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书上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书上册教案
任时光飞逝,我们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回顾一学期的化学教学工作,我们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书上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伙儿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书上册教案1
一、说教材
1、本课的地位、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子、原子概念,是在学习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及混合物、纯净物的基础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未来缺乏的理念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内部结构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有重要示范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
会用分子、离子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特点;认识分子与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重、难点确立为:
教学重点:分子的基本特征;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
物质的变化;对自然、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表达、总
结等能力。
教学难点: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涨落变化。
二、说学情
2、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探索物质有着强烈的和求知欲。
3、学生学习的困难主要在于:已有的宏观表象,可能将对微观想
象健康发展的发展有阻碍。在学生眼里,微观世界仿佛只是缩小了的
宏观世界,难以理解微观粒子的认同一些特殊性质。比如:通过低年
级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到学生头脑中其中有关物质粒子性方面的问题
主要有:粒子的大小是可以转折的,受热粒子会变大;粒子的数量是可
以波动的,受热后会增加;把气体从1L的容器转移到2L的容器内,气
体所占体积依然是1L等。
三、说学法、教法
1、说学法
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钻研,又提倡合
作与创新来共同探索和研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在快乐的学
习中,实现学习目标。主要就采用的学习方法为:
(1)实验探究法:
(2)合作学习法
(3)对比归纳法
2、说教法
在教学中,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和勤于动手,在身
心愉悦的氛围下获得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项目合
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分组战略合作,师生互动,动手演示,多媒
体辅助教学等方法。采用了创设问题情景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法、
启发教学法、活动思考法等教学方法。
四、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我不止一次设计了加热水、闻香水或氨水的气味、四组生活情景
等导入方式,但最终我选择了用水和酒精、陈醋和猪油的鉴别导入。
让学生它们的物理性质进行最简便的鉴别。学生会不约而同的选择闻
气味。
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只能闻到气味,却看不见,也摸不到它呢?
生:引发思考,充满了好奇心和思索欲。
这种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前所未有学习
兴趣,还能体现无机化学的学科特点和人文科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二)演示实验、认识分子的存在
师:预览品红在水中扩散。
实验改进:用温水代替冷水,会加快密脉的扩散,缩短实验时间。品红用量要少。
(三)科学手段、证实存在
[投影]苯分子、硅原子的照片。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的设置由为什么能闻到气味自然过渡到物质
的构成,即多肽等微粒的真实存在的探究验证。经典实验《脊介在水
中的扩散》,因为它有颜色变化,对学生有视觉真实感。而且有一个逐渐变小的过程,
反应了物质的可分性,让建立物质由很小很小的微粒构成的观念。再让学生观察苯分子、硅原子图,这样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证明了表象分子的真实存在,为学生呈现探究的一般规律。
(四)思考交流、引出特征
[投影]想一想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为什么水能看得见而水分子看不见呢?
[投影]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1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总结出分子的第一个特征: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五)演示实验、引导探究
[投影] 课本第49页探究内容,《分子运动现象》
方案一知识铺垫:观察酚酞溶液在蒸馏水中的颜色;观察酚酞溶液遇浓氨水变色的实验。
演示探究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两种上放试剂对调放置时,酚酞溶液仍然变红呢?
方案二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酸二钠氯化钠溶液变红的猜想和假设-外观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设计方案二教学效果较好,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有较高要求,所需课时多。)
总结出分子的第二个特征: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投影]议一议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易于晾干?
总结:温度越高,薛丁格速率越快。
(六)实验探究、合作学习
[投影]活动与探究
A组实验 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观察液体体积变化境况。
B组实验一定体积水中重新组建糖块,观察糖块溶解前后液体体积变化情况。
C组实验取一支注射器吸入20mL空气,用手指顶住药丸小孔,
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D组实验取一支注射器吸入20mL水,用手指顶住药丸小孔,将栓塞
慢慢推入,观察现象。学生分组相互合作进行探究、认真观察、记录
讨论。
各小组描绘团队自己的探究结果、讨论、交流。
总结出分子的[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第三点特征:
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投影]固体、液体、气体物质分子间隔微观示意图
总结:一般情况下,气体分子间间隔;液体分子间间隔;固体分子
间间隔。
(七)学以致用、联系实际
[投影]想一想弊病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物质的三态变化。
2、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糖块放在水中,会逐渐消失,水有了甜味。
(八)应用模型,认识微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