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下册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教科版
《观察一种动物》(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这些身体结构能够满足它们的生存需要。
2.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触碰产生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等。
3.知道蜗牛运动缓慢,能利用腹足在不同的物体表面爬行。
科学探究目标1.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
2.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科学态度目标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蜗牛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蜗牛的发现,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蜗牛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
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难点:能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教学准备】小组:白玉蜗牛一只、珍珠棉板、棉签教师: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1.谈话: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新朋友,它是谁啊?2.创设情景:小蜗牛今天来到我们的教室是有事想请大家帮忙,动物园要举办一场运动会,小蜗牛也想参加,但之前它从来没有参加过,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它想请小朋友陪它一起去,帮它成功参加运动会。
二、观察蜗牛身体1.来到报名处小兔给了小蜗牛一张报名表,报名表的第二栏要填小蜗牛的照片,可小蜗牛没有带照片怎么办?(预设:画一画)2.学生分组观察,单独完成报名表。
注意:观察时我们要保持安静才能够观察仔细画的更像。
3.展示一下设计的报名表(巡视中挑选学生绘制的蜗牛,进行分享说一说画的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结合几位画的好的部位组合蜗牛的简图画在黑板上。
)3.看来大家观察的都很仔细,把小蜗牛身体相对应的部位都画了出来。
(一对长触角、一对短触角,其中眼睛在长触角上,短触角中间有它的口,它还有个厚厚的壳、软软的身体。
)1.请大家对照黑板,检查自己给小蜗牛画的画像,给大家1分钟时间修改,看看有没有画遗漏的部分请及时补上。
教科版一下科学《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教科版一下科学《观察一种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一种动物》是教科版一下科学的一课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一种动物,让学生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动物的图片和观察记录表,方便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观察植物的内容,对观察有一定的了解和经验。
但观察动物可能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学生对本课内容感兴趣,但可能对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还不够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学会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动物的特征和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种动物的图片和观察记录表。
2.准备动物模型或实物,方便学生进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动物,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好奇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呈现多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
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观察。
提供观察记录表,让学生记录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法和问题驱动法进行观察和思考。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
5.拓展(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如何保护动物和爱护环境。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观察动物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保护动物和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科学思维。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观察一种动物 教科版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第三课。
在前一课观察校园动物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了观察范围,将观察对象锁定在一种行动缓慢,容易观察的小动物——蜗牛。
学生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对蜗牛的身体结构,行动特点等内容展开细致、深入的观察。
此外,教材还安排了观察比较与蜗牛相似动物的拓展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特别是观察记录,他们对于动物观察会表现出及其兴奋的状态,对于蜗牛的一举一动十分感兴趣,往往会忽观察记录的填写。
教师要注意在不增加学生记录负担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观察活动的思维工具,如描述蜗牛形态和行动特点的科学表达词汇,提示观察顺序的结构化观察记录单,演示如何进行观察记录的微课视频等等。
虽然学生对蜗牛这种动物充满着好奇,但是还是会有不少学生有些害怕,不敢触碰,甚至会觉得恶心,产生反感,需要教师通过示范演示,语言引导等方式消除孩子心理上的畏惧感。
相较于文字表征,图形表征虽然是更适合一年级孩子的表达方式,但想要将蜗牛的身体细节完整呈现在他们的图画里,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所以需要教师做好图形表征支架,比如给出一个轮廓图,让孩子往里填充细节。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这些身体结构能够满足它们的生存需要。
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等。
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触碰产生反应,2、能利用腹足在不同的物体表面爬行。
知道蜗牛运动缓慢,3、科学探究目标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
、1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2能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科学态度目标对蜗牛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在好奇心驱使下,1、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蜗牛的发现,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3、认识到蜗牛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观察一种动物》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观察动物的重要性,并通过观察掌握动物的习性、行为、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常识。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观察动物的目的和方法,掌握有效的观察技巧。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动物的外貌、行为、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征,准确描述并总结归纳。
3、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动物的过程,培养耐心和细心的品质,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观察动物的相关资料、图片或视频资料,以便学生观察时进行参考。
2、准备好观察记录表格,让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总结。
3、准备好有关动物的生态知识和习性,以便在课堂上做相关的讲解和引导。
4、准备好相关的实验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方便学生进行观察。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教师向学生介绍“观察一种动物”的主题,解释观察动物的重要性和目的。
2、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观察过哪些动物,以及观察动物的感受和收获。
3、通过观察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观察方法1、教师示范如何观察动物,从外貌、行为、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观察。
2、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3、引导学生学会用观察记录表格记录观察结果,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第三步:实地观察动物1、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动物园等地方实地观察动物,让他们亲眼看到动物的生活状态。
2、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观察任务,让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动物并记录观察结果。
3、在观察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和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观察和总结。
第四步:总结归纳1、让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格,总结分析所观察到的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2、让学生交流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梳理归纳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动物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关爱动物。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3《观察一种动物》| 教科版
2.3 观察一种动物教案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重点: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教学难点: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教学具准备:为学生准备:蜗牛(活体)、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教师准备: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教学随记栏一、课前准备1.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寻访蜗牛并带回家开始尝试饲养。
2.布置过程。
(1)老师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见过吗?它生活在哪里?(2)想知道老师怎么喂养蜗牛吗?先回去寻找并观察蜗牛,找到蜗牛的同学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取一张蜗牛的饲养秘籍(3)让学生用一周时间观察并饲养蜗牛。
二、引入1.谜语导入。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你们曾经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蜗牛?2.画一只看到过的蜗牛。
从寻访蜗牛到上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的同学已经开始喂养蜗牛,关于蜗牛你有哪些发现?请你说一说。
画一画看到过的蜗牛,并展示作品。
三、仔细观察蜗牛教师强调观察要求。
每一个小组把蜗牛“请”出来,大家静静地仔细观察,可以轻声地交流。
教师提供一些工具,学生在观察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用。
把观察到的蜗牛的样子仔细地画在活动手册的方框中。
四、观察蜗牛的应激反应(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教师重在巡视指导)1.教师帮助没有准备蜗牛的小组。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观察一种动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动物》单元第3课,是在观察了校园里的'动物后,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蜗牛)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本课也为下一课的教学做准备,学生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观察蜗牛的身体,通过观察,学生知道蜗牛的身体结构;第二部分为观察蜗牛的应激反应和运动,通过使用棉签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在不同物体上的爬行,帮助学生知道蜗牛的应激反应、运动特点。
本节课对教材的处理是完成第一部分:观察蜗牛的身体,活动二放下一个课时。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他们需要较多的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突破重难点,故将有限的课堂时间放在观察蜗牛的身体。
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一年级学生基本能运用多感官观察。
但由于他们好奇心强,在观察中往往会先注意到蜗牛的运动。
此外,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认识了较多的动物,数量虽多但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对蜗牛一类的动物并没有细致的观察。
虽然一年级学生已经历了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但他们仍在科学记录方面未能做到真实性,有部分学生会物体拟人化,未能做到如实记录。
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说出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两对触角、眼睛、口等器官。
2、科学探究目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
能用简单的图示,如实画出蜗牛的基本外形。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分享他人关于蜗牛的发现,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蜗牛也是动物家族的一员,是有生命的,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说出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口、两对触角、眼睛等器官。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图示,如实画出蜗牛的基本外形。
四、教学准备每人1只蜗牛、记录表。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3 观察一种动物 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3 观察一种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科学》一年级下册2.3节“观察一种动物”是本册的一个重点章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一种动物,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从而使学生能够对动物有更直观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达到对动物特征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动物已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观察和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
2.难点:培养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动物的图片、实物等,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征。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动物特征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动物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准备观察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3.准备教学场地,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观察和实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关注动物,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好奇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动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让学生用肉眼观察动物的特征,如外形、颜色、大小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实验。
可以让学生触摸动物的皮肤,感受其质地;观察动物的牙齿,了解其食性等。
4.巩固(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让学生用观察记录表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3 观察一种动物教科版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教材简析】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的程序,这是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
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
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有利于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
教材还安排了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生分析】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3 观察一种动物-教科版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的程序,这是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
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
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也有利于第 4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
教材还安排了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
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的认识和兴趣。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四、【教学重点】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五、【教学难点】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3)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3)一. 教材分析《观察一种动物》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2.3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动物的图片,供学生选择观察和描述。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特征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生态学的初步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动物并不陌生,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观察和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并能够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
三. 教学目标1.能够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描述其特征。
2.能够理解动物的特征与环境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物,发现和描述其特征。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动物的特征与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图片,发现和描述其特征。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共同总结动物的特征。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动物的特征与环境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动物的适应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种动物的图片,供学生选择观察。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与动物特征与环境相关的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动物。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特征与环境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呈现多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选择一种进行观察。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座位,与同学组成观察小组。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发现和描述所选动物的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观察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进行点评,并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2一. 教材分析《观察一种动物》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2.3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一种动物,了解其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动物的图片,以及一些关于动物特征的描述,为学生观察和思考提供了依据。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他们对动物充满好奇,喜欢观察动物,但观察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动物的特征。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动物的特点,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物,了解其特征,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2.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动物特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观察、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观察动物,发现并描述其特征。
2.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动物,发现其特征。
2.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分享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动物,提高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种动物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记录纸和笔,用于学生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3.准备教学PPT,展示动物图片和相关信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多种动物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任务:观察一种动物,发现并描述其特征。
2.呈现(5分钟)展示所要观察的动物图片或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注意动物的外形、颜色、动作等方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动物,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观察。
要求学生用笔和记录纸记录下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记录。
4.巩固(5分钟)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动物特征,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对比自己观察到的动物特征,巩固观察成果。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特征是如何帮助它们适应环境的?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1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1一. 教材分析《观察一种动物》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2.3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一种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内容还包括了动物的分类知识,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动物的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对于动物的分类知识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各种动物,对动物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动物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启发他们思考,激发他们对动物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了解动物的分类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描述、讨论等方法,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他们的环保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学生对动物分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观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讨论交流: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提高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教师通过讲解动物的分类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视频、实物等,用于展示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学具:笔记本、彩笔等,用于学生记录和绘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一种动物,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这种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观察和描述。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共同完成观察报告。
4.巩固(5分钟)教师抽取部分学生进行汇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5.拓展(5分钟)教师讲解动物的分类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多样性。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观察一种动物》教科版
3.观察一种动物【教材简析】从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一些小动物进行细致地观察。
这些观察活动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教材中没有明确规定小动物的名称,不过从一般情况来看,选取常见的蜗牛作为观察对象比较合适。
本课的聚焦板块从选择以蜗牛作为观察对象开始,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
探索板块主要分为蜗牛的身体特点、应激反应和运动三大方面。
通过利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蜗牛身体上的口、触角、眼、腹足等结构;利用棉签触碰蜗牛,观察蜗牛的反应;让蜗牛在不同的物体上爬行,观察蜗牛的运动。
最后通过研讨板块,使学生认识蜗牛身上的结构都有一定的用处,爬行本领这么大,主要与腹足有关。
拓展板块通过与蜗牛相似的动物进行比较,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情分析】学生面对动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保障。
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校园里的小动物,数量虽多但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对于蜗牛这一类的动物并没有详细的了解。
此外,学生使用放大镜并不是非常熟练,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蜗牛进行仔细观察。
虽然已经经历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但一年级学生的文字能力还是非常有限,教师依旧需要重点指导学生利用画图记录观察所得。
在科学情感上,需要培养学生对于动物观察的浓厚兴趣,学会细致观察、交流倾听,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能认识蜗牛身体上的壳、口、触角、眼、腹足等结构,知道这些结构能满足它们的生存需要。
2.学生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学生知道蜗牛能用腹足在不同物体表面爬行,爬行时腹足会细波浪状运动并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经历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蜗牛的探究过程,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地观察,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认识蜗牛身体上的结构。
2.学生通过棉签触碰蜗牛,发现蜗牛的应激反应。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3课时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1.拓展资源:
-相关动物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介绍动物基本知识、生活习性等方面的书籍,如《动物世界百科全书》、《奇妙的动物世界》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
-动物纪录片:观看一些关于动物的纪录片,如《自然界奇观》、《动物星球》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自然科学博物馆:鼓励学生和家长利用周末或假期参观自然科学博物馆,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了解动物的多样性。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青蛙”,通过模仿青蛙的行为、生活习性,使学生对青蛙有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观察青蛙的实验,如观察青蛙的跳跃、皮肤变化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游戏:设计“青蛙找家”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青蛙的生活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
- PPT:运用PPT展示青蛙的图片、生活习性的动画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点。
-视频资源:观看一些关于动物的纪录片,如《自然界奇观》、《动物星球》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在线资源:利用在线动物识别工具、科普网站等,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参加户外实地观察活动,如去公园、动物园等地观察动物,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2.拓展要求:
-观察日记: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附近的生态环境中观察一种动物,并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特征、生活习性等信息,形成观察日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家庭小项目:学生可以和家长一起开展一个关于动物保护的家庭小项目,如制作鸟类喂食器、植物昆虫旅馆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针对某一动物种类进行深入研究,如调查青蛙的生存现状、威胁因素等,并撰写研究报告,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科学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小学科学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观察一种动物教案引言:在小学科学学习中,观察动物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通过观察动物的外形、行为和生活习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本课以观察一种动物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并描述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一、课程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和准确地观察动物的外表特征。
2. 学生能够描述动物的行为和习性。
3.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所得到的信息进行推理。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展示板或幻灯片,呈现不同种类的动物。
b. 图片或实物,展示所要观察的动物的外表特征。
2. 学生准备:a. 笔记本和笔。
b. 观察动物的工具,如放大镜等。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分钟)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物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动物的感受和想法,激发学生对观察动物的兴趣。
步骤二:呈现观察对象(10分钟)教师根据教学计划选出一种适合观察的动物,并在展示板或幻灯片上展示该动物的图片。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该动物的习性和生活环境,引发学生对该动物的好奇心。
步骤三:观察动物的外表特征(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该动物的实物或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表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同时,教师可以使用放大镜等观察工具帮助学生更加仔细地观察。
步骤四:描述动物的外表特征(20分钟)教师让学生根据观察所得,用笔记本写下动物的外表特征描述。
同时,教师可以分小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并补充彼此的观察结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步骤五:观察动物的行为和习性(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行为和习性,例如: 动物的食物来源、活动方式、休息和睡觉的方式、繁殖方式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动物的动作、音频和视频资料,记录下他们观察到的情况。
步骤六:描述动物的行为和习性(2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观察所得,用笔记本写下动物的行为和习性的描述。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一种动物》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生物”的第3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一种动物的外部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对于动物的外部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认识还比较肤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深入了解动物的特点。
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的外部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描述、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的外部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使描述更加具体、生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描述法、小组合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本节课相关动物的特点,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观察一种动物,了解其外部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种动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如体型、颜色、斑点等,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师对学生的描述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更准确的描述。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如饮食、睡眠、运动等,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师对学生的描述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更准确的描述。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观察一种动物》|教科版
-动物生活习性的认识:学生需要了解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如蝴蝶的迁徙、蚂蚁的社群行为等,并能够表达出来。
-关爱动物的情感培养:通过观察和了解动物的生活,引导学生产生对动物的关心和保护意识。
2.教学难点
-观察细节的把握:学生可能难以注意到动物的一些细微特征,如蝴蝶翅膀上的斑点、蚂蚁的触角功能等,需要教师引导和提示。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具有不同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了解动物的特征对我们认识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以蝴蝶为例,观察蝴蝶的外貌、生活习性等,了解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动物的身体结构和观察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4.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意义。
教学内容与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紧密相关,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动物的基本认识,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观察一种动物》|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提问、假设、验证等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探究动物世界;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动物相关的问题,如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观察实验。通过观察蝴蝶、蚂蚁等动物,了解它们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实验的结果。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2.介绍自己了解的蜗牛特性以及在哪里能找到它?我知道蜗牛有,,,爬行比较,喜欢吃,在的地方容易找到它。
选择一种来仔细观察,出示蜗牛图片,问:这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性呢?(预设:有壳,爬行慢,喜欢潮湿环境.....)2.今天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观察蜗牛,喜欢吗?(板书课题)。
追问:你知道蜗牛生活在哪里吗?在什么天气容易找到它呢?(根据学生回答及时补充:阴凉处、雨过天晴时更好找到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蜗牛吧。
活动意图说明:挖掘学生对动物的科学概念前认知,揭示课题,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征。
环节二:观察蜗牛的外形结构、应激反应和运动,并将蜗牛画下来(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21.每组小组长领取蜗牛(可以利用实验室培养皿放置蜗牛)。
2.小组成员先用肉眼观察蜗牛,再用放大镜观察,比一比谁发现的特点最多,并将蜗牛画下来。
3.用棉签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的反应。
4.领取菜叶、玻璃片、细线、树枝,让蜗牛在不同的物体上爬行,观察蜗牛的运动。
5.汇报交流。
教师活动21.布置观察任务:(1)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先观察整体,再仔细观察蜗牛的各部分(用放大镜),边观察遍画蜗牛身体结构(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实事求是画结构,不同于美术画图)(2)观察蜗牛被棉签轻轻触碰后的反应;(3)观察蜗牛在菜叶、玻璃片、细线、树枝爬行情况。
2.给每个小组分发蜗牛;3.在观察活动中,根据小组观察情况,分发放大镜(每人1个),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实事求是画图。
4.分发棉签,要求用棉签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的反应。
5.分发菜叶、玻璃片、细线、树枝,让蜗牛在不同的物体上爬行,要求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发现蜗牛身体上的口、触角、眼、腹足等结构;利用棉签触碰蜗牛,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让蜗牛在不同的物体上爬行,让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知道蜗牛能用腹足在不同物体表面爬行,爬行时腹足会细波浪状运动并留下黏液痕迹。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3.观察一种动物
一、选择题
1.下图是小明同学画的蚂蚁,画得比较准确的是()。
A. B. C.D.
2.蜗牛身体的特点是()。
A.长着触角、腹足和较硬的壳 B.长着两个小耳朵 C.有许多腿 D.可以离开壳生活
3.观察完小动物后,我们应该()。
A.自己养着玩 B.把它放回大自然 C.随处丢弃 D.放入垃圾筒
4.()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
A.鲨鱼 B.狮子 C.蜗牛 D.狗
5.蜗牛能牢牢地抓住小棒爬行,是因为()。
A.身体柔软,有黏液 B.身体轻 C.有爪子 D.背上有壳
6.蜗牛的()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A.腹足 B.眼睛 C.触角 D.壳
7.下列动物中,()是靠腹足运动的。
A.B.C.
D.
8.蚂蚁依靠()来传递信息。
A.眼睛 B.触角 C.鼻子 D.足
9.观察完蜗牛的活动后,我们要()。
A.把蜗牛埋掉 B.送蜗牛回家 C.放在实验室不管 D.扔掉蜗牛到垃圾筒中10.通过观察,我们知道蜗牛有()对触角。
A.4 B.3 C.2 D.1
11.下面有鳃的动物是()。
A.B.C.D.
一、教材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观察一种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重点: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教学难点: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教学具准备:
为学生准备:蜗牛(活体)、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教师准备: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教学随记栏
一、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寻访蜗牛并带回家开始尝
试饲养。
2.布置过程。
(1)老师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见过吗?它生活在哪里?
(2)想知道老师怎么喂养蜗牛吗?先回去寻找并观察蜗牛,找到蜗
牛的同学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取一张蜗牛的饲养秘籍
(3)让学生用一周时间观察并饲养蜗牛。
二、引入
1.谜语导入。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
里头。
你们曾经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蜗牛?
2.画一只看到过的蜗牛。
从寻访蜗牛到上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的同学已经开始喂养蜗牛,
关于蜗牛你有哪些发现?请你说一说。
画一画看到过的蜗牛,并展示作品。
三、仔细观察蜗牛
教师强调观察要求。
每一个小组把蜗牛“请”出来,大家静静地仔细观察,可以轻声地交流。
教师提供一些工具,学生在观察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用。
把观察到的蜗牛的样子仔细地画在活动手册的方框中。
四、观察蜗牛的应激反应
(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教师重在巡视指导)
1.教师帮助没有准备蜗牛的小组。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蜗牛各个部分,给各小组发棉签,并指导棉签的使用方法。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蜗牛的应激反应。
4.在不打扰蜗牛的情况下,还观察到蜗牛的哪些行为或特点?
五、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教师记录班级记录单。
(以画图的形式记录:壳、触角、眼睛、口等)
六、观察蜗牛的运动
1.情境创设: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发现了这么多特点。
今天我们观察的蜗牛,它也和同学们一样厉害!接下来我们请蜗牛为我们表演表演,但我们可要做文明观众,观察时要保持安静。
2.讲解要求:老师这里有四种材料,分别是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我们要请小蜗牛在这四种材料上爬一爬,你仔细看看它是怎样爬行的。
3.每个小组先发菜叶进行爬行观察。
教师根据各小组观察进程不定时下发其余材料。
4.观察结束,学生研讨汇报(可以鼓励学生用肢体模仿蜗牛的爬行动作),教师记录班级记录单。
(记录腹足、黏液等信息)
七、课外延伸
1.今天同学们仔细观察了蜗牛,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和蜗牛相似的小动物呢?
2.请同学们认一认图片上的小动物:蛞蝓、蛤蜊、螺……如果遇到这些小动物,能用今天的方法观察吗?
板书设计:
3.观察一种动物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