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和道教关系概述

合集下载

道家与道教 文档

道家与道教 文档

道家与道教道家与道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但是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若不对这个问题作出清晰的梳理,对有志于从事道教研究的学者来说显然是柄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一,道家与道教的产生:汉学者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一文中指出:“。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刘向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这样记述:“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从以上两段有关道家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道家是个集大成的学派,它兴起于战国后期,兴盛于西汉前期,于汉武帝时期衰落。

在道家的思想当中,又可以分为三派:这就是盛行于秦晋的法家思想;兴起于南方的庄周思想和稷下学派黄老思想。

从时间上看,稷下黄老最先兴起,但是当时并没有黄老学的说法,只是到了西汉初期才有黄老学之说。

秦晋法家是战国后期应时代之需求而产生的思想,是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但是只能解决当时的燃眉之急(促成了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确立),并非长久之计。

结果: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庄老的提法是最晚于世的,尽管老子、庄子在先秦诸子中很早就有记载,但是只到魏晋玄学时期庄老思想体系才真正形成。

道教的形成是在东汉时期,它是中国本土宗教之一,它是集成了原始宗教信仰及先秦老庄、儒墨、阴阳诸家哲学思想以追求长生为目的的宗教教团。

创教伊始,它是与道家、黄老道的等概念混为一团的。

“道教”作为一个独立提法大概始于南北朝时期,这点在《老子音诵诫经》中体现出来。

与西方基督教相比较,他们都是借助形而上学得以成立的,并且而产生的时代背景又有相似之处(都是时代动荡不安,人民无立锥之地)。

而作为两种宗教产生的理论基础的形成则经过了一个兴兴向荣的时代(在中国为“百家争鸣”,西方为“古希腊时代”)。

如何理解道家与道教的关系

如何理解道家与道教的关系

你如何理解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家”与“道教”二词,常被不加区别地使用。

从历史来看,这两个词指称过很多不同的内容,也曾混为一谈;现在也仍然有人主张将二者等同起来。

然而,如果将道家理解为由老子、庄子开创,并在魏晋被重新发明的哲学思想流派,将道教理解为于两汉逐渐形成,后又有若干发展分化的宗教,那么,虽然道教在理论上吸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因素,甚至奉老子为教主,但是二者还是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说道教理论就是道家思想。

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有其神仙崇拜与信仰,有教徒与组织,有一系列的宗教仪式与活动,其主要派别的传承是大致清楚的。

道家作为一个哲学思想流派,其思想流变与代表人物应是它被解说时最重要的内容。

魏晋之后道家思想的传承流变,现在看来还是模糊而难以说清的,但它对历代学者文人的影响却仍是依稀可辨的。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狭义的“道家”指的就是先秦时代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流派。

道教虽奉老子为祖师,但其主张与老子、庄子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而更多得益于汉初盛行的以老子之名言修道养寿的黄老道。

道教的另一渊源是始于战国、盛于秦汉的方仙道。

此外,亦可遥追殷商的鬼神崇拜。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

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道家思想后来被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并演变成中国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

魏晋风流在清谈玄学时更着重炼丹。

因此,道家与道教常被人混淆。

道家与道教本质上并不是一回事,可以从下列几点来作说明:其一.道家与道教产生于不同的时代。

道家由老庄在春秋末年创立,而道教则形成于东汉末年,这就是说,在道教形成之前,道家已出现相当长的时间,人才辈出,流派纷呈,并形成先秦和汉初道家发展的两个高峰。

道家 道教关系

道家 道教关系

道家提倡自然无为,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

道家思想成形于先秦时期,直到东汉末“黄老”一词才与神仙崇拜这样的概念结合起来。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道教是纯哲学的道家思想宗教化的产物,而道教支持者认为道教和道家在思想上有互补之处。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就是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

但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意味着鼓励发展宗教,对全体公民进行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仍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全面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既要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也要保障人们有不信教的自由;
2、既允许宣传有神论,又要坚持宣传无神论;
3、是我们党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4、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含义:就是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无神论思想。

而是要求他们在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把爱教与爱国结合起来,做到宗教活动有利于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步。

也就是说做到两个要求和两个支持就是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了。

6、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决抵制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坚持抵御并揭露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政治和思想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决不允许境外任何宗教组织、团体和个人干预我国宗教事务。

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吗?

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吗?

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吗?末学看了网上的很多文章,道家和道教不分,经常当作一回事来写,其实这是不对的,道家和道教这两家,虽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从本质上来说,它们确实不是一回事,我们应该加以区分。

今天咱们就从下面几个角度简单讨论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一,道家和道教产生的时间不同。

道家是在春秋末年,由老子(李聃)创立的学术思想流派,以《道德经》、《庄子》为代表著作,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提倡效法自然、顺应天道、无为而治的修身治国思想,是诸子百家中非常有影响力的一家。

在汉初的时候,又依托于黄帝、老子,吸收诸子百家之长,形成新的道家学派——黄老学说。

而道教则成立于东汉末年。

东汉顺帝以后,民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张道陵创建的五斗米道、张角建立太平道等等,最后由祖师张道陵建立教团组织,以汉初的黄老学说为理论基础,结合先秦以来的神仙方术、鬼神崇拜、巫术信仰,以“道”为最高信仰,并且明文规定了各种修持戒律,宗教活动礼仪,道教才算正式创立。

由此可见,在道教成立以前,道家就已经出现了很长时间,并且在先秦和汉初时期,已经发展的非常兴盛。

即使后来道教成立以后,两家也各有自己的传承体系,各有各的代表人物,并没有合并为一家。

二,道家和道教的代表人物也不一样。

道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兴盛于汉初。

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杨朱、尹文、王诩等,到了汉朝,有曹参、刘安、窦太后、严君等,就连汉文帝刘恒,在某些方面,也应该算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了。

道教则起源于东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代,它的代表人物有:张道陵、葛洪、陶弘景、寇谦之、成玄英等等。

再说老聃,在道家学派是创始人身份,在道教则化身为太上老君身份,被奉为宗教教主。

虽然是一个人,但却是两个不同的身份。

三,道家和道教的性质也不一样。

道家,只是一种思想文化体系,只存在于思想领域中,是可以让人从中学到智慧的思想文化,没有实体组织,更没有什么规定和仪式,只要是崇尚和学习老庄思想、黄老学说的人,都可以称为道家。

道家与道教的区别与联系

道家与道教的区别与联系

道家与道教的区别与联系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

道家思想成形于先秦时期,直到东汉末“黄老”一词才与神仙崇拜这样的概念结合起来。

就本身来,这种崇拜和道家思想没有相关联的份,老子、庄子都是以相当平静的心态来对待死亡的引起两者相关联的原因可能是在道家文字中描述了对于领悟了“道”并体“道”的长生者的意象。

所以就道教老子为宗又追求修炼成仙的本质来说荒谬的,这是一直以来认识上的误区东汉时期以道家思想为本的王充著有无神论作品《论衡》,对汉末流行的神仙方术进行了全批判,在中国思想史上获得了很高地位。

在西方,道家与道教被统称为Taois ,以Religious Taoism(道教)和Philosophical Taoism(道家)将他们区分开来。

西方者普遍认为道教是纯哲学的道家思想落腐败的产物,而道教支持者认为道和道家在思想上有互补之处。

【道教简释】道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

东汉时形成,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

道教徒尊称创立者之一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

后又分化为许多派别。

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

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故名。

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

南北朝时宗教形式逐渐完备。

奉老聃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

以《道德经》(即《老子》)、《正一经》和《太平洞经》为主要经典。

奉三清为最高的神。

要人脱离现实,炼丹成仙。

道教的第一所国家级道观位于洛阳上清宫。

【道教历史发展】我国古代先民认为万物有灵,进而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灵魂的崇拜,祖先的崇拜,慢慢发展到祖先与天神合一,成为至上神的雏形。

鬼神崇拜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便已存在。

先民们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岳,皆视为有神主宰,因而产生敬畏感,乃对之顶礼膜拜。

那时先民们除认为万物有灵而产生自然崇拜外,还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因而又产生了对鬼神的崇拜。

各种丧葬礼仪和祭鬼、驱鬼仪式随之逐渐形成。

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吗

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吗

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吗
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吗
很多人容易把道家和道教相互混淆,其实,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二者存在很大的区别。

首先,在方式上,道家是一种学术文化,它只存在于思想意识领域,以其智慧与美学的力量打动人心、影响社会。

道家人物之间彼此交换看法,仅以思想观点投合为连接,并没有形成固定的组织。

而道教是一种思想信仰,它拥有相应的宗教组织和活动,有教徒、科仪、制度,还有采药、炼丹、占卜、斋醮等活动。

因此,道教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还是一种社会综合体系。

而且,两者产生的年代也不相同,道家于春秋战国时期创立并得到完善,而道教则形成于东汉末年。

道家和道教虽有区别,但也有很深的渊源。

道教的很多重要思想来源于道家,道教以老子为教主和尊神,道教又神化庄子,将《庄子》等道家着作诠解为道教经典,使道教具备了较系统的理论基础。

而且,二者在某些根本理论上血脉相通,道家思想又借助于道教得以延续和深化。

魏晋玄学以后,道家作为独立的学派再无传承世系,也只有道教中清修学渊的道士能够从理论上承接和发扬道家思想了。

道家和道教的区别和联系

道家和道教的区别和联系

道家和道教的区别和联系推荐文章道家和儒家的区别热度:道教和佛教开光的区别热度:道家和儒家的区别和联系热度: iPhone原装电池和非原装的区别热度:等保和分保的区别热度:道家和道教是同一种东西吗?看名字就知道了,当然不是。

前者是先秦时期出现的一个学术流派,后者是东汉时期才形成的一种民间宗教。

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下面就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道家与道教的区别一、道家和道教的根本旨趣不同。

道家与道教旨趣的不同集中体现在生死观上。

老子虽强调爱身长生,但他所说的“长生”,本意是长寿,不是永生,《庄子》以生死为气之聚散,乃自然之道,生不足喜,死不足悲,顺之而已。

总之,道家淡漠于生死。

道教不然,它把长生不死、得道成仙作为最核心的信仰,孜孜不倦地追求这一目标,相信经过炼养,人可以在活着的时候就脱胎换骨,从生理上超凡入仙,永享仙寿。

道家的生死观是“顺乎自然”,付之命运;道教的生死观是“反乎自然”,自作主张。

二、道家与道教对鬼神的态度不同。

道家高唱天道自然无为,否认有主宰人间的神灵存在。

老庄之学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保持了无神论的传统。

道教扭转了道家的上述倾向,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回到了宗教,崇拜神灵和仙人。

道教由于将世界二重化和崇拜神仙而具有了真正的宗教性,成为一种宗教体系。

道家则始终是非宗教的学术派别。

老子、庄子,作为古哲人看待便是道家;作为仙真看待便是道教。

《老子》、《庄子》、《列子》、《淮南子》等书,作为古代哲学著作去研究和继承发扬便是道家,作为神谕丹书去领悟和信仰便是道教,其间的差别,并不难分辨。

三、道家和道教的存在方式不同。

道家作为一种学术文化只存在于思想意识领域,以其智慧与美学的力量打动人心,影响社会,只拥有思想传播的手段,道家人物之间的来往仅以思想观点投合为连接,没有固定的组织系统。

道教不止有确定的思想信仰,还拥有相应的宗教组织和活动,有教徒、宫观、科仪、制度,有采药、炼丹、占卜、符箓、咒劾、斋醮等活动。

因此道教就不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形成现实的物质力量,是一种社会综合体系。

“道”亦有道:道家与道教

“道”亦有道:道家与道教

内容 , 以“ 道 ”为 最 高 信 仰 , 是 中 国 古 代 特
有 的 制 度 化 宗 教 。其 产 生 于 东 汉 中 叶 , 尊 老子为教 祖 , 奉若 神 明 ; 以 《道 德 经 》为 主 要 经典 , 并 作 宗 教 性 的解 释 。 其 教 义 主 张 , 人 经 过 一 定 的修 炼 可 以 长 生 永 存 , 得 道 成
【 收稿 日 期] 2 0 1 4— 0 3 — 2 8 [ 作者简介 ] 黄颖( 1 9 8 7 一) , 女, 山东枣庄人 , 青海师范大学政法学 院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 事 中国古代政治哲 学与公 共管理研 究。梁家胜( 1 9 8 1 一) , 男, 山东滕州人 , 西北 民族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 主要从 事民间文学 和宗教 民俗研究 。
2 0 1 4年 6月
枣 庄 学 院 学 报
J O URN AL O F Z A O Z HU AN G UN I VE RS I T Y
J u n . 2 01 4
V0 1 . 31 NO. 3
第3 1 卷
第 3期
“ 道’ ’ 亦 有道 : 道 家 与 道 教
黄 颖 , 梁 家胜
方 , 又 有 区别 之 处 。

等 一 再 暗 示 的影 响 , 加A c . 被 魏 晋 玄 谈 的 陪 衬 … …” ¨ ’ 。 因此 , 我们 提到道家 , 便 有
了 以老 、 庄 作 为 中心 代 表 的观 念 。
2. 道 教 : 制 度 宗 教 道教 , 主 要 以 道 家 的 学 说 思 想 做 基 本
X - , J " 于道家与道教 , 人们 通常混 淆不清 ,
认 为 二 者 是 一 回事 ; 而 且 往 往 不 加 区 分 , 就

道家与道教不是一回事

道家与道教不是一回事

道家与道教不是一回事道教尊奉道德天尊也就是鼎鼎大名的太上老君为教主,太上老君的原型就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老子,也有说法称老子是太上老君在人间的化身。

虽然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但道教却并非老子所创建。

需要注意的是,道教和道家虽然有关联,但却不是一回事,一定要区分清楚。

道教是宗教,道家是思想流派。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有五千言的《道德经》传世。

道教的正式产生通常以五斗米道的出现为标志。

五斗米道,即天师道,于东汉时期由张道陵所创立,尊奉道家创始人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作为传教经典。

因而张道陵被普遍认为是道教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老祖天师”,也正是威名远播的张天师。

道教以道家思想作为哲学依据和理论根基,讲求尊道贵德,倡导崇拜神仙,祈求长生久视,追求羽化登仙。

在民间,许多人对道教的了解不是源于道教经典,而是来自神话传说和武侠小说。

在众多武侠小说中,有两大道教武林宗派最为著名,一个是武当派,另一个是全真教。

在金庸先生笔下的《射雕英雄传》中,全真教掌教王重阳是第一次“华山论剑”的获胜者,其座下有七位武功超群的弟子,江湖人称“全真七子”,天罡北斗阵名震天下。

全真教,亦称全真道,是道教著名派别之一,创教祖师王重阳及其弟子“全真七子”历史上都确有其人,而且都是来历不凡、道行高深的道士,并多有著作流传后世。

“全真七子”分别为马钰、丘处机、谭处端、王处一、郝大通、刘处玄和孙不二。

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想必非丘处机莫属。

在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丘处机被描写成一位正义果敢、武功高强的道长,后来还当上了全真教的掌教。

历史上真实的丘处机确为一代高道。

丘处机,道号长春子,人称长春真人,追随全真道祖师王重阳学道。

他内修心性、外修功行,持规守戒、苦行修道,堪为道士榜样,深受世人敬仰,成为全真道第五任掌门人。

丘处机不仅精通道法,而且文采不凡,有诗文著作传世,非凡就曾在书店中见到过《丘处机集》。

丘处机带领弟子到各地传道弘法,反响很大,影响深广,因而受到宋朝、金朝和元朝等皇室的高度重视。

道家与道教是一致的吗

道家与道教是一致的吗

道家与道教是一致的吗道教是以长生不老之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土固有的宗教,它用神仙不死之道教化信仰者,劝人通过养生修炼和道德品行的修养而长生成仙,最终解脱死亡,求得永恒。

道教与道家不同,道家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流派,而道教是宗教,但二者之间又有联系,道家思想的核心范畴「道」为道教所继承改造,道家创始人老子被道教塑造为太上老君,《道德经》和《庄子》既是道家典籍,又成为道教的「真经」。

道教在多方面继承改造了道家的东西,继承显示出与道家的联系,改造则显示了区别。

可以说,道教与道家的价值取向根本上还是不同的。

按照後世的划分标准,一般把道家的发展阶段分为:先秦老庄道家,秦汉黄老道家,魏晋玄学道家。

魏晋以後,道家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不复存在,道家被道教取而代之。

所以魏晋以後人们所说的道家,除了确指先秦和汉魏晋道家以外,多指的是道教。

即便是人们常说的「唐代钦定道家」,其骨干多是道教中人物,实际上也是道教。

因此可以说,魏晋以後道教取代了道家的地位,在社会上扮演角色,发挥功能作用。

美国学者唐纳德·毕肖普教授主编的《中国思想导论》一书指出:「认为道教是作为纯哲学的'道家思想的普遍堕落和腐败的产物的看法是毫无道理的,我们应用另一种眼光来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道教的思想体系中包含了道家的哲学思想所缺少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在现实生活中对於人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例如,道家诉诸心灵或理性,而道教却诉诸於人的情感、情绪或情趣。

道教充分普遍而又巧妙地利用人的敬惧、神秘和惊异等感觉,而道家却对此熟视无睹。

」不仅看到道教与道家的差异,而且认为两者是互补的,道教对於一般人的现实生活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要认识和理解道教,必须明确区分道家与道教,同时又不要忘记二者间的密切联系。

道家和道教关系概述

道家和道教关系概述

知识文库 第2期57道家和道教关系概述李 倩“道”为道家学者所尊崇,“合于道”是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道家学说均围绕“道”展开;然而道教也冠之以“道”之名。

单单从字面上看两者,就不免使人们产生疑惑,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和不同,为什么都要以“道”而命名呢?一、相同点1.1尊奉的对象和著作道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作为自己的教主,尊庄子为“南华真人”。

《老子》、《庄子》二书也分别被道教称为《道德真经》和《南华真经》。

这样一来,两者便有了共同尊奉的对象和经典。

1.2尊崇“道”的观念老子认为“道”是“万物之宗”,能够产生天地万物,是万有之规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第四十二章),那个虚幻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东西便是“道”。

那么“道”包括有哪些内容呢?“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第一章),对于此老子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只描述了其超凡特性。

也正是由于这些不确定性,给道教提供了创建理论的便利条件。

道教的“道”不但吸收了道家的“道”,还将“道”人格化,赋予其生命,使其同人一样具有七情六欲。

这样以来,道教的“道”便增添了神仙创造世界的色彩,更具宗教情感。

此外,道教还发挥了老子关于“德”的思想,认为“德”即“得”,主张人们通过修炼而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成为肉体、精神双修的神仙,即所谓的“德道”。

1.3承认神、帝、鬼“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第四章),庄子也有“神鬼神帝,生天生帝”之说。

他们都把神、帝、鬼置于“道”之下,但毕竟都是存在着的。

道教则发展了神仙鬼怪的思想,并产生一套完整的神仙谱系。

但总的说来,道教仍是把“道”放在首要位置,认为一切的神仙鬼怪都是依附于道而产生,由道而生,由道而显,都属于“三清”之下。

1.4追求目标道教所追求的长生不死的观念在《老子》一书中也初见端倪。

“治人事天,莫若啬。

······长生久视之道”(《老子》第五十九章)。

什么叫“道家”?什么叫“道教”?道家与道教有何区别?

什么叫“道家”?什么叫“道教”?道家与道教有何区别?

什么叫“道家”?什么叫“道教”?道家与道教有何区别?
道家,据《辞海》解释,是以先秦老子、庄子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

道家学说以自然天道观为主,强调人们在思想行为上应效法“道”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政治上则主张“无为而治”,伦理上主张“绝仁弃义”,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对孔子的“仁”、“义”、“礼提出了批驳。

其后,道家思想与名家、法家相结合,成为“黄老之学”。

汉武帝时,“废黜百家,独尊儒学”,道家之说渐微。

魏晋时玄学兴起,以王弼、何晏等人为首,以老庄之学解释儒家经文,促成儒、道结合。

佛学传入中国后,又以老庄诠释佛典,有释道合流之势。

总之,道家思想是作为学术而存在的一个流派。

道教是中国最早的本土宗教,源于古代的神仙信仰和方仙之术。

东汉顺帝时(125~144),祖天师张道陵在江西龙虎山炼“九天神丹”,后在四川鹤鸣山创立“正一盟威之道”,立24治为道教定型化之始。

张道陵创立道教奉老子为道祖,尊称太上老君,以《道德经》、《太平经》为主要经典,以奉道守戒,修仙得道为最终目标,由此可知,道教与道家学说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道家与道教的根本区别是:道家只是纯思想和理论的学术派别,而道教则是有系统完整的教义思想,有严密的组织体系,有特殊的宗教活动仪式,有严格的教规戒律并有宫观庙宇为依托的宗教组织。

(编辑/一凡)。

道教

道教

道家与道教虽不能完全等同,但二者之间 确有密切的关系。早期道家哲学关于道生万 物、气化宇宙、天人合一的宇宙论;关于阴 阳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辩证思维;关于自 然无为、清虚朴素的治国修身法则;以及其 斋心静观、体道合真的神秘主义认识论,都 对道教的教理教义和修持法术有这极为深远 的影响。
道教的立教程
道教
什么是道教?
道教是以先秦道家为思想渊源,吸收,融合 其他理论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的我国本 土的宗教。 “道教”是在汉代黄老道家理论基础上,吸 收古代神仙家的方术和民间的巫术鬼神信仰 而形成的一种宗教实体。
道家=道教?!
近代中国学者多数认为:道家与道教是两个既相联 系又有区别也称的概念。习惯上有时也称道家为道 教,或把道教成为道家、黄老。但严格说来,二者 不完全是一回事。“道家”一词,始见于西汉司马 谈的《论六国要旨》,是指先秦诸子百家中以老庄 思想为代表的学派,或者指战国秦汉之际盛行的黄 老之学。它们在思想理论上都以“道”作为最高范 畴,主张尊道贵德,效法自然,以清静无为法则治 国修身,因此被称作道家。至于“道教”,顾名思 义就是“道”的教化或说教,或者说就是信奉 “道”,企图过精神形体的修炼而“成仙得道”的 宗教。作为一种宗教实体,道教不仅有其独特的经 典教义、神仙信仰和仪式活动,而且还有其宗派传 承、宗教团体、科戒制度、宗教活动场所。这样的 宗教社团,与早期道家学派显然有所不同。
最初,方术和方士指的十分广泛,因为当时人们还 不能完全识别科学技术同追求“长生不死”神仙境 界,演说神仙、占卜未来的神仙术、相术之间的区 别,曾错误地把早期的天文学、占星术、化学、冶 金术、医术、制药术等等认为比较新奇的学术与技 能统统归结为“方术”,把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也统 统称之为“方士”。但是,中国史书所记载的“方 术”和“方士”,最主要的还是指寻求成为神仙、 能够不死之术,以及那些自称能找到神山,寻访到 或能制造“不死之药”的人。

道教和道家是什么关系

道教和道家是什么关系

道教和道家是什么关系
道家是由春秋时的老子所创立,他所著《道德经》一书,首次提出了“道”的概念,构建了道家的理论基础。

道家形成后,经杨朱开始,经几代人不断在“道”论上的研究和创新,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学派。

西汉末年的张道陵,根据“道”的理论,最先创立了实践“道”的理念的“五斗米道”组织,标志道教的的正式创立;道家黄老学派和神仙派结合后,转入了对养生术的研究,逐渐地形成了内外丹生命学,把老子“道”的概念具体地用于养生和修炼。

总之,道教与道家有着很直接的关系。

名称上,道教以“道”为教名;思想上,道教以道家的哲学思想为最高信仰,并据之构建了道教的理论体系;人物上,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成了道教的教主;道家的另外几个代表人物庄子、列子、文子、亢桑子,分别成为道教的南华真人、冲虚真人、通玄真人和洞灵真人。

道家的道名词解释

道家的道名词解释

道家的道名词解释
(原创版)
目录
1.道家与道教的区别
2.道的含义
3.道家学说中的道
4.道的引申涵义
5.道家对道的理解与应用
正文
道家与道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道家是一个哲学学派,而道教则是一种宗教信仰。

道家学派起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张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

而道教则在汉代形成,它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宗教体系,信仰的神仙和修炼的方式与道家学派有一定的关联。

道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

道家认为,万事万物皆遵循道,道是宇宙生成、发展、变化的根本原理。

道家学说中的道,既有客观的宇宙之道,也有主观的生活之道。

客观的宇宙之道指的是宇宙的生成、运行和消亡的规律,而主观的生活之道则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道的引申涵义包括了道路、方法、原则等。

在道家学说中,道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它指引着人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生活的真谛。

道家认为,只有领悟道,才能把握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从而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地。

道家对道的理解与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顺应自然,道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们应当顺应这些规律,而不是强行改变。

二是无为而治,道家主张在治理国家时,要尽量减少干预,
让事物自然发展,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三是修身养性,道家认为,只有修炼自己的品德,才能真正领悟道的内涵,从而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地。

总的来说,道家学派的道是一种宇宙观和人生观,它既是客观的宇宙规律,也是主观的生活智慧。

中国文化史上,道家与道教的区别与联系

中国文化史上,道家与道教的区别与联系

中国文化史上,道家与道教的区别与联系道家与道教的区别道家和道教是有区别的道家是先秦时期的学术派别之一, 而道教是直到东汉才形成的一种民间宗教春秋战国时期有老子学派、庄子学派, 而老子和庄子从未自称是道家直到汉代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才第一次提出道家的概念《汉书·艺文志》对道家作了规范的的定义, 后人经常引用书中说的“ 道家者流, 盖出于史官, 记成败存亡祸富古今之道, 然后知秉要执本, 清虚以自守, 卑弱以自持, 此君人南面之术也”这个道家更多是指黄老思想的道家, 并不是专指老子和庄子学术界习惯把老庄学派称为道家, 这是一种后起的学派分类观念东汉时期严君平的《老子指归》中开始有了以老庄为道家的倾向魏晋时期开始老庄联称, 魏晋后期以老庄为道家的学术分类办法得到承认, 这样形成了今天以道家专指老庄的观念“道”与“教”并称, 现存文献中首见于汉代《老子想尔注》“ 真道藏, 邪文出, 世间常伪技称‘ 道教’ , 皆为大伪不可用”川老子和庄子是哲学家, 并未创立任何宗教, 而老子和庄子被拉进道教, 其人其书被受尊崇是汉代以后的事情因此, 作为先秦哲学家的老子和庄子与道教是没有直接关系的道教出现以后, 它是一个有教义、宗教仪式、固定的信徒和信奉经典的宗教组织, 虽然有理论思想但并不是一个哲学流派。

道教内容庞杂, 南朝梁刘腮在《灭惑论》中说, 道教“ 上标老子, 次述神仙, 下袭张陵”宋马瑞临在《文献能考》卷二二五说“ 道家之述, 杂而端” 一般认为, 道教起源古代的巫术在古代生活中, 人们逐渐形成了天神、地抵和人鬼的神灵系统道教承袭了这种鬼神思想, 成为道教神灵的组成部分古人卜笠可以断吉凶、巫师可以交通神鬼的思想, 也被道教吸收其次, 道教源于神仙思想和神仙方术神仙方术没有系统的理论, 但神仙家信仰的方术被道教承袭, 神仙方术演化为道教的修炼方术, 神仙方士演化为道家的道士第三, 道教源于纬神学徽是宗教性的预言“ 诡”为隐语, 预决吉凶“ 纬”是相对与于儒家经典而言, 是用俄的方法和阴阳五行思想来解释儒家经典, 推验吉凶这些思想被道教吸收, 成为道教的符筑思想和方术思想第四, 道教源于黄老思想黄老中的神秘思想很多,加上黄老之学的神仙方术, 长生不老和阴阳五行思想, 东汉时期已经将黄帝和老子神秘化, 这些成为道教的前身。

“道家”和“道教”的区别

“道家”和“道教”的区别

“道家”和“道教”的区别很多人提到“道家”就会认为是“道教”,“道家”与“道教”二词,常被不加区别地使用。

实际上从历史来看“道家”和“道教”虽然存在多方面的联系,但它们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首先,“道家”是由老子、庄子开创,并在魏晋被重新发明的思想流派,而“道教”是两汉逐渐形成,后又有若干发展分化的宗教;其次,“道家”作为一种思想流派,崇尚大道,主张惟道是从、道法自然,主要从事的是学术活动和其他政治文化活动,奉《道德经》、《庄子》、《黄帝四经》等为经典,而“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将道家人物神化以提高其知名度,有其神仙崇拜与信仰,有一系列的宗教仪式与活动,追求的是长生不老,其主要典籍是《道藏》。

第三、“道家”无为自化,重视不言之教,没有严格的组织和师承关系,但“道教”却非常讲究师承关系,有教徒与组织,其主要派别的传承是大致清楚的。

第四、“道家”(尤其是黄老道家)虽然提倡兼容百家,但都是以“道家”为主,融会贯通而成,而在“道教”那里,更多的却是“以丹解道”、“以儒解道”甚至“以佛解道”,传统民间信仰的意味很浓。

第五、“道家”分为老庄派、黄老派和杨朱派,除了老庄派有一些隐世思想外,黄老派和杨朱派都是积极用世的,但“道教”受到佛教影响,极力宣扬出世思想。

因此,虽然道教在理论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因素,甚至奉老子为教主,但是二者还是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说道教理论就是道家思想。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最初是由张道陵,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张天师”创立于东汉时期的五斗米道(天师道),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

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今道教主要分为: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教派。

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

尊“道”为最高信仰,而道的尊高和伟大,其最高体现就是“德”,所以,道教在“尊道”的同时也“贵德”,道教的“道”与“德”一起,共同构成其教理的核心内容。

道教和道家是两回事

道教和道家是两回事

道教和道家是两回事道教和道家是两回事《汉书·艺文志》把中国的学问归纳为十家,即儒、法、名、墨、道、阴阳、纵横、农家、杂家和小说家。

道家指的主要是老子和庄子,它与后来的道教不是一个概念。

《道德经》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道经》,一部分是《德经》。

从“道可道”到“道常”,前三十七章是《道经》,后四十四章是《德经》,总共是八十一篇。

为什么讲“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因为在老子看来,可以说出来的道,就距离道的本体已经很远了,所以道是不可以讲得非常清楚的。

既然不可以讲得非常清楚,讲它干什么呢?就是叫你们了解一点儿。

老子曾经非常明确地讲过,他可以讲出来的道,还和道的本体有距离。

“名可名,非常名”,可以给它个名字的话,离它的本体的名也很遥远。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大”。

这个“大”就是道。

道是老子对宇宙本体,尤其对“宇宙”一词非常智慧的哲学感悟。

在中国提到“宇宙”一词,最晚应该到庄子。

在庄子的《齐物论》《知北游》《列御寇》这些文章里都提到过“宇”和“宙”两个字。

所谓“宇”就是横无际涯的一个空间,所谓“宙”就是一个无始无终的时间。

“宇宙”这个词在老庄的时候就提出来了。

而道教干脆将老子看作道的化身。

在东汉明帝、章帝的时候,有个《老子圣母碑》,将老子神秘化,它说“老子者,道也。

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

“元旦”的“元”是什么意思?第一天叫“元旦”,就是它行于太素的刚开始。

“浮游六虚”,六虚是什么呢?六虚和六合是一个道理。

“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

”它把老子神化,说是在天地开辟以前,己经存在这个人了。

这不是老子的思想,而是后来道教的神祇说。

在汉代有个天师叫张道陵,写过一部《老子想尔注》,这部书里有这么一段话,他说老子就是一散而为气,一聚就为太上老君,从此开始有其人。

《中华文化》第三讲 道家

《中华文化》第三讲 道家

第三讲道家、道教与中华文化一、“道家”与道家文化1、关于“道家”先秦没有“道家”的说法,第一次提出“道家”这个名称,是汉初司马谈的《论六家旨要》。

汉初的道家,汲收了儒、墨、阴阳、名、法诸家的思想,是黄老思想的分支,与老子、庄子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道家的主要思想无疑又来源于老、庄,故后代学术界又称老、庄为道家,并成为道家学派的代表思想家。

不过“道家”虽创始于老子,但却经后代学者的进一步发挥,故道学思想并不完全等于老子思想。

或者说,“道家”与道家文化,指老、庄思想以及由老庄思想衍生的文化体系。

2、道家学派的代表思想家(1)、老子老子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楚之苦县(今故城在今河南鹿邑县东)人。

曾做过周守藏室之史。

在世年代略早于孔子,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礼”的问题。

现传《老子》一书,可能有后人的增补。

从1993年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本《老子》看,最迟在公元前三百年,该书就已流传。

老子思想的精髓:A、提出“道”的形而上学宇宙观及“道法自然”的思想老子用“道”表达其思想。

任何事物都有它发展的途径,而这种途径比较抽象,一般人不易理解,于是他就用具体的“道路”来比喻抽象的“途径”,故称之为“道”,所以说“夫道若大路然”。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赋予“道”的,是最原初的、先天存在的、最无知无欲的、脱离了人的意识的纯自然的东西。

因此,“道”成了宇宙万物的根源。

老子是我国形而上哲学的开创者。

作为既是社会的、也是自然的人,只能适应“道”,而不能违背它。

于是老子提出“道法自然”的观念,他说:“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就是“道”取法自己生成的样子,即取法天然、本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和道教关系概述
作者:李倩
来源:《知识文库》2016年第02期
“道”为道家学者所尊崇,“合于道”是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道家学说均围绕“道”展开;然而道教也冠之以“道”之名。

单单从字面上看两者,就不免使人们产生疑惑,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和不同,为什么都要以“道”而命名呢?
一、相同点
1.1尊奉的对象和著作
道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作为自己的教主,尊庄子为“南华真人”。

《老子》、《庄子》二书也分别被道教称为《道德真经》和《南华真经》。

这样一来,两者便有了共同尊奉的对象和经典。

1.2尊崇“道”的观念
老子认为“道”是“万物之宗”,能够产生天地万物,是万有之规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第四十二章),那个虚幻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东西便是“道”。

那么“道”包括有哪些内容呢?“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第一章),对于此老子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只描述了其超凡特性。

也正是由于这些不确定性,给道教提供了创建理论的便利条件。

道教的“道”不但吸收了道家的“道”,还将“道”人格化,赋予其生命,使其同人一样具有七情六欲。

这样以来,道教的“道”便增添了神仙创造世界的色彩,更具宗教情感。

此外,道教还发挥了老子关于“德”的思想,认为“德”即“得”,主张人们通过修炼而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成为肉体、精神双修的神仙,即所谓的“德道”。

1.3承认神、帝、鬼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第四章),庄子也有“神鬼神帝,生天生帝”之说。

他们都把神、帝、鬼置于“道”之下,但毕竟都是存在着的。

道教则发展了神仙鬼怪的思想,并产生一套完整的神仙谱系。

但总的说来,道教仍是把“道”放在首要位置,认为一切的神仙鬼怪都是依附于道而产生,由道而生,由道而显,都属于“三清”之下。

1.4追求目标
道教所追求的长生不死的观念在《老子》一书中也初见端倪。

“治人事天,莫若啬。

······长生久视之道”(《老子》第五十九章)。

在此,老子以“治人事天”作喻来说明人的
生死问题,强调要无知无欲,爱惜形神,便可以长生不死。

《庄子》也反复讲,人要“终其天年”,而避免“中道夭折”。

长生久视便成了道教信仰的终极目的。

1.5修行方法
道家主张修行的目的是“得道”,老子认为“复归于朴”,庄子认为:“苟得于道,无自而不可”,即认为“得道”后便可达到一种绝对自由的境界。

道教修行的终极目标是“与道合体”,成为仙人。

在他们看来,人本来就是“道”的派生物,要羽化成仙,就必须通过修道而最终达到与“道”合体的境界。

两者在修行的方式上都主张复归于道,在这一点上极具相似之处。

此外,现代学者也有将道家、道教混用的现象,有甚者将两者并称为“道学”。

二、不同点
尽管“道家”和“道教”仅有一字之差,人们对两者也不曾做出明确辨析,以至于现在仍有将两者合二为一的观点。

但是仔细想来,既然是两个词语,它们所代表的内容和含义还是有所不同的。

若视道家为老庄开创的哲学流派,视道教为两汉逐渐形成的宗教。

尽管两者的相似之处颇多,但是还是不能将其混为一谈。

2.1理论构成
道家主张“清净无为”;道教却强调修养身心,羽化成仙,刨除神仙信仰与修行的色彩,道教便不能以此为名。

不管道教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有多大,归根结底,它的所有理论都是为了“成仙”而建立。

但道家却仅仅只是一个哲学流派,尽管其著作理论中包含有对神仙的描述,但目的只有两个字——“得道”,而并非成仙。

至于道家的经典之作《老子》和《庄子》,若将它们作为哲学名著去研究和学习时便是道家,但若将之作为神谕丹书去领悟和信仰时便是道教,两者的差异不难体会。

2.2对儒的态度
道家追求自然无为。

老子认为,儒家的仁义道德都是些表面文章,做的越多,人们背离真正的仁义道德就会越远,这也是导致社会混乱的最根本的原因,进而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对儒家倡导的有为政治进行批判,反对其教条礼法。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老子》第十八章)由此可见,老子认为当时的礼法背离他所谓的“大道”,而使社会大乱。

但道教与之背道而驰,对于儒家的礼法,他们持积极的态度。

2.3对鬼神的态度
道家主张天道“自然无为”,他们否认神灵的存在,老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持了传统无神论的倾向。

然而道教却对此持有相反的观点,不但承认鬼神的存在,还用他们特有的方式使之回到宗教,并提倡崇拜神灵和仙人。

老子和庄子作为先哲是道家,作为仙真则是道教。

2.4存在方式
道家作为一种学术交流文化体系,它只存在于人们的思想领域,以其内涵的智慧打动人心,只能依靠思想传播发挥作用,没有固定的组织形态和系统;而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形式,在把道家人物神化的基础上建立起其神仙崇拜和信仰,不但有教徒信仰和教团组织,还拥有一系列的宗教仪式和活动,不单单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还表现出一定的物质力量,是一种社会性的综合体系,且其主要派别的传承是大致清楚的。

总体而言:道家属哲学范畴,是对社会情况形而上的反映;道教属宗教范畴,是人们对现实世界超自然的扭曲反映。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