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东西的学问》教学案例及评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4课《买东西的学问》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4课《买东西的学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东西的学问》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培养学生理性消费、合理选择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比较商品价格、质量的方法,学会阅读商品标签,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购物经验,对商品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购物时,往往只关注自己喜欢的商品,忽视了价格、质量等因素。
此外,学生对消费者权益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购物时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学会比较商品价格、质量的方法,阅读商品标签;掌握维护自己消费权益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理性消费、合理选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消费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比较商品价格、质量的方法;维护自己消费权益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购物时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学会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商品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消费者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资料。
3.准备分组讨论的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购物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消费者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消费权益。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习惯。
买东西的学问教材分析
买东西的学问教材分析买东西的学问教材分析「篇一」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买东西的学问》。
本单元的教学要通过探索,让学生掌握买东西的学问,学会合理消费,能够在生活中反对浪费,避免浪费。
这是本单元的价值取向。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本课对应课程标准、我们的社区生活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能够独立的购买简单物品,文明购物。
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前三年我们的社区生活主题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购物的能力。
本课包括“学会看包装”、“避免购物小麻烦”、“购物讲文明”和“维权意识不能少”四部分。
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运用生动活泼例子引领,让学生参加购物活动,在实践中学会体会购物的学问。
分为两课时教学。
(二)教学目标知识:掌握购物的技巧。
能力与方法:1、培养良好的购物习惯,做文明的消费者;2、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能够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文明、法治观念(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购物掌握购物的技巧,培养良好的购物习惯。
2.难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课程的学习,对购物有所认识,但如何正确购物和自我保护认识不够。
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教学准备:1.教法: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2.学法:自主学习法及活动与探究3.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查找关于消费者保护方面的资料,做购物调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
1.谈话。
同学们,我们都有过购物的经历。
怎样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这里面可有不少学问。
刚好,我们班级要开联欢会,需要购买许多物品,生活委员雯雯想让你帮忙出主意,让我们先来探究一下购物的学问。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买东西的学问》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编写一份《聪明消费者指南》,内容包括辨别商品真伪优劣的方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合理消费建议等。
2.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评价,对学生的作业给予肯定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
3.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4.教师关注小组合作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和评价,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消费经验和教训,提高消费智慧。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促进共同成长。
4.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思考消费问题,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认识到合理消费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形成健康、绿色、可持续的消费观念。
2.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尊重消费者权益,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抵制不良消费行为。
3.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各小组结合课本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总结出一系列购物技巧和策略,如比较价格、了解商品信息、合理维权等。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消费知识、技能和法治意识等方面的要点。
2.强调合理消费、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消费的基本知识,包括商品的生产、流通、价格形成等方面,使他们认识到消费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4《买东西的学问》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4《买东西的学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买东西的学问》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购物时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理性消费,善于比较,懂得选择,从而培养他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技能。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购物经验,对购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购物时,往往只注重价格,忽视了商品的质量和实用性。
此外,学生对消费技巧的了解还不够,需要通过学习,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购物时应考虑的因素,学会比较和选择,提高消费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观念,懂得珍惜资源,关爱环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购物时应考虑的因素,学会比较和选择。
2.难点: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观念,懂得珍惜资源,关爱环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小组讨论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起自己的购物经历,引发学生对购物的思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购物时应考虑的因素。
3.课堂讲解:讲解购物时应考虑的因素,如价格、质量、实用性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购物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提高消费能力。
5.实践操作:让学生模拟购物,学会比较和选择,培养学生的消费技能。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理性消费的观念。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购物时应考虑的因素:4.售后服务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4买东西的学问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买东西的学问》一、教学目标1.懂得购物时需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会文明购物。
2.学会正确解决购物时遇到的问题,树立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
3.掌握合法维护自己权益途径和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合法维护自己权益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程导入(3分钟)(一)展示学习目标(二)漫画导入1.展示漫画:2.展示问题:说说漫画反映了哪些不文明的购物行为?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学生观察漫画并回答问题。
明确本节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
通过趣味漫画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生活中常见的不文明购物行为,引出本课。
小结揭题:看样不文明购物行为还是存在的,我们在购物时要养成良好的购物习惯,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不文明的购物行为?你能提出哪些建议?探究新知(一)慧购物,讲文明(16分钟)1.畅所欲言(1)展示要求:回忆一下,自己曾遇到的不文明购物行为,并完成下列表格。
(2)展示表格:(3)学生填写:略。
过渡:那么我们在购物过程中,如何做一个文明的购物者?2.活动一:情境分析(1)展示情境对话:(2)展示问题:阅读晓明和营业员的对话,你同意晓明的看法和观点吗?(3)展示追问:如果你是晓明,你会怎么说,怎么做?(4)展示预设:礼貌寻求帮助,听从提醒不撕包装,主动道谢。
(5)演一演:在以下情境中,如何做一个文明的顾客?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填写表格。
学生分析情境对话并回答问题。
通过填写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文明购物行为的感觉和想说的话语,引导学生懂得不文明购物行为要避免,引导学生养成文明购物的习惯。
学生通过分析情境代入晓明的角色,懂得如何用礼貌用语和营业员沟通,通过演一演进一步促进学生养成使用文明(6)展示文明购物小贴士:用语的习惯。
学生了解更多购物小贴士。
教师总结:文明购物言行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二)会协商,懂维权(20分钟)1.活动二:案例分析(1)展示视频:超市保安要搜身。
《买东西的学问》(教案)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买东西的学问》一、标题购物小达人:买东西的学问二、引言“同学们,你们是不是经常和家人一起去超市或商店买东西?你们知道吗,购物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其中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知识和技巧。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买东西的学问,看看谁是真正的购物小达人!”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消费观念,但对于购物的技巧、消费权益等方面可能还不够了解。
通过本次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购物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掌握一些基本的购物技巧和消费者权益。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和节约精神;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五、教学重难点1. 重点:购物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基本的购物技巧和消费者权益。
2.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购物技巧;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和节约精神。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购物知识、技巧和案例;准备一些购物道具和模拟货币;设计好教学流程和活动安排。
2. 学生准备:了解基本的购物流程和消费者权益;准备好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学习过程和心得。
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0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购物的视频或展示一些购物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购物经历,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
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对购物话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购物时遇到过什么问题或困难吗?你们想知道如何成为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二)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购物基本流程介绍:教师简要介绍购物的基本流程,包括选择商品、查看价格、结账等步骤,帮助学生建立对购物的初步认识。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买东西的学问》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买东西的学问》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东西的学问》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理性消费、合理选择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些购物技巧,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购物经验,他们对购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购物时,往往只注重价格,忽视商品的质量和自己的需求。
此外,他们在购物时,往往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培养学生理性消费、合理选择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理性消费、合理选择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购物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购物技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购物案例,让学生了解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购物场景的图片或视频。
2.准备一些购物案例,用于分析。
3.准备一些购物技巧的提示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谈论购物时的一些经历,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购物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讨论,总结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商品的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些购物技巧的提示卡,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进行购物。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购物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运用所学技巧进行购物。
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购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培养自己的消费意识和判断能力?6.小结(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购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消费意识和判断能力。
买东西的学问教案
买东西的学问教案买东西的学问教案活动一:学会看包装1、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过买东西的经受,怎样才能买到满足如意的商品,这里面有不少的学问。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争论“买东西的学问”。
〔板书课题〕2、出示课件:班级要开联欢会,需要买很多东西,生活委员雯雯忙得不行开交,你来帮帮她吧。
认真看看这两种零食,哪种可以购置,哪种不行以购置呢?为什么?3、学生自由发言,发表意见。
4、教师:我们所看到的这两张图是两种商品的包装。
正规商品的包装上一般都有厂名厂址、使用说明、生产日期等内容,这是我们了解商品的重要渠道。
5、观看下面这几种商品,完成“观看记录表”,看看同类产品有哪些共同的信息?6、下面这三种商品标志你见过吗?在哪种商品标签上见过?他们分别表示什么含义?〔课件介绍〕活动二:避开购物小麻烦1、在购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实行一些方法来避开购物带来的麻烦和纠纷。
2、看看下面这两位同学的购物经受,你有什么建议?3、你觉得我们在购物的时候,为了避开麻烦和纠纷,应当留意哪些问题?4、教师总结:出示《小贴士》5、还有什么需要提示大家的吗?〔教师适时补充:要记得索要发票〕,出示《学问窗》6、随着现代科技的进展,网上购物越来越多了,你对网上购物有哪些了解?7、你觉得网上购物应当留意什么?请大家一起来共享一下吧。
8、教师总结:看来购物真的是一门学问,我们在购物时要学会通过商品的包装、标签了解商品,还要通过一些小妙招避开麻烦和纠纷,网上购物更要慎之又慎。
买东西的学问教案一、目标:让学生知道本地的商业场所和选购商品的有关常识。
在逛商场时遇上如何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在逛商场时遇上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要这样灵敏的去处理二、难点:如何购置商品和享有哪些权利三、重点:识辨购置商品的真假。
四、导入师问:“你们自己买过东西吗”?学生答复:“有”师问:“买过什么东西呀!”学生答复:“买笔、零食、笔记本、文具盒、娃娃??”师:“你们真棒、真不错,都已经自己有买过东西的经受了,这说明白同学们已经开头接触社会生活了,有了确定的生活力气了。
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买东西的学问》教学案例
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买东西的学问》教学案例本学期,我们四年级道法教研工作围绕“提高道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中心,深入开展道法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求实务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为规范教研活动,提升教研实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次课堂教学活动内容,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活动时间:2024年4月2日星期五上午第二节8:50——9::30活动地点:赛号小学四年级教室活动主题:四年级语文道法《买东西的学问》活动安排:参加人员:全校道法学科教师。
活动过程:第一环节课例展示四年级道法老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基精心设计了能够有效解决学生真实问题的课堂环节,从别样的自我介绍引入并过渡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在逐步深入地理解,并让学生把课堂上学会的方法应用于课后实践活动之中,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实际生活。
这种基于问题导向下的教学,给予了学生有效的指导和引领。
第二环节说课交流展示课之后进行了说课活动。
执教教师都对自己所上内容进行说课。
大家围绕本课核心观点,在如何解决学生的认知疑难和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和有针对性地说课,令前来观摩和学习的老师们对于“问题导向下的价值引领”这一研究主题有乐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环节听课教师及教研员点评参会教师对六节课进行点评。
大家充分肯定了这节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对照注释,理解文中语句。
解关键词,还可以给关键字扩词理解意思。
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等多种多样的理解方法,将文言文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良好品质,寓教于趣,寓教于乐。
接着教研员对今天的活动表示充分的肯定,课上有效地引领,都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后,校领导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叮嘱大家“道法”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娃娃抓起,培养具有大格局的孩子,共同发展。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买东西的学问》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买东西的学问》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买东西的学问》是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以生活中的购物场景为背景,通过学习购物中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合理消费,如何辨别商品的真伪,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消费者权益。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面对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购物经验,对购物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购物中往往注重商品的价格和外观,忽视商品的质量和实用性。
此外,他们对消费者权益的认识还不够清晰,遇到购物纠纷时不知道如何维权。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购物,提高他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购物的基本技巧,学会辨别商品的真伪,提高合理消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诚信购物、理性消费的观念,增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购物技巧的学习,商品真伪的辨别,合理消费的实践。
2.难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购物过程中的理性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景模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真实的购物场景为例,引发学生对购物的思考,导入新课。
2.教学新知:讲解购物的基本技巧,如何辨别商品的真伪,如何进行合理消费。
3.案例分析:分析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方法和途径。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购物过程中保护自己的权益,分享购物经验。
5.实践环节:让学生设计一份购物计划,包括商品选择、价格比较、购物预算等,培养学生的合理消费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诚信购物、理性消费的重要性。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时《买东西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时《买东西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东西的学问》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购物时如何进行比较、选择和决策,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习惯。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的差异,并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在购物时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但对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的差异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方面,帮助他们建立理性消费的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的差异,并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
2.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习惯,提高他们的消费智慧。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选择和决策的技巧。
2.难点: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购物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比较、选择和决策。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的差异。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购物场景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一些购物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准备一些购物技巧的卡片,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购物时的经历,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购物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的差异。
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方面,并思考如何在购物时做出明智的选择。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些购物案例。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在卡片上记录下购物技巧。
之后,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购物技巧,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巩固(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购物时如何运用所学技巧,并进行评价和总结。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4课《买东西的学问》优秀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买东西的学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买东西的学问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四年级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购物掌握购物的技巧:学会看包装,避免购物麻烦。
2.能力目标:培养良好的购物习惯,做文明的消费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购物意识,在购物过程中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重点购物掌握购物的技巧,培养良好的购物习惯。
难点购物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观看视频《疯狂购物还需冷静,货比三家警惕明降实涨》提问:你有购物的经历吗?你有购物的小技巧吗?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探究一:学会看包装1、活动一:看一看,辨一辨请仔细看看,这两种零食,哪种可以够买,哪种不可以购买,为什么?总结:(1)不购买的原因:无保质期、无商家、无生产日期,属于三无食品。
(2)购买的原因:有保质期、商家、生产日期、详细的营养成分、配料等具体信息。
2、活动二:小小观察员请在食品、衣服、文具、家电产品、药品等商品中任选一类,收集它们的商品标签、外包装、说明书等。
比较一下,同类产品有哪些共同的信息。
仔细阅读并完成下面的观察记录表。
总结:3、总结:正规商品的外包装上一般都有厂名厂址、使用说明、生产日期等内容,这是我们了解商品信息的重要渠道。
4、活动三:认一认你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标志?你知道这些标志的含义吗?通过活动一,引导学生知道在日常购物中需要关注的商品信息,学会看商品包装。
认识相关商品标志,懂得获取商品信息。
讲授新课探究二:避免购物小麻烦1、想一想:为了避免出现麻烦和纠纷,在购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购物小贴士(1)购买食品时,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尽量购买绿色、天然的产品。
(2)购买商品时如有“三包”卡,一定要保存好“三包”卡,以便维修和退换。
(3)购买文具和书包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
总之,要注意产品有无质量检验合格证、商标、生产厂名、厂址和生产日期,有效期。
3、想一想除此以外,你认为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吗?4、知识窗:《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5、出主意:经费、时间都很有限,有同学建议雯雯网购,又快捷又便宜。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买东西的学问》优质课 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买东西的学问》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买东西的学问》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购物时的一些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观念。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到购物不仅仅是简单地选择商品,更是一种智慧和技巧的体现。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购物经验,对购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购物时往往注重商品的价格和外观,缺乏对商品质量、性价比等方面的深入了解。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购物,提高他们的购物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购物时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比较价格、查看商品质量、合理消费等。
2.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观念,提高他们的消费智慧。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购物技巧和方法的掌握。
2.理性消费观念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商品样品,如食品、文具等,用于展示和讨论。
2.准备一份购物清单,用于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购物情景,引发学生对购物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商品样品,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商品的价格、质量、包装等方面。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购物实践,要求他们按照购物清单进行购物,并在购物过程中运用所学的购物技巧。
4.巩固(5分钟)对学生的购物实践进行点评,总结购物技巧,让学生加深对购物方法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到理性消费,讨论在购物过程中如何避免盲目跟风、浪费金钱等问题。
6.小结(3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购物技巧和理性消费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一道购物实践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下次课前分享自己的购物心得。
8.板书(随教学过程进行)购物技巧:比较价格、查看商品质量、合理消费等。
《买东西的学问》教学案例及评析
落实课程基本理念实现有效教学——《买东西的学问》教学案例及评析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生活史课程的基础。
因此教学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的过程。
课堂中面对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因为这些生活经验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性,为教学提供了线索和空间,而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如何将这些零碎的线索和空间,变成有形的教学内容。
首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教材中的《买东西的学问》一课,学生熟悉的是买东西,陌生的是“学问”。
【点评】教师能够抓住课程的基本理念,认识到儿童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资源,体现了教学是为了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参与社会生活的价值。
基于以上的原因,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在活动和调查中学会有关商品的基本常识.能力目标:1.使学生学会看食品包装上的出厂日期和保质期。
2.使学生知道有些商品由于时间、地点的不同,价格会有变化。
3.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安全购物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向学生进行“不乱花钱”和增强节约意识的教育。
【点评】教师在最初进行教学设计时,只是照搬教参上的目标,经过研究和引导,教师认识到,教学目标要体现本课时的具体目标,要具有操作性、层次性等特点。
从三维目标的划分及能力目标的细致表述,到“帮助”、“基本”等词语的运用,可以看出教师经过了深入的思考。
教学准备:学生:各种包装袋教师:课件,资料教学过程:一、回顾体验,引出话题【设计意图】学校地处山区、矿区,学生多以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为主,他们从偏僻的家乡来到山里,接触的环境很少,学校周边有一些个体商家和一个小型的物美便利店,学生对于“购物”并不陌生,但由于受家庭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很多孩子只在个体商贩的手中买过简单的学习用品,零食,其他的物品没有购买经验,即使是与家长一同到物美便利店购买商品,也缺少安全购物的意识,因此在教学第一环节,设计了以前一节课的内容为切入点,引出本课主要内容。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4《买东西的学问》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4《买东西的学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买东西的学问》这一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的一课。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购物时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在购物时如何比较价格、质量、品牌等方面的信息,如何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购物经验,对购物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购物时往往只注重价格,忽视了质量和品牌等方面,缺乏理性的消费观念。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他们比较、选择和判断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购物时比较价格、质量、品牌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一些购物技巧,提高购物时的判断和选择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比较价格、质量、品牌等方面的信息,培养他们的信息处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提高自己的消费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购物时如何比较价格、质量、品牌等方面的信息,如何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提高他们的消费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购物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购物场景的案例,引发学生对购物时如何做出明智决策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活动一:比较价格活动内容: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找出价格最低的商品。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比较价格的能力,让学生了解价格并不是唯一的购物标准。
3.教学活动二:比较质量活动内容: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比较不同商品的质量,找出质量最好的商品。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买东西的学问》说课稿3篇
4.《买东西的学问》第一课时说课一、教材分析《买东西的学问》是《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中的第一课,这一课是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第4条“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能够独立地购买简单物品,文明购物。
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以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初步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而编写的。
本课有四个板块。
板块一“学会看包装”,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包装袋上的信息,学会辨别合格商品和不合格商品;关注和了解商品包装信息,具备识别商品的能力。
板块二“避免购物小麻烦”,引导学生思考怎么做才能避免购物带来的麻烦和纠纷,进而掌握购物的常识和技巧。
板块三“购物讲文明”,从行为规范的角度引导学生爱护商品,尊重营业员,遵守社会秩序,做文明的消费者。
板块四“维权意识不能少”,引导学生在购物过程中要有自我保护意识,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学情分析消费活动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渠道。
当前儿童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消费活动之中,但学生缺少生活经验,教师和家长应加以引导。
此外儿童逐渐形成的消费意识突出社会化发展,更需要获得大人的正确引导。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学会看包装,具备识别商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2.学习并掌握购物的常识和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3.懂得购物应该注意的事项,避免购物纠纷。
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活动一:生活购物我知道课前让学生填写“购物调查表”,交流并分享学生购物时会遇到的问题。
(板书:买东西的学问)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火眼金睛看包装由小明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仔细观察包装袋,哪种可以买?哪种不可以买?接着,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观察各自带来的包装袋,交流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并借助资料袋了解绿色食品标志、能效标识。
从而明白小小标签用途大。
(板书:小小标签用途大)设计意图:通过实践观察并填写表格的方式,有效吸引学生参与活动,唤醒其生活体验,此环节突破教学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实课程基本理念实现有效教学
——《买东西的学问》教学案例及评析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生活史课程的基础。
因此教学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的过程。
课堂中面对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因为这些生活经验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性,为教学提供了线索和空间,而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如何将这些零碎的线索和空间,变成有形的教学内容。
首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教材中的《买东西的学问》一课,学生熟悉的是买东西,陌生的是“学问”。
【点评】教师能够抓住课程的基本理念,认识到儿童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资源,体现了教学是为了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参与社会生活的价值。
基于以上的原因,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在活动和调查中学会有关商品的基本常识.
能力目标:
1.使学生学会看食品包装上的出厂日期和保质期。
2.使学生知道有些商品由于时间、地点的不同,价格会有变化。
3.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安全购物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向学生进行“不乱花钱”和增强节约意识的教育。
【点评】教师在最初进行教学设计时,只是照搬教参上的目标,经过研究和引导,教师认识到,教学目标要体现本课时的具体目标,要具有操作性、层次性等特点。
从三维目标的划分及能力目标的细致表述,到“帮助”、“基本”等词语的运用,可以看出教师经过了深入的思考。
教学准备:
学生:各种包装袋
教师: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体验,引出话题
【设计意图】学校地处山区、矿区,学生多以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为主,他们从偏僻的家乡来到山里,接触的环境很少,学校周边有一些个体商家和一个小型的物美便利店,学生对于“购物”并不陌生,但由于受家庭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很多孩子只在个体商贩的手中买过简单的学习用品,零食,其他的物品没有购买经验,即使是与家长一同到物美便利店购买商品,也缺少安全购物的意识,因此在教学第一环节,设计了以前一节课的内容为切入点,引出本课主要内容。
谈话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购物场所,很多同学也都到这些购物场所买过东西,在这些地方购物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回答:
在超市买东西放心,不怕买到假货;菜市场买的菜很便宜;校门口小摊上的商品尽是假货……
小结过渡:
看来买东西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里面有很多的学问,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买东西的学问。
(板书:买东西的学问)
【点评】课后对教师进行了访谈,从教师的设计意图中可以看出,本环节的设计虽然简单,但是背后的思考还是很有深度的,即教师真正在思考学生和学习主题关系,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自然引入课堂学习中,引导学生一起研究“学问”。
二、实践操作,共同探究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主要以“火眼金睛识看包装”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是初识包装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正规包装袋上的信息,了解包装袋上的基本信息有哪些,并能在包装袋上找到主要信息,为学生今后在购物时能看好包装做准备;第二层次是火眼金睛辨包装,学生通过查看“三无产品”的包装袋,从而发现其危害,教师顺势对学生进行安全购物的教育。
同时,在本环节中还适当进行学会节约的教育。
过渡:我们一起来做个“火眼金睛看包装”的活动,看谁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从包装袋上发现买东西的学问。
(一)火眼金晶识包装——认识包装上的信息
●查看包装袋上的信息
1.出示图片:(阿姨购物)
教师:你看图片上的阿姨在购物时看什么呢?
(学生猜想:商品名称保质期生产日期等)点击出示放大图商品名称、保质期、生产日期等,让学生观察。
教师:你查查小组内的包装袋上有没有?因为商品包装上有很多信息,我们先选择几个主要信息填写一下
(板书:商品包装上的信息)
2.学生活动:
分小组看自己包装袋上的信息,然后根据调查表填写,有明确信息的项目上
打√。
注意写出食品包装袋名称。
学生汇报:(根据调查报告视频汇报)
教师:什么样的包装东西更容易让我们去购买?
学生:我们愿意购买商标真的商品;我们到正规的地方去购物……(举例说明)师生归纳小结:在购买商品时,一定要关注商品包装上的信息,尤其是食品更要关注保质期,要为了自身的生命安全提高安全购物的意识。
●认识条形码
教师:在商品包装袋上除了以上谈到的这些信息,还有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实物:学生指认条形码
教师:你知道条形码是什么意思吗?出示图片:条形码
小结:(略)(链接文字说明简要介绍条形码的知识)
●归纳总结,达成共识
教师:我们刚才共同了解了商品包装上的信息,那你知道购买有包装的食品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吗?
学生回答:看商标、看生产日期、看保质期等
板书:(略)
(二)火眼金晶辨包装—学会辨别真伪
【设计意图】鉴于学校特殊的地理环境,这一环节设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真正使学科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经常购买的“三无产品”为例,使学生明辨事理,抵制向小商小贩购物的行为,提高自己的安全购物意识,从而将“理”落实到“行”。
学生活动:分组查看第二组包装袋是否符合标准,为什么?
学生汇报:(略)
教师小结:这些商品人们常把它们叫做“三无产品”
出示三无产品的图片说明并讲解,强调学生小商小贩不要去。
(三)谈话引申,提倡节约
在购买物品时我们要注意关注商品信息,更不要买过期的食品,但有时我们买到家里的商品没用完过期了,也不一定都要扔掉,有些是可以利用的,比如:
过期时间不长的牛奶,我们可以用它蒸馒头,通过面粉的发酵和高温加热,使牛奶因为过期而出现的有害物质被杀死,再如过期的啤酒可以用来浇花,这样做可以避免浪费。
同学们可以回家调查一下还有什么再利用的过期食品,找机会介绍给同学听。
【点评】本环节的设计突出了活动探究,活动的层次清楚目的明确,又有一定的趣味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形成正确的购物观念,潜移默化地进行了节约意识的培养。
可以看出,基于学生的生活需要和现实问题进行活动设计,能够较好的实现学习活动的价值,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寻找价格变化秘密,学会合理恰当购物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设计以“小试身手比价格”活动为主线,使学生通过活动了解到在购物时不能只图便宜,还要关注质量,在同等质量的前提下就要关注价格,这些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学会购物技巧,形成良好的购物习惯,会进行有选择的购物,渗透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商品包装上的信息,可是我们在购买商品时,除了关注商品的包装信息以外,我们还要关注商品的价格。
让我们一起做个“小试身手比价格”的活动,看哪个小组完成的任务又快又好!
活动:小试身手比价格
1.学生分组领取买东西的任务,
2.要求:花最少的钱买好东西;需要回答出什么时候去买?为什么?
第一组:
活动情境:一件夏季的漂亮裙子(8月卖120元、10月卖80元)
教师预设:学生——10月份买80元的那件衣服更省钱,不少衣服可以等便宜了再买。
教育思想:关注学生习惯,节俭行为习惯的培养。
第二组:
活动情境:菜市场的青菜,早上卖1元一斤,下午5点买1元二斤。
教师预设:学生——我生活中妈妈买菜就是等比较便宜后再买,我会像妈妈这样买便宜又实惠的菜;我买早上的菜因为早上的菜新鲜……教育思想:关注学生购物的习惯,告诉学生进行购物方法,会进行有选择的购物。
第三组:
活动情境:地摊上卖的布料很便宜10元3米,布店里卖的布料比较贵10元1米但不掉色很结实。
教师预设:……
小结:商品的价格中有很多的小秘密,商品价格的高低和时间、地点、季节等因素都有关系,需要我们结合具体情况仔细考虑。
板书:价格中的小秘密时间、地点、季节
【点评】教师设计了多种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情境中认识价格中的小秘密,情境具体,学生可感可知,对价格变化的规律能够有所体会,对学生选购商品的行为进行了恰当引导,学生自己说服自己,认同这个结论,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奠定了基础。
四、总结全课,引导发现
通过我们一起学习和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了商品包装上的信息和价格中的小秘密,但是我们有时在购买商品时,尽管注意到了这些学问,还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这时应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课下向自己的爸爸妈妈做一下调查,我们下节课共同探讨。
【点评】教师设计课后的观察、调查活动,又一次实践“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这一教学理念,体现了教师没有把40分钟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终结,而是把40分钟最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在课堂生活中学习、提高,在课后的生活中实践和发现,在新的课堂中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也可以说是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追求。
【教研员的感受】很高兴看到教师这份凝聚了学校领导和教师智慧的教学设计,本课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之后的成果,在完成这份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体现了学校领导对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注和指导。
面对新课程,在学校领导和教研团队的帮助下,在几次听课、评课、反思、实践的过程中,该教师能够从不知道怎么教,到慢慢地熟悉、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再到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努力体现学科教学理念,设计利于学生参与又能引发思考的学习活动,实现着有效的教学。
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惊喜地看到教师在不断的成长和进步!看到学校领导和教研团队在教师成长中的助力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