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圈环流
三圈环流形成分布和移动规律
03 三圈环流的分布
低纬度环流圈的分布
添加 标题
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气流 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添加 标题
信风带:位于赤道低气压带两侧盛行东北信 风和西南信风
添加 标题
副热带高压带:位于信风带两侧盛行下沉气 流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添加 标题
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高压带:位于 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盛行下沉气流形 成高压带
低纬度环流:赤道低气压带 和信风带影响热带地区的气 候
高纬度环流:极地东风带和 极地高压带影响极地地区的
气候
各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影 响全球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04 三圈环流的移动规律
低纬度环流圈的移动规律
低纬度环流圈位于赤道附近是地球大气环流中最重要的一环 低纬度环流圈的移动规律主要受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和地形等因素影响 低纬度环流圈的移动规律表现为: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等 低纬度环流圈的移动规律对全球气候、海洋环流和生物分布等具有重要影响
三圈环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气 压带:形 成热带雨 林气候
副热带高 压带:形 成热带沙 漠气候
西风带: 形成温带 海洋性气 候
极地东风 带:形成 极地气候
季风环流: 影响亚洲、 非洲、北 美洲等地 的气候
洋流对气 候的影响: 影响海洋 温度、盐 度、生物 分布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不同季节三圈环流的移动规律
春季: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秋季: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夏季: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
地理三圈环流和移动课件
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原理在气象学研究中的应用
介绍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原理在气象学研究中的应 用背景和意义。
列举几个具体的应用案例,如天气预报、气候变化 研究等,并详细阐述其中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原理
的具体应用过程和方法。
介绍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原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如地球物理学、生态学等,开拓学生的视野和
大气移动的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力
大气移动主要受到气压差、地球自转偏向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压差是导致 大气移动的主要驱动力,高气压地区的大气会流向低气压地区。地球自转偏向力 使得气流向东偏转,地转偏向力则使得气流向北偏转。
大气移动的基本形式
大气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气旋和反气旋。气旋是指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旋 转气流,反气旋是指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旋转气流。
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理解三圈环流模型的基本特征和 移动规律。
总结三圈环流模型在气候预测中的重要性。
大气环流和气候预测的教学实践
介绍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和气候预测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气候预测的实践应用。
介绍气候预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气 候预测的实践操作。
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加深学生对气候预测的 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三圈环流的成因和 基本规律;
学生互动讨论和巩 固练习。
移动课件的演示和 讲解;
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地理三圈环流的基 本概念和规律;
理解大气环流对气候和天气的 影响;
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 分析能力。
02
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的物理 过程
三圈环流模型
定义
三圈环流模型是一个简化的地球大气环流模型,它将地球大气圈划分为三个垂直层次,即 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层次,每个层次内的气流在地球自转和重力等物理作用下形成环 流。
三圈环流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三圈环流与大气环流的关系好啊,今天我们聊聊三圈环流和大气环流的关系。
可能有人会想,三圈环流是什么鬼?简单来说,它就是地球大气中的一套循环系统,像是大气的“血液循环”。
想象一下,如果大气是一块大蛋糕,三圈环流就是把这块蛋糕切成三层的那把刀。
上面一层是极地环流,中间是温带环流,底下是热带环流。
这三层就像是三条鱼线,互相牵引、交织着,让整个大气保持活力。
咱们先说说热带环流。
这玩意儿就像是热情洋溢的小太阳,总是爱往温暖的地方凑。
热带的阳光把空气加热,空气变得轻飘飘的,忍不住往上窜。
就像夏天的冰淇淋在烈日下融化,空气也一样升起来,形成了上升气流。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哦,上升的空气在高空冷却,又会变得沉重,最后像个乖宝宝一样,慢慢往下沉。
哎呀,这就是热带环流的精髓,升升降降,像个调皮的小孩在跳舞。
接着聊聊温带环流。
温带的朋友们可不像热带那样奔放,他们更像是个成熟的成年人,稳重而又理智。
温带环流把来自赤道的暖空气和来自极地的冷空气搅和在一起,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气候现象。
下雨啦、刮风啦,都是他们的“杰作”。
温带环流有点儿像一场聚会,大家互相交流,碰撞出新的火花。
因为有了温带环流,天气才会千变万化,今天阳光明媚,明天就可能乌云密布。
真是让人捉摸不透的“气候大师”。
再来说说极地环流。
嘿,这可是个冷酷的家伙!极地环流一直在那儿,保持着低温,像个大冰块。
它的存在让极地的寒冷气流不会轻易溜出,保持着这片区域的独特气候。
想象一下,极地环流就像一位严父,时刻盯着不让孩子们随便跑出去。
一旦这股冷空气开始移动,就会把温暖的气流推开,造成天气的剧变。
正是由于极地环流的作用,才会有寒潮的到来,给人们带来“哆嗦”的体验。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这三圈环流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就像是一场大型的交响乐,每个环流都是乐器,合奏出美妙的气候旋律。
热带环流提供了热量,温带环流负责调和,而极地环流则像是把整个乐队统一起来的指挥。
三者之间的互动和变化,让地球的气候变得丰富多彩。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地球的自转,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从北半球来看,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到30°N附近上空时偏转成了西风,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不能再继续北流,而是变成自西向东运动。
由于赤道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在30°N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近地面,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
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压,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
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便形成了低纬环流圈。
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向北流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即盛行西风。
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北风)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即极地东风。
较暖的盛行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在60°N附近相遇,形成锋面(极锋)。
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了副极地上升气流。
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南北,向南的一支气流在副热带地区下沉,于是在副热带地区与副极地地区之间构成中纬度环流圈;北的一支气流在北极地区下沉,是在副极地地区与极地之间构成了高纬度环流圈。
由于副极地上升气流到高空便向南北流出,使近地面的气压降低,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同理,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
因此,近地面,球共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
水循环包括三大循环即:1. 海上水循环——海洋水经蒸发被带上空再经降水过程返回海洋大气降水主体约占降水总量90%上2. 海陆间水循环——海洋水经蒸发达海洋上空经水汽输送达陆地上空经降水达陆地表面经地表径流(江、河、湖、海)和地下径流(地下水)再返回海洋使陆地水断循环再生所陆地水再生资源3. 内陆水循环——陆地水经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被带高空再经降水过程返还陆地主要存于内陆地区。
《三圈环流》课件(9张ppt)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66.5º N
移 动 规 律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5º N
赤道低气压带
0°
0º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5º S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90°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一、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根本原因:太阳辐射引起的高、低纬度间之间的 冷热不均。 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产生的 直接原因和原动力
假设1 地表均匀 不受地转偏向
D
北极
G
G
赤道
D
D
赤道
G
南极
单圈环流
(2)考虑A、B----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6
5
极地高压带
中纬环流
9 3 7
8
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三)作出假设,逐层探究 二、风带(六大)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压带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北
副极地低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
北
信
风
30°
23.5º S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90°
90° 极地高压带
夏至日-秋分日
夏至日-秋分日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66.5º N
移 动 规 律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5º N
赤道低气压带
0°
0º
高中地理:三圈环流
高中地理:三圈环流为了简化起见,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而且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此时,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因而在终年炎热的赤道地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在终年严寒的两极地区,大气冷却收缩下沉。
这样,在高空,赤道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极地,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两极上空。
在近面,赤道地区形成低气压,两极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赤道,大气由两极流回赤道。
因此,在北半球,赤道和极地之间形成了单圈闭合环流。
1、全球大气运动——单圈环流但实际上赤道与极地间的这种闭合环流是不存在的,因为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转着,大气一开始运动,马上就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三圈环流。
2、全球大气运动——三圈环流由于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着,此时仍然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以北半球为例,说明此时大气运动情况。
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画箭头①),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偏转成西南风(画箭头②),到30°N附近上空时,风向偏转到与等压线平行,变成了西风。
这样气流就不能继续向北流向北极,而是变成自西向东运动了。
由于赤道地区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又不能继续北进,便在30°N附近上空堆积,空气密度加大产生下沉气流(画箭头③),这样使得低空气压增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低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副高指向赤道低气压带,大气在向南流动过程中逐渐向右偏转,形成了东北信风(画箭头④)。
这样在赤道与30°N之间形成一个低纬度环流圈。
(1)低纬环流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一部分气流向赤道低压带流去。
另一部分气流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南风逐渐向右偏形成西南风,也叫盛行西风(画箭头⑤)。
与此同时,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又叫极地东风(画箭头⑥)。
.三圈环流.精讲
低 低纬环流 高
东
低 热
北
信
风
赤 道 低 压 带
北半球为例
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在自己纸上画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和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情况,并标上名称。
30°S 60°S
南半球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行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1.假设地球表面是均一的,地球不自转、 不公转,大气的全球运动情况如何? 2.假设地球表面是均一的,地球自转但不 公转,大气的全球运动情况如何? 3.假设地球表面是均一的,地球在自转同 时又在公转,大气的全球运动情况又如何?
1.假设地球表面是均一的,地球不自转、 不公转,大气的全球运动情况如何?
小结:爬升上升、堆积下沉属于 动力 因素,受热上
升、冷却下沉属于 热力 因素
(3)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又公转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66.5°N
23.5°N
0° 23.5°S
移动原因: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移动规律: 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
66.5°S
60°N 盛 行 西 风 美 国 30°N
盛 东
风 北 信 赤 道 低 压 带 风 南 信 东 副热带高压带 西 风 盛 行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1、赤道低气压和副极地低气压的区别。
都是 受热 低压 ,气流在垂直方向上都是 上升 。 前者是 上升,后者 爬升 上升。
2、副热带高气压和极地高气压的区别。
都是 高压 ,气流在垂直方向上都是 下沉 。前者是 堆积 下沉,后者 冷却 下沉。
太
平
洋
热气球炸弹为什么能从日本漂越太洋飞 到美国本土呢?
大气环境三圈环流
03
中纬度环流
中纬度环流的成因
01 02
地球自转偏向力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运动的大气受到一个向右或向左的力,称为地 球自转偏向力。这个力在中纬度地区最为显著,是形成中纬度环流的主 要因素。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的热量在大气中产生气流上升和下沉运动,进而形成中纬度环 流。
03
地球表面温度变化
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大气的温度和压力,进而影响大气的运动,
详细描述
地形如山脉、河流和海岸线等可以影响风向和风速,改变大气的运动状态。地表覆盖如 森林、草原和城市等也会对大气环流产生影响,例如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地区温度 升高,进而影响周边地区的大气环流。此外,地表覆盖还可以通过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
来影响大气的温度和湿度。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大气环流的形成机制
地球表面受热不均是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动力。赤道地区受 热较多,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极地地区受热较少,空气 下沉,形成高气压。
气压差异导致空气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形成水平运动 。同时,地球自转产生的科氏力使气流发生偏转,形成各种 环流系统。
大气环流的主要类型
三圈环流
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地球上的气流分为低纬度、中纬 度和高纬度三个环流圈。每个环流圈内又存在不同的气流系统
高纬度环流的特征
气流方向
高纬度环流的主要气流方向是围绕地球从西向东流动, 形成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气流强度
高纬度环流的气流强度相对较弱,因为受到温度和地 形的限制。
季节变化
高纬度环流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冬季气流较强,夏 季气流较弱。
高纬度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温度
高纬度环流有助于调节全球温度,通过将热量从低纬度地区输送到 高纬度地区,维持地球气候的稳定。
三圈环流 气压带
三圈环流编辑为了简化研究,地理学中假设大气均匀的在地表运动,将大气运动分为三圈环流(指一个半球),即三圈环流。
目录1分类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2三圈环流理论理论简介理论形成3环流的形成过程单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1分类低纬环流三圈环流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高空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
又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运动至北纬30度时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
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
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度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
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2三圈环流理论理论简介三圈环流理论tricellular theory,在气象学中指逐渐被废弃的有关地环风系的模式,它表示在南北半球各有3个平行的风圈或风带。
理论形成三圈环流理论由......三圈环流可能是类似于下面的文字——三圈环流理论tricellular theory在气象学中指逐渐被废弃的有关地环风系的模式,它表示在南北半球各有三个平行的风圈或风带。
三圈环流理论自T.伯杰龙最先提出(1928),后由C. G.罗斯贝作进一步发挥,用它代替乔治·哈得来在1735年所提出的哈得来环流模式。
哈得来模式表示在南北半球各有一个单一环流,在低空空气向西并向赤道流动,在高空空气向东并向极地流动。
三圈环流理论假定在每个半球上各有两个哈得来环流,一个出现在近赤道地区,一个出现在近极地区域。
在两个环流之间是费雷尔环流,在费雷尔环流圈中,地面空气向东并向极地流动,高空则向西并向赤道流动。
三圈环流热力因素动力因素
三圈环流热力因素动力因素引言:三圈环流热力因素动力因素是指在环流系统中影响热力和动力的因素。
热力因素主要包括温度差异、热量传递和热力平衡;动力因素主要包括流体运动、流速和压力差。
本文将分别从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全面分析三圈环流系统中的热力和动力特征。
一、热力因素1. 温度差异温度差异是三圈环流系统中的重要热力因素之一。
温度差异的存在会引起热量的传递和环流的形成。
在三圈环流系统中,不同区域的温度差异会导致气候差异,进而影响大气环流的形成和运动。
2. 热量传递热量传递是三圈环流系统中的关键热力因素之一。
热量的传递方式包括辐射、传导和对流等,这些过程会影响大气中的能量分布和传递。
热量传递的不平衡会引起气候变化和环流系统的调整。
3. 热力平衡热力平衡是三圈环流系统中的基本热力因素之一。
热力平衡是指大气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达到平衡状态。
当热力平衡被打破时,大气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环流系统的运动和特征。
二、动力因素1. 流体运动流体运动是三圈环流系统中的主要动力因素之一。
大气中的流体运动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和地形的影响。
流体运动的不同方式会导致风向和风速的变化,从而影响环流系统的形成和运动。
2. 流速流速是三圈环流系统中的重要动力因素之一。
流速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环流系统中的运动速度和强度。
较大的流速会加快环流系统的运动,而较小的流速则会减慢环流系统的运动。
3. 压力差压力差是三圈环流系统中的关键动力因素之一。
压力差的存在会引起气流的形成和运动。
在环流系统中,压力差的大小决定了气流的强度和方向。
压力差越大,气流的运动越剧烈。
结论:通过对三圈环流系统中的热力和动力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它们对环流系统的形成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热力因素主要包括温度差异、热量传递和热力平衡,而动力因素主要包括流体运动、流速和压力差。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环流系统的运动特征和气候变化。
因此,深入研究和理解三圈环流热力因素动力因素对于预测天气变化和气候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三圈环流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三圈环流”,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地球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和三圈环流的特点。通过对三圈环流的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气候分布和天气现象。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引导学生从实际观测数据中分析三圈环流的形成和特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1.采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观测数据中认识和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和特点。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地理观测和分析的能力。
4.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什么是三圈环流?它是如何形成的?”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2.针对三圈环流的特点,设置问题:“三圈环流对地球气候有哪些影响?”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结合现实问题,如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等,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如何影响三圈环流?”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如“如何利用三圈环流知识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在课后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Hale Waihona Puke 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
4.结合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北半球三圈环流的形成
北半球三圈环流的形成北半球三圈环流的形成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分别是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和地球的自转。
由于这两个因素,气流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促使了三圈环流的形成。
首先,由于赤道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大于极地地区,导致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赤道地区气温较高,气流上升,在高空分别向北和向南流动。
在水平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北流动的气流向右偏转成为西南风,向南流动的气流向左偏转成为西北风。
随着纬度的增高以及风速的增大,地转偏向力也逐渐变大,到纬度30°附近,这两支高空气流已经偏转成自西向东的纬向气流。
当气流到达30°N附近时,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气流转向自西向东流动,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这个纬度附近,气流堆积下沉,使地表气压升高。
另一方面,极地空气冷却下沉,在地面形成极地高压带。
在极地高压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之间有一个低压带,在纬度60°附近,称为副极地低压带。
从副热带低空流向极地的气流在逐渐增大的水平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很快偏转为偏西风,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于是在中纬度出现了广阔的西风带。
从副热带流向高纬的低空偏西暖湿气流与来自于极地的低空偏东冷气流在副极地低压带相遇,形成极锋。
暖湿空气沿极锋爬升,向极地方向上滑,一部分流至极地上空冷却下沉,补充了极地低空空气的流出,形成极地环流圈;另一部分在平流层中向副热带返回,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平流层的偏东风,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
补偿了副热带低空空气的流出,形成中纬度环流圈。
总的来说,北半球三圈环流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种气流的相互作用和变化导致了不同纬度地区的环流模式。
这种环流模式对气候、天气系统以及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系统的运行都有重要影响。
大气环流热力环流三圈环流之间关系
大气环流热力环流三圈环流之间关系大气环流是指地球大气中的气流在全球范围内的运动。
而热力环流是指由于地球表面受到不同的照射和加热,引起大气环流的热力驱动机制。
大气环流和热力环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地球的气候和气象系统。
大气环流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圈环流,即赤道环流、中纬度环流和极地环流。
赤道环流位于赤道附近,主要由赤道低压带和两个副热带高压带组成。
赤道低压带是由于赤道地区受到持续的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带低气压带,空气上升形成对流云和降雨。
副热带高压带则是由于赤道附近的空气上升后,经过辐散和下沉而形成的高气压带,造成干燥和稳定的天气。
这种赤道环流的特点是大气垂直运动强烈,气候湿润。
中纬度环流位于赤道环流和极地环流之间,主要由西风带和副极地高压带组成。
西风带是指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其特点是气流水平流动强烈,气压梯度大,风速高。
副极地高压带则是位于中纬度地区的高气压带,形成了稳定的天气和低温气候。
中纬度环流的特点是大气垂直运动较弱,气候多变。
极地环流位于极地地区,主要由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组成。
极地低压带是位于极地地区的热带低气压带,由于地球表面的低温和冰雪的反射作用,形成了冷空气的下沉,造成了极地环流的形成。
极地高压带则是位于极地地区的高气压带,由于极地地区的冷空气下沉,形成了高气压带。
极地环流的特点是大气垂直运动非常弱,气候寒冷干燥。
大气环流和热力环流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热力环流是驱动大气环流的力量源泉。
由于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和热传递,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和气压分布,从而产生了大气环流。
热力环流通过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等因素,使得热量在全球范围内得以传递和重新分配,从而推动了大气环流的形成和运动。
赤道附近的强烈辐射和持续的太阳辐射,使得赤道地区的空气上升,形成了赤道低压带。
而赤道附近的高温和较低的气压,使得空气向两极方向流动,形成了中纬度环流。
而极地地区的低温和冷空气的下沉,则推动了极地环流的形成。
三圈环流形成分布和移动规律
VS
季风的形成
季风的形成也与三圈环流有关,由于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导致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风向 的风。
05
CATALOGUE
三圈环流的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的原因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和气压的差异,进而影响 三圈环流的形成和分布。
地球自转轴倾角
地球自转轴的倾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形成四季 交替,影响三圈环流的季节变化。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的季节性变化,如季风、洋流等,也会影响三圈环流的分布 和强度。
季节变化的规律
夏季
三圈环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低纬度地区 温度较高,气压较低,气流上升,形成低气 压中心;高纬度地区温度较低,气压较高, 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中心。
冬季
太阳辐射减弱,低纬度地区温度降低,气压 升高,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中心;高纬度 地区温度升高,气压降低,气流上升,形成 低气压中心。
中纬环流移动规律
西风带
中纬度地区主要受西风带控制,包括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这些风带在副热带高气压带附近形 成低气压带,并向极地移动,形成中纬度环流。
急流形成
在中纬度地区,由于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会形成急流,如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急流。
高纬环流移动规律
极地东风带
高纬度地区主要受极地东风带控制,包括北半球的东北风和南半球的东南风。 这些风带在极地附近形成高气压带,并向低纬度地区移动,形成高纬度环流。
季节性变化
高纬度环流的季节性变化较大,受到季节性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极地涡旋的形 成和移动。
04
CATALOGUE
三圈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三圈环流课件
9A0°的点C依次是E
G
、 、___、____。
(2)A处为__上__升 (上升、下沉)气流;B是_东__北__信_风带, 低纬
它是________环流圈的组成部分。
(3)D所在的风带若在南半球吹__西__北____风。
(4)在极点上空观察F风带,其风向呈_顺___时针方向运动。
8.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③极地东风带 ④盛行西风带 ⑤东北信风带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获取 图示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 解读 布,在北大西洋中超强气旋频数最高的位置出现在60°N 信息 ~70°N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 其位置随季节而变化。 下图为某区域热带 辐合带的形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9 -10题。 10.热带辐合带( ) A.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 B.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温变化 C.影响的地区气候温和 D.影响的地区降水稀少
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该图代表的半球和季节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夏季 B.北半球、冬季C.南半球、夏 季 D.南半球、冬季12.图中②、⑥代表的气压带、
下图是地球表面某完整的气压带及风带,读图完 成5-6题。 5.该气压带可能是( ) A. 极地高气压带 B. 赤道低气压带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D. 副极地高气压带 6.该风带的风向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 东北风 D.西北风
7.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
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纬度为0°、30°、60°、
干冷 极地少雨带
温湿 温带多雨带
多锋面雨和气旋雨
干热 干燥
副热带少雨带
湿热
地理三圈环流和移动课件
大气环流和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太阳辐射、地 球自转、地球表面的地形和海陆分布、大气中的水和二 氧化碳等。
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与影响
三圈环流模型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三圈环流模型在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影响热量和水分的分布, 调节全球气候。例如,它将热带地区的热量和水分向极地地区输送,维持全球气 候的稳定。
副热带高压带的大气受到温度场的影响,形成高低纬 度间的温度差异。
极地高压带的大气移动和三圈环流
总结词:闭合、高纬度环流
极地高压带的大气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高纬 度的高空槽脊。
极地高压带的大气受到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从极地高 压带向副热带高压带移动。
极地高压带的大气受到温度场的影响,形成高低纬度 间的温度差异。
03
大气环流及其影响因素
大气环流
01
三圈环流
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组合,大气在南北半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三
圈环流。
02
气压带和风带
三圈环流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这些气压带和风带在气压、温
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下不断调整。
03
季节性变化
由于地球倾斜角度的变化,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
大气移动的基本物理过程
大气运动的驱动力
大气运动受到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气压梯度力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转偏向力使大 气运动发生偏转,摩擦力则减缓大气运动的速度。
大气运动的类型
大气运动分为行星风系和季风环流。行星风系是全球性的大 气环流,季风环流则是由于季节变化所引起的气流变化。
教学内容
三圈环流的形成机 制和表现形式
移动课件中重点展 示的内容
高三地理三圈环流知识点
高三地理三圈环流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而地理的三圈环流则是其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三圈环流包括大气圈环流、水圈环流和岩石圈环流。
本文将为读者详细介绍这三个环流系统。
一、大气圈环流大气圈环流指的是地球大气层内的气候现象以及气流的运动。
主要有垂直环流和经纬度环流两种形式。
垂直环流是指大气层垂直方向上的气流运动。
在垂直方向上,主要有两种气流形式,即垂直上升气流和垂直下沉气流。
垂直上升规律是:赤道附近的热带汇聚带上升,形成高空环流层;相对干燥的下沉气流区由于地表上空气下降,导致地表高压形成。
这一垂直环流形式影响着天气变化和季风气候的形成。
经纬度环流则是指根据地球表面的纬度和经度分布情况,产生的大气环流形式。
纬度环流一般可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这些环流带的形成是由于不同纬度地区的能量收入和辐射规律不同,导致气压的差异。
纬度环流影响着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天气现象。
二、水圈环流水圈环流指的是地球上水在各自圈层之间的循环流动。
主要有海洋环流和陆地水循环两种形式。
海洋环流是指海洋表层水体在全球范围内的循环流动。
它受到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的地形以及太阳辐射的影响。
大洋环流可分为暖流和寒流。
暖流来自赤道附近的海洋热带汇聚带,带来温暖的水流;寒流则来自极地和高纬度地区,带来冷水。
陆地水循环指的是地球上降水(如雨、雪等形式的水)在陆地上的循环过程。
降水之后,一部分将直接蒸发为大气中的水蒸气,一部分渗入土壤形成地下水,一部分则流入河流、湖泊等地表水,并最终回归大洋。
陆地水循环是维持陆地生态平衡和水资源循环的重要过程。
三、岩石圈环流岩石圈环流指的是地球上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热量和物质的循环流动。
地壳和地幔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岩石圈环流,这对于地球内部和地表地质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地壳内部的岩浆运动和地震活动是岩石圈环流的主要表现,这是由于地球的内部热量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
热对流和岩石圈的运动形成了地震活动的地震带。
三圈环流形成分布和移动规律
温带海洋性气候
特征:终年温和多雨 成因:西风带 分布:温带大陆西岸 (南北纬40-60°)
总结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 及其特征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终 年温和湿润) ②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 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③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 年高温多雨)
大陆东岸
热带雨林气候
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成因:赤道低气压带 分布:赤道两侧
热带草原气候
特征: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成因:夏-赤道低气压带
冬-信风带 分布:热带雨林气候两侧
热带季风气候
特征:终年高温,分旱雨 两季。 成因:夏-信风越过赤道
冬-海陆热力差异 分布:东南亚、南亚
热带季风景观
热带沙漠气候
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副极地低压带中纬西风带中纬西风带中纬西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低纬环流低纬环流低纬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102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三圈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思考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分布和移动规律
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除了前边学的尺度很小 的局地性运动,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使 得高低纬、海陆之间的水分和热量得以交换、平 衡。
假设1. 地球表面是均一的,地球不自转、不公转, 大气的全球运动情况如何?
假设2. 地球表面是均一的,地球自转但不公转, 大气的全球运动情况如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纬环流
2
1
赤道低压带
课堂活动:
你能否根据前面的讲 述,将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画出来?
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0°
赤道低压带
东南信风
副热带高压带
30°S
盛行西风
副极地低压带
60°S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90°S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
北
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中
南 纬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特征
冷高压
冷低压 热高压 热低压
气流
下沉
上升 下沉 上升
影响气候
冷干
温湿 干热 湿热
赤道低压带 (1个)
风带
东北信风带 (2个)
分布
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 压带之间
风向 北半球东北风 西南风Fra bibliotek南半球
东南风 西北风
影响气候
冷干 温湿
中纬西风带 (2个)
极地东风带 (2个)
2.4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
2.4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一、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
1. 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 作用: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 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全球水热分布, 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 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假如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D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股冷暖性质不同 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 C) A.赤道附近 B.南北纬3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极地附近 2、在南北纬30°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原因是 ( C ) A.空气在这一带大量收缩下沉 B.近地面气压较低,使高空空气下沉补充 C.由赤道上空流来的空气在南北纬30°附近上空聚积产 生下沉气流 D.空气受热膨胀,产生上升气流
二、读图题: 画出三圈环流
D S 90°
C E 60° 30°
F B 0° 30°
A
G
60° 90° N
信 西
风 风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压带
拓展知识
设问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 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热 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
北半球的三圈环流
G
D
G
90°N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D
G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G
D
赤道低气压带
0°
三圈环流的热力和动力原因
23°26´N
0° 23°26´S
66°34´S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1、原因:
2、规律:
北移 冬至——夏至: ①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同步 南移 夏至——冬至: ②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向北移动(夏半年太阳 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北,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 冬季向南移动(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气 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幅度大约10°左右 ③大致是夏季向高纬移动,冬季向低纬移动。 ——幅度大约10°左右
---单圈环流
极地高压带
G 90N 60N 30N G D
赤道低压带
0
赤道温度高,极地温度低
单圈环流
想一想:
现实中,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是否存在?
(2)考虑地表均一、地球自转、 ----三圈环流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高纬环流
10 6
5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环流
9 3 7
8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4 东北信风带
低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进而中纬环流圈是动力 原因形成的。
拓展知识
设问2:高气压控制下的天气与低气压 控制下的天气相同吗?如果不同,有 什么不同?
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2个) 副极地低压 带(2个) 副热带高压 带(2个)
分布
南北纬90 度附近 南北纬60 度附近 南北纬30 度附近 0度附近
成因
由于当地冷热的原因使气流上升或下沉,就是热力原因。赤 道低压带是由于赤道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极地 高压带是极地近地面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形成的。因此赤道
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是热力原形成的。低纬环流圈 和高纬环流圈都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由于其他原因使空气被迫上升或下沉,属于动力原因。副热 带高压带是因为高空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运动至 北纬30度时便被迫下沉形成的,副极地低压带是因为形成极 锋,气流被迫上升形成的。因此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
3、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双选) A.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 B.地球自转偏向力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AB )
4、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 A.向东飘扬 B.向西北飘扬 C.向南飘扬 D.向东南飘扬
( B )
5、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夏季北移 B.冬季南移 C.12月22日以后南移 D.6月22日以后南移 6、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BC ) A.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太阳直射点的 回归运动 C.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 多晴天 D.气压带、风带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副极地低压带与副热带 高压带之间
副极地低压带与极地高 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干燥
北半球的三圈环流
D
G G
90°N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D
G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G
D
赤道低气压带
0°
(3)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66°34´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