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历史大趋势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本质?
二战以后,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资本主义
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多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新变化。
这些新变化不仅改变了东西方政治力量的对比和世界格局的走向,而且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新科技革命使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变革,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和国家调节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现在诸多方面:
(一)生产力方面的变化
在经济发展层面上,当代资本主义特别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加速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也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
战后各主要西方国家经济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扣除物价上涨因素,198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比110 年前的1870年增长了42倍,同期德国增长了23倍,日本增长了5515倍,90年代后仍保持了很强的增长势头,美国保持了长达124个月的增长,1999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上年同期相比竟高达6.9%。
在产业结构层面上,出现了转向信息化、服务化和高科技化的趋势。
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则大幅度下降。
劳动者:劳动力结构变化很大,脑力劳动者比例攀升,素质显著提高;劳
动工具: 发生革命性变革, 由传统的“三机系统” (动力机、工作机、传动机) 发展为“四机系统” (增加了电脑控制机) ;劳动对象:人工合成材料的问世,新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信息资源这一非物质资源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对象的物质范围。
此外,作为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的生产管理,由于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控制论、系统工程等的运用,而获得了新的手段和工具。
发展的波动性越来越小。
自1825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后,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开始时是每隔10年左右一次,后来是每隔5年左右一次,现在的情况又有所变化。
二战以前, 美国平均每个周期的时间长度为50个月,后则延续为75个月,而且每个周期中经济增长的时间也延长了。
与此同时,危机持续的时间却越来越短,所造成的破坏力也大大下降,经济衰退主要是增长型的衰退。
(二) 生产关系方面的变化
在所有制关系上,出现了所谓资本社会化的趋势,建立和发展一定比重的国有经济,企业股权分散化。
资本的社会化通过两种渠道来实现。
一是根据经济形势的需要建立和发展一定比重的国有经济。
从1984年到1993年的10年间,国家在国内总固定资本形成中所占的比重,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分别保持在12%至23%
之间。
二是资本社会化最主要的形式是企业股权的分散化。
在早期的资本主义企业中,资本家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
而战后情况则不同了,社会个人购买股票和企业法人之间互相购买股票的越来越多,出现了所谓股权分散化、社会化的趋向。
这种趋向既是经济发展的自
然结果,也是国家政策主动调节的产物。
在劳资关系上,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坚持不损害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采取包括允许部分工人参加企业管理等多种形式改善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
80年代以来,欧美等国不同程度地推行企业民主管理,如欧共体各国普遍实行共同决定制度。
按规定,企业必须吸收一定比例的工人代表进入董事会,否则将属违法行为。
在分配关系上,许多发达国家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全面介入个人收入分配。
在企业层面的初次分配上, 很多国家都积极调和资方与工方的矛盾。
比如战后德国每一次大的罢工风潮的解决,几乎都有政府出面调停的背景。
与此同时, 国家也加大了国民收入二次分配调节的力度。
在本世纪初,美国政府开支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8%左右,而现在一般都保持在
35 %左右。
在发达国家的工人和贫困人口的生活费用中,来自财政收入再分配的比重越来越大了。
如瑞典工人收入就有1/ 3 来自社会福利。
在西方国家,贫困人口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穷人的贫困已由原来的生存贫困,逐步转向相对贫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表现出很多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在资本的国际化层面上,拓展了国际贸易空间,生产经营和资本流动国际化。
(三) 上层建筑方面的变化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上层建筑做了相应调整,有些方面甚
至是重大调整,尤其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缓和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降低了阶级对抗的力度。
其一,国家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家从原来的“政治统治”的角色向“社会管理者”角色转变,国家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公共事务,国家权力机构越来越多的是履行其社会职能。
如对社会经济和社会再分配的干预和调节,对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进行协调等。
其二,公民权利得到扩大。
公民可以在法制范围内比较广泛地通过个人的政治、法律行为或通过团体、政党等集体的政治法律行为。
如投票、民意测验、竞选、罢工、请愿、游行等对国家决策过程产生影响。
其三,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建立和完善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法律体系,国家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法律法规,法律执行力度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观念更是达到很高的程度,而且法律的至高无上性和公正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较好的体现。
二、辩证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需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决不会”和“两个必然”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历史发展总趋势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一)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显示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尚有一定的容纳空间。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较过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更趋成熟,其生产关系对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还具有一定的容纳空间,因此,目前来看资本主义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
力和生命力。
在关于社会形态变迁上,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全部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一种社会制度所包容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能量释放过程,往往需要经历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和本质,也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本质。
其一,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里,虽然出现了股权分散化等新特点,但企业的绝大部分股权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其他的人只拥有极少数的企业股权。
它的所有制结构依然是以私有经济为基础,以国家所有和其他经济形式为补充的经济结构。
其二,尽管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确实得到了改善,但是资本主义剥削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的本质没有变,工人阶级雇佣劳动者的地位没有变。
综上所述,尽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诸多新变化,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变,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没有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变。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在其繁荣的外表下,仍然存在着深刻的危机。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自身的基本矛盾,要彻底解放社会生产力,就必须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正如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指出:“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
资本正在以此不自觉地创造着一种更高级的生产形式的物质条件。
”这是对资本主义历史过
渡性最精辟论证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的理论仍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及其历史发展总趋势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我们应该坚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三、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趋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和冲击,在西方资本主义以强势劲头发展的形势下,社会主义国家应抓住时机发展壮大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一)在21世纪,国际形势仍将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长期共存、和平竞争、互相借鉴、共同发展自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以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就成为左右人类社会发展的两股相互竞争、相互影响的重要力量。
回首过去,两种社会制度在相互竞争、相互借鉴之中走完了20 世纪的历程。
尽管在20世纪后期社会主义运动因苏东剧变而遭到严重挫折,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人类理想的社会制度仍具有强大的生存和发展基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还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共存并相互竟争。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仍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资本主义的影响,资本主义也将继续受到社会主义运动的启示。
现存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文化还相对落后,社会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
因此,必须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吸收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列宁指出,“必须利用资本主义为反对我们而创造的一切文化珍品”,“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社会主义”。
因此,社会主义惟有踏着资本主义文明的阶梯,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越性,创造社会主义新文明,最终真正超越资本主义。
(二)社会主义国家应从实际出发,走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的社会主义历史实践表明,社会主义没有一成不变的统一模式,应该结合自己的国情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当代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因素的吸收、对早期资本主义的扬弃,预示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推动资本主义变革中,显现了历史的巨轮在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表明资本主义已经接近了“社会主义的入口处”。
苏东国家放弃社会主义,选择资本主义道路,并没有使苏东各国人民步入理想的乐园,相反却陷入长期的衰退和苦难,其教训足以为世人敲响警钟。
它深刻地说明:究竟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代表人类的发展方向,对此人们不应被一时的表象所迷惑。
诚然,社会主义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设社会主义不能搞教条主义。
苏东剧变从反面说明,走僵化的苏联模式的传统社会主义道路只能是死路一条;而中、越等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良好进展及其经济成就则从正面说明,结合自身国情、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大有前途。
(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应该加强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当代资本主义在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有不少先进经验是社会主义国家急需学习的。
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有可能,也有必要加强与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交流。
这不仅是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从长期来说也是促进资本主义重视社会公正、走向社会主义的需要。
当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南北关系日益阶级化,人类发展问题日益全球化,这就使反对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事业日益国
际化,从而要求一切致力于社会公正和人类发展的力量加强沟通,扩大交流,增进合作。
在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党、社民党、绿党等宣称以社会主义为取向的政党对资本主义的弊端有着更加深切的体会,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有必要增进与它们的交流,这将有益于双方提高认识,促进社会主义的总体发展。
同时,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也应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政党进行交流,这对于探讨不同国情的的发展道路问题将是有益的。
目前,中国共产党遵循“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基本原则,已同世界上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各种类型的政党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联系和交往。
通过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对话与交流,加深了了解、友谊与合作,推动了国家关系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
虽然目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我们相信,在新的世纪,社会主义将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实践,克服教条主义的、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变革传统的、不合时宜的社会主义战略,不断丰富,不断发展,人类必将迎来世界社会主义的全面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