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十:德国与协约国的最后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
是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希望你喜欢。
第一次世界大战分析中文名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部队:同盟国、协约国战争结果:英国、法国为首的协约国战胜时间: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地点:欧洲、太平洋、中东、地中海与非洲、亚洲部分地区人物:威廉二世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穆罕默德第一次世界大战详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
英、法、比等国的军队同德军对抗的西线,俄国军队同奥匈帝国、德国军队对抗的东线,是主要战线,其中,西线的战线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这次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
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由于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三国军队的奋力抵抗和俄国在东线的进攻,致使德军速战的计划破产。
西线作战的双方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
1915年~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
由于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是决定性的一年,所以这一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的陆地上战役,即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日德兰海战役后,英国仍然牢牢控制着制海权。
这一阶段,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1917年~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
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分赃不平衡的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巴黎和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终结
巴黎和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巴黎和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终结》1918 年 11 月 11 日,随着停战协定的签署,持续四年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
然而,战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一切的终结,战后的世界秩序亟待重建。
于是,1919 年 1 月 18 日,巴黎和会在巴黎凡尔赛宫正式开幕。
巴黎和会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国际会议,汇聚了来自 32 个国家的代表。
其中,美、英、法、意、日这五个大国成为了主导力量。
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带着各自的目的和期望来到巴黎,试图在战后的世界格局中为自己的国家谋取最大的利益。
对于法国来说,战争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创伤。
法国在战争中遭受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法国的首要目标是尽可能削弱德国,以防止其再次崛起对法国构成威胁。
法国希望通过索取高额的战争赔款、剥夺德国的工业资源和军事力量,来确保自身的安全。
英国则有着不同的考虑。
英国一直致力于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不希望看到法国过于强大,也不愿意德国被过分削弱。
因为一个过度虚弱的德国可能会导致法国在欧洲大陆一家独大,这不符合英国的利益。
同时,英国还关注着其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和海外利益。
美国则提出了“十四点原则”,试图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公平、自由的国际秩序。
美国总统威尔逊主张民族自决,反对秘密外交,希望通过建立国际联盟来维护世界和平。
日本在巴黎和会上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其在亚洲的影响力,特别是在中国的权益。
在巴黎和会的谈判过程中,各方代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和博弈。
关于德国的处置问题成为了焦点之一。
法国坚决要求严厉惩罚德国,而英国和美国则相对较为温和。
最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该和约对德国进行了多方面的限制和惩罚。
德国失去了大量的领土和人口,其军事力量被大幅削减,还需要承担巨额的战争赔款。
巴黎和会还涉及到了其他一系列问题。
例如,在处理奥匈帝国的问题上,奥匈帝国解体,其领土被重新划分。
一战德国战败原因分析
一战德国战败原因分析持续了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德国的战败而告终。
那么一战德国战败原因是什么呢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德国战败主要是有3个原因。
首先,一战本身就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发起的一场非正义性的战争。
德国在战争中是具有侵略性,因此没有什么人愿意站在同盟国的一方,德国缺少助力。
一开始的盟友奥匈帝国,军事实力实在是太弱,被英、法、俄的人一打,基本上就没什么用了。
另外意大利,那就更厉害了,直接打到一半,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来攻打奥匈帝国。
而协约国的数量还在不断上升,德国孤军奋战,注定是要失败的。
第二点,德国一开始是想要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的,这确实是对德国最有利的方式。
但是德国的目的并没有实现,战争进入了胶着的状态,最终演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协约国人多势众,资源丰富,物资储备什么的比德国好上很多。
因此德国最基本的物资都无法保证,这场战争肯定是要失败的。
最后一点,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美国加入了一战。
美国的参战对整个一战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的加入彻底改变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力量对比和战略形势。
美国自身深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人力资源,让美国变成了协约国的兵源基地和兵工厂。
美国的存在让协约国不管是在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都占了绝对的优势。
因此德国才会彻底失败。
一战结束时间一战起始时间是1914年7月28日,一战结束时间是1918年11月11日。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在塞尔维亚被当地青年刺杀,于是在7月28日的时候,奥匈帝国以这个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
紧接着德国、英国、法国等趁机加入了战争,一战正式爆发。
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想要趁机吞并塞尔维亚。
俄国和法国则公开表示支持塞尔维亚,英国也在暗中支持俄、法。
随着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开战,整个欧洲大陆都陷入了战争之中。
德国在8月份率先发动进攻,占领了比利时、卢森堡,还对法国发起了进攻。
于是9月初,德军与法军就发生了马恩河战役。
随后,俄国在东线发动战争,于是德国只能抽调一部分兵力去东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0月下旬,奥匈帝国瓦解,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宣布独立,前线的军队拒绝继续作战。同盟国陷入土崩瓦解的困境。
为了抵销苏维埃国家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纲领的影响,并限制英法,为建立美国在战后国际政治中的领导地位创造条件,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公开外交、海上自由、贸易自由、裁减军备、民族自决、成立国际联合机构等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了武装起义,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1918年3月3日,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这时,德国面临经济破产,粮食歉收,人民饥饿,反战运动高涨。德国统治集团知道坚持长期战争已不可能,决定趁东线停战之机,把绝大部分部队调到西线,赶在美军尚未到达欧洲之前,发动最后的攻势,争取决定性的胜利。1918年3月到7月,德国在西线投入295个师的兵力,连续发动多次进攻。德军曾几度突破协约国防线,取得一些进展,但未能歼灭对方的有生力量。随着潘兴将军率领89万美军和大量战争物资源源赶到,7月,协约国联军开始反攻,夺回了上半年丢失的阵地。8月8日,协约国军总司令福煦将军下令进攻,西线展开了决战。在松姆河突破德军防线,消灭德军16个师。9月,英法美联军发动缪司、阿尔贡战役,突破了兴登堡防线,俘虏德军6万。意奥边境、巴尔干和土耳其等战线的战争也临近结束。9月29日,德军总参谋长兴登堡和他的副手鲁登道夫要求德国政府立即进行年头时,无论德奥集团还是英法俄集团都已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凡尔登战役后,德奥深感力量不足,到1916年底,在各条战线上都被迫采取守势,开始走下坡路了。德国力图扭转不利的局势,希望在短期内夺取“最后胜利”。1917年1月,宣布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协约国集团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海外战争物资的支援,德国的潜艇战给它造成很大的损失。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俄国军队开始瓦解。德奥如集中兵力于西线,协约国面临失败的危险。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如何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简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如何本文导读:这次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
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由于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三国军队的奋力抵抗和俄罗斯在东线的进攻,致使德军速战的计划破产。
西线作战的双方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
1915年~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
由于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是决定性的一年,所以这一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的陆地上战役,即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日德兰海战役后,英国仍然牢牢控制着制海权。
这一阶段,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1917年~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
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罗斯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争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分赃不平衡的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和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在主要战区展开的生死搏斗,这场战争,各方都大量使用现代化战争装备,以给敌人最大的杀伤,战况空前惨烈,人员伤亡惨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
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战争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战争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它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
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成果是它严重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地处欧洲东部的基督教东正教国家俄罗斯帝国、地处欧洲中部的基督教新教国家德意志帝国、地处欧洲中部和巴尔干西北部的基督教天主教二元制君合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古老的封建帝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的奥斯曼帝国也宣告解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练习
【初中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练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一、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英、法、俄的三国协约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的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
二、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三、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意大利战时加入协约国集团)四、经过:1、开始: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2、重大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3、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4、结束: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五、影响:规模空前,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战争中使用了新式武器,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参战各国共死伤3000多万人。
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美俄两个大国开始崛起。
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六、正确认识一战:1、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2、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3、目的: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1.1914年,奥匈帝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借口是 ( )A.萨拉热窝事件B.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C.倒幕运动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2.某次战役爆发于1916年,历时约10个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有“绞肉机”之称。
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A.滑铁卢战役B.凡尔登战役C.萨拉托加战役D.马拉松战役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 ( )A.战争发生在帝国主义时代B.主要参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C.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D.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矛盾4.观察1913年英、德、美、法的实力对比表,分析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C.美、德取代英、法掌握了世界霸权D.美英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5.最后通牒:“向帝国作出解释:自从发生6月28日的刺杀罪行以来,塞尔维亚高级官员在国内外谈话中,不顾自己所处的官方地位所发表的种种仇视帝国的毫无理由的言辞,至迟在7月25日星期六晚6时以前答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著名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著名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1918年,它是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它在世界军事发展史上处于划时代的地位.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著名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著名战役1914年奥匈帝国弗朗茨·费迪南(FranzFerdinand)大公遇刺身亡,此事成了一战爆发的“导火索”。
就像多米诺骨牌倒下,许多国家接连卷入其中。
随后,英国、法国、意大利以及俄国结盟,对抗德国和奥匈帝国。
随着欧洲各大帝国在全球范围冲突不断,一战的战火蔓延至全世界。
1917年,美国也宣布参战,他们加入到反对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战斗中。
一战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最终有900万人死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
以下是一战中人们应该知道的五大标志性战役:1、第一次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5日至12日)一战初期,德国准备实施施里芬计划(the SchlieffenPlan)。
他们通过中立国比利时迅速进入法国,这使得英国也被卷入其中。
德国击退了比利时、英国以及法国的军队,并先后在洛林(法国东北部)、沙勒罗伊(比利时)和蒙斯(比利时西南部)取得胜利。
不久之后,法国军队和英国远征军利用德军战线上的空档进行袭击,几乎包围了德军第一和第二集团军。
面对这样的形势,德军停止前进,将阵线拉回到埃纳河。
第一次马恩河战役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战略形势,也导致了后来西线的堑壕战。
原文配图:凡尔登战役示意图2、凡尔登战役(1916年2月21日至12月20日)1916年初,经历了一年毫无建树的进攻,西线一直保持着僵局。
为了打击协约国,德军总参谋长埃里希·冯·法金汉(ErichvonFalkenhayn)开始策划一场大规模持久战,他将打击目标定在法国境内著名要塞凡尔登。
凡尔登是英法军队战线的突出部,德军将从三个方向进攻。
这场战役开始于二月底。
开始阶段,德军一路推进,法军也不断增援,顽强抵抗。
两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
两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两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时间:2021-01-27 作者:品优课堂说到世界大战,同学们可能知道有两次,不过大家还记得这两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和原因吗?初中历史课本上有过非常详细的总结,我们今天就来回顾一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1.时间:1914-1918年2.根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导火索: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青年枪杀)4.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期成为协约国,以自身利益为转移)协约国:英、法、俄、意大利、美国、中国等5.主要战场:欧洲6.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1916年,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是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
索姆河战役:在1916年7月1日爆发,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7.战争结束: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退出战争。
1918年土耳其、奥地利、德国先后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8.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9.战后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1919年协约国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了和议,签订《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21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二战爆发1.直接原因:1929—1935年的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等法西斯的建立,法西斯势力是战争的制造者。
2.交战双方: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德意日)VS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美、苏、英等26个国家)3.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战争经过1.巴巴罗莎计划:二战中德国侵苏行动代号,1941年6月实施,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称卫国战争);10月,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粉碎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2019年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
出guo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
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初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加倍努力,在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6.28)
二、大战爆发(1917.7.28)
1.奥匈对塞宣战
2.各国加入战争--交战双方:协约--同盟
3.大战的性质
①总体
②局部
三、大战的基本概况
1.欧洲
①三条战线:
a.西线:英、法--德
b.东线:俄--德、奥
c.南线:俄、塞--奥
②西线的重要战役(决定战局):
a.马恩河战役--阵地战
b.凡尔登战役--攻守战
c.索姆河战役--英首次使用坦克
2.亚洲--南高加索、巴勒斯坦、两河流域
3.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结束①意大利加入协约国方作战民族国家独立
②奥匈帝国的瓦解
前线拒绝作战
③美国参战(加入协约方)中立期--发财
a.原因:
时机--借口
b.雄厚实力
④俄国爆发革命,退出战争⑤德国内爆发革命,宣布投降
4.大战的历史总结。
世界大战一战和二战的时间
世界大战一战和二战的时间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破坏力最强的两场战争,分别是一战和二战。
这两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混乱和痛苦,也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一战和二战的时间线,以便对这两场战争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战(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是一场由欧洲各国主导的全球性战争。
以下是一战的时间线: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大公弗朗茨·费迪南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引发了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宣战。
1914年7月28日:奥地利宣战后不久,其他欧洲大国相继加入战争,形成了两个阵营:协约国(由英国、法国、俄罗斯等组成)和中央同盟国(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组成)。
1916年7月1日-11月18日:索姆河战役期间,协约国发动大规模进攻,但最终未能突破敌军防线。
1917年4月6日:美国宣布对德国宣战,将战争扩大为全球冲突。
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和德国签署停战协定,正式结束了一战。
总结:一战持续了四年零三个月,造成了数百万人的死亡和巨大的物质破坏。
同时,这场战争还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战(1939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一战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一场战争。
以下是二战的时间线: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着二战的开始。
1939年9月3日:英法宣布对德国宣战,协约国与轴心国(包括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之间展开战争。
1940年5月10日:德国发动闪电战,占领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并迫使英国撤退。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美国的珍珠港,引发了美国对日本的宣战,将战争拓展到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的战争结束。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太平洋战争结束,整个二战正式结束。
总结:二战持续了六年零一个月,全球范围内的战争导致了数千万人的死亡,包括大规模的屠杀、种族灭绝和城市破坏。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 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
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Central Powers)和协约国(Entente Powers)之间的战斗。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Austria-Hungary)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
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
战场主要在欧洲。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伤。
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1(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
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摘要日期: 1914–1918位置: 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东结果: 协约国获胜死亡(约数)将士: 9百万平民: 7百万合共: 1千6百万详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伤亡统计主要参战国协约国同盟国* 塞尔维亚王国* 俄罗斯帝国* 法国* 比利时* 大英帝国与其殖民地* 日本* 黑山* 意大利王国* 更多…* 德意志帝国* 奥匈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保加利亚普法战争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 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
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
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
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协议签署月日历史事件的战争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协议签署月日历史事件的战争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协议签署:1918年11月11日历史事件的战争结束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的规模和残酷程度让人惊叹。
经过四年多的激烈战斗,世界各国的力量消耗殆尽,人们渴望着和平,终于在1918年11月11日签署了停战协议,结束了这一场战争。
一、协约国的胜利1918年,协约国在战场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德国面临着无法挽回的败局。
随着德军的瓦解,德国政府开始构思投降的可能性。
1918年10月,德国总理埃贝特和外交大臣克劳斯维茨基发表声明,表达了希望实现和平的意愿。
二、争议与讨论然而,战争结束的方式却引发了一系列争议与讨论。
一方面,德国内部存在着投降派和战争派的分歧。
后者认为德国应该继续战斗,直至取得更好的和平条件。
另一方面,协约国之间也存在着关于和平条款的争议。
各个国家对于罪魁祸首的惩罚、领土归属等问题意见不一,导致和谈的进展十分艰难。
三、停战协议的签署终于,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战协议在法国北部的废墟中签署。
这个地方就是当时德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线。
双方代表在朗斯附近的一个火车停靠站进行了会谈,并最终达成了一致。
停战协议的签署象征着四年多战争的结束,成为历史上重要而具有象征意义的时刻。
四、协议的主要内容停战协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 停止战斗:从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点起,双方停止一切敌对行动。
2. 撤军:德军要从已占领的区域撤军,退回德国境内。
3. 武器限制:德国要交出部分武器和军火。
4. 罪犯追诉:指定德国政府要把战争罪犯引渡给协约国国际法庭追诉。
5. 和平谈判:协约国同意就和平条款进行谈判,最终达成一份公平的条约。
五、战争的遗产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伤痛,约有1700万人丧生,经济受损严重,社会秩序动荡。
战争结束后,各个国家开始重建家园,同时也展开了复仇和重修国际秩序的努力。
不幸的是,这个战争并没有解决战后的根本问题,反而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凡尔赛和约与后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凡尔赛和约与后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凡尔赛和约与后果》1914 年至1918 年,一场席卷全球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伤痛。
而这场战争的终结,以 1919 年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为重要标志。
这个和约不仅结束了战争,更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且复杂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源于欧洲列强之间长期积累的矛盾和竞争。
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和资源的争夺,军事同盟体系的僵化,以及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共同将世界推向了战争的深渊。
战争期间,各国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无数生命消逝,经济遭受重创。
当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各方开始寻求和平的解决方案。
1919 年 1 月 18 日,巴黎和会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
这是一场决定战后世界秩序的重要会议,主导会议的是战胜国中的英法美等大国。
《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包括:德国被要求承认战争责任,并承担巨额的战争赔款。
其领土被重新划分,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由法国开采 15 年,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 15 年,东岸 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德国的军备受到严格限制,陆军不得超过 10 万人,海军只能保留少量舰艇,不得拥有空军。
然而,《凡尔赛和约》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与稳定。
对于德国来说,和约的条款过于苛刻,使其经济陷入困境,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巨额的赔款导致了德国货币贬值,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困苦。
这为德国的复仇情绪埋下了种子,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在国际关系方面,《凡尔赛和约》打破了原有的力量平衡。
英法虽然是战胜国,但在战争中也遭受了巨大损失,实力有所削弱。
美国在战后试图通过和约扩大自己在世界的影响力,但未能完全实现其目标。
苏联则被排斥在和会之外,这使得战后的国际关系更加复杂。
在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上,《凡尔赛和约》重新划分了领土和边界,导致了一些国家的兴起和衰落。
资料两次世界大战的结局与影响
资料:两次世界大战的结局与影响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战争的简要进程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8月爆发,到1918年11月结束,共持续了四年,席卷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战争主要是同盟国(Alliance)和协约国(Entente)之间的战斗。
德国、奥匈帝国(Austria-Hungary)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
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
战场主要在欧洲。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却加入到了协约国与同盟国作战。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伤。
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协约国士兵的伤亡5,497,600;同盟国士兵的伤亡3,382,500;平民的伤亡 6,493,000。
2.战争的影响本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它使同盟国和协约国人民生灵涂炭。
一战持续了四年,大约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十五亿人口卷入其中。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重大损失,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消灭了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削弱了英、法、意。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二战的简要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31年9月拉开序幕到1945年结束,历时14年。
参战国家 61个二战战火蔓延了整个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达61个,占当时全球国家总数的2/3,作战区域面积为2200万平方公里。
战争把世界分为两大阵营:参加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方面的有:中、苏、美、英、法等50多个国家,法西斯国家集团的有:德、意、日等7个国家。
在欧洲,苏德战场为主要战场;在亚洲,中国担负着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任务。
除了这些参战国家外,还有20多个被战争波及的国家,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几乎全世界都在二战的炮火之下。
一战中的战争结束
一战中的战争结束一战,也被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
在这场战争中,几乎整个世界都卷入其中,参战国家众多,战火蔓延,人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痛苦和牺牲。
然而,就在一战中充满阴霾和希望渺茫的时刻,战争结束的曙光终于出现,为这场残酷的战争画上了句号。
一战中的战争结束可以追溯到1918年11月11日,当时法国的里特马斯将军代表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停战协定。
这个协定被称为“费舍尔停战协定”,正式宣告了一战的结束。
在这之前,一战已经经历了四年多的血与火、生与死的洗礼,直到有人勇敢地站出来,为和平争取一线希望。
战争结束的标志着一战的停火,战场上的炮火停止,人们的痛苦也暂时得以缓解。
然而,战争的结束并不代表一切都恢复正常。
毁灭性的战争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深远的后果。
首先,战争结束后,各国开始进行和平谈判和签订条约。
最著名的条约是1919年签署的《凡尔赛和约》,它规定了战胜国对败国的惩罚措施,如德国的赔款和领土割让。
这个条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并对欧洲产生了长期的政治和经济影响。
其次,战争结束后,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建家园。
废墟上重建的城市如凤凰涅槃般崛起,国家逐渐恢复了生产力和社会秩序。
经济重建成为各国首要任务之一,同时在战争结束后,一些国家也通过领土重新划定和政治变革,实现了国家独立和领土变动。
此外,战争结束后,一系列国际组织的成立也标志着当时国际秩序的重塑。
例如,国际劳工组织、国际法庭等,为国际合作和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平台和机制。
这些国际组织的出现意味着国家之间越来越意识到合作和对话的重要性。
最重要的是,战争结束给人们带来了对和平的珍视和对战争的深思。
一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人类苦难是前所未有的,这让人们深深意识到战争的可怕和毁灭性。
战争结束后,人们更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更加努力地推动和平与发展。
战争的结束注定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一战也不例外。
战争结束并非战场上的炮火停止,它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变革和调整。
一战的战争收尾
一战的战争收尾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
在这场战争的战争收尾阶段,各个交战方努力达成和解与停火协议,结束了战争持续了近四年的阶段。
本文将介绍一战的战争收尾阶段的主要事件、谈判与协议,并分析一战对世界历史产生的长期影响。
战争收尾的主要事件一战的战争收尾阶段主要涉及以下重要事件:1.革命与政治变革:在战争进程中,各国面临内部政治动荡。
俄国在1917年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制度,随后十月革命导致了布尔什维克的崛起。
这一系列事件最终使得俄国退出了战争。
2.美国加入战争:1917年4月,美国宣布加入一战。
这对协约国(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等组成)来说是一大利好,增强了与中央同盟国(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等组成)对抗的实力。
3.昂山素孔达与印度兵变:在印度,国家主义运动的领导者昂山素孔达(Mahatma Gandhi)领导了一场和平的非合作抗议,加剧了英国对印度的压力,迫使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4.巴尔干战争:在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希腊、黑山和罗马尼亚等国家联合起来,与奥匈帝国作战。
最终,这场战争削弱了奥匈帝国的实力,对一战的收尾产生了重要影响。
战争收尾的谈判与协议为了结束一战,各方参与了多次谈判并达成了一系列关键协议。
1.凡尔赛和约:1919年,一战结束后,参战各国在法国凡尔赛城堡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根据该协议,德国被迫承认对一战的责任,并同意赔偿战争损失。
此外,德国还同意削减军队规模、限制军备装备,以及割让部分领土。
2.修约条款:1920年,根据巴黎和会的修约条款,中央同盟国的边界重新划定,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分裂,新的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芬兰、爱沙尼亚等相继成立。
3.圣日耳曼和约:与凡尔赛和约类似,圣日耳曼和约(1919年)对奥地利进行了限制和划分。
奥地利失去了对其帝国的统治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长期影响一战的战争收尾不仅结束了冲突,还对后来的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在欧洲,分成三条战线。
西线从北海延伸到瑞士边境,英、法、比的军队同德军作战;东线从波罗的海到罗马尼亚,俄军同德、奥军队作战;在南部的巴尔干,奥军对塞尔维亚军作战。
战争一开始,德军按照“施里芬计划”,出动主力部队占领了比利时,从北部侵入法国,法军节节败退,德军长驱直入,距首都巴黎只有几十公里了,法国政府匆忙迁到波尔多。
俄国为了援救法国,从东部攻入德国。
德国统帅部不得不从西线撤下几个师团,增援东线。
趁着德军西线力量的减弱,法军统帅霞飞重新调整了作战部署,向德军发动进攻。
1914年9月5日至10日,两军在巴黎附近的马恩河摆下了战场,有150万人参战。
德军惨败,被迫向后撤退,法国政府又迁回巴黎。
此后,在西线,双方都处于防御对峙状态。
东线的俄军同德军在东普鲁士交战,俄军折兵25万,丢下大量辎重和武器。
但是俄军在加里西亚战役中击溃了奥匈军队,占领了西乌克兰的一部分和其他地区。
1914年的战事表明,德国的“施里芬计划”破产了。
东方的日本乘大战爆发之机,在这一年强占了德国在中国和太平洋上的殖民地。
到了1915年,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保加利亚加入了同盟国。
在西线,交战双方投入几十万兵力,但都没能突破对方的阵线。
在东线,德军集中兵力同俄军作战,迫使俄军后撤。
德军夺回乌克兰西部,接着又占领了波兰和立陶宛。
战争进入了第二个年头,德国为摆脱被动局面,调动了25万兵力,在西线向法国要塞凡尔登发动了猛烈进攻。
他们要执行代号为“处决地”的计划,歼灭法军主力,并且扬言要“使法国把血流尽”,向德国投降。
1916年2月21日早晨,德军开始进攻,在12公里长的战线上,1000门大炮轰鸣,把1吨重的炮弹射向法军阵地,掷雷器、霰弹、喷火器各显神通,法军的战壕很快被摧毁,山头也被削平,伤亡无数。
随后,6个德军步兵师一齐冲向法军防线,双方激战了两天,法军的主要防线被突破了,德军胜利在望。
可是,凡尔登即将失守的消息传到法军司令部的时候,总司令霞飞还在睡觉。
索姆河会战简介
索姆河会战简介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典型的、双方伤亡皆极为惨重的阵地战。
这场战役促使其他强权国家开始装备坦克等武器,并导致了英国政府内阁的更迭。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索姆河会战简介,希望你喜欢。
索姆河会战分析中文名称:索姆河会战参战部队:英国、法国;德国战争结果:德军成功拦截了协约国的战略目标时间:1916年6月24日~11月18日地点:索姆河地区人物:约瑟夫·霞飞费迪南·福煦麦斯·冯·加尔索姆河会战详情战役从1916年6月24日开始,至11月中旬结束。
其目的是突破德军防御,以便转入运动战,同时减轻凡尔登方向德军对法军的压力。
当时战线由南向北,在亚眠以东50多公里的地方穿过索姆河。
德军在该地区构筑了号称“最坚强的”防线,包括3道阵地和一些中间阵地。
主要阵地有坑道工事,阵地前面有多层铁丝网。
守军为德军第2集团军,防御正面宽58公里,其第一线为9个师,预备队4个师。
以后兵力增加到67个师。
英、法方面原计划以法军担任主攻,但因凡尔登战役动用了法军大量兵力,改以英军为主。
最初投入兵力为39个师(战役过程中增加到86个师),其中英军25个师,以第4集团军为主、第3集团军为辅,在索姆河北岸卡尔诺以北地区进攻,正面25公里;法军第6集团军14个师,跨索姆河在英军右侧进攻,正面15公里。
英、法军炮兵和空军都占优势。
采取对有限目标逐次攻击战法,企图通过消耗德军兵力达到突破的目的。
为协调两军行动,规定每次进攻到达线不能自行超越。
1916年7月1日,英国第4集团军(由罗林森将军指挥)从马里库尔至埃比泰恩25公里正面向巴波姆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由英国第3集团军第7军在其左翼掩护;法国第6集团军(由法约勒将军指挥)从罗西耶尔以北索姆河两岸向佩罗讷方向实施辅助突击。
当日,法军和英军右翼突破德军第一道阵地,但英军左翼为德军壕沟阵地所阻。
英军采用密集队形突击,遭德军马克沁机枪的强大火力杀伤,损失近6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与协约国的最后一战
兵集xx
亚眠是法国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横亘在法国大陆上的铁路干线正好穿越亚眠。
德国人占领了亚眠之后,福煦一直寝食不安,因为这无疑等于在法国人的颈项上套了一根绞索。
为此,
1918年7月24日,他向协约国军事委员会提出了旨在夺占亚眠的战役计划。
该计划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收复亚眠和巴黎一线的铁路,击退在索姆河一带的德军,从而摆脱防御而转入对德军的全面进攻。
福煦的方案得到了协约国的一致同意。
参加这次战役的有英国第4集团军,法国第一和第三集团军,一个由4个师组成的加拿大军、一个由5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组成澳大利亚军,以及一个美国师,共有17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2684门火炮、511辆坦克、16辆装甲汽车和大约1000架飞机。
战役由英国远征军司令黑格统一指挥。
德军方面,统帅部在“米夏埃尔行动”失败后,一直在筹划如何能够重新掌握主动权。
8月2日,鲁登道夫向德国各集团军发训令:
“局势要求我们一方面不得不转入防御,另一方面只要有可能,就立即重新采取行进攻!”。
鲁登道夫还计划再进行一系列小规模进攻,以改变佛兰德、瓦兹河、兰斯以东地域的态势。
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鲁登道夫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的进攻方案还在纸上的时候,联军已在亚眠地区集中了强大的兵力要与德军进行最后的大决战。
而德军在亚眠一带的全部家当只有一个集团军共7个师的兵力,火炮840门、飞机106架。
与协约国相比,德国显然处于劣势。
联军不仅在兵力上优于德军,而且在吸取上半年德军渗透战术屡屡得手的教训的基础上,黑格改变了战术。
他下令联军在进攻时一律不用炮火准备,而是以坦克为先导发动突然袭击。
待坦克通过先遣部队阵地后,炮兵才开始射击,以的火力进行弹幕射击,的火力轰击德军炮兵、步兵。
在炮火的掩护下,担任攻击的步兵紧随后面前进。
为了达到奇袭的效果,黑格要求所有的战前准备都要隐蔽而秘密地进行。
230列运兵列车和60列运弹列车在宁静的夏夜来回穿梭;路上铺以沙土和稻草,物资堆也都加以伪装;搜索和炮兵试射都禁止进行;整个地域由掌握制空权的英法航空兵掩护。
为了迷惑德军,英法联军还在伊普雷地域展开佯动准备。
虽然联军为保证达到奇袭的效果,采取了许多的预防措施,但如此庞大军队的机动,不漏一点风声是很难做到的。
进攻前的几天,德军第二集团军的前进阵地听到英军的浅近后方有可疑的噪声,空中侦察也发现坦克纵队的运动。
然而,德军统帅部接到这些情报后,不但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反而指责前线部队是神经过敏。
鲁登道夫也不相信,在“米夏埃尔运动”中受到德军重创的联军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便能组织起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这样,英法联军所有部队都于8月7日夜以前顺利到达亚眠以东地区。
致命之战
8月8日凌晨3时,地面开始起雾。
不一会儿,大地就白茫茫一片了。
4时一过,联军坦克在飞机噪音的掩护下,开始向德军阵地方向前过。
4时20分,2000门火炮同时开火,炮弹狂风暴雨般地落在德军阵地、指军所、观察所、通信枢纽和其他后方目标上。
德军阵地转瞬间就硝烟弥漫、疮痍满目,许多工事被炸得只剩下断垣残壁,烧焦的土地象被犁过一样坑坑洼洼,起伏不平。
45分钟后,联军以3倍于德军的兵力在40千米宽的地段上向德军发动了冲击。
霎时间,士兵的喊杀声、武器的碰撞声和子弹的呼啸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亚眠上空。
虽然大雾影响了攻击部队的行动,并且阻止了空中袭击,但联军突袭的目的仍然达到了。
联军的进攻完全出乎德军的意料之外,德军指挥部还没来得弄清情况,联军便越过无人地带,突入了德军第一线阵地。
在联军突进的过程中,坦克再一次向世人展示其巨大的效能。
一方面,坦克由于自身的防护力较好,迎着德军机枪一面前进一面射击,同时还破坏电报和电话,以切断德军与统帅部的联系。
英军坦克不断地向前滚动,使得不少德军士兵精神崩溃,一个个本能地溃逃。
很快,联军便突入德军第一线阵地。
德
军参谋奥西多上校才准备吃点早饭充充饥,就被英军俘虏,成了亚眠战役中英军俘虏的第一个师级军官。
然而,联军的进攻并非完美无缺。
由于联军使用的是坦克和骑兵合作协同的方式,这给突击带来的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因为骑兵比坦克快,运动中,坦克常常被丢在后面,使本来的坦克掩护骑兵前进,变成了骑兵掩护坦克前,可是骑兵又挡不住德军机枪和步枪的火力,结果在攻击中坦克和骑兵老是穿梭似的交替前过,前后运动。
还没战到天黑,骑兵因为马匹要饮水,被迫退却,坦克也跟着退下了来。
而坦克一退就刚好在德军炮火的射程之内,被击中的为数不少。
战术的失误使联军有100多辆坦克被德军的炮火击毁,同时还损失了1.2万余人,但8月8日这一战对协约国来说,可算是马恩河战役之后的最伟大的胜利:
德军阵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2.7万余具尸体,1.5万人被俘,400门火炮和不计其数的军用物资落入联军手中。
最后的挣扎
鲁登道夫被这突如其来的失败惊得目瞪口呆。
在统帅部里,他沮丧地大嚷道:
“8月8日是德军在这次大战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为了做最后的抵抗,鲁登道夫立即下达一道严厉的命令,要求前线德军不惜一切代价死守阵地。
同时,他还从其他地段调来6个预备队师,紧急增援亚眠守军,另外7个整编师也奉命前去增援。
8月9日,联军继续进攻。
但是,联军此时却遭遇了巨大的困难:
联军官兵由于昨天的战斗消耗太多,而且供给物资都没有及时性补充,已经疲惫不堪;可用的300辆坦克,既没有检修,也没有补充弹药和燃料;德军士兵在上面的压迫下奋力抵抗。
种种困难使联军在这天的攻击显得毫无生气又缺乏力量。
黑格知道等德国的援军赶到亚眠后,进攻就要变得困难许多。
因此,他于10日亲自赶到前线,指挥联军向德军发起顽强的攻击。
黑格一面下令投入更多
的后备兵力,英军、法军、加拿大军、澳州军一律参加战斗;一面下令加宽进攻正面,将全部兵力展开在从阿尔贝尔到瓦兹河长达75千米的战线上,以增加德军防守的难度并减弱其抵抗力。
正当黑格运筹帷幄之时,他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这天,大部分德国援军到达亚眠,德军的抵抗力量遂有所增强。
德军以较快地速度构筑起了大量临时工事,并依托临时工事进行顽强的抵抗。
血战中,德军的高爆炮弹震撼大地,不少联军官兵和装备都被震到天空后又重重地摔回到地上。
联军伤亡惨重。
为了减少伤亡,联军的各个师不得不以小分队的方式零碎投入战斗,大的战役变成了无数个局部性的战斗。
德军则针锋相对,以弹坑和掩体作依托,用机枪对付联军的散兵队形,结果使联军遭到了巨大损失。
到10日止,法军在18千米长的战线上前进了10千米;英军情况更糟,在16千米长的战线上仅前进了5千米。
黑格见前线攻击受挫,便下令放慢进攻的节奏。
虽然德军大量杀伤联军,但并未能实现迫使联军停止进攻的目的。
鲁登道夫获悉联军的攻击减弱后,便下令德军于11日组织反击。
考虑到凭德军的兵力击退全部联军是不可能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联军中最强大的英军击退从而迫使协约国方面知难而退。
于是,鲁登道夫下令所有的德军火力全部集中向英军进攻。
德军的炮火铺天盖地向英军集结地袭来,森林被炸成碎片,树木被烧焦,山头被削平,整个英军防线都笼罩在浓烟烈火之中。
英军由于大量坦克被德军炮兵击毁,丧失了冲击的能力,因而只以被动挨打,被德军打得落花流水。
幸好法军和加澳军成功地击退了德军的反击,迅速派兵增援英军,才遏制住德军的攻势。
联军虽然这时已打得筋疲力尽,但因美国新增89万部队的参战和大量物资补充,联军战斗力大力加强。
而德军则因连续作战且得不到多少补给,战斗力迅速衰退。
联军瞅准时机,于12日清晨组织了对德军强有力的攻势。
德军顽强抵抗,但终因实力悬殊而渐渐不支。
至黄昏时分,德军不得不退出亚眠,撤退
至阿尔贝尔、佩龙纳及索姆河上游一线以东的地区。
13日,联军完全停止进攻。
xx战役到此结束。
虽然协约国联军未能全歼德军,但他们完成了福煦下达的任务,消除了德军对亚眠和巴黎一线铁路的威胁。
在这场大会战中,德军死伤4.8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火炮500门,联军也伤亡4.6万人。
大战结束
亚眠战役标志着德国的最后衰落。
从此,德军士气急剧下降,被指定调到西线的部队中,开小差的现
象大量发生,士兵们聚急在一起,xx:
“我们不愿为百万富翁打仗!”“革命万岁!”
几乎所有的德国军事将领都开始明白,胜利的希望已经破灭,继续战争已毫无指望,必须采取非常措施。
8月13日,兴登堡、鲁登道夫、首相、外交大臣,在德军统帅部举行联席会议。
会上,大家情绪沮丧,默不做声。
鲁登道夫无可奈何地说:
“现在,我们已无力再击垮敌人,坚持防御以求和平也不可能,眼前的出路只有一条,用和平谈结束战争。
”
14日,德国的同盟者奥匈帝国的皇帝抵达柏林。
他和德皇一致同意鲁登道夫的意见,并请荷兰女王出任调解。
1918年11月11日凌晨5时,德国代表团在贡比涅森林的雷通德车站,向福煦元帅表示投降,并递交了停战协定。
11时,协约国鸣响了101发礼炮,宣布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