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考试整理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库--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5、隐逸主题6、文学家族二、填空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
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第二期是;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第二,。
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晋。
三、简答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2、七子3、建安风骨4、正始风力5、嵇阮6、《咏怀诗》三、填空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写“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写时事。
4、《》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文学复习重点一、填空1、刘勰《文心雕龙》称赞左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
2、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还表现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
(魏)曹丕的《典论·论文》、(西晋)陆机的《文赋》、(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梁)锺嵘的《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的《文选》、(陈)徐陵的《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3、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陆机的《拟古诗》12首,是模仿《古诗十九首》写成的。
4、建安七子中年辈最长者为孔融,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尤为擅长书信体散文。
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是王粲,其代表作为诗歌《七哀诗》三首和赋作《登楼赋》。
5、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中,有两对兄妹的创作很有名,分别是班固、班昭与鲍照、鲍令晖。
6、后人写哀念亡妻的诗以“悼亡”为题,是受了晋代诗人潘岳的《悼亡诗》影响。
7、曹植的生活与创作以曹操死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
其前期的代表诗作是《白马篇》,后期的代表诗作是《赠白马王彪》。
8、曹丕,谥魏文帝,有作品集《魏文帝集》,其成就主要在诗歌上,创作了现存最为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
9、在中国诗歌史上,有“魏三祖”之说,指的是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和明帝曹叡。
10、南北朝时的北方文人,郦道元创作了《水经注》,杨衒之创作了《洛阳伽蓝记》。
11、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12、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还表现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
(魏)曹丕的《典论·论文》、(西晋)陆机的《文赋》、(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梁)锺嵘的《诗品》。
13、南朝文学,诗歌走向了格律化,其突出的表现是沈约的“四声八病”说。
14、西晋太康、元康时期,诗坛出现了一些诗人,总称为“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二陆”即陆机和陆云,“两潘”即潘岳和潘尼,“一左”即左思。
15、《七哀诗》中“西京乱无象”中的“西京”是指现在的西安。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文学史李斯《谏逐客书》艺术特色论证充分,说理严格,多用铺陈排比,音节铿锵,气势奔放富于文采,讲究辞令特点贾谊(西汉第一个重要政论作家)《过秦论》(开汉代“史论”文章之先河)1、主要内容:上篇总论秦朝兴亡,肯定建立的功业,也指出亡国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仁义不施,不明白“攻守之势异也”;中篇揭露统治者奢侈扰民,重点批评秦二世之过;下篇先说陈涉起兵时,秦兵不加防守,反而出兵东征,使子婴孤立无良辅;次说由于实行堵塞言路的高压政策,使得“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不能及时纠正朝廷过失;最后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
总体上否定了秦朝以霸道治国的做法,贯穿着民本意识,旨在为汉王朝提供治国的借鉴。
2、艺术特色:(1)文风雄健畅达,善用铺排、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造成一种气势。
(2)对偶句错落有致,合乎语言的自然节奏(3)对比的手法,上篇以“秦得天下之速”与“失天下之易”对比,更强调“仁义不施”比本身的实力强弱更重要。
3、评价:贾谊是汉初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最杰出的文人,其政论散文阐明其治国的思想和方略,体现了汉初知识分子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代表了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标志着中国政论散文发展的新阶段。
4、骚体赋《吊屈原赋》、《鹏鸟赋》晁错与贾谊相比,更受法家思想的影响大,文章更为沉稳老到,议论问题更能具体深入,也更为理性实际。
重视理性分析,逻辑性强,论辩有力。
枚乘《七发》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曰:“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太子曰:“惫!谨谢客。
”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
饮食则温淳甘膬,脭醲肥厚;衣裳则杂遝曼暖,燂烁热暑。
虽有金石之坚,犹将销铄而挺解也,况其在筋骨之间乎哉?故曰:纵耳目之欲,恣支体之安者,伤血脉之和。
且夫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洞房清官,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
于是太子据几而起,曰:“涣乎若一听圣人辩士之言。
魏晋南北朝期末考试必考重点——古代文学(于非版)
魏晋南北朝期末考试必考重点——古代文学(于非版)第一篇:魏晋南北朝期末考试必考重点——古代文学(于非版) 古代文学史于非版魏晋南北朝蔡琰蔡文姬五言《悲愤诗》中古诗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五言长篇叙事诗ϖ田园诗陶渊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
ϖ山水诗谢灵运(大谢):第一个大力写山水诗的诗人曹丕代表作《燕歌行》(现存文人诗中最早的完整而纯粹的七言诗)曹植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ϖ王粲在“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被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
”(《文心雕龙·才略》)他诗赋并茂,诗以《七哀诗》为代表,描写了汉末**的现实,抒发了自己流落他乡,有志难骋的悲哀。
ϖ蔡琰(“文姬归汉”)五言《悲愤诗》(真作)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五言长篇叙事诗。
建安风骨指建安时期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的诗歌风格。
他们继承并发扬了《诗经》、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反映**时期百姓的苦难,一方面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呈现出慷慨悲凉,清新刚健的风格特征。
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竹林七贤”:阮籍(阮步兵)、嵇康(嵇中散)、阮咸、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籍《咏怀诗》开创了中国五言抒情组诗的体例,对后代左思《咏史》,陶渊明《酒》陈子昂《感遇》、李白《古风》有深刻的影响,对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张:张载、张协、张亢(张华)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潘尼叔侄一左:左思陆机世称“陆平原”。
他的《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
左思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
《三都赋》与《咏史》诗是其代表作。
ϖ左思《咏史》诗的贡献“咏史”之名,起于班固。
打破了传统的写法,将咏史与咏怀紧紧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以史事抒怀的具有独创性的表达方式,开创了咏史诗创作的新路。
有“左思风力”之称。
刘琨“闻鸡起舞” “枕戈待旦”郭璞《晋书·郭璞传》称“词赋为中兴之冠”。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考试题-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题库及答案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练习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而独立成科,成为个人抒发怀抱的行为,发射出夺目的光彩,成为“文学的自觉”时代。
建安时期战乱的现实,人命危浅,经学束缚的解除,使个性得以张扬,于是,叹生命之短促,人生之多艰,悲凉慷慨,刚健清新,便成为建安文学的主要风貌。
西晋有过短暂的统一全国的局面,但维持时间极短。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重在哲理思索的玄言诗,之后是东晋的山水田园诗,均在探讨人生的价值。
四声的发现和永明体的产生,为我国律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百余年,诗歌艺术无论是题材,还是形式和艺术手法的探讨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魏晋南北朝,散文的各种文体发展得相当完备,而且还出现了我国独有的文学样式:骈体文。
这一时期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也得到很大发展,产生了如《文心雕龙》、《诗品》等文学理论巨著。
基本知识1.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汉末魏初时期。
2.建安时期,为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3.建安时期,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文人诗歌创作高潮,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4.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蠫、应NB75B *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5.曹操(155 —220),字孟德,沛国谯人。
6.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7.曹操多用乐府旧题,叙汉末实事。
8.杜甫“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白居易的“新乐府”等,都是沿着曹操直面现实人生的写实方向发展的。
9.曹丕(187 —226),字子桓,曹操次子,三十四岁代汉自立。
10.曹丕对七言诗发展有重大贡献。
他的《燕歌行》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
11.曹植(192 —232),字子建。
12.以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为界,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分为前后两期。
13.曹植前期诗歌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就是通过写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
自考《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笔记(已排版可直接打印)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1、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
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汉末魏初时期文学。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2、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
建安时代,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
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
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1、曹操生平及思想、性格。
曹操,字孟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曹操是一个注重实际的人,知道乱世用儒学不能及时奏效,所以用刑名法术之学。
精通音乐、书法、围棋,为人简易。
动乱板荡的时局,戎马倥偬的经历,统一天下的雄心,交织在他的诗歌中,形成了他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
2、曹操诗歌创作成就。
①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②曹操的诗有一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
3、曹丕生平及感情特点。
曹丕,字子桓,三十一岁立为魏太子,三十四岁代汉自立。
曹丕博学多识,感情敏锐而细腻,对人生苦短有特别强烈的凄怆感受,诗作中更倾向于对个体感情的体会与抒发。
4、曹丕对七言诗的贡献。
曹丕对七言诗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他的《燕歌行》二首,不仅为乐府产生一新体制,且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
至曹丕始形成纯粹的七言诗。
但还是逐句押韵形式,韵脚尚嫌单调繁促。
5、曹丕诗歌的特点。
曹丕诗歌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一种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
尤善写游子思妇的思乡怀远之情。
曹丕的一些述怀之作,则写得清峻悲凉。
曹丕还有一些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
6、曹植生平及性格。
曹植,字子建,曹丕弟。
古 代 文 学 史(魏晋南北朝部分)复习题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部分)复习题
一、填空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主要有的《》、的《》、的《》、的《》,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总集主要有的《》、的《》,曹操的诗歌代表作有《》、《》、《》,曹丕的诗歌代表作是《》,曹植的辞赋代表作是《》,王粲的诗歌代表作是《》、辞赋代表作是《》,刘桢的代表作是《》,蔡琰的代表作是《》,阮籍的诗歌代表作是《》、辞赋代表作是《》,嵇康的诗歌代表作是《》、散文代表作是《》,陆机的诗歌代表作有《》、《》、《》,潘岳的诗歌代表作有《》、辞赋代表作有《》、《》、《》,左思的诗歌代表作有《》、辞赋代表作有《》,刘琨的代表作有《》,木华的辞赋代表作是《》,郭璞的诗歌代表作是《》、辞赋代表作是《》,东晋玄言诗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和,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山水诗派的开创者是,鲍照的诗歌代表作是《》、辞赋代表作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是,其诗歌代表作是《》、辞赋代表作是《》,北朝散文最主要的作品是的《》和的《》,南北朝小说分为和两类,其各自的代表作是的《》和的《》。
二、解释词语
建安文学正始文学建安七子永明体宫体诗
三、简答题
1、魏晋南北朝文学悲剧基调下形成的共同文学主题
2、玄学对魏晋文学的主要影响
3、曹植诗的主要内容
4、正始文学的特点
5、西晋文学的主流特点
6、南北朝民歌的不同内容和特点
7、南朝文学的特点
8、鲍照诗的艺术成就
9、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类型和代表作品
四、论述题
1、建安文学的内容和风格特点
2、陶渊明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文学史期末考试答案整理总版
请尊重原版,答案仅供参考,勿依赖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扈文学)文学史期末考试答案整理(总版)1. 建安诗歌的特征・建安文学是指从汉末建安元年超始到曹魏前期,指曹氏三祖时期的文学,其中诗歌的成就最高,乐府诗向文人诗转化,五言诗达到了成熟,开启了文人诗的时代,并建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美典范。
建安诗歌的主要特点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1. 政治理想的高扬是当世文人的写作特点之一;东汉末年的动乱,使当时的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了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当时文人的共同追求。
2. 其次一个建安诗歌的主题是人生苦短的哀叹。
其逢成的主要原因同为社会的动乱及造成的生灵涂炭的结果;3. 建安诗歌的特征还包含了強烈的个性表现,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不肯效法前贤或同辈,多为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己的风格。
如曹操诗的古直悲凉,乞韵雄沉,曹丕诗的便娟婉约,有文士乞,曹植的“骨乞奇高,辞藻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等等。
4•其次建安诗歌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其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又由于建安诗人处于时代和个人的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都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与人生,尅励自己及他人惜时如金,及早建功立业,赢.得不朽声名的枳极向上的特征。
2. 建安诗歌与正始诗歌的异同.建安七子时期,处于曹魏政权创立之期,同样也是晁盛之期,文士也是政权的把握者,此时的诗风是把咏叹世事哀坚和建功立业的渴望结合在一起,一三普为中心形成了慷慨悲壮的“建安风骨”。
而曹魏后期,政局混乱,曹芳、曹髦等皇帝既荒淫无度又昏闇无能,司马懿父子掌握了政权,废曹芳,就曹笙,大肆诛杀异己。
此时文人的处境和帘运与建安时期大不相同。
许多文人秋司马氏杀害,或者逃避司马的统治却也大部分不得毎终。
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此时诗歌的风格也就与建安时期迥异了,反应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増多了。
从诗人构成来看,建安时期的写作生力军为三曹和建安七子,而正始时期是由竹林七贤构成主体。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3)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3)魏晋南北朝文学1、请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最显著的特征及其标志:答:1)特征:文学自觉;2)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划分,尤其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有了自觉的追求。
2、请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答:1)建安、正始文学。
代表作家三曹、建安七子、蔡琰、竹林七贤;2)两晋文学。
西晋、太康诗坛: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东晋玄言诗:王羲之、许询等;晋宋之际陶渊明;3)南朝文学。
宋初:谢灵运、鲍照;齐梁时期:“永明体”出现,代表在作家王融等;梁陈时期,宫体诗成为主流;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4)北朝文学: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散文有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3、请简述建安诗歌的美学特征:答:1)政治理想的高扬;2)人生短暂的哀叹;3)强烈的个性表现;4)浓郁的悲剧色彩。
4、请简述曹植的文学成就:答:1)钟嵘《诗品》评价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取得了“建安之杰”的文学史地位。
2)曹植兼擅各类文体、诗体,尤其长于五言,大力创作五言诗。
5、请简述《咏怀诗》的艺术特征:答:1)阮旨遥深的艺术风格,隐晦曲折;2)在诗歌精神上,阮籍《咏怀诗》和建安风骨一脉相承;3)开创了我国五言抒情组诗的体例,后代李白、陶渊明等都受其影响。
6、请简述两晋文学的总体特征:答:1)晋人之文,趋向雅化。
2)晋人之文,益尚华美。
士族以玄学纵心适意为口实,尽情享受声色;两晋侈靡豪奢之风,弥漫朝野;两晋时期,尚美近乎病态;文学也逐渐弃却建安时期的刚健、正始时期的壮丽,而“稍入轻绮”。
3)晋人之文,更尚真情。
西晋士族崇信玄释,礼教的束缚愈益松弛,文人更加注重个人的世俗生活与情感体验。
当时是一个富于感情、敢于任性的时代。
7、请简述玄言诗兴盛的原因:答:1)魏晋玄学以及清谈之风的兴盛;2)东晋政局和士人的心态;3)老庄玄理和山水之美的结合。
古代文学复习(魏晋南北朝)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1、建安:汉献帝年号。
曹操奉汉献帝刘協,移都许昌,改元“建安”,挟天子以令诸侯。
不断招贤纳士,在北方形成文化中心。
建安年代以及魏朝前期的文学创作称为“建安文学”。
三曹: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风骨2.建安代表人物兼备)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女诗人蔡琰注:曹丕《典论·论文》称七位为建安七子。
3、建安文学兴盛原因:①、社会动荡;②思想解放;③、统治者提倡;④、文学发展规律4、刘勰《文心雕龙》最早有“建安风骨”概念,锺嵘《诗品》最早提出。
第二节三曹一、曹操余存的诗均为“乐府诗”,其创作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锺惺).内容与写作方法与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一致。
《短歌行》:求贤若渴、宽广胸怀、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观沧海》:通过描写沧海的形象,表现博大胸怀。
Q:乐府对曹诗的影响?1、形式上:曹操现存诗歌全是乐府歌辞,开创了“拟乐府”全盛局面。
甚至有体式上完全模仿汉乐府。
如:《陌上桑·驾虹霓》,体现了学习,借鉴。
2、民歌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色,汲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
3、语言风格:保留了汉乐府质朴无华的特色。
如:《苦寒行》与汉乐府不仅语言风格相近,感情基调也相似。
4音乐放面:所做的乐府诗与音乐紧密相关。
5、思想内容:继承了乐府诗借诗游仙以抒情的传统。
二、曹丕,字“子桓”《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专门性论著。
曹丕——邺下文人的唱和活动已具备了文人集团的性质。
曹丕诗的种类:1、宴游诗:《芙蓉池作诗》、《于玄武陂作诗》2、抒情言志之作:《黎阳作诗》三首,《煌煌京洛行》3、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燕歌行》(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由此,七言得以在四言五言为主的诗坛上占一堂皇位置。
)Q:曹丕的新变?1、个人情感的抒发:曹操是乱世英雄,所舒之情与历史使命感和平定天下的抱、负有关。
/曹丕注重个人情感表达。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魏晋南北朝文学答案版本
魏晋南北朝文学测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文学自觉: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称魏晋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随着社会思想的演变,文学日益改变了为宣扬儒家政教而强寓训勉的面貌,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表现作家个人的思想感情和美的追求。
表现在三个方面: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其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
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和认识。
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比如说四声的发现并运用,诗歌中讲究用事、对偶等等,证明人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
2. 文学家族:魏晋时期政治上采取官位世袭和“九品中正制”,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家族观念不断加强。
加之两汉时期,当权者重视经学,世族为迎合政治需要,逐渐垄断了以经学为中心的文化活动。
经学的传播由师传变成了家传,平民基本接触到这些,也没有门路。
长此以往,世家大族在文化上形成了极高的声望,文化素养成为门第高低的评判标准,世族顺应时代潮流,迎合社会价值取向,大力提高族中子弟素养,形成良好家风,维持家族声誉和影响,经过不断积累就形成了一个个文学家族。
如:“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东晋谢氏家族。
3、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
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十分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4、志怪小说:兴起和繁荣于魏晋。
所谓“志怪”,就是记录鬼神怪异,其积极意义是,借助神异题材,反映广大劳动群众的善良愿望。
如干宝《搜神记》等。
二、填空1、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独立的艺术门类。
第二,对文学的体裁有了细致的区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2、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典论·论文》始,有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萧统的《文选》、徐陵的《玉台新咏》等。
魏晋南北朝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魏晋南北朝文学期末复习资料(根据老师的考点总结的,有的不考就直接略过了。
大家期末加油↖(^ω^)↗)绪论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一、文学自觉的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汉朝文学指学术,特别是儒学。
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儒学、玄学、史学;有文笔之分。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二、文学批评(一)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二)文体辨析到总集的编纂萧统《文选》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文选》自唐赢得广泛重视,形成“文选学”。
(三)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四)新的文学思潮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中可以看到一种新的文学思潮,将文学从学术中区分出来,探索文学的特点、文学本身的分类、文学创作的规律、文学的价值。
三、这个时期文学创作的总特点: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文学变成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变现;赋,汉大赋---抒情小赋。
五言古诗汉末兴起《古诗十九首》。
诗人的努力方向在于诗歌的形式美,即,声律、对偶、用事等语言技巧,格律的完善。
古诗完善,新体诗得以形成,为近体诗和唐诗的兴盛做了铺垫。
)第二节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风尚一、乱世中文学的思想感情人生短促、生命脆弱、命运难卜、祸福无常、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及放达、行为上的及时行乐、沉谜声色二、共同的文学主题(药酒)(一)生死主题: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表现如何对待生、迎接死的思考。
(《古诗十九首》和汉乐府是这类主题的源头。
《与吴质书》《短歌行》《拟挽歌辞》《恨赋》)(二)游仙主题:想象神仙世界,表现对其的向往以及乞求长生的愿望。
(楚辞《离骚》《远游》开此先河,但主要为一种政治寄托。
曹操《气出唱》《精列》曹植《游仙》《升天行》《仙人篇》郭璞、张华、何劭《游仙诗》)(三)隐逸主题:包括向往歌咏隐逸生活的作品、招隐士、反招隐诗。
(完整版)(精品)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精品文档)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一)一、选择题1、永明体的代表作家有〔1〕谢灵运;〔2〕谢脁;〔3〕沈约;〔4〕阴铿;〔5〕鲍照。
2、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有〔1〕多用谐音双关;〔2〕语言自然质朴;〔3〕多用五言四句形式;〔4〕感情强烈,直抒胸臆。
3、齐梁时创作流传至今的文学批评专著是:〔1〕《典论》;〔2〕《文章流别论》;〔3〕《文心雕龙》;〔4〕《诗品》。
4、“鲁公二十四友”的首领是〔1〕贾谧;〔2〕石崇;〔3〕陆机;〔4〕潘岳。
5、三国后期的士人群体主要有〔1〕建安七子;〔2〕正始名士;〔3〕竹林七贤;〔4〕竟陵八友。
6、提出“文章经国之大业”的观点的是〔1〕葛洪;〔2〕曹丕;〔3〕陆机;〔4〕挚虞。
7、下面哪些属于“四声八病”〔1〕猪肚;〔2〕正纽;〔3〕蜂腰;〔4〕凤尾。
8、下列作家属于建安七子的是:〔1〕阮籍;〔2〕陈琳;〔3〕阮瑀;〔4〕曹植。
二、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你认为不正确的理由〔每题8分,共16分〕1.与南方迥然不同的北方风物使庾信的诗风发生了巨大变化。
2.由于永明体作家提倡四声八病,因而他们的诗歌创作无犯其病者。
三、默写〔每题6分,共12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2、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1、鲁迅说陶渊明的《咏荆轲》是“金刚怒目式”的作品,有何道理?2、曹植的诗歌创作前后期有何变化?3、简述南北朝民歌的不同。
五、论述题〔1题8分;2、3每题15分,共38分〕1.归纳王聚《登楼赋》各段大意和全篇中心思想,谈谈其写作特色。
2.说说“辞”的定义与“赋”的区别以及辞演变为赋的过程。
归纳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中心思想。
3、简述谢灵运的山水诗风格。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永明体的代表作家有〔2〕〔3〕。
2、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有〔1〕〔3〕。
3、齐梁时创作流传至今的文学批评专著是〔3〕〔4〕。
4、“鲁公二十四友”的首领是〔2〕〔4〕。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5、隐逸主题6、文学家族二、填空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
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第二期是;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第二,。
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2、七子3、建安风骨4、正始风力5、嵇阮6、《咏怀诗》三、填空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写“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写时事。
古代文学史第二至三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笔记整编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1、时代基本特点:政治的动荡、黑暗、民族矛盾尖锐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基于宗族的血统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玄学兴起:形上思辨、清谈析理;任性率真,寄情山水——人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
佛学的兴起道教的兴盛对中国小说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1、文学的自觉所谓文学的自觉有四个标志:一是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二是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批评的兴起。
三是文体的区分。
四是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特性:诗赋欲丽、缘情而绮靡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1)文学风尚与主题。
典型的乱世文学,形成了三大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
(2)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谈玄析理山水田园文学:陶谢为代表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人集团与文学的家族化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眺)、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
4、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
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文: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
(3)赋: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魏晋南北朝文学_笔记
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文学一、基本知识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
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
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
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4、《悲愤诗》:诗歌篇名。
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
其中五言体较可信。
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
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思考与练习1、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有何共同特征?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其诗歌创作的共同特征是:都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表现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理想精神,情调慷慨激昂,语言刚健爽朗,“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形成所谓“建安风骨”。
2、试析“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
曹丕的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和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和谐;讲究谋篇布局。
自考 古代文学史一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33.下列诗人属于建安诗人“三曹”的有(BCD )A.曹髦B.曹操C.曹丕D.曹植E.曹冲1.曹操与曹丕34.以下关于酒的诗句属于曹操所作的有(AC)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B.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C.对酒当歌,人生几何D.置酒高堂,悲歌临觞E.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33.下列对曹操的叙述正确的有( ABCDE )A.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B.出身于官高望低的宦官家庭C.迎汉献帝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D.首开以乐府古题自作诗的风气E.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州市)人15.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纯然描写自然景物的山水诗是( D)A.《蒿里行》B.《燕歌行》C.《野田黄雀行》D.《步出夏门行》18.第一首比较完整的山水诗是( B )A.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B.曹操《观沧海》C.陶渊明《读山海经》D.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22.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是( A )A.曹操 B.曹丕C.曹植 D.孔融15.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全盛局面的是( C )A.曹冲B.曹植C.曹操D.曹丕17.魏晋时期,开创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全盛局面的是( B ) A.蔡琰B.曹操C.曹丕D.曹植17.曹操诗中成就最大的是(A)A.四言乐府B.五言乐府C.七言乐府D.杂言乐府11.曹操诗的风格是(A)A.古直悲凉B.便娟婉约C.华丽壮大D.峻切讦直12.建安诗人曹丕的《燕歌行》是(A)A.逐句押韵B.隔句押韵C.三句押韵D.四句押韵15.建安时期,对我国七言诗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作家是(B) A.曹植B.曹丕C.王粲D.刘桢16.作为建安诗人之一的曹操次子是(B )A.曹植B.曹丕C.曹叡D.曹芳15.中国诗歌史上纯粹的七言诗始自( B )A.曹操《短歌行》B.曹丕《燕歌行》C.曹植《野田黄雀行》D.陈琳《饮马长城窟行》24.在文学批评史上提出“文以气为主”的是( A )A.曹丕《典论·论文》B.陆机《文赋》C.挚虞《文章流别论》D.刘勰《文心雕龙》14.曹丕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是( C )A.《蒿里行》B.《薤露行》C.《燕歌行》D.《野田黄雀行》13.曹丕《典论·论文》提出的文论观点之一是(B)A.灵感说B.文气说C.宗经说D.滋味说2.曹植13.曹植在文学史上贡献最大的诗体是(B)A.四言诗B.五言诗C.七言诗D.杂言诗19.以“游仙”为诗名,始于(B )A.曹操B.曹植C.郭璞D.孙绰16.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是( C )A.曹操B.曹丕C.曹植D.蔡琰20.下列文句出自曹植《洛神赋》的是(A )A.翩若惊鸿,婉若游龙B.精骛八极,心游万仞C.孤蓬自振,惊沙坐飞D.春草碧色,春水绿波20.建安诗人曹植的著名赋作是( A )A.《洛神赋》B.《寡妇赋》C.《孔雀赋》D.《白鹤赋》18.中国诗歌史上首次以“游仙”为诗题的诗人是( D )A.曹操B.阮籍C.郭璞D.曹植16.曹植的诗被誉为(A)A.骨气奇高,辞彩华茂B.文多兼善,辞少瑕累C.真骨凌霜,高风跨俗D.怀文抱质,语气低婉3.建安七子及蔡琰32.“建安七子”包括孔融、王粲、徐斡和(ACDE ) A.陈琳B.蔡琰C.阮瑀D.应埸E.刘桢10.建安诗歌主要的特点是(C)A.高雅脱俗,优游闲适B.沉痛委曲,意蕴幽渺C.慷慨任气,高亢悲凉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19.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辞赋代表作是( B )A.《登台赋》B.《登楼赋》C.《弹棋赋》D.《校猎赋》13.被刘勰评为“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诗风是指( A )A.建安诗风B.正始诗风C.西晋诗风D.东晋诗风15.下列作品中属于女诗人蔡琰创作的是(C )A.《娇女诗》B.《艳歌行》C.《悲愤诗》D.《美女篇》15.著名女诗人蔡琰的创作时代是(B )A.正始B.建安C.太康D.元嘉14.蔡琰著名诗句“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考研笔记分享: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含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魏晋风流: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
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情,而魏晋风流表现在外的特点是颖悟、旷达、真率.电可以说是追求艺术化的人生。
这种艺术必须是自然的,是个人本性的自然流露。
陶渊明可以说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而从深层看来,魏晋风流下那种对人生艺术化的自觉追求,那种对个性化的向往,那种无拘无束的氛围,正是文学成长的良好气候。
魏晋风流不仅对魏晋这两代文学产生影响,也对魏晋以后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已成为一个美好的影像,映在后人的心里,不断激发出文学的灵感。
建安风骨:这是对汉末魏初时期的优秀诗歌创作特色所作出的概括。
建安文学以曹魏集团为中心,主要成就在诗歌。
建安诗人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
后人把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其内涵主要有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和浓郁的悲剧色彩。
“建安风骨”被后世的诗人们追慕着,并成为反对浮靡柔弱诗风的一面旗帜。
三曹:指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他们的创作对当时的文坛有很大影响,故后人合称为“三曹”。
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涛文俱佳,风格清峻通脱。
曹丕擅长诗、文及辞赋,其名作有《燕歌行》、《与吴质书》等,其中《燕歌行》全诗均用七言,句句押韵,在中国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他把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钟嵘称他“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他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名的《洛神赋》美不胜收.《与吴季重书》和《与杨德祖书》是两篇有名的散文书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文学正始诗歌此期历史回顾东魏→北齐汉魏北方十六国→北魏末蜀西晋西魏→北周——隋建吴安南方东晋→宋→齐→梁→陈↓↓(196).................. (共393年) (589)此期诗风变迁与代表作家:一、建安:质朴刚健、慷慨悲凉、忧世伤生;代表作家:三曹、七子、蔡文姬二、正始:愤世忧生、寄托遥深、旷达清峻;代表作家:阮籍、嵇康三、西晋:繁缛华丽、消沉感伤代表作家: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四、东晋:从玄言到山水,玄意幽微、自然优美代表作家:陶渊明、颜延之、谢灵运五、南朝:辞藻工丽、音韵流荡、情调哀伤代表作家:宋:谢灵运、鲍照齐:沈约、谢朓梁:何逊、阴铿,庾信、王褒陈:徐陵、江总六、南北朝民歌第一章第五节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一、概说二、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阮瑀之子。
曾为司马师、司马昭的僚属。
晚年做过步兵校尉,故世人又称之为“阮步兵”。
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阮籍著作:《六朝诗集》收《阮嗣宗集》三卷《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收《阮步兵集》一卷他的散文《大人先生传》,讽刺世俗庸人的虚伪和贪婪,文笔辛辣至极。
辑有集13卷,已散佚。
黄节:《阮嗣宗咏怀诗注》陈伯君:《阮籍集校注》,阮籍《咏怀诗》其一见作品选272夜中不能寐,……忧思独伤心。
清•方东树说:“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昭昧詹言》)。
附赏析:六朝时期,五言诗的发展成为诗坛的主流。
在正始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应推竹林七贤中的阮籍。
阮籍有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抒写一生的志向、感触,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写夜中不寐,独自弹琴的情境。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这两句直写不寐弹琴之事,中间似有一段忧愁。
(幽独不寐原来在《诗经》中就是君子忧时忧世的表现)但此诗全无一字明说忧愁为何,只是在明月清宵之中发散着一片忧愁的气氛。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明月清风的明亮清爽,是中宵实景,正衬出诗人弹琴的高致。
一片心境如明月的澄澈,又如清风的舒爽,寄托于夜半琴声之中,此中原无忧愁可以寻绎,但后面四句的徘徊忧思,却写出夜中不寐的根由,而使如此明亮的夜晚,如此高洁的琴声,都似弥漫着无穷的“忧思”。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由室中之景而移到户外,可看到听到外野北林之间孤鸿、翔鸟的飞翔鸣叫。
孤鸿、翔鸟的飞翔鸣叫,也许另有它们自身的原因,但在明月清宵之中飞鸣,正隐隐提示夜里耸动的一种不安。
诗人与飞鸟,都在这种不安之中徘徊而不寐。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这人与鸟的中夜徘徊,最后只是拥有满怀忧思而已,意望中的事物既不可得见,而只是让忧思淹没自己,触痛心弦而已。
这忧思是什么?作者没有具体明言,但整个明月清宵中夜鸣琴的情境,都由此而似沉浸在一种忧愁里面,那种生命中的忧思,就在明月之中,在清风之中,随月照临,随风吹至。
(这是一首感慨遥深的诗,语言很简洁,但咏怀却随着情景的描写层层深入,头两句写诗中的主人公夜晚难眠,只好起来弹琴排解;三四句写起来后眼前所见,月光照帏,清风吹怀,处处清冷;五六句写起坐后耳中所听,更让他感到无限的孤独和内心的凄凉;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就在这种层层递进的情景描写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孤独者的形象,可谓意蕴深长。
究竟是什么使诗人忧愁伤心,夜不能寐,诗中并没有明白说出,只是通过这个月下弹琴人坐卧不安的举动,和他所处的孤独凄凉的环境,使读者感到这个人的内心充满了痛苦。
“孤鸿”二句,好象是比喻,但是,是自比,还是比人,诗人也没有明确的暗示。
这一切都让读者去体会,去联想。
这种表现方法,是由于诗人身处魏晋易代之际,眼看着统治集团内部残酷的政治斗争,使许多仁人志士受到了牵连和杀害,弄得朝野上下忧民忡忡,惶惶不可终日。
为此,诗人感到极席的苦闷、彷徨、不满,但是又不敢明白地表露自己的民迹,因而在诗中采用比兴、寄托、象征手法,使诗中的形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思考:诗中明月,清风,孤鸿,翔鸟等景物描写的作用何在?自己观点: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
营造凄凉、枯索、孤独的意境,渲染夜里凄凉的氛围,与内心的惊慌、焦虑、孤单相呼应,表达作者内心孤独、痛苦的苦闷感情。
读者可从诗中所展示的“情形色相”中感受到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
其十七见作品选P275 其四独坐空堂上,……晤言用自写。
附赏析:孤独人生的形象浓缩------其十七诗人一个人独坐在空堂之中,一个人站在大路上,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天地之间,外部空间不断扩大,人显得越来越渺小,越来越孤独。
所以这首诗不仅仅是写诗人在某一刻感到孤独而出门寻觅“亲友”的过程。
阮籍不满司马氏的统治,却只能闷在心里,实在忍不住的时候就用“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的放诞行为来发泄。
这样,他一方面与社会现实疏离,一方面又与自己疏离。
在两种疏离中,他深刻地体验并觉悟了人生的孤独本质。
这首就是这种认识的形象表现:第一,人是孤独的存在。
“独坐空堂上;出门临永路;登高望九州”都没有人,看见的也只有鸟,离兽。
空旷的宇宙中只有自己一人,这情景在真实的世界里是不可能有的,但是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却是可能的常态。
当一个有思想的人环顾四周却发现没有人能引以为同调的时候,就会体会到阮籍的孤独。
站在思想之巅和站在高山之巅的人一样,一方面会产生俯视众生的骄傲,一方面也少不了“高出不胜寒”、曲高和寡的孤独。
诗中的孤独不仅仅是由政治原因造成的。
它表现的不仅是个人的孤独感,更是人类共同的孤独命运。
第二,孤独需要抚慰。
一个人既不能完全与同类隔离,也不能完全与同类融合。
所以一个正常人在群体之中应该既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又保持自我存在的独立性。
但自我的独立存在其实就意味着孤独。
孤独使人感到自己的渺小无力和无助,因而产生不安全感;为了重获安全,人必须重返群体中,建立与他人的联系。
孤独的诗人到处寻找的“亲友”就是这样的联系人。
亲人的意义在爱和被爱,让人在情感上感到与他人结成一个整体;朋友的意义在于志同道合、声气相投,在思想的交流中发现另一个相似的自己,从而淡化或消解了孤独感。
第三,孤独的抚慰常常球而不得。
即使是对于一般人来说,想要和“亲友”朝夕相伴也很困难。
对于阮籍,“亲友”不是分别,而是不再存在。
竹林七贤有的被杀,有的进司马氏政权为官,所以他感到孤独。
诗中表现了无人可倾诉的孤独。
诗中在生命本质上提出的孤独感,比较虚,含蓄。
比较《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自己观点:从艺术表现的角度上看,《古》有“中和”之美,专以意象抒情,使情绪在表达中有所消解;同时是意象本身也趋向调和。
哀叹总披优美之词——“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而咏怀诗其一虽然在意象的运用上、冲淡的写法上都与古诗十九首极为相似,但其痛苦深度的差异仍是非常明显的。
诗人则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渲染氛围,使内心的悲凉焦灼表达得非常强烈。
且古诗十九首中,忧思苦闷的原因,往往很具体,或为相思之苦,而阮诗中忧思苦闷之因往往难测。
古诗十九首的痛苦是差可解脱的苦闷与哀愁。
阮籍诗的痛苦是不得不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焦灼与无望。
附赏析:开头两句是环境描写。
秋夜星空寥廓明净,对幽闺思妇来说,最容易触动她们的别绪离愁把她们引入碧海青天的梦幻世界;而银河两旁的牛女双星的方位和有关她们的故事传说,更使得眼前景物和离人的现实心情很自然的结合起来,丰富了这一梦幻世界的内容,也给诗作渲染了一层凄丽的悲剧色彩。
这首诗,整体来看是从织女的角度写。
诗一开篇,先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
“迢迢”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
牵牛郎,既是“河汉女”眼中的牛郎,也是“河汉女”心中的牛郎。
这第一句是立足织女的感觉来写,第二句才正面写织女。
这一二句诗就为后文的种种场面描写、情思描写而张了本。
“皎皎河汉女”是写景也是写人。
“皎皎”不仅写出了银河的清亮,也是为后文的“清且浅”做铺垫,同时也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姿态。
接下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诗句,是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形象。
“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
“素”字写出织女手的颜色,白嫩娇美。
“擢”一个动词,写出织女伸手摆动的劳动姿态,娴熟优美。
“札札”叠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练和纯熟。
“纤纤擢素手”写得如见其形,“札札弄机杼”写得更如闻其声。
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心情。
诗的五六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是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
织女虽然整天在忙碌地织布,结果却“不成章”;她整天郁闷不乐,泪流如雨。
织女劳而无功,眼泪如雨,什么原因造成的?原来是织女在思念着她的牛郎的缘故,她身在此而心在彼。
诗明写织女,却暗联牛郎,意在点出织女的心理活动,说明织女无果的原因。
这两句诗,也意在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是写景句。
“古诗十九首”擅长借景抒情,情寓景中,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绪,从而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诗中写的景,“河汉”既“清”且“浅”,而且也相距“复几许”,并不遥远,本可以涉足而过,但为何织女反而感到“迢迢”呢?原因是“思情”的缘故,因可望不可即,而咫尺胜天涯。
这样就更加有力地突出了织女的情绪,更有力地强调了织女离愁别绪的哀怨。
借景衬情,借景写情,景语即是情语,从而使诗具有意想不到的艺术魅力。
最后两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句强调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地眼神含情地相望来表达心中的渴念和爱慕情意。
“盈盈”“脉脉”两组叠词的运用,更突出地表达了织女对牛郎之间的缠绵情意。
诗句委婉含而不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无限空间,让读者去思索、去想象、去体味,“河汉女”在爱情上的爱慕、思念、渴望的甘苦。
正如古人读“古诗十九首”时的评语那样:“诗思深远而有余意”。
《迢迢牵牛星》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而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
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乱时期,男子从征服役,人为地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重痛苦。
夫妇久别是她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她们的伴侣,夫妇团聚就成了她们的向往。
此诗抒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这样一种社会现实。
这首诗在艺术特色上为表达天上悲情人间写照的主题,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首先,运用浪漫手法展开丰富的联想。
诗用浪漫手法借天上的故事来喻现实生活,抒发了织女的别恨哀怨及向往夫妻团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