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外基质成分可影响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与再生(精)

合集下载

《2024年细胞外基质水凝胶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范文

《2024年细胞外基质水凝胶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范文

《细胞外基质水凝胶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而其中,细胞外基质水凝胶作为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的材料,在神经修复领域显示出其巨大的潜力。

本文旨在探讨细胞外基质水凝胶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

二、细胞外基质水凝胶简介细胞外基质(ECM)是构成细胞外环境的主要成分,具有为细胞提供营养和信号支持的作用。

而水凝胶是由ECM衍生而来的,它能够通过仿生方法模仿ECM的三维网络结构,并在该网络中储存和输送各种生长因子和其他营养物质。

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如神经修复。

三、细胞外基质水凝胶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一)促进神经再生细胞外基质水凝胶的三维网络结构能够为神经细胞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有利于神经细胞的迁移和生长。

同时,水凝胶中含有的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加速神经再生。

(二)减少瘢痕形成在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瘢痕的形成往往会对神经再生造成阻碍。

而细胞外基质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可以有效地减少炎症反应和瘢痕的形成,为神经再生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三)提供物理支撑在神经损伤后,适当的物理支撑是必不可少的。

细胞外基质水凝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物理支撑,为损伤部位的稳定恢复创造条件。

四、实验研究为进一步验证细胞外基质水凝胶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我们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使用细胞外基质水凝胶的实验组在神经再生速度、再生质量以及瘢痕形成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这充分证明了细胞外基质水凝胶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积极作用。

五、结论综上所述,细胞外基质水凝胶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具有显著的影响。

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以及仿生的三维网络结构为神经细胞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神经再生,减少了瘢痕形成,并提供了必要的物理支撑。

因此,细胞外基质水凝胶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胶原神经再生室复合CNTF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作用

胶原神经再生室复合CNTF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作用

胶原神经再生室复合CNTF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作用作者:王宇博丁新玲张春光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5期王宇博,丁新玲,张春光(赤峰学院医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目的:讨论应用胶原蛋白制备神经再生室复合CNT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修复外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胶原神经再生室复合CNTF 组、B组单纯胶原神经再生室组、C组原位神经移植组.术后不同时期进行大体观察,并于术后16周进行电生理、组织学、电镜观察及图像分析方法评价神经再生效果.结果:术后16周A和C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生神经纤维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的比较,A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胶原神经再生室复合CNTF是一种有效的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方法.关键词:胶原;再生室;CNTF;周围神经损伤中图分类号:R6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4)03-0038-02目前认为应用神经再生室修复是周围神经损伤是一种较好方法,而用于制作神经再生室材料的选择中,复合型材料的研究日渐增多.胶原蛋白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证实是制备神经再生室较为合适的天然材料[1],本实验利用胶原神经再生室复合CNTF桥接损伤神经两断端,并观察其对神经再生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神经再生室的制备:利用10gI型胶原蛋白(美国sigma公司)制备成长约12mm长度的胶原神经再生室,将制备好的胶原神经再生室放入-80℃冰箱冷冻过夜,取出后真空冷冻干燥24小时,取出放入2%京平尼溶液中,置于37℃温箱中交联,自然干燥后放置于-4℃环境下保存,以上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1.2 动物分组和模型制备选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只.使用10%水合氯醛(0.3ml/100g)行腹腔麻醉,无菌条件下暴露坐骨神经,三组均造成约10mm的神经缺损,A组用胶原神经再生室桥接神经缺损两断端各1mm,并向再生室内注入含50μg/ ml CNTF,B组用胶原神经再生室桥接神经缺损两断端各1mm后在再生室内注入生理盐水,C组自体神经原位移植,手术完毕缝合切口.1.3 实验项目(1)实验动物观察:术后常规观察实验动物的切口愈合、足部皮肤改变及患肢情况.术后16周,观察神经再生室降解以及坐骨神经再生情况.(2)电生理监测:手术后16周,原位暴露坐骨神经,将记录电极刺入小腿三头肌,刺激电极依次置于再生神经两端,刺激神经,对三组实验动物的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测定.(3)光镜观察:将再生神经由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行H-E染色,镜下观察再生神经的结构及形态.(4)电镜观察:从再生神经远段取材,20g/L 戊二醛固定,Epon 812定向包埋,连续横切片,铀-铅双染,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再生情况.(5)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三组远端再生神经纤维数目、再生神经纤维直径及髓鞘厚度进行比较.1.4 统计学处理所测数据以x±s表示,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大体观察术后三组大鼠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患肢拖行,无疼痛反应.术后第2周开始三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足部肿胀,第3周三组陆续出现足部皮肤溃疡,以B组最重,第8周三组大鼠,足部溃疡基本愈合,B组足部溃疡愈合略晚;第16周按原切口,暴露坐骨神经,A、B组再生室降解变薄,A组再生神经较B组略粗,与两端神经连接良好,无明显的结缔组织增生,与周围组织没有明显粘连,C组自体神经移植处两端膨大隆起,可见结缔组织增生.2.2 神经电生理测定结果术后16周,各组实验动物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恢复,A与C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2.3 光镜观察术后16周行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可见,三组再生神经均长入远端,A组及B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多,排列规整而密集,轴突和髓鞘成熟度较好,束间结缔组织较少,均优于C组.2.4 电镜观察A组和C组再生神经数目较多,神经纤维直径较为规整,髓鞘厚度较均匀一致,B组再生神经数目较其他两组少,神经纤维直径粗细不等,髓鞘厚度不均匀.2.5 图像分析对三组实验动物的远段处进行图像分析显示,单位面积再生神经纤维数、再生神经纤维直径及髓鞘厚度,A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讨论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对于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得到了很大的进展.复合神经材料制备再生室桥接神经缺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多种材料复合制备再生室可以整合每种材料的优点,从而对周围神经损伤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胶原蛋白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相容性好,无免疫原性,能有效的促进轴突的再生以及雪旺细胞向损伤处迁移,是制备神经再生室较为理想的材料[2-3],但是胶原蛋白在体内环境下降解速度较快,不利于神经轴突的通过,所以本实验选用京平尼对胶原蛋白进行交联,京平尼是中药中杜仲所含物质,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交联后能降低胶原蛋白的降解速度,有益于神经在再生室内生长[4].CNTF对于神经和肌肉的作用被人们所重视,CNTF可以促进轴突通过再生室,增加轴突数目以及髓鞘的形成[5],同时有研究表明CNTF能通过促进运动神经轴突的再生,能够使支配区域的肌肉功能有较好的恢复作用[6-7].应用胶原蛋白制备神经再生室,可以为神经轴突的再生提供良好“微环境”,而神经损伤时远端神经的雪旺细胞内CNTF减少,本实验在胶原神经再生室内添加外源性CNTF,与胶原蛋白共同促进神经轴突再生,增加轴突数目及成熟度,术后16周观察可见胶原神经再生室已经基本降解,再生神经由近端长入远端,在神经电生理检测,形态学观察以及图像分析的结果中显示胶原神经再生室复合CNTF要优于单纯胶原神经再生室,与自体神经移植无明显差异,说明胶原蛋白复合CNTF制备再生室能够较好的桥接外周神经缺损,在今后研究中应该继续的寻求适宜的再生室厚度、弹性及通透性,促使CNTF吸附在再生室壁内,通过再生室逐步降解达到缓释CNTF的效果.参考文献:〔1〕XIAO Yu-liang,ZHENG Lian-ying,HAN Jun-fen,et a1.Research progression in coHagen protein[J].Journal of Taishan Medical CoHege,2005,26(5):493-497.〔2〕Kitahara A K, Suzukiy , Peng Q , et al . Facial nerve repair usingcollagen nerve conduit in cat s [J] . Scand J Plast Reconst r Surg Hand Surg ,1999 ,33 (2) :1872193.〔3〕Matsumoto K,Nakamura T,Shimizu Y,et a1.A novel Surgical material made from collagen with high mechanical strength: A collagen sandwich membrane 明.ASAIO J,1999,45(4):288—292.〔4〕Chen YS,Chang JY,Cheng CY,et a1.An in vivo evaluation of a biodegradable genipin-cross——linked gelatin peripheral never guide conduit material[J].Biomaterials,2005,26(3):39 1 1—3918.〔5〕Newman JP.Ciliary neurotrophicfactor en.hances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Archotoly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6,122:399.〔6〕McCallisterWV.TangP.Axonal regeneration stimula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nerve growt hfactoran d ciliary neurotrophicfactor in an end-to-side mode1. J Hand Surg [Am],2001,26:478-488.〔7〕IpFC,FuAK,Tsim KW .et a1.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receptor in skeletal muscle of chick and rat after nerve injury.J Neuroch~n,1996,67:1607—1612.。

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研究进展

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研究进展

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研究进展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研究进展陈焱肖志宏邢廾谋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轴突连续性中断,神经纤维传导障码.导致感觉退化和自主功能丧失。

神经元表型从传送者转换为再生状态,激活负责神经元存活和轴突再生的相关基因表达。

临床上周围神经应尽叮能采取端-端吻合修复,如直接吻合张力过大,神经移植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对供区损害却无法避免。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材料工程技术的进步,神经导管和生物治疗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巾变得越来越取要。

本文主要对周围神经损伤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一.神经再生的细胞分子生物学 1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神经损伤后,病变部位从轴突远端与神经细胞断开连接。

周围神经切断后神经元胞体经历的一系列变化,称为神经元反应,通过W豇leh曲变性在损伤平面以远创建一个利于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傲环境G损伤导致的逆向运输信号障碍癣内流以及受损端暴露于变性与炎性环境等协同作用均刺激近端神经再生,但神经再生起始的信号仍未被阐明m。

周围神经损伤能激话神经元自身生长,并克服髓鞘再生相关抑制因素的影响圆。

周围神经系统中.在神经元自身生长能力激活捉再生微环境、轴突导向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的共同作用下,损伤的神经能成功再生。

周围神经轴突的再生是复杂的,在神经损伤远侧残端和生长相关的基因表达上调,这些基闪在再生的行为中很重要。

出人意料的是,几个基因都存在抑制再生活动。

一个例子是mN.一个抑止细胞生长的候选基因:通过siRNA来抑制Ⅳ瞓和 UNC5H或运用药理学激活剂和抑制剂.多个通路可影响轴突再生。

许多对神经恢复的干预途径经过研究同样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归纳成表1。

2.离子通道在周围神经修复中的作用:周围神经损伤后去髓鞘的神经便暴露出离子通道。

现在认为神经传导功能受损导致诱发痛觉过敏、感觉倒错等功能异常的病理现象与钾离子通道受损引发的电位异常密不可分㈤。

-考研-西医综合-章节练习-病理学-(二)损伤的修复(共16题)

-考研-西医综合-章节练习-病理学-(二)损伤的修复(共16题)

-考研-西医综合-章节练习-病理学-(二)损伤的修复(共16题)1.尸检病理见脏层胸膜多发. 粟粒大小. 一致性硬结节,首先考虑解析:脏层胸膜多发、粟粒大小、一致性硬结节为粟粒性结核病的病理特征,粟粒性结核病属于血源性播散性结核(C对),多由肺内原发病灶或肺门干酪样坏死灶,以及肺外结核病灶内的结核杆菌侵入血流或经淋巴管由胸导管入血引起。

小叶性肺炎(P165)(A错)为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组织化脓性炎症,一般不累及胸膜。

肝癌肺转(B对)累及胸膜时的癌性结节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

肺脓肿(D错)一般为单发性,累及胸膜时可使邻近胸膜增厚。

答案:( C )A.小叶性肺炎B.肝癌肺转移C.血源播散性结核D.栓塞性肺脓肿2.下列创伤中,能完全修复的是解析:组织的损伤修复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两种不同的形式:①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如果完全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则称为完全再生(完全修复);②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称为纤维性修复,以后形成瘢痕,故也称瘢痕修复。

骨组织再生能力强,闭合性骨折经过良好复位后,几个月内便可完全愈合,恢复正常结构和功能,属于完全修复(A对)。

一期愈合的手术伤口(B错)、二期愈合的手术伤口(C错)、三度烧伤的创面(D错)恢复后均形成瘢痕,属于瘢痕修复。

答案:( A )A.闭合性骨折B.一期愈合的手术切口C.二期愈合的手术切口D.三度烧伤的创面3.发生机化时,组织中出现的特征性细胞有解析:机化是指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P21),肉芽组织由毛细血管(由内皮细胞增生形成)(B对)、成纤维细胞(C对)及炎症细胞构成。

类上皮细胞(A错)和多核巨细胞(D错)为肉芽肿的特征性细胞(P79),肉芽肿见于肉芽肿性炎,区别于机化的肉芽组织。

答案:( BC )A.类上皮细胞B.内皮细胞C.成纤维细胞D.多核巨细胞4.在伤口愈合时,对增加伤口愈合强度起主要做作用的是解析:①细胞外基质是由成纤维细胞、间质细胞、上皮细胞等合成分泌的一类分布、聚集在细胞表面和细胞间质的大分子物质,其成分复杂,包括胶原蛋白、弹力蛋白、黏附性糖蛋白、整合素、蛋白多糖等。

生物材料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有哪些

生物材料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有哪些

生物材料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有哪些再生医学是一门充满希望和潜力的学科,旨在通过修复、替换或再生受损的组织和器官,来恢复人体的正常功能。

而生物材料在这一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实现组织和器官的再生提供了关键的支持和解决方案。

生物材料是一类能够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并对生物体的组织和器官进行修复、替代或增强的材料。

它们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特定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够适应生物体内部的复杂环境,并发挥特定的功能。

在再生医学中,生物材料的应用广泛而多样。

其中,最为常见的应用之一是用于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

组织工程旨在通过在体外构建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组织替代物,然后将其植入体内,以实现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生物材料作为组织工程支架,为细胞的生长、迁移和分化提供了三维的空间支持和微环境。

例如,在骨组织工程中,常用的生物材料如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等具有与骨组织相似的成分和结构,能够促进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从而实现骨组织的再生。

同样,在软骨组织工程中,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等生物材料制成的支架能够为软骨细胞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软骨组织的形成。

生物材料还被用于药物输送系统。

在再生医学中,药物的精确输送和控制释放对于促进组织再生和抑制炎症反应至关重要。

通过将药物包裹在生物材料制成的纳米颗粒、微球或水凝胶中,可以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和靶向输送,提高药物的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例如,在心肌梗死的治疗中,载有生长因子的生物材料可以被输送到受损的心肌区域,促进心肌细胞的再生和血管新生,改善心脏功能。

此外,生物材料还可以用于构建智能药物输送系统,根据体内的生理信号(如 pH 值、温度、酶活性等)来控制药物的释放,实现个性化的治疗。

生物材料在神经再生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

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和再生是再生医学中的一个重大挑战,因为神经细胞的再生能力有限,且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非常复杂。

生物材料可以为神经细胞的生长提供引导和支持,促进神经轴突的延伸和神经连接的重建。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NRR)杂志2019年稿约作者须知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NRR)杂志2019年稿约作者须知
版权协议转让 一旦您的论文提交成功,所有作者应签署版权
转让协议,并上传到编辑系统。
稿件类型 •综述:可编辑约稿,也可作者自由提交选题。撰 写该类型文章前需提前向编委会提交写作大纲,选 题确认后文章需在 2 个月内完成。 特邀综述应来自国际优秀实验室、产出优秀成果的 优秀作者,为本刊撰写神经再生领域最新热点发展 的评论。 综述文章正文≥6000 单词,≥1 个表格,≥2 个图片, 出版后≥6 个版面。 •观点:在这一栏目中,我们将特邀来自国际优秀 实验室、产出优秀成果的优秀作者为本刊撰写特邀 观点文章,我们要求这种类型的文章描述神经再生 某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对未来的展望,促发读者通 过阅读这篇文章,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神经再生的 更多问题,由此带给读者们更多的思索和启发。
作者“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ORCID)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投稿时应主动提供个
人的“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即 ORCID,以便于期刊和数据库准确记录每位作者 的发表文献,有利于创建作者个人真实完整的学术 履历。作者个人真实完整的 ORCID 会给作者再次 投稿发表文章带来怎样的真实可信性?杂志也会 服务作者创建个人真实完整的 ORCID。
格的双盲同行评审过程,审稿人可以对稿件作出接 受、请作者返修或者拒稿的决定。
提交到 NRR 的稿件将由 3-5 位外部审稿人给 出详尽的评估意见。从稿件提交到第一次给出意见 的平均时间为 1 个月。如果稿件在投稿时提供 NRR 认可的其他期刊给予的有效外审意见,复审 时间可以缩短到 7 天。根据这些意见,编辑部将对 稿件作出接受、拒绝、要求作者修订或发给另一同 行再次审查。
文章投稿指南 如您希望向 NRR 杂志投稿,可通过我们的官
方投审稿平台在线提交稿件: /nrr/

神经损伤修复与神经再生

神经损伤修复与神经再生

神经损伤修复与神经再生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由于其组织特殊性,神经损伤往往是难以痊愈的。

神经再生是指在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其轴突再次生长和连接的过程。

神经再生的研究对神经损伤的修复与再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神经损伤的类型和临床现象神经损伤通常分为周围神经损伤和中枢神经损伤两种。

周围神经损伤包括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和脑神经损伤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肌肉萎缩、肌力减退、回声减弱等。

而中枢神经损伤包括脑损伤和脊髓损伤,临床上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异常、页面障碍等。

神经再生的基本过程神经再生的过程分为触发、轴突伸长和再连接三个阶段。

当神经受到刺激时,会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分子信号通路,启动轴突生长锥的形成。

然后锥体将开始在胶质细胞之间滑移,最终到达组织缺损的位置,将成为神经新轴突的导向器。

由于神经组织的环境对再生轴突的生长和连接至关重要,神经元还会释放一些营养因子和生长因子,来引导再生轴突的生长和连接。

神经再生的难点尽管神经再生的基本过程已经被探索清楚,但实现神经再生仍然十分困难。

神经损伤后的环境常常是不利的,含有大量细胞外基质成分和抑制性因子,这对神经再生的生长和连接都会造成阻碍。

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针对神经再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的进展。

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营养和生长因子的治疗。

神经营养因子,如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以促进轴突再生和促进生长公差。

此外,研究人员也在探索生长因子作为一种可能的药物治疗方法。

目前,神经再生的主要治疗方式是采用神经支架。

神经支架可以在神经缺损部位提供结构支持,从而促进轴突再生和连接。

最近,生物再生医学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神经再生的研究和治疗。

例如,脐带血干细胞和多能干细胞等新型治疗方式得到了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

结论神经损伤修复与神经再生是现代医学学科中的一项重要研究领域。

神经再生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其在协同治疗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自考《病理学》题库及答案(第二章损伤的修复)二

自考《病理学》题库及答案(第二章损伤的修复)二

自考《病理学》题库及答案(第二章损伤的修复)二21.软骨再生时起始于A .成软骨细胞(软骨母细胞)B.软骨膜的增生C.软骨基质D.成纤维细胞E.软骨细胞22.毛细血管再生时,其外膜细胞来源于A.血管内皮细胞B.成纤维细胞C.未分化间叶细胞D.纤维细胞E.血管周细胞23.关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对肿瘤血管的形成有促进作用B.可以直接作用于成纤维细胞并促进增生C.可增加血管的通透性D.血管内皮细胞上存在其受体E.可促进慢性炎时血管的增生24.下列那种细胞在肉芽组织形成过程中有刺激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作用A.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C.纤维细胞D.红细胞E.中性粒细胞25.肉芽组织内具有收缩功能、同时又能产生基质和胶原的细胞是A.血管内皮细胞B.肥大细胞C.纤维细胞D.肌成纤维细胞E.中性粒细胞26.肉芽组织内能分泌生长因子的细胞是A.纤维细胞B.巨噬细胞C.淋巴细胞D.中性粒细胞E.浆细胞27.肉芽组织抗感染的主要成分是A.毛细血管B.成纤维细胞C.炎细胞D.细胞外基质E.成肌纤维细胞28.肉芽组织的结局是A.填补缺损B.纤维化C.抗感染D.能产生细胞外基质E.分泌大量生长因子,调控细胞再生[Nextpage]29.下列哪项不是瘢痕组织的特点?A. 大量胶原纤维束组成B.纤维束常常已透明变性C.组织内血管稀少D.含大量纤维细胞E.纤维细胞稀少30.瘢痕组织逐渐缩小、软化的原因是A.毛细血管逐渐减少B. 胶原酶的作用C.纤维细胞的作用D.机体抵抗力增强E.伤口愈合的自然规律31.瘢痕疙瘩的形成可能与下列何种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有关?A.成纤维细胞B.淋巴细胞C.巨噬细胞D.中性粒细胞E.肥大细胞32.肉芽组织肉眼不雅察呈颗粒状的是因为A.新生毛细血管网呈袢状弯曲B.成纤维细胞灶性集聚C.大量炎细胞灶性集聚D.感染、炎性水肿E.新生的毛细血管灶性集聚33.创伤愈合过程中,2~3日后伤口边缘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的主要原因是A. 胶原纤维的作用B. 炎细胞作用采集者退散C. 纤维细胞的作用D. 成肌纤维细胞的作用E. 伤口愈合的自然规律34.手术暗语一般5~7日拆线的原因是A. 伤口内已长满肉芽组织B. 伤口内成肌纤维细胞开始形成C. 伤口两侧出现胶原纤维连接D. 伤口内成纤维细胞增生达到顶峰E.此时炎细胞基本消失[Nextpage]35.维生素C缺乏的伤口难以愈合的主要原因是A. 肉芽组织形成不良B. 胶原纤维不能交联C. 前胶原分子难以形成D. 原胶原蛋白难以形成E. 氧化酶不能活化36.维生素C在伤口愈合过程中主要作用于哪种酶?A.氧化酶B.羟化酶C.交联酶D.一氧化氮合酶(NOS)E.合成酶37.Zn能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机制可能是A. 促进前胶原分子合成B. 促进胶原原纤维合成C. 与细胞内一些氧化酶的成分有关D. 促进肉芽组织形成E. 促进胶原蛋白交联本文38.由肉芽组织生长修复的伤口均称为A. 一期愈合B. 二期愈合C. 伤口愈合D. 再生E. 纤维性修复39.伤口中肉芽组织过度生长,形成高出皮肤表面的原因是A. 年龄较大B. 全身营养不良C. 缺乏维生素D. 局部感染或异物E.缺乏微量元素40.麻风引起的溃疡不易愈合的主要原因是A. 局部血液循环不良B. 神经受累致使局部神经性营养不良C. 缺乏维生素D. 局部感染或异物E. 缺乏微量元素41.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创伤愈合的局部因素?A. 感染或异物B. 局部血液循环状况C. 神经支配情况D. 年龄E. 电离辐射42.肉眼不雅察不健康的肉芽组织的标记是A. 鲜红色、颗粒状B. 苍白色、并高出创面C. 伤口感染D. 伤口内有异物E. 伤口经久不愈43.细胞再生过程中,生长停止的调控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A.肿瘤坏死因子(TNF)B.生长因子C.白介素D.细胞接触按捺E.神经生长因子[Nextpage]44.创伤性神经瘤的形成是由于A.神经纤维断端变性B.神经纤维断端的施万细胞坏死C.再生轴突与增生的施万细胞和神经束衣的成纤维细胞混合在一起弯曲成团D.施万细胞的过度增生E.施万细胞与增生的结缔组织混合成团45.关于电离辐射对创伤愈合的影响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促进血管、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因而有利于肉芽组织的形成B.能破坏细胞C. 损伤小血管D. 按捺组织再生E.以上均不是46.在创伤愈合中,胶原的形成需要A.维生素EB.维生素CC.维生素BD.维生素AE.维生素K47.伤口愈合过程中抗拉力强度的大小取决于A.伤口大小B.伤口内毛细血管的数量C.伤口内胶原纤维的数量D.伤口内胶原纤维的含量及其摆列状态E.伤口收缩状态48.下列哪种改变发生后常常是由瘢痕修复?A.心肌梗死B.胃粘膜糜烂C .肝细胞点状坏死D.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E.支气管、气管的假膜性炎49.下列哪项是伤口2期愈合的特点?A.创面小B.创面不洁、伴感染C.手术暗语D.肉芽组织少E.形成瘢痕小[问答题]1.试述细胞的再生能力为什么取决于细胞周期和细胞的再生潜能?2.试述血管生成的过程。

组织工程在神经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组织工程在神经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组织工程在神经再生中的研究进展神经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大挑战,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生活不便。

组织工程作为一种新兴的交叉学科,为神经再生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详细阐述组织工程在神经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神经再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神经细胞的存活、轴突的延伸、突触的形成以及与靶细胞的重新连接等多个环节。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物理康复,对于严重的神经损伤往往效果有限。

组织工程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组织工程的核心是构建生物活性的支架材料,为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提供适宜的微环境。

这些支架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

例如,天然的胶原蛋白、壳聚糖等材料,以及人工合成的聚乳酸、聚乙醇酸等聚合物,都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组织工程的支架构建。

在支架的设计方面,研究人员越来越注重模拟神经组织的天然结构和功能。

通过采用三维打印、静电纺丝等先进的制造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孔隙结构和拓扑形态的支架。

这些支架不仅能够提供物理支撑,还能引导神经轴突的定向生长,并促进神经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

除了支架材料,细胞也是组织工程中的关键因素。

神经干细胞和神经祖细胞因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成为了神经再生研究的重点细胞来源。

此外,施万细胞、嗅鞘细胞等神经支持细胞也在神经再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分泌多种营养因子和细胞外基质成分,为神经细胞的存活和轴突再生创造有利条件。

为了提高细胞在支架上的存活和功能,研究人员还在不断探索新的细胞培养技术和生物活性因子的应用。

例如,将细胞与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等共同培养,可以增强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

同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细胞进行修饰,使其表达特定的蛋白质,也有助于促进神经再生。

在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的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

一些动物实验表明,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能够有效地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恢复受损神经的功能。

雪旺细胞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雪旺细胞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9 年第 6 卷第 5 期2019 Vol.6 No.5197雪旺细胞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李大伟1,张析哲2,周 琪2(1.内蒙古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2.赤峰市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摘要】背景 周围神经损伤发生率高、致残严重,促使人们越来越关注雪旺细胞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

目的 对雪旺细胞促进损伤的周围神经修复作用进行综述。

内容雪旺细胞参与周围神经组成、雪旺细胞增殖与迁移及改变损伤周围神经所处的微环境、分泌营养因子等机制促进外周神经损伤后修复。

趋向可以通过促进雪旺细胞生物活性进而促进损伤周围神经修复,为临床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雪旺细胞;周围神经损伤;微环境;神经营养因子【中图分类号】R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5.197.02引言: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且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效果很不理想,一直是困扰医务工作者的难题之一。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实为轴突的再生,保护神经元、促进轴突再生,预防所支配效应器萎缩,是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关键[1]。

雪旺细胞,是周围神经的胶质细胞,为轴突提供支持,参与形成髓鞘,对神经纤维的存活、生长及再生具有重要意义。

1 周围神经损伤后变性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元的轴突与胞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神经元胞体发生肿胀和染色质溶解,尼氏体分散、胞体呈相对嗜酸性改变、细胞核偏心性移位[2]。

轴突也会发生一系列变性,其中Wallerian 变性起主要作用。

Wallerian 变性是以损伤处为分割点,在受损神经的远端,轴突成串珠样肿胀,继而细胞骨架成颗粒状崩解,崩解的碎片被雪旺细胞吞噬。

在神经发生变性的过程中,雪旺细胞大量增殖,与巨噬细胞一起吞噬崩解碎片的同时,还可以从其他不同角度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

脱细胞基质周围神经修复膜用于周围

脱细胞基质周围神经修复膜用于周围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9月中第20卷第26期·论著·脱细胞基质周围神经修复膜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临床研究*叶建勋…郭小明…于春波…梁亚闯(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 东莞 523820)【摘要】目的:探讨脱细胞基质周围神经修复膜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急性指神经断裂患者7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

两组均行神经吻合术治疗,对照组神经吻合术后予以旷置,观察组神经吻合术后,使用脱细胞基质周围神经修复膜包裹保护神经吻合口,6个月后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断裂神经支配区两点辨别觉、Semmes-Weinstein单丝触觉、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辨别觉和单丝触觉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术后6个月断裂神经支配区两点辨别觉、Semmes-Weinstein单丝触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异常炎症、感染、排异反应、过敏反应、异常引流、异常抽血检查结果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

结论:脱细胞基质周围神经修复膜用于急性指神经断裂患者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有助于改善患者断裂神经支配区两点辨别觉、Semmes-Weinstein单丝触觉,且无明显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脱细胞基质周围神经修复膜;周围神经损伤;急性指神经断裂;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3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2)26-0008-04Clinical study of acellular matrix peripheral nerve repair membrane for repair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yYe Jian-xun, Guo Xiao-ming, Yu Chun-bo, Liang Ya-chuangHand And Foot Surgery Department, Dongguan City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Dongguan 523820, Guangdong,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acellular matrix peripheral nerve repair membrane in the repair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Methods: From April 2020 to April 2021, 70 patients with acute finger nerve rupture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5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neuroanastomosi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nastomosis after the nerve anastomosis. After the nerve anastomos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 acellular matrix peripheral nerve repair membrane was used to protect the nerve anastomosis. The patient's effect was evaluated 6 months later, and the two were compared. In the group, the two-point discrimination of the ruptured nerve innervation area, the Semmes-Weinstein monofilament tactile sensation,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Results: The discrimination and monofilament tactile sens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t 6 months postoperatively; the two-point discrimination and Semmes-Weinstein monofilament tactile sensation scores of the ruptured innervation are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6 months postoperatively(P<0.05); The incidence of abnormal inflammation, infection, rejection reaction, allergic reaction, abnormal drainage, and abnormal blood test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during treatment was equal to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acellular matrix peripheral nerve repair membrane in the repair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finger nerve rupture can help improve the two-point discrimination of the fractured nerve innervation area, the Semmes-*基金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编号:320.67502020-6-5)作者简介:叶建勋(1965.01—),男,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四肢创伤、周围神经修复。

第二章组织的修复

第二章组织的修复
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s)持久
处及于心肌G0细期胞,。包括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
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上皮组织的再生
被覆上皮再生 由创缘或底部的基底层细 胞分裂增生→ 缺损中心→ 单层上皮→ 复 层上皮。
腺上皮再生 腺上皮缺损、基底膜未破 坏→ 残存细胞分裂 完全恢复。
腺体完全破坏→ 难以再生。
出骨母细胞并形成类骨 组织,以后出现钙盐沉 积,转变为编织骨。软 骨组织经软骨化骨演变 为骨组织,形成骨性骨 痂。
骨痂改建或再塑 编织骨经过改建成为成熟的 板层骨,重新恢复皮质骨和 髓腔的正常关系及骨小梁的 正常排列。改建是在破骨细 胞及成骨细胞的协调作用下 完成的。
血肿形成 纤维性骨痂形成 骨性骨痂形成
◆肌组织的再生 横纹肌
损伤不太重、肌膜未破坏 残存部分肌 细胞分裂、产生肌浆、分化出肌原纤维 恢复正常的结构。
肌纤维完全断裂 纤维瘢痕愈合 肌纤 维仍可收缩。
整个肌纤维均被破坏 瘢痕修复。
平滑肌
有一定再生能力,如小动脉平滑肌。
心肌
再生能力极弱,瘢痕修复。
◆ 神经组织的再生
脑及脊髓内的神经细 胞→ 胶质瘢痕
一期愈合 二期愈合
(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全身因素 • 年龄:青少年快,老年慢. • 营养:
蛋白质缺乏
尤其含硫氨基酸 肉芽和胶原形成不良
愈合延缓
维生素C缺乏
羟化酶活性低
前胶原分子难以形成
影响胶原形成
锌缺乏
影响氧化酶活性
愈合延缓
局部因素 •感染与异物
创口感染
有 利 于
坏死和异物
加重局部损伤 伤口裂开
蛋白多糖(proteoglycans) 是ECM的主要成分, 把多种细胞粘合在一起形成组织或器官。它参 与体内的凝胶和溶胶体系,对物质交换、渗透 压平衡等起重要作用。

03、【病理学笔记】损伤的修复

03、【病理学笔记】损伤的修复

损伤的修复包括两种不同的过程和结局—再生和纤维性修复一、再生(regeneration)组织损伤后,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

(一)再生的类型1、完全再生:指再生细胞完全恢复原有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不完全再生:经纤维组织发生的再生,又称瘢痕修复。

(二)组织的再生能力1、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s):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男性及女性生殖器官管腔的被覆细胞、淋巴及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

大多数这些组织中,再生是由可向多个方向分化的干细胞来完成的。

2、稳定细胞(stable cells):包括各种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

受到刺激时,细胞进入G2期。

如肝(肝切除、病毒性肝炎后肝组织的再生)、胰、涎腺、内分泌腺等。

还包括原始的间叶细胞及其分化出来的各种细胞。

3、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s):包括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三)各种组织的再生1、上皮组织的再生:(1)被覆上皮再生:鳞状上皮缺损时,由创缘或底部的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向缺损中心迁移,先形成单层上皮,后增生分化为鳞状上皮。

(2)腺上皮再生:其再生情况以损伤状态而异。

腺上皮缺损腺体基底膜未破坏,可由残存细胞分裂补充,可完全恢复原来腺体结构;腺体构造(包括基底膜)完全破坏时则难以再生。

2、纤维组织的再生:受损处的成纤维细胞在刺激作用下分裂、增生。

3、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再生:软骨起始于软骨膜增生,骨组织再生能力强,可完全修复。

4、血管的再生:(1)毛细血管的再生:生芽方式。

(2)大血管修复:大血管离断需手术吻合,吻合处两侧内皮细胞分裂增生,互相连接,恢复原来内膜结构。

离断的肌层不易完全再生。

5、肌肉组织的再生:肌组织再生能力很弱。

横纹肌肌膜存在、肌纤维未完全断裂时,可恢复其结构;平滑肌有一定的分裂再生能力,主要是通过纤维瘢痕连接;心肌再生能力极弱,一般是瘢痕修复。

6、神经组织的再生:脑及脊髓内的神经细胞破坏后不能再生。

细胞间通讯在组织修复中的作用

细胞间通讯在组织修复中的作用

细胞间通讯在组织修复中的作用在我们的身体内,细胞并非孤立地存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而精细的通讯网络。

这种细胞间通讯在组织修复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如同一个精密运作的团队,每个成员都通过特定的方式交流与协作,共同致力于让受损的组织恢复正常功能。

细胞间通讯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化学信号传导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细胞可以分泌出各种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和神经递质等,这些化学物质如同信使一般,在细胞间传递着信息。

当组织受到损伤时,受损部位的细胞会释放出特定的化学信号,向周围的细胞发出“求救”信号。

周围的细胞接收到这些信号后,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例如增殖、迁移或者分化,以填补受损部位的空缺。

以皮肤受伤为例,当皮肤表层被划破时,伤口周围的细胞会迅速感知到这一变化,并释放出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

这些细胞因子会吸引免疫细胞来到伤口处,清除受损组织和病原体。

同时,它们也会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合成胶原蛋白,促进新的组织形成,最终使伤口愈合。

除了化学信号传导,细胞间的直接接触也是一种重要的通讯方式。

细胞表面存在着各种受体和黏附分子,它们就像握手一样,使细胞能够直接相互交流。

在组织修复过程中,这种直接接触对于细胞的定向迁移和排列非常重要。

比如,在心肌组织修复中,心肌细胞之间通过缝隙连接进行直接通讯,协调彼此的收缩和舒张,保证心脏的正常功能。

当心肌组织受损时,新生的心肌细胞需要与周围的成熟心肌细胞建立正确的连接,才能有效地融入到心肌组织中,恢复心脏的功能。

此外,细胞外基质(ECM)也在细胞间通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细胞外基质不仅为细胞提供了物理支撑,还储存和传递着各种信号分子。

当组织受损时,细胞外基质会发生重构,其成分和结构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行为。

例如,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细胞外基质中的纤维连接蛋白和胶原蛋白的含量会增加,为细胞的迁移和增殖提供了必要的轨道和支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外基质成分可影响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与再生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生物材料 -材料 -组织接口联合实验室 di Summa教授所带团队研究人员正在合作开发一种新型多功能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再生导管,这种导管整合仿生材料,微细加工技术和细胞治疗技术。

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最新一期杂志中,作者介绍了他们在细胞外基质分子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在的重要作用及试验应用结果,表明其可以成为人工导管的最佳选择。

周围神经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人工导管是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有效替代方法,能够为周围神经修复创造适宜微环境,并指引轴突生长方向。

好的生物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减轻炎症和瘢痕组织形成。

充填细胞外基质的神经组织能延长细胞的存活,促进移植细胞在损伤部位生长,减少所需的内源雪旺氏细胞的滞后时间,在修复神经缺损方面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潜能。

“我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出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是有希望”,作者如此说。

“未来我们团队的研究将集中于导管内腔的完善,使其可以更好的与涂覆有的细胞外基质成分结合,以增强细胞表面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好的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

Article: " Extracellular matrix components in peripheral nerve repair: how to affect neural cellular response and nerve regeneration? " by Alba C. de Luca 1, Stephanie P. Lacour1, Wassim Raffoul2, Pietro G. di Summa2 (1 EPFL, Centre for Neuroprosthetics, Laboratory for Soft Bioelectronic Interfaces, Station 17, 1015 Lausanne, Switzerland; 2 Department of Plastic, Reconstructive and Hand Surgery, University Hospital of Lausanne (CHUV, Lausanne, Switzerland
de Luca AC, Lacour SP, Raffoul W, di Summa PG. Extracellular matrix components in peripheral nerve repair: how to affect neural cellular response and nerve regeneration? Neural Regen Res. 2014;9(22: 1943-1948.
欲获更多资讯:N eural Regen Res
Impact and effect of the ECM molecules in peripheral nerve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is a serious problem affecting significantly patients’ life. New advanced
strate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regeneration of the injured nerve, including artificial conduits. Biomimetic materials aim at simulating the native neural tissue, creating a friendly environment for cells and tissue to growth. This allows the regeneration of longer gaps and extending cell survival.
Researchers at the EPFL and at the CHUV in Lausanne, Switzerland, are working together to develop novel multifunctional regenerative conduits for peripheral nerve repair, integrating biomimetic materials, microfabrication techniques and cell therapy. In a recent review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i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they report recent progresses in the fabrication of biomimetic materials for peripheral nerve peripheral. As suggested by the tile, the impact and the effect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molecules in nerve regeneration is therefore presented and critically discussed, including future perspectives in the field.
ECM molecules can either be used for filling artificial nerve guidance conduits or for coating the inner lumens, resulting in the ability of repairing long injury gaps. Bio-fillers can provide a suitable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to support cell survival and proliferation inside the tube, shortening the delay that triggers and activates the nerve regeneration. In addition,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ECM molecules can provide binding sites f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s and neurotrophins, making them suitable to develop a drug delivery system localized at the injury site.
“The latest results achieved in the field of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are promising”, state the authors. As reported, future research will focus on more advanced modifica tions of the inner lumen, which can be then further “coated with ECM components, in order to enhance cell-surface interactions, hence promoting higher
regeneration of the injured tissue”. The perspective article is published i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Vol. 9, No. 22, 2014.
Article: " Extracellular matrix components in peripheral nerve repair: how to affect neural cellular response and nerve regeneration? " by Alba C. de Luca 1, Stephanie P. Lacour1, Wassim Raffoul2, Pietro G. di Summa2 (1 EPFL, Centre for Neuroprosthetics, Laboratory for Soft Bioelectronic Interfaces, Station 17, 1015 Lausanne, Switzerland; 2 Department of Plastic, Reconstructive and Hand Surgery, University Hospital of Lausanne (CHUV, Lausanne, Switzerland
de Luca AC, Lacour SP, Raffoul W, di Summa PG. Extracellular matrix components in peripheral nerve repair: how to affect neural cellular response and nerve regeneration? Neural Regen Res. 2014;9(22: 1943-19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