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
公元1911年~公元1948年
公元1911年
●出生于波兰的美国生化学家C.芬克在英国从米糠中分离出具有活性的抗脚气病的白色
晶体,并将这类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命名为维生素。这是首次明确提出“维生素”这一概念。
●Rous P. 发现鸟类致瘤病毒。
公元1912年
●英国生化学家F.G.霍普金斯用实验肯定了维生素的存在,并提出营养缺乏症的概念。
●德国生化学家O.瓦尔堡证明在细胞中有一种激活氧的呼吸酶,并发现氰化物能抑制这
种酶的活性,提出呼吸作用需要铁参加。
●提出生物氧化为脱氢作用。
●Morgan T.H.发现雄果蝇某些基因的完全连锁。
公元1913年
●提出酶动力学理论。
●Sturtevant A.H.创用三点测交法并建立连锁距离的概念。
●Bridges C.B.发现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现象,确证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公元1914年
●美国生化学家E.R.肯德尔分离出纯的甲状腺素。
●在英国曼彻斯特,首次利用细菌处理下水道。
●指出生物氧化由铁激活氧而来。
公元1915年
●美国生物学家T.H.摩尔根和他的学生A.H.斯特蒂文特、C.B.布里奇斯用果蝇为实验材
料,通过大量研究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形排列,发现基因的连锁和交换现象,出版了《孟德尔遗传原理》,补充发展了孟德尔定律,提出了现代遗传学的基因学说。
●德国化学家R.M.维尔施泰特发现在叶绿素分子中镁离子间4个氮原子相连,而氮则分
别位于4个闭环的烃链上,从而提出了镁在叶绿素分子中的地位同铁在血红素分子中的地位相当。
●英国微生物学家F.W.特沃特发现了溶菌现象。1917年法国出生的加拿大人F.H.德埃雷
尔将这种溶菌因素命名为噬菌体。
●Twort F.W.分离病毒。
●美国营养学家E.V.麦科勒姆发现维生素A,1922年E.V.麦科勒姆等又发现维生素D,并证
明其与软骨病有关。他还把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油溶性两大类。
●激素与肿瘤(Hormones and cancer)
激素与肿瘤(Hormones and cancer),激素可以影响一些癌症的发生与发展,目前已被我们普遍接受,然而,从最早观察到激素对一些癌症病人有益到发展成以内分泌器官为靶标的第一种药物,已经经历了一百年。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激素有助于一些癌症的治疗,而对雌二醇和乳腺癌关系的研究已产生了很多重要的里程碑式的进展。1915年,Abbie Lathrop 和Leo Loeb首次提出激素和肿瘤的发生有关,他们对黄体酮和癌症关系的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但是,直到八年之后,Edgar Allen 和Edward Doisy才鉴定出黄体分泌的那种物质是雌二醇。接下来的25年中,Abraham Lilienfeld等人研究了女性生殖系统和乳腺癌的关系,提出雌二醇是一种致癌物。Elwood Jensen于1958年发现了雌二醇受体(ER),1971年他的一项研究(肾上腺切除术对人类乳腺癌的影响)是该领域的一场大革命,提出抗雌二醇化合物可以作为避孕药,并促进了制药业的发展。
Michael Harper和Arthur Walpole于1967年研究并详细描述了ICI,46,474(它莫酚)等避孕药,但是直到V.Craig Jordan的研究才使这些药物被临床采纳。1992年,Bernard Fisher及其同事对它莫酚作为乳腺癌外科手术辅助药物的研究才明确了它莫酚可以预防人类乳腺癌的发生。从此,它莫酚作为不同肿瘤类型的选择性用药纷纷展开,这些药物的成功发展是该领域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公元1916年
●德国植物学家H.温克勒研究发现,番茄同龙葵嫁接后,在切断处生长出的芽,是四倍
体。这是一个用人工方法取得的体细胞异源四倍体(嵌合体)。
公元1917年
●丹麦植物学家O.温厄提出了自然界的四倍体植物是由二倍体突变而成的理论。
●美国遗传学家D. F.琼斯建立了使玉米高产的双杂交育种法,这是根据1908年美国遗
传学家G.H.沙尔发现的由于自交变弱的品种,通过杂交可以恢复优势的事实提出来的。
●Bridges C.B.发现果蝇染色体的缺失。
●Carothers E.E.发现蚱蜢异型染色体,证明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公元1918年
●德国胚胎学家H.施佩曼发现了胚胎诱导作用和在胚胎发育中的“组织者”(organizer)
效应。
●Muller H.J.发现平衡致死。
公元1918~1921年
●中国植物学家钟观光(1868~1940)用了约四年时间采集植物标本,足迹遍及华北、长江
流域及华南的11个省,采得标本约16000余种,此后,在北京大学建立了用现代科学分类标记的标本馆。
公元1919年
●首次在出版物上出现“生物技术”一词。
●Bridges C.B.发现染色体的重复。
公元1920年
●Evans 和Long 发现基因组。
●德国生物学家J.von于克斯屈尔发表《理论生物学》把环境概念引入生态学。
●Blakeslee A.F.在曼陀罗中发现各种三体,证明各染色体遗传效应的不同。
公元1921年
●出生于德国,后来到美国的动物学家/遗传学家Goldschmidt R.B.(R.B.戈德施米特)发
表关于桦尺蛾(Biston betularia)的“工业黑化”(industrial melanism)研究的第一篇文章。这是一项持续25年之久,首次揭示有关工业黑化和生物演化的关系,阐述了自然选择进化理论。
●奥地利出生的美国生理学家O.勒维在德国用实验证明,刺激迷走神经后,产生一种使
心跳减缓的物质,称迷走神经物质。
●中国生物学家秉志(1886~1965)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原东南大学前身)创建了中国第一
个大学的生物系(不包括外国教会在中国办的大学)。
公元1922年
●加拿大生理学家F.G.班廷和C.H.贝斯特提取出纯胰岛素。
●中国科学社委托动物学家秉志、植物学家胡先骕和杨铨(杏佛)三人筹建的第一个中国生
物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于1922年8月18日在南京正式成立。
公元1923年
●阿根廷生理学家B.A.奥塞发现垂体前叶对糖代谢,特别是对糖尿病的影响,第一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