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调合之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第一章汽油调合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汽油调合的基础知识
精品资料
五、汽油(qìyóu)的环境友好性
1.蒸气压(蒸发性) 随着环保标准的提高,对蒸气压的限制日益严格。汽油馏分的挥发是大气中HC的重
要源头,蒸气压的增高使汽油中逸入大气的HC增加,HC与NOx经光化学反应 产生了臭氧,严重污染了空气。 2.化学组成 1990年美国NPRA年会上提出了新的汽油质量控制指标的建议,要求芳烃含量 ≯25%,烯烃(xītīng)≯5%,苯≯1%,氧≮2%,芳烃是NOX 和CO的主要来源, 实验表明,芳烃含量由45%减少到25%,NOX的排放量可降低约10%,对新型的 汽车CO的排放量可降低15%左右。而烯烃(xītīng)通常比其他烃类具有更高的大 气反应性。排放到大气中产生光化学烟雾。 3.90%馏出温度 降低90%馏出温度有利于减少HC的排放,数据表明90%馏出温度由182℃降低到 137℃,车辆排放物中的HC约减少22%。
为了保证发动机迅速启动,正常运转并延长使用寿命,对车用汽油的质量提 出以下主要要求: 1. 适当的蒸发性
燃料中应含有足够的轻质馏分,保证发动机在各种使用温度下能顺利启动, 加速性能良好,燃烧完全,并不产生气阻。 2. 良好的抗爆性
汽油应在发动机中燃烧良好,能保证发动机发出最大的功率而不会由于爆 震而损害机械(jīxiè)。即汽油应具有和发动机压缩比相适应的高辛烷值。 3. 良好的安定性
精品资料
4)残留量
表示汽油中重质馏分和在储存过程中氧化生成的胶质物质的含
量。这些物质会增加汽缸的结焦或粘在气门、化油器的喷口和电喷喷嘴上。因
此残留量要有一定的限制,不允许过多。
2. 饱和蒸气压
饱和蒸气压是汽油蒸发达到平衡后汽油蒸汽对容器(róngqì)器壁
产生的压力。用来判断汽油发生“气阻”倾向的大小。

汽油调和剂的作用原理

汽油调和剂的作用原理

汽油调和剂的作用原理
汽油调和剂是一种添加剂,其作用是改善汽油的性能和质量。

汽油调和剂的作用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清洁燃烧室:汽油中的添加剂可以清洁和预防积碳,减少沉积物的形成。

这可以保持活塞和气门的清洁,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和性能。

2. 抗爆性:添加剂可以提高汽油的抗爆性能,减少爆震的发生。

这有助于延长发动机的寿命,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

3. 润滑性:汽油调和剂可以在汽缸壁和活塞环之间形成保护膜,减少摩擦和磨损。

这有助于保护发动机的零件,延长使用寿命。

4. 抗氧化性:汽油调和剂可以抑制汽油中的氧化反应,防止油品老化和变质。

这有助于保持燃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汽油调和剂的作用是改善汽油的清洁性、抗爆性、润滑性和抗氧化性,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经济性。

调和汽油业务培训资料

调和汽油业务培训资料

新能源有限公司培训资料二〇一三年一月赵怡为一、汽油的发展史1、汽油简介汽油是由C4~C12的烷烃、芳烃、烯烃、环烃等烃类组成的混合物。

汽油按其用途分为航空汽油和车用汽油。

由于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不再发展,因而航空汽油在汽油产量中的比例逐年下降,目前占国内汽油产品的比例很小。

目前我国车用汽油按照国家GB1793—2011命名,分为90#、93#\97#三个牌号。

2、汽油质量标准的发展情况(1)标号升级GB484-77 (MON) 70# 75# 80# 85#SH0041-91 (RON) 90# 93# 95#GB484-93 ( RON) 90# 93# 97#(2)无铅化美国1975年提出,1996年全面实施。

日本1975年提出,1987年全面实施。

中国1991年提出,1999年全面实施。

(3)组份优化在无铅化的基础上向高清洁汽油方向发展。

在具体指标上对硫含量(质量分数)作了多次调整,由最初的0.1%、0.08%、到0.05%(国二标准)、0.015(国三标准)、0.005%(国四标准)和新试点城市的0.001%(京五标准)。

在铅含量、苯含量、芳烃含量、烯烃含量上根据标准也作了不同的严格要求,同时规定不得为人加入铁、铅、锰等金属类添加剂。

二、汽油调和技术汽油质量的升级使炼厂为满足新的质量要求而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出于技术经济的综合考虑,通过油品调和技术在满足汽油技术指标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组份汽油及其它基础油按一定配方进行调和而生产出成本最低、质量合格的高品质汽油。

炼厂油品调和是炼厂在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油品储运专业的一项技术基础工作。

在此我们所运用的调和技术和炼厂的有很大的区别,它是在炼厂的基础上再次严格调和生产的一种专业性技术应用,它对调和工作要求严格、技术性强,涉及知识面广,更要求技术人员有质量意识、成本意识、效益意识、安全环保意识,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油品调和工作就是用最少优质原料、以较短的时间调出合乎质量要求,而且尽可能一次调和成功,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汽油调和技术..

汽油调和技术..

三、汽油的腐蚀性能
构成汽油本身的基本成分(烃类)并不腐蚀金属,造成腐蚀的原因是 汽油中存在某些杂质,这些杂质主要指元素硫、含硫化合物、水溶性 酸或碱及有机酸等。 1.含硫化合物可以分为活性硫化物和非活性硫化物 1)活性硫化物
4. 无腐蚀性 汽油应对发动机及储运器材金属不产生腐蚀。 5. 良好的洁净性 汽油中不应含有机械杂质和水分。 6. 良好的清净性 能够有效防止喷油嘴、进气阀和燃烧室沉积物的生成。 7. 良好的排放特性 汽油的组成有利于减少发动机污染物排放。
第三节 各项理化指标的含义及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
为了满足发动机对车用汽油的上述要求,就必须了解汽油的 各项性能评价指标。 一、汽油的蒸发性能 1.馏程 汽油是一个复杂的混合物,其沸点不是一个常数而是 有一定的范围,这个沸点的温度范围叫馏程。 将100ml汽油按规定的方法进行加热使其沸腾,然后 将汽油蒸气通过冷凝装置冷却为液体。从冷凝管中流出的 第一滴时的温度,到蒸馏结束时的最高温度,就是汽油的 “沸点范围”。蒸出第一滴油时的温度称为初馏点,馏出 10ml、50ml、90ml时的温度分别称为10%、50%、90%馏出 温度。蒸馏完毕时的最高温度,称为终馏点或干点。



பைடு நூலகம்
那么汽油标号的含义到底代表什么呢? 汽油辛烷值可分为马达法辛烷 值(MON:Motor Octane Number)和研究法辛烷值(RON:Research Octane Number)。RON可较好地反映汽车在和缓条件及发动机低转速 时汽油的抗爆性能,而MON可较好地反映出发动机高转速或重负荷 下运转时汽油的抗爆性能。二者的平均值称为“抗爆指数”(AKI: Anti-Knock Index),二者的差值称为“敏感度”。欧盟的汽油标准, 同时对RON和MON予以限制,美国仅限制抗爆指数(AKI),中国限 制RON和AKI。 RON和MON的关系应该是 RON≈MON+10 ,RON和 AKI的关系应该是 RON≈AKI+5。 1)抗爆性 指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时抵抗爆震的能力,它是汽油燃烧性能的主要指 标。 2)爆震 指汽油发动机在运转中产生的一种异常的燃烧现象。汽油的组成不合 理或馏程不均匀,导致其辛烷值不能与发动机的压缩比相匹配,造成 气缸内燃烧火焰急剧传播,引发爆震,俗称敲缸。爆震会造成汽车颠 簸,并影响发动机寿命。

调和汽油的主要调和组分

调和汽油的主要调和组分

调和汽油的主要调和组分调和汽油是指将不同来源的原油进行混合,以得到满足特定需求的汽油产品。

主要调和组分是指在调和过程中所使用的主要成分,它们的选择和比例直接影响着汽油的质量和性能。

本文将介绍调和汽油的主要调和组分。

1. 烷烃类化合物:烷烃是指由氢和碳组成的直链或支链烃烃化合物。

烷烃类化合物是汽油中最重要的组分之一,它们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和抗爆性能。

常见的烷烃类化合物包括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等。

调和汽油中适量的烷烃类化合物可以提高汽油的辛烷值,改善燃烧性能。

2. 烯烃类化合物:烯烃是指含有碳碳双键的烃化合物。

烯烃类化合物在调和汽油中起到增加辛烷值、提高动力性能的作用。

常见的烯烃类化合物有丙烯、丁烯、戊烯等。

适量的烯烃类化合物可以提高汽油的抗爆性能和清洁性能。

3. 芳烃类化合物:芳烃是指由苯环结构组成的烃化合物。

芳烃类化合物在调和汽油中具有提高辛烷值、改善燃烧性能的作用。

常见的芳烃类化合物有苯、甲苯、二甲苯等。

适量的芳烃类化合物可以提高汽油的清洁性能和动力性能。

4. 氧化剂:氧化剂是指可以与燃料中的碳、氢反应,增加燃烧时释放的热量和提高燃烧效率的化合物。

常见的氧化剂有醇类化合物,如甲醇、乙醇等。

适量的氧化剂可以提高汽油的燃烧效率和抗爆性能。

5. 抗爆剂:抗爆剂是指可以减缓燃烧速度、减少爆震的化合物。

常见的抗爆剂有四甲基铅、二甲基铅等。

适量的抗爆剂可以提高汽油的抗爆性能和动力性能。

6. 清洁剂:清洁剂是指可以清除发动机内部积碳和沉积物的化合物。

常见的清洁剂有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等。

适量的清洁剂可以提高汽油的清洁性能和动力性能。

调和汽油的主要调和组分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要求可以灵活选择和调整。

调和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产品的要求来确定主要调和组分的种类和比例,以达到最佳的调和效果。

同时,调和汽油的主要调和组分还需要考虑环保要求和能源利用效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调和汽油的主要调和组分包括烷烃类化合物、烯烃类化合物、芳烃类化合物、氧化剂、抗爆剂和清洁剂等。

11_汽油调和技术_大全

11_汽油调和技术_大全
GB/T260方法测定结果为准。 d 在有异议时,以SH/T0713方法测定结果为准。 e 对于97号车用汽油,在有烯烃、芳烃总含量控制不变的前提下,可允许芳烃的最大值为42%(体积分数)。在含
量测定有异议时,以GB/T11132方法测定结果为准。 f 锰含量是指汽油中以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形式存在的总锰含量,不得加入其他类型的含锰添加剂。
发动机对车用汽油的质量要求
为了保证发动机迅速启动,正常运转并延长使 用寿命,对车用汽油的质量提出以下主要要求
发动机对车用汽油的质量要求
1. 适当的蒸发性 燃料中应含有足够的轻质馏分,保证发动机在
各种使用温度下能顺利启动,加速性能良好, 燃烧完全,并不产生气阻。
发动机对车用汽油的质量要求
汽油基础背景
根据国标(GB 17930-2013)国Ⅳ车用汽油按 研究法辛烷值分为90号、93号和97号3个牌号, 而国Ⅴ车用汽油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89号、 92号、95号和98号4个牌号,它们分别适用于 压缩比不同的各型汽油机
汽油基础背景
汽油按其用途分为车用汽油和航空汽油,是可 用作点燃式发动机燃料的石油轻质馏分。各种 汽油均按汽油的研究法辛烷值来划分牌号。
加工切取相应馏分而得 密度在在650~750kg/m3 烷烃含量不超过60%,芳烃含量不超过12%,
烯烃含量不大于1.0%
汽油组分介绍与选择
6、C5烃 C5主要指石油产品中含有五个碳原子的烃类
混合物,因其密度小,辛烷值高,在汽油调合 原料中性价比很高。其来源主要分为两类:裂 解C5烃和炼厂C5烃
汽油调和
汽油组分介绍与选择
汽油组分介绍与选择
目前石化炼厂出厂的商品汽油主要的调和组分 有,催化裂化汽油、重整汽油、烷基化汽油、 异构化汽油及甲基叔丁基醚等

汽柴油调和技术第二章

汽柴油调和技术第二章

一、脱硫、除味 通常石脑油中都会因含有硫醇(RSH)、二硫化物 (RSSR)以及硫化氢,而具有令人难以接受的气味, 并导致其博士实验,铜片腐蚀实验不合格。 所以,作为汽油调合组分时,需要先进行精制,脱 除其中的硫醇、硫化氢等有害成分。
10~13
12~14
12~14 14~12 12~14

由此可看出,炼厂也是先生产出各种组分, 再调合成成品油。只不过炼油厂可根据需要, 生产出各种符合的组分油,而调合技术是利 用各种非标油及化工原料,经过精制后,再 调合出符合要求的成品油,两种工艺是一致 的,只不过调合技术生产油品是不冒烟的炼 厂。
贵是其推广应用的最大障碍。

②TAME(甲基叔戊基醚)
TAME的RON和MON分别为112及99,饱和蒸气压为20.67kPa,
比MTBE低得多,抗爆效果比MTBE略好。TAME以甲醇和异戊烯 为原料,价格较低。此外,TAME目前尚未发现MTBE存在的类 似环保和安全问题,因此,市场应用潜力均较大。
g/cm3,难溶于水,但可以与醇、醚、酮等几乎所有的有机溶剂混溶。
DMC具有优良的提高辛烷值作用((R+M)/2=105)、无相分离、 低毒和快速生物降解性等性质,成为替代MTBE的最有潜力的汽油添
加剂之一。由于其冰点(2~4℃)较高,寒区冬天储存时应注意保暖。
另外DMC的热值较低(净热值为14.5MJ/KG),分子中氧含量高达 53%,因而在汽油中的加入量不能过高。 ②醋酸仲丁酯 醋酸仲丁酯为无色液体,有果子样的香气,不溶于水,可混溶于 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醋酸仲丁酯作为汽油调合组分有几个优 点:调合辛烷值高,能达到113~118;蒸气压及S含量低。但其明显的 果香味限制了它在汽油中的添加量。

关于汽油调合方面的资料 Microsoft Word 文档

关于汽油调合方面的资料 Microsoft Word 文档

MTBE辛烷值117,90#汽油变成93#,添加量约为10~12%;90#汽油变成97#,添加量约为25%。

但国家对MTBE添加有标准,请查一查。

由于汽油标准中对氧含量有限制,所以仅靠增加MTBE的量是不行的。

对于一个燃料型炼油厂,还应该有重整汽油、烷基化汽油、催化裂化汽油作调和组份,通过合理的调配来达到效益最优化。

汽油辛烷值调和公式:
N=N1*V1+N2*V2+.....+Nn*Vn
N-成品汽油辛烷值,Nn-调合组分辛烷值,Vn-调合组分体积百分数
这是两组调合汽油的组成
项目辛烷值抗爆指数硫含量苯含量芳烃含量烯烃含量组份情况 %
单位—— % m/m % v/v % v/v % v/v 醚化汽油改质汽油重整生成油MTBE MMT kg/t
90
号 90.8 85 0.006 0.34 12.6 29.3 73 23
0 4 0.13
93
号 94.4 88 0.008 0.26 13.9 34.9 70 18
0 12 0.142
MTBE加入量不能超15%,主要是因为汽油中氧含量的限制。

汽柴油调和知识[优秀范文五篇]

汽柴油调和知识[优秀范文五篇]

汽柴油调和知识[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汽柴油调和知识一、什么是调合技术调合技术就是用炼厂生产的一些国标或非标油品,油田生产中产生的轻烃(凝析油)及化工产品经过精制装置精制处理后,辅以一些添加剂,调合成符合客户要求的国标汽、柴油,以达到最大程度降低成本,节约石油资源的一门应用技术。

汽柴油的调合技术在国外油品的贸易领域已十分成熟,如可利用抗爆剂,将90#汽油调成93#、97#油,将-5#、0#柴油调合成-10#油出售。

在我国,每年都有生产几百吨石脑油产品,由于石脑油辛烷值低,RON只有40—60左右,除小部分进入重整装置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份外,大部分石脑油只能以乙烯裂解原料出售,价格低且不稳定,如果我们采取调合技术,将石脑油通过精制脱去硫,并与高辛烷值组份混合,再加入抗爆剂,就可调合出90#和93#汽油,这就可以为国家节约数量可观的石油资源。

由此可看出,汽柴油调合技术是有效节约成本,有效利用现有石油资源的有效途径的一门应用技术,应在国内大力推广说到这里,可能就有人问,调合油能用吗?质量可靠吗,要回答这问题,就要从炼厂生产的工艺谈起。

二、炼油厂汽柴油的生产方法我国现在使用的汽、柴油,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未经炼制的石油,通常称为原油,用原油炼制汽柴油要经过以下基本过程:1、先将原油脱盐脱水,然后进行常压蒸馏,分割出适宜作为汽、柴油的馏分,这种馏叫做直馏馏分,如石脑油、常一、常二线柴油等。

2、再以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常、减压重油等为原料,用热裂化、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和延迟焦化等二次加工方法,将高沸点馏份裂解为适宜作燃料的低分子烃,经过分馏得到汽、柴油的热裂化,催化裂化和焦化组份。

如果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还需要采用催化重整和烷基化等方法,制得重整汽油组份和轻烷基化油。

3、将直馏馏份油和二次加工方法得到的馏分油分别进行电化学精制、加氢精制、脱硫醇和脱蜡,除去其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油品质量。

4、最后根据不同牌号汽、柴油的质量要求,以上述各种馏份油为组份,按所需的比例并加入适量的各种添加剂进行调和,即得到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汽、柴油。

汽油勾兑配方

汽油勾兑配方

汽油勾兑导言:汽油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和其他内燃机的燃料。

它由多种组分混合而成,以达到最佳的燃烧效果和发动机性能。

本文将介绍汽油勾兑的基本原理以及一些常见的勾兑比例。

第一部分:汽油勾兑的原理汽油的主要组分是烷烃、烯烃和芳香烃。

烷烃具有较高的辛烷值,有利于发动机的冷启动和怠速稳定。

烯烃在高温下燃烧更充分,能供更多的动力。

芳香烃则可以增加汽油的抗爆性,高发动机的抗爆性能。

根据这些原理,为了获得最佳的性能和燃烧效果,汽油往往需要勾兑不同组分的比例。

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和车辆使用情况,也会有所不同。

第二部分:汽油勾兑的常见比例1.抗爆性汽油抗爆性汽油通常用于高性能车辆和赛车。

它含有较高比例的芳香烃,以供更高的抗爆性能。

常见的是85%烷烃、5%烯烃和10%芳香烃。

2.低温地区汽油在低温地区,汽油需要具有良好的低温流动性,以确保发动机在寒冷条件下启动和运行正常。

低温地区汽油通常含有较高比例的烷烃。

常见的是90%烷烃和10%烯烃。

3.高海拔地区汽油在高海拔地区,气压较低,空气稀薄,所以汽油需要具有较高的辛烷值,以确保发动机正常运行。

高海拔地区汽油通常含有较高比例的芳香烃。

常见的是80%烷烃、5%烯烃和15%芳香烃。

第三部分:其他影响汽油性能的因素除了勾兑比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会影响汽油的性能。

1.精制度汽油的精制度越高,其杂质含量越低,对发动机的损害也越小。

高品质的汽油通常比低品质的汽油性能更好。

2.添加剂汽油中的添加剂可以改善其性能,例如高清洁度、减少摩擦和磨损、防止积炭等。

不同的添加剂可以针对不同的发动机和使用条件进行调整。

3.环境标准不同地区的环境标准也会对汽油的和成分有所要求。

例如,一些地区要求汽油中硫含量低于一定限制,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结论:汽油的勾兑是为了获得最佳的性能和燃烧效果。

根据不同地区和车辆使用条件,我们可以根据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的含量来调整。

精制度、添加剂和环境标准也会对汽油的性能产生影响。

调和类知识

调和类知识
轻柴油调合原料特点
直流柴油:十六烷值高,凝固点较高
催化裂化柴油:硫、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氧化安定性差,需加氢精制。
焦化柴油:十六烷值高,碳含量高,需加氢精制。
各类油品的调合技术
汽油调合技术 1. 脱硫 2. 提高辛烷值 3. 其它馏分油 4. 汽油改质精制技术 柴油调合技术 1. 闪点和凝点的控制 2. 十六烷值的调整 3. 提高氧化安定性 4. 换原料油时应注意的事项
汽油调合原料
石脑油
芳烃
溶剂油
MTBE
C5
C9
柴油的调和原料
非标柴油
减线油
煤油
200#溶剂油
C9
汽油质量标准发展历程
纵观我国车用汽油质量标准变化的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6年-1985年) 1. 按照前苏联的样本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2. 车用汽油的牌号从五六十年代的56号、66号发展到七八十年代的70号、80号第二阶段(1986年-1999年) 1. 中国车用汽油的质量标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2. 1986年首次出现的GB484-86车用汽油标准中包括90号和97号两个牌号,其抗爆性指标不仅列入了研究法辛烷值的限值,同时对马达法辛烷值也有要求,即抗暴指数的限值。 3. 1991年颁布了我国第一个车用无铅汽油标准包括90号、93号、95号。我国从91年第一个无铅汽油标准颁布实施,到2000年车用汽油实行全面无铅化经历了10年。第三阶段(2000以后) 1.2000年时中国车用汽油质量标准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关头 2.2000年国家颁布实施了新的车用无铅汽油标准GB17930-1999,与旧的标准相比,不仅提高了一些项目标准的限值,而且增加了新的项目内容。如硫含量的指标由原先的不大于0.15%将为0.1%,铅、铁、锰等金属含量的要求更严了。增加苯含量、芳烃含量、烯烃含量的限值标准,此外对汽油中的含氧量也做出了规定。 3.2004年起我国将实施相当于欧Ⅱ号法规的汽车排放标准,国Ⅱ标准汽油含硫量不大于500ppm 4.2010年我国将全部使用国Ⅲ标准车用汽油。国Ⅲ标准汽油硫含量不大于150ppm

汽油调和技术PPT课件

汽油调和技术PPT课件

汽油标准GB17930
项目
抗爆性 研究法辛烷值(RON) 不小于 抗爆指数(RON+MON)/2 不小于
馏程:
10%蒸发温度,℃ 不高于
50%蒸发温度,℃ 不高于
90%蒸发温度,℃ 不高于
终馏点,℃
不高于
残留量,%( 体积分数)不大于
蒸气压,kPa 从11月1日至4月30日 不大于 从5月1日至10月31日 不大于
之间,挥发性好 作为调合原料一般除去其中C3、C4组分
汽油组分介绍与选择
10、芳构化汽油 芳构化是以液化气、裂解碳五等轻烃为原料生
产混合芳烃的生产工艺,所得的芳构化汽油密 度在0.72~0.74g/cm3,辛烷值在89~95,硫 含量一般都在100ppm以下,是汽油调合中常 用的原料
汽油组分介绍与选择
汽油组分介绍与选择
8、抽余油 泛指工业上采用溶剂萃取方法得到的剩余物料 其主要成分为C6~C8的烷烃及一定量的环烷

汽油组分介绍与选择
9、凝析油 从凝析气田或者油田伴生天然气凝析出来的液
相组分,又称天然汽油 其主要成分是C3~C8烷烃类的混合物,并含
有少量的硫化物杂质 密度小于0.78g/cm3,馏分多在20℃~200℃
汽油基础背景
根据发动机的工作要求,汽油必须具备合适的 馏程范围(≤204℃)、合适的烃类组成及足 够高的辛烷值(如93号汽油,其研究法辛烷值 要求不小于93)、储存安定性好,生成胶质的 倾向小、对发动机没有腐蚀作用、燃烧后排出 的污染物少等使用要求。
汽油基础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日趋严格, 国内车用汽油的质量指标将会越来越苛刻,对 汽油中硫含量、苯含量、芳烃含量和烯烃含量 做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乙醇汽油调和工艺及设计注意事项

乙醇汽油调和工艺及设计注意事项

乙醇汽油调和工艺及设计注意事项乙醇汽油是一种将乙醇和汽油混合而成的汽油。

乙醇可以通过化妆品、药品、工业溶剂和其他消费品等多种用途制备。

在汽车领域,乙醇汽油被广泛使用,因为它可以减少尾气排放,降低空气污染。

1.原料质量检查:在乙醇汽油生产过程中,必须对原料进行质量检查,以确保乙醇和汽油的纯度和质量满足生产要求。

2.乙醇与汽油的比例:乙醇汽油的调和比例是根据环保要求和汽车引擎的设计进行确定的。

典型比例为10%乙醇和90%汽油,即E10。

3.混合工艺:乙醇和汽油通常是在储存罐或者混合器中进行混合的。

混合的过程中要充分搅拌,确保乙醇和汽油充分混合。

4.水含量测试:乙醇在调和过程中容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汽发生反应产生乙醇水溶液。

因此,乙醇水溶液的含量应该被检测以确保满足工艺要求。

5.防止汽油蒸发:乙醇汽油燃油会有更高的挥发性,因此需要在制造过程中采取措施防止汽油过量蒸发。

6.储存和运输:储存和运输乙醇汽油时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防止过度曝晒和避免水分进入,以确保乙醇汽油的质量和稳定性。

1.引擎兼容性:在设计乙醇汽油调和比例时,必须考虑引擎对乙醇的耐受能力。

一些旧款汽车的引擎可能无法适应高比例的乙醇汽油,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调整措施。

2.污染控制:乙醇汽油的生产过程中要注重环保,避免环境污染的发生。

此外,废弃物的处理也是重要的设计考虑因素。

3.质量监控:对于乙醇汽油的制造过程,应有严格的质量控制。

这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员工以及使用先进的测试设备进行实现。

4.生产效率:设计乙醇汽油生产线时,应考虑生产效率和成本效益。

合理安排生产线布局,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总结起来,乙醇汽油调和工艺及设计注意事项包括原料质量检查、混合工艺、水含量测试、防止汽油蒸发、储存和运输、引擎兼容性、污染控制、质量监控和生产效率等。

合理的工艺和设计方案可以确保乙醇汽油的质量稳定和生产效率。

汽柴油调和技术的应用

汽柴油调和技术的应用

77.3
MON低于净辛烷值
86.8
RON几乎等于净辛烷值
用调合辛烷值的概念可判断油品的调合效应,从而使油品在调合中 尽可能发挥正效应,提高经济效益。
三、MTBE的调合效应 2、在双组分汽油中的调合效应
基础调合组分 调合辛烷值
催化---直馏汽油I
催化---直馏汽油II
催化---烷基化油 催化---重整生成
二、柴油组分的调合效应
以大庆直柴与催柴按1:1调合为例
样品 名称
大庆 直馏 柴油
(1.9)
四、汽油调合指标的计算—案例
式( 1.9 )与 (1.7) 形式一样。最后一组约束表示所用原料不能超过原料可用 量的限制。将数据代入并化简后的模型如下:
max 300x11 +600x12 +900x13 +300x22 +600x23 -500x31 -200x32 +100x33 s.t. –10x11 +8x21 +20x31 ≥0 -18x12 -2x22 +10x32 ≥0 -23x13 -7x23 +5x33 ≥0 0.5x11 -0.2x21 -0.8x31 ≤0 0.5x12 -0.2x22 -0.8x32 ≤0 0.9x13 +0.2x23 -0.4x33 ≤0
95.5 95.0
抗爆指数:(M+R)/2
57.1 68.7 66.2
40.1 85 82.7 84.5 85.5 91.5
90.7 93.5
敏感度:(R-M)
1.0 2.4 3.7
0.2 10.3 8.9 11.0 11.9 11.0
9.7 3.0
1)直馏汽油组分抗爆性比较差,敏感度比较小胜利、辽河原油的直馏汽油抗爆性比大庆油、沙特油好

乙醇汽油调和工艺及设计注意事项

乙醇汽油调和工艺及设计注意事项

乙醇汽油调和工艺及设计注意事项乙醇汽油是一种利用乙醇与汽油混合而成的燃料,其中乙醇的添加比例通常在5%至15%之间。

乙醇汽油的使用可以降低车辆尾气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本文将介绍乙醇汽油的调和工艺及设计注意事项。

乙醇汽油的调和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调和、储存和检验。

首先,需要准备好适量的乙醇和汽油原料,乙醇的纯度要求在95%以上。

同时还需要准备一些助剂,如抗氧化剂、抗腐蚀剂和增稠剂等,以保证乙醇汽油的质量和稳定性。

其次,进行乙醇和汽油的混合调和。

可以采用机械搅拌或物理混合的方法进行调和,确保乙醇和汽油充分混合均匀。

在调和过程中,需要控制好乙醇的添加比例,一般在5%至15%之间,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调和完成后,获得的乙醇汽油需要进行储存。

储存设备要求耐腐蚀、密封性好,存储环境温度要适宜,以保证乙醇汽油的质量和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防止水分和杂质的进入,避免对乙醇汽油造成污染。

最后,对调和后的乙醇汽油进行检验。

主要包括对乙醇含量、密度、挥发度、抗爆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等进行检测,以保证乙醇汽油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在乙醇汽油的设计注意事项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需要注意乙醇汽油的稳定性。

由于乙醇的挥发性较高,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导致质量变差。

因此,在设计乙醇汽油时,应添加适量的抗氧化剂和抗腐蚀剂,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其次,需要注意乙醇汽油的可燃性。

乙醇汽油的燃烧性能会受到乙醇的添加比例和纯度的影响。

过高的乙醇添加比例或低纯度的乙醇会导致燃烧性能下降,甚至无法满足燃料供给要求。

因此,应控制好乙醇的添加比例和质量。

另外,还需要考虑乙醇汽油的环境适应性。

乙醇汽油在低温环境下易凝结,会影响燃料供给和汽车启动。

因此,在设计乙醇汽油时,需要添加适量的增稠剂,以改善其低温流动性能。

最后,需要注意乙醇汽油的净化处理。

乙醇汽油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引入水分和杂质,如酸性物质和金属离子等。

汽油调和常识

汽油调和常识

●辛烷值调合计算调合辛烷值计算无通用公式,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根据经验数据,用统计方法找出规律进行估算;另一类以烃类组成及性质与辛烷值相关联进行估算。

斯图尔特(Stewart)法:✓以调合组分辛烷值及不饱和烃含量为基点✓RON=∑ViDi(Ri+0.13Pi)/∑ViDi✓MON= ∑ViDi(Ri+0.097Pi)/∑ViDi✓Vi- i调合组分的体积分数,%;✓Ri- i调合组分的研究法辛烷值;✓Pi- i调合组分与调合汽油的不饱和烃含量差(体积分数,%)✓Di-权重指数(查数据表)✓Mi-i调合组分的马达法辛烷值调合因素法:✓N=(Va(CNa)+ Vb(Nb))/100✓N- 混合汽油的辛烷值(RON或MON);✓Va Vb- 两个基础汽油的体积,%;✓Na Nb- 两个基础汽油的辛烷值(RON或MON),但Na高于Nb;锰系抗爆剂✓美国乙基公司推广的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对石蜡基汽油最有效,对芳烃汽油效果不大;✓一般添加量0.034gMn/L;(辛烷值提高4-15个单位)✓遇光易分解,增加发动机磨损✓二茂铁抗爆剂✓使用时先溶于溴乙烷、石脑油或甲醇等有机溶剂制成母液;✓一般添加量0.1-0.5g/Kg;(辛烷值提高7-15个单位)✓成本高,增加发动机磨损胺系抗爆剂✓苯胺、二甲代苯胺、三乙苯胺等苯胺类抗爆剂,在RON为85的汽油基础油中加5%,辛烷值可上升至100;✓优点:无金属不会造成发动机磨损,不受汽油中硫化物的影响,同时起抗氧化剂作用,不发生腐蚀;✓缺点:添加量大(2-5%),使汽油颜色变深,对某些塑料或橡胶材料有侵润作用不利于密封,发动机NOx增加;1醚系抗爆剂✓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醇与异丁烯反应产物,RON=118,MON=102;✓甲基叔戊基醚(TAME)-甲醇与轻汽油中叔戊烯反应产物,可在提高辛烷值同时降低汽油烯烃含量;一般催化汽油烯烃降低7%,辛烷值提高1.5个单位;✓二甲醚—甲醇醚化产物;添加量大,但与汽油烯烃反应生产醚类化合物是具有经济效益的●抗氧剂汽油中的烯烃、二烯烃等在光、温度、空气中氧的影响下,会生成胶状物质沉淀,胶质本身具有氧化催化作用,会加速燃料的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残留量
表示汽油中重质馏分和在储存过程中氧化生成的胶质物质的含 量。这些物质会增加汽缸的结焦或粘在气门、化油器的喷口和电喷 喷嘴上。因此残留量要有一定的限制,不允许过多。
2. 饱和蒸气压
饱和蒸气压是汽油蒸发达到平衡后汽油蒸汽对容器器壁产生的 压力。用来判断汽油发生“气阻”倾向的大小。
汽油馏程中规定10%馏出温度不高于某一数值,以保证汽油的 启动性。但10%馏出温度过低时,易产生气阻。汽油的饱和蒸气压 越高,说明汽油中含轻质成分越多,其蒸发性越好,使用时在发动 机燃油系统中产生“气阻”的可能性越大,在储存中蒸发损耗越大, 但它的启动性能越好。
表示汽油的平均蒸发性,对发动机的预热和加速有一定影响。 若50%馏出温度低的汽油,它的蒸发性和发动机的加速性就好,工 作也比较平稳。
• 3)90%馏出温度和干点
这两个温度表示汽油中重质成分含量的多少,它对汽油能否完 全燃烧和发动机磨损大小有一定影响。这两个温度低,表示其中不 易蒸发的重质组分少,能够完全燃烧。反之,表示重质组分多,汽 油不能完全蒸发和燃烧。这样,就会增加汽油消耗量,发动机冒黑 烟,甚至稀释润滑油,增加机件磨损。
水溶性酸或碱是油品在精制时残留的少量硫酸、硫磺、氢氧化 钠及氧化后生成的低分子量有机酸,它们对金属材料有强烈的腐蚀 作用。
第六节、汽油氧化安定性能
汽油在储存或使用条件下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称为汽油的氧化安 定性。油品的氧化安定性取决于汽油不饱和烃的含量,在不同因素 (温度、空气中的氧、金属的催化作用、阳光等)的影响下,不饱 和烃迅速氧化、聚合,生成胶状物质和酸类。汽油中的胶状物质的 积累会迅速恶化汽油的使用性能。
从馏程可以断定出汽油中轻质成分和重质成分的大体含量。从 馏程中各个馏出温度,可断定汽油在使用中的情况。
• 1)10%馏出温度
表示汽油中含轻质馏分的多少。它对发动机在冬季启动的难易 和发动机在夏季使用中是否发生“气阻”有着直接关系。若馏出温 度过高,冷车不易启动,温度过低,则易产生气阻。
• 2)50%馏出温度
第七节、汽油的环境友好性
1.蒸气压(蒸发性) • 随着环保标准的提高,对蒸气压的限制日益严格。汽油馏分的挥发
是大气中HC的重要源头,蒸气压的增高使汽油中逸入大气的HC增 加,HC与NOx经光化学反应产生了臭氧,严重污染了空气。 2.化学组成 • 1990年美国NPRA年会上提出了新的汽油质量控制指标的建议,要 求芳烃含量≯25%,烯烃烃含量由45%减少到25%,NOX的 排放量可降低约10%,对新型的汽车CO的排放量可降低15%左右。 而烯烃通常比其他烃类具有更高的大气反应性。排放到大气中产生 光化学烟雾。 3.90%馏出温度 • 降低90%馏出温度有利于减少HC的排放,数据表明90%馏出温度 由182℃降低到137℃,车辆排放物中的HC约减少22%。
3.有机酸 油品中的酸性物质的数量随原料与油品的精制程度而变化。有
机酸分子越小,它的腐蚀能力越大。主要有石油酸(环烷酸、脂肪 酸、酚类及硫醇、硫酚)、运输过程中氧化所生成的酸性物质等。
汽油对金属的酸性腐蚀主要是由于氧化生成的有机酸造成的。 随着汽油中的胶质的生成而出现的有机酸比环烷酸的腐蚀性强得多, 特别是能溶于水的低分子有机酸,其腐蚀性很大。如果容器中有积 水或燃料中混入水时,水层中聚集的酸可以达到一定的浓度,对金 属产生强烈的电化学腐蚀。因此,储存液体燃料时,要尽量避免水 分的混入。 4. 水溶性酸或碱
4.改进汽油安定性的方法
汽油的氧化变质取决于汽油的化学组成,同时又受各种外界条 件影响。采用降低储油温度,减少温差变化,降低储罐空间氧浓度, 避免与金属接触和避光储存等措施可以延缓汽油变质,但不能解决 根本问题。而选用不同精制方法除去汽油中不安定组分的根治方法 又很难完全实现。通常采用的较经济的方法是适当精制汽油,然后 加入添加剂来改进汽油的安定性。
97#
97 报告
试验方法
GB/T5487 GB/T503
70
120 190
GB/T6536
205
1.实际胶质
• 实际胶质是液体燃料在储存过程中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实际 胶质是指100ml燃料在试验条件下所含胶质的毫克数,单位是 mg/100ml。实际胶质通常表明燃料在使用过程中,在进气道和进 气阀上生成沉积物的倾向,若实际胶质过大,会缩短无故障行驶里 程数。因此,储存中如发现汽油实际胶质有增长的趋势时,应尽快 发出使用。
注:1.车用汽油中不能人为加入含铅或含铁的添加剂。
2.锰含量是指汽油中以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形式存在的总锰含量, 不得加入其它类型的含锰添加剂。
第八节 汽油的种类及标准
车用汽油是由直馏汽油组分,二次加工汽油组分及其他化 学组分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有些加有少量抗爆剂或高辛 烷值组分(MTBE),还有些加有抗氧剂、降胶剂等,调合 组分比例经常变动,但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我国现行的车用汽油按照硫含量、苯含量、锰含量、饱 和蒸气压和烯烃含量等与发动机排放有关的组成指标不同, 分为车用汽油国Ⅱ、国Ⅲ、国Ⅳ、国Ⅴ(建议性标准)
“气阻”严重时,可向汽油泵浇冷水以及用毛巾冷却输油管等方法暂时 解决燃眉之急。在夏季,特别是在炎热地区用桶储存高蒸气压汽 油时,要采取降温措施。而最好是在库内存放,以防增大损耗有 油桶被蒸气胀裂。
第三节、汽油的抗爆性能
1.辛烷值 表示汽油抗爆性的指标。辛烷值是指与汽油抗爆性相同的标准
燃料(用异辛烷和正庚烷按各种体积比混合而成)中所含异辛烷的 体积百分数。如辛烷值70的汽油,表示其抗爆性等于70%的异辛烷 和30%的正庚烷组成的标准燃料的抗爆性。 辛烷值的表示方法分为以下三种: • 研究法辛烷值(RON)、马达法辛烷值(MON)、抗爆指数(ON)
4.含氧化合物
20世纪80年代含氧化物主要是作为辛烷值掺合剂在汽油中应用 的,用以弥补降铅或无铅造成的辛烷值短缺。试验表明,使用含氧 量高的汽油可以大大降低CO的排放量。
5.汽油中金属含量的限制(国Ⅲ)
• 锰含量:(g/l) ≯ 0.016 • 铁含量:(g/l) ≯ 0.01 • 铅含量:(g/l) ≯ 0.005
• 2)博士实验
博士实验是在升华硫存在下,用亚铅酸钠和轻质石油产品作用,以检查 油中硫醇或硫化氢的试验。国家标准要求博士实验“通过”。
第五节 各项理化指标的含义及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
为了满足发动机对车用汽油的上述要求,就必须了解汽油的 各项性能评价指标。
一、汽油的蒸发性能
1.馏程 汽油是一个复杂的混合物,其沸点不是一个常数而
表1-1 车用汽油国家标准(国Ⅱ、国Ⅲ、国Ⅳ)
项目
抗爆性
研究法辛烷值(RON) 不小于 抗爆指数(RON+MON)/2 不小于
馏程:
10%蒸发温度,℃ 不高于
50%蒸发温度,℃ 不高于
90%蒸发温度,℃ 不高于
终馏点,℃
不高于
残留量,%( 体积分数)不大于
蒸气压,kPa 从11月1日至4月30日 不大于 从5月1日至10月31日 不大于
2.诱导期
• 诱导期是汽油在100℃和7.07×105Pa氧气条件下未产生明显氧化的 时间,单位是分钟。诱导期表示汽油在储存中产生氧化和形成胶质 的倾向,诱导期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汽油的氧化安定性好,这种 汽油适合长期储存。
3.碘值及溴值
碘值或溴值是100g燃料所能吸收碘或溴的克数,单位是g/100g。 碘值或溴值只表示燃料中不饱和烃的含量,不能表示不饱和烃的结 构,若燃料中含极少量的二烯烃,碘值或溴值尽管小,但燃料的化 学安定性却很差,因此,碘值或溴值不能单独用来表示燃料的安定 性好坏。
燃料中应含有足够的轻质馏分,保证发动机在各种使用温度下 能顺利启动,加速性能良好,燃烧完全,并不产生气阻。 2. 良好的抗爆性
汽油应在发动机中燃烧良好,能保证发动机发出最大的功率而 不会由于爆震而损害机械。即汽油应具有和发动机压缩比相适应的 高辛烷值。 3. 良好的安定性
汽油应该性质安定,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易氧化变质而生成 胶质及其他有害物质。汽油中胶质含量应不超过规定,以免在使用 中损害燃料系统,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4. 无腐蚀性 汽油应对发动机及储运器材金属不产生腐蚀。
5. 良好的洁净性 汽油中不应含有机械杂质和水分。
6. 良好的清净性 能够有效防止喷油嘴、进气阀和燃烧室沉积物的生成。
7. 良好的排放特性 汽油的组成有利于减少发动机污染物排放。
• 为了减少“气阻”的发生,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①选用适合的汽油;②加强发动机罩下的通风,降低进油管、油泵 处的温度;③改善进油管道的布置,减少输油管的弯角;④用电 动油泵替代机械油泵,后者可安装在通风良好、温度较低的地方; ⑤提高油泵压力等。
2)非活性硫
• 非活性硫本身不具有腐蚀性,因此不会腐蚀金属容器,但是燃烧后 的产物却仍然腐蚀金属,因此对非活性硫也需要有一定的限制。
2. 两个测定试验
• 1)铜片腐蚀实验
铜片腐蚀试验法(GB/T5096)来检查,如果铜片上出现了黑色、深褐 色或灰色的薄层或斑点,就认为试油不合格。如果铜片没有变化就 认为合格。国家标准要求铜片腐蚀实验不大于“1级”。
第四节、汽油的腐蚀性能
• 构成汽油本身的基本成分(烃类)并不腐蚀金属,造成腐蚀的原因 是汽油中存在某些杂质,这些杂质主要指元素硫、含硫化合物、水 溶性酸或碱及有机酸等。
1.含硫化合物可以分为活性硫化物和非活性硫化物
1)活性硫化物
• 元素硫、硫化氢及低分子的硫醇等对金属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而且 腐蚀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溶剂洗胶质,mg/100mL 不大于
诱导期,min
不小于
硫含量b,%(m/m) 不大于
硫醇(需满足下列要求之一): 硫醇硫含量(博士试验法) 硫醇硫含量(质量分数),% 不大于 铜片腐蚀(50℃,3h),级 不大于 机械杂质及水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