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三圈环流

合集下载

【优质文档】三圈环流说课word版本 (11页)

【优质文档】三圈环流说课word版本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三圈环流说课篇一:《三圈环流》说课人教版高一地理说课稿说课课题:2.4 全球性大气环流第一课时三圈环流课题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节全球性大气环流王玮丽温州第二十一中学一、教材分析1、单元教材分析2、本课教材分析2.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承上启下的知识点大气运动→全球性大气环流→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2.2 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点: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

(2)能力训练点: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3)德育渗透点: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学以致用解释生活中的地理。

2.3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和分析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移动的过程。

难点:三维空间中高空和近地面风向的联系二、教法和学法分析(一)说学生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是历史与社会,很少接触地理概念,基础教差,再加上高一学生还没有涉及立体几何的知识,在空间想象能力上较欠缺,因此在教学时要化繁为简,制造假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便于学生的理解,再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效果会更好。

(二)说教法1.设问式教学回顾总结、得出结论单圈环流分析得出结论二三圈环流分析得出结论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2.通过板图、多媒体、FLASH动画、侧视图、立体图等方式多角度的突破三圈环流中的难点(三)说学法 1.探究式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目的: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科学的价值观、科学方法。

2.创设环境、课堂模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3.板图演练三、教学程序设计和学法指导1.复习导入(由大气运动导入)2.新课教学①假设一个条件:地表是均一的、不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单圈环流赤道、两极受热不均热力环流单圈闭合环流(热0o ②假设二个条件:地表是均一的、考虑自转三圈环流赤道、两极受热不均 + 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0o30oN 60oN90oN思考:知识拓展,提出问题1.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机制有何差异?(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2.高气压控制下的天气与低气压控制下的天气相同吗?归纳:掌握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方法1. 气压带形成成因:热力成因(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动力成因(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2.高低气压:相间分布,且南北对称3.风向: 北半球:3撇;箭头指向低压南半球:3捺;箭头指向低压4.天气状况:低气压:气流上升、阴天多雨高气压: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巩固练习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含答案) 1.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

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及季风。

4.结合具体气候类型的特点,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①气压带(北半球)②风带(北半球)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1.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动力。

(√)2.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对称分布。

(√)3.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使水平气流向左偏转,环流方向与北半球相反。

4.气压带和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问题探究]分析三圈环流示意图(图1)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共同探讨问题。

图1图2探究1全球低压带和高压带各有哪几个?哪些气压带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提示:低压带有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高压带有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

其中赤道低压带是由于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极地高压带是由于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形成属于热力原因。

探究2哪些纬度位置多雨?为什么?提示:赤道和60°纬度多雨,这两个纬度位置都是由低压带控制,气流上升,容易凝结形成降雨。

探究3确定各风带的风向,填在下表中,并分析风带风向的特点。

提示:从图中读取各风带的风向由于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不同,因此南北半球对称风带内的风向也关于赤道对称,东西方向相同,但南北方向相反。

探究4全球气压带、风带随着季节变化其分布有什么变化规律?提示: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的变化其分布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同。

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时,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太阳直射点向南回归线移动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移动的纬度幅度为5°~10°。

高一地理期中知识点梳理

高一地理期中知识点梳理

高一地理期中知识点梳理在高一地理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丰富而有趣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掌握和复习,下面对期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首先是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我们知道,宇宙是极其广阔的,由各种天体组成,像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等等。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围绕着太阳公转,同时也在自转。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地球所处的位置恰到好处,使得它具备了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比如温度适中、有液态水等。

太阳对地球非常重要,它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能量,这就是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是地球上生命活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等的主要能量来源。

而太阳活动也会对地球产生影响,比如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的磁场,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还可能导致极光等现象。

二、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核则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呈液态,内核为固态。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这是我们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依据。

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它的成分复杂,对地球起到了保温、保护等作用。

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等。

生物圈则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它与其他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三、地球上的大气大气的组成成分包括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

干洁空气中氮气、氧气所占比例较大。

大气的受热过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时,会被大气削弱一部分。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地面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这就是地面辐射。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增温,同时大气也向外辐射热量,一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与图例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与图例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精选图第一节大气运动一、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2、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

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这种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图2.1)。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采。

4、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

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长得多。

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5、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

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练习题:1.填空 A C D 1 2 3 4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如图6-1)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

垂直方向上的高低压与温度有关。

②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③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4、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补全)三、大气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含义: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水平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1)方向:与风向相反(2)可以减小风速**风向与摩擦力的方向总相反;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与风向、摩擦力的方向相垂直;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总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相反.4、等压线图判判读规律:(1)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高压脊(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低压槽(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2)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3)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如下: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做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用来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或向左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过该点的风向。

高一地理全球性大气环流

高一地理全球性大气环流

D
G G
90°N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D
G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G
D
赤道低气压带

课堂活动:
你能否根据前面的讲 述,将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画出来?
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赤道低压带
东南信风
副热带高压带
30°S
盛行西风
副极地低压带
60°S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90°S
(3)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 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1)假如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在 赤道上 ---单圈环流
D G 90N
极地高压带
60N
30N
G
D
赤道低压带
0
赤道温度高,极地温度低
单圈环流
想一想:
现实中,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是否存在?
(2)考虑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在 赤道上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6
5
热力环流原理下:
北极
赤道
赤道
间 存 在 的 热 力 环 流
南极
在 理 想 状 态 下 , 地 球 赤 道 和 两 极
一、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
1. 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 作用: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全球水 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 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 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3、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双选) A.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 B.地球自转偏向力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高一地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关于中纬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30º纬度附近气流上升B.60º纬度附近气流下沉C.地面形成西风带D.高空形成信风带【答案】C【解析】30°纬线附近由于受动力作用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60°纬线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形成副极地高气压带;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故地面形成西风带,高空形成东风。

【考点】该题考查三圈环流。

2.海洋污染物危害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大气环流B.水循环C.大洋环流D.生物循环【答案】C【解析】污染物进入海洋,沿海局部地区会形成富营养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暖流地区气候更高,对沿海地区的增温作用更加明显。

【考点】该题考查海洋污染。

3.三圈环流中,近地面两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交会在()A.赤道附近B.300附近C.600附近D.极地附近【答案】C【解析】三圈环流中,近地面两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交会,即极锋,出现在600附近处,故本题选C。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

4.读下两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甲河流中下游流域的主要补给形式和最大汛期的出现季节分别是A.冰雪融水冬季B.大气降水冬季C.地下水春季D.大气降水夏季【答案】B【解析】根据图中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此地气候类型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受气候特点的影响,此地河流下游的河水补给形式为雨水补给,汛期在冬季,综上选B。

【2】据图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盛行西南风C.盛行西北风D.潜水补给河水【答案】C【解析】上右图,根据甲河的水位和地下水水位的比较,河水补给给地下水,即为河流的丰水期——此地的冬季。

结合地中海气候的形成,此时为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根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的风向为西北风。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5.读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回答下列各题。

人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一2.2节《三圈环流》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一2.2节《三圈环流》教学设计

高一必修1第2章《三圈环流》教学设计【自主探究】一、大气运动的原因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A.太阳辐射B.地面C.大气D.海洋答案:A2、根本原因: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不均匀。

二、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读“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回答:(1)图中方框内是低压还是高压,用“高”或“低”填在图中。

(2)从空气的垂直运动来看:受热的地区空气,受冷地区空气。

(3)从水平方向看:空气从气压流向气压.(4)乙图的空气环流是因引起的,因此,称环流。

答案:(1)甲图A上为高压,B、C上为低压,乙图A上为高压,A 下为低压;B、C上为低压,下为高压.(2)上升下沉 (3)高低 (4)地面冷热不均热力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关于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B.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C.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D.在水平面上,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答案:ABD2、风的形成过程(1)读下面“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能力提升站】想一想:有人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地面,你认为对吗?提示:不对。

来源于太阳辐射请总结:根据“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示意图”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提示: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讨论:古诗云:“何时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试解释巴山为何多夜雨?提示:巴山地区谷地众多,夜间风从山坡吹向谷地,而山谷中气流则垂直上升,将水汽带上高空,受冷凝云致雨请思考:有气压差异就一定有空气的水平运动吗?提示:不一定。

气压差异一定要在同一水平面上。

①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是:A ,B ,C 。

②判断此图属于(南、北)半球图,判断的依据是。

③此图属于(高、低)空大气运动,判断理由是。

答案:①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②北风向在气压梯度力的风向上右偏③高高空大气的风向是在地转偏向力和气压梯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2)关于近地面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近地面风的形成是受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三个力作用的结果B.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C.北半球近地面低压中,大气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辐合D.北半球近地面高压中,大气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辐散答案:AB四、三圈环流1、假设地球不动,地表性质均一,那么大气运动的形式为()A.三圈环流 B.低纬环流 C.热力环流 D.季风环流答案:C2、读“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高一地理《大气环流》教案

高一地理《大气环流》教案

高一地理《大气环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大气环流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2.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

3.能够运用大气环流的知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

二、教学重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

2.大气环流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

2.大气环流对天气和气候的具体影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吗?(二)课堂讲解1.讲解大气环流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大气环流是指大气在地球表面及其上空大规模的运动。

根据其形成的纬度范围,可以分为三圈环流:低纬度环流、中纬度环流和高纬度环流。

大气环流对天气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如影响气温、降水等。

2.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

(1)低纬度环流:在赤道附近,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在低气压带两侧,大气上升形成上升气流,从而形成低纬度环流。

(2)中纬度环流:在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形成中纬度环流。

其中,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副热带地区的下沉气流形成的,副极地低压带是由于极地地区的上升气流形成的。

(3)高纬度环流:在极地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形成高纬度环流。

其中,极地高压带是由于极地地区的下沉气流形成的。

3.讲解大气环流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影响气温:例如,赤道地区由于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气温较高;而极地地区由于受极地高压带的影响,气温较低。

(2)大气环流影响降水:例如,中纬度地区受中纬度环流的影响,降水较多;而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降水较少。

(三)案例分析1.分析赤道地区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赤道地区的气候为什么如此炎热潮湿?2.分析中纬度地区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中纬度地区的气候为什么多变?3.分析高纬度地区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高纬度地区的气候为什么寒冷干燥?(四)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基于概念图的地理知识结构分析和学生学习诊断--以“三圈环流”为例

基于概念图的地理知识结构分析和学生学习诊断--以“三圈环流”为例

一、现状综述三圈环流是气候专题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通过“推翻假设—要素增加”的教学逻辑,完成从单圈环流向三圈环流的转变。

[1]对于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的教学,一般先以气压带分布规律作为基础,再结合地转偏向力等大气运动规律,完成风带分布规律的探究。

三圈环流一课中的知识结构逻辑性强,但通过课堂提问、作业等反馈形式显示,学生对于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掌握不佳、知识的逻辑性弱且遗忘率高。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

[2]学生的认知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

本文认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可视化可以帮助教师进行学习诊断,快速定位错误概念形成在哪个环节。

认知结构是知识的结构,可以看作是由相互联系的概念通过关系构成的知识网络。

[3]而概念图恰巧是一种将概念作为节点,连接线表示概念之间关系,并用连接词连接组成相关命题的图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知识结构可视化,并且加以充分利用对学生形成知识概念体系和促进目标达成有积极作用。

二、研究设计本文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三圈环流的教学目标分解为多个相关知识点,并从中提炼出若干概念。

根据教学经验和知识逻辑,运用Cmap Tools 软件绘制三圈环流的概念图(见图1)。

并基于教学目标,设置相应试题,以上海市崇明中学高一(6)班的3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三圈环流的目标达成度测试,完成数据的收集。

学习诊断阶段,以三圈环流概念图中的关系为基础,结合低知识掌握度的知识概念间的相关性分析,聚焦易错题的核心概念,探究学生在三圈环流一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对症下药,提高教学目标达成度。

杨 叶1,2 顾成云1(1.华东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上海 200062; 2.上海市崇明中学, 上海 202150)摘要:概念图是学生认知结构可视化的工具,充分利用能够对学生形成知识概念体系和促进目标达成产生积极作用。

本文以三圈环流相关概念为基础,结合知识概念间的相关分析,确认学生三圈环流概念的掌握情况,得到学生对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掌握不佳的原因。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归纳中学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要逐步造就自己主动获得学问和稳固学问的实力,下面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盼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归纳学问摘要1.地球内部三大圈层,岩石圈的构造,地壳构造的特点。

2.岩石圈的组成及三大岩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三大岩类之间的关系。

3.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理解地壳运动及流水、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学问构造一、地球内部1、地壳(1)分层A硅铝层:以氧、硅、铝为主,钠、钾较多B硅镁层:以氧、硅、铝为主,镁铁钙增多(2)构造特征地壳厚度不均和硅铝层不连续分布2、地幔3、地核二、岩石圈1、范围2、组成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三、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1)类型: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2)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层: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积累、重力、化学作用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一:地球运动的根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o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来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更①昼夜长短的变更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更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更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23o26’N以北在夏至日到达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更23o26’S以南在冬至日到达值越大南北回来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定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定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高一地理资料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高一地理资料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高一地理资料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某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高中地理2三圈环流课件必修1高一必修1地理课件

高中地理2三圈环流课件必修1高一必修1地理课件
第七页,共十八页。
3、三圈环流(huán liú)(以北半球为例)
极锋 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动力(dònglì)因素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60°N
副热带高压带
30°N


①低纬环流(huán liú) ②中纬环流(huán liú) ③高纬环流
(huán liú)
第八页,共十八页。
想一想
气压带的成因可以(kěyǐ)归纳为两类:
丁是热力(rèlì)原因形成的高压
B.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 C.乙是西北风,丙是东南风 D.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第十七页,共十八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开心听故事。在南、北纬30度附近海面,风不经常来做客,这可苦坏了古代航海的商人。人们(rén men) 因此给这个令人苦恼的无风带起了一个非常古怪的名字—马纬度。1.说出大气环流的概念、特性、成因及作
300S


副热带高压 信



晴朗
00


赤道低压 带
信 风

阴雨
(yīnyǔ)
第十三页,共十八页。
300N
副热带高 压带
晴朗
西 600N
极 900N
风 带
副极地 低压带
地 东
极地高 压带


阴 雨晴朗
(yīnyǔ)
体验 成功 (tǐyàn)
西南 方向 中国科考队到北极地区考察,他们
搭帐篷的时候门口应朝什么(shén me)方向?
第三页,共十八页。
一、气压(qìyā)带和风带的形成

高中地理教学创新案例--三圈环流模型制作课堂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创新案例--三圈环流模型制作课堂教学


再 结这5 步完成。在实
验准备 阶段 ,由老师 事先安排好实验 所需 要 的 材 料 ;然 后 小 组
近有下沉 的垂直气流。 第二步 ,赤道地区空气上升后,高空空气 密度增大 , 形成高气压;极地地 区空气下沉后, 高空空气密度减小 ,形成低气压。在水平气压 梯度力 的作用下 , 高空空气 由赤道流 向极地( 南 风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南风逐渐右偏成西 南风 , 在3 0 。 N附近高空偏转成西风。 这样 , 来 自赤道上空的气流不断在此堆积下沉 。 因此 , 3 O 。 N 附近 有 下沉 的 垂直 气 流 。 因此 近地 面 空 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空气 由此向南 、向 北流出 ,其 中向南流 的气流 ( j E 风 )受地转偏 向力的影响,逐渐偏成东北风 ( 近地面 ),低 纬环 流 形成 。 第三步, 从3 0 o N近地面向北流的气流( 南 风)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 逐渐偏成西南风( 近 地面 ) ;极 地 空气 下 沉 , 近 地 面空 气 密度 增 大 , 形成高气压,空气向南流出 ( 北风 ),逐渐偏 成东 北风 ( 近地面 )。于是在 6 0 。 N附近 , 从南边来的西南空气 和从北边来 的东北空气相 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 的气流之上。 因此 6 o 。 N附近有上升的垂直气流。 第 四步 ,6 0 。 N附 近空 气 上 升后 ,在高 空 分别 流 向 3 0 。 N( 高空 风 ) 和9 0 。 N( 高空 风 ) , 组成 了 中 纬度 和 高纬 度 环流 圈 。 四 、模 型 展 示 模型制作完成后 ,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小组 模型制作成果 ,并结合模型说出三透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展示也只能看得见仍然摸不着学生也只是凭借画面去想象难以形成空间思维的概念最后也是晕头转向

三圈环流对全球气候

三圈环流对全球气候

三圈环流对全球气候1、高一地理,为什么北半球大陆西岸的气候特点是由于三圈环流,东岸则是由于季风环流?说明理由我觉得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亚欧大陆来讲的。

事实上很多时候都有人提到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在北纬30度左右,挡住了西风带自西向东携带的水汽,这使得中国中东部地区,主要受到由于海陆间热力差异而导致的季风环流的影响。

青藏高原以西,则由西风水汽长驱直入。

很典型的是新疆的伊犁河谷地区在地形上为一个开口向西的喇叭口,该地区降水丰富,即主要是受到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的影响,而广大新疆其他地区,及甘肃、内蒙等,都因为太平洋季风难以到达,而西风带水汽也同样到达不了,而成为干旱、半干旱区。

对北美而言,则主要是西风环流所带水汽到东海岸就已经比较弱了,而且北美西海岸有一列面北向的高大山脉,也阻挡了西风带的水汽,所以其主要的降水来源应来自于季风环流。

2、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全球气压带,风带基本分布格局影响三圈抄环流分低纬、中纬、高纬袭环流,低纬环流形成的原因:赤道地区气温高,形成上升的暖气流,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流到北纬30度附近成了西风。

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空气就不能再继续北流。

赤道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又不能继续北进,便在北纬30度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近地面,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由副热带高压带向南北流出。

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压(北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由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

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

这样,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便形成了低纬度环流圈。

3、热力环流与地球气候的关系大气环流主要表现为,全球尺度的东西风带、三圈环流(哈得莱环流、费雷尔环流和极地环流)、定常分布的平均槽脊、高空急流以及西风带中的大型扰动等。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地球上的大气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复习,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 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 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大气
受热
过程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 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
2.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
移。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1.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
2.季风环流
7月东南

7月西南

3.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
6月(夏初)长江中下游梅雨;
副高(夏季风)势力强,北涝南旱。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
3.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热带草原气候
气候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

高一地理必修1气压带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1气压带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1气压带知识点高一地理必修1气压带知识点:1.形成:●单圈环流:理想环流圈●三圈环流:低纬、中纬、高纬环流。

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注意:记住名称、位置以及风带的风向。

气压带和风带关于赤道对称。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的时候,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冷高压,热低压)●气压中心(北半球):亚洲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冬季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夏季: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季风: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3.气候类型:●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要把降水和气温描述清楚。

●(1)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之下: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比拟重要的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于亚马孙平原、马来群岛、刚果盆地。

(2)温带海洋气候:一般温度高于0o,降水不多也不少;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温带大陆西岸;以西欧最典型,其余分布在北美洲西北岸、智利南部、澳大利亚东南端及新西兰等地。

(3)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枯燥,冬季温和湿润的气候类型。

分布于南、北纬30~40°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其余分布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澳大利亚南部沿海地区和非洲南部的开普敦地区。

(4)我国的气候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方)、温带季风气候(北方)、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高原气候(青藏高原)气压带相关知识点拓展:气压带,由于地球外表纬度上下不同,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于是形成不同的气压区域,这些区域就是气压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圈 环 流
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式
季 风 环 流 主要的大气运 动形式
(三) 全球气压带和分带的分布 1、三圈环流
第一步:
假设: 地球表面性质均一 地球不自转,无地转偏向力
单圈环流
北极
冷 极地高气压带
赤道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
极地高气压带 冷
南极
思考
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 存在地转偏向力,迫使运动着的大 气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 偏转,这样能否形成单圈环流呢?
C)
2.关于气压带叙述错误的是(
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 B.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C.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D.低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
B)
3.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 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第二步:
假设: 地球表面性质均一 地球自转,有地转偏向力
风向判断
南风
东南风
西南风
东风
西风
东北风 北风
西北风

90°N
极地东风
极地高气压带
60°N 盛行西风
② ①
副极地低气压带
3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
赤道低气压带

北半球三圈环流
活动2:在图中作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 活动3: 在图中画出南半球的近地面气压带风带。 300N
想一想:现实中赤道与极地之间的 这种热力环流是否存在?
低纬环流
近地面形成信风带
(北半球:东北信风 南半球:东南信风)
三 圈 环 地转偏向力 流
冷热不均
中纬环流
近地面形成西风东风带
(北半球:东北风 南半球:东南风)
1.大气环流(
A.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B.是大气运动中常见的形式 C.是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D.它很难调节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赤 道 低气 压 带 南 信 风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纬 西
热力因素
南北对称 风 带:六个风带,南左北右 问题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有何规律?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气压 带 气压带:四高三低,相间分布
热力环流的形成
低 高 低
高 冷却 B 南极
低 受热 A 赤道

冷却 C 北极 不存在
低纬环流
600N
赤 道 低气 压 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
高纬环流
00 300S 600S
中纬环流
地 东 风 极地高气压带 900S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六风七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动力因素
东 中
第二章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热力环流的形成
低 高 低
高 冷却 B 南极
低 受热 A 赤道

冷却 C 北极
思考:从全球太阳辐射在高低纬度的分布来看,地 想一想:现实中赤道与极地之间的 球上的热源和冷源分别是什么地区? 这种热力环流是否存在?
(三)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最简单的大气 运动形式
热力环流
大气环流
4.
C
B
D
C
C
1、请在下图中的直线上画出箭头将环流完成;
2、写出a,b,c所代表的风带;
3、E,F,D所代表的气压带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副 赤 道 东南信风 热 带 盛行西风 低 高 气 气 压 压 带 带
极 极地东风 地 高 气 压 带
新宝5 新宝5娱乐
wzf702uv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