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思考

三明三中黄向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现行课程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 以适应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越来越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市课改实验区的中小学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有益的尝试与探索,这种学校一级的课程革新需要在各个层面进行持续的总结与拓展。现谈谈本人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与不成熟的认识。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集中体现了教育的内在品质。从课程的文化性中,人们才能真正理解教育的品质。而在"现代性"的教育中,课程的文化性品质恰恰是被遮蔽掉的,文化性的缺失与工具角色让学校教育变得无奈又尴尬。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的同时课程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

要理解校本课程,首先应了解什么是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宽泛的。处于不同位置的人对课程有不同的理解,这是正常的。但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并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校本课程开发从其本质上说是学校教育共同体在学校一级对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所有活动。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部分,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

二、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权力与责任

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权力,即实施真正的教育的地方--学校有权自主决定部分课程,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合作、共享与探究,以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现场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责任,即学校负有学生发展的责任,学校必须抵制一切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必须提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机会,即学校特别是教师都有机会得到发展,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将逐步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意识,提高归属感,形成课程意识,掌握课程技术,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和校长自我更新的机会。

三、校本课程开发要遵循的程序

过去我们学校在开设"选修课、活动课"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这可以说是为校本课程开发观念的生长准备了良好的土壤条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源头活水。然而没有考虑到学生需要决定的课外活动、活动课、选修课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或步骤:

1、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学校教育哲学、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要等等。

2、确定方案:包括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课程结构、科目、课程纲要。

3、组织和实施:包括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

4、评价与改善: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方面;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

通过这样一种理性的课程决策过程,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组织,才能保证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性的、不断改进的过程。这里尤其要提到的是,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自主进行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要实现"三个转变"、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处理好"三件事"

育人模式受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支配,由教育对象、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构成,它制约着教育活动的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的成长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为了搞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创新,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必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要求教师建立动态的生成型课堂教学意识,在课堂教学目标上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长期以来就课论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要从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视野去立体地审视课程的位置与价值,时刻关注课程学科价值与教育价值。二是要从静态的观念中走出来,努力关注每个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动态变化,及时地调整预设中的目标,尤其要关注动态生成目标。三是要从小课堂的视野中走出来,把课程学习活

动作为一个教学整体来设计,在布置巩固性作业的同时,更要留下具有挑战性的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生长性问题。

在校本课程教学设计上,要求教师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转变以知识链为主线,忽视学生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传统,倡导以学生思维活动为主线,兼顾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确保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真正积极主动地思维。二是教学过程应设计若干个真实开放性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要对学生有智慧上的真实挑战性,以促使学生的思维真的动起来,活起来。三是积极实践长程设计和二度设计的教学设计思想。

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要从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处理好三件事:一是营造健康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会真诚地欣赏他人的智慧、创造和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从而让教学过程不但成为质疑互动的过程,而且成为彼此真诚欣赏的过程。二是课堂教学要从外在形式的动转变为内在思维的动,由部分学生的动转变为全体学生的动,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由单向的动转变为双向、甚至多向生成性的动。三是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即教师不仅是"教"者、还是"学"者、"思"者,更是整体活动过程中灵活的操作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学生不仅是"听"者、"学"者,还应该是"问"者、"、"思"者、"论"者,有时还甚至是"教"者。创建高质量的学习情境,从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增值性等多个方面,创造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动态的生成型的校本课程教学。

五、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较少关注建立相应的组织与制度。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与制度,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前提条件,是一个充分体现学校、教师首创精神的过程,也是要求学校、教师增强自我责任意识的过程。然而,我们关注点集中在学校具体课程开发的形态方面,而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与制度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层面关注的却比较少。

如何适当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如何对校本课程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是教师们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在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中,校长与教师对校本课程评价主要关注的是:教师工作量如何考核?教师课堂教学如何评价?学生学业成绩如何评定?然而,对于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却是有意无意地回避着。实际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优劣与否会直接关系到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好坏,进而影响到学生学习品质。

学校自主地进行课程的开发,并不是说不需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与支持,这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