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板送风气流组织设计
孔板送风气流组织设计
![孔板送风气流组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f3a077b31b765ce05081428.png)
h=
0.0011SLs
υS
h=
0.0011SLs
υS
为了安装及气流入口处的扩散,稳压层净高不小于0.2m,因此取h=(m)
0.2
工作区风速 q(kw/M2) 0.15 0.03 ∆ts
A0 =
L 3600 υ S α
Cm =
A0 A
l = 0.886
ds Cm
N =
A l2
∆tx / ∆ts =
0.2403846
0.0476954
4.计算孔口间距l(mm) 孔口间距取值(mm)
24.341476 20
5.计算孔板孔眼数N 孔眼排列N A方向 210 210 B方向 60 60
12600
6.计算局部孔板工作区最大风速Vc 工作取高度取(m) 1 x取值 2 0.890871 x/ A 查<空调调节设计手册第二版>页261的图5-20得到 满足工作取要求的工作区风速
校核工作区区域温差工作区高度18m相当距风口22m查查空调调节设计手册第二版页261的图515得到即工作区区域温差0
局部孔板送风计算 ∆ t s 基本资料 A B H tn 允许温度波动范围 送风温差 送风量 3.3 5.56 3 25 2 4 2700 4.2 1.2 孔板尺寸 1.做局部孔板A=2X6=12,选择孔眼送风速度vs 先选择孔板孔眼直径ds=5mm,孔板材料为五合板t/ds=1,选择孔眼送风速度vs(m/s) ds(mm) 6 Vs(m/s) 4 2.选择送风温差,计算出单位面积送风量Ls(M3/M2.H) ρ=1.2 C=1.01 3.计算顶棚开孔面积 α=0.75 自由端面比Cm 147.155
υC 1 υ S αCm
气流组织和送风量
![气流组织和送风量](https://img.taocdn.com/s3/m/5201bb1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1.png)
≥80
孔桥孔口:3~5
1.洁净室内回风口;≤2.0
2走廊内回风口;≤4.5
/
≥30
M5.5
非单向流
1.局部孔板顶棚送风
2.带扩散板高效空气过滤器顶棚送风
3.上侧墙送风
1.单侧墙下布置回风口
2.当采用走廊回风时,在走廊内均匀布置回风口,或走廊内集中设置回风口
/
≥25
1.孔板孔口:3~5
/
15
侧送风口
(1)贴附射流2~5
(2)非贴附射流同侧端下部回风1.5~2.5.对侧墙下部回风1.0~1.5
1.洁净室内回风口≤2.0
2走廊内回风口;≤4.0
9
9
M7
/
10
注:FS209E为实行ISO标准前的分级标准
2.送风墙局部布置高效空气过滤器(满布率≥40%)
1.回风墙满布回风口
2.回风墙局部布署回风口
≥0.35
/
/
≤1.5
6
6
M4
非单向流
1.孔板顶棚送风
2.条形布置高效空气过滤器顶棚送风
3.间隔布置带扩散板高效空气过滤器顶棚送风
1.相对两侧墙下部均匀布置回风口
2.洁净室面积较大时,可采取地面均匀布置回风口
2
2
3
3
M1.5
4
4
M2.0
M2.5
5
5
M3.0
垂直单向流
1.顶棚满布高效空气过滤器(满布率≥80%)
2.侧布高效空气过滤器:顶棚设阻尼层送风
3.全孔板顶棚送风
1.格栅地面回风
(1)满布
(2)均匀局部布置回风口
2.相对两侧墙下部均匀布置回
暖通空调气流组织的设计要点
![暖通空调气流组织的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a66ec7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1.png)
(一)侧向送风的设计要点1.当空调房间内的工艺设备对侧送气流有一定的阻挡,或者单位面积送风量过大、致使空调区的气流速度超出要求范围时,不应采用侧向送风方式。
2.侧送风口的设置,宜沿房间平面中的短边分布;当房间的进深很长时,宜选择双侧对送,或沿长边布置侧送风口。
回风口宜布置在送风口同一侧的下部。
3.对工艺性空调,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士1℃时,侧送气流宜贴附;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0.5℃时,侧送气流应贴附。
4.设计贴附侧送气流流型时,应采用水平与垂直方向均可调节的双层百叶送风口,配有对开式风量调节阀。
当双层百叶送风口的上缘离吊顶距离较大时,可将它的外层横向叶片调节成向上呈10~20°的仰角,以加强贴附,增加射程。
而它的内层竖向叶片可使射流轴线不致于发生左右偏斜。
5.对于舒适性空调,当采用双层百叶风口进行侧向送风时,应选用横向叶片(可调的)在外、竖向叶片(固定的)在内的风口,并配有对开式风量调节阀。
根据房间供冷和供暖的不同要求,通过改变横向叶片的安装角度,可调整气流的仰角或俯角。
例如,送冷风时若空调区风速太大,可将横向叶片调成仰角;送热风时若热气流浮在房间上部下不来,可将横向叶片调成俯角。
(二)孔板送风的设计要点1.孔板上部应保持较高而稳定的静压,稳压层的高度应通过计算确定,但净高不应小于0.2m;稳压层内的围护结构应严密,表面应光滑。
2.稳压层内的送风速度,宜保持3~5m/s。
3.除了送风长度特别长的以外,稳压层内可不设送风分布支管;但在进风口处宜设防止气流直接吹向孔板的导流片或挡板。
4.孔板的布置应与室内局部热源的分布相适应。
5.孔板的材料,宜选用镀锌钢板、铝板或不锈钢板等金属材料。
(三)散流器平送的设计要点1.散流器送风的布置原则(1)应有利于送风气流对周围空气的诱导,避免产生死角,并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特点,在散流器平送方向不应有阻挡物(如柱子)。
(2)宜按对称均匀布置或梅花形布置,散流器中心与侧墙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0m。
常见送-回风口的型式对气流组织影响
![常见送-回风口的型式对气流组织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3cd52680b1c59eef8c7b4e9.png)
浅析常见送\回风口的型式对气流组织影响摘要:建筑物内空调效果的好坏及其经济性,不仅取决于风温、风量,还与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有关。
风口形式是影响室内气流组织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风口送出的气体流型不同,对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不同。
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风口吹出的流型特点,为选择风口提供了依据。
关键字:气流组织,风口,流型。
中图分类号: tu834.8+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室内气流组织设计的任务是:合理地组织室内空气的流动与分布,使室内工作区空气的温度、湿度、速度和洁净度能更好地满足工艺要求及人们舒适感的要求。
室内气流组织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房间的室内空气质量,而且也影响暖通空调系统的耗能量和初投资。
空调房间内气流分布的相关因素:与送风口的型式、数量和位置,回(排)风口的位置,送风参数(送风温差δt0,送风口速度vo),风口尺寸,空间的几何尺寸及污染源的位置和性质等。
本文主要探讨风口形式对气流组织的影响。
由前述可知,空调房间气流流型主要取决于送风射流。
对于送风口,空气从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喷口出流可形成射流。
空气经过孔口或喷嘴向周围气体的外射流动称为射流。
不同分类方法可以将射流分为:1)自由射流;2)限制射流;1)层流射流;2)紊流射流;1)等温射流;2)非等温射流;1)集中射流;2)扁射流;3)扇形射流。
回(排)风口的气流流动近似于流体力学中所述的汇流。
汇流的规律是在距点汇不同距离的各等速球面上流量相等,因面随着离开汇点距离的增大,流速呈二次方衰减,即:回(排)风口速度衰减快的特点,决定了它的作用范围的有限性。
因此在研究空间的气流分布时,主要考虑送风口射流的作用,同时考虑回(排)风口的合理位置,以便实现预定的气流分布模式。
忽略回(排)风口在空间气流分布的作用,将导致降低送风作用的有效性。
而送风口型式将直接影响气流的混合程度、出口方向及气流断面形状,对送风射流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空调精度、气流形式、送风口安装位置以及建筑装修的艺术配合等方面的要求,可以选用不同形式的送风口。
微孔送风系统设计
![微孔送风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2451c5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e.png)
微孔送风系统设计微孔送风系统设计微孔送风系统是一种用于室内空气净化和通风的技术。
它通过在墙壁或天花板上安装微小的孔洞,将新鲜空气均匀地送入室内,提供一个舒适和健康的室内环境。
下面是设计微孔送风系统的一些步骤:1. 确定需求:首先,需要确定室内空气净化和通风的需求。
例如,是用于家庭住宅、办公室还是商业空间?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空气质量、房间大小、人流量以及其他特殊需求。
2. 定位孔洞位置:根据需求确定微孔的位置。
一般来说,微孔应该分布在墙壁或天花板的上部,以便将新鲜空气均匀地送入室内。
要确保微孔的位置不会阻塞或影响室内的其他设施或装饰物。
3. 计算孔洞数量和尺寸:根据房间的大小和人流量,确定所需的孔洞数量和尺寸。
这需要考虑到送风系统的通风能力以及室内空气的流通情况。
一般来说,孔洞的直径应根据房间的大小和高度来确定,以确保适当的空气流量。
4. 选择适当的送风系统:根据需求选择适当的送风系统。
一种常见的选择是使用风扇或风机来推动新鲜空气通过微孔进入室内。
还可以考虑使用可调节的送风系统,以便根据需要调整空气流量和速度。
5. 安装微孔和送风系统:将微孔和送风系统安装到墙壁或天花板上。
确保微孔的位置和尺寸与设计一致,并且送风系统能够正确连接到微孔。
在安装过程中,要确保孔洞和系统的密封性,以防止空气泄漏和不必要的能量浪费。
6. 进行测试和调整:安装完成后,进行系统的测试和调整。
通过调整送风系统的空气流量和速度,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和温度符合要求。
还可以通过监测室内空气的质量来评估系统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总之,设计微孔送风系统需要考虑到房间的需求、孔洞位置和尺寸、送风系统的选择以及安装和调整过程。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操作,微孔送风系统可以有效地提供清新和健康的室内空气。
常见的气流组织形式有哪些?
![常见的气流组织形式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855591e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8.png)
常见的⽓流组织形式有哪些?暖通知识常见的⽓流组织形式有哪些?1.侧板送风侧板送风是⽬前常⽤的⽓流组织形式。
风道位于房间上部,沿墙敷设,在风道的⼀侧或两侧开送风⼝。
可以上送风,上回风,也可以上送风,下回风。
它的特点是风⼝应贴顶布置,形成贴附式射流,回风区进⾏热交换。
回风⼝设在送风⼝的同侧,风速为2~5m/s。
冬季送热风时,调节百叶窗使⽓流向斜下⽅射出。
2.散流器送风散流器送风可以进⾏平送和侧送。
它也是在空⽓回流区进⾏热交换。
射流和回流流程较短,通常沿顶栅形成贴附式射流时效果较好。
它适⽤于设置顶栅的房间。
3.条缝送风条缝送风通过条缝形送风⼝进⾏送风,其射程较短。
温差和速度变化较快,适⽤于散热量较⼤只求降温的房间,例如纺织⼚、⾼级公共民⽤建筑等都有采⽤条缝送风。
4.喷⼝送风喷⼝送风经热、湿处理的空⽓由房间⼀侧的⼏个喷⼝⾼速喷出,渡过⼀定的距离后返回。
⼯作区处于回流过程中,这种送风⽅式风速⾼,射程远,速度、温度衰减缓慢,温度分布均匀。
适⽤于⼤型体育馆、礼堂、剧院及⾼⼤⼚房等公共建筑中。
5.孔板送风孔板送风利⽤顶栅上⾯的空间作为静压箱。
在压⼒的作⽤下,空⽓通过⾦属板上的⼩孔进⼊室内。
回风⼝设在房间下部。
孔板送时,射流的扩散及室内空⽓混合速度较快,因此⼯作区内空⽓温度和流速都⽐较稳定,适⽤于对区域温差和⼯作区风速要求严格,室温允许波动较⼩的场合室外排⽔管材应满⾜以下⼏点要求:(1)管材内壁应光滑,具有耐蚀和耐冲刷性。
(2)管材本⾝应具有⼀定的机械强度和承受来⾃⼟壤及地⾯荷载的能⼒。
(3)管材应具有⼀定的抗渗能⼒。
室外排⽔管材多采⽤⾮⾦属管。
常⽤的有混凝⼟管、钢筋混凝上管、排⽔铸铁管、硬质聚氯⼄烯管、带釉⾯缸⽡管等,混凝⼠管管径超过400多采⽤钢筋混凝⼟管,常⽤于⾬污⽔系统。
排放含酸碱性较强的污⽔可采⽤缸⽡管。
缸⽡管具有内壁光滑、较强的耐酸碱性能,但承压能⼒差,质脆易碎。
塑料管具有较强的耐蚀性、质轻、易于加⼯、施⼯⽅便,但应选择管壁较厚、刚度较⼤的管材。
孔板送风口设计要点
![孔板送风口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cfecb1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6.png)
孔板送风口设计要点学习孔板送风口设计这么久了,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
我理解啊,首先得考虑风量这个事儿。
孔板送风口嘛,它主要就是为了把风按照合适的量送出去。
就好比咱们家里空调的出风口,如果风量调得不合适,不是冷得发抖就是热得冒汗。
这风量的大小呢,得根据房间的大小、使用功能啥的来定。
比如说大的会议室,人又多设备又多,那风量就得大些。
我总结了个小技巧就是,按照每平方米大概需要多少立方米的风量这个比例来计算,不过这只是初步估算,不同建筑类型可能还有偏差。
对了还有个要点就是风速。
风速影响着风送出的距离和扩散的范围。
我之前有个困惑,按照书上说的一个风速范围来设计的时候,实际模拟出来的效果并不好,后来经过查阅资料和请教别人才知道环境因素影响很大。
在比较宽敞的空间里,风速就可以适当提高一些。
就像在大礼堂,空间高又宽敞,统一的低风速可能让后面的人感觉不到风,就像往大海里扔个小石头,没多少涟漪。
孔板的孔口形式和开孔率也很重要。
我理解开孔率就好比是一个筛子的疏密程度,开孔率不一样,风出来的均匀程度就不一样。
开孔率太小,风就像挤牙膏似的,出得不均匀。
太大呢,可能就失去了孔板送风均匀的优点。
有的孔口是圆形,有的是方形,不同形状也会对送风有影响。
比如说方形孔口相对圆形来说,在一定程度下可能更能让送风在垂直方向上更均匀。
我当时为了记住这个,就拿家里的漏勺和有方形孔的洗菜篮做类比,想象风从这两个东西里吹出来的样子。
还有压力损失一定要考虑进去。
送风过程中如果压力损失过大,就像人在跑步的时候阻力太大,这样风机的功率就要增加。
我理解这就涉及到整个送风系统的能耗问题了。
从经济和节能的角度,这个值要控制在合理范围。
说到参考资料呢,我觉得《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是一定要看的,里面有很多关于风口设计的基本要求。
像一些暖通专业的教材,像《空气调节》这本书,对原理的讲解就很透彻,可以帮助我们从根本上去理解孔板送风口设计的这些要点。
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有疑惑的地方,但只要不断查阅资料、和同行交流,总是能解决的,我也还在不断地提升自己对于这个内容的认识。
船舶低温实验室孔板送风设计和数值模拟
![船舶低温实验室孔板送风设计和数值模拟](https://img.taocdn.com/s3/m/6dc867acb8f67c1cfad6b86d.png)
船舶低温实验室孔板送风设计和数值模拟作者:陈豪郭磊温添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年第24期摘; 要:某极地科考船舶上具有如低温实验室等对温湿度有特殊要求的舱室,其舱室空气环境设计面临很大的挑战,传统送风方式难以满足需求,在设计时考虑采用孔板送风以达到设计温度要求。
文章针对孔板送风末端在船舶领域的应用经验和设计规范的缺乏等问题,在设计初始阶段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其进行气流组织模拟分析和优化应用研究。
结果表明采用全面孔板送风形式可使该低温实验室温度达到设计要求。
文章研究结果对船舶孔板送风末端的应用研究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船舶舱室;低温实验室;孔板送风;计算流体力学;气流组织中图分类号:U664; ; ; ;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24-0007-04Abstract: The cabin of a polar scientific research ship with special requirements fo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uch as low temperature laboratory, is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in its cabin air environment design. Traditional air supply methods are difficul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rifice plate air supply method is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In view of the lack ofexperience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of orifice plate air supply method in ship design fiel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method was used to simulate and optimize the air distribution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desig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low temperature laboratory can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by adopting the full orifice plate air supply metho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the orifice end of the ship.Keywords: ship cabin; low temperature laboratory; orifice plate air supply;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air distribution引言船舶舱室空气环境设计是现代船舶设计和建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船舶舱室往往具有层高较低、空间封闭和人员密集等特点,而极地科考船还对空气环境有许多特殊要求,其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气流组织设计计算表(孔板送风)
![气流组织设计计算表(孔板送风)](https://img.taocdn.com/s3/m/984734c97f1922791688e868.png)
h=
0.0011SLs
S
为了安装及气流入口处的扩散,稳压层净高不小于0.2m,因此取h=(m)
0.2
工作区风速 q(kw/M2) 0.15 0.035
4
LS =
3600 q r C ts
A0 =
Hale Waihona Puke L 3600 S aCm =
A0 A
l = 0.886
ds Cm
N =
A l2
tx / ts =
C 1 S aCm
Vc=
1 0.7565344
7.校核工作区区域温差 t x 工作区高度1.8m,相当距风口2.2m,查查<空调调节设计手册第二版>页261的图5-15得到 即工作区区域温差 t x = 0.2
8.计算稳压层高度h 当Vz/Vs=0.25时, S=B(房间的长方向尺寸)
0.225
0.2403846
0.0476954
4.计算孔口间距l(mm) 孔口间距取值(mm)
24.341476 20
5.计算孔板孔眼数N 孔眼排列N A方向 210 210 B方向 60 60
城轨车辆客室中顶板格栅送风与孔板送风方案仿真对比
![城轨车辆客室中顶板格栅送风与孔板送风方案仿真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520212e24b35eefdc9d3339f.png)
城轨车辆客室中顶板格栅送风与孔板送风方案仿真对比摘要:目前城轨车辆客室内部气流组织一般采用中顶板格栅或者孔板的送风方式,回风均为拐角顶部和座椅下方自由回风,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两种气流组织形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轨车辆;气流组织;格栅;孔板;人体模型1概述本文通过模拟城轨车辆中顶板格栅送风和中顶板孔板送风两种气流组织方式对客室内部温度场及速度场的分布影响,对比两种气流组织方式各自存在的问题及后续的研究方向。
2物理模型及模拟方法2.1 物理模型仿真计算时在车辆内部添加了人体模型,人体模型参考标准GB10000中人体尺寸的数据,同时为避免建模时出现网格划分问题,对人体模型尺寸进行了的调整,如表1人体模型尺寸。
2.2 模拟方法模拟采用标准k-ε方程模型,作如下假设:(1)车厢内空气为不可压缩气体且符合Boussinesq假设;(2)流动为稳态湍流;(3)流场内流体的湍流粘性各向同性,且具有高雷诺数。
(4)不考虑漏风的影响,车厢内气密性良好。
2.3边界条件设定1、太阳辐射:假定车辆在上海地区运行,由夏季太阳总辐射照度表,得到车体车长方向沿南北向放置时,获得最大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强度:东向:165W/m2,西向:535W/m2,水平855W/m2。
本文计算截面为无玻璃结构,由于围护结构外表面同时受到太阳辐射和室外空气温度的热作用,利用综合温度来计算,该温度是相当于室外气温由原来的值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ρI/αw值,如下式:其中,tw——室外空气计算温度,夏季工况取40℃.ρ——表面吸收系数,舱体取0.8,窗取0.08;I——太阳辐射强度,(W/m2);αw——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取16W/(m2∙K)。
2、传热:车厢各部位的平均传热系数K值为2.4W/m2*K,在模拟计算中采用第二类边界条件,设置边界条件热流密度,根据车厢外部主流温度,以及车体传热系数确定车厢各部分的热流密度,如表2所示。
从图3格栅送风与孔板送风的温度云图与图4格栅送风和孔板送风的温度分布图可以看出:1、满员时,站立区人体间气流流动困难,无论采用何种送风方式,站立区人体间的气流温度都相对较高,大致在37℃左右。
孔板送风气流组织的测定
![孔板送风气流组织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84505315844769eae009ed98.png)
孔板送风气流组织的测定盈蓝测定:孔板送风测定内容可分为静压箱(或稳压层)特性测定和房间内气流组织测定两部分。
(1)静压箱特性的测定静压箱内一般不设置空气分布管道,对于要求较高的空调系统也有设置空气分布管道的。
静压箱的作用是气流进入箱内后动压逐渐降低,静压逐渐增大,从而保持箱内各部位的静压值均匀,促使气流均匀地压向孔板,保证各孔口的出口气流速度均匀,达到房间气流组织的要求。
静压箱内静压分布的均匀程度,直接影响到房间气流组织的效果,因此调整好箱内空气分布管的送风量,使箱内静压分布均匀,是孔板送风测定调整的重要环节。
箱内空气分布管的风量调整在进行系统风量平衡时,已对进入静压箱内的总空气量作了调整,但对箱内的各条空气分布管的风量还需要调均匀。
在各条空气分布管上设有可调节的导流板或挡板出风口。
用热球风速仪测出各风口的风速,调节导流板或挡板使各风口的速度基本一致,为静压的均匀分布创造条件。
调好空气分布管出口风速后,要对进入静压箱的总风量重新测定一次,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静压箱内静压分布的测定,测定箱内各部位的静压值是为了检验静压分布的均匀性。
为了分析箱内静压值的变化,可以在箱内选取距孔板不同高度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面内布置测点,逐点测出静压的大小。
(2)房间气流组织的测定静压箱特性测试调整完毕,即可进行气流组织的测定工作。
孔板出口风速的测定主要目的是检验孔板各部位孔口的出风均匀程度,以便预先分析气流组织的好坏。
为了使送出的风与孔口轴线所成的倾斜角θ<12°,应使稳压层中接近送风口处最大的气流速度Vw和送风速度Vs的比值达到下式要求:由于孔板上孔口数目很多,不可能将全部小孔的出口风速都测出来而且也无此必要。
一般可根据小块孔板的布置形式,选择有代表性的一块,取其中央一个小孔作为测点。
测点数目要适当,不可过多,否则会使测定工作时间拖长,加上气流波动而失去相互比较的意义。
实践证明,使用热球风速仪测孔口风速的准确性很差,这是因为风速仪测头不能紧靠到所测小孔上,这样测头就受到周围小孔气流的干扰,所测结果误差较大。
数据中心机房空调系统气流组织设计研究方案与分析范文
![数据中心机房空调系统气流组织设计研究方案与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ba52f0a168884868662d62a.png)
IDC机房空调系统气流组织研究与分析摘要:本文阐述了IDC机房气流组织的设计对机房制冷效率有重要影响,叙述现有空调系统气流组织的常见形式。
同时重点对IDC机房常见的几种气流组织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对比了几种气流组织的优缺点,从理论与实践中探讨各种气流组织情况下冷却的效率。
关键词:IDC、气流组织、空调系统一、概述在IDC机房中,运行着大量的计算机、服务器等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发热量大,对环境温湿度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能够给IDC机房等提供一个长期稳定、合理、温湿度分布均匀的运行环境,在配置机房精密空调时,通常要求冷风循环次数大于30次,机房空调送风压力75Pa,目的是在冷量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大风量的循环使机房内运行设备发出的热量能够迅速得到消除,通过高送风压力使冷风能够送到较远的距离和加大送风速度;同时通过以上方式能够使机房内部的加湿和除湿过程缩短,湿度分布均匀。
大风量小焓差也是机房专用空调区别于普通空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做机房内部机房精密空调配置时,通常在考虑空调系统的冷负荷的同时要考虑机房的冷风循环次数,但在冷量相同的条件下,空调系统的空调房间气流组织是否合理对机房环境的温湿度均匀性有直接的影响。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房间的空调冷却效果,而且也影响空调系统的能耗量,气流组织设计的目的就是合理地组织室内空气的流动使室内工作区空气的温度、湿度、速度和洁净度能更好地满足要求。
影响气流组织的因素很多,如送风口位置及型式,回风口位置,房间几何形状及室内的各种扰动等。
二、气流组织常见种类及分析:按照送、回风口布置位置和形式的不同,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气流组织形式,大致可以归纳以下五种:上送下回、侧送侧回、中送上下回、上送上回及下送上回。
1)投入能量利用系数气流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以投入能量为代价将一定数量经过处理成某种参数的空气送进房间,以消除室内某种有害影响。
因此,作为评价气流组织的经济指标,就应能够反映投入能量的利用程度。
基于cfd方法的孔板送风气流组织优化研究
![基于cfd方法的孔板送风气流组织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0b8b99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b.png)
基于cfd方法的孔板送风气流组织优化研究本文旨在通过采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以优化孔板送风气流的组织,来改善大型空调系统的能耗和运行质量。
CFD模型是一种快速而精确的方法,可以模拟和预测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空调系统中的气流分布和流动情况,以及对孔板的配置和设计策略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使用Fluent软件,建立了孔板系统的数值模型,并使用粒子追踪技术来评估空调系统的气流动力学特性。
为了验证孔板系统的模型和一致性,我们比较了孔板设计参数的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发现了能量消耗和气流流动特性的良好一致性。
之后,采用CFD模型探讨了8种孔板设计参数:孔板配置,尺寸,形状,深度,厚度,抛物线形,孔径和倒角角度等,并研究了它们对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的影响。
研究发现,深度优化和孔板尺寸的增加是降低能耗的有效方法,而且孔板尺寸增大也能改善空调系统的气流流动特性。
另外,空调系统中孔板的厚度可以改变气流组织方式,但要注意孔板厚度太高可能会影响两个入口流量的均衡性。
此外,孔径和角度大小也是改变气流组织方式的有效方法,特别是角度大小可以有效影响气流组织方式。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基于CFD的孔板送风气流组织优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准确预测气流流动特性,改善空调系统的能耗和运行质量。
同时,设计人员也需要考虑到孔板设计参数之间相互关联的复杂性,以便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更好的结果,满足工程需求。
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基于CFD的孔板送风气流组织优化的有效方法,但仍有值得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比如,可以考虑增加其他设计参数,比如曲线形状和圆角处的几何形状,以细化孔板的细节设计。
而且,研究也可以评估孔板设计参数在更大空间尺寸的空调系统中的有效性,以及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温度和湿度下,空调系统的能耗和运行质量。
本文通过利用CFD技术,研究了孔板送风气流组织优化,以改善大型空调系统的能耗和运行质量,表明孔板设计参数之间相互关联的复杂性,以及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去选择最优的参数。
空调气流组织设计
![空调气流组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dad09f86bd97f192379e98d.png)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参考资料5空调气流组织设计编者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教研室空调气流组织设计一、空调气流组织设计作用空调气流组织的作用:⑴送风均匀,从而保证空调区的温度场、湿度场、速度场的均匀;⑵送、回风不短路;⑶没有吹冷风感;⑷冬季热风能抵达人员活动区。
二、气流组织选择一、气流组织方式:⑴侧面送风:能形成贴附射流,增大气流射程,有利于室内空气混合,幸免冷风过快下落。
⑵散流器送风:送风距离大,适宜空间较高的房间。
⑶孔板送风:单位面积送风量大,工作区内风速小。
⑷喷口送风:速度高,射程长,适合高大空间的送风。
⑸条缝送风:送风温差、送风速度衰减较快,可与灯具配合布置,适合于会议厅、宴会厅等场所。
⑹旋流风口送风:衰减快,可作大风量、大温差送风。
二、气流组织及送、回风口选择⑴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宜采纳百叶、条缝型等风口貼附侧送。
当侧送气流有阻碍或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人员活动区的风速要求严格时,不该采纳侧送。
侧送形式有以下三种:①上送上回:仅为夏日降温效劳,且空调房间层高较低;②上送下回:以冬季送热风为主,且空调房间层高较高;③单侧或双侧贴附射流送风适合于跨度较大的空调房间。
采纳貼附侧送风时,应符合以下规定:①送风口上缘与顶棚的距离较大时,送风口应设置向上倾斜10°~20°的导流片;②送风口内宜设置避免射流偏斜的导流片。
⑵空调区设有吊顶时,应依照空调区的高度及对气流的要求,采纳散流器或孔板送风。
当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人员活动区内的风速或区域温差要求较小时,应采纳孔板送风散流器分平送和下送两种方式。
平送适合于夏日送冷风;下送适合于冬季送热风。
采纳散流器送风时,应知足以下要求:①风口布置应有利于送风气流对周围空气的诱导,风口中心与侧墙的距离不小于;②采纳平送方式时,貼附射流区无阻挡物;③兼作热风供暖,且风口安装高度较高时,宜具有改变射流出口角度的功能,如温控散流器。
2014.08 恒温恒湿空调局部孔板送风设计表
![2014.08 恒温恒湿空调局部孔板送风设计表](https://img.taocdn.com/s3/m/fb2c548883d049649b66584f.png)
1、房间尺寸(长*宽*高):m13.157.7042、房间面积F:m2101.26即:顶棚面积3、假定孔板尺寸:600*600mm*mm4、单块孔板面积F:m20.360.365、假定孔板数量:块1361564*18686、设定孔板孔口直径d。
:mm667、设定孔板小孔间距L:mm50508、正方形排列孔板开孔率k:0.0113040.011304一般开孔率K=0.2%~5%范围内;即一般9、单块孔板小孔个数:14410012010、单块孔板孔口面积f:0.00410.002811、房间孔板孔口总面积f。
:m20.55340.440912、孔板总面积f1:m248.9656.1613、开孔率K:f。
/f10.0113040.0078514、局部孔板送风判定:0.484≦0.515、射流的扩散角度:°9~1016、孔口流量系数μ0.5管道式孔板直接送出0.75静压室送出孔板厚δ≤0.5d。
1静压室送出孔板厚δ>0.5d。
孔板送风注意事项:17、孔口出流速度u。
:m/s一般u。
≤4m/s18、孔口出流前空气流速u:m/s u≤0.25u。
垂直于孔口出流方向19、开孔率K:f。
/f1K=0.2%~5%一般取孔间距l>4d。
正方形排列孔板K=0.78520、孔板送风方式:管道式局部孔板孔口流量系数μ=0.5静压室局部孔板孔口流量系数μ=0.75若孔板厚δ≤0.5d。
静压室全面孔板孔口流量系数μ=1.0若孔板厚δ>d。
1、总孔板面积和顶棚面积之比:2、假定送风温差:Δt。
:℃4送风量:m3/h6500选定机组H F32N单块孔板送风量:m3/h47.793250.00003、在工作区高度h=1.6m时,判断计算断面所在的射流段。
孔板出流等温射流汇合段X。
:X。
=5*L0.25m L:孔间距在汇合段后,与自由射流相似存在一个中心速度保持不变得起始段。
由孔口至计算断面的距离X,一般取x=(房高Hn-工作区高度h),为射流长度X;当X>4b时,则计算断面处于主矩形孔板汇合段后中心速度不变起始段长度:X1=4*b m b:0.6m,矩形孔板宽度起始段长度X1: 2.4m圆形孔板b=0.89D(D为圆主体段X:m当X>X1=4b时,则计算断判断射流X=Hn-h=4-1.6= 2.4处于起始段内4、计算射流受限修正K1;射流重叠修正K2;射流不等温修正K3F。
孔板送风方式下密闭小室内气流分布的研究
![孔板送风方式下密闭小室内气流分布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5678c28844769eae009eddc.png)
孔板送风方式下密闭小室内气流分布的研究天津大学环境学院张文胜安大伟娄承芝摘要:对较小空间的密闭小室在孔板送风方式下的气流分布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孔板送风方式下气体射流的流速衰减情况作了理论分析。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提出了孔板送风方式下二次静压的概念。
并用Fluent公司推出的专业软件Airpak2.1对密闭小室内的流速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
根据实验数据和模拟结果,得出了在孔板送风方式下对送风进行二次静压可以使密闭小室内的气流分布更加均匀的结论。
关键词:孔板送风;二次静压;气流分布;计算流体力学0、引言孔板送风方式多用于对室内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分布的均匀性有较高要求的空调系统中。
例如恒温恒湿房间、洁净室以及环境气候室等。
目前国内外对室内孔板送风方式下室内气流分布规律的研究大都倾向于较大空间室内气流组织方面。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些高精度的仪器检测要求在小空间内均匀流场下进行。
为此,有必要对小空间内气流分布情况进行研究,以进一步完善孔板送风理论。
1、理论分析众所周知,孔板送风的方式可以使室内气流分布更加均匀,孔板送风示意图如图1所示。
要解决孔板送风方式下室内气流分布的均匀性,首先要合理的设计静压箱。
目前对静压箱性能的研究不多,对静压箱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一维流定性分析的水平上。
有人提出静压箱的箱体几何特性值L/H,孔板厚度δ以及孔板开孔率K等是影响静压箱内静压分布均匀性的主要因素[1]。
孔板送风方式的送风气流可以看作是圆形平行射流的叠加,叠加原理如图2所示。
对平行射流叠加的情况下气流速度的计算目前大都是经验公式或半经验半理论公式。
其中最典型最常用的经验公式就是[2]:211.13()]2yu ucx=-(1)式中 u—点(x,y)处的速度, m/s;u o—孔口的出流速度, m/s;a—紊流系数;A—孔口面积,m2/s;c—实验常数,可取c=0.082。
对于圆形平行射流组,其求解区域的横向宽度与主流方向的长度相比是小量,并且其横向速度梯度很大。
基于cfd方法的孔板送风气流组织优化研究
![基于cfd方法的孔板送风气流组织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1c770c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6e.png)
基于cfd方法的孔板送风气流组织优化研究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物面临着更高的运行安全性、节能减排要求和舒适度要求。
因此,组织优化孔板送风气流以满足建筑技术的需求成为一项重要而必要的研究。
本文以我国西部某大型建筑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从建筑物的实际环境出发,进行孔板风道的三维传热和流动分析,对孔板风道的送风气流组织进行优化。
首先,采用三维模型和多相流模型,模拟建筑空调系统中的孔板送风气流。
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孔板送风气流在表面温度分布和换热热流密度分布上变化的情况。
通过模拟分析,确定孔板风道的送风气流最优分布,以满足对空调系统的安全性、节能减排要求和舒适度要求的调节要求。
其次,基于CFD方法,优化孔板送风气流组织。
利用数值模拟,计算孔板送风口的孔板数量、形状、尺寸和位置,使孔板的换热热流密度分布均匀,以满足建筑物的安全性、节能减排要求和舒适度要求。
研究表明,不同入口流量下孔板数量、形状和尺寸均影响换热效果,在传热效率和流动均匀性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从而给出了最优的孔板尺寸和孔板数量。
最后,结合仿真分析的结果,在实际的建筑物空调中进行实验验证。
按照优化的理论结果,采用实际安装的孔板,测量表面温度分布和热流密度分布,并结合理论和实验数据分析,确认孔板送风气流组织实际可行、效果显著,满足空调系统的安全性、节能减排要求和舒
适度要求。
总之,本文通过CFD(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孔板风道的送风气流进行了三维数值分析,优化了孔板送风气流的组织,为建筑物的安全性、节能减排要求和舒适度要求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给排水专业第七章: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给排水专业第七章: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bca2f3d6b4daa58da1114a7f.png)
格栅送风口 用于一般要求的空调工程 特点:不能调节风量和出风方向
格 栅 送 风 口
格栅送风口
百叶风口
有单层、双层及三层百叶(分为活动与固 定百叶)
百叶送风口:可以进行风量和出风方向调 节。
❖百叶可做成活动可调的,既能
调节风量,也能调节出风方向。 单层百叶送风口:
❖为了满足不同的调节性能要求, 用于一般空调工程
比赛场地 观众席
比赛大厅采用集中式空调全空气系统
气流组织:上送方式、侧送方式、下送 方式和分区送风。
上送方式:送风口安装在比赛大厅顶棚 上,回风口设在座位台阶和比赛场地的 侧壁上。
侧送方式:送风口安装在比赛大厅四周 侧墙上部,回风口设于座位下或比赛场 地侧壁。
分区送风方式:在比赛大厅内,将观众 席和比赛场地分区送风和回风,以适应
泡沫塑料保温材料 以各种树脂为基料,按一定比例加
入发泡剂、催化剂等,经过加热发泡制 成。 有聚丙乙烯泡沫塑料、聚乙烯泡沫塑料、 聚氨酯泡沫塑料等。
发泡橡胶保温材料
涂料
涂料(油漆):主要起防腐作用 如:防锈漆:防生锈 调和漆:保护与装饰作用 防火漆:阻止火势蔓延 银粉漆:主要作为管道的面漆
感谢您 聆听
下送风
特点:送风口设在房间的下部,上 部设回风口,新鲜空气直接送入工作区, 送风速度不能大,否则会影响人的舒适 感。
下送风图式
吊顶
送风静压箱
地板送风
地 板 送 风 口
送、回风口的位置 设置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室内空气没有循环不均的现象。 2)送风气流不易形成短路。
切记以上两点!
气流组织设计实例
可将百叶做成多层,每层有各自
的调节功能。
双层百叶风口 用于较高精度的空调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 t
s
A0
=
L 3600
Sa
Cm = A0 A
l = 0.886 ds Cm
N
=
A l2
tx/ts =
0.05
h = 0.0011SLs S
满足工作 取要求的 工作区风 速
7.校核工 作区区域 温差 工作区高 度1.8m, 相当距风 口2.2m, 查查<空 调调节设 计手册第 二版>页 261的图 5-15得到 即工作区 区域温差
A方向 95 95
B方向 50 50
3 0.5 100
tx
tx =
0.25
4750
Vx/Vs= Vx=
0.02 0.08
a=0.75
自由端面 比Cm
4.计算孔 口间距 l孔(m口m间) 距 取值 (mm)
ts
tn
允许温度波动范围 送风温差
20
1
5
vs(m/s)
4
20.792079
0.0914466 0.0019252
100.96402 100
5.计算孔 板孔眼数 N
孔眼排列 N
6.计算工 作区平均 风速Vx 工作取高 度取(m) x取值 x / ds 查<空调 调节设计 手册第二 版>页261 的图5-15 得到
全面孔板
送风计算
基本资料
A
B
H
9.5
5
3.5
1.选择孔
眼送风速 度vs
先选择孔 板孔眼直 径
ds=5mm, 孔板材料 为五合板
t/ds=1,选 择孔眼送
风速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s(m/s)
ds(mm)
5
2.选择送 风温差, 计算出单 位面积送 风量 Ls(M3/M 2.H)
r=1.2
C=1.01
3.计算顶 棚开孔面 积
8.计算稳 压层高度 h
当 Vz/Vs=0. 25时, S=B(房 间的长方 向尺寸)
为了安装 及气流入 口处的扩 散,稳压 层净高不 小于 0.2m,因 此取 h=(m)
0.028589109
h = 0.0011SLs S
0.2
工作区风速 q(kw/M2)
0.2
0.035
4
LS
=
r
3600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