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解析

合集下载

“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

“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

“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目录引言一、总则(一)指导思想(二)总体目标(三)重点任务1.业务支撑体系建设2.基础平台体系建设3.关键保障技术体系建设4.评价考核体系建设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主要容(一)按事项性质分类(二)按服务对象分类(三)按实施主体分类(四)按服务主题分类(五)按服务层级分类(六)按服务形式分类(七)按行政管辖分类三、“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架构(一)总体构架1.总体层级体系2.平台系统组成3.建设方式(二)业务流程(三)平台技术架构1.基础设施层2.数据资源层3.应用支撑层4.业务应用层5.用户及服务层(四)用户注册和认证体系1.分建方式2.统分方式3.统建方式四、政务服务信息的汇聚、发布与展示(一)需求侧(面向社会)1.用户访问——“我”2.信息资讯——“我要看”3.信息检索——“我要查”4.服务引导——“我要办”5.咨询问答——“我要问”6.监督评价——“我要评”7.个性化推送——“我的”(二)供给侧(面向政府部)1.事项清单标准化2.办事指南规化3.审查工作细则化4.业务办理协同化5.事项管理动态化五、政务服务事项的一体化办理(一)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外部服务)1.建设管理要点2.主要功能3.用户(自然人和法人)信息管理(二)政务服务管理和业务办理(部办理)1.基础业务功能(1)政务服务事项管理(2)政务服务运行管理(3)电子监察管理(4)电子证照管理(5)网上支付管理(6)物流配套管理2.功能拓展与流程优化(1)并联审批(2)加强事中事后监管(3)打通基层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4)政务服务热线(5)公共资源交易六、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一)统一数据交换1.目录与交换体系2.平台架构及功能3.备份机制及运行保障(二)各地区现有政务服务相关业务办理系统对接1.分类、分层级对接2.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对接3.数据交换容(三)省级平台与国务院部门相关系统数据对接1.对接要求2.对接方式(四)基础资源库共享共用1.共享共用模式2.访问方式和访问流程3.基础资源目录管理(五)建立数据共享利用长效机制七、关键保障技术(一)平台支撑技术1.统一用户与认证2.电子证照3.电子文书4.电子印章(二)平台保障技术1.安全保障2.运行管理(三)深化新技术应用1.运用大数据,实现政务信息资源有效利用2.充分利用政务云,实现集约建设、共享利用八、网上政务服务的监督考核(一)监督考核原则1.客观公正原则2.用户导向原则3.分类考核原则4.外结合原则(二)部监督(三)第三方评估1.评估方法2.指标体系3.评价方式(四)评估实施1.实施主体和考核围2.结果反馈与运用附录一: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要素附录二:政务服务公共信息资源目录信息规附录三:数据交换容与标准附录四:自然人和法人实名注册协议附录五: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评估参考指标体系附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总体层级架构和信息流架构示意图引言本指南在梳理总结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现状和共性问题基础上,吸收了、、、、、、、、、及、、等地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务服务大厅和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探索实践的成果经验,着眼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力求突出操作性、迭代性、前瞻性,坚持供给侧创新和需求侧牵引两端发力、群众“点餐”和政府“端菜”有机结合、线上服务和线下办事紧密融合,推动构建全国统一规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

包2建设方案

包2建设方案

包2-建设方案第一章项目概述3、项目建设方案编制依据1)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2)政务信息资源类规范、标准3)国家、省级、行业建设规范中办[2003]27号文件(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公通字[2004]66号文件(关于印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公通字[2007]43号文件(关于印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公信安[2009] 1429《关于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GB 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T 25058-2010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GB/T 22240-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指南 GB/T 20270-2006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2-2006 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3-2006 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A/T6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终端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级技术要求GA/T 709-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模型GB/T 22239-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0269-2006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ISO/IEC 27001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标准GBT 25070-2010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T 28448-2012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国土资源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国土资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信办发〔2007〕14号)《国土资源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国土资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信办发〔2012〕6号《关于开展全国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通知》(公通字〔2007〕861号)《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密码管理办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商用密码技术要求》4、项目概况4.1 项目背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我国信息安全保障的基本制度、基本策略、基本方法,是促进信息化发展、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根本保障。

“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思考

“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思考

标准课堂 / S t a n d a r d C l a s s r o o m08在供给侧改革中,“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政府开创政务服务新局面、创新政务服务新模式提供了良好契机和基础条件。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中强调规范各地区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办事指南、审查工作细则、考核评估指标标准化等。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建立健全“一网通办”的标准规范,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

“互联网+政务”是以政务服务平台为基础,以公共服务普惠化为主要内容,以实现智慧政府为目标,运用互联网技术、思维与互联网精神,连接网络与现实社会,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办事流程的优化重组。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互联网+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云端化”解决了由各地各部门的分散建设演化为集群、集约式规划与建设,实现效率最大化,并提高了安全可靠的效能,是政务服务体系中“升级重塑”,实现“为群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便捷、公平可及的政务服务”的重要环节。

标准化不仅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

魏礼群提出将标准化理念、原则、方法引入到行政管理服务部门,通过制定和实施适用于政务服务的标准体系,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是提升国家标准化水平必不可少的内容。

面对各级政府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虽进行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现实困境,杨惠等人提出应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资源标准化,结合国家最新的“互联网+政务服务”顶层设计,在遵循政务服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架设的实现策略。

目前国内对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政务服务的新模式,大多聚焦国外政务服务经验介绍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顶层制度设计与创新路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南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南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9.29•【文号】国办函〔2021〕105号•【施行日期】2020.09.2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21〕1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南》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建设指南要求,加强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互联互通,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能力,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9月29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南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依托本地区本部门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取得了积极成效,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已成为各级政府服务企业和群众的重要渠道。

但还存在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管理分散、标准规范不统一、数据共享不充分、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备等突出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全国一体化平台)移动端建设,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制定本建设指南。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和规范全国一体化平台移动端建设管理,推动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互联互通,全面提升移动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互联网+政务服务》测试题及答案

《互联网+政务服务》测试题及答案

《互联网+政务服务》测试题及答案一、多选题1、当前互联网+政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BCD )A、网上政务服务内容不规范B、服务不便捷C、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不互通、数据不共享,D、线上线下联通不畅,政务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够高2、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总体目标是( ABCD )A、优化各地区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不断简化优化企业和群众办事流程B 促进网上政务服务运行规范C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3、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总体原则是( ABC )A、坚持问题导向B强化顶层设计C注重资源整合D各自创新为政4、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主要任务是( ABCD )A、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优化政务服务供给B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C解决影响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难点堵点D进一步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5、“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具体目标是()A、政务服务标准化政B、务服务精准化C、政务服务便捷化D、政务服务平台化6、政务服务平台化就是要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多级联动的政务服务平台体系,建成网上统一身份认证体系、统一支付体系、统一电子证照库,推动跨部门、跨地区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7、“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点任务是重点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 ABCD )8、A 、业务支撑体系B基础平台体系C、关键保障技术体系D评价考核体系9、开展各地区各部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主要是为实现政务服务事项( ABCD )A、统一申请B统一受理C集中办理D统一反馈和全流程监督9、建设各级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目的是推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身份互信、证照互用及( ABCD )A、业务协同B实现就近办理C同城通办D异地可办10、互联网关键保障技术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建成网上( ABCD )A、统一身份认证体系B、统一支付体系C统一电子证照库D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11、“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A、网上大厅B、办事窗口C、移动客户端D、自助终端12、“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逻辑上主要由( ABCD )构成。

国务院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

国务院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

国务院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佚名
【期刊名称】《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年(卷),期】2017(0)1
【摘要】为进一步加强全国一体化的“互联网十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整体设计,不断提升各地区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水平。

国务院于2016年12月20日印发《“互联网十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建设指南》)。

【总页数】1页(P4-4)
【关键词】服务体系;互联网;国务院;政务;指南;技术;一体化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
【相关文献】
1.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 [J], ;
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 [J], ;
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 [J], ;
4.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 [J],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指南

“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指南

“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指南一、总则(一)指导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等重要工作部署,以促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措施落地为目标,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优化政务服务供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解决影响企业办事创业的“难点”“痛点”“堵点”,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通过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推动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运用标准化原理、方法和技术,优化行政权力运行流程,约束自由裁量权,以标准化提升政府服务的集成化、高效化、便捷化、精准化、智慧化、普惠化水平,为建设全区及全国行政审批“一张网”、实现“一网通办”奠定坚实基础。

(二)编制依据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23号)2.《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号)3.《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16〕108 号)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39号)6.《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关于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国办电政函〔2017〕50号)7.《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发改高技〔2017〕1272号)8.《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中央编办财政部审计署关于印发<加快推进落实《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高技〔2017〕1529号)9.《行政许可标准化指引(2016版)》10.《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厅字〔2018〕22号)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8〕45号)12.《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7〕40号)1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梳理进驻自治区本级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服务平台相关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的通知》(内政办发〔2017〕101号)14.《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及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15.《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自治区本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实体大厅窗口设置和进驻人员选派等工作的通知》(内政办发〔2018〕6号)(三)原则和目标1.建设原则(1)科学合理。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案例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案例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案例发布源:北京北大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一、建设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形成全国统一政务服务平台。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为进一步加强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整体设计和标准化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建设指南》)。

《建设指南》按照“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资源整合、注重开放协同”的原则,以服务驱动和技术支撑为主线,提出了优化政务服务供给的信息化的解决路径和操作方法,为构建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提供保障。

二、提升客户价值建成环保部跨部门协同、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服务的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平台化、协同化,政务服务流程显著优化,服务形式更加多元,服务渠道更为畅通,群众办事满意度显著提升。

一是政务服务标准化。

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标准化、办事指南标准化、审查工作细则标准化、考核评估指标标准化、实名用户标准化等,让企业和群众享受规范、透明、高效的政务服务。

二是政务服务精准化。

按照公众和企业办事需求,群众“点餐”与政府“端菜”相结合,将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要素和审查工作细则流程相融合,删繁化简,去重除冗,减条件、减材料、减环节,实现政务服务精准供给,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三是政务服务便捷化。

以用户为中心,整合政务服务资源和流程,提供个性化政务服务,实现一站式办理。

对政务服务办理过程和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创新办事质量控制和服务效果评估,大幅提高政务服务的在线化、个性化、智能化水平。

四是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化。

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多级联动的政务服务管理平台体系。

着力破解“信息孤岛”,建成网上统一身份认证体系、统一电子证照库,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浅谈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构建及对策建议

浅谈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构建及对策建议

浅谈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构建及对策建议作者:蔡春梦来源:《科技风》2020年第04期摘要:“互联网+政务服务”成为政府有效治理的工具之一,促进政府服务与互联网有效融合,不仅仅是当代管理的手段,更是时代的进步趋势。

本文从电子政务国家政策以及湖南省工作实施方案入手,分析互联网+政务新模式,以及电子政务现状与弊端问题,以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为例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推动科技事业大跨步发展平台。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服务2015年,《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明确要求,2018年构建跨部门的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让数据资源流动和利用起来。

2018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湖南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省科技厅积极响应并出台抓好9项工作,及时对接省一体化平台。

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是湖南省科技厅主管的省级科研事业单位,根据本所职能定位和科技厅工作需要,承担大量厅政务服务工作,按照省科技厅党组织提出的打造“一库一机构一平台”职能定位,实现对科技项目的动态管理,建立一套适用于政府科研管理工作的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开展科技领域政策管理分析研究,科研项目申请、审查及项目进展、结题验收等一条龙系统已经成为各地科技主管部门的迫切需求。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现状分析政务服务平台主要包括科技档案建设、科技报告管理、科技计划项目和“两型”产品申报受理与评审组织、科技网络信息化建设、科技新闻宣传、科技统计分析等。

特别是湖南省科技信息管理系统,是科技厅科研业务管理的重要平台,覆盖全厅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的全流程管理,是“互聯网+政务”的网上办事窗口。

为全省科技创新型企业、科研机构以及科研人员开展科技项目信息化申报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省科技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存在的问题(一)线上线下平台兼容政务服务水平一体化建设从实体政务服务大厅过渡到网上服务大厅,虽简化了流程,但是具体实施效果欠佳。

“互联网+”时代基于大数据处理技术的政务服务研究

“互联网+”时代基于大数据处理技术的政务服务研究

“互联网+”时代基于大数据处理技术的政务服务研究发表时间:2019-05-09T13:51:07.40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3期作者:祁新坤[导读] 当前中国正处于“互联网+”时代,这代表着互联网与各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是一种新的发展形态。

江苏省盐城市纪委224000摘要:当前中国正处于“互联网+”时代,这代表着互联网与各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是一种新的发展形态。

大数据技术可以为政务数据的获取、存储、加工和分析提供技术支持,进而为政府进行政务可视化、政务预测、政务决策等提供良好的服务,对推动法治政府、效能政府、服务政府、智慧政府和创新政府等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互联网+;政务服务;大数据技术;政务大数据1. 概述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互联网+传统产业”已经正式提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而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提出了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适应新常态下经济社会的发展,促使政府积极的去创新,提升政府的政务服务水平,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可以说,“互联网+政务服务”正在创造着新的政务服务标准,必将为有效的改善这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办事效率。

2. 互联网+政务服务2.1互联网+“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形成的新的产业发展形式,其中心词是互联网,它是“互联网+”计划的出发点;符号“+”意为加号,即代表着添加与联合。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态,其关键是创新而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2.2. 新政务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是电子政务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可以极大提升电子政务的服务水平。

2017年1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对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进行规范,提出构建全国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

关于“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的几点思考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环节,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便利群众办事创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从实际出发,认真落实好国务院指导意见,推进我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取得新进展,是我区政务服务工作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我区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情况我区政务服务信息系统于2009年10月启动建设,将进驻区(县)政务服务中心的29个部门328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纳入该系统,并于当年12月底开通运行。

2010年6月完成系统第二期建设,增加了56个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

随着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我区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先后经过七次清理缩减,目前,录入政务服务信息系统行政许可事项共185项。

该系统系全省唯一指定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使用的信息系统,与省政府办公厅建设的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互联互通,由深圳太极软件公司开发和维护。

系统包括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两个子系统。

行政审批系统主要发挥办件受理、窗口与进驻单位网上传输和审核审批、存档查询、办件统计、限时办结预警、办理状态公示等功能;电子监察系统主要对每一个办理事项的办理时限、程序、进度等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纠错,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审批过程中出现的超期等违规行为。

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进驻单位中,除公安、交通、市场监管、残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牧种子销售许可、烟草专卖等部门或专项业务使用各自的专网外,其余各进驻单位窗口全部使用统一的行政审批系统。

此外,各分中心也未使用统一的行政审批系统。

2015年,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建成投入运行后,按照省的统一要求,我区完成了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XX区站点进驻事项数据库录入工作,对进驻区政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进行了网上办事业务操作培训,从技术条件上实现了公众可以通过PC终端进行办事网上申报。

当前“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趋势

当前“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趋势

当前“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趋势从2015年国家推出“互联网+”战略以来,政务领域也搭上互联网发展的快车道,在便民利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企业开办速度不断加快、老百姓政府办事获得感不断增强。

未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也会给政务领域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具体如下:集约化。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16〕108号)等文件要求,明确了政务服务建设的整体框架,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将各类政务服务应用、部门自建系统通过统一技术体系、统一接入标准、统一数据管理,接入到政务服务平台对外提供服务,提升政务服务集约化和精准化服务水平,从而实现服务渠道、用户体系、政务应用、技术规范的统一,有效破解我国当前面临的政务服务应用散乱、运维分散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协同化。

协同化是在业务审批、数据共享、部门协调方面,加强部门之间的政策协同。

过去数年,国家围绕“放管服”改革,在破解协同政务的体制机制障碍方面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也是一些地方能够比较快速地推进“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改革的根本所在。

但是当前还是存在众多信息壁垒,未来政务服务改革将向纵深发展。

因此,如何谋划更多的跨部门协同事项,解决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领域的协同难题,无疑是未来智慧政务发展必须关注的重点(部分引用汪玉凯教授讲话)。

标准化。

在建设政务服务平台过程中,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依旧存在着数据标准不一致、颗粒度不够细化的问题,信息共享难,严重影响政务服务改革成效。

因此,在未来智慧政务的发展过程中,加强顶层规划、统筹协调,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信息共享、数据安全、标准保障,加快信息化的法治建设以及标准化建设,为智慧政务发展保驾护航。

精准化。

当前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务领域,通过对平台的用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企业和个人画像,主动研判用户潜在的服务需求,精准的为用户提供政务服务,节约用户时间;同时按照事先设置的系统算法,多角度、多维度、可视化的呈现事情的本来面貌,从而发现隐藏在事后的发展规律,为监管部门、主管领导的政策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互联网政务平台的建设与服务优化

互联网政务平台的建设与服务优化

互联网政务平台的建设与服务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在各行各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务领域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政府和机关开始积极推动互联网政务平台的建设和服务优化。

本文将从建设互联网政务平台的意义、建设方向以及服务优化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设互联网政务平台的意义互联网政务平台是政府与公众、企事业单位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的重要渠道。

通过建设互联网政务平台,可以实现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可以提高政府与公众、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效率,减少信息传递的成本和时间;可以提供在线办事服务,方便群众和企事业单位办理各类政务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和满意度。

因此,建设互联网政务平台对于推进政务公开、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互联网政务平台的建设方向在建设互联网政务平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向:1. 整合资源,实现一网通办政府的各个部门、单位和系统之间存在着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的问题,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和数据的重复采集。

因此,在建设互联网政务平台时,需要将各个部门、单位和系统的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一网通办的目标。

这不仅可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还可以为群众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2. 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互联网政务平台涉及到大量的政府数据和公民个人信息,因此信息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在建设互联网政务平台时,需要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保护政府数据和个人隐私的安全。

3. 强化用户体验,提升服务质量建设互联网政务平台的目的在于为公众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用户体验,设计简洁易懂的界面,提供便捷的操作流程,并及时解决用户反馈的问题,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三、互联网政务平台的服务优化互联网政务平台的服务优化是提高平台运作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关键。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1. 提供多样化的为民服务互联网政务平台应该根据公众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为民服务。

政务服务大厅网络建设方案

政务服务大厅网络建设方案

政务服务大厅网络建设方案政务服务大厅是为了方便公民和企业获取政府相关服务而设立的场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建设已经成为政务服务大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下面是一份网络建设方案的详细说明,以提高政务服务大厅的效率和便利性。

一、目标和需求分析1. 提高办事效率:通过网络建设,实现政务服务大厅的在线办理,减少传统窗口排队等待的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2. 提供便利服务:政务服务大厅应提供全面的在线公共服务,包括但不限于行政许可、社会保障、公共资源交易等。

3. 数据共享和整合:政务服务大厅应能够与政府相关部门的系统对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整合,提高服务效率和准确性。

二、网络建设方案1. 基础设施建设:a. 网络带宽:政务服务大厅应具备足够的网络带宽,以满足多用户同时在线办理业务的需求。

建议采用高速光纤网络,提供稳定和快速的网络连接。

b. 无线网络覆盖:政务服务大厅应提供无线网络覆盖,让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使用有线或无线连接方式进行办事。

c. 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政务服务大厅应配备强大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以支持大量用户同时在线办理业务,并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2. 网站和应用开发:a. 政务服务大厅官方网站:建议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务服务大厅官方网站,提供在线办理业务的入口,包括但不限于在线申请、查询、下载等功能。

b. 移动应用开发:政务服务大厅应开发移动应用程序,支持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提供便捷的在线办理服务。

c. 数据接口开发:政务服务大厅应与政府相关部门的系统进行数据接口开发,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整合,确保办事过程中的数据准确性和实时性。

3. 安全防护措施:a.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政务服务大厅应配备有效的网络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b. 数据加密和身份认证:政务服务大厅应采用SSL加密技术,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办事数据的安全。

同时,应设立强制身份认证机制,防止冒名顶替等风险。

模拟考试(政务服务+综合第七次) (2)

模拟考试(政务服务+综合第七次) (2)

模拟考试(政务服务+综合第七次)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 政府督查包括哪些内容()?①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②上级和本级人民政府重要工作部署落实情况③督查对象法定职责履行情况④本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效能 [单选题]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④(正确答案)D.②③④2. 政府督查对象包括()。

①本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②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③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④受行政机关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 [单选题]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④(正确答案)D.②③④3. 《国务院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国发〔2021〕7号)要求,力争在()年底前建立简约高效、公正透明、宽进严管的行业准营规则,大幅提高市场主体办事的便利度和可预期性 [单选题] *A.2021B.2022(正确答案)C.2023D.2024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22〕2号)要求,()年底前,构建形成全国统筹、分级负责、事项统一、权责清晰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体系。

[单选题] *A.2021B.2022(正确答案)C.2023D.20245. 根据《四川省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手册》(川政公〔2021〕11号)对代办服务制度的相关规定,要对对受理事项实行限时办理,能立即办理的,当即予以办理;对在乡(镇)、村(社区)职权范围内的,并需要做好协调工作的,一般不超过()天;对一些国家有明文规定时限的办理事项,按规定时限办理。

[单选题] *A.1B.2C.3(正确答案)D.56. 根据《四川省完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手册》(川政公〔2021〕11号),办事群众到窗口申请办理或咨询行政审批事项时,窗口工作人员()当事人该事项的办理程序及所需申报材料等,主动提供相关示范文本、表格和资料,或告知当事人免费获取相关示范文本、表格和资料的途径。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指南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指南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指南第1章电子政务概述 (4)1.1 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4)1.2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4)1.3 电子政务的国际发展趋势 (5)第2章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5)2.1 建设目标 (5)2.2 建设原则 (5)2.3 电子政务平台的效益分析 (6)第3章电子政务平台需求分析 (6)3.1 政务业务需求调研 (6)3.1.1 政务业务流程梳理:分析政务部门的组织架构、业务职能及业务流程,明确业务办理的各个环节,为电子政务平台提供业务支撑。

(6)3.1.2 政务信息资源分析:调查政务部门内外部信息资源,梳理政务数据类型、数据来源、数据用途等,为电子政务平台的数据整合和共享提供依据。

(6)3.1.3 政务管理需求调研:深入了解政务部门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监管执法等方面的管理需求,保证电子政务平台能够满足政务管理的实际需求。

(6)3.2 用户需求分析 (6)3.2.1 政务部门内部用户需求:分析政务部门内部员工的业务操作需求、信息查询需求、协同办公需求等,提高政务部门工作效率。

(6)3.2.2 政务部门外部用户需求:调研广大民众、企业等外部用户在使用政务服务平台时的需求,包括办事指南、在线申报、进度查询等,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7)3.2.3 特殊用户需求: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分析其在使用电子政务平台时的特殊需求,保证平台的无障碍服务。

(7)3.3 系统功能需求 (7)3.3.1 政务信息公开:提供政务新闻、政策法规、通知公告等信息发布功能,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公众。

(7)3.3.2 在线办事服务:提供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在线申报、办理、查询等功能,实现政务事项“一网通办”。

(7)3.3.3 政务数据共享:实现政务部门间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政务数据利用效率。

(7)3.3.4 协同办公:提供政务部门内部通信、文件传输、日程管理等协同办公功能,提升工作效率。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指南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指南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指南第一章:概述 (3)1.1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定义 (3)1.2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发展背景 (3)1.3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意义 (3)第二章: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 (4)2.1 政策法规概述 (4)2.2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标准体系 (4)2.3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规范 (5)第三章:需求分析 (5)3.1 用户需求分析 (5)3.2 业务流程分析 (6)3.3 功能需求分析 (6)第四章:平台架构设计 (7)4.1 技术架构设计 (7)4.2 业务架构设计 (7)4.3 数据架构设计 (8)第五章:关键技术与应用 (8)5.1 云计算技术 (8)5.2 大数据技术 (8)5.3 人工智能技术 (9)第六章:平台安全与运维 (9)6.1 安全体系建设 (9)6.1.1 安全策略制定 (9)6.1.2 安全防护措施 (9)6.1.3 安全培训与宣传 (9)6.2 运维管理策略 (10)6.2.1 标准化运维 (10)6.2.2 资源管理 (10)6.2.3 变更管理 (10)6.3 灾难恢复与备份 (10)6.3.1 灾难恢复策略 (10)6.3.2 备份策略 (10)6.3.3 恢复策略 (11)第七章:用户体验与服务优化 (11)7.1 用户体验设计 (11)7.1.1 用户研究 (11)7.1.2 交互设计 (11)7.1.3 视觉设计 (11)7.1.4 用户体验评估 (11)7.2 服务流程优化 (11)7.2.1 服务流程梳理 (12)7.2.3 服务流程实施与监控 (12)7.2.4 持续改进 (12)7.3 用户反馈与改进 (12)7.3.1 用户反馈收集 (12)7.3.2 用户反馈分析 (12)7.3.3 改进措施制定 (12)7.3.4 改进效果评估 (12)第八章:平台建设与实施 (13)8.1 项目管理策略 (13)8.2 建设流程与步骤 (13)8.3 项目验收与评估 (13)第九章:平台推广与培训 (14)9.1 推广策略 (14)9.1.1 定位目标用户 (14)9.1.2 优化平台内容 (14)9.1.3 利用社交媒体 (14)9.1.4 合作与联盟 (14)9.1.5 线下活动 (14)9.2 培训体系 (14)9.2.1 培训目标 (14)9.2.2 培训课程设置 (14)9.2.3 师资队伍 (15)9.2.4 培训教材 (15)9.2.5 培训效果评估 (15)9.3 培训方式与内容 (15)9.3.1 线上培训 (15)9.3.2 线下培训 (15)9.3.3 实操演练 (15)9.3.4 案例分析 (15)9.3.5 互动交流 (15)第十章:绩效评价与监管 (15)10.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5)10.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5)10.1.2 指标体系构成 (16)10.2 监管机制 (16)10.2.1 组织监管 (16)10.2.3 外部监管 (16)10.3 绩效评价与监管流程 (17)10.3.1 绩效评价流程 (17)10.3.2 监管流程 (17)第十一章:国际合作与交流 (17)11.1 国际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17)11.2 国际合作与交流策略 (17)第十二章:案例分析 (18)12.1 国内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案例分析 (18)12.1.1 案例一:某省政务服务网 (18)12.1.2 案例二:某市电子政务服务中心 (19)12.2 国外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案例分析 (20)12.2.1 案例一:美国egov平台 (20)12.2.2 案例二:韩国egov平台 (20)12.3 成功案例总结与启示 (21)第一章:概述1.1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定义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为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提供政务服务信息查询、办理、交互、反馈等功能的系统平台。

浅谈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构建及对策建议

浅谈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构建及对策建议

浅谈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构建及对策建议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化思维,将政务服务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实现政务服务的一体化、便捷化和智能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政府部门逐渐意识到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重要性,因此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逐渐成为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

本文将从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构建的意义和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部门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提供参考。

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的构建,意味着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政务服务进行整合,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为公民和企业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这不仅可以提升政府服务的水平和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当下,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开始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孤岛严重,政务服务信息孤立化,导致政务服务资源无法有效整合和共享;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导致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政务服务平台之间缺乏协同性和互通性,影响了政府服务能力的提升;公民和企业在使用政务服务平台时,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操作繁琐、服务体验不好等问题,缺乏用户友好的设计和体验,影响了政务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信息孤岛问题: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政务服务资源无法有效整合和共享,严重影响了政务服务的一体化和便捷性。

2.平台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目前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导致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政务服务平台之间缺乏协同性和互通性,影响了政府服务能力的提升。

3.用户体验不佳:公民和企业在使用政务服务平台时,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操作繁琐、服务体验不好等问题,缺乏用户友好的设计和体验,影响了政务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5.12•【字号】甘政办发〔2017〕80号•【施行日期】2017.05.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电子信息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甘政办发〔2017〕80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省属有关企业: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将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关键举措。

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对全国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进行了顶层部署;2016年12月,在吸收浙江、江苏、贵州、甘肃、青岛等省市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国务院办公厅组织编制并印发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国办函〔2016〕108号,此件已在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公开发布,以下简称《建设指南》),为构建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提供指导;2017年1月,省政府印发了《甘肃省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甘政发〔2017〕14号),对全面、深入推进我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做出了总体安排。

我省自2015年开展甘肃政务服务网建设以来,各地各部门依托甘肃政务服务网,积极推进网上政务服务系统建设,开展网上办事,较好地优化了政府服务、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

但由于各地、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起步时间和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和应用情况、建设模式和数据标准不尽相同,不少地区和部门网上政务服务系统仍然存在分头建设等原因,导致网上政务服务内容不规范、事项不统一、可办事项少、服务不便捷、平台不统一的现象比较突出,网上政务服务系统互联互通难、数据共享难、线上线下融合难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急需推动各地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系统的规范化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目录引言一、总则(一)指导思想(二)总体目标(三)重点任务1.业务支撑体系建设2.基础平台体系建设3.关键保障技术体系建设4.评价考核体系建设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主要内容(一)按事项性质分类(二)按服务对象分类(三)按实施主体分类(四)按服务主题分类(五)按服务层级分类(六)按服务形式分类(七)按行政管辖分类三、“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架构(一)总体构架1.总体层级体系2.平台系统组成3.建设方式(二)业务流程(三)平台技术架构1.基础设施层2.数据资源层3.应用支撑层4.业务应用层5.用户及服务层(四)用户注册和认证体系1.分建方式2.统分方式3.统建方式四、政务服务信息的汇聚、发布与展示(一)需求侧(面向社会)1.用户访问——“我”2.信息资讯——“我要看”3.信息检索——“我要查”4.服务引导——“我要办”5.咨询问答——“我要问”6.监督评价——“我要评”7.个性化推送——“我的”(二)供给侧(面向政府内部)1.事项清单标准化2.办事指南规范化3.审查工作细则化4.业务办理协同化5.事项管理动态化五、政务服务事项的一体化办理(一)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外部服务)1.建设管理要点2.主要功能3.用户(自然人和法人)信息管理(二)政务服务管理和业务办理(内部办理)1.基础业务功能(1)政务服务事项管理(2)政务服务运行管理(3)电子监察管理(4)电子证照管理(5)网上支付管理(6)物流配套管理2.功能拓展与流程优化(1)并联审批(2)加强事中事后监管(3)打通基层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4)政务服务热线(5)公共资源交易六、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一)统一数据交换1.目录与交换体系2.平台架构及功能3.备份机制及运行保障(二)各地区现有政务服务相关业务办理系统对接1.分类、分层级对接2.部门业务办理系统对接3.数据交换内容(三)省级平台与国务院部门相关系统数据对接1.对接要求2.对接方式(四)基础资源库共享共用1.共享共用模式2.访问方式和访问流程3.基础资源目录管理(五)建立数据共享利用长效机制七、关键保障技术(一)平台支撑技术1.统一用户与认证2.电子证照3.电子文书4.电子印章(二)平台保障技术1.安全保障2.运行管理(三)深化新技术应用1.运用大数据,实现政务信息资源有效利用2.充分利用政务云,实现集约建设、共享利用八、网上政务服务的监督考核(一)监督考核原则1.客观公正原则2.用户导向原则3.分类考核原则4.内外结合原则(二)内部监督(三)第三方评估1.评估方法2.指标体系3.评价方式(四)评估实施1.实施主体和考核范围2.结果反馈与运用附录一: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要素附录二:政务服务公共信息资源目录信息规范附录三:数据交换内容与标准附录四:自然人和法人实名注册协议附录五: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评估参考指标体系附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总体层级架构和信息流架构示意图引言本指南在梳理总结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现状和共性问题基础上,吸收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贵州、甘肃、宁夏及深圳、青岛、南京等地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务服务大厅和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探索实践的成果经验,着眼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力求突出操作性、迭代性、前瞻性,坚持供给侧创新和需求侧牵引两端发力、群众“点餐”和政府“端菜”有机结合、线上服务和线下办事紧密融合,推动构建全国统一规范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

本指南围绕促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措施落地,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办事难、审批难、跑腿多、证明多等突出问题,从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的角度提出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优化政务服务供给的解决路径和操作方法。

全文分为8个章节,第1章到第3章从总体原则、业务范畴和技术架构的角度对“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进行总体介绍,第4章到第8章分别从业务支撑、一体化平台、信息共享、关键技术、监督考核等角度提出具体技术方案和保障措施。

其中,总则是本指南的总纲,明确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原则;“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主要内容是业务基础,明确了政务服务的分类;平台总体架构是顶层设计,描述了平台总体架构模式、业务流程、技术平台、用户注册认证体系;政务服务信息的汇聚发布与展示、政务服务事项的一体化办理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业务核心,分别规范了政务服务静态信息发布和动态业务办理的数据流转及功能需求;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关键保障技术是支撑,提出了推动信息共享、证照互认等关键技术实现和应用方法;网上政务服务的监督考核是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重要抓手,提出了政务服务评估评价的参考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法。

此外,本指南以附录形式列出了技术体系建设涉及的5个主要标准规范要点,分别对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要素、公共信息资源目录信息、数据交换、实名注册协议、评估参考指标体系等进行规范。

本指南适用于各级政府及其具备相应主体资格且行使相应政务服务事项的工作部门、部门管理机构、依法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和组织、列入党群工作机构序列但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部门、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业(本指南中统称政务服务实施机构),组织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

各省(区、市)要按照本指南要求,结合实际统筹推动本地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地区特色,开展政务服务相关体制机制和应用服务创新。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依照本指南相关要求,做好本部门政务服务资源汇聚和审批服务系统整合,推动部门纵向业务办理系统与地方政务服务平台安全对接。

国务院办公厅将根据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技术发展等条件的变化以及各地区各部门的实践,适时组织对本指南进行修订。

一、总则(一)指导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促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措施落地为目标,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优化政务服务供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解决影响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难点堵点,进一步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方式为手段,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注重资源整合,优化各地区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不断简化优化企业和群众办事流程,促进网上政务服务运行规范、程序严密、过程透明、结果公开、监督有力,切实增强政务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和便捷性,为推进政府治理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总体目标2017年底前,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普遍建成网上政务服务平台。

2020年底前,建成覆盖全国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服务的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平台化、协同化,政务服务流程显著优化,服务形式更加多元,服务渠道更为畅通,群众办事满意度显著提升。

——政务服务标准化。

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标准化、办事指南标准化、审查工作细则标准化、考核评估指标标准化、实名用户标准化、线上线下支付标准化等,让企业和群众享受规范、透明、高效的政务服务。

——政务服务精准化。

按照公众和企业办事需求,群众“点餐”与政府“端菜”相结合,将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要素和审查工作细则流程相融合,删繁化简,去重除冗,减条件、减材料、减环节,实现政务服务精准供给,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政务服务便捷化。

以用户为中心,整合政务服务资源和流程,提供个性化政务服务,实现一站式办理。

创新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对政务服务办理过程和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创新办事质量控制和服务效果评估,大幅提高政务服务的在线化、个性化、智能化水平。

——政务服务平台化。

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多级联动的政务服务平台体系。

着力破解“信息孤岛”,建成网上统一身份认证体系、统一支付体系、统一电子证照库,推动跨部门、跨地区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政务服务平台向基层延伸,促进实体办事大厅规范化建设,公众和企业办事网上直办、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

——政务服务协同化。

运用互联网思维,调动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政务服务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平台化过程中,推动政务服务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作。

开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借助社会资源和智力,加快政务服务方式、方法、手段迭代创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用得上、用得好的“互联网+政务服务”。

(三)重点任务根据总体目标,围绕构建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以服务驱动和技术支撑为主线,重点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业务支撑体系、基础平台体系、关键保障技术体系、评价考核体系四个方面内容。

以服务事项标准化提升规范化发展能力,以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升协同化治理能力,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整体化服务支撑能力,以强化权力运行监督提升流程化约束能力,以政务数据开放和应用提升智慧化服务能力。

1.业务支撑体系建设针对办事事项不全面、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加强业务支撑体系建设。

围绕服务事项发布与受理、服务事项办理、行政职权运行、服务产品交付、服务评价等关键环节,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管理办法和制度措施。

各地区各部门组织梳理政务服务资源,建设形成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库,实现事项名称、事项类型、法律依据、基本编码统一,建立事项信息库动态更新机制和业务协作工作机制。

优化政务服务办理流程,深化并联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政务服务向街道、乡镇和城乡社区延伸。

与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信息惠民建设等工作形成合力,不断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提升政务服务供给水平。

2.基础平台体系建设针对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不互通、数据不共享等问题,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基础平台体系建设。

围绕平台架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各地区各部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申请、统一受理、集中办理、统一反馈和全流程监督,避免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平台“两张皮”、不同地区和部门现有平台无法交互等突出问题。

开展各地区现有各类业务办理系统整合,推进国务院部门统建系统数据对接,建设各级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推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身份互信、证照互用、业务协同,实现就近办理、同城通办、异地可办。

3.关键保障技术体系建设针对开展网上政务服务的普遍技术障碍,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关键保障技术建设。

针对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运行、安全保障等关键技术环节,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管理办法和制度措施,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配套支撑体系。

建成网上统一身份认证体系、统一支付体系、统一电子证照库,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便捷化、个性化、智慧化、安全化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