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拨密扎木至墨脱县城公路新改建工程(投标)施工组织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1.2 地形、地貌………………………………………………………………………………

1.3 水文………………………………………………………………………………………

1.4 气象………………………………………………………………………………………

1.1 工程概况

本改建工程路线起点为K55+156,终点为K138+895,路线长度83.739公里(原xxxx 至xx县城公路里程)。

全线共设大桥2座,中桥1座,小桥19座,大桥分别为西莫河大桥和达国大桥,中桥为黑日中桥。本施工组织设计按推荐路线设计进行考虑,具体桥梁工程数量见附表。

1.1.1 沿线河流及主要城镇

沿线河流属高山峡谷河流,沿线城镇、人烟稀少,交通生活很不便利,施工时将利用挖掘机在沿线修筑施工便道,便于设备材料和人员的进出。

1.1.2 公路及铁路

沿线只有一条公路原xxxx至xx县城公路,已被自然灾害严重破坏,无法通行。1.2地质构造、地形、地貌

xx县位于xx东端主峰——xx峰(简称xx) 的东南侧,地处xx大峡谷中上游地带,xx峡谷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是印度洋南来水汽进入xx高原的最大通道,是我国气候变化的启动区,是板块作用形成的构造谷和地球“热点”。xx县气候、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独特, 资源丰富,但因山高谷深、地势险峻,在青藏高原上成为一个“孤岛”,与外界的交通基本隔绝,为全国唯一未通公路的县。拟建的xx公路K 线起点为波密,自波密沿帕龙藏布向北西经岗乡转向南,由错拉隧道穿越岗日嘎布山脉,经洒拉库、细弄、达国桥,从冷多进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然后经麦日、xx到达终点背崩。xxxx至xx县城公路地处喜马拉雅山东段和横断山、念青唐古拉山脉交汇地带, 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碰撞部位。其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在地貌上,公路线要越过喜马拉雅山脉高山冰雪覆盖区及途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在区域构造上, 公路线经过多条区性活动断裂带,

从西向东穿越以南峰为主体的前寒武纪古隆起带、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弧形板块缝

注: 1- 板块缝合线; 2- 走滑断层; 3- 公路设计线; PSF- 派走滑断层; N SF- 拉格走滑断层; A SF- 阿泥桥走滑断层;M SF-马尼翁走滑断层;MBT- 邦辛断裂; GRGBF- 岗日嘎布断裂带;BL ZBF- 帕隆藏布断裂带; YL SF- 易贡- 鲁朗走滑断裂。

上图为xx公路路线及沿线地质构造

合带、岗日嘎布弧形褶皱带。活动构造、冰川活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公路施工考虑的重点内容。活动构造影响区域稳定性, 并诱发其他地质灾害, 如冰川活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直接决定着公路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而不良土体危及公路路基及路面稳定。查明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发生频度、发展趋势、危害程度等, 是公路工程施工的重要任务。xxxx至xx县城公路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恶劣、地质环境复杂, 新构造活动、泥石流、滑坡、雪崩等地质灾害频繁。

1.2.1 活动断裂

该区活动断裂十分发育, 许多是由先存断裂在新构造运动作用下, 重新复活成活

动断裂, 如帕隆藏布断裂带、拉格断裂带、马尼翁断裂带、岗日嘎布断裂带等, 和

公路工程相关的活动断裂带。这些活动断裂带多出现频繁的中小地震、地热异常, 部分断裂控制地貌发育及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展布。其中, 帕隆藏布断裂带、岗日嘎布断裂带、通麦- 嗄隆寺活动断裂带对错拉隧道将产生较大影响。该区活动断裂优选方位主要有东西向、北东向、北北西和北西西向等4 组, 这4 组断裂构造体系在南峰区交切复合, 使岩石强烈挤压破碎、地层产状陡倾、断裂沟谷发育, 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和动力, 其中泥石流主要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南峰地区活动断裂的光谱特征和空间结构较清楚, 在影像上形成独特的色调、纹理和地貌, 多以构造线性体的形式出现, 通过色调和图型结构的差异显示出来。区域性断裂带多形成色调异常线、带或不同色调分界面。地貌上表现为断层崖、陡坎、断层三角面、瀑布、深切峡谷、山原面陡变带, 切错山体、冰川、冰川谷、冰水扇或洪积扇等。

1.2.2 泥石流

泥石流或泥石流沟, 其形态特征在影像上十分清晰。根据其成因, 主要为冰川型泥石流及雨水型泥石流两类。受气候及地壳运动影响, 南峰南北坡泥石流发育存在明显差异, 南峰北坡沿雅鲁藏布江两岸及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外侧的波密一线发育冰川型泥石流, 分布在高山冰川或积雪的边缘地带, 以冰碛物、冰崩、雪崩堆积物为主要固体物质

补给来源, 因夏季大量的冰雪融水及水岩作用而形成泥石流。在南峰南坡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两岸发育雨水型泥石流, 以xx县为典型, 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 降雨量大, 全年雨季时间长(可达7 个月) , 且降水集中, 加之断裂活动影响, 强降雨过程容易形成泥石流。雨水型泥石流活动规模小, 但暴发频率高。从泥石流形成的地貌条件看, 南峰地区以发育沟谷型泥石流为主, 局部有坡面型泥石流。沟谷型泥石流多呈长条状或带状沿沟谷分布, 具有明显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 从沟口到前端形成扇状的堆积地形, 从堆积物的色调差异或影纹变化及植被生长发育状况可以判断泥石流活动的频度。坡面型泥石流多发育在山坡坡度较陡、岩石较破碎、残坡积层较厚的山坡坡体上, 形成区和流通区短, 堆积区多在坡脚, 形状呈纺锤状、长条状或蝌蚪状。xx公路线上泥石流十分发育。

1.2.3 滑坡

滑坡具有显著的形态标志及结构特征。南峰地区主要为基岩滑坡和第四系滑坡两种, 基岩滑坡的滑坡后壁陡峻呈围椅状, 滑舌、滑坡台地微地貌特征一般也比较清楚, 部分滑坡在滑壁后缘可见拉张裂缝, 滑坡体与周围岩石在色调、水系、纹理、植被发育及生长状况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当滑坡规模较大、运移较远而堵塞河道时, 形成湖泊或积水洼地。而第四系滑坡形状不规则, 多分布在河流及沟谷两侧残坡积物较厚、陡度较陡处, 影纹粗糙, 规模较小。对于近期形成的、或正在滑移的活动性滑坡, 滑坡的空间结构、形态明显, 滑坡体色调浅, 与背景有明显的差异,滑坡边界清楚, 图像上易于辨别。xx公路线上滑坡主要沿南峰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