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案4篇
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篇一:《爱莲说》教案】《爱莲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朗读并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2、品读课文,感受莲花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探究文章的主旨和写法。
3、学习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追求。
【学习重、难点】1、学习本文衬托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学习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将梅兰竹菊视为笔下的宠儿,但在宋代却有一位大哲学家偏偏爱莲,并以一篇《爱莲说》在文坛名留千古,这个人就是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师周敦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千古名篇《爱莲说》。
二、解题“莲”点明了写作的对象;“爱”表明了作者的感情;“说”是古一代的一种文章体裁,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它往往带有某些杂文杂感的性质。
可以说明或叙述事物,也可以议论和抒发感情。
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那么题目就可以理解为“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三、作者及背景周敦颐(1017--1073),北宋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因为他在庐山莲花峰下小溪旁建造的房屋是用家乡的濂溪命名的,后人便称他为濂溪先生。
他推崇孔孟的儒家学说,同时继承了古代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后被他的弟子发展成了濂溪学派。
1071年,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军(“星子”是江西省星子县,“军”是宋代行政区的名称)。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
《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
朱熹作诗道:“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月明露冷无人见,独为先生引兴长。
爱莲说教案模板6篇
爱莲说教案模板6篇写教案可以锻炼每位老师的逻辑思维能力,教案在书写的过程中,老师务必要强调文字表述规范,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爱莲说教案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爱莲说教案篇1●教学设计:一、莲花欣赏,交流引读。
1、图片展示:学生欣赏无穷碧的莲叶,别样红的莲花,并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例:《乐府》中的“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唐诗中的“留得残荷听雨声”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交流引读:同学们,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品质。
(板书课题及作者)3、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4、题解: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
“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呢?“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①教师示范诵读课文,学生把握下列难读的字词。
蕃淤泥濯清涟妖蔓枝益亭亭净植亵玩焉②学生情感朗读,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
③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蕃濯谓隐逸君子噫鲜宜乎者也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
设置问题情景一:♂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讨论明确: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讨论明确:不是。
《爱莲说》教案(优秀6篇)
《爱莲说》教案 (优秀 6 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我为您带来了6 篇《《爱莲说》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知识和能力】能够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章,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朗读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PPT 展示导入语:同学们喜欢花草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莲花过渡语:莲花,也是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钟爱之物。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等等,这些诗句可谓写尽了六月莲花盛开之态。
而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宋代文人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在夏秋之交,莲花盛开之际,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悠远,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这篇千古佳作——《爱莲说》。
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这篇文章。
1、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莲池,池中建“赏莲亭” ,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2、朗读课文(1) 读准字音,根据注解疏通文意;(2) 教师范读;(3) 学生齐读,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三) 研读课文,深入体会(1)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师总结: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
爱莲说教案(精选多篇)
爱莲说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爱莲说教案《爱莲说》教案教学目标:⒈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激趣导入: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
今天我和大家合作学习一篇优美的文章。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读课题《爱莲说》。
(幻灯片1)莲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幻灯片2)下面,我们一起先来讨论一下莲的形象,然后说说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学生的回答,一律加以肯定。
)解说: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你们的回答反映了对莲的喜爱,不过,你们喜欢的都还只是莲花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的内在品质。
我们今天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
二、了解作者、体裁。
1、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 - 1 -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了解本文的体裁。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明确: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说: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花?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三、朗读训练。
1、我们先听一下课文的录音,大家注意读课文的语气。
(幻灯片3、4)2、录音再播放一遍,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
(幻灯片3、4)(检查听读效果,大屏幕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读出它的音。
《爱莲说》教案10篇
《爱莲说》教案10篇《爱莲说》教案篇1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及__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和技能:理解__赋予莲的高洁品质,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正衬、反衬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自学互动能力,达到熟能成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莲的高洁品格体会积极的人生态度,并联系澳门回归的区旗、区徽上的莲花主体图案,进行德育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__成功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使119字的小品文婉转曲折、摇曳多姿,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因此,我设计以诵读为主,引领合作为辅,达到当堂成诵,品味__美点,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体会__的审美情趣为本课的重点。
__衬托手法的运用定为__的难点。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激发学生阅读文言美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功欲和自信心。
二、说教法本节课重在突破传统文言教学由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的模式,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具体如下:1、朗读教学法。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
2、合作探究教学法。
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的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课堂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学重点在互动中拓展开来,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电教导课,情景结合的教学方法。
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电脑、投影、录音),增强感性认识,把握教学重点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我设计了通过观赏莲花、菊花、牡丹图片,情境导入。
《爱莲说》的教案4篇
《爱莲说》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字音字形句子翻译;2、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3、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1、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2、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诗句导入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wēi。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二)文体简介“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
(三)文学常识(四)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人。
文学家、哲学家,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子全书》)。
因定居庐山时为纪念家乡而给住所旁的一条溪水命名为濂溪,并给自己的书屋命名为濂溪书堂并终老于庐山濂溪,所以号濂溪先生。
(五)预习检测字音字形蕃淤泥涟亵濯鲜有闻噫颐解释加点词语和翻译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词类活用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六)解读莲1、莲花有哪些独特的外在特征?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外在样貌亭亭净植濯清涟而不妖枝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味道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莲这一意象还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借助莲表达什么?出身低微却洁身自好,谦虚谨慎不锋芒毕露表里如一,正直无私美名远播,根基深厚廉洁自律,神圣不可侵犯3、小结托物言志莲花的美是端庄的,典雅的,神圣的,高尚的。
爱莲说教案模板10篇
爱莲说教案模板10篇爱莲说教案篇11、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重点字词,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2、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3、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学会分析莲的品质,并学习莲的品格。
4、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莲的品质,并学习莲的品质。
3、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4、课时安排5、1课时6、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典诗文做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学习古诗文不仅能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同时也弘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古文《爱莲说》。
希望大家有一天也能成为古诗文达人。
(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1、__的题目是《爱莲说》,“爱”是作者的情感,“莲”是这篇__写作的主体,那么“说”在这里指什么?“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篇幅不长。
《爱莲说》就是论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2、简介作者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哲学家。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
有《周敦颐集》《太极图说》《通书》传世。
(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完音后全班齐读,读准字音)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涟(lián) 枝蔓(màn)亵玩(xiè) 隐逸(yì) 颐(yí) 噫(yī) 鲜有闻(xian)2、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可以读得更舒缓一些。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去读。
关于《爱莲说》教案六篇
关于《爱莲说》教案六篇《爱莲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理解__大意。
2、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理解作品,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引导学生保持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教学重点:探究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托物言志的手法,衬托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看插图,谈感受(请同学们将书翻到插图第一页,这是什么?看到这幅图你有何感受?请同学来谈一谈。
那么宋代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看到了盛开的荷花又会有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敦颐赏荷有感而发写成的绝世佳作《爱莲说》。
)二、文学常识1、“说”如何理解?(划下注释一,齐读)2、作者简介(齐读)3、30秒识记常识。
三、诵读课文1、欣赏录音朗读。
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节奏、语速、语气。
2、跟读。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准确。
3、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和感情。
4、齐读课文。
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读的语调语气。
四、疏通文意1、自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2、不懂的词句可以作上记号,小组讨论交流。
3、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4、自主读译课文,巩固重点文言词。
5、齐读课文(要求:口读心译)五、研读探究1、__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为什么爱莲呢? (用原文回答)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莲具有哪些品质特点值得作者喜爱?(自己思考写一写,然后小组讨论补充)3、由此看来,作者写莲,已经赋予了莲花人的品质,作者不仅仅是写莲,实质是写人,做人也应当做一个洁身自好,通达正直,高洁端庄的人啊!作者爱莲,写莲,不正是表达自己这种志向吗?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4、请同学们带着赞美之情诵读这几句。
5、__写的是莲,文中却多次提到菊花和牡丹,这是为什么?有何用意?(正衬,反衬)6、作者对爱菊和爱牡丹的人各持什么态度?(惋惜,鄙视)最后三句应该怎样来读?明确:“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的优秀教案
《爱莲说》的优秀教案《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文,他以具有高尚的品德的“莲”自比,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珍贵的世风,表明白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直到今日仍有其借鉴意义。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爱莲说》的优秀教案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爱莲说》的优秀教案1一、导入新课(上课前按“播放”键播放音乐,上课开头按“停止”键停止音乐,开头导入。
)同学们,今日是我和大家的第一次合作,我们今日要学习的是一篇格外漂亮的文字,课题是《爱莲说》。
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漂亮圣洁的象征。
我们一起先来赏识一下莲的形象,然后我要请同学说说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
(按“导入新课”键放莲花组图)问题: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学生回答,一律加以确定)解说:莲花的确是诗意盎然的。
历来就有很多咏莲的名句,如姜夔的名句“一一风荷举”;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莲的喜爱。
不过,人们经常赏识的都还只是莲花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内在的品质。
我们今日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文章。
二、体裁作者在讲课文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本文的体裁和作者。
(按放图像) 1、同学读“说”的介绍。
本文的体裁是“说”,“说”就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偏重于论述道理。
那么我们课文这个标题“爱莲说”就可以怎么说明呢?明确:说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作者到底为什么爱莲呢?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探讨的问题。
我们再来看一下本文的作者。
2、(放作者图像)指名朗读。
老师补充:周敦颐格外博学,而且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
《爱莲说》是他在公元1068年担当南康郡守时写下的。
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
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
微风吹过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
爱莲说优秀教案(优秀9篇)
爱莲说优秀教案(优秀9篇)《爱莲说》教案篇一《爱莲说》作者简介:周敦颐: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文学常识:“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课文分析: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结: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借赞美莲的高尚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不慕名利的品格。
总结:1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的写作手法。
2 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比喻衬托等。
3 文中“之”字的几种用法:① 水陆草木之花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疏通文言语句,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
3、了解本文对比烘托的写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4、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学法点悟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篇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整体感知“说”,古代文体之一,既可以说明、记叙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它与“论”无大异,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作者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爱莲说教案(15篇)
爱莲说教案(15篇)爱莲说教案1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爱莲说》,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__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__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__的主旨。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咏莲诗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1.欣赏莲花图片,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
2.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课本。
“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
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任务1.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注音:颐蕃淤濯涟亵鲜噫3.口述课文大意,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予谓菊,花之隐逸也。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疏通文意方法:(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准确。
然后每个“老师”(即学生)一句,先朗读,再口译,再解答“学生”(即老师)一两个问题。
问题以字词解释为主。
同时师生评判、讨论、辩误。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
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
“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
“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四、齐读课文,正音教师指导语气、语调、停顿、快慢。
五、深入阅读,理解文旨1.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明确: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
(实用)《爱莲说》教案四篇
《爱莲说》教案四篇《爱莲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蕃、鲜等词语的意思,理解疏通__的文义。
3、从文中体会品味出作者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
理解__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文中运用衬托手法的作用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1、积累词义,理解疏通文义。
2、体会品味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
理解__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品味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加练习巩固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__的朗读磁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
幻灯片出示莲花图,师配合图片解说,引导学生由图画说出与图相似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国宋代的哲学家周敦颐对莲也可谓是情有独钟,今天我就来学习他写的著名__《爱莲说》。
二、欣赏朗读。
激发朗读欲望,过度下一环节:同学们想不想也读的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让别人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你?文中这几个字词的读音,看你能否读准确。
三、预习检测。
练习朗读。
1、注意读准下列加点词的读音。
可爱者甚蕃不蔓不枝濯清涟而不妖亵玩淤泥隐逸陶后鲜有闻(指名稍差的同学读,订正读音。
)2 、提出朗读要求,练习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把字音读正确的基础上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感情充沛,语速适中,停顿得当。
3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读,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有待改进,读的是否正确,停顿是否合适。
读完后请同学点评发表自己的看法。
4 、齐读课文。
四、理解疏通文义。
1 、老师指导疏通文义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疏通__的文义。
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老师,问旁边的同学,再不能解决的留到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
?自学指导:结合课下注解,用译讲的方法自学,疏通文义。
译讲:①读出句子。
②讲重点词义。
③翻译句子。
(需要加、改、调、省。
)(具体讲解一下)3 、学生自学,老师巡回指导,帮助解疑答难。
4 、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强调__中的疑难点。
疑点:予:我。
爱莲说教案十篇
爱莲说教案爱莲说教案十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莲说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爱莲说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熟读并背诵全文。
2、认识古代仁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能顺畅地朗读,理解文章内容并背诵。
2、体会作者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掌握本文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四: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入:1、了解“说”这种文体"说"就是古代—种以议论为主的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
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周敦颐,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
“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
周敦颐非常博学,而且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
《爱莲说》是他在公元1068年担任南康郡守时写下的。
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
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
微风吹过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
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3、读准字音。
颐()淤()濯()亵()清涟()不蔓()不枝噫()鲜()有闻(二)课堂探究(二)课堂研讨1、初读美文要求:声音响亮,读准字音,朗读流畅,把握节奏2、听录音,再读课文,读出语气及情感3、积累重点词语,疏通文意蕃:独:染:濯:益:植:亵:鲜:宜:重点句子翻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找出文章主旨句5、说说文章从哪些方面写莲的,分别赞美了君子的哪些品格?6、文章为什么写菊和牡丹?7、文章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拓展延伸。
爱莲说教案15篇_1
爱莲说教案15篇爱莲说教案1教学设计本节采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因为__的写作是一篇文言文,所以,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进行设疑自探。
教师在设疑的同时,教师同时板书于黑板的右侧,对于不完整的问题,教师随机给予补充、归纳。
本节解决的重难点是诵读课文,正确疏通文意,把握主旨,学习__的写作手法。
因为这篇短文是“诵读欣赏课”,所以以诵读为主,讲授为主。
抓住“文脉”理解__内容,把握主旨。
讲授本课,将采用“读——议--悟”的教学模式。
在运用拓展环节中,学生自编习题后,教师出示“之”字在文中运用一题,以巩固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
教学目标:1、能流畅的诵读课文。
2、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3、把握__主旨,理解衬托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本专题中,我们学习了《咏荷诗五首》,谁能背诵一下你喜欢的一首?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读荷”部分的第一篇周敦颐的《爱莲说》。
【板书课题】二、解题、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何为“说”?【“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题意:说说爱好莲花的道理。
】2、作者简介: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
3、写作背景:作者在南康郡任职期间,曾亲率属下开辟一块池塘种莲,名曰“爱莲池”。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馨香扑鼻。
作者闲暇漫步、触景生情,写下__。
三、检查预习、诵读课文:1、教师范读。
2、学生个别读。
3、学生齐读。
四、设疑自探:1、学生设疑。
2、教师对学生设疑进行归纳出示:1、理解课文内容。
2、作者为什么喜爱莲花?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的?歌颂了莲花怎样的品质?3、读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值得学习的写作手法?五、解疑合探:六、质疑再探:学习__后,你还有哪些疑问?七、运用拓展:1、学生自编题。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__指出文中的“之”学的意义和手法。
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花之隐逸者也d、菊之爱__背诵课文八、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收获。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最新10篇)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最新10篇)《爱莲说》教案篇一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明确目标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教育目标。
师生讨论,逐条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身世、处境作一些了解。
让我们先复习有关刘禹锡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调整仕途得失的一条基本心理原则。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2.结合注释学习“铭”,让学生当堂记忆。
教师当堂抽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及节奏,全班学生齐读。
[复习旧课知识点:引入新课的学习,当堂记忆并检查,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给合都是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过程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字,时间为四分钟,教师巡视,个别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及预习提示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能提奖全篇大意?是什么意思?“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德馨”指的是品德高尚,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文章头两句有何作用?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3)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薛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4)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两句。
(5)文中是怎样描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先找出文中原话,再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与学生边讨论边明确:“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
爱莲说教案优秀教案5篇
爱莲说教案优秀教案5篇一份详细的教案能帮助教师设计有趣的教学环节,使课堂更加生动,优秀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爱莲说教案优秀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爱莲说教案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能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能理解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4、能感受到文学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点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淤泥洗濯清涟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吗(1)可爱者甚蕃(2)出淤泥而不染(3)香远益清(4)亭亭净植(5)濯清涟而不妖(6)不可亵玩焉(7)陶后鲜有闻(8)同予者何人二、指导学习(一)情境导入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这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状况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2、学生齐读课文。
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读的语调语气。
3、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能够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
(前后左右能够讨论,实在不懂的能够作上记号。
)4、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研读探究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
(班上发言)老师综合归纳:2、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1)貌美品美抽一学生读描述莲的文字。
(多媒体展示)讨论:读到那里我们能够联想到什么(人)(2)语言优美。
表现的形式(1)骈散结合(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手法巧妙:讲:语言组合构成文章,怎样使语言到达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
《爱莲说》教案四篇
《爱莲说》教案四篇《爱莲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说”的特点。
2、反复诵读,背诵课文。
3、了解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技能目标 1、能够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
2、学习__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 1、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的教学录音带,与课文有关的图片与资料,辅助教学的小黑板。
2.学生准备:课前阅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利用工具书解释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做到能够顺畅地朗读课文。
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及“说”这一文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见过莲花吗?欣赏课本一幅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
(学生吟诵诗句: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古往今来,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
那是为了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莲花是高洁的象征,它出淤泥而不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喜欢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铬,而这一名句就出自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2021年《爱莲说》教案模板合集六篇
In addition to being grateful, it is not enough. You must put your hands together and lead your employees with adevout heart like Buddha.(页眉可删)2021年《爱莲说》教案模板合集六篇《爱莲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⒈朗读《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__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__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课文同学们,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这个城市里鲜花店越来越多了。
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呢?(由学生自由讲解)因为鲜花除了具有缤纷的色彩和馨之外,它们还具有美丽、圣洁、华贵等不同的精神气质。
人们用鲜花来传递情感,表达问候,人们爱什么花,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心态和志趣。
古代有爱梅如妻的林逋,有以菊自励的陶渊明,那么宋朝的哲学家周敦颐为什么特别喜爱莲花呢?他是怎样描绘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二、学习文体“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三、录音范读课文?提示:在听的过程中,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文意。
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课文的录音朗读。
在听的过程之中,请大家注意课文的注释。
待会我们要做一个小小的词语测试。
“蕃”fán多“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濯”zhuó洗涤“鲜”xiǎn少四、运用点拨手段,引导学生分析课文?__“说”的对象是什么?“说”—“爱莲”1、分析重点段落作者在的开头就写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偏偏喜爱莲花呢?课文的第一节有没有列出理由来?(指学生名回答)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教案4篇教学目标:学问和技能朗读课文,积存文言词语,了解“说”古文体。
(重点)方法和过程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文中的表现手法。
(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洁脱俗的情怀。
(重点)重点难点:朗读课文,积存文言词语是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难点。
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和小组争论相结合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现在,正是牡丹盛开的季节。
去洛阳赏牡丹的人摩肩接踵。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季节动京城”刘禹锡在《赏牡丹》中也这样说。
可是,在宋代有个人偏偏不爱牡丹,他宠爱莲花!为什么呢?请大家一起走进《爱莲说》。
板书:爱莲说周敦颐二、朗读(一)范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蕃()濯()亵()玩淤()泥清涟()噫()隐逸()鲜()有闻新奇()(二)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解和资料解决重点词语。
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词的古今义等。
1、重点词语得意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一词多义香远益清远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有朋自远方来水陆草木之花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菊之爱友人惭,下车引之。
3、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蔓,生枝蔓;枝,长枝节(2)、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远播4、古今义亭亭净植古义:直立。
今义:植物宜乎众矣古义:应当。
今义:适宜(三)三读课文,疏通文义。
理解重点句子的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只宠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2)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只能在远处欣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啊。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宠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三、概括分析课文(1)四读课文,了解文体和的根底上,思索问题。
题目《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谈论性文体,用于阐述对一事、一物、一种现象的见解或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篇幅一般不长。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哲学家。
人品高尚,胸怀洒落。
任南康军地方行政长官时,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又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文章。
1、本文文眼是什么?爱2、小组争论:文中人物爱莲、爱菊、爱牡丹的缘由是什么?莲、菊、牡丹分别象征哪些人?对这三类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3、五读课文,读出的感情。
四、品尝赏析课文1、本文重点是写莲花,从哪些方面来写莲花的形象?这些方面和君子哪些品质相像?文章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什么?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妙的`姿势气质。
写菊花牡丹的作用是衬托。
2、本文采纳了什么表现手法?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衬托。
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厌恶和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板书设计:正衬反衬隐逸者君子富贵者托物言志五、拓展小练笔:仿照本文的表现手法,写一篇《爱草说》。
六、作业背诵课文《爱莲说》教学设计篇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教师PPT上展现的上是什么花呀?没错,就是漂亮的莲花。
莲花又称荷花、水芙蓉等。
是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
古往今来,有很多的文人志士描绘过莲花,赞美过莲花,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行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谁能展现一下自己积存的古人咏荷的诗句?(接力展现)嗯,这位同学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下一位同学“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饰”。
再下一位同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靖立上头”再下一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选两个即可)大家的课外积存真丰富啊!莲花始终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
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净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
对莲的宠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态。
最喜爱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
但周敦颐喜爱莲花主要并不是由于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
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创设质疑情境,导入课文,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问题是教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在上课时,对教师提出的质疑情境有奇怪心和求知欲,依据这一特点,鼓舞学生自主质疑去发觉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以猎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整体感知课文请大家看莲花录像,先观赏一下这篇文章的主体——“莲”通过课前看莲花生长录像,了解莲花的形状和特质,加深学生理解莲花的高洁品行。
这样的带入方式,有利于把学生的心情调动起来,顺当进入课文情境中,为更好地理解“出淤泥染不染”蓄足了势。
三、解题,提醒学习目标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
“爱”表现了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同学们可以看课文答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和特点。
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解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逐句翻译,积存一些文言词汇。
(前后左右可以争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1、检查自读状况(看屏幕,提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意:周敦颐()得意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花之隐逸者也()陶后鲜有闻()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留意朗读的一般要求:抬头挺胸,精神饱满,声音哄亮,吐字清楚。
2、问:文字上还有没有不懂的?请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五、研读课文深入研读是为了从细节微小处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字里行间感受文章的美丽之处。
向学生提问,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处看文章主旨,从细节把握整篇课文走向。
这是个化整为零,然后化零为整的过程。
教师点化: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行在这一局部,教师将会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行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托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写法,首先要精确生动地描写出所托之物的形象,提醒出内在的精神品行。
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莲”1、请同学们把文中详细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
(齐读)2、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花的?给予莲花哪些品行?同学们可以相互争论,在争论的根底上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3、。
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
不但写出了莲花漂亮的外表、芳香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妙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这也正是爱莲的缘由。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留意把握莲花的高洁品行,体会的赞美之情。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我们学过他的一首饮酒诗,当中有一句话能表现出陶渊明爱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
)师: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由于牡丹颜色明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
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愿不情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哪一个字能表达的这种感情?“独”师: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留意体会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托物局部,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
同样,《爱莲说》一文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
请同学们看其次段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其次段呢?谈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表达出来?“谓”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噫”2、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把菊花比作什么?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欣赏呢?他也情愿隐逸吗?欣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牡丹,把它比作什么?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而莲,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3、同学们留意体会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怜悯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其次段。
指出: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当延长。
b、最终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内心简单的情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慨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慨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请同学们留意体会,齐声把最终四句再朗读一遍。
4、小结:这一局部是所言之志。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
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珍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上述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实现从语言到情感。
通过上述几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学生可以理解的感情和朴实的语言背后的深意,即可以鉴赏语言美,又实现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穿插,符合新课标教学理念要求。
六、看录像,品尝观赏,学生轻声跟读。
在此过程中,再次感受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体会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进而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
七、总结课文1、学生总结至此我们学完了周墩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
从内容上或。
写作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教师渐渐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体悟,引导学生大胆说出个人的想法,培育学生的个人总结力量。
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行。
写作上明白了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