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方案及实施细则(详细)
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实施细则(4篇)

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实施细则小学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施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特制定以下常规实施细则: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针,确定小学教学的总目标、各学科的目标和年级的目标;2.明确学科的知识点、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根据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3.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根据教育部门的规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2.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合理选择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3.注重课程的跨学科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组织与过程1.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和过程;2.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授课效果;3.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4.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做到纪律严肃,秩序井然,班级管理有序。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建立科学、全面、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认知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2.教师要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定期进行成绩分析和评价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3.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发展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4.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2.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和教学观摩,促进教师的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教学水平;3.注重教师的自主发展和专业成长,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和研修,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六、家校合作与沟通1.加强家校合作,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络机制,加强家长的教育引导和支持;2.定期组织家长会和家访活动,及时了解家长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家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3.建立家长教育平台,提供家校共同关注的教育信息和指导意见。
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实施细则模版

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实施细则模版一、教学目标1.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匹配。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3.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组织1.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明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方法。
2.优化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具、多媒体设备等辅助教学手段。
3.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相当。
4.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实践等。
5.注重课堂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三、师生互动1.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鼓励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
3.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适当引导,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5.鼓励学生提问,并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
四、纪律与管理1.建立课堂纪律,要求学生按时到达、按时上课。
2.提高学生的课堂纪律意识,确保课堂秩序井然。
3.遵守教学纪律,不允许迟到、早退和无故缺席。
4.严格控制课堂纪律,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讲话、嬉戏或打闹。
5.组织学生进行集中活动前,做好规范和安全教育工作。
五、评价与反馈1.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发展、表现行为等方面。
2.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改进建议。
3.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
4.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合作意识。
六、家校合作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习情况。
2.组织家长参加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家校联系与合作意识。
3.组织家长会议,及时传达学校的教育教学政策和常规要求。
4.根据家长反馈,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七、安全与保障1.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上课期间的安全。
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学设备和实验器材,避免事故发生。
3.配备专业教师和专职保安人员,确保校园安全。
XX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方案及执行细则(详细)

XX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方案及执行细则(详
细)
1. 课堂纪律
- 学生应保持安静,专注听讲,并遵守教师的指导。
- 学生不得在课堂上讲话,私自离开座位或干扰其他同学。
- 教室内禁止吃零食或饮料。
2. 作业管理
- 教师会按照课程安排布置作业。
- 学生应按时完成作业,并在指定的时间内交给教师。
- 作业应完成整洁有序,书写规范。
3. 考试制度
- 学校会定期进行考试,以评估学生的研究进度。
- 考试内容将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命题。
- 学生应按规定时间参加考试,禁止抄袭或作弊行为。
4. 上课时间和请假制度
- 学生应按时到校,不迟到早退。
- 若学生有请假需要,应提前向班主任或校务处请假。
- 请假理由需要经过家长签字确认。
5. 奖惩制度
- 学校将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奖励。
- 优秀表现的学生将得到奖励或表扬。
- 对于违反纪律、作业不按时完成或擅自离校的学生将受到相应惩罚。
以上为XX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方案及执行细则的主要内容,请全体师生按照规定执行,共同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环境。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一、教室管理1. 教室卫生在每天上课之前,教师要检查教室的卫生情况,确保桌椅、地面的整洁和干净。
学生要养成随时保持教室整洁的习惯,离开教室时要清理自己的座位。
2. 教室秩序教室是学习的场所,必须保持良好的秩序。
学生应按时到达教室,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序入座。
上课期间,学生要保持安静,不得随意说话、走动或打闹。
课间休息时,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不得大声喧哗。
3. 教室设备使用学生在使用教室内的设备时,要爱护、正确使用,不得私自调整和更换。
如需使用多媒体设备,须经过老师同意,并按规定启动和关闭设备。
二、学生出勤管理1. 出勤记录教师要按时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并及时上报学校。
学生请假时,要按照学校规定的程序办理请假手续,并提交请假条给班主任。
请假期间,学生要按时完成请假期间的作业。
2. 迟到和早退学生迟到和早退会影响到正常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效果,因此应尽量避免。
学生迟到需要有合理的理由,并向老师请假;早退也需事先向老师请假,并由家长接人。
3. 缺勤处罚学生因无故缺勤,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根据学校规定,违反出勤规定的学生将会受到警告、扣分、补课等惩罚。
连续缺勤的学生,学校将会通知家长,并进行进一步处罚。
三、课堂管理1. 课堂纪律学生应该尊重老师和同学,遵守课堂纪律。
在课堂上,学生要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不得打断讲话或插嘴。
上课期间,学生要禁止使用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
2. 课堂互动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小组或讨论活动,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3. 课堂作业教师要及时布置适当的课堂作业,并按时批改和讲解。
学生要认真完成课堂作业,并主动向老师请教不懂的问题。
在作业交流中,学生要遵守讨论规则,互相尊重和包容。
四、考试管理1. 考试安排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师要及时安排好每次考试的时间和科目,并提前通知学生和家长。
考试提前一周,教师应进行考试内容的复习,帮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备考。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范文(五篇)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范文一、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各项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全面实施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
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二、教学常规管理由校长全面负责,教导处、教科处、技术装备处、总务处等部门协同运作。
主要由教导处、年级组以及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分级管理、分工负责,按教学"六认真"要求,优化教学过程管理,科学安排教学活动,定期对全校的教学质量进行专题分析研讨,制定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办法,并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资料台帐。
三、根据《扬州市小学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试行)》《都江市中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和《都江市中小学质量评估方案》制订本细则,以推动我校教学工作正常有序的运转。
第二章计划学期初,各部门、各备课组及任课教师必须制定下列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计划:1.学校工作计划;2.教导工作计划;3.教科研工作计划;4.技术装备工作计划;5.总务工作计划;6.少先队大队工作计划;7.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计划;8.班务工作计划;9.后进生辅导工作计划(含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10.各科教学计划;11.综合性活动课程计划。
以上1—____项计划内容一般包括:①现状简介;②指导思想;③工作目标;④具体措施;⑤时间安排。
第____项教学计划内容一般包括:①学生学习情况简析;②教学目的要求;③双基重点、难点;④能力培养侧重点;⑤具体措施;⑥教学时间;⑦教学进度。
第____项综合性活动课程计划可采用表格式,主要写清楚活动内容、目的要求、形式、时间、进度。
其中,渗透毒品教育和渗透环境教育体现在思品、班队会活动中,渗透毒品教育是五六两个年级,每学期____次;渗透环境教育是各年级,每学期____次;渗透健康教育体现在每个学科中,各年级每学期____次。
各科计划按用黑色笔,按表格规范填写,项目、栏目要齐全。
主学科(语数外)的计划于正式开学前完成并上交,其它各项计划于开学的第一周内完成并上交。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范文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范文引言前言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教育过程中,教学常规管理是保证教师顺利进行教学、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教学常规管理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本文旨在总结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细则,以供教师参考。
一、课前准备1. 教案准备教师应提前制定详细的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
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2. 教学资源准备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好所需的教学器材、教学资料和教具。
确保教学资源的充足性和可用性。
二、课堂纪律管理1. 课堂秩序教师应注重课堂秩序的维护,确保学生集中注意力,保持听讲态度。
教师可灵活运用身教和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2. 教室布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布置教室环境。
保持教室整洁、干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纪律教育教师应制定明确的纪律要求,要求学生遵守纪律。
同时,注重纪律教育,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三、学生作业管理1. 作业布置教师应合理布置学生作业,确保作业内容有针对性、科学合理。
作业内容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
2. 作业批改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学生肯定和指导。
同时,需要注意及时反馈学生作业情况,及时与学生和家长沟通。
3. 作业管理教师应建立学生作业管理档案,记录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进展。
与学生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解决作业问题。
四、学生考勤管理1. 准时到校教师应监督学生准时到校上课,对迟到行为要进行适当的批评和教育。
2. 出勤记录教师应建立学生考勤档案,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
定期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并核对学生出勤情况。
3. 请假管理教师应建立假条制度,要求学生通过书面形式请假。
同时,教师需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并记录请假事由。
五、学生行为管理1. 纪律要求教师应根据学校的纪律要求,明确学生的行为规范。
教师要求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一、前言为了加强我校小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管理目标1. 建立健全小学常规管理制度,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质量。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三、管理内容(一)学生管理1. 学籍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做好学生的学籍管理,确保学生信息准确无误。
2. 出勤管理:学生应按时上下学,因病、因事缺勤需向班主任请假,并办理相关手续。
3. 住宿管理:宿舍内保持整洁,物品摆放有序,遵守宿舍纪律,按时作息。
4. 课堂纪律管理:学生应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不随意离开座位。
5. 课间活动管理:课间活动有序进行,不追逐打闹,注意安全。
6. 卫生管理:保持教室、宿舍、校园环境卫生,爱护公共设施。
7. 校园安全: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二)教师管理1. 教师职责:教师应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为人师表。
2. 教学管理:教师应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3. 教研活动: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4. 教师培训: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5. 教师考核:严格执行教师考核制度,确保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教育教学管理1. 课程设置: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开齐开足课程。
2. 教学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质量。
3. 教学评价: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价教师教育教学工作。
4. 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校园文化建设1. 校园环境:保持校园环境整洁优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校园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教学管理细则范文(3篇)

小学教学管理细则范文一、课前准备1. 教师应提前备课,确保教学内容准备充分。
2. 教室应保持整洁有序,教学器材准备齐全。
3. 检查学生的学习材料是否齐备,提前准备好相应的课堂教学资源。
4. 检查教学设备的正常运作情况。
5. 设定课堂秩序纪律,并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二、课堂管理1. 进入教室前,学生应按规定排队,进入教室时保持安静有序。
2. 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纠正不当行为。
3. 课堂上,学生应保持坐姿端正,注意听讲,不得随意交头接耳或大声喧哗。
4. 学生提问时,应有序举手,等待教师允许后方可发言。
5. 教师应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习的兴趣。
6. 教师应注意课堂时间的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时间进行教学。
三、教学评价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2. 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在课堂上,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口头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业评价。
4. 教师应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学生成绩的登记和管理。
5. 教师应定期与家长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下的表现和需求。
四、日常管理1. 教室东西不得乱丢乱放,学生应保持教室的整洁与卫生。
2. 学生应遵守校纪校规,不得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
3.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表现的评价,及时与学生讨论行为规范。
4. 教师应做好家校联系工作,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互通家校之间的信息。
五、课外活动管理1. 学校应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师应对课外活动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 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应遵守纪律要求,注意安全,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
六、心理健康教育1. 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
3.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机制,提供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范文(4篇)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小学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育教学的有序进行,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所有小学教师,包括班主任、任课教师等。
第三条教师应严格遵守学校教育法规和教学管理制度,维护学校教学秩序。
第四条学生应遵守校纪校规,尊重师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第五条为方便管理,教学管理可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但应符合教育教学的原则。
第二章教学准备第六条教师应提前认真备课,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并做好教学准备。
第七条教师应检查并准备好教学工具和教学材料,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八条教师应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第九条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例如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别辅导计划。
第三章教学过程第十条教师应准时到达教室,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
第十一条教师应保持良好的教学态度,严谨治学,讲课清晰明了。
第十二条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十三条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第十四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开展各类实践活动。
第十五条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压力,保护学生的权益。
第四章作业与考试第十六条教师应合理安排学生的作业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娱乐。
第十七条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指出错误,并进行讲解和指导。
第十八条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安排适当的小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十九条教师应科学设置考试题目,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五章课堂纪律第二十条学生应按时到达教室,候课期间保持安静。
第二十一条学生应认真听讲,不得走神,不得讲话,不得打闹。
第二十二条学生应遵守教师的提问规则,积极回答问题,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第二十三条教师应及时表扬优秀学生,鼓励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
2024年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三篇)

2024年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一、普查工作普查工作应统一进行,每月进行一次。
每次普查均需详细记录并进行总结,存档备查。
若发现教案不符合要求,应立即进行沟通并要求其进行修正。
普查中若发现未进行二次备课的情况,应立即予以纠正。
二、课堂教学1.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
教师应在教育育人的理念指导下,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认真准备并讲授每一堂课。
课前两分钟应到达教室,组织好教学活动,维护课堂纪律,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
2. 教师应坚持使用恰当的教学语言进行授课。
一堂课的成功标准包括:①教学目标明确,即在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思想教育均需具体明确,并确保落实,所有教学活动均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②教师应熟练掌握教材,根据教材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体系,将教材转化为易于学生理解的知识体系,确保教学内容深浅适宜、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疑点明确,既巩固基础知识又培养能力。
③应以素质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坚持“乐教乐学”的原则,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讲练结合,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任务、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3. 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确保坐姿、站姿、阅读和书写姿势正确。
4. 不得提前下课或拖延课程。
5. 原则上应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授课,妥善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无特殊情况下,应完成预定教学内容,教师不得擅自调换课程。
因公出差的教师应按学校要求安排好课务,因病或因私事请假的教师应依照考勤制度执行请假,避免出现无教师上课的情况。
6. 课堂教学检查: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并特别关注小科教学(如科学、品德、音乐、体育、美术、写字等)。
学校教导处将不定时进行随堂听课。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1. 各科应有基本作业量,完成课后习题或思考题,并可适当设计或补充配套练习题。
课堂作业应坚持限时分层校内完成的原则,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各科应协调好每天作业的总量,低年级一般不留课外作业(适时调整);中年级每天不超过____小时;高年级每天不超过____个半小时。
教导处范文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

教导处范文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一、课堂规则和纪律1.学生应在上课前按时到达教室并排队入座,等待老师的指示。
2.学生应保持课堂安静,遵守老师的讲话规则,不说悄悄话或嘈杂声。
3.学生应尊重他人,不互相打扰或辱骂同学。
4.学生应遵守课堂礼仪,不在课堂上吃东西、写乱七八糟的标语或玩手机。
5.学生应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并及时交上。
6.学生应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遵守老师的提问和回答规则。
7.学生应保持课桌整洁,不在桌子上涂画或乱扔纸屑。
二、作业要求和批改标准1.学生应认真完成每天的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2.学生应书写清晰、工整,使用正确的字体和规范的字号。
3.学生应在作业上写明自己的姓名、班级和日期等必要信息。
4.学生应按照老师的要求,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来标记不同的题目或要求。
5.老师应对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和建议。
6.老师应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挑选一些优秀的作品在班级内展示。
三、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1.老师应制定详细的课堂教案,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2.老师应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3.老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老师应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具,如教材、黑板、多媒体教学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5.老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并鼓励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
四、课外辅导和个别指导1.小学生在学业上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
2.老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积极地回答解决。
3.老师应与家长保持及时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并给予必要的建议和帮助。
4.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额外的练习和参考资料,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
五、课外活动和特殊时期安排1.学校应定期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演出等,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2023年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实施细则

2023年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实施细则一、教室管理1. 教室环境为了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室应保持整洁、明亮。
教学桌椅、黑板、墙壁等应定期清洁。
2. 学生课桌椅分配学生课桌椅的分配应根据学生人数和课桌椅数量进行合理布局,确保每个学生有一个固定的座位。
3. 教室纪律学生进入教室后,应立即就座,专心听讲。
禁止随意交谈,保持教室内的安静。
4. 教室用品管理教室用品包括教学用书、教学工具等,应妥善保存和管理。
教师应定期检查教室用品的完整性和数量。
二、课堂管理1. 上课准备教师在上课前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备课、准备教学材料和教具等。
2. 上课纪律学生应按时上课,不得迟到、早退。
上课期间,学生应专心听讲,不得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3. 课堂秩序教师应确保课堂秩序,及时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引导学生安静听讲,互相尊重。
4. 课堂互动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
5. 作业布置教师应合理布置作业,确保作业的质量和数量适宜,鼓励学生按时完成。
三、学生管理1. 学生考勤学校应设立考勤机制,学生应按时到校上课,如有特殊情况需请假的,应提前请假并向班主任报备。
2. 学生作业管理班主任应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做出评价和指导。
3. 学生考试管理学校应制定统一的考试制度,包括考试时间、考试要求等。
学生应按时参加考试,并按照考试纪律进行考试。
4. 学生评价与奖惩学校应定期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学习成绩、品德表现等。
对于优秀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不良行为的学生应给予批评和惩罚。
5. 学生安全管理学校应制定学生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
教师应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监管。
四、家校合作1. 家长会制度学校应定期组织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情况,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 作业检查家长应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
3. 学校通知学校应建立畅通的家校沟通渠道,及时向家长传达学校相关通知和教育政策等信息。
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实施细则模版

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实施细则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管理的目的为了保障小学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管理的原则1. 管理应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2. 管理应科学合理,注重预防和综合治理,防患于未然。
3. 管理应公平公正,不偏袒,不歧视,做到公正执行。
4. 管理应透明公开,相关规定应及时向师生发布,不得偷偷摸摸。
第三条管理的内容本细则涵盖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常规事项,包括学生考勤、课程表、课堂纪律、作业布置等。
第四条管理的适用对象本细则适用于全体小学教师和学生。
第五条管理的指导思想1. 理论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教育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全面促进学生的智育、德育、体育、艺术素养的发展。
第六条管理的责任部门小学的教务处负责全面负责和组织教学工作,各科教研组长负责具体科目的教学管理工作。
第二章学生管理第七条学生考勤管理1. 学生应按时到校,不迟到、早退。
2. 学生请病假、事假应事先向班主任请假,提交请假条。
3. 学生未请假而缺课的,班主任应及时与家长联系。
4. 学生持有正式请假条方可离校。
5. 学生迟到和早退达到一定次数的,班主任应及时向家长反映情况,并要求家长配合改善。
第八条学生课程管理1. 学校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进行教学。
2. 学生应按照课程表上的安排和时刻表上的要求参加课程。
3. 学生在课余时间不得擅自离校。
4. 学生请病假、事假期间不得擅自离校。
第九条学生课堂纪律1. 学生应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真听讲,不得打瞌睡、说话、乱动等。
2. 学生应按时完成课堂上布置的任务。
3. 学生不得擅自离开教室,如有特殊情况应事先向教师请假。
第十条学生作业管理1. 教师应合理布置作业,确保作业量适宜,质量合格。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4篇)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一、课前准备1. 教师应提前备课,认真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方法,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2. 教师要对教学材料进行筛选和编排,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教师要检查教学用具和教学设备的完好性,确保教学过程中的流畅进行。
二、课堂管理1. 教师应提前到达教室,检查教室的环境和卫生情况,确保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 教师应站立在讲台上,以便全面观察和管理学生,注意保持课堂秩序。
3. 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变化,及时指导和鼓励学生。
4.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5. 教师要注重课堂问答环节的管理,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学生管理1. 学生应按时到校,按时进入教室,按时上课。
迟到者要做相应的处理。
2. 学生要保持课堂秩序,不要随意走动、讲话或干扰他人学习。
3. 学生要尊重教师和同学,遵守教室纪律,不要做出不文明的行为或言论。
4. 学生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不要轻易放弃或推卸责任。
5. 学生要认真完成作业,按时提交,不要抄袭或作弊。
6. 学生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益,不要进行暴力行为或欺凌他人。
四、考试管理1. 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和考试内容。
2. 教师要公正、公平地批阅试卷,不得有偏见或歧视。
3. 学生要按时参加考试,不得迟到或旷考。
4. 学生要守规矩,不得作弊或帮助他人作弊。
5. 学生要认真准备考试,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复习和预习。
五、课后作业管理1. 教师要将课后作业及时布置,并向学生解释清楚要求。
2. 学生要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并认真检查和订正。
3. 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具体的评价和建议。
4. 学生要根据教师的批改意见,修改错误和不足,提高作业质量。
六、家长沟通1. 教师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实施细则范文(4篇)

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实施细则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小学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门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所有小学的教学管理工作。
第三条教学管理工作应本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小学生为目标,注重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条教学管理工作应以教育部门的指导方针为依据,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实施。
第五条学校应建立健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保障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第六条学校应制定符合教育部门要求的小学教学计划,并在每学期开始前的一周内向师生公布。
第七条小学教学计划的制定应根据教育部门要求的课程设置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每个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第八条小学教学计划的执行应有具体可行的安排,课程进度应紧密配合学生学习进度,不能过慢或过快。
第九条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学计划的监测与评估机制,及时了解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
第十条学校应加强对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执行不到位的教师进行及时纠正和指导。
第三章教师队伍建设第十一条学校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小学教师的招聘、培训和评估机制。
第十二条教师招聘应注重选拔优秀人才,符合小学教学需要的专业和能力要求。
第十三条学校应定期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
第十四条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师评估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专业发展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师的问题。
第十五条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思想引导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第四章教学方法和手段第十六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第十七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
第十八条教师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教材和教学资源。
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实施细则范文

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实施细则范文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小学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教学管理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章教学计划1、教学计划应按学年、学科、班级进行编制,并经教研组审核。
2、教学计划内容应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评价方式等。
3、教学计划应事先公布给学生和家长,并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第三章教学进度1、教师应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不能过快或过慢。
2、如有特殊情况导致教学进度无法完成,应及时向教研组报告,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3、教学进度应定期进行检查与评估,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教学方法1、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2、教学方法应注重启发性、参与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五章教学资源1、教师应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软件等,提高教学效果。
2、教师应注重收集和整理各类教学资料和教学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3、教师应借助学校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准备。
第六章学生评价1、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学生评价。
2、学生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水平、创新思维等方面。
3、教师应及时反馈学生评价结果,并针对评价结果进行教学指导和提高。
第七章家校合作1、教师应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2、教师应定期组织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教育心得。
3、学校应建立家长志愿者团队,积极推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
第八章教学管理1、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学校应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管理行为。
3、学校应建立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师进行教学绩效评估。
第九章附则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不符合的地方,以本细则为准。
实施细则分为九章,总共约500字。
教导处范文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

教导处范文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拓展校园文化,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特制定本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
一、总则1.学校遵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坚持德育为先,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小学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
3.小学的教学常规遵守教育部门的法规和政策,并根据校情具体制定。
二、教学常规细则1. 课堂管理1.教师应提前5分钟到达教室准备课堂,按照课件制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2.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身体特征、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师生互动规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任何课堂上的互动都应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3.教师应严格控制自己的声音,不用太高或太低的声音进行授课。
4.各种教学用具应准备充足,并且安全规范。
2. 课程设置1.学校的课程设置应遵循基础和选修相结合的原则,学生有自主选择的主课程和辅助课程。
2.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实际能力和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课外活动1.学校应定期组织经常性的课外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演出、实地考察等。
这些活动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自信心。
2.学校应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或其他特长训练。
4. 教师职业道德1.小学教师应当注重个人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踏实工作,为学生做出良好的示范,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2.小学教师应遵守团队原则,严格尊重学生人格,不得侮辱、殴打和诱致学生。
三、制度保障1.学校需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保持教育教学的有序和稳定。
2.学校需建立有效的教育教学投诉和申诉制度,接受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按照程序处理相关问题。
四、结语《教导处范文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是为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发展全面协调的人才而设定的一套完整的细则和条例,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指导小学教学,建议教师们认真阅读,并切实践行。
小学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细则

xx小学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细则(一)备课。
1、教师必须结合本班的教学实际,提前一周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备好详细得当的教案,做到一课一案。
完整的课时教案基本步骤和要求一般包括课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堂训练、板书设计等内容。
提倡编写教案同时在教材中进行标注。
2、打印的教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个性化修改,页面排版合理美观,不得直接复制照搬。
对身兼多年级、多学科课程的教师,语数英课程和本专业课程备详案,其他科目备简案。
3、学校教导处每月对教案进行检查,采取抽查和普查相结合,按照备课常规评分实施方案进行量化评价,并进行简要评述,登记存档。
检查后,应及时通过会议或书面形式公开检查情况。
行政巡课过程随时检查教案的撰写与执行。
(二)课堂教学。
1、教师严格按课程表上课。
未经学校同意,不得随便调课,更不准随便缺课。
教师有特殊情况要求临时调课,一般应提前一天向教导处提出,批准后方可调课,由教导处做好登记。
2、课前准备。
上课前,要进一步熟悉教案并作教前修改。
做到没有教案不进教室,教案、课件、操作不熟悉不上讲台。
预备铃响后,教师到教室门前候课(有眼保健操时间,教师应在做操前候课)。
上课铃响后,教师立即进入教室。
3、课堂教学要讲求方法。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
师生关系融洽,互动合理,学生参与面广,课堂活跃。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讲究板书艺术。
板书要写正楷字并做到工整、规范,要重视示范板演的作用,不要以课件代替必要的板演。
倡导课始三分钟学科单项“热身”训练。
训练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循序渐进,训练方式力求灵活多样且富有情趣。
4、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
教师要教学民主,随时关注学生的注意力和听课感受,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随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要始终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关注“后20%”的学困生,热情地帮助他们达到基本要求。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细则【2篇】

XX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细则【2篇】【篇1】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里,促进学校教学工作地规范化,特制定我校教学工作常规管理规程。
一、实施目标(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切实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深入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里。
(二)要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促成其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地发展与提高。
(三)按国家新颁布地课程计划开课,教师要按《课程标准》教学。
要重视教法与学法地研究,正确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各种关系,做到师生平等,教为学服务,调动学生地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与辅导、总结是教学常规地基本项目,教育科研是教学常规地延伸。
二、教学计划(一)教学管理处计划包括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及目标、实施措施与督导评估办法,重点工作安排等内容。
(二)教研组计划包括目地要求、主要工作任务、主要措施、主要活动安排等内容。
(三)教师学科计划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学期地教学内容、内在联系、教材地重难点)、学期教学任务要求(含各章、各单元地目地要求)、主要措施(要求详细、具体、切实可行)、进度安排等内容。
教学管理部要对相关计划进行审定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三、备课(一)备课要做到“五备”。
备课标,胸有全局﹔备教材,心中有数﹔备学生,心中有人﹔备教法,灵活有序﹔备学法,积极引导。
(二)备课要有全册备课、单元(章节)备课和分课时备课。
全册备课应体现全册地教学目标要求﹔单元(章节)备课要体现单元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等。
(三)分课时备课即教案一般由课题名称、目地要求、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程序、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部分组成。
各教学环节,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处理,提倡写课后感,学校要进行写课后感地指导,促进教师从反思中进步,教师每学期所写课后感要占备课总课时地50%以上。
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实施细则

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实施细则小学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的落实和实施小学教学管理,制定一套规范的实施细则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就是针对小学教学管理常规的实施细则,具体内容如下:一、细化教学目标1.明确教学目标,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核心,并突出关键能力和素质培养。
2.细化知识技能要求,明确每个学段、每个学科的目标要求,并制定统一的评价体系。
二、制定教学计划1.精心安排教学进度,按照学科要求和教学大纲,科学划分每个学段的教学内容,确保课时的合理分配。
2.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合理安排作业,注重作业质量和量化管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
三、确保教学秩序1.规范教师教学行为,要求教师准时上课、讲台纪律、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自律意识和学习纪律,规范学生的上课行为。
3.建立有效的课堂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确保教学秩序的良好进行。
四、加强师生互动1.注重师生关系的建立,加强师生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建立学生评价制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让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共同推进教学质量提升。
五、加强家校合作1.建立健全家校联系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下的情况,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2.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提高家委会建设,让家长更加了解学校教育工作,更好地支持学校教育。
六、加强教学评估1.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定期进行教学评估,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学工作。
七、加强教研和培训1.开展教研活动,推动教师教学思想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2.注重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班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以上就是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实施细则的内容,通过细化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秩序、加强师生互动、加强家校合作、加强教学评估、加强教研和培训等措施,可以提高小学教学管理的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方案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师的教学专业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教学计划(2条)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计划,是整个学期的教学依据,是全面完成教学内容的重要保证,学校和各任科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制定好教学计划。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由教导处根据学校工作要求及目标于开学前制定,对各科教学提出明确要求,对各项主要教学工作和教研活动做出具体安排;教研组的教学工作计划由组长结合本组、本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各科教学工作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开学后两周内完成。
以上计划均交学校教导处备查。
2、各科任教师在执行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本学年总的教学任务。
理解教材的结构和内部联系,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学风、学法等情况,充分估计到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教学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学计划要具备以下内容: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教材的重难点(按单元写明);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计划要注重实效,可行可检,经过努力能够完成。
二、备课(7条):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
因此,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学习课标、钻研教材、统观全册、备好每一节课。
1、备课过程是教师对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认真执行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仔细解读给定内容的意义,丰富教学内容,精选学习方式,编写教学方案,为上课做好各项准备。
2、备课要做到“三熟悉”、“四精心”、“五必备”。
“三熟悉”:即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课程理念、设计思路、各学段目标、内容框架及实施意见等;熟悉教材,熟悉研究教材是备课的重要一环,要通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明确教材各章节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明确本学段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本学段的具体体现、统筹安排,从“三维”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熟悉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从学生需求的实际出发,认真选择能够确定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四精心”,即精心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在本学段的具体体现;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实现“三维”目标的要求;精心设计作业,既有基础知识训练的作业,又有开放性的作业;精心设计板书,做到纲目清楚,直观形象。
“五必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具。
备课教案的设计,可根据我县课堂教学结构进行设计,大体格式可为: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教学预习、作业布置、教学反思进行备课。
这样的教案框架基本体现了新课程的设计过程,对教学流程中重点环节可作精细说明,反思则是对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思索和心得,教师应重视个人学习和反思。
3、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和他人经验,一是要先“钻”后“参”,不能以“参”代“钻”;二是对他人的经验(或优秀教案)应联系实际,分析研究、消化吸收,不可照搬照抄。
4、对使用过的同课教案,可以作为参考,但要结合不同学生实际及修改要求,做到常备、常新,有创意。
5、所有任课教师都要认真备课,要超前一天备课,不能临教临备,更不能教后再补,绝不能上无准备之课。
6、各校教导处要有针对性地组织组内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和研讨,每月不少于1课时。
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同年级同课程的任课教师组成备课组,每单元集体备课一次,交流教学方法和经验。
7、备课编写要求:任语、数学科的教师必须有课时教案(含复习课、新授课、作业练习课)。
青年教师及担任新课程教材的教师应按课时写出详案。
三、课堂教学:(11条)课堂教学是落实教学目标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求做到:1、教师应按学校编排的课表上课,不得自行调课。
确需调课应经教导处同意,未经学校同意,任何人不得私自调课、停课,全校停课或放假,由学校提前布告全校师生。
期末停课复习的学科由教导处统一安排。
2、上课铃响前3分钟,教师应带齐各教学物品迅速到达教室,进行课前组织和准备。
进入教室后,师生问好,开始上课。
3、上课要有计划性,要实践教学方案,也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修正和完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积极生成创新。
4、教师讲解知识必须正确,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切忌“可能”、“也许”,但对于学习兴趣培养有帮助的适当引申,可以灵活指导。
5、讲究教学方法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使之适应学生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能力发展的现状与需求,与学生共同创设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
6、要切实重视在教学中交给学生学习方法,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学生会学。
课堂提问要提出关键处,问在点子上。
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避免提答案是“是”与“不是”,“对”与“不对”,“好”与“不好”这类不动脑筋的问话,尽量少用集体回答的方法。
鼓励学生质疑,探究交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
7、有计划、有准备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板书正确、工整、规范,以增强教学效果。
8、教师要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自然、仪表端正,不带个人情绪,不浓妆艳抹,不敞胸露肩,穿背心上课。
体育教师应穿运动服和运动鞋。
9、教师要用普通话讲课,声音洪亮、文明、规范,力戒语病即口头禅,切忌平淡、低沉、枯燥无味,不能对学生使用暴力语言或有损人格的用词。
10、要保证上课时间,不迟堂、不拖堂、不哄堂、不冷堂,不无故中断教学,不中途离开课堂,不接待客人,不把手机带进教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自始自终组织教学,以保证全过程实施教学。
教师有责任,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处理,并及时把处理情况向学校汇报,不可随意终止上课,也不可随意把学生赶出教室,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11、每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善于撰写“教学反思”或“教后点滴”,应占课时数20%,如教案实践情况,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有何创新,有何遗漏待补,出现问题如何处理及教学效果等等。
四、作业(8条):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及手段,要做到精心设计、明确要求、布置清楚。
教导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并把检查结果反馈给教师本人及校长。
1、作业要根据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形式多样,富于思考,少而精,切忌多而滥,作业既要注意深度,又要注意广度,既有专项基础训练的作业,又要有灵活综合性的作业,不留机械重复大量抄写的作业。
作业内容应包括:课本的课后练习题、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实际自行设计的课时补充作业、教育局征订的练习本(如:同步训练与检测)。
2、作业要有层次性,根据学生的差异,提倡弹性作业,除设计和布置全体学生的基础题外,还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设计铺垫作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提高作业,能够体现差异性、趣味性、自主性、实践性、合作性、拓展性,不留“一刀切”的作业。
3、课堂作业要课内完成,不留课间、午间作业。
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语、数、英以外的学科作业当堂完成。
语、数、英可留少量家庭作业;一、二年级原则上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四十五分钟;五、六年级不超一个小时,考试前不留突击性作业。
4、对学生作业,教师要严格要求,除按规定完成外,书写要工整,格式要正确,做完要检查。
学生作业马虎、潦草或不及时完成者,要加强教育指导,让其改正或补上,不罚抄罚写,不撕毁学生作业本。
5、学生的作业,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要求每题一改,禁止“一页一钩”或写一个“阅”字这种不负责的做法。
批改学生的作业要及时、认真、准确、规范;不错批、漏批、不让学生代批。
使用统一批改符号,批改后要注明批改日期和作出评价。
要重视批改后的评述,语言文字要规范,字迹端正、清楚、正确,使学生认得出、看得懂。
评语要有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
6、作业分发后,应严格要求学生错题订正,教师必须进行二次批改。
7、有习作任务的年级至少每单元完成一篇,并做到每单元全收全改。
批改时,教师要从字、词、句、段、篇等这几面进行精批细改,要根据作文内容写出眉批,总批。
禁止以写一个“阅”字、分数或等级代批阅的简陋做法。
要努力发现每一位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和提倡,给学生自信,着力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批语要注意师生之间心灵的对话和沟通。
评语要具有亲和力,尽量使用“我”、“你”等人称批改方式,要注意学生作文中流露的情绪和反映出的各种生活问题,及时进行心理指导和教育。
8、要重视写字练习和指导,低年级铅笔字;中、高年级钢笔字,并进行批改。
五、因人辅导:(4条)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应渗透于课内课外、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因人而异,使学困生跟得上,优秀生提得高。
1、提倡分层教学,实施课内辅导。
学习辅导应有辅导计划和期末总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实施分层教学。
在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时,教师在巡视中应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2、培优补差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
每班应确定20%的优质生和10%的后进生为课外辅导对象,对这些学生应加强课外辅导,填写好镇统一的培优转差辅导登记表,以备检查。
3、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
学生在竞赛活动中获奖情况要纳入教师的工作考核成绩中。
4、科任教师每学期对每四位学生至少上门家访一次,对学困生进行上门家访多次,每期召开家长会一次,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反思教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要做好家访记录。
六、考核:(3条)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和教师反思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1、考核包括学校平时进行的单元测试,期中和期末考试以及镇、县期末统一测试。
2、各班各科应统一使用镇制定的考核成绩统计与质量分析表,对每一次的考核成绩科任老师都要做好记录。
3、考核后要认真从卷面成绩、试题的正误等方面分析教与学的情况,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切实研究改进教学措施,认真填写好试卷分析表,于每学期结束交学校教导处备查。
七、教学研究与实验:(6条)1、完善教研机构,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要整合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和骨干教师等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
教研活动每学期至三次,每次时间不少于1小时,做到“三定”(定时间、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认真研讨,并做好记录。
2、教师要养成学习和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重点在解决自己教学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把日常的教学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