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和谐统一构建和谐社会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四个和谐统一构建和谐社会主义
世界易经学会会长况君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赋于完善的内涵、形式的具体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同时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及措施能够顺利实施,我们首先应当坚持四个和谐统一。
一、坚持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个人统一于社会,是人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显著性特点。
在人类过去的一切历史阶段中,从原始社会到现代文明,社会与个人不能完全统一,而且常常处在对立之中,也即是社会与个人处在一种不和谐的状态中。
而个人与社会不能统一,则社会进步就会遭遇种种阻力,社会如果不能给个人提供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则这个社会必定缺少活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的实现,极其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二、坚持民族与人类的和谐统一
民族要发展,首先应当是民族文化的发展。
文化落后的民族,有被同化或消亡的的危险。
文化先进的民族发展往往是四处渗透。
文化冲突带来了文化封闭,文化封闭影响了文化的充分发展。
纵观人类现实和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多种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现在已成为历史方向,不论你是否意愿,文化现代化的结果是人类文化一体化,这种文化不是消亡民族文化差异,而是民族文化经过历史的、现代的,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整合,形成一种高层次的,具有高度和谐性和强健生命力的民族文化。
因此坚持民族的发展与人类的发展统一、协调,对在当今政治、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创建和谐社会主义非常有必要。
三、坚持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我们认为“真”,代表科学,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善”代表道德;“美”代表生活。
真、善、美和谐统一,就是科学、道德、生活的和谐统一。
真、善、美的和谐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但从古到今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既有客观矛盾,也有主观矛盾。
古代社会,因为社会文明发展阶段局限,常常真了不能善,善了不能美,美了不能真。
孔夫子讲善,讲美而不善,不如不美;虽不美而善,应该鼓励,这种思维发展到后来,连美都不重要了,只强调以善论善的境地,西方中世纪讲求善第一,真次之,美再次之。
客观上,真、善、美不能平等,主观上更不许他们平等,创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应当主观上和客观上
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四、坚持人的自然属性与文化属性的和谐统一
人的自然属性与文化属性,在原始社会已有不和谐的状态,因为有了不和谐的这种矛盾的存在,推动人类的进步,使文化属性渐渐居于主导地位,此阶段人的自然属性实在只能反映人类本质。
文明使人类进步,逐渐进步到文化属性居于主导地位的时候,人类开始自觉认识自已。
人的自然属性与文化属性,因历史文明的限制,常常是相互冲突,文化属性压迫自然属性,使其不能充分发展,其结果是反过来以损害了自身,使自身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例如封建社会,反对爱情婚姻自由,这就是对人性的损害,不仅危及文化属性,亦伤害自然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与文化属性的和谐统一,就能从自觉的形式,日益充分地发掘人的自然潜力,达到人的素质革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发挥优秀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能够为推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
总而言之,坚持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坚持民族与人类的和谐统一、坚持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坚持人的自然属性与文化属性的和谐统一,以坚持四个和谐统一为基本原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扭转我国财力过分向上集中的态势,加强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基层财政的困难,继续加强反腐败、反贿赂的力度,逐步理顺收入分配秩序,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强税收执法力度,打击非法致富,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减少贫困,促进城市化,改变就业结构,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大国”,建立全民的节约型社会,最终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主义,走向和谐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
2、辛鸣《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徐讯、谭星宇《走向和谐的春天》;
4、何振华《构建和谐社会看发展》;
5、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6、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05年社会蓝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