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治验五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急促等临床表现,这些临床表现提示EV71感染中枢神经,引起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中枢性交感兴奋,致神经源性肺水肿[3]。也进一步证实这些临床表现是手足口病重型患儿进展为危重型的高危因素,

38例中重症24例,危重症7例,包括2例死亡病例。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EV71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起病第二、三天内出现的颈部抵抗及其它神经系统症状,并正确处理重症患儿,对危重症患儿及时使用呼吸机,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重症EV71感染治疗必须强调预防为主,早期治疗[4]。尤其是营养不良的患儿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本组死亡2例就是沉痛的教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S].2010.

[2]赵顺英,李兴旺,江载芳.关注小儿重型肠道病毒71型感染[J].中华儿科杂志,2008,6:401-403.

[3]何时军,陈栋,郑晓群,等.肠道病毒71型感染首发肺水肿与肺出血3例报告[J].中华儿科杂志,2008,7:513-517.[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印发.肠道病毒71型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版)[S].2011.

收稿日期:2012-02-15

口腔溃疡治验五则

潘苏白杭州市上城区中医院杭州310002

关键词口腔溃疡中医医案

口腔溃疡是泛指口腔内颊、腭、齿龈、唇、舌等黏膜发生点片状溃疡性损害的病变。包括复发性口腔溃疡、创伤性口腔溃疡、口腔黏膜结核性溃疡、放化疗后发生的口腔溃疡、扁平苔藓、白塞氏综合征及其它疾病引起的口腔溃疡。隶属中医“口疮”、“口疡”、“口糜”等范畴。口腔溃疡的发生不外乎心火灼伤、脾胃虚损、肝气郁滞、湿热壅阻、阴虚血瘀等因素所致。兹举验案例如下。

1心火灼伤

詹某,男,30岁,1998年6月就诊。主诉口渴喜饮,心中烦热,失眠,溲黄便干,口舌生疮或腐烂肿痛。诊见面赤,舌尖红降,脉数,舌尖及下唇多发溃疡。综合其脉症,乃心阴不足,心火灼伤所致。治宜滋阴降火,凉血宁心,方选自拟日清散。组方:栀子、淡竹叶、石菖蒲、五味子各6g,麦冬、三叶青、知母各

15g,生地、丹参各30g。7剂,每天1剂,水煎服。服药后,口疮隐退,心烦减轻,唯有睡眠尚微不安,原方加夜交藤、酸枣仁各15g。再7剂后,诸证消除。

按:火盛于上则面赤,火盛伤津则口渴喜饮,心火内炽则心中烦热,心主神明,火热扰心则失眠,心开窍于舌,火热循经上炎则舌尖红降,灼伤络脉则生疮或腐烂肿痛,溲黄,便干,脉数为里热证。治以麦冬、生地滋阴养心,栀子、淡竹叶、知母清散心火,五味子宁心安神,丹参凉血活血、宁心安神,石菖蒲化痰开窍,三叶青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全方滋阴降火,凉血宁心,治疗后诸证皆除。

2脾胃虚损

柳某,男,55岁,2006年11月就诊。主诉口破生疮,乏力。大便时有泄泻,有轻有重或时发时止,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多食后见腹胀、平素食欲不振。诊见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少气懒言,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综合其脉症,乃脾胃虚损,中气不振所致。治宜养脾健胃,补中益气,方选自拟日益散。组方:淮山药、炒米仁、黄芪各30g,山茱萸、知母、三叶青、焦六曲、海螵蛸各15g,升麻、吴茱萸各6g。7剂,每天1剂,加浓米汤煎服。服药后,乏力腹胀状况尚有,口疮减轻。原方增加苏梗、炒党参各15g,炒黄连6g。再7剂后,诸证好转。三诊仍以二诊方续服14剂。诸证消除。

按:脾胃主运化水谷,脾胃气虚,运化无力,故食少纳呆;食后不得消化,故食后胀满;脾胃气虚,运化无力,大便溏薄;脾不运化,水谷之精气不足,不能上升于肺,合成宗气,故气虚,少气懒言;脾主肌肉,主四肢,脾气虚则四肢倦怠,肌肉消瘦。脾胃为气血之海,脾胃气虚,则气血不足,故面色萎黄无华,舌质淡白。气血不足,则不能充实于脉,故脉缓弱。脾气主升,脾气不能升,则中气下陷。治以日益散养脾健胃,补中益气;黄芪、升麻升阳补气;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固脱,淮山药健脾补虚,益肺固肾,治诸虚百损;炒米仁、海螵蛸健脾祛湿;三叶青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防止收涩太过;吴茱萸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焦六曲健脾和胃,消食调中。诸药合力,顽痼得以治愈。

3肝气郁滞

朱某,女,53岁,2010年3月就诊。主诉口疮反复发作1年余,情志抑郁,急躁易怒,喜太息,胸胁少腹胀闷或窜痛,自觉咽中有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乳房作胀隐痛,月经失调,偶有潮热。诊见舌质暗红且干,脉弦。综合其脉症,乃肝气郁滞,肝阴不足。治宜疏肝理气、导滞化郁。方选自拟日苏散。组方:香附、知母、瓜蒌皮、郁金各15g,垂盆草、炒白芍、虎杖各30g,柴胡、黄芩、绿梅花各10g。7剂,每天1剂,水煎服。服药后,口疮退去,燥怒胀痛都有好转,只有潮热、咽中异物感依然。考虑到患者年龄,恐有更年期与梅核气症状,酌加厚朴、制半夏、仙灵脾各15g,青蒿30g。再21剂后,痼疾得以痊愈。

按:肝失疏泄、气机失调与人的精神因素密切相关。若精神刺激,情绪不畅,气机郁滞,常表现为情志的改变,如情志抑郁,急躁易怒,喜太息等。肝经分布于两胁及少腹,肝经气滞,气机不畅,则表现为胸胁少腹胀闷或窜痛;气机不畅久郁生痰,痰随气逆上行,郁于咽部则成梅核气;气病及血,血行不畅,冲任失调则见乳房作胀疼痛,月经失调等。弦脉为肝病之主脉。治以日苏散疏肝理气,导滞化郁;香附、柴胡、郁金、绿梅花疏肝理气、除胀消痞;炒白芍缓急止痛,养血柔肝;瓜蒌皮清热化痰,宽胸理气;垂盆草、黄芩、知母清热解毒;虎杖祛风利湿,散瘀定痛。全方疏调共施,病证得除。

4湿热壅阻

王某,女,69岁,2011年1月就诊。主诉口疮纠缠数年,屡屡复发,身热不扬,头身困重,口干不欲饮,胸闷腹胀,不思饮食,皮肤发痒,痰多不咳,大便黏滞不爽,小便赤而不利,虽年事已高仍有带下黄稠、秽浊有味。诊见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综合其脉症,乃湿热壅阻所致。治宜清热利湿,化痰消饮。方选自拟日逐散。组方:浙贝母、三叶青、知母、佩兰、葶苈子(包煎)各15g,防己、生军(后下)各6g,白花蛇舌草、车前子(包煎)、薏苡仁各30g。7剂,每天1剂,水煎服。服药后,口疮隐退有半,大便仍欠爽,带下依旧。酌加煨木香、苍术、鸡冠花各15g。连服35剂后,诸证消失。

按:本证属湿热之邪,留恋蕴蒸所致的病证。《医林绳墨》谓:“如湿胜者,当清其湿;热胜者,当清其热,不可以热治,使湿愈重;热胜其湿,不可以湿治,使热愈大也。然则初谓其湿,当以利水清湿为要,使其湿不得以成其热也。久而湿化为热,亦不得再利其湿,使热反助其胜也”。本证系湿重之证,又以中下焦为主,湿重则头重身困、胸腹胀闷,痰饮湿阻致痰多屎黏小便不利,故而清利湿饮成为首任。拙选车前子、防己、生大黄、薏苡仁排湿利水,浙贝、葶苈子化痰祛饮,知母、三叶青、蛇舌草清热解毒,佩兰辟秽化湿。诸药参合,祛湿清热,阴霾始消。

5阴虚血瘀

范某,女,38岁,2011年3月就诊。主诉皮肤干燥、口腔溃疡、唇燥咽干、心悸,月经量少,大便干结,睡眠欠安。诊见舌质紫红或有瘀斑,少苔,脉沉涩无力。综合其脉症,乃肝肾阴虚,血瘀不荣所致。治宜滋养肝肾、活血化瘀。方选自拟日蒸散。组方:生地、黄芪各30g,川石斛(先煎)、山茱萸各12g,当归、赤芍、知母各15g,黄连、桂枝各6g。7剂,每天1剂,水煎服。服药后,口疮未发,大便、睡眠依旧。原方再加酸枣仁、玄参、柏子仁各15g。连服21剂后,诸证痊愈。

按:本证为阴液耗伤,血脉充盈不足,血行不畅而致血瘀;瘀血内阻,新血不生,化燥生风,更耗伤阴液,出现阴虚血瘀证。阴液与血液密切相关,互相影响,津液耗伤可致血虚,反之,血虚也可生风化燥,加重阴液亏虚。因此,治疗既要滋养肝肾之阴,又当活血祛瘀。方中用生地、川石斛、山茱萸滋补肝肾阴精,当归补血汤加赤芍活血补血,黄连与桂枝配伍取意于交泰丸,起到交通心肾、滋养安神的作用。

收稿日期:2012-02-17

欢迎订阅欢迎投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