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治疗的常用药物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常用的药物,它们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表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显著,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并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临床研究的角度来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一、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甘精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能够模拟人体自然分泌的胰岛素,通过降低血糖水平来治疗糖尿病。
它的作用主要是在餐后注射后模拟胰岛素在人体内的生理分泌规律,减少血糖的高峰和波动,提高胰岛素的生理利用率,减少餐后的高血糖和夜间低血糖。
而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降血糖药物,属于双胍类药物,它通过多种途径来降低血糖,包括减少肝糖的合成、减少胰岛素的抵抗和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利用等。
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联合使用可以互补作用,能够更好地降低血糖水平,提高疗效。
二、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临床研究证据1. 临床试验研究一些临床试验研究表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率较高。
一项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显示,联合使用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临床研究证据表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在提高患者血糖控制的还能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 改善血糖控制2. 降低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可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灵敏性,而甘精胰岛素可以模拟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两者共同作用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
3. 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在临床应用中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2型糖尿病吃什么降糖药效果好?

2型糖尿病(T2DM)旧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属于慢性代谢疾病,多在35-40岁后发病,在全部糖尿病中约占90%以上,以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相对缺乏胰岛素等为显著特征。
2型糖尿病,随着病程延长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可能引起心脏病、中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甚至导致肾脏衰竭、失明等不良后果。
目前,降糖药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应用较广泛,但降糖药的类型多,复杂药理机制,2型糖尿病患者要吃什么降糖药才会取得好效果呢?希望本文分享对您有所帮助。
——2型糖尿病的常用降糖药双胍类:有证据表明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死亡率,因此,经常被作为第一线治疗药物。
二甲双胍可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吸收,降低血脂、血糖、血压及体重,且可保护心血管,安全性高,即便是单独使用也不会引起低血糖,尤其适合肥胖、超重的2型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二甲双胍用药期间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不适合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人群,以免导致乳酸酸中毒。
磺脲类药物:磺脲类降糖药物通过刺激胰岛分泌大量胰岛素,增加机体胰岛素水平,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且不会影响心血管。
但是,磺脲类降糖药可能引起体重增加、低血糖等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血细胞减少、过敏反应。
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增敏剂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尤其适合糖耐量降低、2型糖尿病以及代谢综合征患者。
胰岛素增敏剂与胰岛素合用,可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效果,单独使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但是该类降糖药起效慢,容易引起水钠潴留,导致身体水肿,体重增加,增大了心率衰竭风险。
格列奈类降糖药:格列奈类降糖药可模拟进餐时的胰岛分泌,降低餐后血糖,预防低血糖。
进食时服用药物,方便灵活。
但是,格列奈类降糖药的价格昂贵,需要多次服用,若使用不当有可能导致低血糖。
降糖中成药:现在市面上有不少的降糖中成药,降糖作用比较平和,主要借助活血补肾滋阴的机制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血脂和血压,预防慢性并发症,可与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但是价格相对高,且用药不方便。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约有4.61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而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其中口服药物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在口服药物中,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是两种常用的药物,它们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从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等方面展开讨论,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一、格列齐特缓释片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格列齐特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属于胰岛素分泌增加剂。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
格列齐特可选择性地与胰岛β细胞上的ATP敏感钾通道结合,从而引起钙离子内流,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格列齐特还可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利用率,降低血糖水平。
在临床应用中,格列齐特缓释片常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患者可口服一定剂量的格列齐特缓释片,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及身体情况来确定剂量,建议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并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如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等,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瑞格列奈是另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属于DPP-4抑制剂。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DPP-4酶的活性,从而提高胰岛素的分泌和抑制葡萄糖激素的释放,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相比,瑞格列奈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对其他酶或激素几乎无影响,因此更加安全可靠。
三、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都是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它们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均具有显著的疗效。
它们之间在治疗效果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据临床研究表明,瑞格列奈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方面较为突出,尤其是在餐后血糖的抑制效果上更为明显;而格列齐特缓释片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肝糖原分解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格列康的功能主治

格列康的功能主治一、什么是格列康?格列康是一种口服药物,它含有格列美脲作为主要成分。
格列康属于糖尿病治疗药物,可以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二、格列康的功能格列康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1. 降血糖:格列康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来提高血糖控制。
2. 促进胰岛素的释放:格列康可以刺激胰岛素的释放,使得机体能更好地利用血糖。
3. 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格列康可以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4. 降低胰岛素抵抗:格列康可以帮助减少胰岛素的抵抗,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
5. 改善胰岛细胞功能:格列康可以改善胰岛细胞的功能,促进胰岛素的释放和血糖的控制。
三、格列康的主治根据其功能,格列康主要可以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的治疗:1. 2型糖尿病格列康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特点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格列康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降低血糖水平来帮助控制糖尿病。
2. 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格列康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药物。
由于其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和促进胰岛素的释放,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
3. 胰岛素抵抗格列康可以降低机体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因此,对于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格列康可以帮助改善胰岛素抵抗症状,并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
4. 胰岛细胞功能不全对于胰岛细胞功能不全的患者,格列康能够帮助改善胰岛细胞的功能,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这有助于提高血糖控制和疾病的治疗效果。
5. 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格列康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药物。
由于老年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较弱,血糖控制较差,格列康可以通过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降低血糖水平来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疾病。
四、用药注意事项在使用格列康之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避免超量使用。
- 不能用于1型糖尿病治疗。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通过控制饮食、运动和药物来维持血糖水平。
口服药物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是其中常用的两种药物。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其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一、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齐特缓释片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属于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其主要成分为格列齐特,可以通过抑制DPP-4酶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的释放,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格列齐特缓释片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
研究表明,格列齐特缓释片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
一项关于格列齐特缓释片的临床试验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格列齐特缓释片联合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血糖水平显著降低,且在治疗过程中较少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格列齐特缓释片还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临床研究表明,使用格列齐特缓释片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很少出现不良反应,而且大多为轻度不良反应,如头痛、胃肠道不适等。
格列齐特缓释片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并得到了患者和医生的认可。
二、瑞格列奈瑞格列奈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属于胰岛素增敏剂,主要成分为瑞格列奈。
瑞格列奈可以通过激活肠道GLP-1受体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瑞格列奈还可以延缓胃肠道排空,减少餐后血糖升高,从而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瑞格列奈还具有减重的作用。
研究表明,使用瑞格列奈治疗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减轻体重,这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瑞格列奈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尤其适用于伴有肥胖的患者。
三、两种药物的比较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都是口服降糖药物,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但在一些方面有所不同。
首先在降糖效果上,瑞格列奈在降低餐后血糖和减轻体重方面表现更为出色,而格列齐特缓释片在降低空腹血糖方面较为突出。
2型糖尿病吃什么降糖药效果好

悦读生活·百科-50 - Family life guide郑莎文(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糖尿病(DM)是一种以高血糖为显著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临床发病率高,包括1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type 1)与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
糖尿病属于慢性病,病程长,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
目前,口服降糖药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但市面上的降糖药类型多,如何选择效果好的降糖药呢?糖尿病吃什么降糖药效果比较好?目前常见的降糖药有双胍类、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以及胰岛素增敏剂等:(1)双胍类降糖药。
其主要作用在于降低食欲,减少糖类吸收,比较适合肥胖者,降糖作用属于中等,此类药物包括二甲双胍、降糖灵等。
其中降糖灵的价格比较便宜,但由于副作用明显,现已很少使用。
(2)磺脲类降糖药。
其主要作用在于刺激胰岛素分泌,降糖作用中等偏强,常用的有优降糖、美吡达、克糖利、达美康、糖适平等,相比来说优降糖作用最强,美吡达作用快且短,达美康和克糖利作用时间长。
(3)α-糖苷酶抑制剂。
属于第三类口服降糖药,常用的包括拜糖平、倍欣等,主要通过抑制糖类分解,延缓葡萄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值。
(4)胰岛素增敏剂。
其主要通过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发挥作用,常用的有文迪雅等。
糖尿病如何选择对自己有效的降糖药?(1)根据糖尿病类型选择降糖药。
通常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生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在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治疗下效果欠佳,且急性合并尿毒症等应激状态(感染、脑卒中、急性心梗等)、视网膜病变、大中型手术围手术期以及围孕产期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
除上述情况,2型糖尿病患者可根据自己病情选择口服降糖药治疗。
(2)根据体型选择降糖药。
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
如果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则属于体型偏胖,首选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治疗,因为此类药物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体重下降等副作用,对肥胖或者超重人群来说化害为利。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治疗的效果【摘要】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治疗效果一直备受关注。
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是两种常用的口服药物,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
本文结合临床研究结果比较了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安全性,以及长期效果评估。
研究发现,格列齐特缓释片在降低血糖、保护胰岛功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瑞格列奈则在降低体重、改善血脂等方面效果更显著。
未来,结合两种药物可能能够实现更好的个性化治疗。
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均有一定效果,但因其不同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作出选择。
【关键词】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瑞格列奈,效果,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不良反应,安全性,长期效果评估,临床应用,前景展望,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2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佳而导致血糖升高。
这种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大慢性病负担。
目前,口服药物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中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是常用的药物之一。
这两种药物都属于胰岛素增敏剂,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糖水平,从而控制2型糖尿病的发展。
格列齐特缓释片和瑞格列奈在药理作用、临床研究结果、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可能会不同。
本文旨在比较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并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治疗选择建议。
深入了解这两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结果,对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格列齐特缓释片与瑞格列奈在治疗效果、安全性和长期疗效等方面的差异,以探讨两种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糖尿病患者常用的四类降糖药物

糖尿病患者常用的四类降糖药物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过高。
为了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医生往往会给他们开具一些降糖药物。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患者常用的四类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双胍类药物、磺酰脲类药物以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能够促进血糖的吸收和利用。
对于糖尿病1型患者来说,胰岛素是必不可少的治疗药物。
同时,一些糖尿病2型患者在疾病发展后也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可以通过皮下注射或者胰岛素泵来给药。
给药时间和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血糖监测来调整。
胰岛素的副作用主要包括低血糖和体重增加。
在使用胰岛素时,患者要坚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控制,同时密切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
双胍类药物双胍类药物是一类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主要包括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等。
它们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血糖水平,如减少肝葡萄糖输出,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等。
双胍类药物是糖尿病2型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它们具有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等优点。
但双胍类药物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慎用,如急性肾功能损害、心力衰竭等。
磺酰脲类药物磺酰脲类药物是一类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如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
它们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来降低血糖水平。
磺酰脲类药物是糖尿病2型患者的常用治疗药物之一。
与双胍类药物相比,磺酰脲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包括低血糖、体重增加等。
此外,磺酰脲类药物对肾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选择使用时需要慎重考虑。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类口服降糖药物,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
它们通过抑制肠道中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减少葡萄糖的吸收。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糖尿病2型患者的常用治疗药物之一。
它们不会引起低血糖,且对体重的影响较小。
然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慎用,如肝功能损害、肠道疾病等。
结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活方式进行选择。
胰岛素是一种必要的治疗药物,尤其适用于糖尿病1型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效胰岛素 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NPH: 诺和灵® N 长效胰岛素 鱼精蛋白锌悬浊液: PZI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 诺和平(地特胰岛素) 来得时 (甘精胰岛素)
药名
普通胰岛素
来源
动物
作用 作用开始 高峰作 药效持续 类型 (h) 用(h) (h)
短效 0.5--1
2--4
5--7
诺和灵R 优泌灵R
180
240
胰岛素 (pmol/L)
正常人
2000 1750 1500 1250
1000 750
500 250
0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时间 (min)
Mean ± SE; N=18. Nauck MA, et al. J Clin Invest. 1993;91:301-307.
4--12 24 4--12 24
特慢锌胰素
动物
长效 4--8
18--24 36+
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30R诺和灵 30R优泌灵
动物
长效 4--8
基因合成 预混 1--2
基因合成 预混 1--2
12--24 36+
2--8
24
2--8
24
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
肠促胰岛素效应
-口服葡萄糖和静脉注射葡萄糖的效应比较
否 否 否 否 是 是
肠促胰岛素的效应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减弱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GIP水平正常甚至略微升高,
但其作用很小
GIP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的减弱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相反,2型糖尿病患者中,GLP-1水平降低,但其 作用未受损
因此开发提高GLP-1 水平的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 义
生理盐水 (糖尿病患者)
GLP-1 (糖尿病患者)
16
对照 (正常人)
14
12
血糖 (mmol/L)
10
8
6
4
2
早餐
午餐 点心
0 22 24 2 4 6 8 10 12 14 16
时间 (小时)
N=14; GLP-1 IV infusion (1.2 pmol/min/kg). Rachman J, et al. Diabetologia. 1997;40:205-211.
格列美脲还有胰外作用,通过脂肪和骨骼肌细胞的葡萄 糖运载体4的转位作用,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轰的敏感性。
格列美脲的最大特点在于其特异性地作用于胰岛细胞 K+-ATP通道而几乎不与心血管系统的K+-ATP通道作用。
[药理作用]
降低正常人血糖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胰腺至少保留30%正常功能
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和完全切除胰腺的糖 尿病人,或胰岛素分泌能力严重衰竭的糖尿 病人无效,
。
主要应用于对胰岛素抵抗的Ⅱ型糖尿病患 者。可单用或与胰岛素、双胍类或优降糖 协同使用。单用效果也很理想。
还可改善血脂代谢,使甘油三酪(TG)明显 降低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升高,延缓 DM合并症的进程。
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 门冬胰岛素(诺和锐®) 赖脯胰岛素(优泌乐)
短效胰岛素(可溶性人胰岛素) 诺和灵® R 优泌林R 甘舒霖R 预填充胰岛素
基因合成 短效 1--2 基因合成 短效 1--2
1--3
8
1--3
8
结晶锌胰岛素
动物
短效 0.5--1
2--4
5--7
慢胰岛素
动物
中效 1--4
6--12 24--48
中性鱼精蛋白胰岛素 动物
中效 1--2
6--12 24--48
诺和灵N 优泌灵N
基因合成 中效 1--2 基因合成 中效 1--2
0.0
01 02
60
120
180
时间 (min)
肠促胰岛素:
是肠道分泌的激素,可调节胰岛素对摄食的反应 进食后由小肠内分泌细胞分泌 帮助机体在进食碳水化合物后产生适当的餐后胰效应约占餐 后胰岛素分泌总量的60%左右
Nauck MA,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86;63:492-497; Drucker DJ. Diabetes Care. 2003;26:2929-2940.
Drucker DJ. Diabetes Care. 2003;26:2929-2940.
进食促进GLP-1分泌
提高β 细胞反应
细胞: 增强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
促进饱胀感 降低食欲
减轻β 细胞工作量
α细胞: 抑制餐后胰高糖素分泌
肝脏: 胰高糖素水平下降
减少肝糖输出
胃: 帮助调节胃排空
Adapted from Flint A, et al. J Clin Invest. 1998;101:515-520; Adapted from Larsson H, et al. Acta Physiol Scand. 1997;160:413-422; Adapted from Nauck MA, et al. Diabetologia. 1996;39:1546-1553; Adapted from Drucker DJ. Diabetes. 1998;47:159-169.
GLP-1及GIP为体内两种主要的肠促胰素:
胰高糖素样肽1 (GLP-1)
主要由位于回肠和结肠的L细胞合成和分泌 作用于体内多个部位: 胰腺 β 细胞和 α 细胞、胃肠道、
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等 其作用是通过特异受体介导的
葡萄糖依赖的促胰岛素多肽 (GIP)
主要由位于十二指肠和空肠的K细胞合成和分泌的 作用部位:主要作用于胰腺 β 细胞; 也可作用于脂肪细
第三代 格列美脲、格列喹酮
克服了前两代的缺点,其作用强,起效快,作用维持时间较 第二代药物短(8—10h),导致低血糖的可能性减小。
格列美脲(1995年在瑞典首先上市)的降糖作用比甲苯 磺丁脲强400倍,较格列本脲强2倍,且无抗利尿作用,每日 服用1次即可控制24小时血糖,与此同时可降低空腹胰岛素 水平,且低血糖的发生率很低。
双胍类
甲福明(甲双胍)、苯乙双胍(苯乙福明)。
[药理作用及机制] 对糖尿病病人有降糖作用,正常人无降糖作用。 机制: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 抑制肝糖原异生 抑制胃肠道吸收葡萄糖 增加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能力 降低血浆高血糖素水平
糖尿病的其他用药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拜糖平)
放线菌培养液分离而得的复杂低聚糖。 [药理作用]
主要合成部位
2型糖尿病患者中分泌减少 抑制餐后胰高糖素分泌 减少食物摄入 延缓胃排空 促进 β 细胞增殖 促进胰岛素生物合成
Drucker DJ. Diabetes Care. 2003;26:2929-2940.
GLP-1
L 细胞 (回肠和结肠)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GIP
K 细胞 (十二指肠和空肠)
[应用] 可单用或与其他降血糖药合用治疗糖尿病(Ⅰ型单
用无效) 尤适用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 尚有伏格列波糖(倍欣)、米格列醇
[不良反应] 体内几乎不吸收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胃肠胀气,偶有腹痛、腹泻,低血糖发生率低。
醛糖还原酶抑制药
托瑞司他(to1restate) 糖尿病发病中,葡萄糖 经醛糖还原酶催化转变为山梨醇过程加速,使红细胞、 晶体、外周神经和肾等组织中山梨醇含量增加,是糖 尿病并发症发病机制的主要环节,本药主要用于治疗 糖尿病并发的外周神经性疾病、不良反应较轻,常见 有头晕、关节痛、腹痛、腹泻等,肝肾功能不全、孕 妇、授乳期妇女及休克者不用。
胰岛素 (mU/L)
正常人 80
60
40
20 * * * * * * *
0 0 30 60 90 120 150 180 时间 (min)
*与口服后的相应值相比p≤.05 Nauck MA, et al. Diabetologia. 1986;29:46-52.
静脉注射葡萄糖 口服葡萄糖
2型糖尿病患者 80
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但作用依赖于胰岛素,若胰 岛素严重缺乏则不能奏效。最突出的特点是能改善β细 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但不引起低血糖。 可使餐后胰岛素、C肽和胰岛素原下降。
机制:直接与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结 合并激活而产生作用。PPARγ存在于肝脏、脂肪组织 和骨骼肌中,该药能增加末梢组织对糖的摄取和处理 作用,并抑制肝糖异生从而降低血糖。
60
40 *
** 20
0 0 30 60 90 120 150 180 时间 (min)
GIP (pg/mL) GIP (pg/mL)
2500
正常人
2000
1500
1000
500
0 0102
60 120 时间 (min)
Mean ± SE; N=22; 01-02=葡萄糖输注时间。 Nauck MA, et al. Diabetologia. 1986;29:46-52.
胞、神经前体细胞及成骨细胞等 其作用是通过特异受体介导的
Drucker DJ. Diabetes Care. 2003;26:2929-2940; Thorens B. Diabetes Metab. 1995;21:311-318; Baggio LL, Drucker DJ. Gastroenterology. 2007;132:2131-2157; Nyberg J, et al. J Neurosci. 2005;25:1816-1825.
2型糖尿病治疗中常用的不同药物
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 仲威振
过去常用降糖药物简要回顾
磺酰脲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