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

教学用具教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学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

教学过程地球的自转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2.小时候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

(1)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日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2)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

(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屏幕给出三幅地图:A.面向赤道;B.面向北极;C.面向南极,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增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活动二:利用手电或灯泡,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第1课时)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评估任务1、学生通过在地球仪上演示并观察地球的自转,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特别是在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2、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够说出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昼夜更替现象,并理解其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学生生活实例的展示,能够理解地球的自转会导致时间的差异,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并理解其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估要点环节一新课导入学生观看视频教师播放视频,视频中提问太阳为何会东升西落,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巴黎奥运会选手会在深夜比赛?学生能够通过视频,对这些现象有兴趣和思考。

环节二新课讲授-地球自转基本特征学生在课本找到地球自转的含义,绕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学生利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并说出从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上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预设:学生可能会自东向西转动地球仪;也有可能不懂什么叫从北极上空看)因此教师在开始前,要给予正确的指导。

过渡:这些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出示活动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21文本材料,说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利用动画展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学生说出含义、旋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过渡:能不能利用地球仪换个角度看地球的自转?出示活动2:同桌互相利用地球仪演示,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并写下你们的观察记录。

教师出示模拟地球自转的步骤和观察思路:教师要不断巡视,看学生是否有错,应当及时纠正。

后利用动画效果,给予学生正确的反馈。

并利用口诀让学生记忆。

学生能根据课本文本材料,说出地球自转的含义,绕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学生能够动手演示地球仪的自转,并且根据指示观察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的方向。

环节三新课讲授-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学生观察老师的模拟回答:①白昼,昼半球②黑夜,夜半球③晨昏线④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对于第4个问题学生不一定会回答到,没关系,教师引导即可。

学生观察教师拨动地球仪,能够观察到,白昼黑夜不断发生变化,能够所出这种现象叫做昼夜更替现象。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新课程改革要求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我们应当在深刻认识到学生是学的主体的同时更应注意到教师仍然是教的主体,教师仍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忙者。新课程下教师的主角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下教师是和学生一齐调查探究的实践者,是学生的指导者;课上教师是主持人把一个个环节串连成线,是点拨者,帮忙学生把一个个重点、难点击破。在本课时的学习中,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
根据我们刚刚分析的自转方向在填图册第11页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吧
独立自主完成表格
观看视频,画出方向。
环节三
随着地球周而复始的运转,我们地球上也能够看到地球自转带来的现象。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段分析出地球自转的三个影响。并填写到填图册第11页右下角表格中。
1、昼夜交替
2、太阳的东升西落
3、时间差异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这些现象为什么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系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题目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两种运动
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节课主要讲解地球的自转运动,分别从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等方面内容。本节内容可以解释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现象,并且对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分析
展示中国地图和西北地区范围轮廓图等图片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列举相关数据以及文字资料,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通过视频播放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内容要点说明【地球的自转】1.教材图1.18是对于昼与夜的说明。

课文部分围绕地球的自转与地球的昼夜交替展开。

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十分遥远,当太阳光到达地球表面时光线几乎是平行的。

太阳光照在不透明的地球表面,被照亮的半球是白天(白昼),未被照亮的半球则为黑夜。

图中所示的虚线是昼与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又称晨昏圈。

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晨线和昏线各是一个半圆弧,晨线的东边是昼半球,昏线的东边是夜半球。

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图中经度不同的地方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有的正迎来黎明,有的正值中午,有的则正值子夜,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晚之分。

显然,偏东地点的时间要早一些。

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计算,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

2.教材通过一段科学发展史的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到底是天在转还是地在转。

此标题下的“思与学”栏目,能拓展学生的天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按现在的观点看,哥白尼的宇宙体系是有局限的,但他彻底推翻了千百年来承袭的错误的宇宙观念。

地球的自转,最早是由哥白尼提出的,但这一理论在很长时间里只是停留在让人们在主观上接受的水平,没有得到科学证明。

直到19世纪才被法国的一位名叫傅科的物理学家,用他自己设计的一项实验,即“傅科摆”所证实。

七年级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9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9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9篇地球的运动 1第二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得出并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公转的轨道、方向和周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昼夜更替的原因;通过观察讨论知道地轴倾斜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初步学会运用地球仪和太阳模型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明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地球公转轨道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3.通过观察,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有关,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周期,公转的轨道。

教学难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投影仪、地球公转轨道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认识了地球。

事实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

你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龟度去认识地球。

【板书】第二节一、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首先向同学们介绍每组桌前放置的地球仪和有支座的小红球。

地球仪底座上有一运动开关。

地球仪的外面有一个黑白两色玻璃罩,白色的代表昼半球,是向着太阳的;黑色的代表夜半球,是背着太阳的。

比地球仪要小得多的小红球代表太阳,当然实际中的太阳要比地球大得多。

【出示投影1】观察讨论一: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2.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学生观察、讨论。

【教师指导】使每个同学都亲自动手,学会操作、演示、使用,并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

地球的运动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地球的运动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地球的运动【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描绘地球自转的基本特色,并用日夜交替、时间差异等地理事实说明地球自转。

2.过程与方法:演示地球仪。

(1)察看演示自转方向:学生演示? 演示错误的学生登台演示? 纠正错误 ? 正确演示 ? 学生再演示。

(2)察看演示自转所形成的地理现象:地球仪静止不动时用手电筒照耀演示昼半球和夜半球 ? 地球仪转动时用手电筒照耀察看同一地址的日夜变化? 地球仪转动时用手电筒照耀观察不一样地址时差的形成。

层层递进,简单理解。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着手演示地球自转,调换学习地理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为此后更勤学习地理确立基础。

【教课要点】1.地球自转和看法、方向和周期。

2.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课难点】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教课准备】1.地球仪、手电筒、幻灯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小地球仪。

【教课过程】师生活动教课提示与建议导入新课:发问:同学们几乎每日都能看到日月星斗的东升西落,这类现象说了然什么问题?地球自转的讲解新课:知识,小学科学教材阅读资料“是天转仍是地转”。

课介绍过。

发问:鼓舞学生积这段资料说了然什么问题?极回答。

启迪:阅读中同学们发现问题了吗?从解说学生发问:生活中感觉不到1.为何在生活中我们感觉的是天转,而不是地转?的地球运动,培2.哥白尼的“日心说”看法内容是什么?都对吗?养其学习兴趣和同学分组议论剖析。

剖析能力。

总结:1.我们在生活中感觉的是太阳、星星、月亮每日东升西落,仿佛它们都绕着地球转,其实不感觉地球在转。

仿佛是坐在开得很安稳的火车里,经常感觉不到火车在行进,而是看到车厢外的房子、树木在退后。

原由是地球的引力太大了,吸引着地表所有的物体包含我们人类,一起在安稳、飞速地运动,人们难以察看。

2.哥白尼以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停环绕太阳公转。

用生活实例教师说明:说明,便于理解。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3篇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1【教学目标】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其中季节变化又是难点;【课时安排】2~3个课时;【教学方法】演示法、谈话法、练习法、讲授法等;【教具】地球仪、手电筒各一个;flash课件;【情感价值】通过对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初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教材处理】从现象上看,地球运动方面的知识学生自小从生活中就有所了解。

但要求学生从理论上解释就不太容易,尤其是四季产生的原因。

因此,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积极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请大家解一下原因。

学生争抢回答:地球一方面在自转,另一方面还在绕日公转。

【活动】1、用手电筒当作太阳,请两位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2、请同学们观察演示,并对地球自转、公转做简单的描述、评价、对比等。

二、地球的自转【设置问题】在学生演示活动结束后,教师设置以下问题:1、若地球不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学生:地球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

2、若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会产生什么现象?学生:地球永远是白天。

以上问题学生通过自由合作、探究很快完成。

接着,教师提出如下问题: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在一定时间的探究活动结束后,学生仍不能用很清晰的语言准确地描述昼夜交替现象。

【演示】1、用红色的粉笔将地球仪的任一经线圈勾画出来;2、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借手电筒的光束当太阳;3、让学生观察:当一红色经线正对太阳时是什么时间(正午),另一红色经线背向太阳时是什么时间(子夜);当这两条经线随地球仪不停转动时时间怎样变化(昼夜交替)?在演示后引导学生归纳描述: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就产生了昼夜交替。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昼夜更替、四季变化、五带划分等方面的影响,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学会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观察和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现象,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运动,引发他们对地球运动奥秘的探究兴趣。
3.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教师强调地理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责任感。
安排实践活动,如制作地球仪、观察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5.案例分析,联系实际
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时差、气候变化等,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6.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地球自转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地球自转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师:通过学生有关的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自转方向
2.自转周期
3.旋转轴
4.产生的地理现象
活动:演示地球自转,实物直观演示,多媒体课件演示。

1.师:请2-3位学生到台上演示,大家判断演示是否正确。

2.有地球仪的学生与老师一起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做好记录。

3.观察思考:在地球自转示意图上画出:地轴,运动方向。

4.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掌握自转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思维能力。

5.通过尝试画图,帮助学生形象的记忆。

并在画图和纠错的过程中轻松的掌握知识。

6.师: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强调3个演示角度观察地球自转:赤道,北极上空,南极上空。

7.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中心,周期。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旋转,南极上空,地球顺时针旋转。

演示活动: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借助实物直观进行演示。

利用手机模拟太阳光。

1.在地球仪上用红色标志北京和伦敦,拨动地球仪使北京朝向手机的关系,看看伦敦此时是白天还是夜晚。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北京和伦敦两地的昼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老师:强调几个点日出。

4.学生观察思考:(1)北京和伦敦的昼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假设地球不自转,还会产生昼夜更替吗?(3)假设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还会有昼夜更替吗?。

地球的运动教案1

地球的运动教案1

地球的运动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四季的划分2.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3.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地球自转时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和地球公转时地球上不同纬度出现昼夜长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了解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而不是神的力量,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

2.通过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和变化教学方法地球仪教学用图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处在一刻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中的。

地球,作为一个星球也不例外。

一方面,地球内部的组成物质在不断地变化运动着,例如火山喷发就是地球内部组成物质变化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另一方面,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也在进行着有规律的运动。

大家在前面已经知道了,地球一方面自身在自西而东的在进行着自转运动,另一方面,它还绕着太阳进行着自西而东的公转运动。

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地球的自转运动。

二.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看书P9~P10)(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绕地轴转动2.方向:自西而东3.周期:一天(24小时)4.昼夜更替现象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绕太阳运动2.方向:自西而东3.周期:一年4.轨道:椭圆轨道5.特征:地轴总是倾斜的,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夹角。

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轴的指向不变)6.季节的变化(师):地球一直处在不停的有规律的运动之中。

对于这一点,过去的人却不是这么认为的,他们看见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认为地球是静止的,只是这些日月星辰在运动,并且有人认为这些自然现象是神、是上帝在主宰着的。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喜欢看姚明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师:板图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地球自传方向的表示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

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生:讨论、回答。

(4)昼夜的形成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

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师:为什么?如果地球仪是透明的,结果怎样?生:答略师:同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科目讲课班级教课内容剖析学情剖析教课目标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理设计者讲课者第一课七年级讲课时间课时数时本节教材研究的内容是地球的实质属性——地球运动。

包含地球自转,以及由此惹起的日夜交替和时差现象。

地球公转以及由此惹起的四时交替,五带的区分。

本节教材知识点多,难点多,并且都是要点内容。

经过前方的学习,学生初步成立起了地球的静态角度的知识,地球的形状, 大小,经纬度。

本节教材波及到的地理现象,拥有动向变化的特色,这给学生理解和接受都带来必定的困难。

幸亏教材中好多内容是学生平时能察看和体验获得的自然现象,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课文。

知识与技术:认识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1.经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成立地球自转的空间看法,认识地球自转的特色(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经过演示、察看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日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别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看法,逐渐养成脚踏实地、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

教课要点:地球自转的方向、日夜更替、时间差别。

重、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别难点教课过程时教课教师活动学生设计间教课内容环节活动企图安排发问、直奔主思设疑导入[ 设问 ] 请问我们每日都能够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什么考、题激趣原由?回答明确 1. 认识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分析学习目标识记明确学习 2. 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说基本运动规律,学习目标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日夜更替。

3.初步建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看法,逐渐养成脚踏实地、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达成以下问题)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的自转造成了太阳每日东升西落,日夜也随着交替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二)合作研究活动一:阅读课本P11 图 1.14 “昼与夜”、演示地球的自转,察看后达成以下问题:1、何为昼半球?何为夜半球?为何会分为昼、夜半球?(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只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日,大家此刻看到的这个半球就是昼半球;另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优秀15篇)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优秀15篇)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优秀15篇)初一地理教案1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2、运用地图,联系巴西自然条件特点,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3、运用地图,联系巴西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了解巴西农业和工业的基本特点4、运用地图,了解巴西的城市建设和人种构成特点重难点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城市。

工农业特点难点:亚马孙和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很多同学都喜欢看足球,也知道球王贝利,你知道球王贝利是哪个国家的人吗?一、地理概况1、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找出巴西的位置,并指出它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五大国。

2、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2题,从纬度位置的角度了解巴西的位置特点3、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第1题,思考:巴西的地形以哪两种基本地形为主,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4、结合板图,讲述亚马孙平原的范围及亚马孙热带雨林5、学生自读材料‘地球之肺“,了解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现状6、学生讨论完成活动第3题,(过渡)平原一般是有河流冲积而成,亚马孙平原是有哪条河流冲积而成的呢?二、亚马孙河1、引导学生观察图3-41,思考:亚马孙河的发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2、设问:亚马孙河在世界上地位如何?(学生阅读思考3、思考:为什么亚马孙河能成为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4、引导学生完成活动1、2题三、迅速发展的经济1、学生自读教材,思考:巴西经济在南美洲地位如何?其经济强势可以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过渡)巴西工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巴西丰富的自然资源2、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图,了解巴西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水力资源。

四、人口和城市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巴西人口分布图,指出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结合地图册上的有关资料,了解巴西人种的特点。

2、引导学生阅读P90图3-41,找出巴西的主要城市并突出其特点。

《地球的运动》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地理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地球的运动》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地理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说课稿(第1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说课稿(第1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说课稿(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是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地球的运动这一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将地球运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培养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地球仪等,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地球的运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详细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等。

3.观察与实践:学生观察地球仪,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等;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

4.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运动的重要性和地理意义,同时,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特点,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可以在家中观察和记录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尝试解释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
-学生可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试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学生可以查阅资料,了解地球运动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例如赤道地区与极地地区的气候差异。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农业种植、建筑设计等。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地球运动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地球运动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地球仪、教学挂图、模型、平板电脑等。
2.课程平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PPT、视频、图片等。
4.教学手段: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地球运动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措施。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授地球运动这一课时,我深感学生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并不容易。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时,常常混淆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取更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使用地球仪模型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些概念。
④艺术性呈现:采用色彩鲜艳的粉笔,突出重点知识点,以图形和箭头表示地球的运动方向,使板书更具视觉冲击力。同时,在板书中穿插一些趣味性图案,如地球仪、太阳、月亮等,增加板书的趣味性。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定义、方向和周期,并学会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学会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验通过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2.通过观察地球自转时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五带的划分。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实验演示法教学用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手电筒【复习提问】(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级、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每天都会看到太阳东升西落,那么究竟是地球在动,还是太阳在动呢?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的角度认识了地球。

事实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

你们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的角度去认识地球。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坐地日行八万里”请大家解一下原因。

一、地球的自转(一)自转的规律(看多媒体)观察:地球的自转有什么特征?并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绕着什么在旋转?2.地球自转是什么方向?3.地球自转一圈需要的时间,也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长呢?4.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5.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演示:多媒体展示昼夜交替现象。

2.2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课件)-【新课标新教材】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优质课件(湘教版2024)

2.2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课件)-【新课标新教材】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优质课件(湘教版2024)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 作晨昏线(圈)。 【沿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变白天 为晨线;由白天转为黑夜则是昏线】
1 地球的自转
2.自转
观察:拨动地球仪,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 A地亮,B地暗
1. 拿手电筒照暗处的地球仪,A地和B各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A.极昼极夜现象 B.昼夜更替现象 C.四季变化 D.昼夜长短变化
(2024·山西)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家园,不同地区存在着时间差异。
为方便旅客,很多酒店大厅墙壁上挂着世界部分城市的电子时钟。下图
示意某酒店的电子时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造成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形状 B.地球大小
C.地球自转
1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方向
动手画一画地球的自转方向(北逆南顺)
N
S
侧边:自西向东
北极:逆时针 南极:顺时针
1 地球的自转 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昼夜更替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 球的一半,因此就有了昼和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因此就有了 ①昼夜交替现象。
1 地球的自转
D.地球公转
7.图中显示北京时间比莫斯科时间( )
A.早5小时
B.早6小时
C.晚5小时
D.晚6小时
1 地球的自转
材料及工具:
地球仪、彩色胶带及手电筒等。
演示过程:
①在暗室里,将手电筒的光照射到地球仪上, 观察地球仪上形成的昼半球与夜半球。 ②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想一想: (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转动?如果从南极上空 看,情况又会怎样? (2)在地球仪上找到家乡的大致位置,贴上彩色胶带标记,观察家乡在地球自 转过程中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课时:3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 播放“地球运动”录像导入。

方法2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
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
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

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
周正好是八万里。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
现象。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
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

(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
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生答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
些规律。

板书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活动 1.投影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比较表(见板书设计),并指导学生画到笔记
本上。

2.引导学生认识球体旋转,必须绕轴转动,并用地球仪演示,得出结论:地球自
转的旋转中心是地轴。

3.教师用地球仪自西向东慢慢旋转,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得出结论: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然后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小地球仪(没有地球
仪的学
生可将课本卷起来,一端标出北极,另一端标出南极代替地球仪)自己或以小
组演示,也可让部分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

4.让学生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
(逆时针转动)
5.让学生再将地球仪的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
(顺时针转动)
6.让学生列举自然界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每天太阳的
东升西落现象)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得出结论: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
间是24小时(一天)。

7.组织学生讨论“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教师可启发学生坐火车或
汽车的时候,当车行驶很平稳,又不看车外只看车内时的体验得出结论。

(由于我
们也随着地球转动,因而并不感觉到地球在运动)
过渡通过演示、观察,我们知道了地球在自转运动时的规律。

那么,地球在公
转时,围绕什么旋转?公转的方向是否和自转的方向一致?公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
活动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1第一自然段,并把得出的结论填入表格中。

2.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9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

3.组织学生进行趣味演示,两人一组,一人代表地球,一人代表太阳,叫若干组上
讲台演示地球自转,同时在围绕太阳公转,大家观察、评判,看哪一组演示的好。

并纠正演示中出现的问题。

4.在学生演示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思考:地球无论是自转,还是公转的过程中
的姿势是直立着身子转呢?还是倾斜着身子转呢?地轴在空间指向的方向改
变不改变?(倾斜着转,保持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继而得出结论:
地球转动的特点是地轴倾斜,空间指向不变。

过渡通过演示、观察,同学们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归纳的很好。

下面我们
来看看地球自转时会产生什么现象?有什么意义?
板书二、自转的地理意义
演示 1.教师用地球仪把亚洲、欧洲和非洲面对学生,让学生观察能否看到南北
美洲?为什么?(不能,因为地球仪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教师同时指出,地球
也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2.教师用手电筒作光源(太阳),照射在地球仪上,让学生观察产生什么现象。

(朝向太阳的半球为昼,背向太阳的半球为夜)然后教师指出这种昼夜现
象是在
地球仪不动的情况下产生的。

那么,假如说地球也不自转,是不是也会产生这种
昼夜现象呢?(是的,地球不动,同样会产生昼夜现象)
3.继续演示,教师慢慢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发生
什么变化?(昼半球不断变成夜半球,夜半球不断变成昼半球)然后教师进一步
指出:这种地球仪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不断相互更替的变化,说明地球上产生昼夜
更替的现象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朝向太阳的半球——昼
板书昼夜更替
背向太阳的半球——夜
活动 1.指导学生以小组(按学生拿的地球仪和手电筒的数量,把学生分成若干
组)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及观察昼夜更替的现象。

并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
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历多长时间?(学生议论回答后,教师需指
出12小时左右,究竟多长时间因季节和所在纬度不同而有差异,待上高中学
习时,再深入了解)进而让学生议议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要多长时间?有什么
意义?引导学生认识人们以1天(24小时)为单位的起居和作息时间与地

自转的关系。

2.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美国的纽约,然后演示观察,当北京是傍晚时,
纽约是什么时间?(早上)并看课本“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在同一时刻,
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
3.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继续演示。

指导学生先在地球仪上同一纬线上做了3个标
记,然后自西向东慢慢转动地球仪,观察3个标记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顺序有
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认识相对位置偏东的标记,要比位置偏西的标记先进入昼半
球,也就是说,在同纬度地区,偏东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显然在时刻
上偏东地点要比偏西地点早一些,使学生知道地球的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
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

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4.让学生列举自己所遇到的时差问题的例子,并思考如果观看在国外举行的各种国
际体育比赛的电视直播时,如何来计算时差准时收看呢?教师启发学生按地球
24小时转动360°来计算出: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

让学生了解时
刻计算“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一般方法。

5.投影展示:①日本的东京于今天当地时间下午3点钟有一场精彩的中日足球赛,
在北京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时间应是几点钟?
②俄罗斯的莫斯科也于今天当地时间下午3点钟有一场中俄篮球友谊比赛,我们
在家打开电视收看的时间应是几点钟?
教师指出我们全国统一采用的是“北京时间”。

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计算:①东京
和北京的时差是1小时,且北京在东京以西,所以,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时间应
该是:15-1=14,即下午的2点钟;②莫斯科和北京的时差是5小时,且北京在
莫斯科以东,所以,我们在家打开电视收看的时间应该是:15+5=20,即晚上的
8点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