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教学内容
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是企业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规避潜在风险而建立的一套制度体系。
该制度旨在确保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活动的合规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下面将详细介绍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一、制度目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识别、评估和管理企业内部存在的各类风险,确保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保障企业的利益和稳定运营。
二、制度内容1. 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环节。
通过对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问题。
2. 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等方面的内部控制要求,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3. 风险管理责任制:明确风险管理的责任和权限,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制定相关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提高风险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4. 风险防范措施: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包括制定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风险应对预案、加强内部培训等。
通过提前预防和应对风险,减少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损失。
5. 风险监测与报告:建立风险监测与报告机制,定期对企业内部的风险情况进行监测和报告。
及时向高层管理人员汇报风险状况,以便高层管理人员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6. 风险评估与应对: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对各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三、制度要求1. 制度的合规性: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2. 制度的全面性: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应覆盖企业的各个业务领域,确保全面管理和控制企业内部的各类风险。
3. 制度的灵便性: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应具有一定的灵便性,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进行调整和优化。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正文】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风险控制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和采取的重要措施。
为了规范和加强我公司的风险控制管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水平,特制定本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确保公司稳健经营。
二、风险控制管理的目标和原则1.目标本制度的目标是为了规范风险控制行为,确保企业能够合理预防和控制各类可能的风险,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利益最大化。
2.原则(1)科学性原则:风险控制应该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和分析方法,合理制定风险控制方案;(2)全面性原则:风险控制管理应当涵盖企业各个方面,全面预防和控制风险;(3)及时性原则: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应及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患于未然;(4)合规性原则:风险控制行为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公司规章制度的要求;(5)综合性原则:风险控制要充分考虑公司内外环境的综合因素,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
三、风险识别与评估1.风险识别(1)内部风险识别:通过对公司内部各个环节进行风险核查和隐患排查,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源;(2)外部风险识别:通过对市场、竞争、法律法规等外部环境的研究和调查,识别可能对公司经营产生影响的风险。
2.风险评估(1)根据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重要性;(2)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将各类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以便更好地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风险控制措施1.内部控制措施(1)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确保公司内部规范、有序地运行;(2)加强财务、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等关键领域的内部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范风险发生;(3)建立风险防控责任制,明确各级责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风险保障措施(1)购买适当的保险产品,将可能发生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2)建立健全的风险应急预案,对各类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应急准备和处置。
五、风险监控与评估1.风险监控(1)定期开展风险监测和分析,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动态跟踪;(2)建立风险报告机制,及时向公司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汇报风险情况。
学校内控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各级部门、全体教职工及学生。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全面覆盖学校各项业务活动,确保风险评估的全面性;(二)预防性原则:以预防为主,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三)重要性原则:重点关注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影响较大的风险;(四)动态性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风险评估结果。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四条学校设立内部控制风险评估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领导小组下设风险评估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风险评估工作。
第六条领导小组及风险评估办公室职责:(一)制定学校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管理制度;(二)组织各部门开展风险评估工作;(三)审核各部门风险评估报告;(四)监督风险评估结果的应用;(五)定期向学校领导汇报风险评估工作情况。
第七条各部门职责:(一)根据本部门职责和业务特点,开展风险评估工作;(二)制定本部门风险评估方案,报风险评估办公室审核;(三)落实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四)定期向风险评估办公室报告风险评估工作情况。
第三章风险评估内容与方法第八条风险评估内容:(一)学校战略风险;(二)财务风险;(三)合规风险;(四)运营风险;(五)信息安全风险;(六)其他风险。
第九条风险评估方法:(一)定性评估:通过专家咨询、头脑风暴、德尔菲法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分析;(二)定量评估:采用统计方法、财务指标、风险评估模型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三)风险矩阵: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将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第四章风险控制与监督第十条风险控制措施:(一)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等;(二)制定风险控制方案,明确风险控制措施和责任人;(三)加强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第十一条风险监督:(一)风险评估办公室对各部门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二)学校领导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抽查;(三)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估,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学校风险管理制度
学校风险管理制度第一篇学校安全与风险防范工作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安全与风险防范,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确保国家(学校)财产不受损失,预防和处理学校安全事故,有效地转移学校风险,构建平安、和谐校园,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遵循“提高认识,想到位;掌握政策,学到位;完善制度,理到位;落实责任,防到位;建立网络,管到位;加强教育,教到位;主动服务,护到位;防范风险,减到位。
”的原则,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学校安全是指学校校园和学校周边环境安全以及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安全;所称风险管理是指通过有计划、有准备的行动,使风险带来的“负面后果”或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第三条学校在职教师、在籍学生的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学校与所属辖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等部门及时沟通,保障学校安全。
第五条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安全工作由校长领导下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负责。
各科部室向领导小组负责,实行责任追究制。
第六条学校对学生负有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责任。
学校根据不同性别、年龄、专业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第七条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义务,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
第八条学生应当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自觉接受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不得从事危及自身、他人和学校安全的活动。
第二章安全教育和风险防范第九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校长是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学校配备必要的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做好安全教育和风险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十条安全与风险防范工作领导小组(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指导和督促落实安全责任制,将学校安全工作列入学校目标管理的内容,定期进行考核。
组长:校长、书记副组长:副校长、工会主席成员:各科部室负责人办公室设在保卫科第十一条安全与风险防范工作领导小组(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定期对学校的校舍和其他基础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排除,对确认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及时向上级相关责任部门汇报。
学校风险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风险,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教职工、学生及校园内的各类活动。
三、职责1. 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风险管理制度制定、实施和监督。
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风险管理工作,确保本部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3. 教职工应自觉遵守学校风险管理制度,提高安全意识,积极参与风险防控。
4. 学生应遵守学校纪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配合学校开展风险防控工作。
四、风险辨识与评估1. 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各部门开展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
2. 风险辨识与评估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自然灾害风险:地震、洪水、台风等。
(2)事故风险:火灾、交通事故、爆炸、坍塌等。
(3)公共卫生风险:传染病、食物中毒等。
(4)校园安全隐患:校园设施、消防设施、电气设备等。
3. 风险评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风险等级。
五、风险管控措施1. 重大风险: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加强日常巡查,确保应急物资充足,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较大风险:制定具体防控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3. 一般风险:制定防控措施,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
4. 低风险: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六、风险信息报送与处理1. 风险信息报送:各部门应将风险辨识、评估、管控情况及时报送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2. 风险处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风险信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七、监督检查与考核1. 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2. 将风险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对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风险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安全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学校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学校风险防控工作,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全体师生、工作人员及校园内各类活动。
三、职责1. 学校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学校风险防控工作。
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风险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定期开展风险排查,制定并落实风险防控措施。
3.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并报告安全隐患。
4. 学生应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参与风险防控工作。
四、风险识别与评估1. 风险识别:学校应定期开展风险识别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校园安全隐患:校舍建筑、设施设备、消防设施、校园周边环境等。
(2)教育教学活动:课程设置、实验操作、体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
(3)师生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心理健康等。
2. 风险评估:学校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以下内容:(1)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风险发生后的危害程度。
(3)风险发生后的影响范围。
五、风险控制与应对1. 风险控制:学校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1)消除风险:针对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采取技术、管理、组织等措施,消除风险。
(2)降低风险:针对可能导致事故的风险,采取技术、管理、组织等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危害程度。
(3)转移风险:通过购买保险、签订合同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
2. 应急应对:学校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职责、程序和措施,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六、监督检查与考核1. 学校应定期对风险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学校应将风险防控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对各部门、个人进行考核评价。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介绍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组织内部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该制度旨在提供明确的指导,确保组织在面临各种风险时能够采取恰当的措施,减少不确定因素对业务运营的影响。
目的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组织能够识别、评估和管理可能对业务运营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
该制度还旨在保护组织的资产和利益,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增强组织对内外部风险的应变能力。
内容风险管理框架1. 风险管理策略:明确组织对风险的态度和处理方式,确定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2. 组织结构与职责:确定风险管理责任的分工,确保相应岗位和人员负责风险管理工作。
3. 风险评估和识别方法:制定明确的方法和工具,用于识别和评估各类风险,包括潜在风险和已知风险。
4. 风险控制措施与策略:制定具体的措施和策略,用于控制和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5. 风险监控和报告机制: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控和报告体系,及时发现和响应风险事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流通。
风险评估和管理流程1. 风险识别:通过调查、分析和评估,确定组织面临的各类风险,并对其进行分类。
2. 风险评估: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确定其优先级,以便确定风险管理的重点和措施。
3. 风险控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制定相关政策和规程、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加强监督和培训等。
4. 风险监控:持续监控和评估已经识别和控制的风险,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适时的调整。
5. 风险报告:定期向组织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报告风险管理的情况和效果,提供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风险管理培训和意识提升1. 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风险评估和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3. 风险管理工具的使用和操作。
4. 组织内部存在的具体风险及其管理措施。
5. 风险管理的责任和义务。
风险管理的定期评估和改进组织应定期评估和改进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以确保其持续有效和适应变化的需求。
风险管控制度
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管控制度是指企业或者组织为了规范风险管理行为,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的一套有关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流程。
该制度的目的是通过明确风险管理的职责、流程和控制措施,提高企业对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能力,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确保企业的经营稳定和安全。
一、风险管控制度的制定背景和目的风险管控制度的制定背景是基于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以及国家和行业监管要求的需要。
其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的风险管理行为,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风险管控制度的适合范围风险管控制度适合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岗位,包括但不限于经营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等。
所有涉及风险管理的工作都应按照该制度执行。
三、风险管控制度的主要内容1. 风险管理职责和权限: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责任明确。
2. 风险管理流程:规定风险管理的具体流程,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等环节,确保风险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3. 风险评估方法和指标:制定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指标,用于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4. 风险控制措施:明确各种风险的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定、加强内部控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等。
5. 风险监控和报告:建立风险监控和报告机制,及时监测风险的变化情况,向上级管理层报告风险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应对。
6. 风险培训和宣传:组织风险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四、风险管控制度的执行和监督1. 执行责任:明确风险管理的执行责任,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2. 监督机制:建立风险管理的监督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委员会等,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3. 风险管理改进:定期对风险管控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制度。
五、风险管控制度的效果评估定期评估风险管控制度的效果,包括但不限于风险管理的成效、风险控制的效果等,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本制度旨在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组织面临的风险,保障组织的持续稳定发展。
本制度适用于本组织的各个部门和岗位,所有员工都应遵守并执行本制度。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1. 员工应及时发现和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如安全隐患、操作风险等,并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 风险评估应综合考虑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并采用科学、客观的方法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3. 各部门应及时提供风险评估所需的数据和信息,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三、风险控制措施1. 针对不同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
责任明确,措施到位。
2. 控制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风险预警机制、安全培训、操作规范、紧急应对预案等各方面,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3. 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定期检查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对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进行纠正。
四、风险监测与预警1. 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定期对各类风险进行监测和分析。
2. 监测数据应及时准确,并进行系统化整理和分析,及时发现风险变化趋势,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3. 风险预警信息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岗位通报,并落实相应的控制措施。
五、风险应对与应急预案1. 针对各类风险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
预案内容应详细明确,流程清晰。
2. 应急预案应定期更新和演练,保证应急响应能力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3. 发生风险事故时,各部门和岗位应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最大程度减少风险损失。
六、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1. 风险管理工作要与组织的整体目标相结合,与其他管理制度相互配合和支持。
2. 定期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的评估和复审,及时修订和完善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3. 员工应不断提高风险意识,增强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
七、违反制度的责任追究任何部门和员工如有未履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将根据其违规程度和后果进行相应的处罚和纪律处分。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制度,建立起完善的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全面有效地识别、评估、应对与控制风险,提高企业风险抵御和竞争力,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文将围绕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制定、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制定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必要性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如未能及时识别、评估、控制,将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企业防范风险、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1.明确风险的性质和来源,建立风险意识和应对机制;2.加强对企业业务各环节的监测和掌控,实施精细化管理;3.了解和评估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开发出科学的预警系统;4.在委托、合同、投资、贷款等商业交易中确保权益不受损失;5.减少企业面临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因此,制定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主要内容1.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风险识别和评估是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风险环境的识别、风险定性、风险定量及风险评估。
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能够明确风险等级和风险指标,及时掌握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
2.风险监测和控制机制为了防范风险并有效控制风险的扩散和影响,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监测和控制机制。
主要包括风险预警机制、风险监控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
通过制定各项应对措施,及时减小风险对企业的冲击和影响。
3.应对措施体系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风险,企业需要制定不同的应对措施,以保障企业稳定发展。
应对措施的制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主要包括风险避免、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等措施。
4.应急预案和演练为避免风险爆发后手忙脚乱,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需要建立一套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
制定应急预案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应对措施,包括组织人员、分工和责任、资金、设备等方面的应对方案,涉及到不同类型风险的情况下的具体应急处理流程。
学校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校区、部门、班级、教职工和学生。
三、组织机构1. 学校成立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安全风险管理的全面工作。
2. 各部门、班级成立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小组,负责本部门、班级的安全风险管理。
四、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1. 学校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各部门、班级进行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2. 各部门、班级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及时上报学校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3. 学校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部门、班级上报的安全风险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学校安全风险清单。
五、安全风险控制与预防1. 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学校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2. 各部门、班级应按照学校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落实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3. 学校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4. 学校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六、安全风险报告与处理1. 各部门、班级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安全风险情况。
2. 学校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上报的安全风险进行审核、分析,提出处理意见。
3. 对重大安全风险,学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七、安全风险考核与奖惩1. 学校应将安全风险管理纳入各部门、班级年度考核内容。
2. 对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违反安全规定等造成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实施本制度,我校将进一步加强安全风险管理,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为创建平安校园奠定坚实基础。
培训机构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培训机构的风险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确保培训质量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培训机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旨在:(一)规范培训活动,降低培训风险;(二)提高培训效果,保障学员利益;(三)维护培训机构声誉,促进健康发展。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培训机构所有培训项目及活动。
第二章风险识别与评估第四条风险识别与评估原则:(一)全面性:对培训活动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二)客观性:客观分析风险因素及其影响;(三)动态性: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风险识别与评估。
第五条风险识别与评估内容:(一)培训内容风险:包括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材选用等方面的风险;(二)培训过程风险:包括学员管理、教学实施、场地设施等方面的风险;(三)学员权益风险:包括学员隐私、知识产权、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风险;(四)财务风险:包括收费、支出、资金管理等方面的风险。
第三章风险控制措施第六条风险控制原则:(一)预防为主:提前识别风险,制定预防措施;(二)责任明确: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责任;(三)措施有效: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第七条风险控制措施:(一)培训内容风险控制:1. 严格筛选师资力量,确保教学质量;2. 选用权威教材,保证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3. 定期更新课程设置,适应市场需求。
(二)培训过程风险控制:1. 建立健全学员管理制度,确保学员安全;2. 加强教学实施管理,确保培训效果;3. 定期检查场地设施,确保设施安全、可靠。
(三)学员权益风险控制:1. 严格遵守学员隐私保护规定,确保学员信息安全;2. 鼓励学员创新,尊重学员知识产权;3. 加强学员安全教育,提高学员安全意识。
(四)财务风险控制:1. 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安全;2. 合理控制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 建立健全财务审计制度,防范财务风险。
第四章风险监控与应对第八条风险监控原则:(一)实时监控:对培训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风险;(二)动态调整:根据风险变化,及时调整风险控制措施;(三)有效应对:对风险事件进行有效应对,降低损失。
中学安全风险预防、管控与处置制度(4篇)
中学安全风险预防、管控与处置制度是为了保障中学师生的安全,以预防和应对各类安全风险的制度和流程。
1. 风险预防:- 建立安全教育体系,加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 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应急预案的训练,增强应急处置的能力;- 检查和维护学校的安全设施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 加强校园安保措施,包括加强门禁管理、安装监控设备等。
2. 风险管控:- 设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职责和权限;- 制定并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准则;- 加强校园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整改;- 全面排查和评估学校安全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3. 风险处置:- 设立应急指挥部和应急队伍,做好不同类型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 制定并实施应急预案,明确不同应急情况下的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 做好事故调查与处理工作,查明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时报告和处置各类安全风险。
这些制度和措施的目的是保障中学师生的安全,预防和降低安全风险,并在出现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置和管理。
同时,中学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更新安全风险预防、管控与处置制度,以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
中学安全风险预防、管控与处置制度(2)管控与处置制度为进一步贯彻教育局会议精神,加强校园安全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
为了推进我校创建“平安校园”、打造优质教育活动,特制订本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创建平安校园、打造优质教育”为主题,突出学校安全及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健全各项制度,确保学校工作顺利进行;正确处理好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和维护学校____工作的相互联系,齐心协力,营造安全、文明、祥和的教育教学环境。
二、工作目标建立公安、教育、城管、工商、卫生、文化联合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确保校园无安全事故、无纠纷案件、无____事件、无周边环境问题,以达师生平安、秩序井然,有力地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安全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学校安全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近年来,学校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确保学校的安全,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学校安全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二、建立安全意识首先,学校应该全面普及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安全意识。
在每个学年开始时,可以组织安全知识宣讲会,让学生了解各种安全风险和应对措施。
同时,教职工也要接受专业的安全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其次,学校应该制定一系列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
比如,严禁学生携带危险品进入校园,明确禁止在校内玩火、封闭灭火器等。
同时,也要制定关于实验室安全、食品卫生等具体规定,确保学校各个环节的安全。
四、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安全设施的建设是保障学校安全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该安装监控摄像头,覆盖各个教室、走廊和重要区域。
此外,建立健全灭火系统、防护栏杆等设施,以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加强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学校应该建立一支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队伍。
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定期接受培训,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他们负责学校安全风险的评估、制定应急预案以及监督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
六、建立信息报告机制为了及时掌握学校的安全情况,学校应建立安全信息报告机制。
制定明确的报告流程,要求学生和教职工发现安全隐患或事件时及时上报。
同时,要保护举报人的隐私,确保举报行为的公正性和安全性。
七、加强校内巡逻和安全检查学校应加强校内巡逻和安全检查,督促各个环节的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定期进行消防设备检查和安全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八、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学校应该积极与社会力量合作,共同维护学校安全。
可以邀请专业机构进行安全评估,提供风险控制的意见和建议。
与社区合作,开展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
九、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沟通,形成合力。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安全工作,并听取家长对学校安全问题的建议。
风险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风险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引言风险管理是任何组织或企业成功运营的关键要素之一。
为了应对日益复杂和不确定的商业环境,组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来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潜在风险。
本文将讨论风险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并介绍其重要性。
风险管理制度的定义风险管理制度是一套规范和程序,用于指导组织在经营过程中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风险。
它涵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方法和工具,以确保组织在面对风险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或转移风险。
风险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风险识别与分类:–组织应建立一套清晰的流程和方法,用于识别和分类各种潜在风险。
这包括对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可能对组织造成负面影响的各类风险。
–风险分类可根据风险的性质、来源、影响程度等进行划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不同类型的风险。
2.风险评估与量化:–风险评估旨在确定各类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将其量化为可比较的指标。
这有助于组织确定哪些风险需要优先处理,并为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风险概率与影响矩阵、风险指数法、风险价值法等。
3.风险控制与规避:–风险控制是指采取措施来减少风险的可能性和/或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
这包括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政策和程序,以及制定适当的操作规程和安全准则。
–在风险控制中,规避是一种常见的策略,即通过采取措施避免风险发生。
这可能包括避免某些活动、事务或合同,以降低风险。
4.风险转移与共担:–风险转移是指将风险责任通过合同、保险或其他方式转移给他人。
这有助于降低组织面临的风险和负担,并提供额外的保护。
–风险共担是指与其他组织或利益相关方合作,共同承担某些风险。
这有助于减轻单一组织面临的风险压力,并通过共享资源和专业知识来应对风险。
5.监测与修正:–风险管理制度应建立监测与修正机制,以及适当的报告和沟通渠道。
组织需要在实施风险管理策略之后,持续监测风险的状况和效果,并根据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正。
学校风控管理制度范本
学校风控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风险管理工作,规范学校风险管理行为,促进学校健康稳定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学校风险管理工作必须以保障学校资产安全、保障学校合法权益和推动学校发展为宗旨,按照风险管理规范、科学、合法、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学校面临的重大风险和危机进行预测、评估、控制和应对。
第三条学校风险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责任,是学校监督检查机构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过程。
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风险管理制度,发挥关键作用,履行风险管理责任,组织和推动全校风险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学校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学校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风险管理委员会由校长担任主任,副校长、财务处处长、保卫处处长等部门负责人担任副主任,校办、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学生代表等组成。
第六条学校风险管理委员会设立风险管理办公室,负责学校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七条学校各部门要设立风险管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配备专兼职风险管理人员,加强风险管理工作。
第八条学校要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第九条学校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档案,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的记录和归档工作。
第三章风险评估第十条学校要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对学校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科学评估。
第十一条学校要对财务风险、安全风险、信息风险、声誉风险等各类风险进行评估,科学确定风险等级。
第十二条学校要组织专业人员编制风险评估报告,提出风险预警和风险应对措施。
第十三条学校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科学确定风险管理的重点和方向。
第四章风险控制第十四条学校要建立风险控制制度,通过内部控制等方式,加强对各类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第十五条学校要加强财务管理,做好资金预算和资金使用的管控工作,防范各类财务风险。
第十六条学校要加强安全管理,做好校园安全、教学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管理,防范各类安全风险。
第十七条学校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做好信息安全保护,防范信息泄露和攻击风险。
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
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一、风险管理制度的概念风险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预防和处理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而制定的管理体系和制度。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识别与评估: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分析风险的性质、大小和可能的影响,评估风险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2. 风险控制与规避:采取各种措施来规避风险或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和严重性,保护企业的利益和财产安全。
3. 风险监控与管理:对风险进行持续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保障企业的持续稳定运营。
4. 风险溢价与应对:制定应对风险事件的方案和措施,减少损失和影响,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风险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 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降低损失和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2. 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保障企业的资产和利益安全,确保企业的持续稳定运营。
3. 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决策:通过风险管理制度可以更科学地评估和分析各种潜在风险,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决策。
4. 合规经营和诚信经营:遵守法律法规,遵循商业道德,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有助于企业合规经营和诚信经营。
三、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需遵循一些基本原则:1. 领导责任: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亲自抓、亲自管,确保风险管理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2. 明确定位:准确把握企业的风险定位,确定关键风险领域和重点风险事件,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管理。
3. 制度规范:建立规范的风险管理流程和程序,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避免风险管理工作的混乱和片面。
4. 信息透明:加强内外信息沟通和共享,及时收集、传递和反馈风险信息,做到信息透明化,提高风险管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 风险控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规避风险或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和严重性,保障企业的安全和利益。
6. 持续改进:及时总结风险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发现不足和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小学风险防控管理制度范本
小学风险防控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小学的风险防控工作,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促进学校的平稳运行,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小学师生和学校管理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教育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校园安全和突发事件处理等各个方面。
第三条小学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施策,抓早、抓小、抓防、抓规。
第四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风险防控管理的机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设施设备,制定应急预案和教师学生安全教育计划。
第五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工作的考核和评价制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质量。
第二章风险预防与防控第六条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加强对校园周边安全环境的监控和管理,确保师生在校园内的安全。
第七条学校应当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开展防火、防溺水、防交通事故等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第八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巡查和安全检查机制,对学校的校舍、设施、设备等进行定期巡查和检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九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师生健康档案和事故记录档案,对师生的个人身体状况和意外事故进行记录和管理,及时掌握和处理师生的身体异常和突发事件。
第三章应急预案和危机处理第十条学校应当制定健全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设置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小组,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和责任分工。
第十一条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模拟演练活动,提高师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熟悉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
第十二条学校应当建立应急信息发布和通讯机制,及时发布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和处理措施,做好信息通讯等工作。
第四章课外活动管理第十三条学校应当谨慎组织和管理各类课外活动,严格筛选和审核活动内容和场所,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第十四条学校应当规范师生的行为规范,严禁私自参与危险活动和行为,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第十五条学校应当为师生提供安全保障和援助措施,确保课外活动的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教育风险管理制度
教育风险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教育风险管理已成为教育机构必须重视和应对的重要问题。
教育风险管理是指对教育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活动。
建立和完善教育风险管理制度,能够帮助教育机构防范风险、提高教育机构的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保障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建立完善的教育风险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提升教育服务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推进教育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育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有效防范各类风险教育机构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可能面临各种风险,包括教学风险、校园安全风险、学生管理风险、精神文明风险等。
建立和完善教育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各种风险的发生,有效提高教育机构的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
2. 保障教育活动的持续稳定进行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风险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保障教育活动的持续稳定进行。
一方面,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保障教育机构的教学秩序和校园安全;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能够通过制度的规范化运作,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和解决,确保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3. 提高教育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规范的教育风险管理制度,有助于规范和标准化教育机构的管理活动,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通过对各类风险的有效预防和控制,能够提高教育机构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服务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教育机构的市场竞争力。
4. 推进教育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教育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助于推进教育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通过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水平,能够促进教育机构的内部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推动教育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教育事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教育风险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1. 风险管理责任部门的设定根据教育机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明确教育风险管理的主管部门及责任人员,建立教育风险管理工作机构,明确风险管理的责任分工,确保教育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拟制人审批人批准人***********技术有限公司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第一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xxxxxx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风险管理,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公司安全、稳健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根据《公司法》、《会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旨在公司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一) 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二)实现公司内外部信息沟通的真实、可靠;(三)确保法律法规的遵循;(四)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益及效率;(五)确保公司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使其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公司围绕战略及经营目标,通过在管理的各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保障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条公司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事项可能对公司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
第五条按照公司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公司风险分为:战略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一)战略风险:没有制定或制定的战略决策不正确,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负面因素。
(二)法律风险:没有全面、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影响合规性目标实现的因素。
(三)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报告失真风险、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和舞弊风险。
1、财务报告失真风险:没有完全按照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规定组织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没有按规定披露相关信息,导致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
2、资产安全受到威胁风险:没有建立或实施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公司的资产如设备、存货、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变现能力的降低或消失。
3、舞弊风险:以故意的行为获得不公平或非正当的收益。
(四)经营风险:经营决策的不当,妨碍或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1、生产环节:包括拟定生产计划、开出用料清单、储存原材料、投入生产、计算存货生产成本、计算销货成本、质量控制等。
2、采购及付款环节:包括采购申请、处理采购单、验收货物、填写验收报告或处理退货、记录应付帐款、核准付款等。
3、销货及收款环节:包括处理订单、信用管理、运送货物、开出销货发票、确认收入及应收账款等。
4、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包括固定资产的自建、购置、处置、维护、保管与记录等。
5、货币资金管理环节:包括货币资金的入账、划出、记录、报告、出纳和财务人员的授权等。
6、关联交易环节:包括关联方的界定,关联交易的定价、授权、执行、报告和记录等。
7、担保和融资环节:包括借款、担保、承兑、租赁、发行新股、发行债券等的授权、执行与记录等。
8、投资环节:包括投资有价证券、股权、不动产、经营性资产、金融衍生品及其他长、短投资期、托理财、募集资金使用的决策、执行、保管与记录等。
9、人事管理环节:包括雇佣、签订聘用合同、培训、辞退、计算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及各项代扣款、薪资记录、薪资支付、考勤及考核等。
第六条按照风险的影响程度,风险分为低、中、高风险。
第二章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及职责分工第七条公司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由公司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各职能部门的风险职能岗位构成。
第八条公司各职能部门为风险管理第一道防线;董事会及股东大风为风险管理委员会及监视会为风险管理第二道防线。
第九条公司各职能部门在风险控制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一)公司各职能部门按照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的风险评估的总体方案,根据业务分工,配合内控组织,识别、分析相关业务流程的风险,确定风险反应方案;(二)根据识别的风险和确定的风险反应方案,按照公司确定的控制设计方法和描述工具,设计并记录相关控制,根据风险管理的要求,修改完善控制设计。
包括:建立控制管理制度,按照规定的方法和工具描述业务流程,编制风险控制文档和程序文件等;(三)组织控制制度的实施,监督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发现、收集、分析控制缺陷,提出控制缺陷改进意见并予以实施。
对于重大缺陷和实质性漏洞,应向公司领导及董事会反馈情况,以便公司监控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情况;(四)配合内控组织等部门对控制失效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条公司董事会负责推动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并监督起实施的有效性;监事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建立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制度和流程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风险控制的第一负责人,履行风险控制职能执行具体的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部门内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岗位职责和部门内全面、合理的风险控制制度,并针对业务主要风险环节制定业务操作流程。
第三章风险管理目标和基本流程第十二条公司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风险确认与识别程序,预先发现风险征兆,提前采取必要的预控措施,已达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的目标,对于已发生的风险,首先通过已有的控制措施予以控制,进而采取补偿措施进行控制,把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第十三条公司风险管理基本流程主要包括:(一)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度与实施;(二)风险评估;(三)风险监控报告与预警;(四)风险与危机的处理;(五)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第四章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与实施第十四条风险管理策略是指,公司根据内外部环境及董事会制度的公司发展战略所确定的公司管理总体方针。
第十五条风险管理策略由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经董事会评估后确定。
第十六条现有风险管理策略、制度、流程的可行性或有效性,如因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尔受到严重影响,应及时进行修订和调整。
第十七条公司在实施风险管理策略的过程中,建立和不断完善授权体系,公司所有部门必须在公司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
在各项规章制度中要明确报告路线和程序,使风险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到相关的部门和公司领导。
第十八条公司各职能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针对本部门业务的特点,制定本部门业务的风险管理实施细则,纳入公司管理制度体系。
第五章风险评估第十九条风险评估是指根据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公司所面临的风险进行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对策。
第二十条公司风险评估主要经过确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对策等六个基本程序来进行。
第二十一条确立公司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是公司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
(一)公司风险管理理念是公司如何认知整个经营过程(从战略制度和实施到公司日常活动)中的风险为特征的公司共有的信念和态度。
公司实行稳健的风险管理理念,对于高风险投资项目采取谨慎介入的态度。
(二)风险接受程度是指公司在追求目标实现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程度。
一般来讲,公司可将风险接受程度分为三类:“高”、“中”或“低”。
高风险是指影响金额达到公司资产总额30%以上或公司主营业务收入30%以上;中风险是指影响金额达到公司资产总额10%以上不足30%或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0%以上不足30%;低风险是指影响金额达到公司资产总额10%以下或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0%以下。
公司从定性角度考虑风险接受程度,整体上讲,公司把风险接受程度确定为“低”类,即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谨慎的风险管理态度,可以接受较低程度的风险发生。
公司的风险接受程度选择也与公司的风险管理理念保持一致。
第二十二条目标制定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对策的前提。
公司必须首先制定目标,在此之后,才能识别和评估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并且采取必要的行动对这些风险实时控制。
公司目标包括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合规性目标和财务报告目标四个方面。
目标确定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发展规划,符合公司战略发展计划。
第二十三条风险识别就是识别可能阻碍实现公司目标、阻碍公司创造价值或侵蚀现有价值的因素。
公司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小组讨论、专家咨询、情景分析、政策分析、行业标杆比较、访谈法等识别风险。
公司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以便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一)公司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1、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2、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3、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4、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5、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6、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二)公司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1、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2、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3、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4、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5、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6、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四条风险分析主要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公司目标的影响程度两个角度,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公司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以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风险分析方法一般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组合而成。
在风险分析不适宜采取定量分析的情况下,或者用于定量分析所需要的足够可信的数据无法获得,或者获取成本很高时,公司通常使用定性分析法。
公司对风险进行分析,确认哪些风险应当引起重视、哪些风险予以一般关注,对于需要重视的风险,再进一步划分,分别确认为“重要风险”与“一般风险”,从而为风险对策奠定基础。
风险的重要程度的判断主要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来确定:(一)如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属于“极小可能发生”的,该风险就可不被关注;(二)如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高于或等于“可能发生”,且风险的影响程度小,就将该类风险确定为一般风险;(三)如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于或高于“风险可能发生”,且风险的影响程度大,就将该类风险确定为重要风险。
第二十五条风险对策。
公司应该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发生的原因以及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选择风险应对方案:规避风险、接受风险、减少风险或分担风险。
(一)规避风险:指公司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或减轻损失的对策。
(二)减少风险:指公司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对策。
(三)分担风险:指公司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或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对策。
(四)接受风险:指公司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第二十六条公司在确定具体的风险应对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风险应对方案对风险可能性和风险程度的影响,风险应对方案是否与公司的风险容忍度一致;2、对方案的成本与收益比较;3、对方案中可能的机遇与相关的风险进行比较;4、充分考虑多种风险应对方案的组合;5、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公司管理层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6、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