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岩石孔隙度的测定实验

合集下载

岩石可钻性的测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岩石可钻性的测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大学(岩石可钻性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日期: 成绩: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 同组者:岩石可钻性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岩石的可钻性;2.掌握岩石可钻性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1.实验设备实验中使用岩石可钻性测试仪来测量岩石的可钻性,如下图 1 所示。

设备的具体技术指标参见《岩石可钻性测定及分级方法-SY/T 5426-2000》。

图1 岩石可钻性测试仪2.测量原理使用特制微钻头(牙轮钻头或PDC 钻头),以一定的钻压(牙轮钻头为890N ±20NPDC 钻头为500N ±10N )和转速(55r/min ±1r/min )在岩样上钻三个特定深度的孔(牙轮钻头为2.4mm ,PDC 钻头为3mm ),取三个孔钻进时间的平均值为岩样的钻时(t d ),对t d 取以2 为底的对数值作为该岩样的可钻性级值K d 计算公式如下所示:K d =log 2 t求得可钻性级值后,再查岩石可钻性分级标准对照表(如下表1 所示)进行定级。

表1 岩石可钻性分级对照表三、实验步骤1. 试样用石油钻井所取井下岩心或地面采的岩石,岩样制备成圆柱体(直径40-100mm,高度30-80mm)或长方体(长宽各100mm,高度20-100mm),端面平行度公差值≤0.2mm,试验前将试样放在温度设定为105-110℃的干燥箱内烘烤24 小时;2. 将手轮上移至最上端,取下岩心支架、钻头和接屑盘并清扫干净;3. 装上接屑盘,将所选的微型钻头安装在花键轴上端(注意:钻头上键槽应对准花键轴上端的键!),安装好钻头后,将岩心支架回归原位;4. 关闭所有钻进模式(牙轮模式和PDC 模式),打开总电源,打开相应的钻进模式开关(牙轮模式或PDC 模式,开关如图2 所示),打开电机调速器上的电机开关,开动电机,调电机至规定转速55 转/分(注意:教师进行此项调速操作,学生请不要调电机转速,避免产生危险!),然后关闭电机开关;图2 钻进模式开关示意图5. 选择好相应的钻压砝码(牙轮钻头用两个砝码,PDC 钻头只用一个下部大砝码),放在砝码支架上;6. 将准备好的试样放在岩心支架上,手轮下移,稍用力夹紧岩样,如果钻头高出岩心支架,应在轻轻夹紧岩样的同时,逆时针转动小手摇泵手轮,卸掉液压系统压力(注意:要确保岩样的钻进面一定为平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期末题库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期末题库

判断题1.油藏综合弹性系数反映的是油藏岩石中所蕴藏的弹性躯油能量。

(√)2.岩石绝对渗透率与通过的流体性质无关。

(√)3.双组分烃体系的临界压力是液气共存的最高压力。

(×)4.天然气的压缩因子是同温同压等量条件下天然气的体积与理想气体的体积之比。

(√)5.理想气体的等温压缩系数仅与体系的压力有关。

(√)6.地层的单相体积系数总是大于1的。

(×)7.海水总矿化度通常大于地层水总矿化度。

(√)8.随体系温度增加,油水表面张力将下降。

(×)9.现在发现的油藏大多数都是亲水油藏。

(√)10.地层中的自由水面是毛管力为零所对应的剖面。

(×)1、粒度组成分布曲线尖峰愈高,则粒度组成愈均匀。

(y )2、岩石绝对渗透率与通过流体性质无关。

( y )3、随体系温度增加,油气表面张力将下降。

( y )4、地层油粘度在饱和压力时是最小的。

( y )5、对于同种原油,甲烷的溶解度大于丙烷的溶解度。

(f )6、体系压力愈高,则天然气体积系数愈小。

(y )7、平行于层理面的渗透率小于垂直于层理面的渗透率。

(f )8、润湿现象的实质是表面张力的下降。

( y)9、储层埋藏愈深,则孔隙度愈大。

( f)10、亲油油藏的水驱油效率高于亲水油藏。

( f )1、油藏综合弹性系数反映的是油藏岩石和油藏流体中所蕴藏的总的弹性驱油能量。

(√)2、岩石绝对渗透率与通过流体性质无关。

(√)3、双组分烃体系的临界压力是气液共存的最高压力。

(√)4、理想气体的等温压缩系数仅与体系的压力有关。

(×)5、天然气的压缩因子是地下天然气体积与标况天然气体积之比。

(×)6、地层原油的两相体积系数总大于1。

(×)7、海水的总矿化度通常大于地层水的总矿化度。

(×)8、随体系温度增加,油气表面张力将下降。

(√)9、现在发现的油藏的润湿性大多数是亲水的。

(√)10、地层中的自由水面是毛细管力为零所对应的底层剖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岩石比面的测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岩石比面的测定

岩石比面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巩固岩石比面的概念。

2.了解岩石比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比面是指单位体积岩石内颗粒的总表面积,或单位体积岩石内总孔隙的内表面积。

比面通常可分为以岩石外表体积、骨架体积和孔隙体积为基数的比面。

根据毛管模型,以岩石骨架体积为基数的比面的计算公式为:=b S 式中,b S —以岩石骨架体积为基础的比面,32/cm cm ;φ—孔隙度,小数;A —截面积,2cm ; L —长度,cm ;H —岩心两端的压差,cm 水柱;Q —通过岩心的空气流量,3/cm s ;μ—空气的粘度,210mPa s 。

当孔隙度已知,A 和L 可以用游标卡尺直接量出,由查表得到μ后,只要通过压力计测得空气通过岩样的压差H 和相应的流量Q 便可算出岩样的比面。

三、实验流程图1岩石比面测定流程图1-环压阀;2-环压放空阀;3-夹持器;4-水罐;5-流量控制阀;6-水柱压差计;7-水杯;8-环压表;9-进液阀;10-放空阀四、实验操作步骤1.打开水罐进液阀、放空阀,向水罐中灌水,大约灌体积时停止,关闭水罐进液阀及放空阀;2.用游标卡尺量出岩样的长度和直径,计算岩样的截面积;3.将岩样放入岩心夹持器,关闭环压放空阀,打开环压阀加环压,确保岩样与夹持器之间无气体窜流;4.准备好秒表、打开流量控制阀,并控制流出的水量,待压力计的压力稳定在某一H值后,测量一定时间内流出的水量,用同样的方法至少测定三个水流量和与之相应的H值。

(如果岩石渗透率较低,关闭水柱阀,用汞柱压差计读取岩心上游压力,并将汞柱高度转换成水柱高度。

);5.关流量控制阀,关闭环压阀,缓慢打开环压放空阀,结束实验。

五、实验数据处理1.列出原始数据实验仪器编号:10 室内温度:20.5℃空气粘度μ0.01812mPa•s 孔隙度φ35.5%表1岩石比面测定记录表2.进行相关计算19.180.2388/38.44VQ ml s t===29.420.3123/30.16VQ ml s t===38.510.3621/23.50VQ ml st===计算各次测量的比面1231274.04/ bcS m mc =2231278.71/ bcS m mc =3231270.50/ bcS m mc =231231274.041278.711270.501274.42/33b b bbS S SS cm cm++++===将计算结果置于表1.。

实验一 岩石孔隙度的测

实验一     岩石孔隙度的测

1 / 4实验一 岩石孔隙度的测定一.实验原理气体孔隙度仪是测量体积的一种仪器,用它可以测定岩样的骨架体积和孔隙度体积,利用气体膨胀原理,即玻义尔定律,已知体积的气体在其确定压力下向未知体积等温膨胀,膨胀后可测定最终的平衡压力。

平衡压力的大小取决于未知体积的大小,而未知体积的大小由玻义尔定律求得。

该仪器可用两种气体作为驱替介质,氮气和氦气,对于一般的砂岩可用氦气,对于较为致密的灰岩和孔隙较小的岩样可用氦气测定。

根据玻义尔定律,如图—2所示:气体的已知体积V k 与所测压力P k 下等温膨胀到未知室体积V 中,膨胀后测量最终平衡压力P ,这个平衡压力取决于未知体积量,未知体积可以用玻义尔定律求得:V k P k =VP +V k P (1) V =V k (P k −P)/P (2)对于低压真实气体,在弹性体积中作等温膨胀,考虑到器壁的压变性,忽略一些次要因素,计算由下式表示: V =V k (P k −P P)+P+P 0PG (P k −P) (3)式中:V ——未知室空间体积,cm 3V k ——已知室空间体积,cm3P k ——已知室的(原始)压力,MPa P ——平衡压力,MPaP 0——当天大气压力,MPa G ——体积的压变系数。

(一)岩样颗粒体积的测定:由上述所知,只有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两次实验就可以确定出岩样的颗粒体积,即未知室不装岩样时得到的平衡压力为P 1,未知室空间体积为V 1。

V 1=V k (P k −P 1P 1)+P 1+P 0P 1G (P k −P 1) (4)未知室里装上岩样时得到的平衡压力P ,未知室的空间(包括岩心当中的空习体积)体积V 2 V 2=V k (P k −P P)+P+P 0PG (P k −P) (5)式(4)—式(5)为岩样的颗粒体积为V gV g =V 1−V 2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由于我们所用的气体空隙度仪结构设计上考虑了精度和已知室的校正问题,所以在岩样杯(未知室)中装满了不同体积的钢块,在测定P 1时应在岩样杯中装满钢块,测定P 时应从杯中取出与岩样体积相当的钢块体积,记录取出的钢块体积V 钢,所以颗粒体积为V g =V 1+V 钢−V 2 (6)(二)岩样外表体积和孔隙度的确定1、外表体积的求法:V f =HD 2π/4 (7) 式中:V f ——岩样外表体积,cm 3D ——岩样直径,cm H ——岩样高度,cm 2、孔隙度的求法根据下式就可求出岩样的空隙度Φ: Φ=1−V g /V f (8)(三)公式(3)中V k 、G 的确定其方法是在同一原始压力P k 下测定: 1、 岩样杯中装满钢块时的平衡压力P 1; 2、 从杯中取出1号钢块后的平衡压力P 2;3、 从杯中取出3号钢块(同时装入1号钢块)后的平衡压力P 3;根据公式(3)就可以知道下面三个描述性方程:V 1=V k (P k −P 1P 1)+P 1+P 0P 1G (P k −P 1) (9) V 2=V k (P k −P 2P 2)+P 2+P 0P 2G (P k −P 2) (10) V 3=V k (P k −P 3P 3)+P 3+P 0P 3G (P k −P 3) (11)由(11)—(9)式得:V 3−V 1=V k (P k P 3−P k P 1)+[(P k P 3−1)(P 3+P 0)−(Pk P 1−1)(P 1+P 0)]G (12)由(10)—(9)式得: V 2−V 1=V k (P k P 2−P k P 1)+[(P k P 2−1)(P 2+P 0)−(Pk P 1−1)(P 1+P 0)]G (13)令:A =P k P 3−P kP 1B =(P k P 3−1)(P 3+P 0)−(P kP 1−1)(P 1+P 0)C =P k P 2−P kP 1D =(P k P 2−1)(P 2+P 0)−(P kP 1−1)(P 1+P 0)有:V 3−V 1=A ∙V k +B ∙GV2−V1=C∙V k+D∙G 经整理得G=A(V2−V1)−C(V3−V1)AD−BC(14)V k=D(V3−V1)−B(V2−V1)AD−BC(15)式中(V2-V1)——第一次取出的1号钢块体积;cm3(V3-V1)——第一次取出的3号钢块体积;cm3P0——大气压力;MPa二.测量参数表三.用式(14)和(15)计算v k和G 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出:A=P kP3−P kP1=0.309B=(P kP3−1)(P3+P0)−(P kP1−1)(P1+P0)=0.399MpaC=P kP2−P kP1=0.069D=(P kP2−1)(P2+P0)−(P kP1−1)(P1+P0)=0.093Mpa V2−V1=V01=1.453cm33/ 4V3−V2=V03=6.401cm3因此,根据式(14)和式(15)得:G=A(V2−V1)−C(V3−V1)AD−BC =6.060 cm3Mpa⁄V k=D(V3−V1)−B(V2−V1)AD−BC=12.891 cm³四.用式(8)计算岩样孔隙度根据实验测得数据,计算出:V1=V k(P k−P1P1)+P1+P0P1G(P k−P1)=1.016 cm³V2=V k(P k−PP )+P+P0PG(P k−P)=1.254 cm³V g=V1+V钢−V2= 20.429 cm³V f=HD2π/4=24.406 cm³因此,根据式(8),得:Φ=1−V g/V f=0.163。

孔隙度测试实验报告

孔隙度测试实验报告

孔隙度测试实验报告引言孔隙度是岩石中所有孔隙的总体积与岩石样品总体积的比值,是评价岩石储层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测试孔隙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岩石样品中的孔隙度信息,从而进一步了解岩石中的储层特性。

本实验使用氮气置换法测试了岩石样品的孔隙度,并详细记录了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原理氮气置换法是一种常见的测试孔隙度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氮气的特性,通过测量被测样品在氮气压力作用下的体积变化来获得孔隙度信息。

具体的原理如下:1. 孔隙度的计算公式孔隙度(φ)的计算公式为:![公式1](其中,Vv为被测样品中的孔隙体积,Vt为被测样品的总体积。

2. 氮气置换法的原理氮气置换法利用氮气的低溶解度和高渗透性,将被测样品放入封闭的测试装置中,逐渐增加氮气的压力,使氮气逐渐渗透到样品中的孔隙中。

当氮气压力达到平衡时,测量装置中的压力和体积信息,从而计算出样品的孔隙度。

实验步骤1. 实验设备与材料准备实验设备包括氮气置换仪、高压氮气源、电子天平、计时器等。

材料准备包括岩石样品、封闭测试容器等。

2. 样品制备从野外取得的岩石样品经过清洗和干燥后,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样品,并记录样品的尺寸和质量。

3. 测试装置设置将制备好的岩石样品放置在测试装置的测试室中,完全密封。

4. 氮气置换打开高压氮气源,逐渐增加氮气的压力,直到测试装置中的压力稳定。

记录下测试装置中的压力值。

5. 测定体积和质量测量测试装置中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同时,使用电子天平测量岩石样品的质量。

6. 数据处理与计算根据上述测得的数据,根据公式计算孔隙度。

结果与讨论根据上述实验步骤,我们成功测试了岩石样品的孔隙度。

以下为实验结果:样品编号尺寸(cm)质量(g)压力(MPa)体积(cm^3)孔隙度(%)-1 3×4×5 15.2 1.5 22.6 15.42 2×3×4 10.5 1.2 16.8 12.53 4×4×5 20.1 1.8 27.0 17.8从实验结果来看,不同样品的孔隙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于样品的不同物理结构和成分差异导致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渗流实验-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渗流实验-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 渗流物理 实验报告实验日期:成绩:班级: 石工1 学号:姓名: 教师:同组者: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巩固和加深油、水饱和度的概念;2.掌握干馏仪测定岩心中油、水饱和度的原理及方法二、实验原理把含有油、水的岩样放入钢制的岩心筒内加热,通过电炉的高温将岩心中的油、水 变为油、水蒸汽蒸出,通过冷凝后变为液体收集于量筒中,读出油、水体积,查原油体积校正曲线,得到校正后的油体积,求出岩样孔隙体积,计算油、水饱和度:o =100%ofV S W φρ⨯⨯=100%ww fV S W φρ⨯⨯式中:S o ---含油饱和度,%;S w ---含水饱和度,%; V o ---校正后的油量,m l ;w V ---干馏出的水量;W---干馏后岩样; φ---隙度;f ρ---岩样视密度三、实验流程(a)控制面板(b)筒式电炉1—温度传感器插孔; 2—岩心筒盖; 3—测温管;4—岩心筒; 5—岩心筒加热炉;6—管式加热炉托架; 7—冷凝水出水孔;8—冷凝水进水孔;9—冷凝器图 1 BD-Ⅰ型饱和度干馏仪饱和度测定流程图四、实验步骤1.将岩样放入干净的岩心筒内,上紧上盖;2.将岩心筒放入管状立式电炉中,使冷水循环,将温度传感器插杆装入温度传感器插孔中,把干净的量筒放在仪器出液口的下面;3.然后打开电源开关,设定初始温度为120℃;4.当量筒中水的体积不再增加时(约20分钟),记录下水的体积;把温度设定为300℃,继续加热20~30分钟,直至量筒中油的体积不再增加,关上电源开关,5分钟后关掉循环水,记录量筒中油的体积数值;5.从电炉中取出温度传感器及岩心筒,用水冲洗降温后打开上盖,倒出其中的干岩样称重并记录。

图 2 油量校正曲线为了补偿在干馏中因蒸发、结焦或裂解所导致的原油体积数值的减少,应通过原油体积校正曲线对蒸发的原油体积进行校正。

五、数据处理与计算表1 油水饱和度测定原始记录按下式计算含水和含油饱和度:S 0=V/(W*Φ/ρf)*100%=3.10/(68.835*0.32/1.85)*100%=28.56%Sw=Vw/(W*Φ/ρf)*100%=1.90/(68.835*0.32/1.85)*100%=15.96%六、问答题1.饱和度的概念?答:储层岩石孔隙空间中,一般为水和烃类等流体所占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岩石硬度及塑性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岩石硬度及塑性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岩石硬度及塑性系数测定实验报告实验日期:成绩:班级:学号:姓名:教师:同组者:实验一岩石硬度及塑性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岩石的物理机械性质。

(2)通过实验学习掌握岩石硬度、塑性系数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岩石硬度仪示意图见图1,由函数纪录仪、载荷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其主体组成。

岩石硬度仪主体由手摇泵、液压罐、支柱、上板、下板、压模组成,并可固定载荷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及岩样,位移传感器的转换器固定在函数纪录仪的外罩上。

(1)手摇泵:手摇泵容积为100mL,最大压强为20MPa,主要由泵桶、丝杠、丝杠压帽、活塞、堵头、堵头压帽、手轮、手柄组成。

(2)液压罐:液压罐的目的是将手摇泵施加的压力通过液缸内的液体推动活塞,带动岩心托盘上的岩样与压模接触、压裂,进而实现实验目的。

液压罐主要由液缸、压帽、活塞、活塞压盘、垫块、岩心托盘组成。

(3)压模:压模是由高强度钢制成胚体后镶入硬质合金压头,将硬质合金锥磨成柱体,压头直径d=2mm。

(4)支柱与上下板:支柱与上下板都由高强度钢制成,支柱的直径和上下板的厚度具有足够的强度满足实验的需求。

(5)位移传感器、载荷传感器:载荷传感器固定在上板上。

位移传感器固定在左支柱上,可上下移动。

位移传感器用来测定压模压入岩样的深度,载荷传感器用来测定压模压碎岩样所用的力。

(6)函数记录仪:采用多通道液晶数显仪,可实时观看图形显示或数字显示,并具有记忆功能,可将实验的数据记录下来,用U 盘导入计算机进行编辑。

三、实验原理利用手摇泵加压,压力传递给压模(硬质合金压头),岩样与压头和位移传感器接触后,用手摇泵慢速均匀加载,压头吃入岩样直至破碎,函数记录仪记录整个过程的载荷与位移值,通过载荷与位移的关系曲线计算岩石硬度和塑性系数。

四、实验步骤(1)记录压模压头的直径:2mm。

(2)打开记录仪开关,调整零点:按菜单,选择输入,按设置,输入密码,选择零点修正。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毛管力曲线的测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毛管力曲线的测定

毛管力曲线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了解压汞仪的工作原理及仪器结构;2. 掌握毛管力曲线的测定方法及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岩石的孔隙结构极其复杂,可以看做一系列相互连通的毛细管网络。

汞不润湿岩石空隙,在外加压力作用下,汞客服毛管力可进入岩石空隙。

随压力增加,汞依次由大到小进入岩石孔隙,岩心中的汞饱和度不断增加。

注入压力与岩心中共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即为毛管力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典型毛管力曲线1-压汞曲线;2-退工曲线三、实验流程图2 压汞仪流程图1-指针手柄;2-汞杯升降手柄;3-汞杯;4-补汞阀;5-抽空阀;6-岩心室;7-岩心室阀;8-隔离阀;9-汞体积测量管;10-压差传感器;11-校正阀;12-压力阀;13-截止阀1;14-截止阀2;15-截止阀3;16-酒精容器;17-进液阀;18-高压计量泵;19-真空表;20-放空阀;21-真空阀;22-真空泵四、实验操作步骤1. 装岩心、抽真空:将岩样放入岩心室,关紧岩心室,关闭岩心室阀,打开抽空阀,关闭真空泵放空阀;打开真空泵电源,抽空15~20min;2. 充汞:打开岩心室阀,打开补汞阀,调整汞杯高度,使汞杯液面至抽空阀的距离H与当前大气压力下的汞柱高度(约760mm)相符;打开隔离阀,重新调整汞杯高度,此时压差传感器输出值为28.00~35.00cm之间;关闭抽空阀,关真空泵电源,打开真空泵放空阀,关闭补压阀;3. 进汞、退汞实验:关闭高压计量泵进液阀,调整计量泵,使最小量程压力表为零;按设定压力逐级进泵,稳定后记录压力及汞体积测量管中汞柱高度,直至达到实验最高设定压力;按设定压力逐级退泵,稳定后记录压力及汞体积测量管中汞柱高度,直至达到实验最低设定压力;4. 结束实验:打开高压计量泵进液阀,关闭隔离阀;打开补汞阀,打开抽空阀;打开岩心室。

取出废岩心,关紧岩心室,关闭抽空阀;清理台面汞珠。

注意:进泵时,压力由小到大,当压力达到压力表量程的2/3时,关闭相应的压力表;退泵时,压力降到高压表量程的1/3以下并在下一级压力表的量程范围内时,才能将下一级压力表打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岩石润湿性测定实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岩石润湿性测定实验

岩石润湿性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界面张力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3.加深对岩石润湿性、界面张力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1.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情况可以通过直接测定接触角来确定。

将待测矿物磨成光面,浸入油(或水)中,如图1所示,在矿物光面上滴一滴水(或油),直径约1~2mm ,然后通过光学系统将一组光线投射到液滴上,将液滴放大、投影到屏幕上,直接测出润湿角,或测量液滴的高度h 和它与岩石接触处的长度D ,按下式计算接触角θ:22h tgDθ=式中θ—润湿角,︒;h —液滴高度,mm ;D —液滴和固体表面接触的弦长,mm图1 投影法润湿角示意图2.悬滴法测定液滴界面张力悬滴法适用于密度差较大的测定液-液或气-液之间的界面张力,测量范围为10-1~10-2mN/m 。

液体自管口滴落时,当液滴接近最大直径时,用光学设备记录下液滴图像。

测量液滴的相关参数,利用下式计算界面张力:2e gd Hρσ∆=12ρρρ=-Δ snn ed S d =式中,σ—界面张力,mN/m ;21ρρ、—待测两相流体的密度,g/cm 3;ρ∆—两相待测试样的密度差,g/cm 3;e d —实际液滴的最大水平直径,cm ;sn d —从液滴底部算起,高度为e d n 10高度处液滴的直径,cm ;n S —液滴e d n 10高度处的直径与最大直径的比值;H —液滴形态的修正值,由n S 查表得到。

图2 悬滴法测界面张力示意图三、实验流程1-针管左右移动滑轮,2-左右移动锁紧滑轮,3-光源,4-光源亮度调节旋钮,5-工作台前后调节手轮,6-工作台左右调节手轮,7-工作台上下位置锁紧手轮,8-工作台升降手轮,9-工作台伸缩杆,10-测微头,11-测微头锁紧钮,12-进样器,13-进样器锁紧钮,14-进样针头,15-高清连续变倍显微镜,16-数码CMOS摄像头,17-调焦手钮,18-地脚螺栓图3 HARKE-SPCA接触角测试仪流程图四、实验操作步骤1.将直流电源的插头一端插入接线板内另一端插入仪器后面的电源插座内。

《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岩石孔隙度测定

《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岩石孔隙度测定

《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岩石孔隙度测定《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岩石孔隙度测定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物理方法测定岩石样品的孔隙度,以了解岩石的孔隙特征,为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原理孔隙度是岩石中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是描述岩石储油、储气能力的重要参数。

根据实验原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测定岩石孔隙度:1.准备一定质量的纯砂或玻璃珠作为标准物质;2.测定标准物质的密度ρs;3.测定岩石样品的密度ρr;4.将岩石样品和标准物质浸入水中,测定它们的视密度ρrs和视密度ρrs,w;5.根据实验原理公式计算岩石孔隙度。

三、实验步骤1.准备样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岩石样品,将其破碎、研磨,确保样品表面平整、无裂纹;2.准备标准物质:选用纯砂或玻璃珠作为标准物质,确保其密度均匀、无孔隙;3.测定密度ρs:将标准物质放入比重瓶中,加水至淹没,加热至沸腾,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比重瓶中水的质量m1,计算标准物质的体积Vs;再称取干燥的标准物质的质量ms,计算其密度ρs;4.测定岩石样品密度ρr:将岩石样品放入比重瓶中,加水至淹没,加热至沸腾,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比重瓶中水的质量m2,计算岩石样品的体积Vr;再称取干燥的岩石样品的质量rr,计算其密度ρr;5.浸水实验:将岩石样品和标准物质分别放入广口瓶中,加水至淹没,静置24小时后,读取广口瓶中水的质量m3和m4,计算岩石样品和标准物质的视密度ρrs和视密度ρrs,w;6.计算孔隙度:根据实验原理公式计算岩石孔隙度。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标准物质密度ρs:通过比重瓶法测得标准物质的密度为1.66 g/cm³;2.岩石样品密度ρr:通过比重瓶法测得岩石样品的密度为2.77 g/cm³;3.岩石样品视密度ρrs:通过浸水实验测得岩石样品的视密度为2.37g/cm³;4.岩石样品视密度ρrs,w:通过浸水实验测得岩石样品的视密度为1.87g/cm³;5.根据实验原理公式计算得到岩石孔隙度为37%。

岩石比面的测定

岩石比面的测定
2390.99
2392.83
10.5
2.9
37
0.0784
2342.80
12.8
2.4
27.34
0.0878
2444.7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渗流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石工1412学号:姓名:教师:张丽丽
同组者:
实验日期:2016.10.19
岩石比面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及仪器设备
将岩样放入夹持器,关闭环压放空阀,打开环压阀,气源的气体进入岩心周围胶皮筒与夹持器内壁之间的环形空间,为岩心加环压。打开流量控制阀,水罐中的水流出,在岩心上端产生负压,空气流入岩心。空气的体积流量约等于水罐中流出的水的体积流量。岩心两端的压差可通过水柱或汞柱压差计测出。
(2)根据实验室温度查出空气粘度 。
(3)关闭环压放空阀,打开环压阀加环压。
(4)准备好秒表,然后打开流量控制阀,控制流出的水量,待压力计的压力稳定在某一值H后,测量一定时间流出的水量;调节流量控制阀,改变流量,待压力稳定后,测定流量和水柱压差计的高度,至少测量三组数据。
(5)关闭流量控制阀,关闭环压阀,缓缓打开环压放空阀,实验结束。
岩石比面的大小与曼公式以及达西公式,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Sb=14x x x x
从公式可以看出,当已知孔隙度 ,量出岩样长度L和直径D,查表得到 后,只要测量得到空气通过岩样的压差H和相应的流量Q即可算出岩样比面。
流程图
二、实验步骤
(1)根据实验仪器编号查出岩样编号,并依此查出岩样长度,直径,孔隙度 。
三、数据处理
岩石比面测定原始记录
实验仪器编号:4
室内温度:25 空气粘度:1.834x10-4P孔隙度:27.3%
岩样编号

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 成绩: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同组者:实验一岩石孔隙度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岩石孔隙度、骨架体积及岩石外表体积的原理;(2)学会使用气体法测定岩石孔隙度。

二、实验原理气体法孔隙度测定原理是气体玻义耳定律,其原理示意图如图1-1所示。

容器阀门样品室图1-1 气体法孔隙度测定原理示意图容器中气体压力为P1,样品室压力为大气压。

打开阀门,容器与样品室连通。

压力平衡后,整个系统的压力为P2。

每次使容器中气体压力保持不变。

当样品室中放置不同体积的钢块时,连通后系统的压力不同。

可得到钢块体积与系统压力的关系曲线,称为标准曲线。

然后将样品室中的钢块换成待测岩心。

可得到连通后系统压力。

根据此压力从标准曲线上可查到对应的体积,即为岩心的骨架体积。

通过其它测量手段,可以测出岩心的视体积,从而求出岩心孔隙度φ。

三、实验仪器气体孔隙度测定仪。

如图1-2所示。

图1-2 气体孔隙度仪四、操作步骤(1)逆时针旋转气瓶阀门,打开气瓶开关(注意:打开气瓶开关前,除放空阀外,其它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2)顺时针旋转减压阀开关,气瓶出口压力调至1MPa左右;(3)打开气源阀;(4)顺时针旋转调压阀,将压力调至0.3~0.4MPa;(5)打开供气阀,给容器供气,然后关闭供气阀。

(6)逆时针旋转样品室夹持器把手,取出样品室,装入一标准钢块(样品室有4 个标准钢块,厚度分别为1〃,1/2〃,3/8〃,1/8〃),将样品室装入夹持器,顺时针旋紧夹持器把手。

(7)关闭放空阀,打开样品阀,使容器与样品室连通。

记录钢块体积和系统压力。

(8)打开放空阀,关闭样品阀,更换钢块。

(9)重复步骤(5)~(8),得到不同钢块体积所对应的系统压力,绘制钢块体积与系统压力关系曲线。

(10)将待测岩心放入样品室,测量所对应的系统压力P x,然后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所对应的横坐标值,即为岩心的骨架体积V x。

(11)利用游标卡尺测量岩心直径和长度,计算岩心视体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巩固岩石孔隙度的概念,掌握其测定原理;
2.掌握气测孔隙度的流程和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
岩石的体积分为几何体积、骨架体积和孔隙体积,我们可以根据其中两个数值求解剩余一个。

孔隙度是孔隙体积与几何体积之比,反映了岩石中孔隙的发育程度,表征储集层储集流体的能力。

储层的孔隙度越大,可容纳流体的量就越大,储集性能就越好。

根据玻义尔定律,在恒定温度下,岩心体积一定,放入岩心室岩样的固相(颗粒)体积越小,则岩心室中气体所占体积越大,与标准室连通后,平衡压力越低;反之,当放入岩心室内的岩样固相体积越大,平衡压力越高。

绘制标准块的体积(固相体积)与平衡压力的标准曲线,测定待测岩样平衡压力,据标准曲线反求岩样固相体积。

按下式计算岩样孔隙度:
100%f s
f
V V V φ-=

三、实验流程与设备
(a )流程图
(b )控制面板
图1 QKY-Ⅱ型气体孔隙度仪
仪器由下列部件组成:
(1)气源阀:供给孔隙度仪调节器低于1000kPa 的气体,当供气阀开启时,调节器通过常泄,使压力保持恒定。

(2)调节阀:将1000kPa 的气体压力准确地调节到指定压力(小于1000kPa )。

(3)供气阀:连接经调节阀调压后的气体到标准室和压力传感器。

(4)压力传感器:测量体系中气体压力,用来指示准确标准室的压力,并指示体系的平衡压力。

(5)样品阀:能使标准室内的气体连接到岩心室。

(6)放空阀:使岩心室中的初始压力为大气压,也可使平衡后岩心室与标准室的气体放入大气。

四、实验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量各个钢圆盘和岩样的直径与长度(为了便于区分,将钢圆盘从小到大编号为1、2、3、4),并记录在数据表中;
2.将2号钢圆盘装入岩心杯,并把岩心杯放入夹持器中,顺时针转动T 形转柄,使之密封。

打开样品阀及放空阀,确保岩心室气体为大气压;
3.关样品阀及放空阀,开气源阀和供气阀。

调节调压阀,将标准室气体压力调至某一值(本次试验为560kPa )。

待压力稳定后,关闭供气阀,并记录标准室气体压力;
4.开样品阀,气体膨胀到岩心室,待压力稳定后,记录平衡压力;
5.打开放空阀,逆时针转动T 形转柄,将岩心杯向外推出,取出钢圆盘;
6.用同样的方法将3号、4号、全部(1~4号)及任意三种组合的钢圆盘装入岩心杯中,重复步骤2~5,记录平衡压力;
7.将待测岩样装入岩心杯,按上述方法测定装岩样后的平衡压力; 8.将上述数据填入原始记录表。

五、数据处理与计算
1.计算各个钢圆盘的体积f V ;
以2号圆盘的体积计算为例:22311
3.14 2.5 1.9629.63144
f V d L cm π==⨯⨯⨯=
其余各组钢圆盘体积计算同理。

2.绘制标准曲线:
将所计算出的钢圆盘体积f V 与平衡压力2P 记录如表1所示;
表1体积f V 与平衡压力2P 记录表
由表1可以作出2f P V -标准曲线如图1所示。

图12f P V -标准曲线
3.在标准曲线上反查出岩样固相体积s V ;
由图1的2
f P V -标准曲线查得,岩样的平衡压力2238P kPa =时,岩样的固相体积323.0cm s V =。

4.计算岩样外表体积:
22311
3.14 2.510 6.9503
4.38944
f V d L cm π==⨯⨯⨯=。

5.计算岩样孔隙度:
34.38923.0
100%100%33.12%34.389
f s
f
V V V φ--=
⨯=
⨯=。

六、实验小结
巩固对岩石孔隙度的概念的理解,掌握其测定原理,同时掌握气测孔隙度的流程和操作步骤。

此外,熟练运用Excel处理数据,以及如何准确的通过待测岩样的平衡压力获得较为精确的
V,经过尝试,将坐标值间距调整至合适的大小,从而得到平衡
s
压力值,做横线与曲线的交点,做竖线得到横坐标值。

最后,感谢老师的耐心指导。

七、原始记录
实验记录的原始数据如表2所示。

表2气体孔隙度测定原始数据记录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