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导师制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7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导师制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导师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F2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大幅度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长,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而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机制依旧还停留在精英化教育模式阶段,这就导致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和突出。在此背景下,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其意义

1.1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一词来源于英语“career”,最初在《牛津词典》中被解释为“道路”,后人将它引申为一个人一生的职业经历,即指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发展的过程,是伴随人一生的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实现的动态发展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根据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来确定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目标,并选择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制定的教育、培训、工作计划等。

1.2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将伴随人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实现完美的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学生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2)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职业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去执行,很多时候学生的职业生涯受挫往往是生涯规划没有做好。

(3)职业生涯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了激烈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于实践,这样做的效果更经济、更科学。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

2014年6月,笔者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进行了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抽样调查,共发放了调查问卷550份,回收541份,回收率984%,有效问卷539份,有效问卷率98%。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认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总体状况不容乐观,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不少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这个名词还很陌生,大概有23%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从未进行过规划,他们对今后从事的职业、发展方向、奋斗目标从未考虑,更别谈具体的规划。有部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带有理想色彩,表示“以后要继续深造,去国外发展”,“到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去工作”,“我要开创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在职业发展路径方面,大部分学生选择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继续深造作为自己的主要发展路径,小部分学生为追求多方位发展,准备了三种以上的发展路径,但这些路径追求的结果相差太大,路径之间缺乏相互联系。面对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社团活动,只有12%的学生能根据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来选择取舍,有30%的学生盲目跟随大流来抉择。职业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势必会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造成影响,不利于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2.2 大学生认知能力有限

自我认知是职业生涯规划里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必须对自身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深度剖析,清楚自身优势在哪里,自身劣势有哪些,自身机遇在哪里,自身威胁又有哪些。简而言之,就是要知己长、知己短、知己能、知己不能。在上述调查中发现,影响学生择业的因素依次为个人发展提升空间、工作薪酬、公司规模、专业对口、工作城市、工作稳定、单位性质等。可见,学生自我认知不足,自我认知能力有限,人生定位不准确。在择业过程中,学生没有客观分析自身因素,结合自身特点、能力以及社会需求,而是盲目追求高薪、大城市、高地位等,势必导致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急功近利,将利益作为择业的首要标准。缺乏职业规划的反馈和调

整意识,一旦达不到预期,不能根据客观环境及时调整职业规划,使得学生扎堆在前景比较好的行业,人为的造成了就业形势紧迫。

2.3 学生的专业选择带有一定盲目性

调查显示,有72%的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所获取信息途径主要通过招生简章等书面招生材料,很少有人能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手段更深入、直接了解相关学校信息,更少有家长或考生亲自前往拟报考学校直接咨询,因此,高达69%的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不了解自己所要报考的学校,对于所报考的专业更是一无所知。单一的决策信息影响着决策的科学性,决策过程中的学生的被动性更是制约了他们对于报考院校与专业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8%的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是自主选择学校与专业的;23%的学生是与教师、父母或者亲戚一起协商选择填报学校与专业的;超过50%的学生在填报志愿过程中,完全依赖于父母或教师,放弃了自己自主规划的权力。而在自主决策的学生群体中,在选择填报高考志愿时,他们又不外乎从学校品牌、专业名称、录取分数、路途远近等几方面考虑,而对于自身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以及专业内涵、专业标准、单位用人需求等考虑不多、研究不透。 3 以导师制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路径分析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它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早在十九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就开始实行导师制,我国高校秉承“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也逐步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生活,其最大特点是体现师生关系密切。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间建立起一种“导

学”关系,并贯穿从入学到毕业整个教育过程,导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全方位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科研、生活。

3.1 针对性的行业指导,激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专任教师有着较为丰富的从业经验,由专任教师担任导师,可以针对性地开展行业指导,帮助学生分析所读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职业发展方向,结合历届学生的就业状况分析当前就业形势,让学生提前感受就业压力,促使学生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引导学生了解职业,明白职业是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主要途径,职业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包含了职业,职业又塑造了人生。通过和学生探讨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我,引领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人生的重要性,协助他们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激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3.2 专业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职业环境

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该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及职业方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凸显所选职业方向特点,实现学生职业生涯最大值。导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可以向学生介绍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等,向学生分析从事相关行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让他们了解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课,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知识架构。

3.3 社会实践的指导,帮助学生获取职业经验

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社会和深化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的检验,让学生看到了课堂教学和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的缺陷,主动调整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知识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