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第五章(2)

合集下载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Snell定律课件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Snell定律课件
In three dimension orthogonal coordinate system, we can define stress p as (pxx pxy pxz pyx pyy pyz pzx pzy pzz).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七章
弹性概念——应力 (续)
The stresses are symmetrical(对称的), i.e. only six components of the stress tensor p are independent because
P = - (pxx+ pyy+ pzz)/3 This is a general definition of the “pressure”. In the special case of a liquid at rest, pxx= pyy= pzz = - P, this is the hydrostatic pressure. In geology, lithostatic pressure is often estimated by using
When the material in the mantle is heated, it expands and becomes lighter. In spite of its high viscosity(粘性), it rises more or less vertically in some places, especially under the oceanic ridges. With its losing pressure and heat during traveling upward, the material is forced to travel horizontally. They drag the lithosphere motion.

固体物理第五章(1)

固体物理第五章(1)

理想晶体 — 晶格,等效势场V(r)均具有周期性 晶体中的电子在晶格周期性的等效势场中运动
波动方程
2 2 [ V ( r )] E 2m
晶格周期性势场
V ( r ) V ( r Rn )
§5.2 周期势场下电子波函数的一般特性:布洛赫定理
布洛赫定理:当势场 性质
2 d 2 H U ( x) 2 2m dx
2 d 2 2nx U 0 U n exp i 2 2m dx a n 0
Bloch函数的性质
Bloch函数:
ik r k ( r ) e uk ( r )
(1)行进波因子
ik r 表明电子可以在整个晶体中运动的,称为共有化电
e
子,它的运动具有类似行进平面波的形式。
(2)周期函数 个原胞到下一个原胞作周期性振荡,但这并不影响态函数具有行进 波的特性。
能带理论的基本近似和假设:
2) 平均场(单电子)近似: 多电子问题简化为单电子问题,每个电子是在固定的离子势场以及其它电 子的平均场中运动
2 1 e i ( r i ) 2 4 0 r r ij i i j
其中 (代表电子i与其它 r ) 电子的相互作用势能.
i i
此外:
布洛赫函数
晶格周期性函数
uk ( r R) uk ( r )
布洛赫定理的证明
晶格平移任意格矢量,势场不变 在晶体中引入描述这些平移对称操作的算符 T f (r ) f (r a ) 1, 2, 3 f (r ) 为任意函数 (1)各平移算符之间对易 T T f (r ) T f (r a ) T T f (r )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第五章(3)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第五章(3)

• 四、地球内部压强 P 的计算 • 地球内部的受力状态可以用流体静压强 来描述,即有: • dP/dz=g ρ • 这里的g为地球内部加速度,可由上式求 出; • ρ 为地球内部密度,可由亚当斯-威廉奇 公式及其相应公式求出; • 从而可以算出压强梯度dP/dz,再通过积分, 算出不同深度处的压强P。
• 另一方面,布伦 (Bullen)曾得到体变模 量K随压力P变化的经验关系式: • K=2.34+3.0P+0.1P2 • 式中,K、P的单位为1011Pa,上式也可推 广到地核,其地心的K值可达到 1.36x1012Pa。
§ 5.3 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结构
• 一、概述 • 根据地震波速度的不同,地球可分为地壳、 上下地慢和内外地核等几个大构造单元。 其中,壳慢界面、慢核界面、内外核界面 和上下地慢之间的过渡层,是十分明显的。 • 1、壳幔界面 • 在地下30一60km深度处,纵波速度从6一 7km/S,跳到 8 km/S以上,它是地壳与 地慢的分界面。
• 2、均匀、非绝热情况 • 考虑介质非绝热的影响,有 d ( z ) g ( z )(1 ) dz • 其中δ为非绝热影响系数,可以通过实验 来测定。 • 3、非均匀、绝热情况 • 考虑介质非均匀的影响,有
d ( z ) g ( z ) dz
• 式中,η为非均匀系数。 • 4、非均匀、非绝热情况 • 同时考虑非均匀、非绝热的影响时,有
d ( z ) (1 )g ( z ) dz d ln ( z ) (1 )g dz
• • • •
上式为一般形式。 当η=1时,表示组成均匀; 当δ=0表示绝热。 上式称为修改的亚当斯-威廉森公式。这 个公式是计算地球内部密度变化的基本 公式。 • 应该指出,除亚当斯-威廉森公式可确定 地球内部密度外,其他学者还从另外角 度建立了速度和密度关系。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复习重点答案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复习重点答案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第一章:引言1、地球物理学的定义。

解:地球物理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物理学。

2、地球物理学组成及研究内容。

解:组成包括:理论地球物理、应用地球物理A. 理论地球物理学着眼于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研究地球形状与重力分布的重力学;(2)研究地震及弹性波在地球内部传播规律的地震学;(3)研究地球磁现象的地磁学;(4)研究地球电性质的地电学;(5)研究地球内部热过程和热状态的地热学;(6)深部探测和地球动力学等。

B. 应用地球物理学是解决勘察石油、金属、非金属矿或其它地质问题的。

3、地球物理学的基本特点。

解:1、入地的窗口:根据地面或空中的资料和信息,了解地球深部情况;2、地球物理方法反演的多解性:正演问题、反演问题、精度问题3、地球物理方法的间接性问题4、建模与简化:就是以数学公式或数值形式表征地球某种性质或规律,它是对复杂研究客体的合理抽象和简化,从而更能反映客体的内在本质。

5、地球物理学初值和边值的约束作用:现在的地球为地球演化提供了一个作为初值(终值)的时间条件,而地面观测又为地球内部的物理过程提供了一个边界条件。

6、对地球物理学结论的可靠性估计(1)可靠性高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球谐分析理论、地球形状、地球自转周期;(2)可靠性较高:GPS、地球的速度分层结构;(3)可靠性具中的:地球的年龄、地球的分层结构(4)可靠性差的: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地震预报;(5)可靠性最差的:地幔对流假说、地球起源假说、地磁场起源假说第二章:地球的起源1、戴文赛新星云假说的要点。

解:行星的形成要经过“原始星云→星云盘→尘层→星子→行星”这样几个步骤。

(1)原始星云的形成:原始星云是由一块星际云块塌缩并瓦解而成的。

根据维里定理,星际云质量比太阳现质量大三个数量级,它才会塌缩。

(2)星云盘的形成:原始星云盘继续塌缩,半径逐渐减小,因角动量守恒,造成自转速度增大。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ppt课件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ppt课件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二章
自转及密度特征
⑶太阳系天体的自转
行星的自转可分两种情况,类地星自转速率差异较大,金星需244天, 火星只需1.03天;巨行星和远日星自转较快,均不到1天。
太阳自转有“赤道加速”现象,即赤道处自转约25.4天,两极附近约 35天,其内部旋转速度更快,可能比表面快十几甚至几十倍。
Obliquity Density
(AU)
(Earth's) (Earth's) (Earth's)
Inclination Eccentricity
(g/cm3)
Sun
0
109
332,800 25.36*
9
---
---
---
1.410
Mercury 0.39
0.38
0.05
58.8
0
7
0.2056
0.1°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一章
地球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最初,地球物理学研究就是从对地球的观测开始的,所以地 球物理学研究是建立在对地球充分观测的基础上进行的。
地球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 观测 • 数据分析与处理 • 模拟真实对象的理论模型计算与实验 • 推测真实对象反演计算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一章
第一章 序言
什么是地球物理?
地球物理学研究哪些内容?
地球物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地球物理的发展
地球物理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一章
地球物理学的定义
地球物理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研究地球的各种物理现象, 以及这些现象与地球运动、地球各层圈结构构造、地球物质的 分布及迁移的关系的学科。(Geophysics)

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复习ppt课件

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复习ppt课件
基本概念(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震级,烈度) 地震分类与分布、发震的机制(弹性回跳原理)
地球结构
地球外貌及形状、地球内部结构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在校生都选择去打工。准备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但是,目前社会上寒假招工的陷阱很多
复习
2. 地球的形状与重力
重力场
重力及其分布(重力的组成、变化特征) 引起重力变化的原因
大地水准面与地球形状
重力等位面与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
古地磁学及应用
磁极漂移与倒转 古地磁的应用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在校生都选择去打工。准备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但是,目前社会上寒假招工的陷阱很多
复习
4. 地球的电磁感应与地电结构
地电性参数 大地电磁场的成因 影响大地电场与电磁场分布的因素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在校生都选择去打工。准备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但是,目前社会上寒假招工的陷阱很多
复习
5. 地球的内部热流与地热
岩石热学性质与大地热流
岩石热学性质(热导率、比热、热扩散率) 大地热流值与地温梯度 地表大地热流分布特征 太阳热辐射对地温场的影响
地球内部热传递
热传递形式(热传导、热辐射、热激发、热对流) 壳幔热结构
地球内部温度分布 地球的热历史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在校生都选择去打工。准备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但是,目前社会上寒假招工的陷阱很多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在校生都选择去打工。准备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但是,目前社会上寒假招工的陷阱很多
复习
课程主要内容

固体物理第五章 课件

固体物理第五章 课件

3、布里渊区的特点 布里渊区的特点 (1)空间点阵相同 ) 倒格子点阵相同 布里渊区形状相同 (2)在同一倒格子点阵中,各布里渊区 )在同一倒格子点阵中, 的形状不同, 体积”相同, 的形状不同,但“体积”相同,都 等 于倒格子元胞的体积。 于倒格子元胞的体积。
正格子) 一、二维正方格子(正格子) 正格子
禁带宽度为
Eg = 2 Vn
晶体能带结构的特点
(1)在周期性势场中,电子有带状结 构的能 )在周期性势场中, 允带与禁带交替排列; 带,允带与禁带交替排列; (2) E 是 K 的偶函数 E(K) = E(-K); ; (3)能量越高,允带越宽; )能量越高,允带越宽; (4)禁带宽度为 Eg = 2 Vn ; ) (5)能量是波矢的周期函数 )
i
ik Rn
a i k xi +k y j +kz k i k 2 i k xi +k y j +kz k
=e
a i (kx kz ) 2 i a (kx kz ) 2
ik Rn
) a (i k ) 2
=e
①②③④
∑ e
ik Rn
=e
i
a (kx +kz ) 2
+e
i
a (kx +kz ) 2
例:一维周期势场为 1 mW 2 [b 2 ( x na ) 2 ] 当na b ≤ x ≤ na + b V ( x) = 2 0 当( n 1)a b ≤ x ≤ na b 如图, 求第一, 如图,其中 a = 4b, 求第一,第二禁带宽度 。
V ( x)
o b
a
2a
3a
x
En = 2 Vn 1 Vn = ∫ V ( x) e a a/2 Eg1 = 2 V 1 1 mW2 2 2 i 2π n x =2 [b x ]e a dx ∫ 4b b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地震波的传播(Propagation of Seismic Waves)
• 地震波的传播主要取决于地震波的速度, 而地震波的速度又与地球介质的性质相 关。 • 因此,在讨论地震波传播之前,我们光 介绍地球介质性质的变化特征。 • 1、地球介质性质的变化特征 • 地球内部介质性质的变化,主要有以 下情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mportant Observations:
• 1、Direct P-wave arrival observed to 103° . PKP first seen at 143° . No direct P exists between these bounds, called the Pwave Shadow Zone. • 2、Some weak P arrivals are seen in the shadow zone, due to diffractions. • 3、Weak PKIKP arrivals in shadow zone first 'detected' by Miss Lehmann as evidence for a fast inner core. • 4、Direct S-wave only observed to 103° , none past this point. This region called the S-wave Shadow Zone.
• 一般来讲,由于地球介质是分层均匀、 各向同性的,地球介质的密度、弹性参 数等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地震波速度也 随探度的增加而增加。 • 但也有两种特殊情形,一种是速度随深 度增加而减小 (称之为低速层); • 另一种是随着深度增加速度异常增加 (称 之为高速层)。
2、地震波的折射、反射和转换
• 地震波入射到层界面上时,由于上下地 震波速度突然变化,地震波在层界面上 会产生折射、反射和波型转换等现象。 • 对于近震而言,地球的层界面可以视为 水平的。 • 地震波在水平界面上的折肘、反射和波 型转换如图5· 1· 8所示。
• 同一性质的波所经过的路径不同,在图 上的记录特征也不一样,也是不同震相。 • 在近震范围内,从震源直接传到地表的 波叫做P、S震相。 • 在莫霍面上反射后传回的波叫做P11、S11 震相。 • 在莫霍面上折射后沿莫霍面传播再折回 地表的波叫做Pn、Sn震相,如图5· 1· 13所 示。

• • • •
• 反射波的走时时间Reflected Wave Travel Time (hyperbola):
• 首波的走时时间Head Wave Travel Time (line) :
• Plots of Corresponding Travel Time Curves
• 3、速度异常带对远震射线的影响 • 一般情形下,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度随深 度逐渐增加。
• SH波人射时,有
sin i SH sin i SH ' V SH V SH '
• 上面三式可以统一表达为:
sin i p V
• 式中,p为射线参数(ray parameter) ; 它为常数,每一条射线只有一个射线参 数,i为射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V为射 线的传播速度。
• 另外,当近震地震波以某一特定的角度 i0(io=arctanv2/v1)入射到莫霍面上时,此 • 时的折射波以900折射角沿莫霍面爬行,如 图5· 1· 9所示。 • 由于莫霍面以下的地震波传播速度大于莫 霍面以上的地震波传播速度,即V2>V1。 • 根据惠更斯原理,沿莫霍面爬行的波作为 新的波源又会产生新的次波以V1的速度在 层内传播,这种波叫做首波(Head Wave) • 首波的形成和水中快速行进的汽艇所引起 的向后侧传播的水波道理上是一样的。
• P波入射时,界面上会产生反射P波、折 射P波,还会产生反射转换SV波和折射 转换SV波,SV波入射时与P波类似 • SH波入射时只有反射SH波和折射SH波 产生,没有转换波出现。因为水平面内 振动的SH波不可能引起垂直面内振动的 P波和SV波。 • 地震波在水平界面上的折射、反射和转 换遵从斯涅尔定律。
• (1) 上下介质的性质、状态迥然不同,出 现明显的分界面,地震波速度出现阶梯 状跳跃,如地壳与地慢、地慢与地核之 间。 • 地壳是固体,外核是液体,地慢介于固 态与液态之间。 • 地震波通过壳慢分界面时 P波速度从 7.8km/s 突增到 8.4km/s • S波速度从3.7km/s 突增到 4.7km/s,

• 走时曲线(Travel Time Curves) : • 以观测点的震中距为横坐标,地震波到 达时间为纵坐标,绘成的曲线称为走时 曲线。 • 它可以用来描述地震波的传播情况。 • Simple Travel times in a flat layered structure

• 直达波的走时时间Direct Wave Travel Time (line): •
• 如图5,1· 12所示。 •

• 4、地震震相 • 从震源发出的地震波,通过不同的路径 传播,最后回到地表。 • 地面上的地震仪所记录下来的地震波叫 做地震图。 • 震相:通常把地震图上所记录到的不同 类型 (p波或S波)或通过不同途径的波所 引起的一组一组的振动叫震相。 • 震相本质上就是地震波的映像,不同性 质的P波或S波,它们在图上的记录特征 不同,因而是不同的震相。
术语Nomenclature for Paths: P = P wave S = S wave PP = P wave reflected once from the crust. • PPP = P wave reflected twice from the crust. • PKP = P wave through outer core • PKIKP = P wave through both inner and outer core
• PcP = P reflected by outer core • SKS = S wave converted to P in outer core • PkiKP = reflection from the inner core
• 远震范围内,地震波震相多种多样。有 从震源直接传回到地表的地幔折射波叫P、 S震相,经外核面反射的波叫PcP或ScS震 相,穿过外核的波叫PKP或SKS震相, 穿过内核的波叫PKIKP或PKJJKP震相, 等等。
• P波入射时有:
sin i p Vp sin i p' i p' sin iSV ' VSV ' sin i p'' V p '' sin iSV '' VSV ''
• SV波人射时,有
sin i SV sin i P ' sin i SV ' sin i P '' sin i SV '' VSV VP ' VSV ' V P '' VSV ''
• 远震射线的形状如下图所示。
• 但是,如果地球内部某一层是低速层, 则远震射 线形状如图5.1.11所示。 • 这是因为当地震射线进入低速层时,由 于地震波速度不断减小, 折射角也不断 减小,地震射线以小角度插人地球深部。
• 穿出低速层之后,地震射线恢复正常传播, 在某一深度处折回,再次进人低速层,以 大折射角穿出地表。 • 相对于正常路径来说,不仅绕了一段弯路, 而且地表出露点也更远了,致使地面上某 一地段记录不到地幔折射波P、S波,形成 P、S波影区,相应的走时曲线出现间断。 • 当地震射线遇到高速 层时,由于折射角猛 然增大,射线很快折回地面,与深入较浅、 路径也短的地慢波P、S 同时甚至超前到达 地表,出现地震射线会聚的现象。
• 地震波通过核幔分界面时P波速度从 13.6km/s突降到 8.0 km/s; S波速度从 7.2km/s 降至零。 • (2) 上下介质的状态基本相同,但性质变 化显著,呈现明显的分界面,如地慢中 的B、C、D层之间的分界面。地震波在 分界面上的速度也有显著的变化。 • (3)在同一层内,地球介质也不是均匀分 布的。
• 对于远震而言,地球曲面不能忽略,地 球介质性质随深度的变化也应加以考虑。 地震波的折射路径如图5· 1· 10所示。 • 地震波的折射满足如下关系:
R sin i0 r1 sin i1 r2 sin i2 p v0 v1 v2
• p为射线参数。 • 上式称为球对称介质中的折射定律。


• 震相分析在地震研究工作中占有重要地 位,学会识别和区分震相是对地震工作 者的基本要求,也是有效运用地震信息 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