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广电总局令第39号)
广电总局关于公布继续有效的广播影视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

31、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广电总局令第52号)
32、《中外合作制作电视剧管理规定》的补充规定(广电总局令第54号)
33、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令第56号)
34、《中外合作制作电视剧管理规定》的补充规定(广电总局令第57号)
35、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安装服务暂行办法(广电总局令第60号)
57、关于印发《国产影片发行放映考核奖励办法》的通知(影字〔2008〕358号)
58、关于印发《数字电影母版技术质量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影字〔2008〕404号)
59、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市专业数字电影院(厅)发行放映工作的通知(影字〔2008〕430号)
60、广电总局电影局关于数字电影母版实行有偿收集的通知(影字〔2008〕863号)
22、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广电部门在行政处罚中能否直接没收违法设备问题的复函(广办函法字〔2009〕148号)
23、总局机关档案、资料借阅规定(广办发办字〔2010〕81号)
(二)宣传
24、关于印发《群众参与的广播电视直播节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广发编字〔1999〕746号)
25、关于进一步办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通知(广发编字〔2000〕616号)
10、广电总局关于印发《广播电影电视行政审批项目及实施机关》的通知(广发办字〔2004〕952号)
11、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下发三个保密管理规定的通知(广办发办字〔2005〕175号)
12、关于印发《广播电影电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的通知(广发办字〔2006〕19号)
13、广电总局关于在影视剧拍摄活动中加强自然环境和文物保护的通知(广发〔2007〕34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政策解读

• 为反映视频分享网站隐私权侵犯现象,我的学生 在菠萝网(podlook)上以“偷拍”作为关键词进 行检索,共得到的23579个视频均在标题或者描 述里清楚明白地面出现了“偷拍”二字。经过点 击相关链接,发现,绝大部分此类视频已经被删 除。
• 尽管如此,这些残留的视频标题里公然出现的 “偷拍”二字,却体现了我国视频分享网站、视 频上传者对公民隐私权的漠视。近期出现的“艳 照门”事件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互联网上的视频内容无外乎就是三种:专业 的电影电视机构提供的视频内容(版权明 确)、已经在网上流传多年的视频(版权不 明)与版权难以界定的UGC。
• 除整合传统电视台资源外,视频网站整合互 联网上的多媒体娱乐资源,如flash、mtv、 avi、rmvb甚至包括mp3、而这些内容几乎全 部来自电影、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的娱乐 资源。在各大视频网站上流传的热门美剧、 日剧、韩剧等,这些资源的版权得不到有效 保护。侵害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规定的著作权。
• 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作为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 依据电信行业管理职责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实施 相应的监督管理。
• 地方人民政府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和地方电信管 理机构依据各自职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互联网视听 节目服务单位及接入服务实施相应的监督管理。
• 管制主体: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及其相 关网络运营单位。从事此服务需取得广电管 理部门核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证》或履行备案手续。
2、网络视听管理不规范
• 早在2019年,广电总局就颁布了《互联网等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并确立 许可准入制度;2019年,再次颁布修订版, 或称“39号令”。
•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对视听节目的网络传 播业务实行许可管理。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 传播视听节目必须持有《网上传播视听节目 许可证》。
2019全国广播电视网络法纪知识竞赛答案题库1

2019全国广播电视网络法纪知识竞赛答案题库1广播电视-判断题(共10题,合计20.0分)1. 国产剧、合拍剧的拍摄制作实行备案公示制度。
()(2.0分)正确错误正确答案:正确解释说明:《电视剧内容管理规定》第八条规定,国产剧、合拍剧的拍摄制作实行备案公示制度。
2. 国家对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业务、使用广播电视频率、购买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以及迁建无线广播电视设施实行备案制度。
()(2.0分)正确错误正确答案:错误解释说明:《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国家对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业务、使用广播电视频率、购买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以及迁建无线广播电视设施实行许可制度。
3. 生产企业采用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证书的,由国务院广播电视主管部门撤销入网认定证书。
自撤销证书之日起,3年内不受理其入网认定申请。
(2.0分)正确错误正确答案:正确解释说明:《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生产企业采用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入网认定证书的,由国务院广播电视主管部门撤销入网认定证书。
自撤销证书之日起,3年内不受理其入网认定申请。
4. 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应当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2.0分)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正确解释说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第四条规定,国家对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或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实行许可制度。
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或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应当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5. 广播电视有关人物专访、企业专题报道等节目中可以含有地址和联系方式等内容。
()(2.0分)正确错误正确答案:错误解释说明:《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有关人物专访、企业专题报道等节目中不得含有地址和联系方式等内容。
6. 各电视频道不得以栏目短剧或介绍境外影视剧的形式变相完整播出未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并获得发行许可证的境外影视剧。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秩序,加强监督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以互联网协议(IP)作为主要技术形态,以计算机、电视机、手机等各类电子设备为接收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固定通信网、微波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卫星或其他城域网、广域网、局域网等信息网络,从事开办、播放(含点播、转播、直播)、集成、传输、下载视听节目服务等活动。
本办法所称视听节目(包括影视类音像制品),是指利用摄影机、摄像机、录音机和其它视音频摄制设备拍摄、录制的,由可连续运动的图像或可连续收听的声音组成的视音频节目。
第三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负责全国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以下简称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实行许可制度。
第五条国家鼓励地(市)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视听节目。
第二章业务许可第六条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应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由广电总局按照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业务类别、接收终端、传输网络等项目分类核发。
业务类别分为播放自办节目、转播节目和提供节目集成运营服务等。
接收终端分为计算机、电视机、手机及其它各类电子设备。
传输网络分为移动通信网、固定通信网、微波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卫星或其他城域网、广域网、局域网等。
第七条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机构,不得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
经广电总局批准设立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或依法享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格的网站可以申请开办信息网络传播新闻类视听节目业务,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开办信息网络传播新闻类视听节目业务。
经广电总局批准设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会市、计划单列市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影视集团(总台),可以申请自行或设立机构从事以电视机作为接收终端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集成运营服务。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令第3号——关于修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令第3号——关于修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5.08.28•【文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令第3号•【施行日期】2015.08.28•【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该篇法规中《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管理办法》已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第四批修改的部门规章的决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令2021年第10号)自2021年10月9日起修改。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令第3号《关于修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经2015年8月20日局务会议审议通过,其中《设立外商投资印刷企业暂行规定》(新闻出版总署、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第16号)、《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新闻出版总署、商务部令第52号)、《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广电总局、商务部、文化部令第21号)、《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广电总局、商务部令第43号)、《〈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广电总局、商务部令第50号)经商务部同意修订,《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令第56号)经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意修订。
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2015年8月28日关于修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办函〔2015〕14号)的要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涉及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现行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
根据《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相关规定并商有关部门同意,决定修订以下18个规章和5个规范性文件。
一、规章新闻出版方面:1、《印刷业经营者资格条件暂行规定》(新闻出版总署令第15号)删去第四条第三项中的“厂房建筑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删去第四项中的“注册资本不少于200万元人民币”。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2004)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2004)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4.07.06•【文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39号•【施行日期】2004.10.1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通信业正文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39号)《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经2004年6月15日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10月11日起施行。
局长徐光春二00四年七月六日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秩序,加强监督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以互联网协议(IP)作为主要技术形态,以计算机、电视机、手机等各类电子设备为接收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固定通信网、微波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卫星或其他城域网、广域网、局域网等信息网络,从事开办、播放(含点播、转播、直播)、集成、传输、下载视听节目服务等活动。
本办法所称视听节目(包括影视类音像制品),是指利用摄影机、摄像机、录音机和其它视音频摄制设备拍摄、录制的,由可连续运动的图像或可连续收听的声音组成的视音频节目。
第三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负责全国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以下简称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实行许可制度。
第五条国家鼓励地(市)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视听节目。
第二章业务许可第六条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应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由广电总局按照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业务类别、接收终端、传输网络等项目分类核发。
业务类别分为播放自办节目、转播节目和提供节目集成运营服务等。
(广告传媒)吴江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行政执法依据吴江市文化广播电视.

(广告传媒)吴江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行政执法依据吴江市文化广播电视吴江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行政执法主体法定行政机关吴江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法律依据:1.《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第十一条第三款2.《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五条3.《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第三条第二款4.《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5.《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款6.《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第三条7.《广播电视站审批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第一款8.《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管理办法》第三条9.《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二款10.《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三条11.《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五条第二款12.《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四条13.《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四条第二款14.《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管理办法》第五条第二款15.《电影管理条例》第四条第二款1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八条第二款17.《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第三条第二款18.《苏州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第二条第二款吴江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行政执法依据吴江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行政许可(共15项)一、乡、镇设立广播电视站审核法律依据:1.《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十五条“乡、镇设立广播电视站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审核,并按照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审批。
机关、部队、团体、企事业单位设立有线广播电视的,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审批。
”2.《广播电视站审批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申请设立广播电视站须由申请单位向当地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申请,逐级审核同意后,报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批。
”二、设立营业性文艺表演团体的审批法律依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七条设立文艺表演团体,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文化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决定。
网站设立相关资质规定

新媒体网站设立相关法规
新媒体: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
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新兴的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平台,2012
年之后发展势头强劲。
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新媒体产业的总体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的增长。
在这种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下,新媒体运营主体必须在获得行政机关的许可后方可开展业务,并且要受行政机关对相关技术标准、传输渠道和传输方式的监管和审查、按现行法律制度,新媒体将要面对包括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工商管理总局等多个行政管理部门。
同时,因其涉及的不同行业,也有不同的规定。
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局行政许可项目依据表

颁发本省影视制作单位拍摄国产电视剧制作许可证(乙种)
省广电局
否
1、国务院决定《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
2、部门规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34号)第三章第十四条:《电视剧制作许可证(乙种)》由省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其中,在京的中央单位及其直属机构直接向广电总局提出申请,其他机构向所在地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逐级审核后,报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批。
3、规范性文件《关于调整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影、电视剧立项及完成片审查办法的通知》(广发编字[2003]756号)规定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影、电视剧的立项申报办法:描写党政军历史上重大事件和重要领导人及其亲属生平业绩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电视剧,剧本要经省级广电部门和党委宣传部门初审通过后,报领导小组审批;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剧本经省级广电部门初审通过后,报领导小组审批。
6
引进境外影视剧和其他境外电视节目审批
省广电局
否
1、行政法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28号)第四章第三十九条:用于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的境外电影、电视剧,必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查批准。
2、部门规章《电视剧审查管理规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40号)第三章第十八条:省级电视剧审查机构初审本辖区内机构送审的引进剧,提出详细、明确的初审意见。
4
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剧制作备案及完成片初审
省广电局
否
1、国务院决定《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
2、部门规章《电视剧审查管理规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40号)第一章第四条:国家对电视剧实行题材规划立项审查和电视剧发行许可制度;第二章第六条:广电总局负责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立项的终审。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电视剧题材规划立项的初审;第四章第二十四条:电视剧审查机构在收到完备的报审材料后,应当在五十日内作出是否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其中组织专家评审的时间为三十日。
《专网及定向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解答

《专⽹及定向传播视听节⽬服务管理规定》解答《专⽹及定向传播视听节⽬服务管理规定》解答 为规范专⽹及定向传播视听节⽬服务秩序,促进⾏业健康有序发展,制定了《专⽹及定向传播视听节⽬服务管理规定》,下⾯是⼩编给⼤家整理收集的《专⽹及定向传播视听节⽬服务管理规定》解答,希望⼤家喜欢。
问:为什么出台《专⽹及定向传播视听节⽬服务管理规定》? 答:《专⽹及定向传播视听节⽬服务管理规定》实际上是对《互联⽹等信息⽹络传播视听节⽬管理办法》(国家⼴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39号,以下简称39号令)的修订。
39号令⾃2004年颁布实施以来,对于加强⽹络视听节⽬管理、维护⽹络⽂化安全起到了重要作⽤。
近年来,随着三⽹融合全⾯推⼴,⽹络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各种视听新业务发展迅速,39号令的内容已不适应发展和管理的需要。
为促进交互式⽹络电视(IPTV)、专⽹⼿机电视、互联⽹电视等新业务健康繁荣规范发展,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视听节⽬,防范不良内容传播,加⼤对违法违规⾏为的查处⼒度,根据⼈民群众的呼声和业界的要求,国家新闻出版⼴电总局在对39号令进⾏修订的基础上,近⽇发布了《规定》。
问:制定《规定》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规定》在总体思路上把握了以下⼏点:⼀是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与原有规章交叉重叠、处罚依据及对新业态管理不⾜等问题。
⼆是将三⽹融合推进过程中的成功做法,包括对互联⽹电视等新业态的管理经验等,以规章的形式固定下来,为⼴电和电信双向准⼊提供法律保障。
三是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加强⽹络信息安全和⽂化安全建设,突出强调从业机构的主体责任。
四是创新管理模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处罚⼿段,加⼤违法违规打击⼒度。
问:请介绍⼀下《规定》的主要内容? 答:《规定》共5章32条,主要制度包括: (⼀)强化⽹络信息安全和⽂化安全建设。
⼀是将内容安全、传输安全和技术安全保护制度作为业务准⼊的基本条件。
⼆是强化主体资质的审查。
广播影视行政管理和行政检查权事项

广播影视行政管理和行政检查权事项(一)对播出机构、传输机构以及有线电视运营相关的检查监督1、对广播电影电视行业的行政检查监督项目名称:对广播电影电视行业的行政检查监督承办机构:市文广新局实施对象: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权力性质:法定实施依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1997年8月11日国务院令第228号发布,1997年9月1日起实施)第五条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广播电视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广播电视行政管理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以下统称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广播电视管理工作。
2、对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检查监督项目名称:对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检查监督承办机构:市文广新局实施对象:广播电台、电视台权力性质:法定实施依据:《广播电台电视台审批管理办法》(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37号,2004年8月18日发布,2004年9月20日起施行)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广播电台、电视台是指采编、制作并通过有线、无线、卫星或其他方式向社会公众播放广播电视节目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含广播电视台、教育电视台、广播影视集团、总台、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分台等)。
第三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负责制定全国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设立规划,确定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总量、布局和结构,负责全国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设立审批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管理工作。
3、有线电视的检查监督项目名称:有线电视的检查监督承办机构:市文广新局实施对象:有线电视权力性质:法定实施依据:《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广电局令第2号,1990年11月16日起施行)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有线电视,是指下列利用电缆或者光缆传送电视节目的公共电视传输系统:(一)接收、传送无线电视节目,播放自制电视节目和录像片的有线电视台;(二)接收、传送无线电视节目,播放录像片的有线电视站;(三)接收、传送无线电视节目的共用天线系统。
数字化背景下,“电视”内涵与外延的变化之电子技术文章

数字化背景下,“电视”内涵与外延的变化之电子技术文章数字化背景下,对于电视而言,既使传统电视(使用模拟信号的电视,下文同)变成了数字电视(使用数字信号的电视),也使“电视”这一概念产生了泛化,使其外延与内涵都发生了变化,范围大大延伸。
一、外延的变化文章1、传播主体的变化对传统电视而言,电视的传播主体就是各级电视台。
除了各级电视台,再无任何主体可以传播电视。
数字化背景下,电视的传播主体大大增加。
首先,是已经数字化的、传统的各级电视台。
按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2004年做出的规划,中国广播电视数字化实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2003年有线数字电视全面启动,2004年有线数字电视全面推开;第二步是在2005年底发射直播卫星后,开展卫星直播电视业务,同时在我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确定后,开始试播地面数字电视;第三步是2008年利用北京奥运会的有利时机推广地面数字电视,开展数字高清晰度电视业务,到2015年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
按照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逐步实现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
传统的各级电视台,在数字化条件下,所播出的电视,除了以固定的电视机为终端的有线网络数字电视外,还有以电视机、电脑、手机为终端的IPTV,以车载电视和手机为终端的移动电视(通常,人们把车载电视称为移动电视,手机为终端的则称为手机电视),以及以电视、电脑、手机为终端的网络电视台。
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
用户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享受IPTV服务:一是计算机,二是机顶盒+普通电视机,三是手机文章。
其次,是各大电信运营商。
2003年起,由上海文广、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主导的IPTV开始在全国各地发展用户,由此,电信运营商开始进入广电,传播电视。
但由于政策的限制,其推进一直相当缓慢。
2004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39号文)规定,已领取《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的机构应自申请更换新的《许可证》。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令第号)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令第号)————————————————————————————————作者:————————————————————————————————日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第56号《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1月31日起施行。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王太华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二○○七年十二月二十日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第一条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保护公众和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的合法权益,规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秩序,促进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公众提供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以下简称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活动,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是指制作、编辑、集成并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视音频节目,以及为他人提供上载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的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作为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实施监督管理,统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产业发展、行业管理、内容建设和安全监管。
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作为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依据电信行业管理职责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实施相应的监督管理。
地方人民政府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和地方电信管理机构依据各自职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及接入服务实施相应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及其相关网络运营单位,是重要的网络文化建设力量,承担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和维护网络文化信息安全的责任,应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接受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行业主管部门和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
第五条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负责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倡导文明上网、文明办网,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传播健康有益视听节目,抵制腐朽落后思想文化传播,并在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指导下开展活动。
三网合一三网融合)的概念及发展前景

三网合一(三网融合)的概念及发展前景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三网融合的结合点三网融合,在概念上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分析,可以涉及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
目前更主要的是应用层次上互相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
IP优化光网络就是新一代电信网的基础,是我们所说的三网融合的结合点。
三网融合的结合点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使电话、数据和图像信号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编码进行传输和交换,所有业务在网络中都将成为统一的“0”或“1”的比特流。
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综合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带宽和传输高质量,成为三网业务的理想平台。
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都通过软件变更,最终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性、功能和业务。
最重要的是统一的TCP/IP协议的普遍采用,将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
人类首次具有统一的为三大网都能接受的通信协议,从技术上为三网融合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三网融合的发展但是,如果按传统的办法处理三网融合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如何绕过传统的三网来达到融合的目的,那就是寻找通信体制革命的这条路,我们必须把握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选择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
我们的实际情况是数据通信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晚,传统的数据通信业务规模不大,比起发达国家的多协议、多业务的包袱要小得多,因此,可以尽快转向以IP为基础的新体制,在光缆上采用IP优化光网络,建设宽带IP网,加速我国Internet网的发展,使之与我国传统的通信网长期并存,既节省开支又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
广电总局下文整顿互联网电视中国彩电业反应激烈

视
片播 映许
可
证
》 。
此 外 开 展 以 电视 机 为接 收终 端 的互 .
联 网视 听节 目服 务 应 当遵守著作权法律
.
.
行政 法规 的规定 取 得著作权人 的相关授 .
权 。
应 当采取 版 权保 护措施 ,
保 护 著作权
人 的合法 权益 。
”
业 内人 士 认 为 此 《通 知 》 如 同 封 . ”
”
运 营 服 务 的 《信 息 网络 传播 视 听 节 目许
可证 》 。
今 后 开 展 以 电视 机 为接 收终 端 的互 .
联 网视 听节 目集成运 营服 务 应 当建 立 具 .
有节 目播控 节 目导视 版权保 护等功能
.
、
的集 成播控 系统 健全 节 目 内容 管理 制度
.
.
安全保障制度和应急处理机制 。 确保所传
院能效标识 管理 中心 有关 人 士 介绍 项 . 目实施 过 程 中主 要 开 展 的工 作包括 制定
比对 检 测项 目 选 定参 比实验 室 制备
.
,
参 比样机 以及 能 效性 能检 测等 。 本项 目
涉及 的 比对检测项 目为房 间空气调 节器
产 品 的能效性能。
参 比实验室共 6 个 .
涉及 国 家级 地方级检测机构 企 业 实
国务 院常务会议 支持 中小企 业
参与家 电下 乡和 以 旧换新
目前召开 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 出 .
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参与家 电 农 .
机 、
汽 车摩托 车下 乡和 家 电 、
汽车以 旧
换新等业务 落实出口退税等政策 支
,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修订)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秩序,促进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服务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保护公众和从业机构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从事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的内容服务、集成播控、传输分发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服务(以下简称网络广播电视服务),是指以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含有线、无线网络)、局域网络及利用互联网架设虚拟专网为传输通道,以电视机、手机(含各类手持电子设备)等电子设备为接收终端,从事向公众定向提供广播电视服务的活动,包括IP电视(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等。
第四条国务院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网络广播电视服务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网络广播电视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网络广播电视服务单位是重要的网络文化建设力量,承担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和维护网络文化信息安全的责任,应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行业自律,提供优质可靠服务。
第六条发展网络广播电视服务,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正确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不断体现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文化,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提供更多更好的网络广播电视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鼓励公众监督网络广播电视服务。
第二章网络广播电视服务单位的设立第七条从事网络广播电视服务,应当依照本办法取得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
未按照本办法取得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颁发的《许可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网络广播电视服务。
网络广播电视服务业务指导目录由国务院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制定。
第八条申请从事网络广播电视服务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具备法人资格,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且在申请之日前三年内无违法违规记录;(二)有健全的节目安全传播管理制度和安全保护措施;(三)有与其业务相适应的技术能力、经营场所、资金和相关资源;(四)有与其业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且主要出资者和经营者在申请之日前三年内无违法违规记录;(五)技术方案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六)符合国务院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确定的网络广播电视服务总体规划、布局和业务指导目录;(七)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广电牌照

IPTV牌照开办以电视机、手持设备为接收终端的视听节目传播业务需获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也即IPTV牌照。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事IP电视、手机电视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应按照《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国家广电总局第39号令)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由国家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行业主管部门——国家广电总局按业务类别、传输网络、接收终端等项目分类核发。
国家广电总局还规定,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开展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集成运营业务,在集成平台上的所有节目,都要由经批准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负责组织和统一对外签约,直接提供给用户收看并做好播出监看工作;平台上的节目播放、版权保护、节目导视、节目计费和用户共享等五大系统,也由其负责管理与运营。
在内地,开办IPTV业务,一向需要《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ICP证》和《移动增值业务许可证》四证齐全,其中,前两个许可证分别由广电总局和文化部负责颁发,其余两个由信产部颁发。
目前已获得IPTV牌照的有:上海文广、央视国际、南方传媒、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杭州华数、江苏电视台。
另外,广电体系之外还有一家民营企业——北京华夏安业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IPTV牌照。
互联网电视牌照国家广电总局于2009年8月14日正式下发《关于加强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厂商如果通过互联网连接电视机或机顶盒等电子产品,向电视机终端用户提供视听节目服务,应当按照《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取得“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视听节目集成运营服务”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目前,广电总局一共发放了两批互联网电视牌照。
第一批发给了: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浙江电视台和杭州广播电视台合资公司华数。
第二批发给了:南方传媒(优朋普乐为其提供运营支撑)、湖南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IBN)以及中央人民电台。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

(讯)《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2004年10月11日)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的,由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予以取缔,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给予警告、限期整改,可以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载明的事项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变更许可证载明事项、持证机构注册资本、股东和持股比例;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八条规定的;
(四)传播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禁止传播的视听节目的;
(五)向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提供与传播视听节目业务有关服务的;
(六)未按规定保留视听节目播放记录的;
(七)利用信息网络转播境外广播电视节目,转播非法开办的广播电视节目的;
(八)非法链接、集成境外广播电视节目以及非法链接、集成境外网站传播的视听节目的。
(编选:)。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和管理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这些规定和措施旨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健康发展。
首先,该管理办法明确了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定义和范围。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是指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的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形式的节目。
这既包括通过独立的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平台发布的节目,也包括通过社交媒体、视频分享平台等其他网络平台传播的节目。
其次,该管理办法规定了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内容审查和管理要求。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内容应符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不得含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等重大问题的节目,将进行严格审查和监管。
第三,该管理办法规定了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经营主体和经营资质要求。
对于从事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经营主体,应具备相应的经营资质,并接受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管和执法。
经营主体应依法履行信息内容审核、版权保护、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等义务,确保节目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最后,该管理办法还规定了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监管机制和法律责任。
相关主管部门将建立健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经营主体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对于违法违规的节目和经营主体,将依法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给予处罚和惩罚。
总的来说,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和管理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设立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通过这些规定和措施的实施,可以促进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健康发展,为广大公众提供优质的视听节目。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的内容规划、技术方案、运营方案、管理制
度;
(四)向政府监管部门提供监控信号的监控方案;
(五)人员、设备、场所的证明资料;
(六)申办机构的基本情况及与开展业务有关的证明(网站注册文件、广播电台、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秩序,加强监督管理,促进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以互联网协议(端,通过移动通信网、固定通信网、微波通信网、有线电
视网、卫星或其他城域网、广域网、局域网等信息网络,从事开办、播放(含点播、转
持证机构应当为视听节目监控系统提供必要的信号接入条件。
第四章罚则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的,
由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予以取缔,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
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责
(三)有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自有资金、设备、场所及必要的专业人员;
(四)拥有与业务规模相适应并符合国家规定的视听节目资源;
(五)拥有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服务信誉、技术能力和网络资源;
(六)有健全的节目内容审查制度、播出管理制度;
(七)有可行的节目监控方案;
(八)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
令停止违法活动、给予警告、限期整改,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载明的事项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
目业务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变更许可证载明事项、持证机构注册资本、股东和持股比例;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八条规定的;
中央所属企事业单位,可直接向广电总局提出申请。
符合条件的,广电总局予以颁发《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第十一条负责受理的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期限和权限,履行
受理、审核职责。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标准的,有权做出决定的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
做出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依法做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
持证机构地址、网址、网站名、法定代表人等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三十
日内向广电总局备案并办理许可证登载事项变更手续。
第十五条持证机构应当在领取《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九十日内开通业务。
如因特殊理由不能如期开通,应经发证机关同意,否则按终止业务处理。
第十六条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需终止业务的,应提前六十
日向原发证机关申报,其《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由原发证机关予以公告注销。
第三章业务监管
第十七条用于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新闻类视听节目,限于境内广播电台、电
视台、广播电视台以及经批准的新闻网站制作、播放的节目。
用于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影视剧类视听节目,必须取得《电视剧发行许可
视节目,不得转播非法开办的广播电视节目,不得转播境外广播电视节目。
利用信息网络链接或集成视听节目,只能链接或集成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
许可证》机构开办的视听节目,不得链接或集成境外互联网站的视听节目。
第二十四条省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设立视听节目监控系统、建立公众监督举
报制度,加强对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监督管理。
电视台、广播影视集团(总台),可以申请自行或设立机构从事以电视机作为接收终端
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集成运营服务。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开办此类业务。
第八条申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广电总局确定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总体规划和布局;
(二)符合国家规定的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
传输网络、传播载体、传播范围、接收终端、节目类别和集成内容等事项从事信息网络
传播视听节目业务。
第十四条持证机构变更注册资本、股东和持股比例及许可证载明的开办主体、业务
类别、标识、传播方式、传播载体、传播范围、接收终端、节目类别和集成内容等事项
的,应提前六十日报广电总局批准并办理许可证登载事项变更手续。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由广电总局按照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业务类
别、接收终端、传输网络等项目分类核发。
业务类别分为播放自办节目、转播节目和提供节目集成运营服务等。
接收终端分为计算机、电视机、手机及其它各类电子设备。
传输网络分为移动通信网、固定通信网、微波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卫星或其他城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
第39号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经2004年6月15日局务会议通过,
现予发布,自2004年10月11日起施行。
局长:徐光春
二○○四年七月六日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
域网、广域网、局域网等。
第七条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机构,不得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
经广电总局批准设立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或依法享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格的网站可
以申请开办信息网络传播新闻类视听节目业务,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开办信息网络传播
新闻类视听节目业务。
经广电总局批准设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会市、计划单列市级以上广播电台、
播、直播)、集成、传输、下载视听节目服务等活动。
本办法所称视听节目(包括影视类音像制品),是指利用摄影机、摄像机、录音机
和其它视音频摄制设备拍摄、录制的,由可连续运动的图像或可连续收听的声音组成的
视音频节目。
第三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负责全国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
播视听节目(以下简称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管理工作。
节目的。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开办机构的法定代表人、节目总编或节目审查员未履
行应尽职责,出现三次以上违规内容的,省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对开办机构予以警
告,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实施前已领取《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应在本办法
实施之日起六个月内按照本办法规定申换许可证。
电视台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从事登载新闻业务许可文件等);
(七)公司章程、营业执照、验资证明(申请人为企业的)。
第十条申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应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广播电
视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符合第九条规定的书面材料,经逐级审核同意后,报广电
总局审批。
(四)传播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禁止传播的视听节目的;
(五)向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提供与传播视听节目业务
有关服务的;
(六)未按规定保留视听节目播放记录的;
(七)利用信息网络转播境外广播电视节目,转播非法开办的广播电视节目的;
(八)非法链接、集成境外广播电视节目以及非法链接、集成境外网站传播的视听
证》、《电影公映许可证》。
第十八条通过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应符合《著作权法》的规定。
第十九条禁止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有以下内容的视听节目:
(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制,配备节目审查员,对其播放的节目内容进行审查。
第二十一条信息网络的经营机构不得向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
机构提供与传播视听节目业务有关的服务。
第二十二条传播视听节目的名称、内容概要、播出时间、时长、来源等信息,持证
机构应当至少保留三十日。
第二十三条利用信息网络转播视听节目,只能转播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广播电
(五)宣扬邪教、迷信的;
(六)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十)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二十条持证机构应建立健全节目审查、安全播出的管理制度,实行节目总编负责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2004年10月11日起施行。广电总局《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
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广电总局令第15号)同时废止。
第九条申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须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报告,内容应包括:业务类别(自办节目、转播、集成等)、播出标识
(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的专用标识)、传播方式(频道播出、点播、下载定
制、轮播、数据广播等)、传输网络、传播载体、传播范围、接收终端、节目类别、集
成内容等;
县级以上地方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
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实行许可制度。
第五条国家鼓励地(市)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视听节目。
第二章业务许可
第六条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应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有效期为二年。有效期届满,需继续从
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的,应于期满六个月前按本办法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续办
手续。
第十三条获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以下简称持证机构)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