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劳动力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妇女劳动力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妇
女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她们作
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劳动力量,影响着经济发展的进程,关
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在积极支持与鼓励农村妇女创业、就业的
同时,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其他权利保障也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
的热点问题。
(一)就业机构更多偏向低职业层面
从农村的农业中转移出的妇女劳动力的就业层次上看,普遍
偏低,主要集中在低技能的家务劳动、餐饮服务业、技术含量低
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等。其特点为劳动强度较大、劳动环境条件较差、工资收不不高、社会地位较低、工作不稳定。很多工作仅仅
是家务劳动的延伸,比如卫生清扫、看护老人、后厨洗涮、果蔬
择捡等,不需要高智力的劳动和复杂的技能,在就业层次中处于
低层次水平,没有向上发展的空间,虽然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劳作,但是并没有离开传统的劳动格局。
(二)农村女妇女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农村妇女整体上的文化素质偏低是一个不辨的事实,这也是
她们就业过程中遇到的较大问题。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妇女所占比
例较大,有一技之长的也很少,而随着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
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各行各业都需要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
新型劳动者,文化与素质的偏低严重限制了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范围,造成了用工单位与劳动力之间的结构矛盾。
(三)农村妇女就业权益难保障
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处于一个相对边缘的境地,一方面她们不同于传统农民,另一方面又有别于城市居民,没有老一辈的土地保障,又不能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有些工厂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任意延长劳动时间,许多个体用工单位不与打工妇女签订用工合同,农村妇女又不懂法,因此出现劳务纠纷,打工妇女很容易吃亏,这些问题使农村妇女心理、生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四)就业信息不灵,缺乏就业指导
经过调研了解,农村妇女与外界接触较少,大部分妇女不懂的使用电脑和互联网技术,因此造成想出去打工,不知道该往哪儿去,可以干些什么;有些想在家开发庭院经济,又不知道该怎样干,不知道做什么可以赚钱。政府缺少专业性指导,使他们处于一种有想法而无行为,或者有行为而无方向的半盲目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妇女自主创业的难度。
(一)政府对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认识不足
部分地方政府对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认识不足,未能提供合理、有效的就业保障服务政策,地方政府往往更多的是关注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也常常不能从全局出发认识到解决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去土地的农村妇女就
业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简单的认为给予征地补偿就可以回避
就业安置服务了。
(二)潜在性别歧视,使得农村妇女转移就业处于劣势地位
1、受教育程度的歧视。虽然我国已将男女平等作为一项基本
国策写入法律,全社会也在不断宣扬男女平等的生产生活方式,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尤其是在精神文明水平偏低的农村,妇女地
位在一定程度上仍低于男性,这就导致了农村女性在接受教育和
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机会要少于男性,这些教育的偏差导致女性在
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就业层次也收到很大影响。
2、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劳动力市场上男女就业结构不合理
也限制了农村妇女转移就业的空间。因为现在在总体上劳动力市
场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因此“买方”市场处于优势地位。
而由于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在一定时期内会继续固执的存
在着性别偏见,因此在劳动力市场上,相对男性比较,女性更不
容易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跟多用工单位在同等条件下更偏向于
招录男性。
(三)妇女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评价偏低
虽然和封建社会时期相比,现在农村妇女的地位得到了很大
程度的提升,但是仍有思想观念落后的农村妇女思想没有因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进步,“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
女性不应抛头露脸外出打工的妇女仍大有存在。同时因为择业观
念的不正确,导致一部分妇女怕脏、怕累、认为报酬少,而宁愿
在家里做全职家庭妇女。还有一部分妇女对自身的价值和能力评价偏低,认为自己没有技术或能力,不愿意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缺乏主动竞争性。
尽管这些年政府、妇联、企业、金融、社会各界等多方面共同协作,给予了农村妇女很大的创业、就业支持,但是要想解决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仍任重而道远,城市化的进程仍在继续,失地农民仍在增加,农民的利益仍需要各方面共同维护,政府不仅要关注于就业率,更应从长远出发,关注妇女的人力资源发展,将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纳入到城市人力资源开发的工程中去。
(一)优化促进妇女转移就业的政策支持环境
1、加强对农村妇女劳动力就业的政策扶持。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法律保障,为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有利条件,多渠道筹集劳动力转移资金,降低农村妇女劳动力外出就业的风险成本。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和鼓励农村妇女外出经商、打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放宽政策,多渠道为农村妇女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同时,加快城市化步伐,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建立和完善妇女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及环境建设,比如丹东市十*五发展规划就提出了:“加强城镇化管理,引导农村人口有序流动。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有步
骤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外来人口逐步在城市落户定居。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进“一元化”户籍管理。促进有稳定
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
转化为城镇居民。对失地农民,要转化为城镇居民,政府负责提
供就业援助、技能培训、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
2、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加强培训服务。要提高农村妇女
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就要注重加强对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
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文化科技培训工作,组织妇女
学文化、学科学、学管理、学技术,紧贴市场需求,紧贴妇女意愿,结合实际通过多种方式,使他们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提高
农村妇女劳动力的自身素质,将培训与就业活动紧密联系,逐步
增强妇女的竞争意识。全国妇联提出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
会经营”提升农村妇女素质的新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使广大农村
妇女充分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更新思想、更新观念,引导农村
妇女学以致用,跟上时代步伐发展,将使用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3、倡导农村妇女劳动力职业形式的多样化,鼓励自主创业。
积极鼓励妇女自主创业,为农村妇女劳动力创业提供有效的服务。加强宣传和引导,通过举办座谈会、推荐会、典型报告会等,激
发农村妇女的创业热情和信心。提供全面的服务,从技术、项目、资金等方面,重点做好创业项目推介,加强示范户的宣传,及时
为农村妇女提供创业信息,为他们她们办理工商、税务等手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