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概念,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特定的时代内蕴和表现形式,不会永远停止在一个水平线上,但其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是共同的,这是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推进过程中的最根本的东西,也是我们分析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的理论前提。那么,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之前,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概念进行辨正,对其时代内蕴作出科学的阐释。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概念的辨正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概念,为理论界所广泛关注并深入研究,不同的学者从多个视角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作出了不同回答,可谓众说纷纭,但至今尚无统一的定论,有的甚至还存在着明显的误读和曲解,亟待从哲学的角度来进行辨正。

(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区别开来

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艾思奇是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运动的开创者,因而称之为‚哲学大众化第一人‛。但近年来也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第一人应是1921年就开始大众化工作的高语罕‛,主要是因为‚高语罕在20世纪上半叶撰写的《白话书信》、《理论与实践:从辩证法唯物论

的立场出发(书信体)》、《青年书信》等,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三本通俗著作‛。

这个理由看似很有说服力,实际上却站不住脚,其中提到的高语罕代表作之一《白话书信》,主要是采用书信体的形式论及政治、妇女平等和婚姻自由、社会的不平和政局的黑暗、劳工痛苦和资本剥削,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主张,从其内容可以看出,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很显然,论者是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混为一体,令人费解的是,这在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领域里并不是个别现象。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存在明显差别,一方面,从逻辑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诚然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和有机组成部分,但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集合概念毕竟不能完全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者虽有很多共性,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视或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具有其内在逻辑和特殊规律;另一方面,从历史上看,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传播确实是从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的,但是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逐渐演变、不断摸索、分阶段推进的历史过程,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所呈现的基本形态有所不

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题也随着社会形势和历史任务的变化而变化。

基于此,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和先导,但绝不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全部,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能把二者混同起来。

(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区别起来

很多研究者之所以把艾思奇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第一人‛,也就是因为其代表作《大众哲学》主要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通俗化虽然是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实现形式,但是可以肯定的说,通俗化不等同于大众化,这一点,就连艾思奇本人也很清醒,在历史他几乎从未把自己所作的哲学通俗化当成哲学的大众化。

1935年曾有学者致信艾思奇,对其在哲学大众化运动中所取得的成就表示高度赞扬,但是艾思奇对此并不完全认同和接受,他声称自己所做的只是通俗化而已。毛泽东在充分肯定通俗化的同时,还提出过一个‚群众化‛的概念,1963年5月,毛泽东曾指出:‚应当大大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使之群众化,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掌握,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这里所提的‚群众化‛已经完全超越了‚通俗化‛,比照我们今天所讲的‚大众化‛,在内涵上是基本一致的。毋庸臵疑,通俗化和大众化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通俗化仅仅是大众化的一个问题,而且并不是首要问题。如果把这两个问题,完全等同起来,或者把大众化仅仅归结为通俗化,那显然是是不科学的。

(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联系起来

虽然近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已遍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史上众多重要代表人物,但很少有人专门论述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实际贡献;与此同时,尽管学术界关于李达哲学思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地得到拓展,但大多只是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先驱来讨论,从总体上看,李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研究仍显得十分滞后,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遗憾和理论的缺陷。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理论根源,我们认为主要在于没有从根本上理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间的关系。在很多研究者那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被作为两个完全不相干的学术命题来讨论,被当作两条完全不相交的历史主线来追溯,这种惯性思维严重干扰、束缚甚至误导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探讨。

毋容臵疑,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内涵,但实际上这两者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共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同意曹泳鑫的观点:‚应当说,无论从理论还是历史事实上看,三个‘化’都是一体的,而且是辩证统一的。‛

从理论上看,在这‚三化‛当中,中国化是灵魂、核心和根本,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时代化是基础和前提,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变化而与时俱进的历程;大众化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武装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程度。从历史考察来看,时代化和大众化都是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并围绕着中国化来展开。因此,我们不应该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来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更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蕴含着的大众化经验及其创造。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概念的阐释

马克思的关于‚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物质武器,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精神武器‛[5]著名论断,实际上已经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概念及其时代内蕴作了最有说服力的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归根到底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民大众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人民大众的根本立场,在内容与形式上主动适应人民大众的特点和需求,通过有效的方式为人民大众所了解、认同、接受、理解、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