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课件-全草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一一全草类中药细目常用全草类中药的鉴定要点全草类中药鉴别特点(一)性状鉴别全草类中药的鉴别,应按其所包括的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分别进行观察。
观察草本茎时,一般按茎的形状、粗细、颜色、表面特征、叶序、花序、横断面、气、味等顺序进行。
止匕外,鉴别过程中,如有完整的叶、花,可在水中浸泡后展开进行观察。
(二)显微鉴别全草类中药多数为双子叶植物,少数为单子叶植物。
观察时首先应根据维管束类型及排列方式区别是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
1.双子叶植物草质茎横切面自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维管柱。
茎一般没有周皮,由表皮行使保护作用。
表皮多由1列扁平长方形、排列整齐、无细胞间隙的细胞组成,常有角质层、气孔、毛茸、蜡被等附属物;皮层主要由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靠近表皮部分的细胞常具叶绿体,故嫩茎呈绿色,有时分化成厚角组织,分布在棱角处或呈环排列;维管柱占较大比例,维管束多为无限外韧型,呈环状排列,髓部发达,髓射线较宽。
2.单子叶植物草质茎横切面最外层为表皮,向内是基本薄壁组织,其中散生多数有限外韧型维管束,无皮层、髓和髓射线之分。
观察时应注意厚壁组织、结晶体及分泌组织等的有无及其特征。
3.全草类中药粉末显微特征全草类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时,一般应注意观察茎叶的表皮细胞、非腺毛、叶肉组织、草酸钙或碳酸钙结晶、花粉粒等特征;带有根及根茎者还应注意淀粉粒、导管和厚壁组织等特征。
要点来源(24种)要点性状鉴别1.麻黄(1)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 (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2)中麻黄: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节上膜质鳞叶长裂片3 (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3)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
中药鉴定学课件 草1
生或栽培。
二、性状: 1.茎方形,有纵沟,倒生柔毛,断面髓部白 或中空;
2.叶皱缩,常3裂,边缘有疏齿; 3.轮伞花序腋生,苞片刺状,萼宿存,具5尖 齿,花冠常脱落。
木贼麻黄
的草质茎
分为: 木质茎、 草质茎
草 麻 黄
产地:主产于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 吉林、辽宁等地。草麻黄产量大。
二、性状: (一)共同点:
1.茎圆柱形,有细纵棱,节上生 鞘状膜质鳞叶; 2.折断——有粉尘飞出; 3.断面略纤维性,周边黄棕或黄 绿,髓部红棕色; 4.气微香,味涩、微苦。
(二)区别: 品 种 鳞叶
附:地丁的种类较多, 主要有:
1.同属多种的全草: ①东北堇菜 ②戟叶堇菜 ③长萼堇菜 ④犁头草
犁头草叶和果
2.不同科的植物(差异大)
①广地丁—— 龙胆科华南龙胆的全草,两广用。
②甜地丁—— 豆科米口袋的全草,全国用
③苦地丁—— 罂粟科紫堇的全草,多省使用。
3.黄花地丁——菊科蒲公英
金钱草 一、来源:报春花科过路黄的全草
嵌晶纤维—— 纤维的壁上镶嵌砂晶或小方晶
3.角质层(角皮)具乳头状突起; 4.棕色块,形状不规则。
角质层
棕色块
三、成分: 麻黄碱(显著的中枢兴奋作用,长期用可引起嗜好
及耐受性)
四、习用品 丽江麻黄
1.表有粗深纵沟; 2.鳞叶长1.5-3mm,先端2 裂,锐三角形,暗棕色。
附:麻黄根 ——表红棕或灰棕,栓皮易落,体轻,断面木 部(浅)黄,有放射纹。
广金钱草(药典)
一、来源:豆科广金钱草的茎叶 二、性状: 1.茎圆柱形,密被黄色柔毛; 2.叶互生,小叶1或3,全缘, 顶微凹,基部心形,下面有灰 白色紧贴绒毛,侧脉羽状; 3.托叶2,披针形。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课件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1
二、全草中药类性状鉴别 运用药用植物分类学、形态解剖学的知识, 综合鉴定。 鉴别方法:应按照其所包括的器官,如茎、 叶、花、果实、种子等分别进行。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2
观察草本茎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形状及大小 2. 颜色 3. 表面特征 4. 叶序 5. 花序 6. 茎横断面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3
三、全草类中药的显微鉴别 (一)草本植物茎的横切面构造, 1.表皮 通常没有木栓形成层,因此多数无周皮。表
皮上有毛茸、气孔、角质层。 2.皮层 其最外几层有时分化成厚角组织或厚壁组
织,内部为薄壁组织。 3.中柱鞘 为一列或数列细胞组成,常为厚壁组织。 4.维管束 排列成环,多为外韧型维管束。 5.髓部 位于茎的中央,通常占的比例较大。
裂片3(2)裂,l 裂片先端尖锐。
髓部 类圆形 类圆形
类三角形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20
【显微鉴别】
草麻黄茎横切面:
① 表皮细胞一列,类方形, 外壁厚,被较厚的角质层, 棱线较宽,棱线间有内陷气 孔。
② 棱线处有下皮纤维束。
③ 皮层较宽,有纤维束散在。
④ 外韧维管束8~10个,形 成层环类圆形。木质部连接 成环,呈三角形,其中两对 较大,其余的大小不等。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19
三种麻黄性状鉴别
草麻黄 木贼麻黄 中麻黄
茎
少分枝,微具 较多分枝,无粗 多分枝,微具粗糙
粗糙感,直径 糙感,直径 1 ~ 感,直径 1.5~
1 ~6mm
1.5mm
3mm
节间长 1 ~6cm
1.5~3cm
2 ~6cm
鳞叶
2(3)裂,裂 片锐三角形, 先端反曲
常用中药饮片辨识-全草类ppt课件
草麻黄
木贼麻黄
小枝少分枝,较细 小枝多分枝,较细
中麻黄 小枝多分枝,较粗
节间相对较长, 2~6mm
节间相对较短, 1~3mm
节间相对较长, 2~6mm
膜质鳞叶较长,基 膜质鳞叶较短,基部
部联合为筒状, 联合为筒状,上部 先端2裂,反曲。 约1/4分裂,2裂,
多不反曲。
膜质鳞叶基部联合为 筒状,上部约1/3 分裂,3裂,先端 尖锐。
2. 断面棕褐色,有淡棕色的 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放射状 或波状,有时中空。
3. 气微,味甜,微苦。
最新版整理ppt
32
最新版整理ppt
33
锁阳——补阳药
来源:锁阳科植物锁阳
最新版整理ppt
34
锁阳
药用部位:干燥肉 质茎。
鉴别特征:
1. 为扁圆形厚片,表面棕色 或棕褐色,粗糙,具明显 纵沟及不规则凹陷,有的 残存三角形的黑棕色鳞片。 体重,质硬,难折断。
鉴别特征:
1.茎、叶、花、果混合的短段 状。
2.茎方形,四面凹下成纵沟, 直径2-6mm,淡黄绿色,切面 中央为疏松白色的髓。
3.叶对生,多脱落,叶片灰绿 色,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 掌状或羽状3裂。
4.轮伞花序腋生,苞片刺状; 花萼筒状,上端5尖齿,花冠 多脱落。
5.气微,味微苦。
最新版整理ppt
3.叶对生,多卷缩或破碎。叶 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 且有稀而细小的毛茸。
4.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 花冠淡紫色。
5.气芳香,味辛、凉。
最新版整理ppt
12
广藿香——芳香化湿药
来源:唇形科植物广藿香
最新版整理ppt
13
广藿香
药用部位:干燥地上部分。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第十一章全草类中药药用部位为草本植物新鲜或干燥的全体、地上部分或地上某一部分的一类中药称为“全草类中药”。
药用部位为草本植物全体的如紫花地丁、蒲公英等;药用部位为地上部分的如淫羊藿、益母草等;有的药用部位为地上茎,如肉苁蓉等;有的药用部位为草质茎,如麻黄等。
麻黄【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产地】草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新疆、内蒙古等省区。
中麻黄主产于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等省区。
木贼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陕西等省。
、【采收加工】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化学成分】三种麻黄均含生物碱,主要是l-麻黄碱,其次是d-伪麻黄碱;另含微量的l-N-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2-去甲基麻黄碱、d-去甲基伪麻黄碱等。
麻黄碱是主要有效成分,伪麻黄碱有抗炎作用。
三种麻黄中生物碱的含量以木贼麻黄最高,草麻黄次之,中麻黄最低。
但草麻黄产量大,木贼麻黄产量少。
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麻黄草质茎节间的髓部,节部含量为节间的1/3~1/2左右。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多分枝。
节上膜质鳞叶裂片3(稀2),先端锐尖。
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无粗糙感。
膜质鳞叶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饮片麻黄:呈圆柱形的段。
外表面淡黄绿色至黄绿色,粗糙,有细纵脊线,节上有细小鳞叶。
切面中心显红黄色。
气微香,味涩、微苦。
蜜麻黄:形如麻黄段。
表面深黄色,微有光泽,略具黏性。
有蜜香气,味甜。
2.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草麻黄:①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脊线较密,有蜡质疣状突起,两脊线间有下陷气孔。
全草类中药鉴定技术.ppt
右旋甲基伪麻黄碱等。 (六)功效与主治
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风寒感冒,咳 嗽气喘,风水浮肿、骨节疼痛,小便不利,风邪顽痹,支气管哮喘。
全草类药材(麻黄)
药典品-麻黄根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中麻黄的
干燥根及根茎。 性状鉴别注意点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
(二)产地与采制 主产湖北、浙江、江苏等地。秋季
开花前枝叶茂盛时采割,除去老茎,阴 干。
黄花蒿原植物
全草类药材(青蒿)
(三)性状鉴定注意点 1.茎圆柱形,上部多分枝。 2.表面黄绿或棕黄,具纵棱。断
面中央有白色髓部。 3.叶互生,易碎,完整者展平后
为三回羽状深裂,小裂片矩圆形或长 椭圆形,两面被短毛。
2.某药材呈茎(方柱)形,表紫棕或黄棕,棱角处具茸毛。断 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多破碎,两面稀被茸 毛,下面有凹陷腺点。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该药 材为(薄荷 )
3.某药材茎(圆柱)形,上部多分枝。表面黄绿或棕黄,(纵 棱)。断面中央有白色(髓部)。叶互生,易碎,完整者展 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 被短毛。香气特异,味微苦,有清凉感。该药材为(青蒿)
河南、江西等地。夏、秋二季茎 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 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
薄荷原植物
全草类药材(薄荷)
(三)性状鉴定注意点 1.茎方柱形,表紫棕或黄棕,
棱角处具茸毛。 2.断面白色,髓部中空。 3.叶对生,多破碎,两面稀
被茸毛,下面有凹陷腺点。 4.轮伞花序腋生,花萼先端
5齿裂。 5.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 如图所示。
4.香气特异,味微苦,有清凉感。 如图所示。
中药鉴定学课件-全草类中药
(五)内在质量检测
浸出物:《中国药典》GAP
挥发油:适宜于具有香气的全草类:薄荷、青蒿
有效物质含量:通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 法、气相色谱法等等
指纹图谱研制:不同产地广藿香GC-MS图谱特征研究
对药典3种麻黄中6种生物碱进行测定,结 果图谱及含量均有差异。
现行药典对162种药材313种中成药应用HPLC进行含量测定
植物形态
小灌木或草本状小灌木,木质茎短。 草质茎绿色,分枝、节间明显,表 面有细纵纹;节上鳞叶膜质鞘状, 上部2~3裂。 雌雄异株。雌球花单生枝端,苞片 4 ~ 5 对,成熟时苞片增大,肉质, 红色,浆果状。 种子2。
草 麻 黄
木 贼 麻 黄
中 麻 黄
性状鉴别
三种麻黄的共性: ①均具节与节间。 ②表面具纵棱线。 ③叶退化成膜质鳞叶,基部联合成筒状。 ④折断时有粉尘飞出。 ⑤断面髓部红棕色(玫瑰心)。 ⑥味苦涩(生物碱、鞣质)。
三、鉴别方法
(一)植物分类学知识 1、依据所属分类位置科属的显著特征进行鉴别。如: 麻黄类:均具节与节间。表面具纵棱线。叶退化成膜质 鳞叶,基部联合成筒状。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髓 部红棕色(玫瑰心)。味苦涩(生物碱、鞣质)。 唇形科:方茎,具四棱,对生枝叶,被毛,轮伞(聚伞) 花序,唇形花,小坚果,多香气。 菊科:茎圆柱形,有纵棱纹,叶互生,常被毛,叶分裂, 头状花序,有香气。
4、带花全草:
花及花序均为重要鉴别特征。花序类型及花的 位置及萼片、花瓣、雄蕊、雌蕊、毛茸数目、各 部位着生方式。花的形状、颜色、气味等。
金钱草花成对着生于叶腋中,伪品聚花过路黄
(风寒草)花生于茎端。 白花蛇舌草叶纤细,花单生叶腋,柄明显; 水线草叶宽,花梗纤细,花2~5朵集成伞房花序, 腋生。
中药鉴定学课件 全套 第11章 全草类中药
H
C C CH3 H OH N H CH3
L-麻黄碱
D-伪麻黄碱
中药鉴定学
全草类中药
[理化] 理化] ①荧光:纵剖面置紫外光灯下,皮部亮白色荧光, 荧光:纵剖面置紫外光灯下,皮部亮白色荧光, 髓部亮棕色荧光. 髓部亮棕色荧光.
③粉末微量升华,可见细微针状或颗粒状结晶.
中药鉴定学
全草类中药
几种麻黄的比较
草麻黄 直径 纵棱线 表面 节间长 鳞叶长 鳞叶分 裂情况
少分枝,直径1 少分枝,直径1-2mm 18-20条 18-20条 略粗糙 2-6cm 3-4mm 裂片2 裂片2(稀3)尖端反曲, 尖端反曲, 基部连合成筒状. 基部连合成筒状.
木贼麻黄
较多分枝,直径1 较多分枝,直径11.5mm 1.5mm 13-14条 13-14条 无粗糙感 1-3cm 1-2mm 裂片2 裂片2(稀3)尖端不反 上部约1/4分离, 1/4分离 曲,上部约1/4分离, 呈短三角形. 呈短三角形.
粉末:棕色或绿色 粉末: ① 表皮细胞 : 碎片甚多 , 气孔 ①气孔 表皮细胞: 碎片甚多, 特异, 内陷, 特异 , 内陷 , 保卫细胞侧面 观呈哑铃形或电话听筒状. 观呈哑铃形或电话听筒状. ② 角质层: 极厚 , 呈脊状突起 , 角质层 : 极厚, 呈脊状突起, 常破碎呈不规则条块状. 常破碎呈不规则条块状. ③ 纤维 ; 多而壁厚 , 胞腔小或 纤维; 多而壁厚, 不明显, 附众多砂晶和方晶. 不明显 , 附众多砂晶和方晶 . ④ 髓部薄壁细胞:含红棕色或 棕色物;有的木化. 棕色物;有的木化. ⑤棕色块状物:较多. 棕色块状物:较多.
中药鉴定学
全草类中药
槲寄生( Visci) 槲寄生(Herb Visci)
中药鉴定学( 全草)(Herba)
化学成分
① 生物碱类 是麻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其中主要有左旋 麻黄碱(l-ephedrine)、右旋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左旋甲基麻黄碱(l-methylephedrine)、右旋甲基伪麻黄碱(dmethylpseudoephedrine)、左旋去甲基麻黄碱(lnorephedrine)和右旋去甲基伪麻黄碱(dnorpseudoephedrine)以及少量卞甲胺 (bznzylmethylamine)。 ② 挥发油类 含量很低,约0.15%。从草麻黄挥发油中 分离出l-α-萜品烯醇(1-α-terpineol)、2,3,5,6-四甲基吡 嗪(2,3,5,6-tetramethyl-pyrazine)、β-萜品烯醇(βterpineol)、萜品烯醇-4(terpineol-4)等。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 中 麻 黄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x Mey 或 木 贼 麻 黄 Ephedra equisetina Bunge的干燥草质茎。 产地: 主产山西、河北、甘肃、辽宁、新 疆、陕西等省区。 历史: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代药用 的麻黄主为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可能也包括木贼麻黄 Ephedra equisetina Bunge 与 异 株 矮 麻 黄 Ephedra minuta Florin.var.dioeca C.Y.Cheng。
习用品(5)
⑸ 细子麻黄E.regeliana Florin.、雌雄麻黄 E.fedtschenkoae Pauls、窄膜麻黄 E.lomatolepis Schrenk 主产新疆,草质 茎也作麻黄药用。前二者与木贼麻黄相 似,难于区别。窄膜麻黄与中麻黄相似, 较粗壮,但小枝呈扁圆柱形,节部鳞叶 下部3/4以上连合成筒状,上部均浅2裂。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
茎方柱形。叶多皱缩,破碎,易脱落。
薄荷
• 唇形科,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 燥地上部分。
• 7-8月割取地上部分(称头刀),供提取挥发 油用;10-11月割取的主供药用(称二刀)。 采收前1-2天及采收时宜选晴天,割后晒至半 干,打把,堆放1-2天,再摊开晒干。
8
广藿香
•唇形科,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的地上部分。 • 5-6月和9-10月间,枝叶繁茂时采收。拔起全株, 除去根,暴晒两天,堆起,用草席覆盖闷两天,然 后摊开再晒,反复至干,或半干时捆成把,再晒至 全干。 •主产于广东、海南。海南产量大、广东质量佳。 销全国,并有出口。
金钱草
• 报春花科草本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全草 ,习称大金钱草。
• 多年生草本,全株近无毛,叶、花萼、花冠 均有黑色腺条。茎匍匐,由基部向顶端逐渐 细弱呈鞭状,长20~60cm。叶对生,宽卵形 或心形,长2~5 cm、宽1~4.5cm,先端钝尖 或钝,基部心形或近圆形,全缘;叶柄长1~ 4cm。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达叶端;花萼5 深裂;花冠黄色,5裂;雄蕊5,不等长,花
2021/9/13
5
•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通淋,消肿。用于热淋、砂淋、 尿涩作痛,黄疸尿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肝胆结 石,尿路结石 。
• 伪品:聚花过路黄L conges-tiflora Hems混杂,药 材名“风寒草”。其区别特征为花朵多集生于枝端, 成密集状;茎叶均被白毛
2021/9/13
枝的顶端着生穗状轮伞花序, 长2~11cm。
• 唇形科,益母草 Leonurus japonicus Houtt.的干燥地上部 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带果种全草:
果实和种子可以帮助鉴定,有时是重要的 鉴别特征。果实种子的类型、形状、大小、颜 色、表面特征、质地、破断面等往往可以起到 重要的鉴别左右。 地丁类—— 紫花地丁蒴果椭圆形常3裂,种子淡棕色。 甜地丁(米口袋)荚果棕色圆筒状,种子棕色。 苦地丁(布氏紫堇)蒴果灰绿色,扁平长椭圆 形,种子黑色有亮光泽。
来源
为麻黄科植物
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
木贼麻黄 E. equisetina Bunge
中麻黄 E.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 的干燥草质茎。
主产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和陕西等省区。
草麻黄产量最大,麻黄商品主流;木贼麻黄次之;中麻黄最小。
显微鉴别
草麻黄茎横切面
1、表皮细胞外壁厚,被厚角质层,棱线 较密,有角质瘤状突起,两棱线间有 下陷气孔,保卫细胞壁木化。下皮纤 维束位于棱线处,壁厚,非木化。 2、皮层宽,外侧细胞栅状排列,含叶绿 体,有皮层纤维束。 3 、外韧型维管束 8 ~ 10 个,两对较大。 韧皮部狭小,外方有纤维束;形成层 环类圆形;木质部三角形,常成环;
石韦
Folium Pyrrosiae
为水龙骨科植物 庐山石韦 Pyrrosia sheareri (Bak.) Ching 石韦 Pyrrosia linqua (Thunb.) Farwell 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 (Christ) Ching 的干燥叶。 前二者习称“大叶石韦”,后者习称“小叶石韦”。
要点:类方形。表皮、腺鳞、腺毛、 非腺毛,厚角组织,内皮层,木质 部于四棱处发达,橙皮苷结晶
1、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有腺 鳞、腺毛和非腺毛。 2、皮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四棱处 有厚角组织;内皮层凯氏点清晰。 3、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狭环状;形 成层成环;木质部于四棱处发达。老 茎木质部相连成环。 4、髓部为大型薄壁细胞,中心或空隙
◆其中属于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特征是:表皮,具毛茸;表皮 下有厚角组织;维管束无限外韧型,但次生生长不发达,形 成层成环,木质部仅四角处发达;髓宽广,射线宽。 ◆属于薄荷茎的个性有:腺鳞、小腺毛、非腺毛的类型,橙皮 苷结晶,内皮层明显等。
同样也可以掌握诸如石斛茎的构造与单
子叶植物茎的关系;淡竹叶、薄荷叶的
2、专属性特征的归类
采用归类法可以总结各大类中药的专属性特征 麻黄类: 具节与节间,茎表面具纵棱线; 叶退化成膜质鳞叶,基部联合成筒状; 折断时有粉尘飞出; 断面髓部红棕色(玫瑰心); 味苦涩(生物碱、鞣质)。
(二)植物解剖学知识 1、依据不同科属、不同来源样品的组织结构进行鉴别。 如: 麻黄类:表皮角质层极厚,棱线处有瘤状突起、内陷气孔、 下皮纤维、皮层纤维、中柱鞘纤维、皮层栅状细胞。
主脉外侧及叶肉部尚有数个细小的分体中柱
粉末特征
粉末黄棕色 星状毛体部6-12细胞,辐射状排 列成上、下两轮,细胞呈披 针形;柄部1-9细胞。 孢子囊环带细胞,表面观扁长方 形。 孢子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肾 形,外壁具疣状突起。 叶下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连 珠状增厚,气孔类圆形。 纤维长梭形,胞腔内充满红棕色 或棕色块状物。
外观质量可用“形色气味”四字概括。 形:草质茎圆柱形或方柱形,或五角柱形,或具翼。 色:新鲜茎通常绿色或带紫色。 久贮或日晒会改变,霉变茎呈灰黑色。 如麻黄茎绿色,日晒久贮为黄色,有效成分易减少。 气:各异,与成分有关 味:各异,与成分有关 气味可以采用热水浸泡、揉搓等方法鉴别, 如:香薷揉搓后有浓郁香气,味凉而微辛; 薄荷芳香清凉气,尝有辛凉味; 鸡屎藤、败酱草有特异臭气。
中药瞿麦叶片上(左)下(右)表皮扫描电镜形态
金星蕨叶及茎表皮扫描电镜形态
3、叶的显微定量常数
气孔数 气孔指数 栅表比 脉岛数
(三)商品纯净度检测
全草类中药常常混有各种杂质,或水分、灰分超标。
检测项目包括:
杂质:杂草、非药用部位、泥土、杂物等。
水分:
灰分及酸不溶灰分
(四)外观质量检测
(六)其他方法
1、同工酶:唇形科6种全
草类药材同工酶的电泳
分析(原植物) 1.藿香 2.益母草 3.荆芥 4.薄荷 5.半枝莲 6.连钱草
2、分子生物学:不同产地广藿香RAPD指纹谱研究
(七)不同类型全草类中药鉴别要点与举例
捕捉重要特征。 1、带根及根茎全草:根及根茎为鉴别要点。 注意单双子叶和不同类型植物根及根茎的特 点。
要点:角质层,棱线处有瘤 状突起、内陷气孔、下皮纤 维、皮层纤维、中柱鞘纤维、 皮层栅状细胞。
4、髓部薄壁细胞含棕红色块状物,有少
数环髓纤维。 表皮、皮层及纤维细胞壁均有细小草 酸钙方晶或砂晶。
木贼麻黄横切面简图
中麻黄 横切面简图
粉末特征
◆要点:内陷气孔、表皮碎片(角 质层、结晶)、纤维(嵌晶纤维)、 色素块、导管(麻黄式)
石韦粉末图 1星状毛 2孢子 3孢子囊环带 4气孔 5纤维
麻 黄
Herba Ephodrae
为麻黄科植物 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 木贼麻黄 E. equisetina Bunge 中麻黄 E.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 的干燥草质茎。
1、茎方形,黄棕或紫棕色。节和棱明显,被柔毛,角棱处较密。质脆,
2、叶对生,宽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形,边缘有锯齿。上表面深绿色,
下表面灰绿色。稀被茸毛,有腺鳞凹点状。
3、轮伞花序,腋生。花萼钟形,5齿
裂,花冠淡紫色。
4、气芳香,味辛、凉。 ●以叶多、色绿深、气味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四方形。
上表面黄棕色,下表面主侧脉明
显,密被浅棕色星状毛。能 育叶孢子囊群在侧脉间。 叶柄长5-10cm.
显微鉴别
主脉处表皮内方为木化厚壁组织。
叶片横切面
上表皮下有1-2列下皮细胞,壁较厚;下表皮外被星状毛。 栅栏组织3-4列细胞;海绵组织狭窄。 周韧型分体中柱多个;最上方1个分体中柱的木质部三叉状,内皮层凯氏点清 晰。分体中柱外方为内侧壁增厚的大型细胞环圈,细胞内含有棕黑色物。
有柄石韦
植物形态
石韦
庐山石韦
性状鉴别
庐山石韦 叶片略皱缩,一型,披针形,长 10~25cm,宽3~5cm;基部
不对称,全缘。
上表面黄绿色,有黑色凹点;下表 面密生红棕色星状毛,侧脉间
布满圆点状孢子囊群。
叶 片 革 质 ; 叶 柄 具 四 棱 , 长 1020cm,粗壮。 无臭,味微涩苦。
石韦: 叶二型,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 长8~12cm,宽1~3cm。 Nhomakorabea 植物形态
小灌木或草本状小灌木,木质茎短。 草质茎绿色,分枝、节间明显,表 面有细纵纹;节上鳞叶膜质鞘状, 上部2~3裂。 雌雄异株。雌球花单生枝端,苞片 4 ~ 5 对,成熟时苞片增大,肉质, 红色,浆果状。 种子2。
草 麻 黄
木 贼 麻 黄
中 麻 黄
性状鉴别
三种麻黄的共性: ①均具节与节间。 ②表面具纵棱线。 ③叶退化成膜质鳞叶,基部联合成筒状。 ④折断时有粉尘飞出。 ⑤断面髓部红棕色(玫瑰心)。 ⑥味苦涩(生物碱、鞣质)。
构造与单、双子叶植物叶的关系。
2、超微形态研究: 茎叶表皮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广藿香叶表面扫描电镜特征 瞿麦叶表面扫描电镜特征 蕨类叶表面扫描电镜特征
扫描电子显微镜
离子溅射仪
1a
1b
1c
1d
2a
2b
2c
2d
3a
3b
3c
3d
不同产地广藿香叶表面扫描电镜特征比较
1. 气孔;2. 非腺毛表面;3. 叶表面纹饰 a. 牌香;b. 肇香;c. 湛香;d. 南香;
维管 束
髓 例
有限外韧型, 散列于基本组织中
不明显 石斛
无限外韧型,环列,髓射线较宽。
明显 薄荷
利用解剖学知识,可以对不同药用部位的组织结构与其分类地 位及其组织分化进行总结归类,相同的部分属于共性,不同 的部分属于个性。
薄荷茎构造及与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关系:
表皮细胞1列,被角质层,有腺鳞、小腺毛和非腺毛;皮层棱角 处有厚角组织,内皮层明显;韧皮部狭窄;形成层成环;木 质部于四棱处发达,射线宽窄不一;髓明显,细胞内含橙皮 苷结晶。
薄荷
Herba Menthae
为唇形科植物 薄荷 Mentha haplocalyx Briq. 的干燥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
具唇形科特征:方茎,对叶,轮 伞花序,唇形花,小坚果。
全株有香气,根状茎匍匐,茎红
紫,有疏毛、腺毛;花淡紫, 唇形,花冠筒内有毛环。
性状鉴别
易折断,断面白色,中空。
要点:方茎,带紫,具节棱, 断面白或中空;叶具腺点,上 部轮伞花序,清凉,芳香。
4、带花全草:
花及花序均为重要鉴别特征。花序类型及花的 位置及萼片、花瓣、雄蕊、雌蕊、毛茸数目、各 部位着生方式。花的形状、颜色、气味等。
金钱草花成对着生于叶腋中,伪品聚花过路黄
(风寒草)花生于茎端。 白花蛇舌草叶纤细,花单生叶腋,柄明显; 水线草叶宽,花梗纤细,花2~5朵集成伞房花序, 腋生。
(五)内在质量检测
浸出物:《中国药典》GAP
挥发油:适宜于具有香气的全草类:薄荷、青蒿
有效物质含量:通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 法、气相色谱法等等
指纹图谱研制:不同产地广藿香GC-MS图谱特征研究
对药典3种麻黄中6种生物碱进行测定,结 果图谱及含量均有差异。
现行药典对162种药材313种中成药应用HPLC进行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