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养生

艾灸疗法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一针二灸三用药”,在传统医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针灸疗法已在世界各地普及,而艾灸疗法已成为世界医学煌组成部分……我们深圳骐骥商贸公司在大力发扬国医养生精神的基础上,不断地推陈出现在熏灸疗法上也有独到的见解。我们有资深的养生顾问对艾灸养生方面造诣非凡针对不同体质的人在养生的基础上根据十二时辰子午流注制订了一整套的自然艾灸疗法。。。。。但是首先呢我们还是从艾灸的源头慢慢分享,让我们慢慢的去挖掘这份国医宝藏…..

绪论篇

什么是艾?什么是艾灸?他有什么渊源流长的故事?他可以治病保健嘛?怎么保健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吗?……带着这些问题赶快进去今天的全新系统的课程吧……

它是由由来篇,原理篇,作用篇,技术篇,疗程篇,升级篇组成可以使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艾灸养生或者爱上艾灸养生……

由来篇

什么是艾灸?

定义: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

艾灸的起源?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代。《素问·汤液醪醴论》说:“馋石针艾治其外”。是说馋石、针刺、艾灸等方法,通过刺激身体外部的体表腧穴经络,治疗疾病,属于外治法的范畴。远古时,人类尚不能铸铁,使用馋石这些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特点。艾灸和砭石并论作为外治法,说明在新石器时代灸法已成为重要的医疗方法。《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

在《内经》中艾灸的作用还挺多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痈毒生于肩臂部的可立即实行灸法。

2.五脏背腧穴都位于脊椎两旁,这些腧穴,临床宜用灸法,不可妄用针刺。

3.在足部发生阴寒之气厥逆时,则宗气不能循经下行,脉中的血液也随之滞涩而留止在内,不能畅行,倘不是先用温熨艾灸调治,就不能再进行针刺。

4.经脉陷下,唯有采用艾灸治疗;若有络脉结而坚紧的,也当用艾灸治。

5.内脏受寒,容易发生胀满的疾病,适宜用艾火烧灼。

6.颈项强痛的疾患,应取巨骨穴施以灸法。

7.风寒侵袭发生麻痹不仁或肿痛等症状,可用艾灸法来治疗。

8.被犬咬伤的,可在咬伤处灸三壮,防止狂犬病。

9.艾灸治疗寒热病证的方法是:先灸大椎再灸长强,背部有陷凹之处灸之。

10.脉虚陷不起的,只可采用灸法

众所周知实力说明一切,良好质量的艾是更好养生的前提。。。。我们如何判断其质量的

优劣呢?

艾条质量的优劣决定着治疗效果的好坏,质量好的艾条取决于如下几个条件:生长产地、采摘时间、制作工艺、储藏年限。一、产地:艾草在我国大部分地域均有生长,如以长江南北来划分可以分为大叶艾和小叶艾。长江以北为大叶艾,这种艾叶厚而宽绒毛多,艾绒纤维粗产量高,气味芬芳,火力柔和。大江以南的艾为小叶艾,叶小而薄,产量低,烟大火烈,产量低。好的艾绒多采购北方的艾叶制绒。二、采摘:艾叶采摘的时节必须在每年端午的前后择艾而采,故人云: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这个时节是艾草生长的最旺盛期,有经验的采药人会采取长得像人型的艾叶。或在采艾的前几天将看到的艾草用脚压倒,到采摘的时候只采摘又能站立起来的艾草叶子,这样的艾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用它制成的艾绒治疗的效果威力才够大。三、制作:制绒在整个工序中最为重要,古人多为手工制绒,现代均为机械制绒,这在治疗的效果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古人手工制绒首先将上好的艾叶与草木灰兑水搅拌成胶泥状,然后将艾叶泥制成饼状,晒干封存,使用时取出一饼双手反复搓揉,筛去灰梗再反复搓揉即成棉絮状的艾绒,手工制绒有生气,所以过去都用此法。四、储藏:本草中讲用艾者当用陈艾,孟子在其著作中也讲到这个问题,他讲:七年之疾,当求三年之艾。艾的储存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长时间的储存将其燥气化掉,其灸火就会更柔和舒适。现在市场上三年陈艾不多,多以新陈参半的艾绒做艾条,这已经不错了。具备这四点后如法制作的艾条,在色、质、味、烟、火上与一般艾条便截然不同了。色:绒色土黄或金黄无当年艾的绿色。质:艾条整体挺拔结实不松软,绒体柔软无枝梗杂质

我们了解了艾是如此好的东西,有病可以治病无病可以防病可是其原理又是怎样的呢?相信大家的求知心里早已发出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问号。。。。

艾灸疗法的主要材料为艾绒,艾绒是由艾叶加工而成。选用野生向阳处5月份长成的艾叶,风干后在室内放置1年后使用,此称为陈年熟艾。取陈年熟艾去掉杂质粗梗,碾轧碎后过筛,去掉尖屑,取白纤丝再行碾轧成绒。也可取当年新艾叶充分晒干后,多碾轧几次,至其揉烂如棉即成艾绒。

原理篇

艾灸养生的原理?

艾灸是以有“长寿之草”之称的艾草为主要原料,其中的艾原本是爱的谐音,代表着伟大的母爱,可无私的赐于万物生命而不求回报。中医养生名医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记

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此外,艾草还有扶正避邪的作用,古代人曾用它插于堂中,用以避邪。

艾灸的制作是一个很精细的过程。一般在秋天择吉日采集艾叶,用棍打碎,再揉成艾绒或制成艾柱或艾条在人体穴位施灸,有治病强身的作用。艾草用于灸法通过封闭脉道要穴,使病邪不致流窜于脉道,从而起到镇痛,治消化不良,化痞块,干黄水的作用,使胃火增生,神志清明。

作用篇

艾灸疗法简单易行,非常适合寒性体质壮阳强身,安全舒适而无任何痛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文化瑰宝,是中医最古老的医疗保健奇术之一。不仅如此,再毫无毒副作用的前提下他还有很多优势值得我们去探讨一下哦

艾灸养生的作用?

主要作用归结为一下:

1.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2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3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