理论 内 部的复杂结构 , 阐明现象背后 的规 律和道理 。大众化取 向往 往注重把复杂 的道 理简单 地表达 出来 , 让人们 理解 和掌 握。 这两种取向导致两种截然不 同的行为特点。但 是 , 由于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面向知识分子 的理论 传播 工作 , 这种理 论传播又是在 与形形色色 的意识形 态领域 的挑战性思潮 辩 论 中进行 的 , 因而具有很强 的思想性 、 价值性 , 这就要求 我们 高校的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要有 理论深度 、 深度 、 深 思想 价值
徐成芳 , 琦 , 张 顾 林
( 大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辽宁 大连 1:4 1 2) ( 0
摘 要: 高等 学校 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平 台和主渠道之一。高校马克思主 义大众化必须处理好五对 关 系:创造 “
理论 、 理论” 坚持理论 、 发展 和“ 传播理 论” 关 系,学术性 与大众化” 的 “ 的关 系, 目的和效 果” “ 的关 系,老 师和学生” 关 “ 的
说不仅要传承知识, 而且要培养能力, 更要提高素质, 要育人。
现在的问题是 , 表面上是学生不爱学 , 其实关键在于老师没有
很好地教。老师 和学 生之间 隔着一堵 看不见 的墙 。老师 是
进的意愿和庞大的组织网络, 有学科体系平台和经费保障, 有
广大辛勤工作的一线教师, 渴望思想进步成熟长大 的广 大 有 青年 , 总之是有好的理论 、 的重 视、 党 众多老 师和青年们成 长
加强学术研究 , 另一方面从加强 “ 两课” 教学 , 设立重大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专项方面加强 大众化工作 。但是 , 现在有一 种错
误倾向, 即把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性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的大众
化相对立 、 相脱节 。很多人喜欢 把学术性 当作阳春白雪 , 把大
是能力低 下的 、 的、 不幸 悲哀的 、 的。但是 , 了好 的理论 软弱 有
持和传播它 。也就是说 , 对于高等学校来说 , 首要任务是坚持 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 而不是创造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 。
么, 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性质 和作用 的定位是 否实现 了 呢?我们 的 目的如何才 能更好 地实 现呢?这是 一个值 得研
究的问题 。
一
有 了这样 的功能定位 , 我们就会 对高等学 校的政治理论研究 和政治理论课教学做到心 中有数 , 加 自觉。应当把坚持和 更 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功夫做 足 、 好 。人 、 、 、 、 做 财 物 技术 项
三、 目的和效果的关系
我们常常面临一种尴尬 : 我们有指导我们从 胜利走 向胜 利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 产生于伟大 的中国特色社会 有 主义实践 的伟大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 , 有执政党积极 推
为的主体;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同时又是 自身学习内化的主
体 。教师从事教育的宗 旨应 当是一个“ 目的复合体”也就是 ,
收稿 日期 : 1 0- 2 1 81 0. 0
作者简介 : 徐成芳( 6 , 辽 宁本 溪人 , J孓)男, 9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 义学院教授 , 研究方 向: 思主义理论 ; 马克
顾
张 琦( )女 , 宁丹东人 , 】 , 辽 孵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 义学院中国近现代 史专业 21级在读硕士研 究生; 0 0  ̄( 7-, , ] 9)女 大连理工 大学马 克思主 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1级在读硕 士研究生 , 9 0 0 研究方 向: 思想政治教育。
居于较高层次 , 负责生 产制 造一个 民族的中高级知识阶层 , 培 养一个 民族的知识精英 和思想精英 , 的地 位和作用 更加重 它
要。中西方高等学校的区别, 关键就是我们有思想政治教育
而西方没有 。西方有人 指责我们 的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 是“ 洗 脑”“ 、 思想控 制”“ 、 文化专 制”是发 明创造 和科技进 步 的“ , 障 碍” 。我们则认为 , 思主义大众化 是我们 的“ 治优势” 马克 政 ,
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 。
老师是最主要的工作群体 , 学生是最 主要的工作对象 。师生 关系是最重要的一对关 系。如果师生都 有积极性 , 效果将是 最好的; 如果是师生 的一方 面有积极 性 , 一方面 没有积极 另
性, 效果次之; 如果是师生双方都没有积极性 , 效果将是最差
的。师生关 系应当是辩证统一 的, 老师是主导 , 是实施教育行
着 的需求 , 但是常常感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很难 , 效果并
不理想。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 。
为 了自己的饭碗 , 学生是 为了 自己的学分 。老师 的教学 行为
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都不关乎思想, 仅仅关乎自己的利益。在
这种状态下,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渐渐 地被象征化 、 , 虚化 甚至
一
个民族 的理论能力至关重要 , 软实力” 是“ 的重要组成 部分。
方 面从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 、 加强重大科研立项 方面
但是 长期 以来 , 人们片面地认为理 论能力就是创造 理论 的能 力。其实 不然 , 理论能力还应当包括 坚持理论 的能力 、 发展理
论的能力 、 传播理论 的能力 。一个 民族 如果没有 自己 的理 论
第 2 卷第 4 7 期
21 年 1 01 2月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 Ⅱa o ag l Ta h r ’C l 【1 fC J z叫 e c e l 1 1 s o ie l
、 12 . . 『 .7 No4 o D c2 1 e .O 1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 当处理好的五个关系
却不能很好地坚持 , 不能与时俱进地发展和正确地运用 , 不能 有效传播使之效益最 大化 , 同样也是令人遗憾的。
全国从事哲学 社会科 学研究 的大约 有 4 万 人 , 中 3 o 其 o 万人在高等学校。因此 , 等学校是创 造理论 影 广 报 图书 出版 、 、 机 短信 、 网络 手 3 G等等 。 在众 多传播方式中 , 学校教育 由于是人与人直接面对面 的“ 人 际交流”其交互性 大大 高于一般平面媒 体的“ , 人机交 流”“ 、 人
系, 学资源和行政性 资源” “ 教 的关 系, 方能取得 良好效果。
关键词 : 高等学校 ; 马克思主 义大众化 ; 五个关系 中图分类号 :61 G4 文献标识码 m 文章编号 :1 - 6{) )4I 7 2 13 4 221 0-/ - (8 7 1 (Z 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平 台和途径有很多 , 比如学校教育 、
的目 、 的 领导者 的目的 、 主管部 门的目的, 而不是 自己的 目的,
不是学生的 目的。于是 , 于这种对“ 基 目的” 的认识 , 目的很难
达到, “ 两张皮” 现象必然产生。这种状况与马克思主义传人 中国和指导中国革命的时期不同, 当时中国的执政党和政府 对马克思主义是打压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一开始就和一部分
就要求传播者和受众“ 、 、 、 真学 真信 真懂 真用” 。 其次 , 忽视“ 目的” 效果” 和“ 的统一 。重视二者统一者 , 才 是有的放矢 ; 忽视二者统一者 , 免无 的放矢 。但 是现实 中, 难 人们很少认真对待这个问题。我们是否 围绕 着“ 什么是我们 的 目的 , 怎样实现我们的 目的, 我们的 目的实现的效 果怎样 ? ” 进行了认真 的思考 呢?我们发 现 目的与效果 背离 的现象 了 吗 ?找到解 决的办法 了吗?发 现成功 的经验 了吗?这种 经 验是可 以 复制 和推广 的吗?“ 目的” “ 果” 像“ 和 效 就 牛郎” 和 “ 织女”常年总是中间隔着滔滔 的银河 , , 一年或许 才能见上一
度, 要求大众 化是有学术支撑的大众化 , 而马克思主义 的学术 性研究又必须是 面向实际 、 面向实践 、 面向人 、 面向世界 、 向 面
我们 的教育工作 者应 当是 目的和效 果统一 论者 。不仅要 有
好 的 目的, 而且要有好的效果 , 至可 以说更重要的是要有好 甚
的效果 。
四、 J l学生的关系 教t , i l
是宝 贵的“ 文化资源”是发 明创造和科技进步 的“ 要条件” , 重 , 能够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提供“ 精神动力” 思想武器 ” 和“ 。那
多的融入 了广大专家学者 的劳 动 , 之理论化 、 化, 使 系统 但是 尽管如此 , 创造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理论成果 , 不是高 等学校的主要任务和功能 , 学校 的主要任 务和功能是坚 高等
27 ・
众化 当作下里巴人 。相反 , 也有许多人认 为大众化 不需要学
的需要 、 望、 愿 目的 , 而把“ 民的 目的” 从 人 变成 “ 的 目的”另 党 ;
一
术支撑 , 认为从事大众化教育根本不需要进行学术研究 , 满足
于把书本上的东西复制 出来 就万事大 吉。显然 , 两种观点 这
纸交 流”“ 、人屏交流 ”优 势非 常明显。而高等学 校在学 校 中 ,
展理论和传播理论的重要力量。但是, 这里还要具体问题具
体分 析, 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马克思 恩格斯创造的 , 毛泽东思想 主要是毛泽东及其战友创造 的 , 与此稍有不 同的是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 , 除了邓小平 、 江泽 民的特殊贡献 外 , 更
异化 。
首先 , 目的” 对“ 的理解 问题 。现在一提起思想政 治教育
的 目的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的 目的 , 多人就想起这是党 中央 很
在师生关 系中 , 的还是 教师 。学生 亲其 师, 能信 关键 才 其道 。老师如果都是开着轿 车来上课 , 下课就 开车离开去. 生意 , 既不想 了解学生 , 也不去 了解学 生 , 反正 自己的教学任 务完成 了。学生 呢是拿着小说来听课 , 下课就又去忙别 的, 既 不想 听老师要讲 些什么 , 也不去想老师讲了什么 , 自己点 反正
、
创造理论 、 发展理论、 坚持理论和传播理论
目和奖励等等资源应当更加向如何坚持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理论 的领域引导 、 分配和倾斜 。
的关系
一
个民族如果不能站在理论的高峰 , 就很难站在科学 的
二、 学术性与大众化的关系
党和 国家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 论的研究和宣传工 作。
一
高峰 , 就很难 以一个有文化的民族立 于世界民族之林。所 以 ,
在高校中推进 马克思 主义大 众化 , 主要 是去 “ 学生 。 化”
现代化 的学术. 不是为学术而学术 , 陛, 不是忽视人、 忽视物 、 忽 视社会思潮的学术研究 。因此 , 学术性不应当嘲笑 、 轻视大众 化, 大众化也不应 当拒绝 、 排斥学术性 。—个高校 的政治课教 员只有把学术性和大众化有 机统 一起来 , 才能真正做好高校
知识分子追 求真理 、 和老百姓翻身解放 、 和中华 民族独立相结
名答到了, 考试学分拿到了。虽然师生见面了, 但是却没有交 流, 没有思想和情感的碰撞融通。我们应当提倡老师去了解 自 己的教育对象, 走进课堂 , 走进食堂, 走进宿舍, 走进操场,
方面 , 了的理论还必须让人 民知道 、 发展 理解 、 掌握和运用 ,
把“ 的目的” 党 内化为 “ 民 自己的 目的” 自觉地 去贯彻 。这 人 ,
都有片面 性。从事精深研究 的人也应 当更加关注 、 努力推进 普及工作 , 善于把深刻 的思想 和学 理浅显易懂地表达 出来和
传播 出去 。从 事大众化 的同志也应 当更加 注意提高 自己 的 学识水平 , 更加融会贯通地传播最新成果 , 避免把知识 点和道
面。“ 鹊桥”“ 和“ 天器” 、船” 航 在这 里成 为 关键 的制 约 因素。
理讲错 、 讲 浅 、 。 讲漏 讲歪 学术性取 向往往重视尽可 能深刻地描述 事物或理论 内 部的复杂结构 , 阐明现象背后 的规 律和道理 。大众化取 向往 往注重把复杂 的道 理简单 地表达 出来 , 让人们 理解 和掌 握。 这两种取向导致两种截然不 同的行为特点。但 是 , 由于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面向知识分子 的理论 传播 工作 , 这种理 论传播又是在 与形形色色 的意识形 态领域 的挑战性思潮 辩 论 中进行 的 , 因而具有很强 的思想性 、 价值性 , 这就要求 我们 高校的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要有 理论深度 、 深度 、 深 思想 价值
徐成芳 , 琦 , 张 顾 林
( 大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辽宁 大连 1:4 1 2) ( 0
摘 要: 高等 学校 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平 台和主渠道之一。高校马克思主 义大众化必须处理好五对 关 系:创造 “
理论 、 理论” 坚持理论 、 发展 和“ 传播理 论” 关 系,学术性 与大众化” 的 “ 的关 系, 目的和效 果” “ 的关 系,老 师和学生” 关 “ 的
说不仅要传承知识, 而且要培养能力, 更要提高素质, 要育人。
现在的问题是 , 表面上是学生不爱学 , 其实关键在于老师没有
很好地教。老师 和学 生之间 隔着一堵 看不见 的墙 。老师 是
进的意愿和庞大的组织网络, 有学科体系平台和经费保障, 有
广大辛勤工作的一线教师, 渴望思想进步成熟长大 的广 大 有 青年 , 总之是有好的理论 、 的重 视、 党 众多老 师和青年们成 长
加强学术研究 , 另一方面从加强 “ 两课” 教学 , 设立重大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专项方面加强 大众化工作 。但是 , 现在有一 种错
误倾向, 即把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性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的大众
化相对立 、 相脱节 。很多人喜欢 把学术性 当作阳春白雪 , 把大
是能力低 下的 、 的、 不幸 悲哀的 、 的。但是 , 了好 的理论 软弱 有
持和传播它 。也就是说 , 对于高等学校来说 , 首要任务是坚持 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 而不是创造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 。
么, 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性质 和作用 的定位是 否实现 了 呢?我们 的 目的如何才 能更好 地实 现呢?这是 一个值 得研
究的问题 。
一
有 了这样 的功能定位 , 我们就会 对高等学 校的政治理论研究 和政治理论课教学做到心 中有数 , 加 自觉。应当把坚持和 更 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功夫做 足 、 好 。人 、 、 、 、 做 财 物 技术 项
三、 目的和效果的关系
我们常常面临一种尴尬 : 我们有指导我们从 胜利走 向胜 利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 产生于伟大 的中国特色社会 有 主义实践 的伟大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 , 有执政党积极 推
为的主体;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同时又是 自身学习内化的主
体 。教师从事教育的宗 旨应 当是一个“ 目的复合体”也就是 ,
收稿 日期 : 1 0- 2 1 81 0. 0
作者简介 : 徐成芳( 6 , 辽 宁本 溪人 , J孓)男, 9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 义学院教授 , 研究方 向: 思主义理论 ; 马克
顾
张 琦( )女 , 宁丹东人 , 】 , 辽 孵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 义学院中国近现代 史专业 21级在读硕士研 究生; 0 0  ̄( 7-, , ] 9)女 大连理工 大学马 克思主 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1级在读硕 士研究生 , 9 0 0 研究方 向: 思想政治教育。
居于较高层次 , 负责生 产制 造一个 民族的中高级知识阶层 , 培 养一个 民族的知识精英 和思想精英 , 的地 位和作用 更加重 它
要。中西方高等学校的区别, 关键就是我们有思想政治教育
而西方没有 。西方有人 指责我们 的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 是“ 洗 脑”“ 、 思想控 制”“ 、 文化专 制”是发 明创造 和科技进 步 的“ , 障 碍” 。我们则认为 , 思主义大众化 是我们 的“ 治优势” 马克 政 ,
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 。
老师是最主要的工作群体 , 学生是最 主要的工作对象 。师生 关系是最重要的一对关 系。如果师生都 有积极性 , 效果将是 最好的; 如果是师生 的一方 面有积极 性 , 一方面 没有积极 另
性, 效果次之; 如果是师生双方都没有积极性 , 效果将是最差
的。师生关 系应当是辩证统一 的, 老师是主导 , 是实施教育行
着 的需求 , 但是常常感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很难 , 效果并
不理想。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 。
为 了自己的饭碗 , 学生是 为了 自己的学分 。老师 的教学 行为
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都不关乎思想, 仅仅关乎自己的利益。在
这种状态下,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渐渐 地被象征化 、 , 虚化 甚至
一
个民族 的理论能力至关重要 , 软实力” 是“ 的重要组成 部分。
方 面从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 、 加强重大科研立项 方面
但是 长期 以来 , 人们片面地认为理 论能力就是创造 理论 的能 力。其实 不然 , 理论能力还应当包括 坚持理论 的能力 、 发展理
论的能力 、 传播理论 的能力 。一个 民族 如果没有 自己 的理 论
第 2 卷第 4 7 期
21 年 1 01 2月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 Ⅱa o ag l Ta h r ’C l 【1 fC J z叫 e c e l 1 1 s o ie l
、 12 . . 『 .7 No4 o D c2 1 e .O 1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 当处理好的五个关系
却不能很好地坚持 , 不能与时俱进地发展和正确地运用 , 不能 有效传播使之效益最 大化 , 同样也是令人遗憾的。
全国从事哲学 社会科 学研究 的大约 有 4 万 人 , 中 3 o 其 o 万人在高等学校。因此 , 等学校是创 造理论 影 广 报 图书 出版 、 、 机 短信 、 网络 手 3 G等等 。 在众 多传播方式中 , 学校教育 由于是人与人直接面对面 的“ 人 际交流”其交互性 大大 高于一般平面媒 体的“ , 人机交 流”“ 、 人
系, 学资源和行政性 资源” “ 教 的关 系, 方能取得 良好效果。
关键词 : 高等学校 ; 马克思主 义大众化 ; 五个关系 中图分类号 :61 G4 文献标识码 m 文章编号 :1 - 6{) )4I 7 2 13 4 221 0-/ - (8 7 1 (Z 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平 台和途径有很多 , 比如学校教育 、
的目 、 的 领导者 的目的 、 主管部 门的目的, 而不是 自己的 目的,
不是学生的 目的。于是 , 于这种对“ 基 目的” 的认识 , 目的很难
达到, “ 两张皮” 现象必然产生。这种状况与马克思主义传人 中国和指导中国革命的时期不同, 当时中国的执政党和政府 对马克思主义是打压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一开始就和一部分
就要求传播者和受众“ 、 、 、 真学 真信 真懂 真用” 。 其次 , 忽视“ 目的” 效果” 和“ 的统一 。重视二者统一者 , 才 是有的放矢 ; 忽视二者统一者 , 免无 的放矢 。但 是现实 中, 难 人们很少认真对待这个问题。我们是否 围绕 着“ 什么是我们 的 目的 , 怎样实现我们的 目的, 我们的 目的实现的效 果怎样 ? ” 进行了认真 的思考 呢?我们发 现 目的与效果 背离 的现象 了 吗 ?找到解 决的办法 了吗?发 现成功 的经验 了吗?这种 经 验是可 以 复制 和推广 的吗?“ 目的” “ 果” 像“ 和 效 就 牛郎” 和 “ 织女”常年总是中间隔着滔滔 的银河 , , 一年或许 才能见上一
度, 要求大众 化是有学术支撑的大众化 , 而马克思主义 的学术 性研究又必须是 面向实际 、 面向实践 、 面向人 、 面向世界 、 向 面
我们 的教育工作 者应 当是 目的和效 果统一 论者 。不仅要 有
好 的 目的, 而且要有好的效果 , 至可 以说更重要的是要有好 甚
的效果 。
四、 J l学生的关系 教t , i l
是宝 贵的“ 文化资源”是发 明创造和科技进步 的“ 要条件” , 重 , 能够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提供“ 精神动力” 思想武器 ” 和“ 。那
多的融入 了广大专家学者 的劳 动 , 之理论化 、 化, 使 系统 但是 尽管如此 , 创造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理论成果 , 不是高 等学校的主要任务和功能 , 学校 的主要任 务和功能是坚 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