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极地地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6)(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南、北两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南、北极圈以内,是地球上纬度位置最高的两个地区。这样独特的位置使两极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冰雪世界,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科学家去那里研究?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呢?(学生议论)大家说得很对,因为那里是:

板书: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真有机会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去考察,你认为应该在什么时候去呢?

旧知引路:(1)南、北极地区分别位于南、北极圈以南和以北,那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呢?(学生共同思考回答:极昼和极夜现象)

(2)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这时南极地区处于极昼还是极夜?气温回升还是下降?(B组学生讨论回答:南半球;极昼;回升)

(3)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是在每年的哪两个节气之间?其中气温最高的是哪两个月?(A组学生讨论回答:春分日至秋分日;7月和8月份)

点拨说明:南极地区的气候冷中有暖,分为寒暖两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南极处于极昼时期,气温回升,是南极地区的暖季,这时也是人类在南极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最为有利的时机。

北极地区一年可分为四季,从11月直到次年的4月为冬季,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至—40℃,5、6月和9、10月份属春季和秋季,7、8月为夏季。最暖月8月的平均气温能达到—8℃,因而5~9月是人类在北极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有利时机。

引导发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04两则新闻报道,让学生看看两次建站在时间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两次建站都是在2月,这是因为2月前后是南极地区的暖季,也是极昼期,白天时间长,是进行科学考察的好时机)

观察回答:投影展示课本P101图10.2“南极地区”,引导学生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长城站位于南极半岛,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南的印度洋沿岸)

(2)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什么方向?(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

读图指导: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上辨认方向:顺东逆西,内南外北。即长城站所在的经线在中山站所在经线的逆时针方向(选择两地之间经度差不超过180°的弧段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则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方;长城站所在的纬线在中山站的外侧,则长城站在中山站的北方;因此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

教师板书:1.长城站和中山站

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学习小组思考探讨下列问题:

(1)人们最初去极地地区是出于什么目的?现在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每年有大批科学家去南极考察?最吸引他们的是什么?

(3)北极有哪些研究和考察价值?

(4)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研究的?

指导阅读:指导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观察课文1~4自然段、课本P105图10.6“南极科学考察示意图”、P106图10.8“北极地区海洋取样”和图10.9“在北极地区采取冰雪样”,以及课本P107活动2中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的中国科学家秦大河对南极地区考察的科学价值的形象比喻。

汇总点拨:在组织学生阅读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这方面所了解的信息,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最后教师汇总点拨讨论的结果。

(1)人们最初去两极地区的目的是自然探险,而现在的目的是进行科学考察,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人类更好地进行持续发展。

(2)每年有大批的科学家去南极考察是因为南极地区是一块有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宝地。那里不仅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而且最吸引科研工作者的是那里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由于它特殊的位置,形成了寒冷的气候,致使人迹罕至,没有人的破坏才能够使历史的遗迹得以完整保留,为科学家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3)北极地区同样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比南极地区更具有多样性,独特的自然条件也为开展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场所。因此,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一样,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4)肯定学生的回答,使学生了解科学工作者在极地地区进行科学研究和考察的一些方法和基本过程,体会极地科考的价值所在以及科考工作的艰辛。

教师板书:

扩展探讨: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探讨下列问题:

(1)人们把南极地区称为人类巨大的固体淡水库,为什么?南极大陆周围海洋上的冰山是怎样形成的?它给人类带来什么资源?也会对人类活动产生什么影响?

(2)读课本P101图10.2“南极地区”思考:南极地区主要有哪些矿产资源?煤应形成于温带地区,但目前在寒冷的南极地区发现有煤,这说明了什么?在图中找出南极地区最高峰的名称和高度。

(3)展示从网上下载的我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以及在近几年对两极考察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知识和信息。

评价点拨:组织学生就上述问题,以学习小组边讨论、边交流、边评价点拨。

(1)南极地区93%的地区都覆盖着巨厚的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占世界淡水总量的2/3,其体积大致同大西洋容纳的海水相当,是一个巨大固体淡水库。

南极大陆海洋上的冰山是由于南极大陆冰川下滑崩裂入海形成的。千姿百态的冰川,成了南极地区最显著的自然景观。并让学生阅读课本P102阅读材料“南极冰山的形成”的描述,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冰山的形成。

众多的冰山为人类提供了淡水资源,可以解决干旱沙漠地区的缺水问题(在此也可介绍一些国家正在研究利用的情况,让学生探讨冰山的运输以及在运输过程中冰山融化等的解决办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漂移在海洋上的冰山会妨碍海上航运。如泰坦尼克号豪华游轮就是撞上冰山后沉没的,造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难。

(2)南极地区主要的矿产有煤、铁、锰、石油及铜等,其中煤和铁矿资源分布的地区范围较大。

煤本应该形成于温带地区,目前却出现在寒冷的南极地区,说明南极在煤炭形成的地质年代应该是温暖湿润的气候,能生长高大植物,这些茂密的森林被埋在地下经地质作用形成了煤田,后随大陆漂移至现在的位置。

南极地区的最高峰是文森山,海拔5140米,1988年我国女地质工作者金庆民,首次在文森山上发现了赤铁矿带,当时她激动万分,当即在铁矿上插上了五星红旗。为我们国家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