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zxj-1操作系统引论
第1章 操作系统引论
• 具有独占属性的物理设备或一些数据结构都属于临
界资源 • 对临界资源必须互斥地使用
2.同时访问方式
• 具有共享属性的物理设备或可重入码可同时
访问
• 宏观上的同时访问,微观上仍是交替访问的
并发和共享互为存在条件,是 OS 最基本
的特征:资源共享以进程并发为前提;协
调好并发进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才能保证
1.2.3 多道批处理系统
1.基本概念
多道 内存中同时存放多道相互独立的程序 多道程序设计 在内存中同时存放若干道已开始运行且尚 未结束的程序,它们交替运行,共享系统中的 各种硬、软资源,从而使处理机得到充分利用 多道批处理系统 在批处理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2.为何引入
提高CPU的利用率 提高内存和设备的利用率 增加系统吞吐量
1)虚拟磁盘技术:通过虚拟磁盘技术将一个 硬盘虚拟为多个硬盘; 2)虚拟存储器技术:利用虚拟存储器技术从 逻辑上扩充物理存储器的容量。
1.3.4 异步性
异步环境:指各并发进程执行起始时间的随机性
和执行速度的独立性
直接制约: 一组异步环境下的并发进程,各自的
执行结果互为对方的执行条件,从而限制各进程执行
I/O软件 物理接口 硬件
屏蔽设备的操作细节,
为用户提供了一组抽象
的I/O设备。
OS是对裸机的首次扩充,加了OS的机器成为虚拟机
1.1.3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 2.方便用户
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4.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操作系统的四个发展阶段
脱机输入技术
为解决低速输入设备与CPU速度不匹配 的问题,可将用户程序和数据,在一台外围 计算机的控制下,预先从低速输入设备输入 到磁带上,当CPU需要这些程序和数据时, 再直接从磁带机高速输入到内存,从而大 大加快了程序的输入过程,减少了CPU等待 输入的时间
操作系统_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操作系统_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在我们日常使用的电脑和各种智能设备中,操作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就像是一个幕后的大管家,默默地协调着硬件和软件的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便捷的计算环境。
那么,操作系统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工作的?又有哪些重要的功能和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操作系统的神秘面纱。
首先,我们来谈谈操作系统的定义。
简单来说,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
它负责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如处理器、内存、硬盘、输入输出设备等,同时为应用程序提供一个稳定、安全、高效的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进程管理是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
在计算机中,多个程序可以同时运行,而操作系统需要合理地分配处理器资源,让每个程序都能得到适当的执行时间。
它通过进程调度算法,决定哪个进程先执行,哪个进程后执行,以及如何在多个进程之间切换,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
内存管理也至关重要。
计算机的内存是有限的,而操作系统需要合理地分配和管理内存空间,确保每个程序都能得到所需的内存,并且避免内存泄漏和内存冲突等问题。
它采用了虚拟内存技术,让程序看起来拥有比实际物理内存更大的内存空间。
文件管理是操作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它负责管理计算机中的文件和目录,包括文件的创建、删除、读取、写入、存储等操作。
通过文件系统,我们可以方便地组织和管理数据,并且可以对文件进行权限设置,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设备管理则负责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输入输出设备,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操作系统需要为设备驱动程序提供接口,使得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并且能够处理设备的中断和错误情况。
除了以上这些功能,操作系统还提供了用户接口,让用户能够方便地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比如,图形用户界面(GUI)让我们可以通过点击图标和菜单来操作计算机,而命令行界面则适合那些熟悉计算机命令的用户。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操作系统的分类。
操作系统引论
用户 应用程序 系统调用 命令 图标、窗口
操作系统 计算机硬件
图 1.2 OS作为接口的示意图
(1) 命令接口。这是指由OS提供了一组联机命令(语 言), 用户可通过键盘输入有关命令, 来直接操纵计算机 系统。
(2) 程序接口。OS提供了一组系统调用, 用户可在 自己的应用程序中通过相应的系统调用, 来操纵计算机。
(1) 用户独占全机。 (2) CPU等待人工操作。
2.脱机输入/输出(Off-Line I/O)
这种脱机I/O方式的主要优点如下: 减少了CPU的空闲时间。 (2) 提高I/O速度。
输 入设 备
图
外 围机
1.3 I/O
脱
机
主机
示 意 图
外 围机
磁盘 输 出设 备
1.2.2 单道批处理系统
1.单道批处理系统(Simple Batch Processing System)的处理过程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2.1 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1. 人工操作方式
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1946年)到50年代中期的计算机,属 于第一代,这时还未出现OS。这时的计算机操作是由用户(即 程序员)采用人工操作方式直接使用计算机硬件系统,即由程 序员将事先已穿孔(对应于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 带输入机(或卡片输入机),再启动它们将程序和数据输入计算 机, 然后启动计算机运行。当程序运行完毕并取走计算结果后, 才让下一个用户上机。这种人工操作方式有以下两方面的缺点:
3. OS
对于一台完全无软件的计算机系统(即裸机), 即使其功能 再强, 也必定是难于使用的。如果我们在裸机上覆盖上一层 I/O设备管理软件, 用户便可利用它所提供的I/O命令, 来进行 数据输入和打印输出。此时用户所看到的机器, 将是一台比 裸机功能更强、使用更方便的机器。通常把覆盖了软件的机 器称为扩充机器或虚机器。如果我们又在第一层软件上再覆 盖上一层文件管理软件, 则用户可利用该软件提供的文件存 取命令, 来进行文件的存取。此时, 用户所看到的是一台功能 更强的虚机器。如果我们又在文件管理软件上再覆盖一层面 向用户的窗口软件, 则用户便可在窗口环境下方便地使用计 算机, 形成一台功能更强的虚机器。
计算机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引论
多道程序设计优点 提高CPU利用率(图1-5) 提高内存和I/O设备利用率 增加了系统吞吐量
特征 多道性、宏观上并行、 微观上串行
多道批处理优点 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率大
缺点 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怎么办??)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图1-5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2.1 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第一代计算机)
1. 人工操作方式
如纸带输入机 特点:无任何软件、独占性、独占性、 串行性
缺点: (1) 用户独占全机 (2) CPU等待人工操作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1.2.1 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人工操作方式缺点:
机器 速度
作业在机器上 人工操 计算所需时间 作时间
1万次/秒 1小时 60万次/秒 1分钟
3分钟 3分钟
操作时间与机器 有效运行时间之比
1 :20 3 :1
导致人机矛盾、CPU和I/O设备速度不匹配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2. 脱机输入/输出(Off-Line I/O)方式
引入I/O机的概念,解 决CPU和I/O设备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1.1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 1.4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1.5 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教学目的: 掌握操作系统的定义及其基本特性、主
要功能 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和几种类型的
操作系统 教学难重点: 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OS结构设计
操作 文件管理:文件存取、共享和保护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设备驱动程序是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与硬件交互,实现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功能。同时,设备驱动程序也依赖于操作系统的内核提供的接口和功能。
03 操作系统的结构 与组成
操作系统的结构
层次结构
操作系统可以按照功能和抽象程度的不同,自底向上分为多个层 次。
微内核结构
将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化,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独立的进程,通 过消息传递进行通信。
操作系统可靠性保障措施
容错技术
容错技术用于提高操作系统的可靠性,通 过在系统中引入冗余资源来保证系统在出
现故障时仍能正常运行。
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
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用于实时监测和防御 针对操作系统的攻击,保护系统的安全性
。
备份与恢复技术
备份与恢复技术用于在系统出现故障或数 据丢失时恢复系统和数据,保证系统的可 用性。
05 操作系统的性能 评价与优化
操作系统的性能评价
01
响应时间
用户从发出请求到接收到响应所 经过的时间,是评价操作系统性 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吞吐量
02
03
资源利用率
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作业数或 事件数,反映了系统的处理能力 。
系统中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包 括CPU、内存、磁盘等,反映了 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
操作系统负责创建、调度和终止进程,以 及处理进程之间的并发和同步问题。
内存管理
文件系统
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的内存空间,包 括内存的分配、回收、保护等。
பைடு நூலகம்
操作系统提供文件存储和访问的功能,包 括文件的创建、删除、修改、查找等。
操作系统的服务
系统调用
操作系统提供了一组系统调用接口,供 应用程序使用,以请求操作系统提供服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31
操 作 系 统
网络OS和分布式OS的区别
(1) 分布具有各个计算机间相互通讯, 无主从关系;网络有主从关系; (2) 分布式系统资源为所有用户共享;
第 一 章 操 作 系 统 引 论
而网络有限制地共享; (3) 分布式系统对用户是透明的。
32
操 作 系 统
3.微型机(个人)操作系统
计算机在某一时间内为单用户服务,其追求目 标是界面友好,使用方便,丰富的应用软件。
借助于通道和中断技术,输入输出操作可以在中央 处理机控制之下完成。这时,原有的监督程序不仅要负 责调度作业自动运行,而且还要提供输入输出控制功能, 它比原有的监督程序的功能增强了。这个发展了的监督 程序常驻内存,称为执行系统。 20
操 作 系 统
二、 操作系统的完善
1. 多道批处理系统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多 个作业,它们在管理程序控制之下交替执行,共享系统 中的各种资源。 多道程序运行的特征: 1)主存中存放多道程序; 2)宏观上并行; 3)微观上串行。
28
操 作 系 统
三、操作系统的发展
1.网络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是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多 个计算机系统相互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 可互操作和协作处理的系统。 网络环境下的操作系统是网络用户和网络之间的接口, 它除了具有通常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功能外,还具有网络 管理、网络通信、网络资源共享、系统安全和多种网络应 用服务的功能。 网络操作系统既要为本机用户提供使用网络资源的手 段,又要为网络用户使用本机资源提供服务。
•错综复杂、纵横交叉: 与硬件有关、与其它软件有关、与用户有关、 讲课过程中往往用到后面的知识。
3
操作系统引论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1) 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在未配置 OS 的计算机系统中, 诸如 CPU 、 I/O 设备等各种资源,都会因它们经常处于空闲状 态而得不到充分利用;内存及外存中所存放的数据太少或者 无序而浪费了大量的存储空间。配置了 OS 之后,可使 CPU 和 I/O设备由于能保持忙碌状态而得到有效的利用,且可使内存 和外存中存放的数据因有序而节省了存储空间。
图1-1 OS作为接口的示意图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1) 命令方式。这是指由OS提供了一组联机命令接口, 以允许用户通过键盘输入有关命令来取得操作系统的服务,
并控制用户程序的运行。
(2) 系统调用方式。OS提供了一组系统调用,用户可在 自己的应用程序中通过相应的系统调用,来实现与操作系统 的通信,并取得它的服务。 (3) 图形、窗口方式。这是当前使用最为方便、最为广泛
的管理,即:
处理机管理,用于分配和控制处理机; 存储器管理,主要负责内存的分配与回收; I/O设备管理,负责I/O设备的分配与操纵; 文件管理,负责文件的存取、共享和保护。 可见,OS的确是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事实上,当 今世界上广为流行的一个关于OS作用的观点,正是把OS作为 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的接口,它允许用户通过屏幕上的窗口和图标来实现与操作
系统的通信,并取得它的服务。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通常都含有各种各样的硬件和软
件资源。归纳起来可将资源分为四类:
处理器 存储器 I/O设备 信息(数据和程序)。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相应地,OS的主要功能也正是针对这四类资源进行有效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2) 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计算机的吞吐量: 计算机系统的吞吐量是指流入,处理和流出系统的信息 的速率。 信息能够多快地输入内存 CPU能够多快地取指令 数据能够多快地从内存取出或存入 所得结果能够多快地从内存送给一台外围设备 这些步骤中的每一步都关系到主存,因此,系统吞吐量 主要取决于主存的存取周期。 操作系统还可以通过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而 进一步改善资源的利用率,加速程序的运行,缩短程序的运 行周期,从而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1操作系统 - 操作系统引论
操作系统定义: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
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 使用的程序集合。
17
1.2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2.4 分时系统(分享处理器时间) 分时系统是指,在一台主机上连接了多个带有显示器 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用户通过自己的终端, 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中的资源。 分时系统的产生 • 人机交互:随时修改程序 • 共享主机:共享而透明 • 便于用户上机:远程的传输 分时系统实现中的关键问题 • 及时接收和及时处理:直接进入内存,时间片 分时系统的特征 • 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和交互性。
3
1.1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1.1.2操作系统的作用
1、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2、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3、实现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4
1.1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1.1.2操作系统的作用 1、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 命令方式 用 户 • 系统调用方式 • 图形、窗口方式 应用程序 系统调用 命令 图标、窗口 操作系统 计算机硬件
(b ) 四 道 程 序 运 行 情 况
16
1.2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2.3多道批处理系统
需解决问题:
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及作 业管理问题
操作系统的形成: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多道程序系统中增设一组软件 以有效加以解决,同时增设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 软件,这样便形成了操作系统。
33
1.5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1.5.1传统的操作系统结构 2、模块化结构OS • OS是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技术,按其功能划分 为若干个独立的模块,管理相应的功能,同时规定好 各模块之间的接口,以实现其交互,对较大模块又可 按子功能进一步细分下去。 • 优点 – 提高了OS设计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和可维护性 – 加速了OS的开发过程 • 缺点: – 模块及接口划分较困难
操作系统引论ppt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享受60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一 次发放,全年内有效。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 每次发放的特权有效期为1个月,发放数量由您购买 的VIP类型决定。
每月专享9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持续有 效不清零。自动续费,前往我的账号 -我的设置随时取消。
包权
人书友圈7.三端同步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1) 命令方式。这是指由OS提供了一组联机命令(语 言), 用户可通过键盘输入有关命令,来直接操纵计算 机系统。
(2) 系统调用方式。OS提供了一组系统调用,用户 可在自己的应用程序中通过相应的系统调用,来操纵 计算机。
(3) 图形、窗口方式。用户通过屏幕上的窗口和图 标来操纵计算机系统和运行自己的程序。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用户 应用程序 系统调用 命令 图标、窗口
操作系统 计算机硬件
图 1-1 OS作为接口的示意图
特权福利
特权说明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或阅读完成VIP专享文档(部分VIP专享文档由于上传者设置不可下载只能 阅读全文),每下载/读完一篇VIP专享文档消耗一个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0下载券文档一键搜索 VIP用户可在搜索时使用专有高级功能:一键搜索0下载券文档,下载券不够用不再有压力!
内容特 无限次复制特权 权 文档格式转换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次复制文档内容,不用下载即可获取文档内容 VIP有效期内可以将PDF文档转换成word或ppt格式,一键转换买的VIP时长期间,下载特权不清零。
100W优质文档免费下 载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在我们日常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时,操作系统是那个默默在背后工作,却对我们的体验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幕后英雄”。
那么,操作系统到底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操作系统的神秘面纱。
操作系统,简单来说,就是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
它负责协调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各种硬件和软件组件的运行,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一个方便、高效、稳定和安全的工作环境。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电脑没有操作系统,那会是怎样一番混乱的景象?每次我们想要运行一个程序,都需要自己去了解硬件的各种细节,手动配置各种参数,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而有了操作系统,这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
它就像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管家,把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资源管理得井井有条。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处理器管理。
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是其核心部件,但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执行一个程序。
操作系统通过合理地分配 CPU时间,让多个程序能够并发执行,从而提高了 CPU 的利用率和系统的效率。
这就好比在一个繁忙的餐厅里,服务员合理地安排客人的座位,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服务。
其次是内存管理。
内存是计算机用于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的地方。
操作系统需要确保不同的程序能够安全、有效地共享内存资源,避免出现内存泄漏和冲突等问题。
它就像一个精明的仓库管理员,合理地安排货物的存放位置,确保仓库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货物也能被快速找到和取出。
然后是设备管理。
计算机系统中有各种各样的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操作系统要负责管理这些设备的驱动程序,协调它们与 CPU 的工作,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这些设备。
这就像是一个交通警察,指挥着不同的车辆有序地行驶,确保道路的畅通。
再就是文件管理。
我们在计算机中存储了大量的文件和数据,操作系统需要提供一个有效的文件系统,方便我们对文件进行创建、删除、读取、写入和搜索等操作。
第1章-操作系统引论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UNIX系统简介 本章作业
OS引论
1.1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一、操作系统目的/目标 二、计算机系统组成 三、 操作系统的作用
返回目录
OS引论
二、计算机系统组成
待I/O的完成,特别因为I/O设备的低速性,从而使机器的利用率很低。
返回
OS--------Introduction
1.2.4 多道批处理系统
特征:(1)调度性
(2)无序性 (3)多道性
优点:(1)资源的利用率高 (2)系统吞吐量大
缺点:(1)平均周转周期长 (2)无交互能力
需解决问题
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及作业管理问题
多用户多任务:UNIX, Solaris x86, Linux。
返回
OS--------Introduction
六、多处理机操作系统
多处理机系统引入原因 增加系统的吞吐量 节省投资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多处理机系统的类型 紧密耦合MPS 松散耦合MPS
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类型 非对称多处理模式 对称多处理模式
精心设计的,能实现现代OS核心功能的小型内核,它 小而精炼,运行在核心态下,开机后常驻内存,不会因内 存紧张而换出,它为构建通用OS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
微内核的基本功能
进程管理 存储器管理 进程通信管理 I/O设备管理
特点
小而精练 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好 系统的可靠性高 适用于分布式系统
1.2.3 单道批处理系统 用户在一次解题或一个事务处理过程中要求计算
1、工作流程: 机系统所做的全部工作。
操作系统引论
“生成”性 –“可扩充性”表示该操作系统可 灵活地按照用户的需要增加功能 –“可读性”和“可移植性”均表 现操作系统的适应性 安全可靠性 “行业评测性能比较”法
表征操作系统的属性(4)
可测试性 测试程序(Benchmark)有: 中央处理单元(CPU):每秒百万条指 令MIPS 事件(Event):每秒处理事务数TPS MIPS是指CPU速度,对于数学运算的 应用项目有重要意义。但对于一般的数 据 处 理 , 涉 及 输 入 输 出 的 动 作 较 多, TPS测试更为切合实际。
响应比,响应系数: Rp = 作业响应时 间/运行时间(估 计值) 影响因素:CPU速 度,内外存对换, I/O调度,用户数, 时间片,事件优先 权等
Å ´ À ú ¦ í
·Ê ½ » Ö ±» ¥
Ê Ê µ ±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ì ¦ µ Ï Ó Ï Ê ý è ¸ û É ±À Ã Ê Ó Â
操作系统的类型
五大类型:
批处理操作系统
(单道批处理系统 、多道程序设计 技术、 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
分时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 分布式操作系统
多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
单道运行:每次只调一个用户程序进入 内存让它运行 多道程序设计:即在系统内(内存)同 时存放并运行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 多道程序设计的基础:是将运行过程进 一步细化成几个小的步骤,从而实现宏 观上的并行。但从微观上看,内存中的 多道程序轮流地或分时地占用处理机, 交替执行。
知识面:至少记住两句话
知识点:
“五大类型”和“五大功能” 的基本知 识和应用技能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1章_操作系统引论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1章_操作系统引论在我们日常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操作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就像是一位默默奉献的幕后工作者,协调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各种任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和便捷的计算环境。
那么,究竟什么是操作系统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
它负责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的各种硬件设备,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同时也为应用软件的运行提供支持和服务。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操作系统,我们使用计算机将会变得异常复杂和困难。
每次使用不同的软件,我们都需要直接与硬件进行交互,了解各种硬件的特性和控制方法,这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有了操作系统,它就像是一个万能的“管家”,将复杂的硬件管理工作包揽下来,让我们能够轻松地使用计算机完成各种任务。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进程管理。
进程是指正在运行的程序实例。
操作系统需要合理地分配 CPU 时间给各个进程,以确保它们能够高效地运行,避免出现某个进程独占 CPU 资源导致其他进程无法响应的情况。
这就好比在一个繁忙的办公室里,经理需要合理安排每个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任务,以保证工作的高效进行。
其次是内存管理。
内存是计算机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重要资源。
操作系统要负责为各个程序分配内存空间,并确保它们不会相互干扰和冲突。
同时,当内存资源不足时,操作系统还需要采取一些策略,如将部分不常用的数据暂时存储到硬盘上,以释放内存空间供其他程序使用。
然后是文件管理。
计算机中的数据通常以文件的形式存储,操作系统负责对文件进行组织、存储、检索和保护。
它提供了一套文件系统,让用户能够方便地创建、删除、修改和读取文件。
设备管理也是操作系统的重要职责之一。
它需要管理各种外部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网络设备等,为它们提供驱动程序和接口,使得应用软件能够方便地与这些设备进行通信和交互。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在我们日常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时,操作系统就像是一个默默工作的幕后英雄,为我们的各种操作提供了稳定、高效的支持。
但你是否真正了解它是什么,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操作系统,简单来说,是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
它就像是一个大管家,负责协调和分配计算机的各种资源,让计算机的各个部件能够有条不紊地协同工作,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想象一下,如果计算机没有操作系统,那将会是怎样的混乱场景?每次我们要使用某个硬件设备,比如打印机,都需要自己去编写复杂的控制程序;每运行一个新的软件,都要从头开始了解计算机的硬件配置和底层工作原理。
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效率极其低下。
而有了操作系统,这一切都变得简单和便捷。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首先是进程管理。
进程就像是计算机里的一个个任务,操作系统要负责合理地安排这些任务的执行顺序和时间,确保它们能够高效地运行,不会出现互相冲突或者抢占资源的情况。
比如,当你同时打开多个程序时,操作系统会根据它们的优先级和资源需求,合理地分配 CPU 时间,让每个程序都能得到及时的处理。
其次是内存管理。
内存是计算机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操作系统要确保内存的合理分配和使用,防止某个程序占用过多的内存导致其他程序无法正常运行。
它就像一个精明的仓库管理员,知道如何把有限的内存空间分配给不同的需求,并且在程序不再需要时及时回收内存,以便给其他程序使用。
然后是文件管理。
我们在计算机中存储的各种文档、图片、视频等都以文件的形式存在,操作系统要负责对这些文件进行组织、存储和检索。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文件目录结构,让我们能够方便地找到和操作自己需要的文件。
还有设备管理。
计算机连接着各种各样的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操作系统要负责管理这些设备的驱动程序,确保它们能够正常工作,并且在多个设备同时请求服务时进行协调。
操作系统还提供了用户接口,让我们能够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操作系统原理 第1章 操作系统引论-精品资料PPT课件
读入一个作业(若系统资源能满足该作业要 求);
17
(5)从磁带调入汇编程序或编译程序,将用户作业源程 序翻译成目标代码;
(6)连接装配程序把编译后的目标代码及所需的子程序 装配成一个可执行程序;
创建、撤消进程,进程状态转换 通过原语或系统调用实现 (2)进程同步 协调进程间的关系 互斥和同步 同步机制 如锁、信号量 (3)进程通信 进程间的信息交换 直接通信和间接通信 (4)进程调度 为进程分配处理机 核心为调度算法
6
2.存储管理
(1)存储分配 为进程分配存储空间 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
(2)存储保护 防止程序相互干扰 硬、软件结合实现
第1章 操作系统引论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一、操作系统的概念
3
操作系统定义:
操作系统是一组有效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 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 程序集合。
有效:系统效率,资源利用率(如:CPU的充分利用; 内存、外部设备是否忙碌年代末-60年代中)多道程 序系统
单道程序工作示例
20
多道程序工作示例 多道程序运行的特点是: (1) 多道: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 (2) 宏观上并行:同时进入系统的几道程序都处于运行过 程中,即它们先后开始了各自的运行,但都未运行完毕。 (3) 微观上串行:实际上,各道程序轮流使用CPU,交替 执行。
操作系统讲义-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缓冲管理
通过缓冲区来匹配设备之间速 度的差异,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
文件管理
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
管理文件的存储空间,包括文件的创建、删 除、读写等操作。
文件的读/写Leabharlann 理和保护提供文件的读写接口,并确保文件的安全性 和保密性。
目录管理
提供文件目录结构,方便用户查找和组织文 件。
操作系统讲义-第一 章操作系统引论
目录
• 操作系统概述 • 操作系统的功能 • 操作系统的结构 • 操作系统与用户的接口 • 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 • 操作系统引论总结与展望
01
操作系统概述
操作系统的定义
01
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 软件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 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 序的集合
02
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系统软 件,是裸机之上的第一层软件, 是对硬件功能的首次扩充,其他 软件则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工作
操作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04
第一代计算机(1945-1955): 真空管和插件板,无操作系统
第二代计算机(1955-1965): 晶体管和批处理系统,出现操
作系统概念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80): 集成电路和多道程序设计、分 时系统,操作系统开始广泛流
分布式
随着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分布式计算模式的兴起 ,未来操作系统将更加注重分布式系统的设计和 实现,支持大规模并发处理、数据一致性和容错 性等关键特性。
虚拟化
虚拟化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未来操作系统将进一步推动虚拟化技术的发 展,实现更高效、更灵活的虚拟化管理,提高资 源利用率和系统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