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产业集群优劣势分析
浙江的优势、劣势与未来增长动力

浙江的优势、劣势与未来增长动力——沿海五省市经济比较分析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十二五”伊始,比较分析四省一市经济运行情况,借鉴兄弟省市经验分析浙江经济,目的是研判过往,谋篇未来,努力保持浙江在当前重大转型期继续领跑中国经济。
本文有如下主要观点。
1、浙江经济当前具有三大优势,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优势、本土企业家创业优势和民间资本积累优势。
2、浙江经济当前具有三个劣势,相对较高的商务成本、有待增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趋于保守稳健的民营企业家投资心态。
3、未来浙江的经济发展不再是前三十年的简单外推,经济增长必须从依靠外延投入、数量型增长为主的“规模红利”,向依靠内涵提升、质量型增长为主的“生产率红利”和“新一轮制度红利”转变。
一、经济总量继续处于全国领先位置,但与江苏、山东的差距呈扩大趋势2010年,浙江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7万亿元,自1994年以来连续17年位居全国第4位,仅次于广东、江苏和山东。
但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呈现“追兵渐进、标兵渐远”的风险。
我省与其他省市的差距在哪?■ “十一五”浙江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首次出现下降,其他地区赶超势头相当强劲。
浙江GDP占全国比重2005年为7.3%,2010年为6.8%,下降0.5个百分点,为“五五”(1980年)以来的首次下滑。
下图显示,“十一五”时期广东和上海GDP占全国比重分别降低了0.8个百分点,而江苏提高了0.2个百分点,山东基本维持不变,我省经济总量与江苏、山东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另一方面,欠发达地区赶超势头相当强劲。
以河南为例,河南GDP总量连续十几年屈居浙江之后,位列全国第五位,目前两省GDP之比已降至1.19以下,为1999年以来的最小差距。
图表 1■ 我省人均GDP被江苏超越,对山东的领先优势也在缩小。
浙江人均GDP自1995年以来一直位居粤苏鲁浙之首,但2009年被江苏超越。
2009年,浙江人均GDP为44641元,江苏人均GDP为44744元,江苏超出浙江103元,2010年这一差距进一步扩大到388元。
如何分析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

如何分析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二、影响浙江产业集聚的因素分析浙江产业集聚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主要依靠民间力量,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逐渐形成。
经过快速发展,目前已经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现阶段,浙江产业集群具有数量众多,以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为主、以“专业市场+工厂”为主要经营模式,以特色工业园区为新的地理组织形式等特点。
同时,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近年来浙江制造业行业的集聚程度也有所变动。
本文认为,影响产业集聚及其集聚程度变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空间布局受要素禀赋的影响。
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某一地区的要素禀赋决定该地区适合于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尤其是那些生产条件受自然资源约束的行业。
浙江虽然没有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要素禀赋,但也有部分行业的集聚受自然资源的影响。
以农副产品为依托的食品加工业的进一步集聚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案例。
该行业是制造业行业中空间集聚度提高较快的行业。
事实上,这正是沿海有关地区凭借海洋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大力推动的结果。
2003年,普陀区、定海区和北仑区食品加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比重为37.2%,比1998年提高了8.2个百分点,提高幅度在各行业中居第3位。
2、高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较高。
高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其产品具有技术复杂、生命周期短、附加值高,研究开发费用大等特点,所以,高技术产业的区位一般趋向聚集于具有基础设施完善、智力资源密集、信息灵通、生活环境良好、交通通讯便利、金融市场发达的地区。
良好的环境可以吸引高级人才,发达的金融市场有利于形成风险投资。
科学基地效应促使高技术企业聚集在大学或科研基地附近,以便于获得知识资源,包括高技术成果,技术的咨询和指导等等。
以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要集聚区域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设备制造业的集聚及其集聚程度变动状况也体现了上述特征。
3、出口状况变动是影响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
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驱动下,制造业的全球化正以不可逆转之势向前发展,新的技术、新的组织管理和新的贸易规则加速了这一进程。
浙江省产业集聚升级路径与经验分析

浙江省产业集群升级路径与经验分析队名:一米阳光浙江省产业集群升级路径与经验分析摘要: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为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和强劲动力。
本文通过分析浙江产业集群的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阐述了并分析了永康五金产业、温州汽摩配产业和硅谷产业的升级路径,提出了浙江产业集群升级路径及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浙江省产业集群,升级路径引言:自国务院发布10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各地在规划“十二五”产业调整和振兴时,普遍都把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特色鲜明的产业聚集区作为重中之重。
8月18日,浙江省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浙江将布局杭州大江东、宁波杭州湾等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定位为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示范区。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形成了“一县一品,一镇一品”为特点的块状经济,成为支撑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态.显然,从实践发展来看,浙江省的这种产业集聚所形成的竞争力十分明显. 近年来,浙江省产业集聚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但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仍占产业集群的主体,企业的规模小、产品层次低、环境受制程度大等问题仍然存在。
浙江面临如何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实现转型升级的现实难题。
因此,在我省加快经济社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加快推进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是实现全省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产业集聚的概念所谓产业集聚(industry aggregation),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
马歇尔在1890年的经典著作《经济学原理》中首次提出外部经济,并从外部性和规模经济两个角度研究产业集聚, 认为中间投入品和劳动力的共享以及知识溢出诱使企业在空间上接近, 获得外部经济。
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_问题及启示_兼_浙江省_块状经济_发展报告_解读

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_问题及启⽰_兼_浙江省_块状经济_发展报告_解读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124区域经济District economy据浙江省经贸委调查统计,2005年,全省产业集群⼯业总产值18405亿元,占全部⼯业总产值30212.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812.4亿元)的60.9%。
与2003年相⽐,产业集群⼯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2%(2003年产业集群⼯业总产值为10215.6亿元);产业集群占全部⼯业总产值的⽐重,上升了8.1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全省⼯业经济总量中,⾼达六成的份额以产业集群的形态来显现,这在全国⾸屈⼀指,区域特⾊经济优势⼗分突出。
⼀、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状况产业集群是⼀个在理论上可以界定⽽在实践中很难测量的⼀个概念。
所以,在不作严格区分的情况下,研究⼈员通常将浙江“块状经济”与浙江产业集群的范畴统⼀起来。
正是基于这⼀点,本⽂根据浙江省经贸委课题组公布的《浙江省“块状经济”发展报告》提供的相关数据对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做出如下梳理:1、从产值规模来看,以中⼩规模的产业集群为主2005年,全省⼯业总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有360个。
其中,⼯业总产值在50亿元以下的有265个,占总数的73.6%,⼯业总产值在50亿元以上的有95个,占总数的26.4%。
具体分布见表1。
2、从区域分布来看,呈现出东⾼西低的态势产业集群分布于全省各地,在地理版图上形成块状明显、⾊彩斑斓的“经济马赛克”。
2005年11个市中,产业集群的总量规模(按⼯业总产值计)排在前3位的是宁波(5395亿元、占全省29.3%)、绍兴(2835.9亿元、占全省15.4%)和温州(2387亿元、占全省13%);以下依次是台州、嘉兴、杭州、湖州、⾦华、衢州、丽⽔和⾈⼭。
3、从产业结构来看,传统产业依然是主体浙江省产业集群的产业涵盖⾯甚⼴,渗透到绝⼤部分制造业。
根据2005年的统计,在31个统计⼤类的制造业中,除⽯油加⼯、炼焦及核燃料加⼯业、烟草制品业和武器弹药制造业等3个外,均有产业集群存在。
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及竞争优势研究

三、基于产业集群的乡镇企业竞 争优势
1、成本优势: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可以共享基础设施、信息和人才等资源, 降低企业的生产和服务成本。此外,由于地理位置接近,企业间交流和合作更加 便捷,进一步降低了交易成本。
2、创新优势: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通过近距离交流和合作,能够促进知识和 技术的传播,激发创新思想的产生。同时,由于企业间的竞争压力,使得每个企 业都有动力进行创新,以获取竞争优势。
纺织产业作为传统的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未来,绍兴市纺织产 业集群的发展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1)智能化生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纺织产业将越来越依赖智能化生 产。绍兴市的纺织企业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先进的智能化生产设备,提高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绿色环保:随着消费者对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环保将成为纺织产业 发展的重要趋势。绍兴市的纺织企业将注重环保生产,推广环保技术和环保纤维 的应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3、市场优势: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可以通过集体营销和推广,扩大市场影响 力。同时,由于地理接近性,使得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快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4、品牌优势:产业集群整体的品牌效应可以提升乡镇企业的市场形象。例 如,一些著名的产业集群地区,如浙江义乌、广东中山等,其乡镇企业也因此获 得了更高的市场认可度。
四、提升基于产业集群的乡镇企 业竞争优势的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也是乡镇 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这包括但不限于通讯网络、交通设施、能源供应等基 础设施的建设和优化。
2、推动创新驱动发展:鼓励和引导乡镇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技术、管理 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同时,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为企 业的创新活动提供法律保障。
浙江产业集群

浙江省的产业集群市场部某一产业在同一地区集中投资,形成数十家甚至数百家同行业企业群落,伴以产业配套和市场细分,使这一地区的巨量产业规模喷薄而出。
这便是被产业经济学称之为“产业集群”的经济现象。
浙江的产业集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区域龙头企业得到快速成长,对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块状经济在浙江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全省共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工业区块601个,块状经济工业总产值15826亿元,这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64%,企业总数30.84万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19065家,从业人员约800多万人。
产业集群占据了浙江经济的半壁江山。
在块状经济主要产品中,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30%的有78个,主要有纺织、服装、电气、通用设备、交通设备、金属制品、电子、皮革、工艺品等。
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532种主要工业产品调查,浙江有56种特色产品产量全国第一,居前10位的有336种,占总数的63%。
特色产业与中小企业、专业市场、产业集群和城市建设的互动共进,构筑了产业发展的新高地,有的已经开始迈向先进制造业基地。
浙江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基本上都是依托产业集群发展起来的。
以绍兴县柯桥为中心的方圆8公里区域内机杼声声,数万台无梭织机于此集聚,以致小小柯桥竟产出了全国20%以上的化纤织物;温州的乐清电气预计2004年产值将达350亿元,出口交货值3.5亿元,占整个乐清市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占全国低压电器产量的1/3以上,已成为全国高低压电器生产基地。
嘉善木业最初是靠引进台资“无中生有”发展起来的,经过短短10几年的时间,共引进19家以台资为主的外资企业,木业生产能力已占全国的1/3,创造出在“没有森林的地方,崛起一个木业大县”的奇迹。
越剧的故乡嵊州,2003年领带产量3亿多条,占国内市场的80%,占国际市场的33%,形成了国内市场五分天下有其四,国际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年出口领带1.8亿条,远销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荷兰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3.84亿美元。
浙江产业 调研报告

浙江产业调研报告浙江产业调研报告一、导言浙江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
浙江省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
近年来,浙江省以其开放包容的投资环境和创新创业的氛围而闻名。
本次报告将对浙江省的产业发展进行调研分析。
二、浙江产业概况浙江省的产业结构多样化,以制造业为主力产业。
浙江省拥有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和创新型产业,并在电子、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另外,浙江省的服务业也在快速发展,包括金融、物流、旅游等多个领域。
1. 制造业浙江省的制造业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制造业涵盖了纺织、服装、电子、化工、机械制造等众多领域。
浙江省的纺织服装产业以出口为主,广泛影响国际市场。
电子产业则以移动通信设备和电子元器件制造为主导,著名的企业有华为、中兴等。
浙江省的化工产业也十分发达,主要集中在杭州和宁波两座城市。
2. 服务业浙江省的服务业发展迅速,主要包括金融、物流、旅游等领域。
浙江省的金融业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拥有多家大型银行和证券公司。
浙江省的物流业也十分发达,拥有一批领先的物流企业。
此外,浙江省的旅游业也非常繁荣,具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旅游资源。
三、浙江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浙江省的产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1. 机遇浙江省地理位置优越,临近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一员,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另外,浙江省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方面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可以借助新一代技术推动产业发展。
2. 挑战浙江省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但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等挑战。
此外,浙江省的企业数量众多,但大多为中小型企业,缺乏资金和技术实力,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四、浙江产业发展的策略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浙江省产业发展,应采取以下策略建议:1. 创新驱动浙江省应加大创新投入,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推动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浙江产业集群化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以台州缝制设备制造业为例

洲缝制设备制造产业 的衰落和转移。电子信息技 术产业 的迅速崛起和 国际贸易的不 断深化 , 使欧 洲制造 品市场在技术 密集 型产品方面具 有 比较 优 势体 现 ,而 逐渐 失 去 劳动 密 集 型产 品市 场 , 很 多国家都基本停止缝制设 备或 中低 档次缝制设 备生产 ; 内因是 2 世纪 8 0 0年代 以来中国尤其是 浙 江省 良好 的 经 济 和政 策 环 境 给 台 州 发 展 缝 制
了 自己的 品牌 。
世界缝 制设备制造 产业大规模 的兴起 和发 展源 自具有 中小企业集 聚优 势的意大利 和有纺 织业 拉 动优 势 的德 国 。浙 江 台州之 所 以能形 成缝 制设备制造产业集群并成 为当今世界缝 制设 备
制 造产 业 中心 主要 有 内外 两 方 面原 因 : 因是 欧 外
业结构调整 、 技术创新 以及 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 的关系十分密切 。 近年来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越来 越 关 注 产 业 集 群 所 带 来 的经 济 效 益 和社 会 效 率
的提高 , 政府将产业发展引导向产业集群 的道路 许多问题 。 这其 中有任何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都 也 是现 在浙 江 民营企 业 的发展 路 径 。 要遇到的普遍性问题 的存 在 , 也有 因为浙江省以 根据 20 0 6年 的统 计 数 据 ,中 国缝 纫机 产 量 及台州地 区的特殊 地缘因素和政 策因素所带来 为 占世界的 3 , / 成为世界缝制设备生产大国。而 5 台州缝 纫 机产 量 占全 国产 量 的 ,也 就是 说 台 州市缝纫机产量 占世界市 场的 ,成为名副其 实的缝纫机世界生产基地 。0 6 , 20 年 台州荣获“ 中 的发展制约问题 。这些问题 的存在 , 使缝制设备
产 业 集群 发展 处在 了瓶 颈 的位置 。要这 一产 业继
浙江省产业集群优劣势分析

浙江省产业集群优劣势分析一、浙江省产业集群优势分析1. 地理位置优势通过地理位置优势,浙江省与上海对接,辐射长三角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使得浙江省坐拥丰富的资源优势,可以加快省内外资产业的融合和互补,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2. 人才优势浙江省在科技、教育和文化上具有强大的支持力。
省内有众多综合性大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使得大量人才涌向浙江省,形成稳定和优质的人才队伍,对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起到了关键作用。
3. 政策优势政策是市场经济产生的基本环境和制度保障。
浙江省注重推行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在发展产业集群方面拥有长期、明确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受到国内外企业的广泛信任和认可。
4. 信息传递优势浙江省拥有广阔的信息资源和良好的信息传递渠道,加上发达的交通体系,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壮大和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 产业多样化浙江省的产业集群多样化,覆盖了传统产业高度集成的现代化和新兴产业。
这种丰富多样化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群聚现象,为浙江省工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二、浙江省产业集群劣势分析1. 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浙江省的一些产业存在着过度集中的现象,比如纺织和鞋子行业,容易导致市场风险过高。
缺乏更多类型的产业集群会影响浙江省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2. 企业发展不平衡在浙江的产业集群中,大多数企业通常注重发展核心竞争力,而忽略了共同发展和合作。
这种不平衡发展有时会导致贸易竞争的升级,也会影响省内各产业的协同发展。
3. 产品长期沉淀在某些领域,企业生产的大部分产品可能是定型化或标准化的,具有低附加值性质。
这种低附加值的产品属于市场价格逐渐降低的风险较大的产品,企业只能通过其他手段增加利润空间。
4. 人才流动性不足由于浙江省的人力资源优势,加上高校培养的人才适应特定领域的特征,缺乏跨产业、跨领域的灵活和流动性,这使得其他行业和领域的企业难以得到这些人才的支持。
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成因分析——以浙江产业集群为例

争优 势。
关 键 词 : 业 集群 ; 会 网络 ; 业 市 场 ; 资 渠道 产 社 专 融 中图分类号 :17 F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 0 7 1—0 50 1 7—1 8 2 0 ) 00 2 —2
近 年 来我 国 中 小 企 业 表 现 出 强 劲 的 发 展 势 头 , 成 为 效 应 和 区域 品牌 等 资 源 , 现 自我 发 展 。 已 实
( 国地 质 大 学( 汉) 济 学 院 , 北 武 汉 40 7 ) 中 武 经 湖 3 0 4
摘 要 : 江地 区 以 中小 企 业 产 业 集群 为 主 要 特 色的 区域 经济 模 式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 浙 江 经 济 的 增 长 作 出 了 巨大 的 贡 浙 对
献 。通 过 对 产 业 集 群 定 义 、 征 分析 的 基 础 上 , 浙 江产 业 集 群 为例 , 述 了浙 江 产 业 集群 形 成 的 动 力 机 制 及 其 主 要 的 竞 特 以 阐
延伸至供应 商 , 并侧 面扩展到辅 助性 产 品制造 商 , 另外还 包 农 民没 有 资 源 可 藉 依 赖 , 家 投 资 少 , 没 有 外 资 。没 有 保 国 又 括 相 关 机 构 , 提 供 专 业 化 培 训 、 育 、 息 研 究 和 技 术 支 护 和 依 赖 的 浙 江 农 民 , 面 临 着 由于 区 域 自然 禀 赋 所 产 生 如 教 信 在
浙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浙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调研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3)二、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4)2.1 总体概况 (6)2.2 分行业分析 (7)2.2.1 电子信息产业 (8)2.2.2 生物医药产业 (10)2.2.3 新材料产业 (11)2.2.4 现代服务业 (13)三、浙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与挑战 (15)3.1 优势分析 (17)3.1.1 创新能力强 (19)3.1.2 产业链完整 (20)3.1.3 市场机制灵活 (21)3.1.4 政策支持力度大 (22)3.2 挑战分析 (23)3.2.1 核心技术不足 (24)3.2.2 人才短缺问题 (25)3.2.3 环境压力增大 (26)3.2.4 国际竞争加剧 (28)四、浙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30)4.1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 (31)4.2 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 (32)4.3 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 (33)4.4 推动绿色发展 (34)4.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36)五、结论与展望 (38)5.1 调研结论总结 (39)5.2 发展前景展望 (40)一、内容概要本报告主要围绕浙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报告首先概述了浙江产业集群的总体情况,包括产业规模、产业集群分布、发展特色等。
分析了浙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与意义,指出其对于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
现状分析:通过对浙江各产业集群的实地调研,分析了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包括产业集中度、技术创新、品牌影响力、产业链协同等方面的情况。
问题剖析:结合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如资源环境约束、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压力等。
案例分析:选取浙江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进行案例分析,深入剖析其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
对策建议:根据现状分析、问题剖析和案例分析,提出了推动浙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品牌影响力、强化产业链协同等方面。
浙江省经济发展分析

浙江省经济发展分析近年来,浙江省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对浙江省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浙江省的经济现状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较发达的交通网络,这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目前,浙江省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居于前列,GDP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1 GDP和产业结构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浙江省的GDP连续多年保持较高增速,已经超过了一些中西部省份。
其产业结构较为均衡,工业、服务业和农业三大支柱产业相对发展,实现了良性循环。
1.2 对外贸易浙江省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
其出口量在全国占据较大比重,对外贸易额逐年增长。
同时,浙江省积极推动进口贸易,加大进口力度,实现对外贸易的双向平衡发展。
1.3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浙江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这为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浙江省经济发展的原因2.1 政府政策的支持浙江省政府一直致力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通过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减税降费、简化行政手续等,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支持。
2.2 私营经济的崛起浙江省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私营经济的崛起。
在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省的民营企业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模式,大胆创新,逐渐壮大起来,并对整个浙江省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3 人力资源的优势浙江省人力资源充沛,教育水平较高。
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为企业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推动了浙江省各行各业的发展。
三、浙江省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3.1 产业结构的调整未来,浙江省将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进一步推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实现产业优化、多元化发展。
3.2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浙江省将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浙江省产业集群优劣势分析

( 一)由高度专业化分工的中小企业集聚而成的一种
区域性 生产组织 企业集 聚 ,在传统 意义上是 指企 业 向某 一地 区的集 中。 在利 益激励 机制驱动 下 , 双方在 空间上 的彼此接 供需 近 以共享基础设 施 , 以降低空 间成本 和生产成 本 , 可 同时
因社会联 系、 物质交换 、 术溢 出 、 息共享 等 , 以节 约 技 信 可 交易成本 。 企业集 中又可 以创 造新 的供 给和需求 , 可以改
国内外 有名的 “ 温州 帮” 。
变生产 函数和需求 函数 。而产业 集群理 论除 了上 述传 统
意义上 的好处 以外 ,更多强 调 的是 因企 业集 聚而形成 的
一
种共 同体组织 。 在浙江许多 区域 的发 展过程 中 , 往往都
是 由 数企业生产某 一单一 产品起 步 的 , 少 随后 , 各种产 在
第 2 1 年 第 1 期 00 1 ( 总第 3 1 ) 6期
商 业 经 济
S ANG E JNC I H Y I J
No1 2 0 .1, 01 Toa . 1 tl No36
[ 文章 编号】 10— 032 1)1 O4 一 3 o9 64(00 1一 O5 o
浙 业集群 内产业链未形成 、 欠科学等劣势 , 面临着优化升级 的困境。推动浙江产业集群持 续发展的对
策是 : 进一步完善政府服务 , 提供 完整的社会化服务体 系; 加快组织建设 , 高集群的组织服 务化程度 ; 提 实行产学研 的结合 , 构 建人力资源支撑体 系; 以市场为导向, 高 自身的持 续技术创新能力。 提
王 芬
( 哈尔滨商业大学 经济学院, 黑龙江
[ 摘
哈尔滨
浅析浙江块状经济的利益与弊端

块状经 济是指在 一定 的区域范 围内形成 的一种产业集 中、 专业化极强 的, 同时 又具有 明显地 方特 色的 区域 性产业
群体 的经 济组织 形式 。因为块状 经济 往往 能带 动 当地的经
济 和社 会发 展 , 因而往往又被称为 区域特 色经济。块状经济 的首创来 自中国的浙 江省 , 它代表的是一种 产业 集 中并且 区 域性强 的一种经 济模式 。块 状经 济曾经或 今后 一段 时间将 作为浙 江省 的经济支柱 , 将在浙江省得到 了较 大地发展。如 今, 浙江省 的块状 经济覆盖 面较广 , 它包括 了服装 、 纺织业 、 皮革 、 食品 、 日用品加工等 。“ 在3 1个统计 大类的制造业 中 , 除石油加工 、 炼焦及核燃 料加工 业 、 烟草制 品业 和武器 弹药 制造业 等 3个 外 , 均有 ‘ 块 状经 济 ’ 存在 。具体 到 中 小类 , ‘ 块状经济 ’ 的产业 面既广 更有特 色。 ” 以我 曾经 居住过 的浙
; . )
p
;
企业 “ 走出去” 。一是要 在 国家 层面上积极 争取有关 国家允 许 采用人民币结算 , 加强 与境 外 中央银行 或货 币当局合 作 , 扩大货 币互换规模 和范 围 , 优 化互换 机制 , 促进 互换 资金在 跨境 贸易 和投 资中发挥积极作用 ; 二是要加快人 民币跨境支 付 系统 ( C I P S ) 二期的建设 、 完善跨 境人 民币清算 安排 , 鼓励 国内银行积极 “ 走出去 ” , 扩 展境 外覆 盖面 , 为装备制造 企业 在境 外使用 人 民币清 结算提供 安全 、 高效 、 便捷 的渠道。三
状 经 济 对 于 浙 江 省 的 经 济发 展 起 到 了极 大 的 推 动 作 用 , 但 是 块 状 经 济仍 可 能 给 个 体 生 产 者 带 来 一 些 弊 端 。 所 以 本 文 就
浙江产业集群化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_以永康五金业为例

浙江产业集群化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以永康五金业为例李媛娜(浙江树人大学)摘要:浙江是我国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典型代表,产业集群是浙江经济发展和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以浙江省永康市五金产业为例,分析了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研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永康五金产业集群发展对其他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产业集群五金业启示0引言产业集群是一种相同的企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企业成长现象。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地已有许多成功的产业集群范例。
而在浙江省,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在浙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集群化成为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本文以永康的五金产业集群为例,分析浙江产业集群化发展过程;同时分析现阶段这种模式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以此为其他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借鉴。
1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综述集群化是产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
所谓产业集群就是指在某个特定产业中相互关联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若干企业和机构的集合。
产业集群的崛起是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是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
克鲁格曼认为产业集聚的优势应是企业内部规模经济和企业外部规模经济(包括市场、劳动和资本的规模收益递增)共同作用的结果。
产业集聚的程度越大,规模越大,也就使企业所在产业的整个规模扩大了,这样中间投入品的种类更多,分工更细,消费品种类也更多,提高了居民的效用水平。
但产业集聚规模也有一个最佳限度,视产业集聚区的承载力及可开发性、基础设施的可通达性而定。
过度的集聚会造成地价上升、场地拥挤、环境污染等,虽然企业间的前后向联系所产生的向心力与贸易成本和地租所产生的离心力的强弱抗衡会决定集聚与分散,但企业迁移的惰性和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倾向于增大集聚规模。
因此要集聚与分散适度,必须加强政府的干预。
2永康市五金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2.1永康市五金产业发展现状目前,永康市有五金机械企业万余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人,产品涵盖机械、日用五金、建筑五金、工具五金等7大类2万多个品种,现有集团公司15家,冠浙江省名的95家,无区域性企业集团(冠中国名)6家。
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前景探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经济学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前景探析近年来,随着产业集群理论在我国的深入研究和发展以及我国工业化、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开始日益重视产业集群,尤其是浙江已经出现了产业集群的现象,如嵊州领带、诸暨珍珠、永康五金、舟山的水产品加工业等。
产业集群的发展对促进地区经济有重要意义,它能促进地区产业的合理专业化分工,促使产业优化升级。
但在新世纪里,浙江产业集群面临来自多方面挑战,其可持续发展遇到许多瓶颈。
所以提升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实现浙江经济跨越式发展需要浙江企业、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
国内外研究现状:陈丹红(2010年)在《对产业集群产生与发展的思考》中提出对于产业集群形成后能否保持增长的态势可以从宏观经济分析中寻找线索。
按经济增长会计理论的说法,经济增长主要是由于投入要素的积累和非投入要素积累,这部分原因被公认为主要是技术进步。
同样道理,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一方面有赖于要素积累,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培育等;另一方面则是管理改善和更重要的技术进步。
因此,从长期来看,集群要保持长盛不衰的秘密在于创新,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其中,制度创新不仅包括政府政策,还包括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管理。
Chuan-kailee(2008)以苏州台资IT产业集群为例,说明了这种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是涉及产业体系的迁移和制度载嵌入,其中伴随着两方面力量:一方面是台资企业跨地区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我国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
这说明了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过程当中,企业和政府两方面的制度产新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由于市场需求和竞争性的变化,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麻昌港(2010年)在《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地区差异分析》中利用CES测度法得出我国制造业最容易形成集群化发展,而专有资源型产业容易形成自然垄断,从而拥有较低群聚度,普通资源型产业在地域上过于分散同样不易形成集群;制造业集群发展以轻工业为主,而重工业则集中在技术密集型高科产业上;集群在我国的发展分布呈现极不平衡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浙江省产业集群调研报告

浙江省产业集群调研报告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企业群体空间组织形态,在近年来成为了许多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在浙江省,曾经被称为“产业集群”的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产业集群一度引领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相关产业以及集群本身发展阶段的逐步更替,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深度介入,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要组成元素的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速度逐步放缓,部分区域的集群甚至出现了衰退的迹象。
在创新能力发展较慢的现实情况下,集群企业间的过度竞争加剧了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
根据现有集群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要突破集群发展的现有瓶颈,逐步培育区域集群的持续竞争力,一是要注重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二是要注重集群内部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而这两方面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托于区域创新制度的建设、创新环境的营造和政府政策的支持。
一、产业集群现状21世纪以来,我省产业集群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要素制约、供需失衡、国际摩擦等困难和矛盾,积极拓宽发展领域和空间,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就。
(一)我省产业集群发展回顾1、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分布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是源于“一乡一品”。
经过十几年的滚动发展之后,以区域经济为特征的产业集群专业区数量不断增多,规模逐步壮大,实力大大提升。
至“十一五”后期,全省年工业总产值或销售收入在亿元以上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区块有601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285个,100亿元以上的37个,300亿元以上的7个,平均每个县拥有3个产业集群。
在2008年中国百佳产业集群评比中,浙江省共有义乌小商品产业集群、永康五金产业集群、东阳木雕产业集群、绍兴轻纺产业集群等29个产业集群入选,以绝对的数量优势占据全国第一的位置。
从行业分布来看,浙江省产业集群共涉及纺织业、塑料制品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28个工业门类,其中年产值超过千亿元的有5个行业,分别为纺织业(51个区块,年产值2950亿元)、纺织服装和鞋帽制造业(53个区块,年产值1860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0个区块,年产值1400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48个区块,年产值1130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7个区块,年产值1120亿元)。
浙江产业集群优势分析

浙江产业集群优势分析作者:陈培阳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第07期提要浙江产业集群化发展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
本文从历史文化、区位优势、地方政府的推动等方面分析浙江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总结产业集群发展的竞争优势,并试图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创新、政府引导等方面探讨提升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浙江;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浙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现象,就是某种产业在一个地区的集聚发展,形成一个个在企业规模结构、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化产业区,即产业集群。
浙江经济就是建立在区域基础之上的集群经济。
我国最早专注于产业集群研究的学者是王缉慈,她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经济地理现象或实践经验,又可看作是一类产业空间组织或经济理论模式——产业集群反映了企业及相关机构在商务基础上所存在的地理群居现象。
”陈滢、陈柳钦考察了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历程,认为产业集群对小城镇的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提出我国小城镇发展产业集群要注意:统一规划,加强管理;重视城镇的“要素聚集功能”;提高小城镇产业集群的技术含量;增加小城镇产业发展种类,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提高集群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强产业集群小城镇的环境保护,等等。
从我国学者对产业集群与竞争优势关系的研究可知,产业集群对于促进某个固定区域的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作用。
实践经验也表明,产业集群正在推动着区域经济增长,其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经济体,或其中某个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浙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形成原因(一)独特的区域历史文化底蕴。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长期有着历代相传的“义利并重”、“工商皆本”的历史文化传统,奠定了浙江人重实际、讲实利、求实效的思想文化基础。
历代相传的“重视工商”的传统文化使得求生存、求发展的浙江人具有善于依靠聪明才智和专业技能经营工商业的独特优势。
从产业集群角度分析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业 集群 ,同时 拓 展 了产 业 集 群 的 覆 盖 面 。 产 集群 通 过 协 同 效应 显 立 在 创新 的基础 上的 。要提 升 集群 的创 新 能力 ,首 先企 业 主需要 转
额 的近 5 % .从而 连续 第 五年 成 为浙 江 外 贸的 第 一梯 队 0 7 价 格层 面 ,技 术创 新也 日益 扮 演 着重要 角色 .企 业 能否 在技 术 上领 O 。2 0
[ 关键 词 】民营 企业
一
产 业 集 群 出 口 竞争 力 三 、发 挥 民企 产 业 集 群 潜 在 优 势 ,提 高 出 口竞 争 力 的 建 议
1 利 用 比较优 势发 展 传 统产 业 、 从 供给 方 面 看 浙 江 民企 的传 统 产 业 集 群 发 展 得益 于 靠近 上 海大 市 场 的 有 利 区位 优 势 、浙 江 沿 海 的 港 口优 势 和 劳 动 力低 成 本 劳动 力价 格 低 于 发达 国家 。 因此 ,从 比较 优 势 出发 ,继续 发展 劳 领域 提 供 高新 技 术 .相 比于 那 些 花 巨资 去 搞 发 达 国 家 正 在 研 究 、
和 关联 的机 构 , 它们 同 处 在 一个 特 定 的 产 业 领域 , 由 于具 有 共 性 优 势 。 目前 浙 江 的廉 价 劳 动 力 优势 依 然 存 在 .特 别是 那 些 高素 质
易 成 本低 、信 息 充 分 、国 际 营销 网络 及 知 名 度等 优 势 .特 别 是 可 动 密集 型 产 业 群 ,同 时让 高 新 技 术 园 区 的高 素 质 人 才 为传 统 产 业 开 发 的 技 术 和 产 品 效 果 肯 定 更好 。 从 需 求方 面 看 ,对 中 低层 次 的劳 动 密 集 型 产 品 在 国 内市 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10- 10- 01 [作者简介] 王芬(1985- ),女,江苏盐城人,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
- 45 -
商业经济 第 2010 年第 11 期
SHANGYE J ING及技术水平的企业, 在生产体系中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但从总体上来说,区域 特色经济内,大企业与小企业并存,国际联系与区域联系 并存,贸易联系与非贸易联系并存,作为独立的经济主 体,它们都是互相平等的。
(三)企业的根植性 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国家环境,但更多的是取决于企 业所在的区域和地方环境。作为区域特色经济主体的中小 企业,只有在区域社会文化环境基础上才能得以成长。人 们虽然在不同的企业里工作,但由于区域的一种氛围,人 们都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由于这种共同体特 征,区域特色经济具有很强的区域一致性、集体企业家、柔 性专业化、竞争与合作的共存、信息的迅速扩散、经济与社 会的融合、很强的集团一致性等特征,这在温州人办的企 业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说明。由于具有同样的文化背景,互 相之间的信任使合作成为一种低成本的途径,进而形成了 国内外有名的“温州帮”。 (四)经济主体之间的对称关系 在区域特色中,各行为主体,无论其规模大小,都是 相对独立的,没有支配与依附的关系,都以平等的地位参 加区域性生产体系。与通过投入产出链来维持企业之间 关系的增长极模式相反,这种区域性生产体系是通过企 业之间的合作、交往、信赖来维持的。虽然在同一区域或
的区域柔性生产体系,具有很强的根植性。这使浙江省产业集群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独特的区域历史文化底蕴,也存
在着自主创新意识淡薄,产业集群内产业链未形成、欠科学等劣势,面临着优化升级的困境。推动浙江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对
策是:进一步完善政府服务,提供完整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组织建设,提高集群的组织服务化程度;实行产学研的结合,构
2007(4):90- 91 [4]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J].中
(二)以网络结构为支撑的区域柔性生产体系 这里的网络是指特定区域内各经济主体,如企业、大
学、科研机构、政府机构等,有选择地与其他行为主体进 行长期合作,在此基础上所结成的长期稳定关系。这种关 系包括区内各行为主体之间通过各种合同而结成的正式 合作关系以及非合同性的,但在长期交往如面对面谈判、 信息交流、新思想的交流等过程中所结成的相对稳定关 系。最具典型意义的要算永康五金工具的发展。永康是一 个“百工之乡”,集聚了大量的五金生产企业,这些企业或 是生产五金材料,或是以五金模具为专长,分工精细,互 相补充,根据市场变化,及时提供相应的新产品。在不到 十年的时间里,它们生产的产品从保温杯到滑板车,再到 防盗门,一次次的创新带动永康大大小小的五金企业和 产品不断升级,从而奠定了其独特的区域竞争优势。
一、浙江省产业集群的特点
(一) 由高度专业化分工的中小企业集聚而成的一种 区域性生产组织
企业集聚,在传统意义上是指企业向某一地区的集 中。在利益激励机制驱动下,供需双方在空间上的彼此接 近以共享基础设施,可以降低空间成本和生产成本,同时 因社会联系、物质交换、技术溢出、信息共享等,可以节约 交易成本。企业集中又可以创造新的供给和需求,可以改 变生产函数和需求函数。而产业集群理论除了上述传统 意义上的好处以外,更多强调的是因企业集聚而形成的 一种共同体组织。在浙江许多区域的发展过程中,往往都 是由少数企业生产某一单一产品起步的,随后,在各种产 品、原材料供应、交通运输等随着企业集聚规模的扩大而 随之发展。如台州市目前有塑料制品生产企业一万余家, 年销售收入达 120 亿元,其中路桥的塑料制品、黄岩的塑 料模具、温岭的塑料鞋等构成了各有分工、优势互补,从 塑料制品到塑料模具,又到塑料机械的完整的区域性生 产体系。
- 46 -
难,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经济基础。三是外资企 业在产业集群多采用标准化的技术,而把核心产品的开 发、设计和生产留在母国,外资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知识的 扩散十分有限。四是制度障碍和组织效率低下,使一些大 制造商宁可承担高额的运输成本在海外组织零配件的生 产,也不愿与所在地企业合作,进一步限制了外资的技术 扩散,影响了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
二、浙江省产业集群的优劣分析
(一)浙江省产业集群的优势 1.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浙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最初得益于利用海洋、 港口和毗邻上海大市场的有利区位优势。浙江位于我国 的沿海地区,大陆海岸线长达 2,250km,沿海港口已达 40 多个,港口的发展为浙江腹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便利。浙 江又毗邻上海,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发展区的“龙头老 大”,不仅为浙江的商品提供了大市场,还为浙江的企业 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网络,带动了浙江专业化产业区的发 展。同时,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整个宏观经济还没有走 出短缺经济的阴影,全社会对低层次产品需求旺盛,收益 相对较高,于是生产中低层次产品的中小企业不断涌现, 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中小企业集群。 2.独特的区域历史文化底蕴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长期有着历代相传的“义利并 重”“、工商皆本”的历史文化传统,奠定了浙江人重实际、 讲实利、求实效的思想文化基础。历代相传的“重视工商” 的传统文化使得求生存、求发展的浙江人具有善于依靠 聪明才智和专业技能经营工商业的独特优势。如绍兴借 “日出华舍万丈绸”的传统经济,建成了闻名全国的中国 轻纺城;永康利用“百工之乡”的优势,大力发展小五金; 温州更是利用“其货纤靡,其人善贾”的特点,建立了各种 专业市场,逐步形成了皮鞋、低压电器、打火机、眼镜等全 国知名的特色产业群。 (二)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劣势 1.自主创新意识淡薄 多数产业集群存在同类企业的简单“扎堆”、“跟风” 现象,集群内企业大多起点较低、规模较小,很多都是在 农村或乡镇发展起来的,许多企业主是从集市贸易经营 户或农民家庭工业起家的,自主创新意识淡薄,往往采取 技术模仿和价格竞争策略,进而容易养成低价竞争的惰 性,即习惯于向下压缩成本而不是向上通过自主创新增 加附加值等获取利润。即便是引进技术或设备,也缺乏在 消化和吸收基础上开展自主创新,陷入一味引进的低技 术生存方式,不少企业存在“一流设备、二流工艺、三流产 品”的现象。此外,许多企业对知识产权不够重视,不仅侵 害其他企业的知识产权,对自己的知识产权也不注意保 护,专利意识不强。 2.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普遍面临着优化升级的困境 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导致 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基础;企业员工素质普遍 较低,多数人只有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导致企业缺乏自 主技术创新的劳动力技能基础。二是中小私营企业贷款
第 2010 年第 11 期 (总第 361 期)
[文章编号] 1009- 6043(2010)11- 0045- 03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浙江省产业集群优劣势分析
No.11,2010 Total No.361
王芬
(哈尔滨商业大学 经济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摘 要] 浙江省的产业集群是由高度专业化分工的中小企业集聚而成的一种区域性生产组织,是以网络结构为支撑
发展联盟,使双方的技术优势形成互补;根据国际产品 市场变化发展的趋势来改进技术,不断推出新的技术 产品。
[参 考 文 献] [1]江波,健壮.全球价值链环境下的产业集群升级战略研
究[J].技术经济,2008(4):21- 22 [2]查日升.基于产业集群升级的区域国际品牌战略探究
[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34- 35 [3]施 仲 楠 . 杭 州 产 业 集 群 现 状 及 发 展 对 策 [J]. 科 技 论 坛 ,
3.产业集群内产业链未形成、欠科学 在产业集群内,由于企业上下游之间、配套企业之间 同在一个不大的区域里,配套产品的运输成本低,配套企 业相互之间比较了解,交易风险也就很低。比如云和县的 木制玩具,产品的类别很偏,但没有几年的时间,就战胜 了台湾的同类企业,成了世界市场出名的木制玩具生产 基地。于是乎集群内的企业间按利益关系,配套、分工、合 作,能形成很大的产能规模,产生难以估量的规模效应。 但是,我们都知道规模效应是由一个前提,那就是产品的 市场是无限大。而现实生活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弹性 都不是无限的。特别是对于制造业而言,这种规模效应不 是在上升,相反是在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势必造成产业集 群产能的过剩。
建人力资源支撑体系;以市场为导向,提高自身的持续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 浙江;产业集群;优劣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 F121.3
[文献标识码] B
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资源贫乏,国家投资少。但 在改革开放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里,浙江发生了翻天覆 地变化: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再到经济强省,国内生 产总值从 1978 年的 124 亿元增加到 2006 年的 1246 亿 元,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继广东、江苏、山东之后全国第 四个经济突破万亿元的省份。2006 年,浙江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为 15456 元,农村居民纯收入达到 7026 元,城镇和农村人均收入均位于各省之首。浙江用短短二 十多年的时间,书写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辉煌一页。
(四)以市场为导向,提高自身的持续技术创新能力 浙江省多数产业集群内企业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为 主,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较少,其竞争力多表现为劳动 力成本低廉、生产要素价格较低,这些在企业或产业集 群成长的初期显得尤为重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 优势都会消逝殆尽。所以,企业要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就必须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增强 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需要企业增加对技术创新的资 金投入;与国外拥有先进技术优势的大企业建立技术
三、推动浙江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政府服务,提供完整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政策的支持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要确定好良好的 市场氛围,规范市场化交易的制度安排;二是制定和实 施各种经济鼓励措施,“有所得,有所失”地发展某些产 业,对“所得”产业在土地、税收等方面进行重点鼓励和 支持,以更好地提升集群的专业化水平以及产业链向高 级化和完整性迈进;三是在人才教育制度上予以支持, 集群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化技术人员,因此,适合区 域集群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四是在技术创新以及产权保护上的政策支持。一方面要 建立好科技人员和科研院所技术研发的激励机制,另一 方面还要保护好他们的技术成果以及以技术这种方式而 获取的经济收益;五是鼓励金融机构向企业提高发展资 金,尤其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更要建立一套完整 的风险投资机制,在必要可行的时候政府可以提供担保, 等等。 (二)加快组织建设,提高集群的组织服务化程度 要重视并扶持民间商会和中介组织的发展,这是支 撑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加 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行业协会将发挥政府难以替代的 重要职能。目前我国的行业协会及法律、专利等中介服务 组织的发展还很不充分,尤其是行业协会还具有较为浓 厚的政府色彩,影响了其公共职能的正常发挥。应按照世 界各国非赢利组织发展的一般做法,彻底将其与政府部 门脱钩。真正实现中介服务组织的职能专业化、服务细分 化、运转社会化,发挥其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 作用,为区域产业集群服务。 (三)实行产学研的结合,构建人力资源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