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概论-第1章(第3-5节)

合集下载

毛邓三-第一章(能源管理专科)复习要点讲解学习

毛邓三-第一章(能源管理专科)复习要点讲解学习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再其每一步表现中待着中国的特性。

按照中国的特点,解决中国的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丰富和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十分丰富,主要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中,和中国名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名族形式表现出来。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有着共同的显著特点:第一: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所凝结的丰硕成果,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二:这些理论成果在内容上,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通原理,又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具体化。

第三:这些理论成果在形式上,体现了中国特色特点和名族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名族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名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名族之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总结: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发展中坚持.坚持中发展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旗帜: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而不是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人们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第一章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件第一章第三节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本质要求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 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统一起来。
加强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居于首
位的。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党的先进性的 重要标志和本质要求,是党的生命力的思想源 泉,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 重要条件。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的灵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的核心内容。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的。
三、 邓小平理论的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
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 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 阶段 。” ——江泽民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 学指南 (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 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我们党要不断巩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第四阶段
丰富理论内容
党的十五 大以来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理论成果命名为
党的 十四大
“ 邓小平理论 ”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 学体系和基本内容
邓小平理论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逻辑起点;它以
发展道路论、发展阶段论、根本任务论、发展动力论、 外部条件论、政治保证论、战略步骤论、领导依靠论、 祖国统一论为主要内容;它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它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路线为行动纲领;它是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 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战、党建等方面比较完 备的科学体系。

考研政治:马哲毛邓三——完整背诵版

考研政治:马哲毛邓三——完整背诵版

考研政治:马哲毛邓三——完整背诵版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1.毛泽东思想的提出与确定毛泽东思想最早是1943年,王稼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提出。

在1945年,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中正式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做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从而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②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③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的发展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即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①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僻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即战争与革命的时代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

②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五四运动也是思想解放运动,此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在中国传播)③毛泽东思想产生的阶级基础。

辛亥革命以后,新生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奠定了毛泽东思想的阶级基础。

④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实践。

三、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1、大体上分为六个阶段: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到国民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时期。

以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主要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依靠谁、统一谁、打击谁的问题)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要讲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的主要问题是土地问题)为标志。

★1927—1935年,土地革命战争的前中期是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时期。

毛泽东思想是在与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做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邓三》

《毛邓三》
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
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在农村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国主义的间接统治和相互间矛盾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给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缝隙。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p55-57)
3、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第三节,p59)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第二节,p69)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是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和发展前途。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P79)
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经济纲领:没收风间爱你地主阶级的土地贵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贵新民主主义的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毛邓三概论

毛邓三概论

二、四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 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和建设的理 论) 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初级阶段理论、改革 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开放理论、 市场经济理论) “三个代表”思想(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视察时第一次提出: 三个代表”思想(2000年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依法治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依法治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发展、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2003 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 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 展)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巴枯宁、考茨基) 马克思主义(巴枯宁、考茨基) 列宁主义(马尔托夫、告全国人民书) 列宁主义(马尔托夫、告全国人民书) 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中共四大 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中共四大 决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五四运动前后开始;1938年中共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五四运动前后开始;1938年中共六 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的。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的中 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使说, 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 决的问题。
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毛邓三概论

毛邓三概论

如何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 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
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 时代 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 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必须坚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
全党、教育人民。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就是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不 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 展步伐。时代化既包括内容和形式的时代化,也 包括语言和话语体系的时代化。实现马克思主义 时代化,就必须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积极回应时 代挑战,创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范畴、新论断, 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语言,用适合当今社会的 表达方式,更好地阐明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 文化等重大问题的主张和看法;就必须运用最新 的科学思想和科技成就拓宽马克思主义视野;就 必须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一切有益文明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 论体系。
马克思:‚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
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 恩格斯:‚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 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 教条。‛ 列宁:‚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 种一成不变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已经为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所证明。
思考题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成分多样
化,是不是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化呢?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利益关系多样化, 是不是就要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3、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思想、 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指导思想是不是可 以搞多元化? 4、指导思想一元化会不会影响思想文化的 繁荣?
1945年5月,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 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第三部分毛邓三的意义

第一章第三部分毛邓三的意义

二、认识、尊重、利用规律 1、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性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 (2)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 件 2、方法论意义: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 现实条件出发,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尊重客观 规律性
关键 实践 条件
发挥主观 能动性
三、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1、意识的产生: (1)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三个阶段)非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
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2)社会的产物:社 会劳动的决定性作用: ●使猿脑变为人脑,意 识的物质器官; ●提供必要途径和途径; ●产生语言并为意识完 善提供了必要形式;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 内容,促进意识向深层 次发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体能动性
一、自然 规律和社 会规律 1、规律 及其特点 :
(1)规律 的含义
事物运 动过程 中内在 的、本 质的、 必然的 联系
(2)规律 的特点:客 观性;必然 性;稳定性
2、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差别: (1)形成机制不同——自然因素的自发相互 作用;人的实践活动 (2)作用方式不同——自然因素盲目的相互 作用;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表现形式不同——动力学规律;统计学 规律 自然因素自发的、盲 目的、动力学的相互作用 人的自觉的、有意识的 实践活动的规律
பைடு நூலகம்
客观尺度和 最高标准
生产关系及其决定的社 会成员的利益的实现程度 重要尺度 人的发展程度
四、社会趋向与个体选择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的深刻根源 社会发展 趋势 具有客观 必然性
社会进步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即“扬弃”的过程 一个 民族 发 展道 路的 选择

毛邓三第一章1

毛邓三第一章1

•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对毛泽东和毛 泽东思想的认识问题上,出现过两种错误 倾向:一种是认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一切 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 ;另一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 ,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 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 • 这两种态度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 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 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
第二,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马克思主 义实现的阶级基础和物质力量 第三,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扫清了道路,创造了思 想条件 第四,十月革命的影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国际条 件
2、将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原则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 邓小平在领导全党拨乱反正中,用极大的 精力来解决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 思想的问题。 • 邓小平指出:“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 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 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 之下,我们党还在黑暗中苦斗。”(《十 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第642页)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概念提出的过程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 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2、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工人阶级 的成长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物 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3、思想理论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 与引进,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 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邓三

毛邓三

毛邓三重点章节第六章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出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①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②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③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④由文盲半文言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⑤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⑥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⑦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的历史阶段;⑧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⑨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①含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这一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②内容:A、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奋斗目标;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主要内容,基本途径;C、“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根本立足点。

毛邓三课件3

毛邓三课件3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1 、统一战线
35
36
(1)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与可能性
1必要性 :、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第一,革命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人数少,力量薄弱。 第二,中国革命的敌人力量异常强大。 第三,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有不 同程度的革命要求。 第四,敌人内部经常存在着矛盾与斗争,革命力量必须 善于利用敌人的矛盾,与其内部某些派别结成统一战线, 以打击最主要的敌人,分化、瓦解敌人。
38
(2)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
一个为工人阶级与劳动阶级的联盟 一个为工人阶级与非劳动阶级的联盟
39
2、武装斗争
(1)中国革命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中国革命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中国革命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第一,中国革命以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 是由中国社会的性质及其特点所决定的。 第二,是由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性决定的。 第三,是由中国革命任务的长期性和复杂 性决定的。
4
袁世凯与列强公使的合影。 袁世凯与列强公使的合影。
5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历史任务
6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代表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12)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3) 、 ) 《〈共产党人 发刊词》 共产党人〉 《〈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10) 、 )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12) 、 ) 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论》(1940、1) 、 ) 论联合政府》 《论联合政府》(1945、4) 、 )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8、4) 、 )

毛邓三脉络整理

毛邓三脉络整理

毛邓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P6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产生的“两大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一)两大历史性飞跃: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再一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第二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两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理论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意义(1)主要内容:P13-17 包括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理论(2)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P17-19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3、邓小平思想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意义(1)主要内容:P21-22 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③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P23 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③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意义(1)主要内容:P26-27 ①始终坚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P27-28 ①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5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客观条件、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客观条件: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内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毛邓三完整版

毛邓三完整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二下期末考试资料复习提纲:1、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创举。

毛泽东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为和平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经验。

毛泽东同志作为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为在中国实现、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作出了艰辛探索。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具体主张,毛泽东为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他作了不懈的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试验。

他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作出了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奠定了基础。

——从政治方面来看,毛泽东认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采取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同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的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

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从经济方面来看,具体表现在他对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

他强调不要机械搬用外国经验,要从中国是个大农业国的情况出发,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他创造性地提出“农、轻、重”的顺序,已为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性。

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建没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这决不是不要外援,而是把基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上。

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我国胜利地克服过许多困难,其中包括帝国主义封锁等造成的困境。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备考精要(完整版)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备考精要(完整版)

毛邓备考精要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毛泽东在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的《论新阶段》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4、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

6、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7、1992年,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

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

9、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总结。

10、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14、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客观必然性?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马克思理论的内在要求。

重要意义?1.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2.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3.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科学内涵?1、中国特色(农村包围城市)要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毛邓三知识点概括

毛邓三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党的幼年遵义会议延安整风六届六中全会党的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大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十个结合十七大思想理论建设毛泽东思想其活的灵魂时代背景形成、成熟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十二大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十四大三个代表十六大科学发展观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指导意义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什么是思想路线:43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过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43-44延安整风期间44新中国成立后45十一届三中全会45-46十四大47十七大47思想路线基本内容:48-51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意义:52-53 3点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什么是解放思想5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开始产生邓小平理论进一步发展“三个代表“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观理论创新:57-59走自己的路:59-61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的特殊性的统一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统一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近代中国(1840--1919)的国情与主要矛盾:64—65中国革命的特征:66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世界背景)中国革命的经验总结:67—69 (过程)党二大:革命纲领提出三大:统一战线的思想四大大革命失败(“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69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对象、动力、领导、性质与前途:69-75官僚资本主义70三座大三71 在不同阶段,主要敌人又有不同71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7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75-78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发展过程):79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依据与内容:80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8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81-86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之间的关系P81 建立统一战线的原因两个联盟强调坚持的原则(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4个时期83党指挥枪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86-87《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的概括:P86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社会、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重大意义)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步探索(理论成果、曲折发展)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发展、第一生产力)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节: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十一届六中全会十三大第二节:主要矛盾基本路线奋斗目标主要内容领导力量立足点基本纲领第三节:三步走全面小康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与对外开放第一节: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基本矛盾第二节:改革发展稳定第三节:对外开放立足点开放格局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南方谈话十五大控制力分配制度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民主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政治制度依法治国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意义、根本任务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因,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和谐社会的概念、意义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思想1、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2、台湾问题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第一章由古佳整理,第二、三章由李能刚整理,第四、五章由叶丽青整理,第六、七章由薛佳琳整理,第八、九章由施兴琦整理,第十、十一、十二章由吴乐乐整理。

毛邓三1

毛邓三1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 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 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三及科学发展 观,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就是将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P4)相结合。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 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 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 化的土壤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 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和苏联经验神圣化),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
2、提法的不断深化
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 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1943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共产国际执委 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 涵作了具体阐述。 1945年中共七大,刘少奇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 出进一步的阐述。 1945年七大《中国共产党章程》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 作的指针。 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毛邓三第一章

毛邓三第一章

(4)继续发展 )
时间:解放战争时期及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 时间:解放战争时期及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 年以后) (1945年以后) 年以后 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 议上报告》 论人民民主专政》 论十大关系》 议上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 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 里来的? 里来的?》等。 其发展主要表现在:关于同美蒋反动派进行斗争的策略方针 其发展主要表现在: 问题;十大军事原则;新中国的建国理论和原则; 问题;十大军事原则;新中国的建国理论和原则;由新民主 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有中国 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原则; 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原则;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 理论、方针和政策。 理论、方针和政策。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 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走向胜利。 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走向胜利。 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精神动力。 2、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精神动力。 倡导了一种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3 、 倡导了一种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 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 果
(1)提出了任务,开辟了道路。 提出了任务,开辟了道路。 形成了体系,增添了内容。 (2)形成了体系,增添了内容。 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3)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三个代‛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历史 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 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 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 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 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领导国家建 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主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 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 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 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大理论基石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贡献
– 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 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的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 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4)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 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邓小平理论-其他理论
– 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民主政治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 设等理论。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 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 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鲜 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 的强大精神支柱。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蔡正敏 主讲
乐清市雁荡山旅游学校
2013-8-9 毛邓三概论 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 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一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2)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 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 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国情:
– 我国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 不平衡的小康; –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 生活的变化广泛而深刻。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现实依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党情:
– 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 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 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新的领导岗位; – 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论断、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断等理论都是关系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不能有任何的动摇。
3.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重 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 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 要组成部分。
(3)第三阶段,理论成熟时期
第三阶段:1987年十三大—1992年十四大
– 第一次使用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1992年南巡讲话和十四大形成和提出了‚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形成-理论 体系)
(4)第四阶段,确立地位时期
第四阶段:1992年十四大—1997年十五大以来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 – 1.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 2.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 – 3.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转换)
–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 的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 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 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 政为民。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 想并写进了党章。 2004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 正式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 国家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宪法。
‚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是经过了长时期思 考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 四个阶段:
– – – – 第一阶段,酝酿阶段 第二阶段,最初提出阶段 第三阶段,成熟阶段 第四阶段,继续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酝酿阶段
– 1989年,邓小平对江泽民和新 的中央其他领导作出了‚要聚 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的‚政 治交代‛。 – 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 会以来,江泽民采取了一系列 重大举措狠抓了党的建设。 – 1998年底,‚三讲‛教育活动 。 – 2000年2月20日,江泽民在广东 高州市指导‚三讲‛教育活动 时提出‚五个始终‛,是‚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雏形。
(2)第二阶段,最初提出阶段
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 次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 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 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做到‚三个代表‛》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 (1)世情:错综复杂 – (2)国情:挑战与机 遇并存 – (3)党情:重大变化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世情:
– – – – – – 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世界还很不安宁; 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1.邓小平理论是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
第一,邓小平理论提 高了党对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 识,是指导我国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科学指南。
2.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二,邓小平理论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是党 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CIA(美国中情局)的十戒令(节选)
‚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 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 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 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 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 条。‛ ‚时常制造一些无事之事 ,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 。这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 种下了分裂的种子。特别 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 机会分裂他们。‛
(1)第一阶段,确立主题时期
第一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82年十二 大
– 1982年党的十二大 ,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命题。
(2)第二阶段,理论发展时期
第二阶段:1982年十二大—1987年十三大
– 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明确提出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括和全面阐述了党的‚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六条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并明确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 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两次历 史性飞跃。(形成-基本轮廓)
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
北问题,概括起来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邓小平(1985年,邓小平 在会见日本商工会议代表团时)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 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总结(经验、 教训)
– ‚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 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 。‚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 一 ‘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 没 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 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 、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 (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 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 (2)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 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 阶段。 (3)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 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贡献
邓小平:二落二起 1966年,因抵制文革 ,开除党籍,下放至 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 修造厂劳动。 1973年,重新启用老 干部,出任中共中央 副主席、国务院第一 副总理、军委副主席 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参谋长等职务。
邓小平:三落三起 1976年,由于系统纠 正‛文革‚错误而被 打倒,撤销党内外一 切职务,仅保留党籍 。 1977年‚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党中央恢 复邓小平所有职务。
–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邓小平理论‛的概念, 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 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邓小平理论 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入宪法。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