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

合集下载

优化黑龙江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更智慧的政府治理

优化黑龙江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更智慧的政府治理
作者简介:王莉(1982.04-),女,本科,政工师,主要研 究方向为政工人事工作。
(上接第184页)和上海市的做法,政府部门设置完备的专业 培训体系,定期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转变思想观念,提升工作 效率,激发工作热情,在职业道德修养、政务工作和现代化工 具使用等多方面打造综合本领过硬的专业人才。借鉴青岛市 的做法,成立专门的电子政务发展机构来吸引人才,培养全 能型人才队伍。也可以从其他部门借调有熟悉业务流程、实 践经验的工作人员参与工作,还可发挥研究机构、行业协会 的作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专业的政务平台运 营团队,使之适应新时期电子政务管理的需求,最终促进更 高质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
优化黑龙江省“互联网+政务服务”, 实现更智慧的政府治理
文/东北农业大学李杨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民众对政府的服务质量 和效率要求日益增加。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移 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黑龙江省电子政务 蓬勃发展,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借鉴了中西方的发展 优势,着重分析发展现状,归纳总结发展问题,探索改革方 案,实现更智慧的政府治理。
(一)加强政务平台的联动机制建设,实现服务创新 目前,我国省级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体系已全部建成, "一网通”成为政府提供政务服务的主要形式。政府应当加 快政务服务从中央进一步向地方延伸的步伐,尽快实现"互 联网+政务服务”省、市、县、乡镇、村全覆盖,加强政务平台 的联动机制建设,推动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打通信息壁垒, 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休系。黑龙江省也可以参考部分政 府在选择政企合作运作模式和管理手段时探索形成的多种 实现方式,以及在基础设施建设、运维服务、政务信息资源 利用等方面积累的经验。 "服务型政府”以为民众提供合理、合法、优质的公共服 务为目标。政务服务平台应充分利用大数据系统,通过热点 话题讨论、在线问答、微直播等形式,倾听民意、了解民生, 根据自身优势及目标受众的特点,推进服务标准化和实用 性,以打造政务新媒体传播力、服务力为追求,及时更新平 台信息,打造精品内容,传达受众真正关心的事,推进电子 政务高标准建设、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黑龙江省各级政府 也可根据情况需要进行服务创新,例如疫情防控阶段开通 专门的防疫网站和应用程序,向公众及时准确提供疫情的 官方最新信息。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保护公众的电子信息安全 "互联网+政务服务”需具有良好的法制环境,才能实 现长远有序的发展。借鉴美国、日本等国的经验,国家应出台 政务平台的法律制度保障措施,出台《电子政务法》《电子政 务安全法》等基本法,明确电子政府的法律地位、主管部门职 责;出台《信息公开法》《网络信息安全法》等配套法律,保护 公众的电子信息安全。国内一些省市的法律法规也为黑龙江 省提供了经验借鉴,例如浙江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 法》、安徽省《5联网+政务服务办法》等。总之,黑龙江省要 建立高质量的网络安全防护网,为数据开放和数据保护提供 制度保障,消除安全隐患,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打造政务平台专业运营团队 人才对于"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势的充分发挥具有决 定性作用o政府可以借鉴新加坡政府的经验,委托科研机构、 高校等单位培养电子政务人才。借鉴安徽省(下转第192页)

酒泉市智慧政务相关政策文件

酒泉市智慧政务相关政策文件

酒泉市智慧政务参考政策文件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16‟108号)
2、《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
3、《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6‟51号)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办发…2016‟48号)
5、《国务院关于印发2016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发…2016‟30号)
6、《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国办发…2016‟23号)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国办发…2015‟86号)
8、《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
9、《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5‟21号)
10、《国务院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发…2015‟6号)
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66号)
12、《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互联万+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甘政办…2017‟80 号)
13、《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甘政发…2017‟14号)
14、《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做好信息惠民试点工作的通知》(甘政办发…2016‟71号)。

“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

“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

“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目录引言一、总则(一)指导思想(二)总体目标(三)重点任务1.业务支撑体系建设2.基础平台体系建设3.关键保障技术体系建设4.评价考核体系建设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主要容(一)按事项性质分类(二)按服务对象分类(三)按实施主体分类(四)按服务主题分类(五)按服务层级分类(六)按服务形式分类(七)按行政管辖分类三、“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架构(一)总体构架1.总体层级体系2.平台系统组成3.建设方式(二)业务流程(三)平台技术架构1.基础设施层2.数据资源层3.应用支撑层4.业务应用层5.用户及服务层(四)用户注册和认证体系1.分建方式2.统分方式3.统建方式四、政务服务信息的汇聚、发布与展示(一)需求侧(面向社会)1.用户访问——“我”2.信息资讯——“我要看”3.信息检索——“我要查”4.服务引导——“我要办”5.咨询问答——“我要问”6.监督评价——“我要评”7.个性化推送——“我的”(二)供给侧(面向政府部)1.事项清单标准化2.办事指南规化3.审查工作细则化4.业务办理协同化5.事项管理动态化五、政务服务事项的一体化办理(一)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外部服务)1.建设管理要点2.主要功能3.用户(自然人和法人)信息管理(二)政务服务管理和业务办理(部办理)1.基础业务功能(1)政务服务事项管理(2)政务服务运行管理(3)电子监察管理(4)电子证照管理(5)网上支付管理(6)物流配套管理2.功能拓展与流程优化(1)并联审批(2)加强事中事后监管(3)打通基层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4)政务服务热线(5)公共资源交易六、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一)统一数据交换1.目录与交换体系2.平台架构及功能3.备份机制及运行保障(二)各地区现有政务服务相关业务办理系统对接1.分类、分层级对接2.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对接3.数据交换容(三)省级平台与国务院部门相关系统数据对接1.对接要求2.对接方式(四)基础资源库共享共用1.共享共用模式2.访问方式和访问流程3.基础资源目录管理(五)建立数据共享利用长效机制七、关键保障技术(一)平台支撑技术1.统一用户与认证2.电子证照3.电子文书4.电子印章(二)平台保障技术1.安全保障2.运行管理(三)深化新技术应用1.运用大数据,实现政务信息资源有效利用2.充分利用政务云,实现集约建设、共享利用八、网上政务服务的监督考核(一)监督考核原则1.客观公正原则2.用户导向原则3.分类考核原则4.外结合原则(二)部监督(三)第三方评估1.评估方法2.指标体系3.评价方式(四)评估实施1.实施主体和考核围2.结果反馈与运用附录一: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要素附录二:政务服务公共信息资源目录信息规附录三:数据交换容与标准附录四:自然人和法人实名注册协议附录五: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评估参考指标体系附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总体层级架构和信息流架构示意图引言本指南在梳理总结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现状和共性问题基础上,吸收了、、、、、、、、、及、、等地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务服务大厅和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探索实践的成果经验,着眼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力求突出操作性、迭代性、前瞻性,坚持供给侧创新和需求侧牵引两端发力、群众“点餐”和政府“端菜”有机结合、线上服务和线下办事紧密融合,推动构建全国统一规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

包2建设方案

包2建设方案

包2-建设方案第一章项目概述3、项目建设方案编制依据1)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2)政务信息资源类规范、标准3)国家、省级、行业建设规范中办[2003]27号文件(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公通字[2004]66号文件(关于印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公通字[2007]43号文件(关于印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公信安[2009] 1429《关于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GB 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T 25058-2010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GB/T 22240-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指南 GB/T 20270-2006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2-2006 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3-2006 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A/T6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终端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级技术要求GA/T 709-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模型GB/T 22239-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0269-2006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ISO/IEC 27001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标准GBT 25070-2010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T 28448-2012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国土资源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国土资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信办发〔2007〕14号)《国土资源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国土资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信办发〔2012〕6号《关于开展全国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通知》(公通字〔2007〕861号)《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密码管理办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商用密码技术要求》4、项目概况4.1 项目背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我国信息安全保障的基本制度、基本策略、基本方法,是促进信息化发展、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根本保障。

“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思考

“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思考

标准课堂 / S t a n d a r d C l a s s r o o m08在供给侧改革中,“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政府开创政务服务新局面、创新政务服务新模式提供了良好契机和基础条件。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中强调规范各地区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办事指南、审查工作细则、考核评估指标标准化等。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建立健全“一网通办”的标准规范,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

“互联网+政务”是以政务服务平台为基础,以公共服务普惠化为主要内容,以实现智慧政府为目标,运用互联网技术、思维与互联网精神,连接网络与现实社会,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办事流程的优化重组。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互联网+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云端化”解决了由各地各部门的分散建设演化为集群、集约式规划与建设,实现效率最大化,并提高了安全可靠的效能,是政务服务体系中“升级重塑”,实现“为群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便捷、公平可及的政务服务”的重要环节。

标准化不仅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

魏礼群提出将标准化理念、原则、方法引入到行政管理服务部门,通过制定和实施适用于政务服务的标准体系,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是提升国家标准化水平必不可少的内容。

面对各级政府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虽进行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现实困境,杨惠等人提出应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资源标准化,结合国家最新的“互联网+政务服务”顶层设计,在遵循政务服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架设的实现策略。

目前国内对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政务服务的新模式,大多聚焦国外政务服务经验介绍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顶层制度设计与创新路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南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南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9.29•【文号】国办函〔2021〕105号•【施行日期】2020.09.2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21〕1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南》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建设指南要求,加强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互联互通,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能力,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9月29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南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依托本地区本部门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取得了积极成效,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已成为各级政府服务企业和群众的重要渠道。

但还存在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管理分散、标准规范不统一、数据共享不充分、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备等突出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全国一体化平台)移动端建设,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制定本建设指南。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和规范全国一体化平台移动端建设管理,推动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互联互通,全面提升移动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互联网+政务服务》测试题及答案

《互联网+政务服务》测试题及答案

《互联网+政务服务》测试题及答案一、多选题1、当前互联网+政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BCD )A、网上政务服务内容不规范B、服务不便捷C、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不互通、数据不共享,D、线上线下联通不畅,政务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够高2、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总体目标是( ABCD )A、优化各地区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不断简化优化企业和群众办事流程B 促进网上政务服务运行规范C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3、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总体原则是( ABC )A、坚持问题导向B强化顶层设计C注重资源整合D各自创新为政4、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主要任务是( ABCD )A、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优化政务服务供给B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C解决影响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难点堵点D进一步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5、“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具体目标是()A、政务服务标准化政B、务服务精准化C、政务服务便捷化D、政务服务平台化6、政务服务平台化就是要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多级联动的政务服务平台体系,建成网上统一身份认证体系、统一支付体系、统一电子证照库,推动跨部门、跨地区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7、“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点任务是重点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 ABCD )8、A 、业务支撑体系B基础平台体系C、关键保障技术体系D评价考核体系9、开展各地区各部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主要是为实现政务服务事项( ABCD )A、统一申请B统一受理C集中办理D统一反馈和全流程监督9、建设各级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目的是推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身份互信、证照互用及( ABCD )A、业务协同B实现就近办理C同城通办D异地可办10、互联网关键保障技术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建成网上( ABCD )A、统一身份认证体系B、统一支付体系C统一电子证照库D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11、“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A、网上大厅B、办事窗口C、移动客户端D、自助终端12、“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逻辑上主要由( ABCD )构成。

国务院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

国务院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

国务院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佚名
【期刊名称】《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年(卷),期】2017(0)1
【摘要】为进一步加强全国一体化的“互联网十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整体设计,不断提升各地区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水平。

国务院于2016年12月20日印发《“互联网十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建设指南》)。

【总页数】1页(P4-4)
【关键词】服务体系;互联网;国务院;政务;指南;技术;一体化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
【相关文献】
1.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 [J], ;
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 [J], ;
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 [J], ;
4.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 [J],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指南

“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指南

“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指南一、总则(一)指导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等重要工作部署,以促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措施落地为目标,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优化政务服务供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解决影响企业办事创业的“难点”“痛点”“堵点”,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通过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推动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运用标准化原理、方法和技术,优化行政权力运行流程,约束自由裁量权,以标准化提升政府服务的集成化、高效化、便捷化、精准化、智慧化、普惠化水平,为建设全区及全国行政审批“一张网”、实现“一网通办”奠定坚实基础。

(二)编制依据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23号)2.《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号)3.《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16〕108 号)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39号)6.《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关于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国办电政函〔2017〕50号)7.《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发改高技〔2017〕1272号)8.《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中央编办财政部审计署关于印发<加快推进落实《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高技〔2017〕1529号)9.《行政许可标准化指引(2016版)》10.《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厅字〔2018〕22号)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8〕45号)12.《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7〕40号)1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梳理进驻自治区本级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服务平台相关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的通知》(内政办发〔2017〕101号)14.《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及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15.《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自治区本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实体大厅窗口设置和进驻人员选派等工作的通知》(内政办发〔2018〕6号)(三)原则和目标1.建设原则(1)科学合理。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案例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案例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案例发布源:北京北大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一、建设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形成全国统一政务服务平台。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为进一步加强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整体设计和标准化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建设指南》)。

《建设指南》按照“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资源整合、注重开放协同”的原则,以服务驱动和技术支撑为主线,提出了优化政务服务供给的信息化的解决路径和操作方法,为构建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提供保障。

二、提升客户价值建成环保部跨部门协同、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服务的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平台化、协同化,政务服务流程显著优化,服务形式更加多元,服务渠道更为畅通,群众办事满意度显著提升。

一是政务服务标准化。

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标准化、办事指南标准化、审查工作细则标准化、考核评估指标标准化、实名用户标准化等,让企业和群众享受规范、透明、高效的政务服务。

二是政务服务精准化。

按照公众和企业办事需求,群众“点餐”与政府“端菜”相结合,将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要素和审查工作细则流程相融合,删繁化简,去重除冗,减条件、减材料、减环节,实现政务服务精准供给,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三是政务服务便捷化。

以用户为中心,整合政务服务资源和流程,提供个性化政务服务,实现一站式办理。

对政务服务办理过程和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创新办事质量控制和服务效果评估,大幅提高政务服务的在线化、个性化、智能化水平。

四是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化。

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多级联动的政务服务管理平台体系。

着力破解“信息孤岛”,建成网上统一身份认证体系、统一电子证照库,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数字政府智慧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服务解决方案

数字政府智慧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服务解决方案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 》
吸收地方和部门依托平台创新建设经验以“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次数”为目标, 逐步推进“一网通办”
2016
2018
2019
详细技术指南
持续优化服务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 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发〔2016〕 108号)
数字政府一网通办智慧政务 服务解决方案
1 政务服务趋势和挑战 2 “一网通办”政务服务解决方案 3 成功案例
3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政府重大改革举措
2015年5月1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首次提出了“放管 服”改革的概念,即:
简政 放权
放管 结合
办结 办结 银行发放 办结
• 缺少线上办理系统 • 串联办理 • 全程线下 • 持续性申报
用户为中心
TO-BE
城市通人才 服务专栏
精准服务
事项勾选(细 化)
申报
人才认定申报 人才落户申报 租房补贴申请 人才计划申报
审批
一次申报
统一审批
统一事件服务
财政审核
①依托统一事件服务中心,提供数 据共享服务,实现申请表单、证照 信息统一复用
申请
预审
材料确认
传统审批模式
受理
材料分派
审批
审批结果
出证
智能申请
表单/材料辅助录入
智能审批
OCR对申报材料进行识别,代替人工自动校 验申办信息,系统根据规则自动审核
即时
人工
出件 复核&监管
① 对市民/企业:秒办秒结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最新)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最新)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X〕55号)、《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X〕5号)和《X 年全省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总体工作方案》(X政办明电〔X〕25号)文件要求,加快推进X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放、管、服”改革各项工作部署,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推进跨层级、跨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消除“信息孤岛”,逐步形成以X市政务云平台为基础、以大数据管理为核心、以“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为主导的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建设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阳光政务、电子监察、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市、县、乡三级标准统一、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X市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打造建设集约、服务集聚、数据集中、管理集成的“网上政府”,促进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工作目标。

X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工作主要目标:到X年底,X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有效运行。

一是完成市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工作,实现市、县、乡级政府部门全覆盖,并与省电子政务外网互联互通;二是建成全市统一政务大数据平台,承载全市政务数据资源汇聚、交换、共享,具备大数据挖掘、分析功能,率先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提供支撑;三是建成全市统一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市、县、乡三级具备网上行政审批能力,群众关注的重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最终实现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融合运行。

二、主要工作任务(一)建设政务大数据平台及电子政务外网。

一是梳理并编制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空间地理信息及主题资源目录体系。

按照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梳理各部门信息资源,形成部门信息资源目录及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空间地理等基础信息资源目录和主题资源目录,制定目录及信息资源日常更新维护制度;二是搭建市政务大数据平台。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指南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指南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指南第1章电子政务概述 (4)1.1 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4)1.2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4)1.3 电子政务的国际发展趋势 (5)第2章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5)2.1 建设目标 (5)2.2 建设原则 (5)2.3 电子政务平台的效益分析 (6)第3章电子政务平台需求分析 (6)3.1 政务业务需求调研 (6)3.1.1 政务业务流程梳理:分析政务部门的组织架构、业务职能及业务流程,明确业务办理的各个环节,为电子政务平台提供业务支撑。

(6)3.1.2 政务信息资源分析:调查政务部门内外部信息资源,梳理政务数据类型、数据来源、数据用途等,为电子政务平台的数据整合和共享提供依据。

(6)3.1.3 政务管理需求调研:深入了解政务部门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监管执法等方面的管理需求,保证电子政务平台能够满足政务管理的实际需求。

(6)3.2 用户需求分析 (6)3.2.1 政务部门内部用户需求:分析政务部门内部员工的业务操作需求、信息查询需求、协同办公需求等,提高政务部门工作效率。

(6)3.2.2 政务部门外部用户需求:调研广大民众、企业等外部用户在使用政务服务平台时的需求,包括办事指南、在线申报、进度查询等,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7)3.2.3 特殊用户需求: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分析其在使用电子政务平台时的特殊需求,保证平台的无障碍服务。

(7)3.3 系统功能需求 (7)3.3.1 政务信息公开:提供政务新闻、政策法规、通知公告等信息发布功能,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公众。

(7)3.3.2 在线办事服务:提供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在线申报、办理、查询等功能,实现政务事项“一网通办”。

(7)3.3.3 政务数据共享:实现政务部门间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政务数据利用效率。

(7)3.3.4 协同办公:提供政务部门内部通信、文件传输、日程管理等协同办公功能,提升工作效率。

邢台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邢台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邢台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邢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4.01•【字号】邢政字〔2017〕9号•【施行日期】2017.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邢台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邢政字〔2017〕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大曹庄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邢台市人民政府2017年4月1日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7〕4号)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运用“互联网”思维,提高政务服务质量、效率,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问题导向、协同发展、开放创新的原则,按照“贯通、标准、共享、整合”的要求,加快建设全市一体化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逐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成果。

(二)工作目标。

按照省政府统一工作部署,建设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完善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和互认共享,全面提升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水平。

2017年11月底前,建成全市一体化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上连省级平台,贯通市、县、乡和市直各部门。

全面公开各级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部分事项的网上办理,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和网络化水平,增强政务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便捷性;2020年6月底前,实现互联网和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建成与国家和省级平台互联,覆盖全市的市级统筹、整体联动、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大幅提升网上办事服务能力和智能化水平,让政务服务更加高效、透明,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更方便、更快捷。

毕节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毕节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毕节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毕节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8.19•【字号】毕府发〔2017〕16号•【施行日期】2017.08.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毕节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毕府发〔2017〕16号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直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16〕108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6〕30号)和《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关于比照制定<2017年“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重点任务进度表>的通知》(黔政务通〔2017〕3号)精神,落实全省政务服务“工作一盘棋、办事一张网”建设工作部署,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切实提高政务服务质量与实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目标,秉持“开放、互动、平等、共享”互联网思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创新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方式,促进部门业务融合,切实增强政务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和便捷性,持续有效推进政府治理创新。

(二)工作原则——坚持统筹规划。

依托省网上办事大厅资源设施,加强集约化建设,推动各类政务服务平台整合,按照全省统一的制度标准规范,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多方利用。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指南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指南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指南第一章:概述 (3)1.1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定义 (3)1.2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发展背景 (3)1.3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意义 (3)第二章: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 (4)2.1 政策法规概述 (4)2.2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标准体系 (4)2.3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规范 (5)第三章:需求分析 (5)3.1 用户需求分析 (5)3.2 业务流程分析 (6)3.3 功能需求分析 (6)第四章:平台架构设计 (7)4.1 技术架构设计 (7)4.2 业务架构设计 (7)4.3 数据架构设计 (8)第五章:关键技术与应用 (8)5.1 云计算技术 (8)5.2 大数据技术 (8)5.3 人工智能技术 (9)第六章:平台安全与运维 (9)6.1 安全体系建设 (9)6.1.1 安全策略制定 (9)6.1.2 安全防护措施 (9)6.1.3 安全培训与宣传 (9)6.2 运维管理策略 (10)6.2.1 标准化运维 (10)6.2.2 资源管理 (10)6.2.3 变更管理 (10)6.3 灾难恢复与备份 (10)6.3.1 灾难恢复策略 (10)6.3.2 备份策略 (10)6.3.3 恢复策略 (11)第七章:用户体验与服务优化 (11)7.1 用户体验设计 (11)7.1.1 用户研究 (11)7.1.2 交互设计 (11)7.1.3 视觉设计 (11)7.1.4 用户体验评估 (11)7.2 服务流程优化 (11)7.2.1 服务流程梳理 (12)7.2.3 服务流程实施与监控 (12)7.2.4 持续改进 (12)7.3 用户反馈与改进 (12)7.3.1 用户反馈收集 (12)7.3.2 用户反馈分析 (12)7.3.3 改进措施制定 (12)7.3.4 改进效果评估 (12)第八章:平台建设与实施 (13)8.1 项目管理策略 (13)8.2 建设流程与步骤 (13)8.3 项目验收与评估 (13)第九章:平台推广与培训 (14)9.1 推广策略 (14)9.1.1 定位目标用户 (14)9.1.2 优化平台内容 (14)9.1.3 利用社交媒体 (14)9.1.4 合作与联盟 (14)9.1.5 线下活动 (14)9.2 培训体系 (14)9.2.1 培训目标 (14)9.2.2 培训课程设置 (14)9.2.3 师资队伍 (15)9.2.4 培训教材 (15)9.2.5 培训效果评估 (15)9.3 培训方式与内容 (15)9.3.1 线上培训 (15)9.3.2 线下培训 (15)9.3.3 实操演练 (15)9.3.4 案例分析 (15)9.3.5 互动交流 (15)第十章:绩效评价与监管 (15)10.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5)10.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5)10.1.2 指标体系构成 (16)10.2 监管机制 (16)10.2.1 组织监管 (16)10.2.3 外部监管 (16)10.3 绩效评价与监管流程 (17)10.3.1 绩效评价流程 (17)10.3.2 监管流程 (17)第十一章:国际合作与交流 (17)11.1 国际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17)11.2 国际合作与交流策略 (17)第十二章:案例分析 (18)12.1 国内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案例分析 (18)12.1.1 案例一:某省政务服务网 (18)12.1.2 案例二:某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 (19)12.2 国外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案例分析 (20)12.2.1 案例一:美国egov平台 (20)12.2.2 案例二:韩国egov平台 (20)12.3 成功案例总结与启示 (21)第一章:概述1.1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定义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为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提供政务服务信息查询、办理、交互、反馈等功能的系统平台。

网络背景下“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网络背景下“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27网络通信技术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利用中,必须要革新本领,有效转变政府职能。

而随着政务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延续,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优势,大幅提升了政府治理水平及效率,并为服务型政府形象塑造提供便利[1]。

与此同时,创新服务模式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将“群众跑腿业务”向“数据跑腿服务”转变,建立了“一站式”的政务服务,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东风,为政府政务服务质量的发展注入灵魂[2]。

1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面临的挑战1.1 行政理念转变知易行难政府政务长期受“人治”思维的影响,使政府在行政服务中残存有“权力本位”、“官本位”思想,而缺乏对公仆意识、法治意识及效能意识的确立,权力部门化、权力利益化的顽疾尚未完全根除,使“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推行受到一定阻碍[3]。

上述问题的存在也导致了在网络背景下,政府传统政务服务与“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之间不断博弈,影响平台建设向纵深发展。

因此,为适应网络时代的服务新需求,就必须要从服务理念上加以转变,改变传统的办公模式,而是向开放、共享、协同的“互联网+”模式转型,实现全新政府政务服务功能的拓展[4]。

1.2 服务整合质量亟待加强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的当下,信息架构的顶层设计、信息资源的统一及服务事项的规范等,均成为服务整合的主要影响因素。

这使得政务服务环节仍相对分散,政务处理的流程集中度不高,部分行政事务还无法完成线上审批办理,使线下与线下服务无法同步实施,两者之间的衔接问题亟待破解。

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平台操作的经验,导致群众在服务流程及办理交流上,难以获得最佳的体验,加之政务办理流程的繁复性和分散性,使“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应对能力不足,难以实现技术更新与群众需求的平衡,精准化程度有待提高,整体性、智慧性及便捷性问题突出。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5.12•【字号】甘政办发〔2017〕80号•【施行日期】2017.05.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电子信息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甘政办发〔2017〕80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省属有关企业: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将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关键举措。

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对全国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进行了顶层部署;2016年12月,在吸收浙江、江苏、贵州、甘肃、青岛等省市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国务院办公厅组织编制并印发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国办函〔2016〕108号,此件已在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公开发布,以下简称《建设指南》),为构建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提供指导;2017年1月,省政府印发了《甘肃省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甘政发〔2017〕14号),对全面、深入推进我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做出了总体安排。

我省自2015年开展甘肃政务服务网建设以来,各地各部门依托甘肃政务服务网,积极推进网上政务服务系统建设,开展网上办事,较好地优化了政府服务、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

但由于各地、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起步时间和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和应用情况、建设模式和数据标准不尽相同,不少地区和部门网上政务服务系统仍然存在分头建设等原因,导致网上政务服务内容不规范、事项不统一、可办事项少、服务不便捷、平台不统一的现象比较突出,网上政务服务系统互联互通难、数据共享难、线上线下融合难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急需推动各地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系统的规范化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目录引言一、总则(一)指导思想(二)总体目标(三)重点任务1.业务支撑体系建设2.基础平台体系建设3.关键保障技术体系建设4.评价考核体系建设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主要内容(一)按事项性质分类(二)按服务对象分类(三)按实施主体分类(四)按服务主题分类(五)按服务层级分类(六)按服务形式分类(七)按行政管辖分类三、“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架构(一)总体构架1.总体层级体系2.平台系统组成3.建设方式(二)业务流程(三)平台技术架构1.基础设施层2.数据资源层3.应用支撑层4.业务应用层5.用户及服务层(四)用户注册和认证体系1.分建方式2.统分方式3.统建方式四、政务服务信息的汇聚、发布与展示(一)需求侧(面向社会)1.用户访问——“我”2.信息资讯——“我要看”3.信息检索——“我要查”4.服务引导——“我要办”5.咨询问答——“我要问”6.监督评价——“我要评”7.个性化推送——“我的”(二)供给侧(面向政府内部)1.事项清单标准化2.办事指南规范化3.审查工作细则化4.业务办理协同化5.事项管理动态化五、政务服务事项的一体化办理(一)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外部服务)1.建设管理要点2.主要功能3.用户(自然人和法人)信息管理(二)政务服务管理和业务办理(内部办理)1.基础业务功能(1)政务服务事项管理(2)政务服务运行管理(3)电子监察管理(4)电子证照管理(5)网上支付管理(6)物流配套管理2.功能拓展与流程优化(1)并联审批(2)加强事中事后监管(3)打通基层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4)政务服务热线(5)公共资源交易六、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一)统一数据交换1.目录与交换体系2.平台架构及功能3.备份机制及运行保障(二)各地区现有政务服务相关业务办理系统对接1.分类、分层级对接2.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对接3.数据交换内容(三)省级平台与国务院部门相关系统数据对接1.对接要求2.对接方式(四)基础资源库共享共用1.共享共用模式2.访问方式和访问流程3.基础资源目录管理(五)建立数据共享利用长效机制七、关键保障技术(一)平台支撑技术1.统一用户与认证2.电子证照3.电子文书4.电子印章(二)平台保障技术1.安全保障2.运行管理(三)深化新技术应用1.运用大数据,实现政务信息资源有效利用2.充分利用政务云,实现集约建设、共享利用八、网上政务服务的监督考核(一)监督考核原则1.客观公正原则2.用户导向原则3.分类考核原则4.内外结合原则(二)内部监督(三)第三方评估1.评估方法2.指标体系3.评价方式(四)评估实施1.实施主体和考核范围2.结果反馈与运用附录一: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要素附录二:政务服务公共信息资源目录信息规范附录三:数据交换内容与标准附录四:自然人和法人实名注册协议附录五: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评估参考指标体系附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总体层级架构和信息流架构示意图引言本指南在梳理总结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现状和共性问题基础上,吸收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贵州、甘肃、宁夏及深圳、青岛、南京等地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务服务大厅和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探索实践的成果经验,着眼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力求突出操作性、迭代性、前瞻性,坚持供给侧创新和需求侧牵引两端发力、群众“点餐”和政府“端菜”有机结合、线上服务和线下办事紧密融合,推动构建全国统一规范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

本指南围绕促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措施落地,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办事难、审批难、跑腿多、证明多等突出问题,从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的角度提出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优化政务服务供给的解决路径和操作方法。

全文分为8个章节,第1章到第3章从总体原则、业务范畴和技术架构的角度对“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进行总体介绍,第4章到第8章分别从业务支撑、一体化平台、信息共享、关键技术、监督考核等角度提出具体技术方案和保障措施。

其中,总则是本指南的总纲,明确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原则;“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主要内容是业务基础,明确了政务服务的分类;平台总体架构是顶层设计,描述了平台总体架构模式、业务流程、技术平台、用户注册认证体系;政务服务信息的汇聚发布与展示、政务服务事项的一体化办理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业务核心,分别规范了政务服务静态信息发布和动态业务办理的数据流转及功能需求;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关键保障技术是支撑,提出了推动信息共享、证照互认等关键技术实现和应用方法;网上政务服务的监督考核是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重要抓手,提出了政务服务评估评价的参考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法。

此外,本指南以附录形式列出了技术体系建设涉及的5个主要标准规范要点,分别对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要素、公共信息资源目录信息、数据交换、实名注册协议、评估参考指标体系等进行规范。

本指南适用于各级政府及其具备相应主体资格且行使相应政务服务事项的工作部门、部门管理机构、依法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和组织、列入党群工作机构序列但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部门、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业(本指南中统称政务服务实施机构),组织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

各省(区、市)要按照本指南要求,结合实际统筹推动本地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地区特色,开展政务服务相关体制机制和应用服务创新。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依照本指南相关要求,做好本部门政务服务资源汇聚和审批服务系统整合,推动部门纵向业务办理系统与地方政务服务平台安全对接。

国务院办公厅将根据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技术发展等条件的变化以及各地区各部门的实践,适时组织对本指南进行修订。

一、总则(一)指导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促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措施落地为目标,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优化政务服务供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解决影响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难点堵点,进一步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方式为手段,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注重资源整合,优化各地区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不断简化优化企业和群众办事流程,促进网上政务服务运行规范、程序严密、过程透明、结果公开、监督有力,切实增强政务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和便捷性,为推进政府治理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总体目标2017年底前,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普遍建成网上政务服务平台。

2020年底前,建成覆盖全国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服务的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平台化、协同化,政务服务流程显著优化,服务形式更加多元,服务渠道更为畅通,群众办事满意度显著提升。

——政务服务标准化。

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标准化、办事指南标准化、审查工作细则标准化、考核评估指标标准化、实名用户标准化、线上线下支付标准化等,让企业和群众享受规范、透明、高效的政务服务。

——政务服务精准化。

按照公众和企业办事需求,群众“点餐”与政府“端菜”相结合,将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要素和审查工作细则流程相融合,删繁化简,去重除冗,减条件、减材料、减环节,实现政务服务精准供给,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政务服务便捷化。

以用户为中心,整合政务服务资源和流程,提供个性化政务服务,实现一站式办理。

创新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对政务服务办理过程和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创新办事质量控制和服务效果评估,大幅提高政务服务的在线化、个性化、智能化水平。

——政务服务平台化。

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多级联动的政务服务平台体系。

着力破解“信息孤岛”,建成网上统一身份认证体系、统一支付体系、统一电子证照库,推动跨部门、跨地区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政务服务平台向基层延伸,促进实体办事大厅规范化建设,公众和企业办事网上直办、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

——政务服务协同化。

运用互联网思维,调动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政务服务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平台化过程中,推动政务服务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作。

开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借助社会资源和智力,加快政务服务方式、方法、手段迭代创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用得上、用得好的“互联网+政务服务”。

(三)重点任务根据总体目标,围绕构建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以服务驱动和技术支撑为主线,重点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业务支撑体系、基础平台体系、关键保障技术体系、评价考核体系四个方面内容。

以服务事项标准化提升规范化发展能力,以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升协同化治理能力,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整体化服务支撑能力,以强化权力运行监督提升流程化约束能力,以政务数据开放和应用提升智慧化服务能力。

1.业务支撑体系建设针对办事事项不全面、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加强业务支撑体系建设。

围绕服务事项发布与受理、服务事项办理、行政职权运行、服务产品交付、服务评价等关键环节,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管理办法和制度措施。

各地区各部门组织梳理政务服务资源,建设形成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库,实现事项名称、事项类型、法律依据、基本编码统一,建立事项信息库动态更新机制和业务协作工作机制。

优化政务服务办理流程,深化并联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政务服务向街道、乡镇和城乡社区延伸。

与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信息惠民建设等工作形成合力,不断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提升政务服务供给水平。

2.基础平台体系建设针对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不互通、数据不共享等问题,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基础平台体系建设。

围绕平台架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各地区各部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申请、统一受理、集中办理、统一反馈和全流程监督,避免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平台“两张皮”、不同地区和部门现有平台无法交互等突出问题。

开展各地区现有各类业务办理系统整合,推进国务院部门统建系统数据对接,建设各级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推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身份互信、证照互用、业务协同,实现就近办理、同城通办、异地可办。

3.关键保障技术体系建设针对开展网上政务服务的普遍技术障碍,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关键保障技术建设。

针对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运行、安全保障等关键技术环节,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管理办法和制度措施,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配套支撑体系。

建成网上统一身份认证体系、统一支付体系、统一电子证照库,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便捷化、个性化、智慧化、安全化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