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名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彼埃·蒙德里安-简介
彼埃〃蒙德里安(1872~1944年)生于荷兰中部的阿麦斯福特,逝于纽约。他出身于一个严格信奉加尔文教的家庭,父亲是位小学教员,要求儿子也从事教育.。但最终,,他的儿子还是拒绝了这一职业,并在两个公共学校获得了图画教学证书之后,进了阿姆斯特丹美术学院,成为一名勤奋刻苦,颇受教师赏识的学生。然后,他经历了一个困难时期,画的很多,卖掉的很少,靠在博物馆临画卖和绘制科技挂图过活。?? 他主要画阿姆斯特丹周围的风景,并经常重复一个题材。例如,他以同一角度多次重画杜旺德里兹农庄,他的颜色尽管以灰和暗绿为主,却往往柔和秀美。他的画风爽直,笔法也非常肯定。1903年,他在荷兰布拉拜特信奉天主教的农民地区住了很长时间,这似乎给他的绘画展开了新的前景。宗教问题使他着迷,他读着‚神智学协会‛出版的书籍,并在几年之后,成为它的会员。他爱画孤立的村舍,淡紫色和灰色的神秘森林内景。??
1908年夏,他到瓦尔申岛东布尔的首次旅行彻底改变了他的画风,颜色有了光泽,淡紫色渐渐消失,从而使浅兰色、白色、玫色、金黄色得以自由驰骋(一系列的《沙丘》,《西卡拜尔之塔》,1908~1911年)。一些朋友劝他前往巴黎,荷兰画家吉克尔把自己在蒙巴纳斯的画室借给了他。于是,蒙德里安于1911年底来到巴黎.,他马上受到立体派的影响,画出作为本世纪绘画中对确定主题进行不断抽象化的唯一组画----著名的《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十五天,他回到荷兰,看望生病的父亲。在阿姆斯特丹,他得知了开战的坏消息。停战之后,他才急迫地回到巴黎。在这四年半中,他住过东布尔、斯赫维宁根、阿姆斯特丹、拉兰的小村镇。他继续探索抽象画,并在1915年画出一种横、直线的节奏,预示着即将出现的新造型主义和纯造型派。这时,他认识了瑟奥〃凡〃杜斯堡,两人一起创立了斯蒂尔杂志,并于1917年10月出了创刊号。蒙德里安在该时期中写作要多于绘画,他在《斯蒂尔》上发表了一些长篇理论文章,其中有几篇采用了对话的形式.其中一篇《自然现实与抽象现实》堪称抽象艺术的基石。
彼埃〃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
中文名:彼埃〃蒙德里安外文名:Piet Cornelies Mondrian 国籍:荷兰出生地:阿姆尔弗特出生日期:1872年3月7日逝世日期:1944年2月1日职业:画家主要成就:对後代的建筑、设计等
影响很大
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
本元素
康定斯基人物简介
履历
1866年12月4日生于莫斯科,1944年12月13日卒于法国塞纳河畔的讷伊。早年在莫斯科学法律和政治经济学,1896年移居慕尼黑开始拜师学习绘画,作品参加过1906~1907年的巴黎秋季沙龙展览。1909年发起建立新美术家协会并任该会主席,2年后又组织《青骑士》编辑部,而导致新美术家协会的分裂。1917年回到俄国,十月革命后任莫斯科人民教育委员。但因其艺术主张与苏维埃政策相抵触,1921年以接受德国魏玛包豪斯学院邀请为理由离开苏联。1933年定居法国讷伊。
代表作
作品多采用印象主义技法,又受野兽主义影响,被认为是抽象主义的鼻祖,主要作品均采用音乐名称,诸如《乐曲》、《即兴曲》、《构图2号》等。代表作组画《秋》、《冬》均用抽
象的线、色、形的动感、力感、韵律感和节奏感来表述季节的情绪和精神。1921年以后因受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的影响,创作又由自由的、想象的抽象,转向几何的抽象,代表作如《白色的线》等。
风格
在以后的年代,他曾试图把抒情的抽象和几何的抽象有机结合起来,在几何形的结构与造型中,配以光和色,既充满幻想、幽默,也具有神秘色彩。著有《点、线、面》、《论艺术的精神》、《关于形式主义》、《论具体艺术》等,阐述抽象艺术的理论。
百科名片
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944)Kandinsky,全名:Wassily Wasilyevich Kandinsky ,俄裔法国画家,艺术理论家。
中文名:瓦西里〃康定斯基外文名:Wassily Wasilyevich
Kandinsky 国籍:法国出生地:莫斯科出生日期:1866年12月4日逝世日期:1944年12月13日职业:画家,艺术理论家代表作品:《乐曲》、《即兴曲》、《构
图2号》等
波洛克人物简介
百科名片
波洛克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先驱,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以其在帆布上很随意地泼溅颜料、洒出流线的技艺而著称,他的作品往往具有难以忘怀的自然品质。波洛克绘画所创造的神奇效果几乎与他使用的笔和画布毫无关系。他的绘画已经完全替代了创作的本身,是一种近似表演艺术的创作形式。
个人履历
波洛克生于怀俄明州,曾就学于洛杉矶的美术学校。17岁时他来到纽约,在艺术学生联盟随托马斯〃哈特〃本顿(Thomas Hart Benton)学画。三十年代,他受到墨西哥壁画艺术的影响,一面断断续续的与酒精中毒症奋战,一面从事创作。他的作品奔放自由,利用泼洒技巧及滴流法,创作出一幅幅震撼力十足的大型作品。四十四岁时,死于酒后驾车的事故中。评论家史密斯说:‚迪古〃里维拉那种为‘属于大众’的公共艺术献身的热情,可能有助于波洛克形成偏爱巨幅的感情。‛(爱德华〃卢西〃史密斯著,陈麦译:《1945年以后的现代视觉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26页。)他崇拜塞尚和毕加索,对康定斯基那种富于表现性的抽象绘画和米罗那种充满神秘梦幻的作品也情有独钟。在他看来,现代艺术家不应当再象传统艺术家那样追求再现,而应该关注内在精神和情感的表达。他说:‚现代艺术家生活在一个机器时代,我们有机器手段来逼真地描绘客观对象,如相机、照片。在我看来,艺术家的工作是表现内在世界——换句话说—是表现活力、运动以及其他的内在力量。……现代主义艺术家的着眼点是时间和空间,他表现情感,而不是图解社会。‛(埃伦〃H〃约翰逊编,姚宏翔等译:《当代美国艺术家论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8页。)然而,对波洛克艺术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些来自欧洲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所带来的思想。‚给我印象最深的,‛波洛克曾经回忆说,‚是他们关于艺术源自无意识的观念。这种观念对我的影响胜过这些特殊画家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